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16种构图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电视摄像16种构图方法2009-06-18 12:50:53| 分类:DV常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1. 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2. C形构图:画面中的构图类似于字母“C”形,一般多用于拍摄河、湖、海等水面,或是成曲线造型的建筑物,这种构图柔和而完美,非常适合于抒情的画面,而且画面很有活力。
3. L形构图用类似于L形的线条或色块将需要强调的主体围绕、框架起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L形如同半个围框,可以是正L形,也可以是倒L形,均能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围框以内,使主体突出,主题明确。
常用于具有一定规律、线条的画面。
4. 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
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5.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6. 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7. 放射式构图以主体为核心,景物呈向四周扩散放射的构图形式,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而后又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用。
常用于需要突出主体而场面又复杂的场合,也用于使人物或景物在较复杂的情况下产生特殊的效果等表现手法。
8. 交叉线构图景物呈斜线交叉布局形式,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外。
前者有类似十字型构图的特点,后者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
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
9. 曲线构图曲线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电视摄像资料一.摄像机的分类:1根据质量性能和各自用途的不同,摄相机可分为广播级、业务级和家用级三类。
2根据所使用的场合,摄像机可分为演播室拍摄用座机和室外拍摄用便携式机两类。
3 根据摄像机所用的光-电转换器件,摄像机又大致可分为传统的电真空器件(光电导摄像管)摄像机和新型的电荷耦器件(CCD)摄像机两大类。
二.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1屏幕显示:(1)画面色彩夸张(2)普通模拟技术的电视画面无纯黑部分(3)画面有强光漫射现象(4)普通模拟技术的电视信号与屏幕上光点亮度消失不同步2平面造型3框架结构4开放式构图和封闭式构图三.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1单向性2连续性3同时性四.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1:表现具像2:表现运动3:运动表现五.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1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2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准确。
3镜头运动时求稳定、流畅、到位。
4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六.电视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1远景2全景3中景4近景5特写(概念)七.电视景别的作用1景别的变化带来视点的变化2通过景别的变化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3使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指向性更加明确八.(在每一幅电视画面中都包含着景别、拍摄角度、拍摄高度这三个基本要素)摄像高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相对高度1平面角度画面(平摄)2俯角度画面(俯摄)3仰角度画面(仰摄)(定义:p41)九:摄像方向: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上一周360度的相对位置,构成对被摄人物正面、背面或侧面的拍摄效果1正面方向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但无法向纵深方向透视,使人觉得画面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2侧面方向拍摄又分为正侧面方向与斜侧方向3背面方向拍摄:概念:是从被摄对象的背后即正后方进行的拍摄)特点:具有一种不确定性,带有一定的悬念,能够调动观众的想象十.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1客观性角度是指依据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拍摄。
摄像八种构图的方法摄像八种构图的方法:1. 直线构图:直线是构图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能够带来稳定和秩序感,同时也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
在拍摄时,可以利用建筑物、道路或者人物等元素来构成直线,使图像更具有层次感和凝聚力。
2.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将画面对角线分为两部分,通过对角线的运用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对角线具有动感和层次感,能够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
在拍摄时,可以利用建筑物、道路或者人物等元素来形成对角线,使图像更具有张力和冲击力。
3. 三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是将画面分为三个相等或不相等的区域,通过将主体放在其中一个区域内,来达到平衡和重心的效果。
这种构图方法使画面更具有层次感和美感,同时也符合人眼对称和谐的观感。
4. 黄金分割构图:黄金分割是指将画面分为特定比例的两部分,比例通常为1:1.618。
这种构图方法能够使画面更加和谐、平衡和美感,使观众的目光更加自然且舒适地在画面中游走。
5. 剪影构图:剪影是通过包围或突出主体来形成黑色或明亮的背景,强调主体的轮廓和形状。
这种构图方法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和艺术效果,给人以神秘、浪漫的感觉。
6. 定点构图:定点构图是将主体放在画面中心,通过稳定和对称的画面组织方式来达到平衡和安定感。
这种构图方法适用于对称的场景或者需要突出主体的情况,能够让观众的目光集中在主体上。
7. 前景构图:前景构图是在画面中增加前景元素,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景深效果。
前景构图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引导观众的视线,同时也能够给画面增加更多的信息和趣味性。
8. 视线构图:视线构图是通过将主体的目光或者行进方向与画面中的元素相结合,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这种构图方法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并能够通过视线的引导来表达主体的情感和内心活动。
以上是关于摄像八种构图方法的介绍。
构图是摄影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构图方法,能够使画面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感,并能够更好地传达摄影者的意图和观点。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电视画面的构图布局及结构是指在电视节目中,摄像机对画面元素的安排和组合方式,以及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排列。
一个好的画面构图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观赏效果。
下面将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1. 画面的比例和对称:在电视画面构图中,一般使用16:9或4:3的画面比例。
画面的对称也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手法,可以通过摄像机角度和目标位置的选择来实现对称布局。
2. 画面的对焦:电视画面中,对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通过对焦的选择,可以突出画面中的某一元素,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3. 画面的透视:画面的透视是指通过摄像机的角度和位置,来展现画面的立体感。
透视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给观众一种空间感。
4. 剪辑技巧:剪辑在电视画面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剪辑技巧,可以将画面中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或场景。
5. 画面的色彩和光影:画面的色彩和光影也是构图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色彩和光影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
6. 画面的线条和形状:画面中的线条和形状也能够起到引导观众视线、增加观赏效果的作用。
合理选择线条和形状,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
7. 画面的前景和背景:在电视画面构图中,前景和背景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选择合适的前景和背景,可以突出画面中的主体,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电视画面的构图布局及结构是通过对比例、对称、对焦、透视、剪辑、色彩光影、线条和形状、前景和背景的选择和使用,来达到吸引观众注意力、增加观赏效果的目的。
一个好的画面构图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电视节目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电视画面是由构图的要素所组成的,构图的布局及结构是电视画面达到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对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进行分析。
一、布局1. 对称布局对称布局是指将画面分为左右两侧,左侧和右侧的元素相对称。
这种布局能够给人以秩序、平和、稳定的感觉。
在电视新闻中,新闻主播坐在中间,左右两侧是视频素材,这种布局能够使人们更加集中注意力。
2. 心理中心布局心理中心是指在画面上设定一个抓人眼球的注意点。
将画面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心理中心往往出现在画面中央下部。
这种布局在广告中应用广泛,因为这种布局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3. “L”形构图布局“L”形构图布局分成左上角和右下角,画面中呈现出“L”形。
这种布局能够给人们带来动感和活力感。
在比赛、电视剧中常见。
“Z”形构图布局是将画面分成上下两部分,将中部倾斜,呈现出“Z”形状,这种布局能够给人们带来递进式的视觉效果。
在隆重场合、纪念仪式中应用比较多。
二、结构1. 对比结构对比结构是指通过颜色、明暗、大小等对画面中的不同元素进行对比,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 重心结构重心结构是指在画面中心选择一个重要的元素,其他元素向其靠近,形成对比和对称。
在构图中,重心是画面中最突出、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吸引视线的关键。
3. 饱和结构饱和结构是指通过画面的色彩饱和度、灰度和亮度等来调节画面的色彩和亮度,使画面表现更加鲜明和生动。
4. 脆弱结构脆弱结构通过画面中元素之间的间距、形状大小等来调节画面的表现力。
这种结构给人们带来一种分散的、无序的感觉。
第一讲:景别和静态构图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景别(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画面造型三要素:1.景别什么是景别:被摄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画面和故事的叙述方式)全景远景的连续抒情近景镜头切换节奏感表达摄像者想要表达的特定情绪决定镜头时间的长短2.影响因素:摄距和焦距(越长,特写,小景别;越短,广角,大景别)3.分类与特点大景别(远景全景表现规模气氛气势;交代地点,场景;常用在片头片尾)拍摄远景注意:1)选择侧光和侧逆光2)注意画面远处的景物线条透视3)保持地平线的水平4)采用静止画面或缓慢摇移方式拍摄远景:拍摄一个人,事或场景的全貌全景画面丰富1)注意各个拍摄体之间的关系2)确保主体形象完整构图准确3)尽量让画面有纵深感利用斜线中景别(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交流;表现动作形态;中景中近景)中景:拍摄人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用来进行叙述性的描述,故事正在进行中。
注意:1)构图准确,画面尺寸的大小;2)注意和全景镜头的呼应3)注意抓住具有特征的表情和动作小景别:表现人物语言神态情绪;表现物体质感(近景和特写)近景:1)造型上选择人物最佳角度2)尽量避免画面中放有相同视觉重量的被摄体3)尽量使用三脚架特写:1)拍摄主体的局部,能很好的表现人物的情绪和物体的材质等细节2)特写分割了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常被用来做转场。
注意:1)构图饱满,严格控制环境空间范围2)控制好画面曝光量3)对焦要准,使焦点落在人物的眼睛上景深:和光圈(反比)焦距(反比)摄距有关(正比)拍摄方向拍摄高度画面构图元素(线条形状光线色彩影调)二.摄像构图-静态构图摄像构图:把被拍摄对象以及摄像造型元素有机地组织在画面中的创作活动。
分为:静态构图,动态构图无脚本拍摄:让镜头移动遵循有整体到局部,有远景到近景的顺序,中近景镜头再交代关系。
摄像构图(一)电视画面:电视语言的基本元素,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构成:视觉元素声音元素(同期声)(二)摄像构图的特点1.固定画框:电视画面有一个四方形的画框,我们只能看见框内的景物,看不见框外。
电视摄像构图当用摄像机记录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时,呈现真实感人的新闻事件时,展现雄伟壮丽的山河风光时……作为摄像人员的你是不是会考虑该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呢?这就是构图“构图是表现主题思想和拍摄内容的重要闪素,也是各种视觉语言的组织方式,它使柏摄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
所谓电视摄像构图,就是摄像人员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以及达到艺术效果,利用被摄体及各种造型元素等视觉要素,在一定画面上按照相互之间的关系和相应的空间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创作活动。
第一节电视摄像构图特点电视摄像构图是将有关被摄对象的一切因素,包括光线、色彩、线条、影调造型因素等等,综合在同一画面之中的过程。
这种综合能够更全面地、更省力地表现主题思想,也是摄像人员把主题思想体现到一个个镜头画面之中的过程。
那么摄像人员的构图处理手法及光线、色彩、线条、影调等造型因素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被摄对象在画面小的表现是否恰当、画面形式是否优美,画面形式是否与主题内容高度统一。
电视摄像构图的目的就是运用各种构图处理手法和造型因素,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对象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从而使主题思想取得具体而完美的形象结构,电视摄像构图的过程就是主题思想形象化的过程。
一、构图特点在电视摄像中,画面的构图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
摄像人员时时刻刻都要选择提炼、精心布局各种造型冈累,突出主要的方面,强调主体本质的东西,从而明确而动人地表达上题思想。
所以当所拍摄的主题确定之后,摄像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和安排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画面构图形式。
那么这个寻找和安排的过程有哪些特点呢?1.变化运动性在电视摄像中,一方面,光线、色彩、线条、影调等造型因素在拍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变化;另一方面,被摄对象总是要处于一种运动状态中.而摄像机又总是要随着被摄对象的运动而运动.这些都改变着被摄主要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被摄主要对象与其他拍摄对象的配置关系,改变着被摄对象的情绪和心理,改变着画面的情节重点和画面的气氛,也改变着画面构图的结构和画面中的空间透视关系,形成了一种多维性;这就要求摄像人员能够时刻注意这些变化和运动,并注重培养在变化运动中随机取材、随机构图的能力.2.多点固定性在电视摄像中,摄像机随着被摄对象的运动而运动,形成了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方位、角度、景别等.也就造成了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表现被摄对象的形式。
构图形式是摄像人员构思立意的直接体现,拍摄不同的内容可能会运用相同的构图形式,拍摄同一内容也可以有不同的构图方法,这需要我们在实际拍摄中融汇贯通。
随着数码摄像机进入家庭,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影像谁都会,但是要想拍摄出的影片让人看上去舒服,拍出艺术风格的影片,还得掌握些构图技巧。
一、构图的基本形式由摄像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动静变化及取景构图所产生的画面结构,形成各种构图形式。
根据画面构图形式的内在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静态构图、动态构图、单构图、多构图等。
1、静态构图。
一般情况下,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均处于静止状态,镜头内的构图关系基本固定。
静态构图多为单构图形式。
比如,我们拍摄远处的风景,多用固定镜头表现,画面中的景色、人物、树木等均基本不动,即为静态构图形式。
静态构图适用于造型艺术。
2、动态构图。
动态构图下的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同时或分别处于运动状态,使得画面内视觉形象的构图组合及相互关系连续或间断地发生变化。
动态构图是影片所特有的构图方式。
比如拍摄行驶中的汽车,画面中被摄对象(汽车)的行驶坐落就不断改变了画面的结构关系,就构成了动态构图。
3、单构图。
单构图画面中被摄对象基本处于固定状态,也不出现明显的光影和色彩变化。
这种构图形式可以用来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绪氛围,如拍摄一丛盛开的玫瑰花喻示爱情的到来,如图2,拍摄金秋的枫叶象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拍摄一轮旭日隐喻出青年人的蓬勃热情等等。
4、多构图。
多构图镜头不经过外部组接,而是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蒙太奇造型形式、被摄对象与摄像机的调度、焦点虚实变化等多种手法变化构图形式。
多构图镜头能够传递多信息于一个镜头。
二、活用线形结构构图根据画面构图形式的外在线形结构的区别,还可以将其分为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曲线构图、黄金分割式构图、九宫格式构图、圆形构图、对称构图、非对称构图等。
1、水平线构图。
水平构图的主导线形是向画面的左右方向(水平线)发展的,适宜表现宏阔、宽敞的横长形大场面景物。
电视新闻摄像应如何构图?摄影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一、主体突出,画面要有主次之分,不能杂乱无章。
突出主体方法很多。
如明暗对比法即主体亮背景暗,或相反。
色彩冷暖对比,大小对比等等。
二、画面平衡画面平衡是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
所谓均衡是指以画面中心为支点,画面的左右上下呈现的构图诸元素在视觉上的均势。
具体地讲,就是使画面中左右上下的视觉形象不要一边太满,另一边太空,或一边感到太重,另一边又感到太轻。
均衡构图则给人以稳定、舒适、和谐的感觉。
不均衡构图则给人以不稳定、异常的感觉。
电视画面构图一般应使画面均衡。
但画面均衡是可以突破的,在开放式构图中画面不均衡是它的表现特点。
常常以此表现异常的心理状态。
画面为什么要均衡?对此,有很多不同的解释。
“快乐说”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就是追求幸福和快乐,避免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均衡能使人快乐。
另一种解释是构图所以要均衡是因为人体是平衡的,维持人体的均衡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不均衡构图看了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解释,认为在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均衡状态,比如我们布置房间,总是把床、桌子、电视、沙发等大件摆在适当位置使其均衡,谁也不会把它们统统放在房子一边,让另一边空着。
这种生活中对均衡的要求,是人们普遍的审美心理。
因为生活中存在均衡,人们审美心理要求均衡,构图的均衡就有了客观依据。
但构图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还有强烈的主观性,均衡是一种方法,不均衡也是一种方法。
均衡和不匀衡各有各的表意特点,比如,你报导某地下食品加工厂的脏乱不堪的情景,采用不平衡,混乱,拙劣的构图,也许更有利于对这一事件的报道。
相反,当你要表现长城的建筑美时,就需采用平衡完整优美和谐的构图。
所以画面均衡和不均衡完全看你表现什么和如何表现而定,并不是要求每幅画面都必须达到均衡。
画面的均衡和不均衡是相对而言的,画面均衡是手段不是目的,手段是为表现内容或主题服务的,画面均衡和不均衡处理,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电视摄像画面构图要素1.电视摄像画面构图要素——运动1)影视画面不是静止的,它是动态的画面,其中大部分景物,人物都是活动的。
因此画面中的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在变化,由此会引起构图的变化。
2)电视画面既能表现运动,也能在运动中表现。
电视画面上的视点不但可以作上下左右方向上的运动,还可以作前后左右距离上的运动,这对于展示空间,表现运动是极为有利的。
3)摄像师应充分利用电视画面对运动的表现与揭示作用,去反映生活中最有起,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那些动态变化过程。
不能只停留在绘画画面的结构中,陶醉于单幅静止画面的审美之中。
如果这样,精心设计的画面不仅会被画面中的活动画面全部推翻,而且还会用静止扼杀了电视画面表现运动的能力。
电视画面中的物体大多数是经常运动的,其运动的姿态和走向,在不断变化,因此外部轮廓也在不断变化。
由于视觉暂留特性,运动物体的轨迹线同样给人心理产生作用。
画面中被摄体的移动方向会给观众一不同的感觉。
从左往右移动,显得自然,反之就是有意识的运动。
2.电视摄像画面构图要素——明暗光线是画面构图的重要因素,没有光线谈不上成像,没有合理的布光,很难拍摄出理想的画面。
从这种意义上说摄像是"光的结晶""光的艺术"是有一定道理的,光线在构图时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光线可以表现时间环境。
光线效果不仅可以标定特定的环境和时间,而且可以塑造典型的环境和时间。
光线作用在被摄物时,有自己的规律。
如光线较低时,被摄物的投影就长;光线高时,被摄物的投影就短;光距被摄物近时,投影就大;光距被摄物远时,投影就小。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从录像片中,看出拍摄的时间。
如果画面上主体物投影很明显,又很短,拍摄时间是中午;画面上主体投影较长,景调层次比较柔和,时间是下午。
2)利用光线效果突出被摄体。
利用光线效果突出主体,可以把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地点和事物上。
如窗口一束光照射在一个身上。
还可以利用光线造成不同明、暗背景去衬托主体。
电视摄像16种构图方法
2009-06-18 12:50:53| 分类:DV常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 S型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河流、溪水、
曲径、小路等。
2. C形构图:
画面中的构图类似于字母“C”形,一般多用于拍摄河、湖、海等水面,或是成曲线造型的建筑物,这种构图柔和而完美,非常适合于抒情的画面,而且画面很有活力。
3. L形构图
用类似于L形的线条或色块将需要强调的主体围绕、框架起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L形如同半个围框,可以是正L形,也可以是倒L形,均能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围框以内,使主体突出,主题明确。
常用于具有一定规律、线条的画面。
4. 垂直式构图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
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
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5. 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
风格的物体。
6. 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
主体)。
7. 放射式构图
以主体为核心,景物呈向四周扩散放射的构图形式,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而后又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用。
常用于需要突出主体而场面又复杂的场合,也用于使人物或景物在较复杂的情
况下产生特殊的效果等表现手法。
8. 交叉线构图
景物呈斜线交叉布局形式,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外。
前者有类似十字型构图的特点,后者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
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
9. 曲线构图
曲线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河流、
溪水、曲径、小路等。
10. 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
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
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11. 水平线构图
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等特点。
常用于表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微波荡漾的水面、一望无际
的平川、广阔平坦的原野、辽廓无垠的草原等。
12. 椭圆型构图
可以形成强烈的整体感,并能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
常用于表现不需特别强调的的
主体,而着重表现场面或渲染气氛的画面内容。
13. 向心式构图
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
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4. 斜线式构图
可分为立式斜垂线和平式斜横线两种。
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一
泻千里等场面。
也有的画面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
15. 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
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16.. 九宫格构图
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
“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
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