初中物理《在流体中运动(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42.63 KB
- 文档页数:9
《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能解释现象。
3、通过对飞机机翼的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教学难点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乒乓球、吸管、烧杯、水、吹风机、机翼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通过人类为鸟儿飞翔的向往,由奥托.李林达尔设计制造世界上第一台滑翔机,实现飞行梦想创设情景,吸引学生不断分析原因,迅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分析飞机和鸟儿是怎样获得向上升力的1、归纳分析机翼和鸟儿翅膀形状上的共同特点:机翼和鸟儿翅膀横切面都是上凸下凹的形状。
2、机翼模型实验,分析机翼获得升力的原因:机翼上凸下凹的特殊造型使得机翼的上表面的空气流速比下表面一些,于是机翼的上表面空气压强小于下表面的空气压强,这个压强差就使鸟翼获得了升力,当升力跟重力相平衡时,飞机便能像鸟一样在天空翱翔了。
(三)伯努利原理对于流动的液体和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四)伯努利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1、靠拢的过关乒乓球。
将两个乒乓球放在水面,用吸管向中间吹气,两个乒乓球会相互靠近,也是由于乒乓球中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两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使它们靠拢的。
2、喷雾器原理。
用两根吸管成90°放置,当从水平吸管吹起时,瓶中水能被吸到管口并喷出,就是由于从水平管吹气时,竖直管上端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的缘故,人们通过这个原理制作了喷雾器。
3、悬浮的乒乓球。
乒乓球能在吹风机上悬浮,倾斜一定的角度都不掉下,也是由于其上端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4、吸引棉球的管子。
甩动管子一端时,泡沫球能在管子另一端被吸入,是由于飞舞的一端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静止一端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的缘故。
5、站台安全线。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流体的概念、流体的流动以及流体中物体的运动。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流体的概念:介绍流体的定义、特性以及流体的分类。
2. 流体的流动:讲解流体流动的原因、流速与流量的关系以及流体流动的规律。
3. 流体中物体的运动:分析流体中物体的运动形式,如层流和湍流,并探讨流体中物体运动的原因和条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流体的概念,掌握流体的特性及分类。
2. 让学生了解流体流动的原因和规律,能够分析流体流动现象。
3. 让学生掌握流体中物体的运动形式,能够解释流体中物体运动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流体中物体运动的原理和流体流动的规律。
2. 教学重点:流体的概念、流体的流动以及流体中物体的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流体流动演示仪、层流和湍流模型。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流体流动的实例,如瀑布、河流等,让学生感受流体的流动和物体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流体的概念、特性及分类,讲解流体流动的原因、规律以及流体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3. 演示实验:使用流体流动演示仪,展示流体流动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流体的流动规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流体中物体运动的原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相互交流。
5.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流体中物体的运动实例,讲解层流和湍流的形成原因及运动特点。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流体的概念及其特性2. 流体流动的原因和规律3. 流体中物体的运动形式及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流体的概念及其特性。
(2)解释流体流动的原因和规律。
(3)举例说明层流和湍流的形成原因及运动特点。
《在流体中的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压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浮力知识的引导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是流体力学的基础。
2)教材特点: 内容较为抽象,与生活和科技密切相关。
3)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流体压强和速度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1)学习的热情、好奇心、浓厚的求知欲2)具备压强的基础知识3)对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欠缺理性化的思维4)理解抽象的物理模型和生活现象比较困难三、教学目标四、知识和技能: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五、了解飞机的升力产生的原因,解释现象。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利用流体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的探究精神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树立自我安全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难点:探究“流体的压强和流速关系”的过程五、教学过程设置情景,导入新课师生活动,探究新知启发引导,归纳总结实验探究,知识迁移巩固练习,深化延展六、教学活动过程的压强越小,并解释为什么坐火车要站在安全线外以及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例子可以解释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巩固新知识把所学知识用用到生活实践中七、板书设计§ 10.1在流体中的运动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足。
课堂中的小实验,展示不够透,应该多做几次,使效果比较明显一些;分组探究要求没有细化,应该再强调细一些,便于学生探究;学生展示应该从各个角度展示,充分体现其成果;评价语言不要太绝对,要委婉一些,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语言太平淡,没有波澜。
针对以上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时刻注意,并不断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十.1《在流体中运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逍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流体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2)通过对鸟类羽翼和机翼等的观察和探究,进一步填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分析与飞机机翼模型的观察探究,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设讣与组织学生认识“升力”。
【教学资源】L 学生实脸器材:乒乓球、白纸、水槽、两个瓶盖、注射器、瓶子、红墨水、吸皆、漏斗、一次性纸杯,共八组实验(预备九组实验)。
2,教师演示器材:多媒体课件、漏斗、乒乓球、碎纸屑、自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装置、自制飞机机翼模型、电风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录像、课件播放等。
【教学过程】 实验演示:用漏斗盖在乒乓球上方,留如此之大的威力,能够使房屋、大树拔地而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资源安排一点空隙,往漏斗吹气、吸气。
教师:往漏斗里吸气,您能将乒乓球吸学生上台实验起来吗?吸气不能吸起来,通过实验演 一 ■新课引入再往里吹气呢?吹气将乒乓球吹起示,让学生体会其 这个现彖和龙卷风有些类似,我们来看来。
过程,感受现象的一下在我国广东形成的龙卷风。
感受自然的神奇,神奇,以及观看龙 播放视频:新闻龙卷风提起学习兴趣,进入卷风视频播放激屈 提出问题:究竞是什么原丙使龙卷风有学习状态。
学生探究的好奇心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资源安排起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就很容易解释这个介绍流体: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学生认知流体二、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实验演示:请看,这U形管里装有一些水,根据连通器原理,我们知道两液面是相平的。
而作用在两液而的大气压强也是相等的。
如果对U形管上方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呢?发现:U形管两液而不相平,出现高度差。
《在流体中运动》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
二、课标要求: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体验由流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四)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得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解释相关现象
(五)教学难点:
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四、教法与学法:
实验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五、教学活动
准备两张纸,多个纸杯,乒乓球,漏斗(可用矿泉水瓶上部分代替),水,蜡烛,塑料吸管,火柴。
六、教学活动过程
七、教学板书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具有流动性的气体和液体
二、在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三、飞机的升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 在流体中运动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1. 流体的概念及流体的特性;2. 流体阻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状态;4.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流体的概念及特性,知道流体阻力的影响因素;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体在流体中运动的能力;3. 使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流体阻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大小计算;2. 教学重点:流体阻力的影响因素,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状态,浮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小船、气球、水等);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气球在水中会浮起来?为什么小船能够在水面上行驶?2. 知识讲解:介绍流体的概念及特性,解释流体阻力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讲解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状态,阐述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流体阻力、物体在流体中运动以及浮力计算的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流体阻力、物体在流体中运动以及浮力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流体及其特性2. 流体阻力及其影响因素3. 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状态4. 浮力及其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流体的概念及其特性。
(2)解释流体阻力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3)分析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状态。
(4)计算浮力的大小。
2. 答案:(1)流体是气体和液体的统称,具有流动性、不可压缩性和粘性等特性。
(2)流体阻力是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流体对物体表面的阻碍作用,其大小与物体的形状、速度、流体的密度和粘度等因素有关。
(3)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流体阻力与物体受力的关系。
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流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流体运动的基本原理,掌握流体运动的相关实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流体运动的相关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通过引入流体运动的日常现象,引起学生对流体运动的兴趣。
如水流、风的运动等。
2.讲解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0分钟)讲解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流体的特性、流体的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等。
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3.进行实验观察(40分钟)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进行观察,如水流的流速与流量、水流的压强分布等。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过程,并观察流体的相关特性和现象。
4.分析实验结果(2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总结规律和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互动,加深对流体运动的理解。
5.总结与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板书和PPT:用于呈现流体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图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流量计、水桶、水管等,用于进行流体运动的实验观察。
3.实验记录表和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五、教学评价方式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分析等。
2.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评价他们对流体运动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教师观察: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对流体运动的反应和参与程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进行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问题提出。
在流体中运动一、学习目标1、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二、学习重点、难点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让学生认识升力三、课前准备乒乓球、漏斗、硬币、A4纸、纸条、气球、纸杯、吸管、针筒四、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1、用两个漏斗组合成一个两端大、中间小的器材,竖直握在空气中,乒乓球放在下面的漏斗口,把水从上往下倒,让学生观察现象,为什么呢?2、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呢?3、是什么原因造成了1912年的这次海难?(二)新授本节课我们学习在流体中运动1、说一说:什么是流体?水里游的物体生活在水的海洋里,受到液体的压强;地上跑的、天上飞的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受到大气的压强。
2、鸟儿是怎样飞翔的?展示鸟儿在空中翱翔的图片,你羡慕它们能在空中飞翔吗?为什么它们能飞,人就不可以呢?千百年来,人类就幻想着能够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
终于,奥托.李林达尔模仿仙鹤的翅膀形状,设计和制造了实用的滑翔机,实现了飞行的梦想。
如今,飞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的交通工具。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鸟儿和飞机飞起来之前,特别使飞机飞起来之前,航空飞机飞起来之前要先助跑,直升机生起来之前头顶上的扇叶要扇起来?关键在于哪里?鸟类的翅膀形状各异,飞行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鸟翼横截面的连线是弯曲的,如图10-1-2所示。
设计实验:(1)如图10-1-3,用硬纸做一个鸟翼模型,在其中插一根吸管,穿过吸管将模型套在竖直的铁丝上。
(2)用吹风机对着模型吹风,观察气流对鸟翼模型有什么作用。
实验结论:水平的气流,能使鸟翼获得向上的升力。
什么是升力?就是向上的力,使鸟翼上升的力。
一般都是说在空气中,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其合力可以使物体上升。
这个力就是升力。
这个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来追溯一下历史;早在1738 年,伯努利就发现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不仅解开了鸟儿在天空翱翔的奥秘,也成了人类打开空中旅行大门的钥匙3、伯努利的发现请同学们各自准备两张纸,两手分别拿住它们的顶端,让纸自然下垂,如果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你猜两张纸将怎样运动?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呢?猜想: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什么呢?(板书)各小组根据器材进行实验,并上台展示并讲解(1)吹纸条实验(2)吹气球实验(3)吹硬币实验(4)吹乒乓球实验(5)漏斗吹乒乓球实验(6)针筒用液体吹乒乓球实验总结:对于流动的液体和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吸管吹墨水实验(请同学回答)生活中的现象:为什么火车、地铁站都有安全线,要求列车进站时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海难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演示器,(吹气后两个液面的高度还会一样高吗?园丁在用水管浇花时或者用水管冲地时要想把水射的更高更远会采取什么办法?)请学生进行实验,其他同学观察现象并说明原因。
活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特别是让学生通过创造性地“玩”身边小纸张,来探究物理规律,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前面所学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前面已经学习的压强都指的是液体和大气静止状态下的,因此本节补充了流体压强的知识;本节则利用硬币起跳,漏斗中的乒乓球,吹纸条实验等,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小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接着又用它分析得出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科学的精神。
生:瓶内的水从管口喷出来了。
学生讨论得出
我们就可的气体, 速小的地
的特
现象?
师:我们验证了我们的猜想了吗? 既然是在空气中做的实验,那 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流动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方压强大。
在液体中,是否也会符合这样 点呢?
得 出 实 验结论。
根据自己
的所看所
思
得出结论
5、(学生分组实验三)同学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有什么现象?向细管 b 的上方用力吹气,则水会怎样?谁能解释这个现象?
生:两个瓶盖靠近
生:最细的地方的液位最低
提 升 应 用能力, 进 行 安 全教育。
师:看来在液体中也符合这个特点呢! 我们继续来验证。
6. (学生分组实验四)用注射器向两只小船中间注射水,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师:谁能解释一下这个实验现象的原因
呢?
[实验结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这个规律叫做伯努利原理。
八、板书设计:
10.1 在流体中运动
一、伯努利原理: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二、飞机的升力:
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九、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