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服饰与礼仪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408.00 KB
- 文档页数:1
汉服与中华传统礼仪一、衣冠上國今猶在——漢服簡介何谓华夏◆有服饰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是谓“夏”,华夏就是指我们这个服饰盛美、礼仪优雅高尚的民族。
华夏民族(汉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通常用华夏和中华指代中国文明。
◆《易经·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也就是说,早在黄帝时代,古老华夏的服饰就已经相当有规模了。
而且服饰形制取诸乾坤天地,意义就更不寻常。
到了周代,尽管现代意义上的汉族还没形成,但华夏文明已经郁郁葱葱。
何谓汉服◆汉服是汉民族的民族服装。
虽然汉服在各朝各代有所不同,但是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交领右衽)是一样的,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汉服传承了数千年岁月,伴随着华夏文明一同辉煌。
◆周时的服制规矩深深影响了后来三千多年的服装理念,从此后无论服装如何千变万化,关键的要素始终都保持不变。
那就是: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
汉服特点◆交领右衽左领压右领是有对别人的尊重,体现了我华夏泱泱大国是礼仪之邦的含义。
◆无扣结缨◆不用扣子,两根细细的带子,一左一右在腋下“结缨”汉服制式◆上衣下裳制“上衣下裳”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
后来因为方便的需要,衣裳慢慢连成一体。
然而后世男子的最高级别礼服一直是衣裳制的;一体式的大多是常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礼是相当严肃的一件事,自然穿最高级别的礼服。
周制昏服◆上衣下裳的服制并不都是隆重的礼服,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就是女子的常服——襦裙。
襦裙模式一直保留到近代。
大概因为人类社会中美的主要承担者都是女性的缘故,上襦下裙才利于搭配组合。
◆普通中腰襦裙——盛唐以后,裙腰才慢慢降低。
下图是《大宋提刑官》里英姑穿的宋代襦裙剧照。
这部古装剧的服饰还是很严谨的。
不但头上没有插扇子、筷子、鸡毛掸子,而且也不是单纯追求视觉华丽,它比较忠实地还原了宋代服饰崇尚简朴清淡的风格。
钗钿礼衣——(左图)唐代盛装。
汉服传统中女子的礼服一般是深衣,寓意女子德贵专一。
汉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
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1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
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
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
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二、汉服的特征:v汉服有如下基本特征:v交领v右衽v无扣系带三、汉服形制(1)上衣下裳(衣裳制)冕服、礼服、襦裙(2)衣裳相连(深衣制)深衣就是上下缝合在一起的款式。
它是最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款式。
有直裾深衣与曲裾两种形式。
大约在公元前九世纪出现,后世以礼服形式存在。
男子袍服与冠履(幻灯片)商周以前多用巾约发,西汉末年发展成为帽箍式的帻。
故秦汉男子多以巾帻裹头。
“崇其巾为屋”指巾帻顶端的隆起部分,形似尖角屋脊,又称“介帻”平顶的巾帻则称“平顶帻”或“平上帻”这两种,是汉代男子的基本首服。
帻:即是包发巾的一种,秦汉时不分贵贱均可戴用,戴冠者衬冠下,庶民则可单着之。
其形似便帽,多平顶的,称“平巾帻”,有屋顶状的,叫“介帻”。
庶人的巾帻只能用黑色或青色。
所以秦称人民为黔首(黔,黑色),汉称仆隶为苍头(苍,青色),都是从他们头上的巾帻颜色来区别的。
巾:秦汉时男子头上戴巾,主要有两种。
①葛巾:用葛布制成,单夹皆多用本色绢,后有两带垂下,为士庶男子用。
②缣巾:缣巾:因用整幅细绢做成,又叫“幅巾”通常以缣帛为之。
西汉初多为劳动人民所服,东汉时不分贵贱。
汉末仕宦王公贵戚,不戴冠时,以戴幅巾为雅,后来普及开来。
汉末黄巾起义,即为黄色幅巾,后世将这两种巾通称为“汉巾”。
汉代官员戴冠,冠下必衬帻,并根据品级或职务不同有所区别。
戴冠衬帻时冠与帻不能随便配合,文官的进贤冠要配介帻,而武官戴的武弁大冠则要佩平巾帻。
“卑贱执事”们只能戴帻而不能戴冠。
(幻灯片)汉代的冠帽是区分等级差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古代服饰变化:穿越时空的华服传奇》。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服饰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时代的印记、文化的传承和审美的变迁。
今天,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领略古代服饰的演变之美。
一、先秦时期的服饰风貌先秦时期,我国服饰以简朴、庄重为特点。
男子的服饰以袍为主,女子则以裙、襦为主。
这一时期的服饰,讲究礼仪,强调等级,如《礼记》中记载:“士冠,庶人衣布。
”男子头顶冠帽,女子则以巾裹首,体现出浓厚的礼仪文化。
二、汉代的服饰变革汉代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服饰开始注重审美,出现了大量的纹饰和色彩。
汉代的男子服饰以深衣为主,女子则以曲裾、对襟等款式为主。
此外,汉代还流行佩戴饰品,如耳环、项链、手镯等,使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服饰发生了重大变革。
这一时期的服饰以宽松、舒适为特点,注重展现人体曲线。
男子的服饰以长袍为主,女子则以裙、襦为主。
此外,这一时期的服饰色彩丰富,纹饰多样,如“绮罗锦绣,纹采缤纷”。
四、隋唐时期的服饰繁荣隋唐时期,我国服饰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的服饰以华丽、开放为特点,注重展现个性。
男子的服饰以圆领袍为主,女子则以窄袖、长裙为主。
此外,这一时期的服饰流行佩戴珠宝饰品,如玉佩、金簪等,使服饰更加璀璨夺目。
五、宋元时期的服饰变迁宋元时期,我国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一时期的服饰以朴素、实用为特点,注重保暖。
男子的服饰以圆领袍为主,女子则以窄袖、长裙为主。
此外,这一时期的服饰流行使用丝绸、棉麻等天然材料,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六、明清时期的服饰风貌明清时期,我国服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服饰以华丽、精致为特点,注重细节。
男子的服饰以马褂、袍服为主,女子则以旗袍、袄裙为主。
此外,这一时期的服饰流行使用金银丝线、刺绣等工艺,使服饰更加典雅。
总结:古代服饰的演变,是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体现。
从先秦的简朴庄重,到汉代的色彩斑斓,再到隋唐的华丽开放,直至明清的精致典雅,每一时期的服饰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念、文化内涵和社会风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汉服——传承千年的华夏服饰》。
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一、汉服的起源与发展汉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经历了夏、商、周、秦、汉等朝代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汉代以后,汉服逐渐成为汉族服饰的主流,并在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不断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服饰体系。
二、汉服的特点1. 造型优美:汉服讲究线条流畅,注重人体曲线,造型优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2. 色彩丰富:汉服色彩丰富,红、黄、蓝、绿等色彩搭配和谐,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蕴含文化:汉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服饰的图案、纹饰、款式等都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4. 制作工艺精湛:汉服的制作工艺精湛,包括裁剪、缝制、绣花等,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三、汉服的复兴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和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汉服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许多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喜爱汉服,甚至将它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汉服的复兴,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四、汉服的意义1. 传承文化:汉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汉服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2. 弘扬民族精神:汉服的复兴,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 提升国民素质:汉服作为一种独特的服饰文化,有助于提升国民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
4. 促进文化交流:汉服的复兴,有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总之,汉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汉服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汉服基本礼仪范文尊敬的领导、亲朋好友、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下汉服的基本礼仪。
1.衣着规范。
汉服展示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文化,其装束造型独特,颇具韵味。
在穿着方面,男士应穿着长褂、长袍等,女士则穿着长裙、长袍等。
在选择颜色方面,要尽量选择传统的绿、蓝、白等素色,避免过于花俏的颜色与图案。
同时,要注重衣着的整洁,避免出现脱扣、污渍等情况。
2.礼仪应对。
在汉服中,要注重礼仪的应对。
观礼时要保持自然的姿态,不要有过多的摆弄动作。
受到礼节时,要站起身体,保持微笑,适度鞠躬致谢。
同时,要避免大声喧哗,保持安静,以免影响他人的观展体验。
3.行走方式。
在穿汉服时,行走方式也是需要注意的。
男士在行走时,要保持稳定的步伐,拖地的长袍要小心踩踏以免跌倒。
女士在行走时要小步快走,不宜迈得太大,同时要小心裙摆的摆动,避免与他人碰撞。
4.坐姿端正。
在汉服中,坐姿也是需要注意的。
男士应保持挺胸直腰的坐姿,不宜趴在椅子上,更不宜趴在桌子上,以免给人不庄重的印象。
女士应保持双腿并拢、身体挺直的坐姿,避免露出裙底。
5.用餐礼仪。
在汉服中用餐时,要注意用餐礼仪。
要用餐时坐好,不要伸懒腰,不要低头弯腰,不要大声吆喝。
要用筷子取食物时,不要用手接触食物,用筷子夹取即可。
在进食时要保持整洁,不要留下食物渣滓,也不可挑食、浪费。
6.礼貌待人。
在穿汉服时,要注重礼貌待人。
无论是对待领导、长辈,还是对待普通朋友,都要保持谦逊、有礼的态度。
在问候他人时,要用清晰、温和的语气表达,避免大声喧哗、咄咄逼人的行为。
以上就是关于汉服基本礼仪的介绍。
汉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应该尊重并继承这一传统。
在穿着汉服时,我们要遵循基本的礼仪要求,既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展示了自己的修养和美德。
让我们一起传承汉服文化,共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谢谢大家!。
课程目标:●参观博物馆,了解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引导学生认识汉服汉礼小常识,了解汉服文化。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演练如何穿汉服、如何行汉礼。
●通过这个课程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和礼仪,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
➢课程导入【参观博物馆】各位同学上午/下午好,我是老师。
欢迎大家来参加研学活动——汉服与汉礼。
今天我们的行程充满了古色古香的传统氛围,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好好地体验中国传统汉服汉礼的风采。
首先,请各位同学跟着我们的讲解员老师一起,去参观博物馆,了解西汉时期的文化背景知识,欣赏文物,初步认识汉服。
➢博物馆参观结束,研学老师带到活动教室或场地博物馆的参观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老师会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汉服汉礼有关的小知识,然后我们还要一起来练习日常汉礼的动作,穿着汉服来展示今天学习的汉礼。
汉服介绍部分【内容深度和展开方式,老师可根据参加对象自行调整】欢迎各位同学回到我们的汉服汉礼课堂,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上。
“越罗衫袂mèi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这两句诗是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秦宫诗》,直接描写了秦宫的穿着打扮,将一位俊美少年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今天我们从这两句诗开始汉服汉礼的文化之旅。
今天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识汉服、穿汉服和行汉礼。
让我们从认识汉服开始吧。
一、我们为什么要认识汉服学习汉礼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各位同学,你们知道什么是汉服吗?大家的想法都很有意思。
汉服,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服饰之一,它不只指汉代时期的衣饰,而是整个汉族的衣冠发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完善和独特的民族服饰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富强、兴旺和发达的重要标志,反映着一个中国不同时期和朝代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倾向。
同学们应该也通过电视节目和媒体报道注意到过,日本人、韩国人、阿拉伯人经常穿着各自民族的传统服装。
在当代中国,各少数民族也仍保持了各自的服饰文化传统,每逢节假日、重要会议都着盛装出席,非常醒目。
汉服礼仪文化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汉服礼仪文化。
汉服,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服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而其中的礼仪文化更是我们应该重视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首先,汉服的礼仪之美体现在其注重礼节和端庄大方。
在古代,穿着汉服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非常讲究礼仪。
无论是在家庭聚会、宴会还是宗教仪式上,人们都要穿着整洁的汉服,展现出一种庄重、端庄的形象。
在这些场合,人们之间的交往也更加注重礼节,言谈举止更显得大方得体。
这种礼仪之美,不仅体现在外在的服饰上,更体现在人们的内心修养和品德修养上。
其次,汉服的礼仪之美还体现在其注重仪态和礼仪教化。
汉服的款式和穿着方式都有着严格的规范,这不仅是为了体现服饰的美观,更是为了让人们在穿着汉服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保持一种良好的仪态和端庄的形象。
同时,汉服礼仪也是一种教化,它教导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端庄、大方的仪态,如何尊重长辈,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尊重传统文化。
这种礼仪教化,对于培养人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汉服的礼仪之美还体现在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汉服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服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穿着汉服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更是一种对历史的传承和弘扬。
在当今社会,随着汉服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汉服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学习和传承汉服礼仪文化,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一种更加端庄、大方的礼仪风范。
总而言之,汉服礼仪文化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底蕴。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重视汉服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这种美丽的礼仪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谢谢大家。
讲稿要点
一.引入:服饰是一种潮流,受外界影响大,亦能反映时代的生活习气和风俗。
讲汉朝当时基本经济政治,对外交流情况以及文物出土情况,得出当时纺织技术
高超,服饰种类繁多的的结论。
二.讲汉朝服饰的基本特点。
比如交领右衽,无系扣带,什么是深衣,什么是直裾曲裾,什么是襦裙。
汉朝的服饰颜色特点(与五行有关,亦能从专业文献中得
出结论)
三.大家来找茬,找出每张剧照所犯的历史错误,并说明为什么。
在分辨各个朝代的服饰中,也归纳出不同朝代的服饰特点。
四.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知识,比如为什么韩服看起来像汉服。
五.说明:在这个PPT中,用了比较多的图片和比较少的文字,目的是希望在讲解的过程中,更多内容通过口述反映出来。
六.最后的纠错和猜衣服朝代方面我们四个人要配合,上面人在讲,下面有人在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