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重点初中语文课文写法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8
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1.九年级上册语文学问点总结新人教版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谈论二、表现手法:象征、比照、衬托、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方、拟人、夸大、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比照、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挨次: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详细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表达方式:概括表达、细节描写十二、说明挨次:时间挨次、空间挨次、规律挨次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拟、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局部:开端、进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详细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谈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比照(或正反比照)论证、比方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对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谈论文的文章的构造: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局部经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认、挖苦、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解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2.九年级上册语文学问点总结新人教版《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分fèn外妩媚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留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那么关于初一语文都有哪些重要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叙述人称(三种人称)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
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
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
“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
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
”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
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
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
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
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重要知识归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料,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以相应的格式进行书写。
一、作文的要素1.作文的结构:作文通常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是作文的引子,中间是具体的内容阐述,结尾是总结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文理清晰,逻辑严密。
2.作文的语言:作文要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注意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要注意遣词造句的规范性和语法正确性。
3.作文的主题:作文应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主题要明确,不要偏离。
4.作文的素材:作文要有丰富的材料支持,可以通过引用事实、例子或者引用他人观点等方式来丰富作文内容。
二、阅读理解1.阅读理解题型:阅读理解题主要包括主旨大意题、细节题、推理题和作者观点题。
在解答这些题型时,要仔细阅读文中的信息,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观点,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2.阅读策略: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可以运用略读、精读和速读等阅读策略,以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理解文章的脉络和逻辑关系,把握文章的要点。
三、语法和修辞手法1.语法知识:语法是语言的基础,学习语文也离不开对语法的掌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包括了词语的分类、句子的成分和句型等基础语法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和记忆,逐步掌握这些知识。
2.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教材中包括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可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自己的修辞能力。
四、写作技巧1.提纲式写作:提纲式写作是遵循一定的框架和顺序来进行写作的方式。
在写作时,可以先列出写作的主要要点,然后逐一展开。
这种写作方式可以使写作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2.写作注意事项:写作时要注意字数和篇幅的控制,避免赘述和重复。
同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注意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一、课文内容分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主要涵盖了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古代文化知识、现代实用知识三个方面。
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
在七年级教材中,词汇主要包括常用词和生词,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汇。
语法方面,教材侧重于基础的语法概念和句子结构的学习,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等的基本用法以及句子的成分分析、主谓一致、时态、语态等方面的知识。
修辞手法方面,主要涵盖比喻、夸张、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
2. 古代文化知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通过经典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中,包括古代诗词、古文阅读、古代寓言故事、古诗赏析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古代作品,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之一。
3. 现代实用知识现代实用知识主要包括信息阅读、写作技巧、口头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在信息阅读方面,学生需要学会正确理解和提取信息;在写作技巧方面,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的写作技巧;在口头表达方面,教材通过辩论、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材重点难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语理解和运用课文中会出现一些生词和词组,学生需要通过课文的语境理解其词义,并能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
2. 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学生需要了解、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思想和道德理念,理解柳宗元、杜牧等古代文学家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语法知识的运用学生需要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等的基本用法,并能正确运用在句子中。
4. 修辞手法的理解学生需要能正确理解并辨析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
三、学习方法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时,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高效阅读在阅读课文时,要注意提问并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与中心思想相关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单元:我的初中生活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初中生活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园生活、学习方法等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以及如何高效地学习。
第二单元:我的课堂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语文课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我们了解了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具体的学习方法。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第三单元:我的校园生活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校园里的植物、动物、景物、活动等。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通过观察和描写,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保护和爱护校园环境。
第四单元:我的家庭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家庭的组成、家庭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会了尊重家长、关心家人,并且学会了如何和家人共同生活和做事。
第五单元:我的周末生活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同学们的周末生活,包括休息、娱乐、学习等方面。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合理安排周末时间,使其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有助于学业进步。
第六单元:我的课外生活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包括读书、运动、艺术等方面。
通过参与课外活动,我们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第七单元:我的理想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同学们对未来的理想和追求。
我们了解了理想的重要性,学会了树立远大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八单元:我的人生格言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著名人物的人生格言,并引导我们思考自己所要追求的人生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格言,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明白了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则。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归纳。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初中语文最全人教版知识点总结(精编版)
导言
本文总结了初中语文最全人教版的知识点,以便学生在研究过
程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知识点总结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 古代汉语的书写形式和表达方式
- 使用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 注意文言文的句读和字音
2. 课文导读
- 阅读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和文章
- 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3.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类比和象征言语来表达意思
- 排比:用同一结构的短语或句子进行修饰和强调
-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来产生艺术效果
-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差异来突出其特点
4. 记叙文阅读
- 审读记叙文的内容和结构
- 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性格和寓意
- 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5. 说明文阅读
- 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 学会从说明文中获取和整理信息
结论
本文简要总结了初中语文最全人教版的知识点,包括文言文的特点、课文导读、修辞手法、记叙文阅读和说明文阅读等方面。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掌握语文知识。
注意:本文总结的知识点基于人教版教材,其他版本的教材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了解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馨: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筹划:原意就是帕尼诺,这里就是说道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是蒸煮似的,越来越淡⑤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韵文悦耳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急于在春天。
意思就是,春天就是一年的已经开始,必须把全年必须搞的事情及早精心安排不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就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存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就是“舒”字的拆分:比涅,抛弃;予,我。
所含“抛弃自我”,亦即为“坚毅”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阳光明媚无云②温晴:温暖阳光明媚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俊俏。
初三语文课本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初三语文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南州____月荔枝丹一、词语积累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绡(xiāo):生丝织的绸子。
醴(lǐ)酪(lào):甜酒和奶酪。
酪,半凝固状的乳制食品。
不了了之:用不去了结的办法去了结。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里没有贬义,是说认真钻研的精神。
绛(jiàng):深红色。
渣滓(zǐ):物品提出精华之后剩下的东西。
龟(jūn)裂:呈现许多裂纹。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
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花期:植物开花的时期。
完全花:花的四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俱全的花。
花序: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两大类。
前者如聚伞花序,后者如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
阙下:即都下,指宋王朝的首都开封。
阙,本来是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又泛指帝王的宫殿。
造化:自然,天然。
幅员:领土面积。
幅,宽度;员,周围。
啖(dàn):吃。
萌蘖(niè):指植物长出新芽。
萌,生萌,发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汇总一、记叙文阅读1、内容理解与概括1)整体感知: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层次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例如,在阅读叙事性记叙文时,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像《背影》中,起因是“我”要北上念书,父亲去车站送“我”,经过是父亲在车站为“我”忙前忙后,艰难地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结果是“我”看到父亲的背影后,深受感动,流下眼泪。
2)概括方法:●要素串联法:找出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例如,对于一篇游记类记叙文,可概括为“在[时间],[人物] 在[地点] 游玩,看到了[景物],有[感受]”。
●段意合并法:先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再把各段大意综合起来,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人物形象分析1)分析角度:●直接描写: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如《藤野先生》中,“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外貌描写展现了藤野先生严谨、学者的形象。
●间接描写:借助他人的反应、评价以及环境描写等来衬托人物。
例如,在描写英雄人物时,通过群众的欢呼和敬佩的眼神来侧面烘托人物的伟大。
2)性格归纳:在分析描写的基础上,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从人物的勇敢行为和果断的语言中,归纳出其勇敢、果断的性格。
3、环境描写作用1)自然环境:●烘托人物心情:如在描写人物悲伤时,用“天空中阴云密布,沉甸甸地压在心头,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这样的自然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低落的情绪。
●推动情节发展:恶劣的天气可能导致人物改变行程,从而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例如,暴风雨使得主人公不得不寻找避雨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新的情节。
●渲染气氛:在恐怖故事中,黑暗、阴森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紧张、恐怖的气氛。
2)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风俗等,有助于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题。
如《孔乙己》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和顾客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情冷漠的社会环境,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重点考点归纳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重点考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是初中阶段学习语文的基础,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
本文将对这些重点考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1. 词语的辨析和用法在语文教材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易混淆的词语。
例如:“观察”和“研究”都是描述对事物进行深入了解的行为,但在使用时却有一些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另外,“捧”和“握”在字面意思上都是用手拿东西的动作,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有不同的场景和用途。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区分这些词语的用法,并在写作和阅读中正确运用。
2. 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是语文学习的关键。
我们需要了解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复合句等句子结构的构成和用法。
同时,需要学会使用修饰成分(如形容词、副词、状语从句等)来丰富句子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有力。
3. 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包含了一定的阅读理解题目,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可以提高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同时,在写作中,我们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合理安排篇章结构,运用恰当的过渡词和连接词,准确、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等。
4.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简单的文言文课文,例如《孟子》中的《离娄上》、《草木之谓质死》等。
理解和阅读文言文需要对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用法有所了解,同时也需要培养对古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以上仅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一些重点考点的归纳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需要通过反复阅读教材,积累词汇,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用法,并多做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只有不断地练习和运用,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总结: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需要我们注意和掌握。
词语的辨析和用法、句子结构与表达方式、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文言文阅读等都是需要特别关注和重点学习的内容。
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课文写法归纳
七年级上册
1、散步——顺叙;以小见大
2、秋天的怀念——寓情于景
3、羚羊木雕——倒叙、悬念、对比、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烘托
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运用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
荷叶母亲——借物抒怀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贝壳——于描写、抒情、议论之中表达自己的感悟
19、在山的那边——象征
20、虽有嘉肴——引喻概论,说理深刻,逻辑严密
21、化石吟——联想和想象;拟人手法
22、看云识天气—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3、绿色蝈蝈——语言生动传神
24、月亮上的足迹——线索明晰,记叙清楚。
记叙为主,描写准确生动
25、河中石兽——叙事简约,寓理于事
26、小圣施威降大圣——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27、皇帝的新装——从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悬念、夸张、想像、讽刺
28、女娲造人——运用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30、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白描手法,讽刺、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1
2
3
4
5
6
7
见大
8
9
10
11
12
13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外貌描写、神态\行为描写,描写人物,各有侧重
15、孙权劝学——运用侧面描写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
16、社戏——环境烘托、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动作描写、对比,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17、安塞腰鼓——运用排比,渲染声势
18、竹影——构思巧妙,思路清晰
19、观舞记——比喻形象,排比精炼
20、口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1、伟大的悲剧——细节描写
22、在沙漠中心——心理描写
23、登上地球之巅——叙述详略得当
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大胆的想象,奇特的夸张
26、猫——抓住细节,描写逼真
27、斑羚飞渡——善用比喻揭示主旨
28、华南虎——象征手法
29、马——运用对比手法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说“屏”——语言雅俗结合,简洁传神,引用古诗词,富有诗意
16、大自然的语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准确,生动典雅,生动说明
17、奇妙的克隆——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结构安排严谨,脉络清晰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逻辑严密,说理充分
被压扁的沙子——语言精炼,幽默风趣
19、生物入侵者——语言生动美,风趣幽默,事例安排有详有略
20、落日的幻觉——语言生动形象,说明准确
21、桃花源记(叙事散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悬念、寓情于事
22、短文两篇陋室铭——反向立意,不落俗套,托物言志
爱莲说(议论文)——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23、核舟记(说明文)——空间顺序、列数字
24、大道之行也(议论文)——阐述道理,条理清晰
25、杜甫诗三首《望岳》——描写层次清晰《春望》——触景生情,意境深沉
《石壕吏》——明暗结合、藏问于答
26、三峡(散文)——抓住景物特征,语言凝练,动静结合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组歌——运用拟人手法表达情感,音律和谐,节奏鲜明
11、敬畏自然——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总的概括与具体的展开相结合,对比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鲜明突出的对比,拟人、排比
13、旅鼠之谜——多种说明方法
14、大雁归来——拟人,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15、喂——出来——想象奇妙,合情合理,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16、云南歌会——人物描写,场面描写
17、端午的鸭蛋——语言运用富有特色,运用铺垫、烘托的手法
18、吆喝——思路清晰,层次井然,语言朴实,生动幽默
19、春酒——构思精巧,形散神聚,细节描写,精妙传神
20、俗世奇人——语言本色朴素,极富表现力,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
21、与朱元思书(书信)—形声兼备,动静互见,虚实相间,侧面烘托、夸张、对偶
22、五柳先生(传记)——多用否定句,语言平淡自然,不事雕琢
23、马说(杂文)——以马为喻,托物言志
24、送东阳马生序(赠序)——运用对比,突出中心,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夜——动静结合,融情于景,运用反复,深化主题
5、敬业与乐业——引用论证,清晰的写作思路,体现演讲的特色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多种修辞手法
7、傅雷家书两则——直接抒情,平易朴实,比喻生动,说理形象
8、致女儿的信——故事构思颇具匠心,场面描写,前有暗示,后有点睛
9、故乡—对比、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
10、孤独之旅——环境描写、心理描写,深化主题,烘托、象征
11、我的叔叔于勒——倒叙、悬念、伏笔、跌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对比、讽刺、环境烘托
12、心声——双线互动,构思巧妙,心理描写,映衬手法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逻辑严密,有理有据,语言准确,设问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条理清晰、结构严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正面论证和发面论证相结合
15、短文两篇谈读书——多种论证方法
不求甚解——细腻的道理论证,正反面论证结合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外国诗两首祖国——笔调平实,描写细腻
黑人谈河流——意象凝练,表意深刻
5、孔乙己—反衬(以乐景写哀)、外貌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环境烘托、铺垫
6、蒲柳人家——倒叙开篇,民族气息浓郁
7、变色龙——夸张、讽刺、跌宕、语言描写、反复、对比、细节描写
8、热爱生命——心理描写
9、谈生命——比喻,反复,感性化和理性化结合
10、那树——托物寓意,语言生动、精练、简洁
11、地下森林狂想——象征、托物言志
12、人生——寓深刻的道理于形象的比喻中,以小见大
13、威尼斯商人——夸张、语言描写
14、变脸——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15、枣儿——象征,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16、音乐之声——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17、公输(散文)——比喻论证,通过语言表现人物形象
18
19
20
21
22
23
24
1
只
2、
和《爱
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
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
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
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又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对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的描写,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
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荷塘月色》《社戏》《羚羊木雕》等。
物品。
,
“借景3
”就是典型的白描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