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营销学 第二章 服务营销理念与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958.00 KB
- 文档页数:22
服务营销模型及其应用服务营销模型是指企业在提供服务时用来进行市场推广的方法和策略。
它是服务营销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旨在帮助企业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市场份额和提升品牌价值。
本文将介绍服务营销模型的概念、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一、服务营销模型的概念服务营销模型是指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采用的一种组织和控制手段,以实现市场推广目标和利润最大化。
它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 服务定位:确定服务的目标市场和特征,并制定适当的定位策略,以便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
2. 服务产品: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服务产品,并确保产品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
3. 服务定价: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合理的服务定价策略。
4. 服务传播: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将服务的优势和特点传递给目标客户群体。
5. 服务分销:建立合适的分销渠道,确保服务能够迅速到达目标客户。
6. 服务人员:培养和管理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二、服务营销模型的应用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服务营销模型应用案例,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1. 软件服务公司:某软件服务公司依托互联网技术,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软件服务。
在服务定位上,该公司将目标市场锁定为中小型企业,并且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定制相应的软件解决方案。
在服务产品上,该公司注重产品的稳定性和易用性,并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在服务定价上,该公司采用按需定价策略,根据客户使用软件的规模和功能需求收取费用。
在服务传播上,该公司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和行业展会等渠道进行市场推广,以吸引目标客户。
在服务分销上,该公司与一些软件代理商合作,通过他们向客户提供服务。
在服务人员上,该公司注重员工培训和素质提升,以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体验。
2. 酒店服务业:某酒店秉承“让每一位客人都感到宾至如归”的服务理念,在服务定位上,该酒店将目标客户群体定位为商务旅客和高端休闲度假者。
在服务产品上,该酒店以高品质的客房、餐饮、会议和娱乐设施为特色,并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服务营销学知识点摘要第一章服务营销与服务营销学一、服务营销的一般特点供求分散性;营销方式单一性;营销对象复杂多变;服务消费者需求弹性大;对服务人员要求高第二章服务市场一、服务服务是具有无形性特征却可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可供有偿转让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
二、服务产品服务劳动者以活劳动的形式提供的服务形成的,结合服务场所、设施、方式、手段、环境等属于劳动资料、对象的范畴要素综合而成。
三、服务市场是指提供劳务和服务场所及设施,不涉及或甚少涉及物质产品交换的市场形式。
四、服务的特征(充分理解)非实体性、组织与顾客之间直接关系、产出过程中的顾客参与。
五、服务市场运行的特点供求弹性大,运行自由度高第三章服务消费行为一、可寻找特征消费者在购买前就能确认的特征,如价格、颜色等。
二、经验特征购买前不能了解或评估,必须购买使用该产品才能体会到的特征,如食品、教师授课等。
三、可信任特征消费者购买并使用后很难评估,只能相信服务人员的介绍,并认为这种服务确实为自己带来期望得到的技术性、专业性好处的服务特征。
如寻找律师、家电维修等。
四、服务评价的依据可寻找(搜寻)特征(Search Quality):消费者在购买前就能确认的特征,如价格、颜色等。
经验(体验)特征(Experience Quality):购买前不能了解或评估,必须购买使用该产品才能体会到的特征,如食品、教师授课等。
可信任(信誉)特征(Credence Quality):消费者购买并使用后很难评估,只能相信服务人员的介绍,并认为这种服务确实为自己带来期望得到的技术性、专业性好处的服务特征。
如寻找律师、家电维修等。
五、产品与服务评价过程的差异:信息搜寻、质量标准、选择余地、创新扩散、风险认知、品牌忠诚度、对不满意的归咎六、购买服务的决策理论:风险控制论该理论认为,顾客在购买服务时,感觉到比购买实体产品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心理控制论服务交易过程既是交易双方行为控制较量的过程,又是感知控制竞争的过程。
第2章服务营销核心概念2.1顾客导向的4C理论营销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了关于其理论框架的长时间的争论,那就是营销学界有趣的“P字游戏”。
从麦卡锡提出的4P理论到6P 、7P乃至10P的演进,从劳特朋的4C理论到舒尔茨对4C理论的宏扬、拓展,市场营销的理论支撑实现了从传统企业导向向市场导向(顾客导向和竞争导向)的根本性转变。
服务营销以顾客需求为核心,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的,并力求为顾客提供超值的服务和价值,因此,服务营销实质上是遵循顾客导向的营销理论。
1990 年,美国学者劳特朋(Lautebom)教授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与传统营销的4P理论相对应的4C 理论,即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Customer wants and needs)、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购买的便利性(Convenience)和与消费者沟通(Communication)。
4C理论代表了新时期顾客导向的营销新观念和新潮流,得到了美国西北大学舒尔茨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因此得以在学界发扬光大。
根据4C理论,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都应该从4C的角度去设计,都应该首先考虑消费者的需求。
按照整合营销专家唐·舒尔茨的说法就是:多想想顾客的需要与欲望,而不只是你的“产品;多想想顾客满足自己所愿支付的成本,而不只是你的“价格”;多想想顾客获得满足的便利性,而不只是你在什么“地点”销售产品;多想想如何与顾客沟通,而不只是你的单方面“促销”。
因此,4C理论是顾客导向的。
4C理论的提出引起了营销传播界及工商界的极大反响,从而也成为后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
但我国一些营销界人士认为,4C 只是一种营销理念,缺乏可操作性,企业应该用4C来思考,用4P来构建营销策略体系。
4C 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来看问题,决定企业的未来发展;而4P 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把握着企业的现在。
4P 和4C是可以兼顾的,是可以融合的。
具体:1)当企业决定生产什么产品的时候,要考虑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2)当为产品制定价格体系的时候,要考虑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3)当设计销售渠道的时候,要考虑能否尽可能给消费者带去方便;4)当选择促销方式的时候,是否尽可能做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
服务营销第一章服务导论服务经济(概念):相对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言的,是服务活动主导经济活动类型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是一国以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为主转向服务产品生产为主的经济类型。
1.农业经济社会(前工业化社会,主导活动是农业生产)2.工业社经济社会(工业社会,主导活动是物资产品的生产,关注的焦点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3.服务经济社会(后工业化社会,主导活动是服务产品的生产)配第-克拉克定理(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
第一层次:货币型经济活动部门上层主要是实现生产、销售、消费等活动的私人经济活动部门,下层主要是属于基础建设投资等的公共经济活动部门第二层次:平衡与稳定社会及家庭关系的社会协同对抗经济第三层次: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结论: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各种活动协调发展的系统之上的,GDP的增长必须依靠非货币型部门的社会协同对抗经济和自然生存的有力支撑。
这就像裱花奶油蛋糕一样,没有下面蛋糕的依托,裱花奶油是不成立的。
社会经济结构与都市动能:货币型活动领域:(Ⅰ)GDP(私人经济活动),(Ⅱ)GDP(公共经济活动)(“市”——市场活动或经济活动);非货币型活动领域:(Ⅲ)社会协同对抗经济活动,(Ⅳ)生态环境或生活环境(“都”——政治、文化、历史沉淀、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
服务营销的兴起和发展:(一)萌芽阶段1.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研究重点:服务的概念、服务的特征、服务营销与产品营销的区别。
2.美国学者拉思梅尔首先开始研究服务的概念,对无形服务和有形产品进行区分,提出要以非传统的方法研究服务营销问题。
3.以伦纳德.L.贝瑞、贝特森为代表的学者陆续对服务的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概括了服务的四个特征: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差异性和不可储存性。
4.林恩-萧斯塔克.G.林恩论证服务营销不同于产品营销5.1980年,贝瑞的《服务营销的独特性》,服务营销学科的成立。
服务营销新模型服务营销新模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服务营销已经成为企业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客户信任的必然选择。
随着服务营销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新模型不断出现,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管理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从服务营销概念和本质出发,分别介绍了服务营销的新模型:服务品牌模型、情感附加值模型、价值共创模型等,并对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在服务营销中的作用和应用实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服务营销;服务品牌模型;情感附加值模型;价值共创模型。
一、服务营销概述服务营销主要强调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以增加市场份额并使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
根据美国管理咨询公司波士顿研究的报告,服务业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经济部门之一。
美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高于工业、农业和采矿业的总和。
在中国,服务业也已成为主导性产业,国家的倾向于支持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服务业领域的投资。
服务营销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服务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旨在塑造企业服务品牌、打造优良的服务环境以及提高员工服务水平,以实现市场目标,提升企业形象和社会价值。
与传统商品营销相比,服务营销的主要特点在于客户接收的主要是服务的体验,而不是实物商品本身。
服务业提供的产品主要是以服务为载体,因此,在服务营销中更为关注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比如情感联系、信任和亲和力等。
服务营销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客户感到满意并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
服务营销的成功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与客户建立有效沟通、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以及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因此,企业在实行服务营销时,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构建服务内容,提供独特的体验,以获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
二、服务营销新模型服务品牌模型服务品牌模型将传统产品营销中的品牌概念应用到了服务领域。
服务品牌主要是指以服务为核心的品牌,不仅强调服务质量和标准,更注重感性体验和服务灵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