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艺术:如何受著作权法保护
- 格式:doc
- 大小:2.67 KB
- 文档页数:1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17版)《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3年1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第三条著作权法所称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
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工作,均不视为创作。
第四条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中下列作品的含义:(一)文字作品,是指小说、诗词、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二)口述作品,是指即兴的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三)音乐作品,是指歌曲、交响乐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四)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五)曲艺作品,是指相声、快书、大鼓、评书等以说唱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六)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七)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八)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九)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十)摄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 (十一)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介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的作品; (十二)图形作品,是指为施工、生产绘制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以及反映地理现象、说明事物原理或者结构的地图、示意图等作品;(十三)模型作品,是指为展示、试验或者观测等用途,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体作品。
影视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一、影视作品涉及的著作权权利种类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的著作权保护的作品种类,涉及到电影、电视剧的作品,包括了其中的:(一)文字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
具体包括:(一)、影视剧本:影视剧本是文字作品,其作者,即编剧,对剧本拥有独立的著作权,通过合同与制作者进行权利使用约定,对拍摄完成的影视作品,编剧享有署名权。
(二)、音乐作品: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作品,如插曲、配乐等,其作者,包括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等,对其享有独立的著作权,在影视作品中享有相应署名权。
(三)、美术作品、舞蹈作品等:影视剧中可能涉及到使用的美术作品、舞蹈作品等,其创造者对作品享有独立的著作权,同样在影视作品中享有相应署名权。
(四)、影视作品本身:著作权法上的影视作品,是指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五)、其他相关权利:如影视作品的名称权、影视作品情节设计、剧照、海报、台词、表演者的肖像权等权利.二、影视作品剧本的知识产权保护(一)、对影视作品剧本(包括故事大纲、分集大纲、分场大纲等)进行著作权登记,公示权利,并形成遭遇侵权时的初步权属证明.(二)、对于影视作品的选材、背景、主题、人物、情节构成(以下称“设定”)等方面,由于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是:只保护思想的“表达”,不保护思想本身,故上述设定如仅停留在“思想”层面,则不在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内,可以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
在接洽、筹备过程中采取有选择性的披露方式,尽量在披露前与接触方订立书面保密协议,约定被披露方的严格保密、禁止擅用等义务及违约责任;必要时,还可要求被披露方保证其工作人员或关联方承担相同的保密义务。
在“设定”公开后,可视实际情况与需要,要求就未公开的细节继续保密.三、影视作品名称的知识产权保护(一)著作权法保护影视作品名称能否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关键就在于该影视作品名称是否具有独创性。
著作权过去称为版权。
版权最初的涵义是copyright(版和权),也就是复制权。
此乃因过去印刷术的不普及,当时社会认为附随于著作物最重要的权利莫过于将之印刷出版之权,故有此称呼。
不过随着时代演进及科技的进步,著作的种类逐渐增加。
著作权的对象是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著作权作品特征:一、作品是思想、情感的表现形式,不是思想、情感本身二、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三、该表现形式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范畴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一、不具备作品实质条件,主要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二、为保护国家或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不适宜以著作权法保护(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二)时事新闻(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中的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单纯事实消息。
) 从这里可见,若是我们完全引用政府的公文,法律文件等并不属于侵权。
在著作权中,最复杂的权利对象大概就是音乐著作权了,下面借用音乐著作权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著作权的不同形式。
在理解一项权利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弄清权利对象,在音乐版权中,根据歌曲的制作过程,这个对象可以是音乐作品,也可以是录音制品。
而因为录音制品是根据音乐作品衍生出来的产品,因此录音制品也被称为领接权客体。
我们平时在听到一首歌的时候,其实是在听一个录音制品,并不是现场直播。
而录音制品的权利人是录音制作者,但是录音制品的合法传播还需要经过词、曲作者、表演者的共同许可。
著作权法规定的保护作品的范围有哪些著作权的对象是文学、艺术作品。
因此,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文学、艺术形式,就有可能成为著作权的保护对象。
我国著作权法与各国法律的保护大同小异,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字作品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文字作品是指小说、诗歌、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
是用文字或等同于文字的各种符号(包括数字符号)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形式。
2、口述作品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口述作品是指即兴的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
用预先创作好的作品加以口头表演,如诗歌的朗诵.则不属于口述作品。
口述作品一定是即兴创作的。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杂技艺术作品(新增的类型)。
(一)音乐作品是指歌曲、交响乐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
需要注意:配词的乐曲,如果词和乐曲连在一起使用,则词包括在音乐作品之内,如果词未和乐曲连在一起使用,也可以包括在文字作品之内。
(二)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
我国《著作权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
(三)曲艺作品曲艺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目前曲艺曲种类约有400种,其中主要的是相声,快板,数来宝评书,弹词,大鼓坠子、琴书等。
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4 条所规定的曲艺作品,指相声,快书,大鼓,评书等以说唱为主要表演形式表演的作品。
可以文字形式出现,也可以口述形式出现。
(四)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
广义上讲,是凭借人体有组织、有规律,有组织的运动来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
(五)杂技艺术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
一种技艺表演,我国有丰富的杂技艺术作品资源,故在修改时,明确了杂技艺术作品作为著作权保护的客体。
著作权法只保护杂技的艺术成分,杂技中表现的动作难度和技巧难度,并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4、美术、建筑作品(一)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它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解读看过来!1、著作权保护“中外平等”按照国务院359号令新颁布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于任何一个属于世贸组织成员的著作权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将受到同等待遇。
这是我国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而做出的修改。
2、杂技、建筑、模型也有著作权新条例规定,受著作权保护的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这实质上是对杂技中艺术成分的保护。
杂技中表现的动作难度和技巧难度,并不受著作权保护。
类似的竞技项目如滑冰、体操、跳水、柔术等也是同样,因为这类竞技项目的动作设计本质上与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不同,前者旨在鼓励演员、运动员等模仿,并达到新的难度;后者一旦被法律确定为著作权保护的课题,则意味着禁止他人模仿、复制、表演等。
建筑作品在新条例中,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也就是建筑实物,但这并非意味着我国的著作权法只保护建筑物本身。
因为建筑设计图、建筑模型等分别列入了工程设计图、模型作品等保护范畴。
模型作品是指为展示、试验或者观测等用途,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体作品。
与原有条例相比新条例释义条款还发生了诸多变化。
一部分是某些定义性的规定在著作权法修订后已经上升为法律,如关于发行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等。
成为著作权人享有权利的具体方面;还有一部分释义按照执法积累的经验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如舞蹈作品,其定义由“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表现的作品”改为“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等。
3、侵害他人著作权行政处罚有标准对于侵害著作权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处罚有了明确标准:发生著作权法规定的侵权行为,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处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难以计算的,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新颁布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这条规定,在于加强行政执法的可操作性。
行政执法人员根据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时间长短、侵权范围大小等,在实施条例规定的幅度内,按自由裁量原则,确定个案的罚款数额。
一、美术作品著作权保护范围有哪些(一)美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相当于对创业作品的署名权进行保护,不管在什么地方刊登或者是向社会公众公开一级展览,美术作品的署名都是原创作者的名字,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或者是抄袭。
(二)美术作品的出版、展览等,想要出版或者是展览,不管是在画栏还是在报社展览都需要经过原创作者的同意,并且要跟原创作者取得相关的展览权利,不能在没有经过购买作品版权的前提下展览,原创作者可以起诉侵权。
(三)原创作品的改编权,如果想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改编该美术作品,必须跟原创作者沟通,要改动什么地方,改成什么样子,改完之后的用途,经过原创同意并且跟原创签订作品的版权转让之后便可以在允许改编的范围内进行相应的改编,不能违背合同的内容随意改编。
(四)美术作品的外观权利,美术作品的抄袭可以是整个作品的外观抄袭,可以是一大部分的抄袭,也可以是一小部分的抄袭,为作品申请外观专利可以整个保护作品的外观构造,任何人在没有经过原创的同意之下,不能进行抄袭。
二、著作权受保护对象(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三、著作权的实质条件实质条件是指法律对作品的要求,大体有两种标准。
一种标准是只要特定的思想或情感被赋予一定的文学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无论是作品的全部还是其中的局部,也不问该作品是否已经采取了一定物质形式被固定下来,都可以依法被认为是受保护的作品。
另一种标准是,除了具备作为作品的一般条件,即表现为某种文学艺术形式外,还要求这种形式通过物质载体被固定下来,才可以获得著作权法保护。
按照这种标准,口述作品以及一些即兴创作的舞蹈、音乐、曲艺作品,就可能被排除在著作权法保护之外。
《伯尔尼公约》第二条规定,对未以物质载体方式固定下来的作品是否提供著作权法保护,由各国自行决定。
艺术作品版权保护的辩论辩题正方,艺术作品版权应该得到充分保护。
首先,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劳动成果,应该得到保护。
艺术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创作作品,如果没有版权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就会被滥用或盗用,这对艺术家的创作积极性和收入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正如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曾经说过,“艺术是一种个人的表达,它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
其次,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有利于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如果没有版权保护,艺术品就会频繁被盗版,导致市场混乱,艺术家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有秩序的竞争和创新,而版权保护可以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正如著名画家毕加索曾经说过,“艺术市场需要有秩序的竞争,而版权保护可以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
”。
最后,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创新。
艺术家的作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
如果没有版权保护,艺术家就会失去创作的动力,导致文化创新的停滞。
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可以激励艺术家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正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艺术家的创作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这样才能为文化传承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
反方,艺术作品版权保护应该有所限制。
首先,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可能会限制公众的文化享受。
如果版权保护过于严格,一些经典作品就无法被广泛传播和演出,这对公众的文化享受是一种损失。
艺术作品本身是为了被人们欣赏和传播的,过于严格的版权保护可能会使一些优秀作品失去了应有的传播渠道。
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曾经说过,“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被人们广泛传播和欣赏,过于严格的版权保护可能会使这种价值受到损害。
”。
其次,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可能会阻碍文化创新。
一些艺术家可能会受到已有作品的版权限制,导致他们无法进行创新性的创作。
艺术创作是建立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的,如果版权保护过于严格,就会限制艺术家的创作空间,阻碍文化创新的发展。
著作权保护的六⼤要素是什么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是⽂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这些作品要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式复制。
⼀般来说,所保护的主要是:⽂学作品、绘画作品、符号作品、影像作品、⼯艺美术品等⽴体作品、表演作品、⾳像作品等以及激光唱盘、多媒体等新的作品形式。
那么,著作权保护的六⼤要素是什么呢?今天,店铺⼩编为您提供相关介绍,供您参考。
著作权保护的六⼤要素是什么⼀、基本原则1.“国民待遇”原则。
即⼀个缔约国把其他缔约国的⽂学、科学和艺术作品当作本国国民的作品加以保护。
这是双边和多边协定中⼏乎普遍采⽤的原则。
2.⼀个缔约国给予其他缔约国的作品以“起源国待遇”,即给予这些作品以相当于作者所属的国家或作品⾸次出版的国家给予的版权保护。
⼀些泛美公约曾实⾏过这⼀原则。
3.⼀个缔约国给予其他缔约国的作品以“第三国待遇”,即甲国给予⼄国的作品以丙国作品享有的版权。
根据这⼀原则,所有缔约国国民的作品都享有同等的版权保护。
⼆、主体著作权保护分⼀般主体与特殊主体:著作权主体⼀般为作者,即直接创作作品的⼈。
1,公民。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作者可依法成为著作权的主体;2,法⼈。
由法⼈主持,代表法⼈意志进⾏创作,并由法⼈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视为作者;3,⾮法⼈单位由⾮法⼈单位主持,代表⾮法⼈单位意志进⾏创作并由⾮法⼈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单位视为作者;4,外国⼈。
外国⼈的作品⾸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法享有著作权;5,国家。
(1)国家接受已故作家遗赠作品著作权;(2)古籍作品⽆作者或作者不明确;(3)国家将某些作品收归国有;(4)法⼈或⾮法⼈单位变更或终⽌后,其作品的使⽤权和获得报酬权在保护期内,⽆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或⾮法⼈单位的。
特殊情况下,合作作品、编辑作品、职务作品、委托作品、演绎作品、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法创作的作品则需依法确定著作权⼈。
三、客体1、⽂字作品。
⽂字作品是指以语⾔⽂字的形式,或其他相当于语⾔⽂字的符号来表达作者感情、思想的作品。
著作权法第三条作品分类标准是什么著作权是针对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的维护,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他人不能随意窃取和进行营利活动,著作权是可以得到法律保护的,那么,著作权法第三条作品分类标准是怎样的呢?接下来由我为您介绍著作权法第三条作品分类标准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著作权法第三条作品分类标准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二、著作权法第三条注意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同时条例第三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创作,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
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学习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活动,均不视为创作。
”可见,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应当具备如下条件:(一)必须是自己的创作;(二)必须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范围内的创作;(三)具有一定的表现形式。
三、著作权著作权是有期限的保护著作人知识财产的权利。
著作权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
著作权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不是保护思想本身。
著作权在一定期限经过后,著作财产权即归于失效,而属公有领域,任何人皆可自由利用。
以上内容就是我整理的关于著作权法第三条作品分类标准相关内容,著作权法第三条作品分类标准是包括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在线法律学习平台,我们会为大家进行解答。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学号:090606153法学0906 葛徽指导老师:蔡丽辉民间文学艺术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各个民族流传已久并具有一定意义的历史文化。
然而,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犹如法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我们并没有保护它们的具体措施。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制度的构建是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的最大障碍。
“乌苏里江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这首被著名歌唱家郭颂传唱了40年的歌曲所引发的著作权纠纷,再一次引起人们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热谈。
什么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如何保护?这些问题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现在,我从一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传统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艺术作品著作权一、民间传统艺术的现状民间文学艺术(expressions of folklore),我国《著作权法》第6条规定的受著作权保护的特殊作品类型。
它是指在一国国土上,由该国某个民族或地区的社会群体经过世代相传而逐渐创作出的、反映本民族或本地区的生活历史、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的文学艺术形式。
一般分为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两大类,其范围十分广泛,如民间流传的故事、诗歌、传说、歌谣、器乐、戏剧、造型艺术品、服饰、建筑艺术风格等。
由于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型期。
民间艺术也面临着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主要体现在艺术功能的改变上。
由原来的养家糊口的手艺转变为专业爱好者的一种技能,设计制作上更加专业化,作品风格也更强调艺术性而非实用性,更强调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或作为装饰元素融入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中。
如采用民间传统图案造型设计的家用品,更加商业化,以市场需求为主。
同时民间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也成为当代一些专业艺术家、设计师创作和设计的灵感来源,随着他们的设计进入现代生活中来,如服饰、居室饰品,用传统民间土陶设计的酒瓶、碗、碟、茶杯等都是如此。
解读著作权法中的表演权与放映权著作权法是保护作品创作权利的法律,其中涉及到的表演权与放映权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对著作权法中的表演权与放映权进行解读。
一、表演权表演权是指对于文学、艺术、编曲、戏剧、音乐、舞蹈、杂技、魔术等表演艺术形式的演绎,作者享有的特殊权利。
表演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演出权: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进行公开演出的权利。
这意味着作者可以通过表演、演唱、舞蹈等形式,向公众展示自己的作品。
2. 改编权: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进行改编的权利。
改编是指以原作品为基础,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创新,创作出新的作品。
改编权允许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艺术上的再创作,使之更加适应不同的表演形式或者舞台要求。
3. 翻译权:作者对于自己的表演作品进行翻译的权利。
这意味着作者可以将自己的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以便于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表演。
二、放映权放映权是指对于电影、电视、录像、录音等作品的公开播放或者发行的权利。
放映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开放映权:作者或者权利人对于自己的电影、电视作品进行公开放映的权利。
这包括在电影院、剧院、电视台等场所,通过投影、播放等方式,将作品展示给公众观看。
2. 发行权:作者或者权利人对于自己的作品进行复制、制作、发行的权利。
这意味着作者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制作成光盘、DVD、蓝光等媒介,对外销售或者出租。
3. 广播权:作者或者权利人对于自己的音频作品在广播电台或者网络平台进行公开播放的权利。
这包括对于音乐、广播剧、有声读物等作品,通过广播、网络直播等形式,让公众听到作品。
三、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表演权与放映权只适用于具有原创性的作品。
原创性是指表演或放映的作品需要具备独创性,不能完全模仿或者抄袭他人的作品。
此外,著作权法还规定了作品保护的时间。
根据法律规定,表演权与放映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及70年,自作者死亡之日起计算。
总结:著作权法中的表演权与放映权是保护作者创作权益的重要概念。
第一章、概述1、著作权,也称版权,本意是:(C)A. 著书立说的权利B. 出版社的权利C. 作者的权利D. 发行权2、著作权,也称版权,我国著作权的概念直接自日本引进。
(A)A. 对B. 错3.广义著作权不仅指作者的权利,还包括(B )A. 印刷厂的权利B. 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C. 出版社的权利D. 创作者的权利4.著作权,即(D)文学、艺术作品而享有的权利。
A. 作者因登记了B. 作者因发表了C. 出版社因出版了D. 作者因创作了5.由于著作权为一种对世的、排他的、独占的权利,因此,著作权,应属于物权的一种,具有物权的一般属性。
(B)A. 对B. 错6.著作权与物权的不同之处有( BC)A. 著作权属于物权,二者没有太大的差别B. 物权受法律保护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理论上只要物体存在,权利就存在;而著作权法律保护的期间通常都有限度,超过保护期,作品就进入公有领域。
C. 通常物权指向的有形物消灭,权利也随之转移或者消灭。
而著作权指向的是作者对某种思想的表达,即使该载体转移或者消灭,权利并不发生转移或者消灭,作品也依然存在。
D. 与民法中的物权相似,著作权也具有民法中的人身权性质。
7.当行政法调整的行业同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有关时,调整的范围会与著作权法( B )A. 完全重合B. 发生交叉或者竟合C. 并行不悖D. 发生冲突8.专利权依法通过申请和审批手续获得,著作权( A)A. 在作品创作完成时自动产生B. 在作品出版后产生C. 在作品发表后产生D. 须履行一定手续产生9.商标权的客体是某种形式的商品标志;著作权的客体是(C )A. 文化产品B. 思想C. 文学、艺术、科学作品D. 出版物10.说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的著作权法( C)A. 民国著作权法B. 北洋政府著作权法C. 大清著作权律D.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1.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的著作权法。
( C)A. 1900B. 1889C. 1910D. 190512.天赋人权思想的确立,为著作权立法提供了( A )A. 理论依据B. 法律基础C. 立法模式D. 技术条件13.宋代的“已申上司不许复版”的标记,是否是本章所说的著作权制度?(A )A. 不是B. 是C. 广义上是,狭义上不是D. 是版权制度,不是著作权制度。
2022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如何解读近⽇,我们国家颁布了最新的著作权法,那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如何解读?接下来由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些关于这⽅⾯的知识,欢迎⼤家阅读!2022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如何解读著作权保护“中外平等”按照国务院新颁布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于任何⼀个属于世贸组织成员的著作权⼈,⽆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著作权保护⽅⾯将受到同等待遇。
这是我国根据加⼊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做出的修改。
据介绍,原来的实施条例规定,涉外著作权⾏政案件由国家版权局受理。
这样,境外权利⼈就⽆权到地⽅著作权⾏政管理部门投诉。
⽽新的条例取消了这种限制,规定地⽅著作权⾏政管理部门,同样有权受理涉外著作权案件。
此外,原来条例中,对于境外表演者、录⾳制作者和⼴播电视组织的保护,也存在与世贸规则不⼀致的问题。
新条例加⼤了涉外著作权的保护⼒度。
按照新条例,外国⼈、⽆国籍⼈在中国境内的表演,以及根据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对其表演享有的权利,受著作权法保护;外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制作、发⾏的录⾳制品,以及根据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对其制作、发⾏的录⾳制品享有的权利,受著作权法保护;外国的⼴播电台、电视台根据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对其播放的⼴播、电视节⽬享有的权利,同样受著作权法保护。
杂技、建筑、模型也有著作权刚刚颁布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去年修订《著作权法》中新增的保护项⽬杂技、建筑、模型作品的具体含义做了进⼀步解释,根据条例,对这些作品的保护主要是指其中艺术创作的部分。
新条例规定,受著作权保护的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这实质上是对杂技中艺术成分的保护。
杂技中表现的动作难度和技巧难度,并不受著作权保护。
类似的竞技项⽬如滑冰、体操、跳⽔、柔术等也是同样,因为这类竞技项⽬的动作设计本质上与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不同,前者旨在⿎励演员、运动员等模仿,并达到新的难度;后者⼀旦被法律确定为著作权保护的课题,则意味着禁⽌他⼈模仿、复制、表演等。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构成要件是什么一、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构成要件是什么?第一,应当是思想或感情的表现。
第二,应当具有独创性或原创性。
第三,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
二、著作权保护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第五条:本法不适用于:(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二)时事新闻;(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三、著作权保护的期限我国《著作权法》对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具体规定如下:①作品的作者为公民的,其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50年的终止时间为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②法人、非法人单位的作品及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自作品首次发表时起算,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③影视录像作品和摄影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的保护期为50年,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予保护。
在著作权领域,受到法律制度保护的作品应该要同时具备以上三种构成要件。
就像是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如果没有独创性,跟其他的作品是相类似的话,这种作品不仅不能申请著作权,甚至都有可能侵犯到了他人的著作权。
著作权法的的合理使用包括哪些情况?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有哪些?著作权法保护对象有哪些,不保护哪些对象?。
我国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形式包括哪些著作财产权,是著作权⼈基于对作品的利⽤给其带来的财产收益权。
理论上,所有对作品的商业性利⽤,都应当给著作权⼈带来财产收益。
我国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形式包括哪些?下⾯,店铺⼩编整理了有关法律知识,供⼤家学习参考。
我国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形式包括哪些(1)⾳乐作品⾳乐作品是指以乐谱形式或未以乐谱形式表现的能演唱或演奏的带词或不带词的作品。
如歌曲、交响乐等。
应当指出的是,歌唱者、演奏者的表演不是⾳乐作品,⽽是对⾳乐作品的表达和再现,属于邻接权的客体。
(2)戏剧作品狭义的戏剧是以古希腊悲喜剧为开端,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在世界⼴泛流⾏的舞台演出形式。
“drama ”,中国话剧等。
⼴义的戏剧:如中国的戏曲、⽇本的歌舞剧、印度的古典戏剧等。
我国著作权法所说的戏剧作品是指将⼈的连续动作同⼈的说唱表⽩有机地编排在⼀起,在舞台上进⾏表演,并通过表演来反映某⼀事物变化过程的作品。
如话剧、歌剧、地⽅戏等。
(3)曲艺作品曲艺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主要以说、弹、唱等来表现其艺术性。
主要包括相声、快板、评书、弹词、梅花⼤⿎。
(4)舞蹈作品是指对舞蹈的动作设计程序的编排,它可以⽤⽂字或其他⽅式来记载,⽽舞蹈者的表演属于邻接权保护。
(5)杂技艺术作品杂技艺术作品是著作权法修订后新增的作品类型。
它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
应当指出的是,⾳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等作品,不包括表演者对作品的表演。
表演者的表演只能受邻接权的保护。
相信⼤家看了上⾯介绍后,对于怎么解决要注意什么的责任的法律知识有了⼀定的了解,如果你还有关于这⽅⾯的法律问题,请咨询店铺律师,他们会为你进⾏专业的解答。
小沈阳经典台词“为什么呢”应受著作权法保护前言:对于2008春晚蔡明涉嫌抄袭“小沈阳”经典台词(为什么呢)事件,许多网友十分愤慨,认为小品江郎才尽,肚子里货不够,只能靠抄袭来凑。
加之曲艺界抄袭风气盛行,应该予以声讨。
如果我们冷静地从法律意义上来分析,蔡明是否真正构成著作权法所禁止的剽窃行为呢?作者谨以此文抛砖引玉,并呼吁加快对曲艺作品中经典台词的立法与司法保护。
〖抄袭风波〗2008央视春晚华丽落幕,春晚上的一些台词迅速成为时下的流行语已成惯例,今年当然也不会例外,小品《梦幻家园》中蔡明反复说的一句台词“为什么呢”,晚会还没结束就被网友在各论坛、QQ群广泛使用,甚至连春晚主持人现场就用上了,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当之无愧成为今年流行语之首。
不料,春晚帷幕刚落,就有网友指责蔡明涉嫌抄袭被春晚节目组“涮”下的赵本山爱徒“小沈阳”的经典台词。
同时有媒体发现,“为什么呢”早在冯小刚1998年电影《不见不散》中就有同样桥段。
面对抄袭风波,蔡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为什么呢’这句话已经在东北流行两年了,灵感也是来自老百姓。
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就是把民间的素材收集整理,这是没有错误的,很多著名笑星的经典台词和包袱都是民间的俚语、笑话,我没觉得自己是抄袭。
”另有媒体报道,蔡明在回应抄袭风波时澄清,“为什么呢”是他们自己碰出来的火花。
“当初创作这个小品时可谓精雕细刻,我扮演的售楼员是个30多岁没结婚的老姑娘,一套房子卖不出去本来就没自信,我们就设想人如果极度害怕、极度没自信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状态?除了我的假发和眼镜之外,我们的搭档和作者之一王平讲了一个段子:一个捧哏的相声演员第一次上台实在太紧张了,逗哏的说‘我们先给大家鞠一个躬’,他就问‘为什么要鞠躬呢?’‘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说一段相声’‘为什么要说相声呢?’……王平说人极度不自信的时候会用‘为什么’来掩饰自己的不自信,后来我们几个就试了一下,觉得这个包袱不错,每次一说我们先就哄堂大笑,对人物的性格塑造和剧情发展也很入情入理,所以就用了。
杂技艺术:如何受著作权法保护 2004年9月,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三届全国魔术比赛正在进行,当某魔术师应组委会邀请表演一个代表性节目时,他以“参赛节目中有一个是抄袭了我的技巧”为由拒绝演出。
为此,中国杂协专门请专家进行了鉴定,认为参赛节目不存在抄袭等侵权问题。
该魔术师表演节目的关键技巧与他所说的那个“侵权”节目的技巧截然不同。
另外,该魔术师表演节目是另外两个人创作的,并不是他的原创,他只是一个表演者,不能独居其功将节目称为“是我的”。
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杂技著作权的一些思考,日前笔者就杂技著作权问题采访了有关艺术家与法律界专家。
浮出水面在我国,杂技被列入《著作权法》的保护范畴,并不是在《著作权法》刚出台时就有的。
“杂技著作权”这一概念的正式出现是2001年《著作权法》修订以后的事情。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对杂技艺术作品做了明确规定:“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
”中国杂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将杂技纳入《著作权法》保护,有利于发展我国的杂技艺术。
维权难度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副主任索来军说,《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智力创作成果,因此,通常意义上,杂技的著作权人是杂技的创作者,而不是其表演者(创作者与表演者为同一人的除外)。
但事实上,杂技与其他艺术形式重要的不同一点是,它必须通过表演者表演出来,人们才能看到,杂技创作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因此,杂技的创作必须建立在演员可以表演出来的基础上,否则这种创作就无意义。
杂技是一种体能与技能的艺术,其艺术魅力的大小与表演者的功力、演技等息息相关。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杂技的著作权只属于杂技的创作者,表演者只享有邻接权(1.演出组织者负责取得许可,支付报酬;2.表明表演者身份,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3.许可录音录像,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许可信息网络传播)。
《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需要具有“独创性”,但杂技创作的“独创性”很难界定,不同的杂技人在互不接触的情况下,设计出同一种动作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杂技的维权存在着难度。
中国杂协副主席、杂技工作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编导齐春生告诉笔者,单纯的杂技技巧动作是可以相互学习的,否则,如果某个技巧动作的创造者以拥有这个技巧动作的著作权为由将其垄断,别人不能学习,那杂技艺术的发展与推广就很难进行了。
这一点可以参考体育,如体操,体操技巧动作没有著作权,但某个技巧动作的创造者可以拥有这个技巧动作的冠名权。
同样,在杂技著作权的问题上,也是单纯的杂技技巧动作没有著作权,但其创作表演者可以拥有其冠名权。
单个的杂技技巧动作大家都可以练,但整个的表演形式不能抄袭。
杂技维权的难度主要在于界定一个杂技节目是否侵权的因素不确定。
一个杂技节目包含多个元素,模仿了其中几个因素、模仿到什么程度算是侵权,这个量化标准不好把握。
笔者了解到,新修订《著作权法》明确了杂技艺术作品受著作权保护之后,沈阳杂技团对其大型杂技晚会节目《天幻》、杂技节目《双人皮条》、《力量》进行了版权登记,这在全国杂技类作品中属首次,在全国也起到了示范效应。
[!--empirenews.page--] 尚需细化我国《著作权法》对杂技艺术保护只作了一个宽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实施细则。
因此,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艺术家的维权意识,仍是法学界和艺术界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