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具的发展史(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14
中国炊具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炊具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新时期时代及以前的炊具,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汉到隋唐,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
新石器时代及以前的炊具:陶器。
大约一万年前,我国最早的容器——陶器的鼎就被人们作为锅使用。
古代的炊具比较多,这些炊具大多都是用陶制作的。
夏商周时期:青铜。
青铜轻薄精巧并且抻于传热,提高了烹饪的功效和菜品质量。
多数为贵族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
汉到隋唐:青铜斧,铁斧(类似砂锅)、陶瓷斧。
隋唐宋元时期:这一时期炊具有了很大进步,有六格大蒸笼;精致铜火锅,以及与吸纳带锅近似的金代双耳铁锅。
明清时期:瓷器逐渐成为最普遍的餐具。
也是这一时期食具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瓷器不仅实现了大量生产,而且远销海内外。
质量工艺也日趋精美。
近现代: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炊具也日趋多样化。
平底锅、煎锅、炒锅、高压锅、陶瓷锅、锗陶瓷电压力锅。
锗陶瓷电压力锅又名重汤锅:利用隔水蒸炖的原理,通过水蒸气加热锗内胆,锗内胆释放远红外线烹饪食物的方式,可以很好的保留食物的营养、味道,做到保留食材“本味”,深受追捧。
-可编辑修改-。
第五章厨具第一节灶具一、灶具1、灶具的发展史法国人菲利普·鲁本在1799年9月21日获得了用煤气照明和取暖两用装置的专利权;英国北安普敦瓦斯公司的詹姆斯·夏夫在1826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供厨房用炒菜的燃气灶具;最早购买燃气灶的是法国利明顿的巴士旅店,1834年巴士旅店用燃气灶给100人做晚饭;1852年煤气燃烧装置与炉台合二为一的炉具开始出售;1855年德国化学家本生发明了被称为“本生灯”的气体燃烧装置;1856年英国的霍丁顿·安东·史密斯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具用气体燃料的家用取暖装置;1915年,开始出现有恒温器控制的燃气灶。
2、灶具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980年以前):产品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此前,燃气用具每家只有最简单的燃气灶,产品结构也很简单。
灶面材料大多为铸铁,表面电镀或喷涂等处理,没有电点火装置,工艺也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中。
2)、发展阶段(1980-1990年):耐用性和可靠性大幅提高在此期间,面板、燃烧系统、点火装置有了改进,面板材料有冷板喷涂,燃烧器有铸铁炉头、表面电镀或喷锌处理,点火装置采用压电电子点火,提高了点火率,燃气灶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有了提高。
3)、突破阶段(1990年-2006年):品种增多,款式齐全。
家用燃气灶具品种增多、款式新颖、安全措施增强,材质、功能和性能等均有所改善,在生产质量和可靠性、工艺水平、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性能指标的先进性、节能和环保、安全使用等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灶具的材料基本上淘汰了铸铁,不锈钢面板、表面喷涂不粘油涂层材料、钢化玻璃面板等在灶具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的陶瓷面板也独树一帜。
二、灶具概述1、燃气灶分类灶具按使用气种分为:天燃气灶、人工煤气灶、液化石油气灶电磁灶;按材质分为:有铸铁灶、不锈钢灶、搪瓷灶;按灶眼分为:单眼灶、双眼灶、多眼灶;按点火方式分为:电脉剖点火灶、压电陶瓷点火灶;按安装方式分为:台式灶、嵌入式灶;嵌入式燃气灶按进风方式分:下进风、上进风和侧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