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商请明确食品安全标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函的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1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规定的认识--> 新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主要规定有以下两条;第三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服务和统一规划,改善其生产经营环境,鼓励和支持其改进生产经营条件,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或者在指定的临时经营区域、时段经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依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执行;”结合曾经的食品安全法修订工作,谈一谈对以上两条规定的粗浅认识,尝试回答一些地方立法需要面对的问题;一、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管理办法的授权立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点多面广,各地差异很大,尽管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但仍需要地方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具有地方特色、操作性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办法;因此,原法第二十九条第3款授权省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本法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截至2015年10月1日新法施行之前,共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者省级政府规章;其中,省级人大常委会出台专门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的地方性法规有8个山西、吉林、河南、湖南、宁夏、内蒙古、广东、陕西,如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在出台食品安全法实施办法或地方食品安全条例中作出规定或者设专章规定的有5个黑龙江、上海、浙江、贵州、北京,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第三章;省级人民政府出台规章的有1个,即福建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考虑到这一情况,新法规定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既授权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也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制定规章,以给地方更大的自主选择权;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新修订的立法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法律规定明确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对专门事项作出配套的具体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应当自法律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作出规定;有关国家机关未能在期限内作出配套的具体规定的,应当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说明情况;”因此,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在新法施行之日起一年内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也就是截止日期到2016年9月30日;但有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是在其关于食品安全综合性的地方性法规中规定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管理内容,如果修改该地方性法规可能需要等待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出台;据悉,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已经将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草案在其官方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过其反复修改后还要上报国务院;国务院法制办再征求有关方面意见进行修改,还要看何时能够安排上国务院常务会议;因此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出台尚需时日,也就意味着有些省、自治区、直辖市修改其关于食品安全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尚需时日;因此,其中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管理内容难以按食品安全法关于授权立法的规定在2016年9月30日前得到修改;这是一个比较充分、合理的理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可以据此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说明;二、地方立法的范围原法第二十九条第3款和第三十条只规定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而新法增加了一个“等”字;这是一处重要的修改,主要是考虑除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外,实践中还有小餐饮、小食杂店等小微食品生产经营者;2012年6月2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提到了“五小”,即“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小餐饮单位、小集贸市场及农村食品加工场所”;因此,地方立法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以外的小微食品生产经营者纳入地方立法的调整范围;2015年7月30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将小餐饮纳入调整范围,该条例第三条第2款规定:“本条例所称小餐饮,是指有固定经营门店,从业人员少、条件简单,从事餐饮服务的小餐馆、小吃店、小饮品店等个体经营者;但是,经营面积在五十平方米以上的,不适用本条例;”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定义、范围老法和新法都没有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定义和范围作出规定,但这是地方立法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目前比较权威的定义有两个:一是2007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中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定义为:固定从业人员较少,有固定生产场所,生产条件简单,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生产加工活动不含现做现卖的没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单位或个人;二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GB/T23734-2009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定义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生产,有固定生产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加工规模小,无预包装或简易包装,销售范围固定的食品生产加工不含现做现卖的单位和个人;以上两个定义都强调“不含现做现卖”,但有的地方立法如湖南将小作坊分为制售分离的小作坊和现场制售的小作坊;客观上讲,现场制售食品的小作坊难以与小摊贩、小餐饮划清界线;以上两个定义都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主体定位为“单位或个人”;可以说很不确切;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主体资格问题,是食品安全法修订过程中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有人提出小作坊包括小微企业,甚至包括小微企业中的企业法人;对于这个问题,2010年2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发的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中小作坊监管工作专题座谈会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明确提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个体工商户;至于小作坊能否登记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或者有限责任公司包括一人公司原则上不可以;因为食品安全法有11处提到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专门进行规范,如第四十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当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本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因此,食品生产经营者取得的民事主体资格成为判断其是小作坊还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不能称其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也就不能取得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主体资格;反之,已经取得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哪怕是一人公司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都应当属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而不应当属于小作坊;从已有的地方立法来看,河南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民事主体资格界定为“个体工商户”,非常值得称道但陕西将小作坊的民事主体资格界定为“个体生产经营者”;广东、山西界定为“生产经营者”;确切地说,无论是“个体生产经营者”,还是“生产经营者”,都不是民事主体的概念,而且让人联想到“个体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者”是否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人合伙企业如果把取得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个人合伙企业营业执照、甚至一人公司营业执照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都列入小作坊的范围,无疑会使小作坊的范围无限膨胀;如果只把部分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一人公司列入小作坊,那么对于其他被列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一人公司在市场准入、行政处罚方面又有失公平;因此,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民事主体资格应限定为个体工商户;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经营范围问题纪要指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由于其自身生产条件和能力所限,有必要对其可以生产加工的食品范围进行限定;为确保安全,应当原则上禁止或者限制其生产加工高风险食品;省级政府可以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可以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从已有的地方立法来看,黑龙江、北京规定监管部门应当制定准予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贵州、吉林规定监管部门应当编制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的品种目录;湖南规定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经营乳制品、罐头制品、果冻等食品,专供婴幼儿、老年人、病人、孕产妇等特定人群的食品,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以上即所谓的高风险食品;北京规定对食品摊贩经营的食品品种实行目录管理;三小作坊的市场准入问题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但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是否应当取得许可呢纪要指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可以不实施行政许可,但应当实行备案管理;取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小作坊应当将下列内容向当地县级质监部门备案:经营者名称;拟生产加工的食品名称;生产经营场所及基本的生产设备、设施和工艺;使用的原辅材料、添加剂的名称、类别、用途、实际最大用量、进货渠道等;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检验;生产加工人员健康状况;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规定的其他要求;县级质监部门认为符合有关要求并具备相应的食品生产加工能力的,予以备案,并发给备案号;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只有在取得备案号后方能从事生产经营;从以上规定不难看出,这属于典型的非行政许可事项的行政审批,即备案的实质就是行政审批;目前从已有的地方立法来看,多数地方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实行许可制度宁夏、吉林、山西、甘肃、浙江、上海、北京、黑龙江、贵州;有的实行备案制度,如河南;有的实行登记制度,如内蒙古、广东;1.许可制度;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于2010年通过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第十条第1款、第2款规定:“对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度;食品小作坊业主应当持符合第九条规定要求的相关材料,向所在地的县市、区质量监督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符合规定条件的,颁发食品小作坊准许生产证;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以书面形式告知并说明理由;”2.备案制度;例如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制定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1款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并于取得营业执照后三十日内向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备案办法由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3.登记制度;例如2015年5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食品小作坊应当经旗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并取得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但从该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来看,名为登记制度,实为许可制度;小作坊是否应当取得食品生产许可是地方立法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2015年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定了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于2015年10月1日与新食品安全法同步实施;该管理办法中有两条规定与小作坊是否应当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紧密相关;即第十条规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先行取得营业执照等合法主体资格;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以营业执照载明的主体作为申请人;”第五十九条规定:“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执行;”对以上规定有两种解读:一是既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民事主体资格都是个体工商户,因此小作坊从事食品生产都要取得许可,只是许可的具体管理办法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省级政府规章;二是从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逻辑来看,其在附则中规定“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执行”,显然是将小作坊是实行许可管理还是实行备案管理的立法权限交于地方;因为现实中河南、甘肃等已经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实行备案管理,不可强求所有地方对小作坊都实行许可管理;笔者倾向这种观点;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产品的销售范围问题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界定小作坊的要素之一是“销售范围固定”;2007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具体措施之一是“限制销售”,即“严格限制满足基本质量安全卫生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产品销售最多不得超出县级行政区域,超出的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邻近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相关部门应形成联动机制,做到产品销售超出县级行政区域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积极协调工商、卫生等部门,严格限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产品进入商场、超市等单位;”但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的纪要又否定了自己说法;该纪要指出:“限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销售范围,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也不具备可操作性;”从已有的地方立法来看,陕西规定“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散装食品,仅限在本生产加工点销售;”吉林规定:“小作坊应当按照许可区域和项目经营;禁止超出规定区域和项目经营;”是否应当限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产品的销售范围笔者认为,从市场经济以及统一市场的要求出发,不应限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产品的销售范围只要能从源头上管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生产行为,又能从流通过程中做到可追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产品可以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很多大企业都是从小作坊起家,如果限定其产品的销售范围,如何能使其做大做强呢四、食品摊贩一对食品摊贩的界定从已有的地方立法来看,一般将食品摊贩界定为没有固定经营场所、从事食品销售或者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者;比如,湖南规定食品摊贩是指不在固定门店从事食品流通或者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者;河南、吉林还将在批准的地点和规定的时间内经营作为界定食品摊贩的要素;各地一般将食品摊贩定性为经营者,山西将其定性为生产经营者,宁夏则定性为个人;山西、河南、湖南根据是否提供餐饮服务对食品摊贩进行分类;山西将其分为餐饮服务类和非餐饮服务类,餐饮服务类食品摊贩是指即时制作加工、销售食品并向消费者提供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摊贩;河南、湖南将其分为流通类和餐饮类,流通类食品摊贩是指零售预包装食品或者散装食品的摊贩,餐饮类食品摊贩是指以烹饪等方式现场制售直接入口食品、提供餐饮服务的摊贩;二食品摊贩的市场准入问题2015年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定了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于2015年10月1日与食品安全法同步实施;该办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对食品摊贩等的监督管理,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执行;”从已有的地方立法来看,大部分地方对食品摊贩实行登记制度吉林、甘肃、山西、上海、北京、湖南;如山西规定,食品摊贩应当取得食品摊贩登记证;餐饮服务类食品摊贩,向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非餐饮服务类食品摊贩,向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有的地方如河南、贵州对食品摊贩实行备案制度,如河南规定,流通类食品摊贩从拟经营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取得经营地点后十五日内,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餐饮类食品摊贩从拟经营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取得经营地点后十五日内,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办法由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五、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对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的要求作了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因其自身条件限制,不能与生产经营企业同等要求,但应当以本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为原则,符合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换句话说,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在未来的地方立法中,立法者必须要考虑食品安全法的哪些规定适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即地方立法要处理好与食品安全法的关系;食品安全法关于食品生产经营的主体用了两个概念,一个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另一个是“食品生产经营者”;据统计,前者在食品安全法中出现了11处,而后者出现了42处;应当说食品安全法中所有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要求,都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再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六、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监督管理新法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监管主体由有关部门明确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第三十六条第1款最后一句明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加强监督管理;需要声明的是此“监督管理”是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如果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或者食品摊贩占道经营,还需工商部门或者城管部门执法;原法第三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改进生产条件,鼓励食品摊贩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与之相比,新法第三十六条增加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服务和统一规划,改善其生产经营环境,鼓励和支持其改进生产经营条件,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或者在指定的临时经营区域、时段经营;以上增加的内容是借鉴有些地方立法的规定,主要解决食品摊贩随意占道摆摊经营,阻塞城市交通,影响城市美观等环境卫生问题;例如北京、湖南、贵州、河南、浙江、吉林的地方立法都规定了食品摊贩定时定点经营制度;七、关于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七条是新增加内容;主要考虑是既然新法第三十六条已经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具体管理办法,相应这类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也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但最麻烦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与行政处罚法的关系;因为行政处罚法第十一条第2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规定;”目前对新法第一百二十七条有两种解读一地方性法规除不得设定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外,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的罚款可以作出完全不同于新法关于罚款的规定;因为从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的顺序来看,它是规定在第一百二十二、一百二十三、一百二十四、一百二十五、一百二十六条规定的所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之后,意味着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有前几条违法行为的罚款,地方可以作出完全不同于前几条的规定;二行政处罚法第十一条第2款明确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因此,新食品安全法法律责任一章中如果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违法行为规定了罚款,地方性法规也只能在法律规定的罚款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该观点的核心要素是,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即食品安全法法律责任一章中凡是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罚款,都包括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罚款;下面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法律责任逐一进行分析:。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食用植物油检验监管的通知正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食用植物油检验监管的通知(2012年5月14日国质检食函[2012]229号)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2]16号)要求,切实做好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保障进口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各局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口食用植物油的检验监管。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保障进口产品安全食用植物油是人民生活的必需食品,其质量安全一直受到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广大消费者广泛关注,国务院将其列为2012年全国综合治理重点食品之一。
食用植物油也是我国大宗进口食品,其进口量约占我国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因此,各局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进口食用植物油检验监管的重要意义,保障进口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事关消费者健康安全,事关民生,事关依法行政,要在人财物方面切实保障进口食用植物油检验监管工作的需要,确保进口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
二、明确要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局要督促食用植物油进口商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要求进口商对其进口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负责。
一是要求进口商进口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用植物油。
二是敦促进口商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要求,在报检时提供产品符合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证明文件等材料,并在报检单“合同订立的特殊条款以及其他要求”栏中注明其产品境外生产企业名称。
三是要求进口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进口和销售记录,建立可追溯系统。
卫生部关于食品卫生监督中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1993.11.11
•【文号】
•【施行日期】1993.11.1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食品安全
正文
卫生部关于食品卫生监督中有关法规适用问题的复函
(1993年11月11日)
淄博市张店区对外律师事务所:
来函收悉。
现答复如下: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行政处罚程序(试行)第十六条规定:“监督机构指定两名以上食品卫生监督员进行调查取证”。
在执法实践中,考虑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力量薄弱,许多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大常委会及卫生行政部门在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均规定设立了食品卫生检查员或助理食品卫生监督员,并授予了部分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对此,我部认为:凡经合法程序批准、任命并予以授权的食品卫生检查员或者助理食品卫生监督员,只要其在履行职责时并未超越授权范围,与食品卫生监督员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同等的行政约束力。
此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来源:全国人大更新时间:2014年07月02日【字体:大中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
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00805。
信封上请注明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征集意见)。
意见征集截止日期:2014年7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遵守本法(一)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三)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四)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五)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以下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
但是,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本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最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其生产经营活动承担管理责任,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承担安全责任,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造成的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依法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第五条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9.30•【文号】国质检法[2007]454号•【施行日期】2007.09.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国质检法〔2007〕454号)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监委、标准委,总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挂靠单位:国务院于2007年7月26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
该规定对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监督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加强各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保证该规定的正确贯彻实施,切实落实质检部门的监管职责,解决质检部门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具体问题,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各级质检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一、关于特别规定适用的产品范围特别规定适用的产品范围是食品、食用农产品以及药品等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
结合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特别规定适用的产品范围包括以下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1. 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2. 食用农产品;3. 化妆品;4. 医疗器械、药品;5. 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6. 特种设备;7. 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8. 其他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
二、关于特别规定的法律效力特别规定的法律效力低于法律,高于一般性行政法规。
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标准化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有规定的,适用法律规定;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适用特别规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陕西雅泰乳业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情况的函陕西雅泰乳业有限公司:为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监管,查找企业生产规范体系问题,防范食品安全风险,2016年6月20日-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工作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以下简称《细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 2379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等规范性文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对你公司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条件保持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等进行了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
现将你公司在生产许可条件保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缺陷情况函告如下:一、部分生产场所、设备设施未持续保持生产许可条件(一)清洁作业区包装室与准清洁区压差示数值为8 Pa。
不符合《细则》中“生产设备通用要求”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清洁作业区动态标准控制表中清洁作业区与非清洁作业区之间压差≥10Pa的要求。
(二)检验实验室缺少阪崎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
不符合《细则》中“检验方法标准”关于检验试剂的要求。
二、部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一)包材暂存间、接粉室工器具间缺少换气次数监控记录。
不符合《细则》中“生产设备通用要求”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清洁作业区动态标准控制的要求。
(二)内控文件《Q/YTRY-GC-SC06喷雾干燥操作规程》中排风温度规定为75℃-85℃,实际排风温度为85℃-95℃,文件规定参数与实际生产工艺参数不同。
不符合《细则》中“技术标准、工艺文件及记录管理制度”关于生产过程中要定期对生产过程各工序的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监控和检查的要求。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的通知正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的通知(2004年1月17日国质检监函[2004]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4年是实施肉制品等新10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关键一年,总局已专门做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现就有关问题再次通知如下:一、严格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开展审查工作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10个必备条件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合格、安全食品的基本保证。
各地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开展必备条件审查,产品检验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审查细则的要求进行产品抽样和检验。
凡是不符合条件的绝不能发证。
特别是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高风险食品,必须严格审查条件,不得降低标准,不得照顾情面,不得搞地方保护,不得突击发证。
二、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和过错追究制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宣传贯彻,完善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员聘用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审查工作廉洁信息反馈制度,加强对从事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和过错追究制。
坚持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凡对不具备必备条件的企业出具审查合格结论的,一经发现,撤销审查组长职务,取消审查组成员的审查员资格,并记录在案,不得再从事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工作;情节严重的,有关部门要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落实年审制,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要以实施年审制为主要手段,结合日常监督和定期监督,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获证企业持续稳定地生产安全合格的食品,促进企业完善自我约束机制。
食品标签法规文件及复函汇总——收藏版!一、法律法规篇法律法规名称实施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10/1 第4章第3节食品标识管理规定2009/1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0/7/8 第3章 27,28条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2006/1/1 第5-8条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规定20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11/1 第5章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2006/11/1 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2008/2/1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2004/7/1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1/5/23 第1章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6/3/1 第3章 32-25条农作物种子标签及使用说明管理办法2017/1/1畜禽标识及养殖档案管理办法2006/7/1兽药标签及说明书管理办法2012/4/27农药标签及说明书管理办法2017/8/1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5/4/24二、标准篇标准名称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201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13432-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品标签GB 13432-2013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及增补公告GB 14880-2012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T 19630.3-2011 有机产品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GB/T 19630.3-2011 有机产品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GB 29924-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T 12123-2008 包装设计通用要求GB/T 30643-2014 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标签通则GB 26687-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 20813-2006 农药产品标签通则GB 20464-2006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GB 18382-2001 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三、食品标签的相关复函或公告篇复函或公告汇总关于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再注册后标签使用问题的复函食药监食监三便函[2016]226号关于简易包装的茶叶产品是否认定为预包装食品问题的复函食药监办科函[2016]358号关于袋装火腿肠等相关产品的包装标识相关问题的复函食药监办食监一函[2015]361号关于保健食品标签中不适宜人群标示有关问题的复函食药监食监三便函[2013]113号关于重复使用玻璃瓶包装的食品的营养标签标示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3]397号关于预包装食品的标签标识相关问题复函卫办监督函[2013]36号关于预包装饮料酒标签标识相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2]851号卫生部监督管理局关于月饼标签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11]298号关于食品添加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标注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12]549号关于黄酒酒精度标识问题的答复酿酒标委秘[2011]第004号关于销售包装中独立包装标识问题的答复意见函质检法函[2009]103号关于食品中使用菌种标签标示的相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3〕367号关于食品中使用菌种标签标示实施时间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3〕419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简易包装的茶叶产品是否认定为预包装食品问题的复函食药监科函〔2016〕358 号质检总局关于进口预包装食品的中文标签的信息公开函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2016]98号关于《超市生鲜食品包装和标签标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2015年第253号关于预包装食品保质期标示相关问题的复函国卫食品标便函〔2015〕58号关于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再注册后标签使用有关问题的复函食药监食监三便函〔2016〕226号。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食品相关复函批复文件汇总国家卫计委(包括原卫生部)发布的食品相关复函批复文件,主要涉及保健食品、食品标签标示、食品原料、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这些复函批复文件大部分是主动公开发布的,也有一些是地方监管机构转发的和没有公开的依申请公开文件,表格的分类是根据复函批复内容进行的简要概括,供参考。
友情提示:在使用参考这些复函批复文件时,不能生搬硬套,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目前最新标准是GB 2760-2014,但一些复函批复是在此之前发布的,可能已经不适用了,或者此前是可以用的原料,后来又批复不让用。
还有些是因为食品监管职能调整,如食品生产许可已经归属食药总局管理,保健食品主要职能也在食药总局,涉及的一些复函就可能无效。
分类标题颁发部门发布日期依申请公开保健食品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保健食品所用胶囊明胶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卫生部2012-08-14保健食品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复函(卫监督函〔2011〕110号)卫生部2011-05-04保健食品卫生部关于不得以熊胆等野生动植物为原料生产健康相关产品的批复(卫法监发〔2002〕218号)卫生部标签关于食品配料胶原蛋白肠衣标示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3〕285号)国家卫计委2013-04-12标签关于食品中使用菌种标签标示实施国家2013-时间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3〕41 9号)卫计委05-22标签关于食品中使用菌种标签标示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3〕367号)国家卫计委2013-05-03标签关于重复使用玻璃瓶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标示问题的复函国家卫计委2013-05-15标签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关于液态奶产品标签标示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食品标便函〔2014〕207号)国家卫计委2014-10-11标签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关于预包装食品保质期标示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卫计委2015-04-01标签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关于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食品标便函[2014]208号)国家卫计委2014-10-13标签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关于预包装食品含新食品原料标签标示以及低聚果糖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卫计委2015-12-03依申请公开标签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有关预包装食品内调料包标签标示等问题回复的函国家卫计委2014-11-14依申请公开标签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营养标签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0〕548号)卫生部2010-07-08标签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味精归属及标识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998号)卫生部2011-11-01标签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预包装食品标签卫生2013-标识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3〕36号)部01-15标签卫生部关于甜菊糖苷和甜菊糖甙名称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11]300号)卫生部2011-09-22标签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含菊粉食品标识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食便函〔2009〕209号)卫生部2009-07-01标签卫生部食品与监督局关于食品添加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标注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12]549号)卫生部2012-12-07标签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预包装饮料酒标签标识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2〕851号)卫生部2012-09-20标签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预包装饮料酒生产日期标注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2〕470号)卫生部2012-05-23标签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绿色食品标签标识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3]140号)卫生部农业部2013-02-16标签卫生部监督局关于月饼标签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12]298号)卫生部2012-06-06餐饮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关于餐饮环节生肉类食材微生物检测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食品标便函〔2014〕171号)国家卫计委2014-08-19餐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卫生部2008-06-19008〕398号)检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二氧化硫检测结果判定依据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2〕291号)卫生部2012-03-30进出口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口原料鱼油适用标准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1050号)国家卫计委2014-11-17进出口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关于进口食品检验执行标准问题的复函国家卫计委2014-05-28依申请公开经营许可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饼店行业申办生产经营许可意见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9〕1048号)卫生部2009-11-30其他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商请做好蜂胶产品监督管理工作的函卫生部2009-08-11其他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消毒产品监管有关问题的复函卫生部2004-06-14其他卫生部关于次氯酸钠类消毒剂产品有效期等监管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08]512号)卫生部2008-12-11其他卫生部关于次氯酸钠类消毒剂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09〕34号)卫生部2009-01-22其他卫生部监督局关于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有关问题的复函卫生部2009-09-18其他卫生部监督局关于提供未获批准的食品添加物质名单的复函卫生部2009-12-14依申请公开食品安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国家2016-全标准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6〕34号)卫生计生委01-12食品安全标准国家卫计委关于《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有关问题的信访回复国家卫计委2014-10-08食品安全标准关于做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咨询答复等工作的函国家卫计委2013-05-14食品安全标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5〕469号)国家卫计委2015-05-27食品安全标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食品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卫计委2016-03-30依申请公开食品安全标准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关于食品中铬限量等五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卫计委2015-05-21依申请公开食品安全标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干酪素、苦荞油、苦荞黄酮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450号)卫生部2011-05-17食品安全标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实施时间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0〕426号)卫生部2010-05-27食品安全标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承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等工作的函卫生部2012-01-20食品安卫生部关于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卫生2010-全标准范围的批复(卫监督函〔2010〕18号)部01-15食品安全标准卫生部关于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10]66号)卫生部2010-02-24食品安全标准卫生部监督局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标准实施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11〕327号)卫生部2011-07-19食品安全标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0〕245 号)卫生部2010-04-06食品标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香辛料标准适用有关问题的批复(卫计生函〔2013〕113号)国家卫计委2013-05-03食品标准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风味鱼干制熟食适用标准问题的批复(国卫食品函〔2013〕5号)国家卫计委2013-07-01食品标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牛初乳产品适用标准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2〕335号)卫生部2012-04-16食品标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工业用酶制剂适用标准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533号)卫生部2011-06-07食品标准卫生部关于低浓度维生素C适用标准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11〕237号)卫生部2011-08-03食品标准卫生部关于青稞干酒执行标准问题的批复卫生部2010-11-25食品标准卫生部关于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12〕140号)卫生部2012-05-16食品生产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关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中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使用问题的复函国家卫计委2015-07-24依申请公开食品生产关于粉条生产加工中不能使用明矾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9〕185号)卫生部2009-03-13食品生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淀粉生产使用硫磺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0〕150号)卫生部2010-03-04食品生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糖干海参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242号)卫生部2011-03-24食品生产卫生部关于不得在面制品中使用焦亚硫酸钠的批复(卫监督函〔2009〕136号)卫生部2009-04-13食品生产卫生部关于淀粉磷酸酯等变性淀粉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11]56号)卫生部2011-03-03食品生产卫生部关于对固体饮料中使用胭脂红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发〔2006〕394号)卫生部2006-09-28食品生产卫生部关于糕点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09]263号)卫生部2009-06-16食品生产卫生部关于禁止使用废旧金属易拉罐重新灌装食品饮料的批复(卫监督发〔2005〕440号)卫生部2005-11-15食品生产卫生部关于禁止用硫磺熏蒸干辣椒的批复(卫法监发〔2003〕10号)卫生部2003-01-10食品生产卫生部关于食品分装加工及分装食品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发〔2004〕310号)卫生部2004-09-17食品生产卫生部关于在黄花菜加工中添加硫酸镁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08]544号)卫生部2008-12-22食品生产卫生部监督局关于食品酶制剂有关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10]298号)卫生部2010-08-18食品生产卫生部监督局关于食品用酶制剂允许在焙烤食品专用面粉中存留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09〕183号)卫生部2009-06-15食品生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木薯粉加工粉条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2〕364号)卫生部2012-04-24食品生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啤酒生产企业自产自用二氧化碳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2〕950号)卫生部2012-10-19食品生产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允许硬脂酰乳酸钠用于发酵冷冻米面制品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10〕61号)卫生部2010-03-03食品生产经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上海梨膏糖食品厂梨膏糖生产经营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236号)卫生部2011-03-22食品添加剂卫计委关于糕点使用添加剂的复函、关于粽子标签回复函国家卫计委2015-05-15依申请公开食品添加剂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等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卫计委2015-03-31依申请公开食品添加剂关于食品添加剂生产工艺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发〔2004〕314号)卫生部2004-09-22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1084号)卫生部2011-11-24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919号)卫生部2011-09-30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工业硫化钠使用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8〕722号)卫生部2008-11-04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己二酸、油酸和二氧化氯作为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问题的复函卫生部2011-12-21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硫酸亚铁使用问题的复函卫生部2008-11-26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添加剂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2]119号)卫生部2012-02-25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添加剂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适用标准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339号)卫生部2011-04-19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添加剂复合膨松剂执行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2〕517号)卫生部2012-06-05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添加剂可溶性大豆多糖执行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2〕675号)卫生部2012-07-26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中使用盐酸级别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2〕678号)卫生部2012-07-26食品添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2011-加剂原料级别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321号)部04-13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关于花生油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12〕161号)卫生部2012-06-01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关于柠檬黄使用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08〕406号)卫生部2008-10-09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亮蓝不得用于青团的批复(卫监督函〔2010〕225号)卫生部2011-07-22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关于天然碳酸钙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发〔2006〕447号)卫生部2006-11-16食品添加剂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复合食品添加剂添加食品配料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09〕154号)卫生部2009-06-01食品添加剂卫生部监督局关于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质量规格要求有关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12]276号)卫生部2012-05-30食品添加剂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味精(谷氨酸钠)使用原料级别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11]284号)卫生部2011-06-21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面包改良剂相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9】557号)卫生部2009-06-16食品添加剂关于对月饼、食品馅料中食品添加剂使用有关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一便函[2008]129号)卫生部2008-07-22食品添加剂卫生部监督局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有关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11]528号)卫生部2011-12-02食品原料关于同意将冬青科苦丁茶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批复(卫计生函〔2013〕86号)国家卫计委2013-04-10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滨海白首乌”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427号)国家卫计委2014-05-19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华西银腊梅(药王茶)”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1075号)国家卫计委2014-11-19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低聚果糖使用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3〕118号)国家卫计委2013-08-01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黄明胶、鹿角胶和龟甲胶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570号)国家卫计委2014-06-30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酪蛋白酸钾(钙、镁、钠)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897号)国家卫计委2014-10-09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酪蛋白酸盐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3〕517号)国家卫计委2013-12-20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灵芝(赤芝)和紫芝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450号)国家卫计委2014-05-29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破壁灵芝孢子粉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390号)国家卫计委2014-05-09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五指毛桃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国家卫计2014-03-13014〕205号)委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鱼肝油相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297号)国家卫计委2014-04-14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中链甘油三酯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3〕514号)国家卫计委2013-12-20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左旋肉碱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460号)国家卫计委2014-06-03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牛蒡作为普通食品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卫食品函〔2013〕83号)国家卫计委2013-08-28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关于低聚果糖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卫计委2014-12-12依申请公开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关于蔬菜、水果种子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卫计委2014-07-22依申请公开食品原料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关于聚葡萄糖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卫计委2014-11-28依申请公开食品原料关于“黄芪”等物品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的批复(卫监督函〔2007〕274号)卫生部2007-10-12食品原料关于羊胎盘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的批复(卫监督函〔2008〕322号)卫生部2008-08-11食品原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倍他环糊精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485卫生部号)食品原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低聚果糖使用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6〕450号)卫生部2006-09-21食品原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柑橘纤维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复函(卫办监督〔2012〕262号)卫生部2012-03-26食品原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精氨酸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9]221号)卫生部2009-03-16食品原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聚丙烯酰胺可用于制糖工业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9〕801号)卫生部2009-09-18食品原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莲芯及莲子芯精华作为普通食品原料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8 ]858号)卫生部2008-12-23食品原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绿茶籽油和南瓜籽油管理问题的函卫生部2008-01-21食品原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叶黄素酯使用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449号)卫生部2011-05-17食品原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竹炭能否作为食品原料或添加剂问题的复函卫生部2008-11-04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γ-氨基丁酸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11]349号)卫生部2011-11-02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对以“肌酸”为原料的食品发放卫生许可证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08〕323号)卫生部食品原卫生部关于将人参列入药食两用原卫生2007-料料名单问题的复函(卫监督函[2007]255号)部09-20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纳豆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批复(卫法监发〔2002〕308号)卫生部2002-12-17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普通食品中有关原料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09〕326号)卫生部2009-07-22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水解动物蛋白不能作为奶粉原料的批复(卫监督发[2004]154号)卫生部2004-05-13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调整“酸角”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08〕318号)卫生部2008-08-07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同意加氧饮用水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批复(卫监督函〔2007〕169号)卫生部2007-07-18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同意将小麦苗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批复(卫监督函[2013]17号)卫生部2013-01-22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同意木犀科粗壮女贞苦丁茶为普通食品的批复(卫监督函〔2011〕428号)卫生部2011-12-28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王老吉凉茶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发〔2005〕169号)卫生部2005-04-25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新资源食品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09〕280号)卫生部2009-06-26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新资源食品监管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10〕391号)卫生部2010-11-18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养殖梅花鹿副产品作为普通食品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卫生部2012-01-10〔2012〕8号)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玉米须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12〕306号)卫生部2012-10-18食品原料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已获批准新资源食品调查情况的函卫生部2008-08-20食品原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蛋清粉使用问题的复函卫生部2012-03-12限量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黄花菜中镉限量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377号)国家卫计委2014-05-04限量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口生食水产品中致病菌限量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821号)国家卫计委2014-09-11限量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卫生部2011-06-13限量卫生部关于干辣椒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发〔2005〕127号)卫生部2005-04-04限量卫生部关于通报食用燕窝亚硝酸盐临时管理限量值的函卫生部2012-02-28限量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用香精香料适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有关问题的函卫生部2011-08-29限量卫生部食品与监督局关于方便面中苯并芘限量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12]536号)卫生部2012-11-29香精香料关于食品用香精等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卫计2014-09-05委营养强化剂关于对婴幼儿食品中营养强化剂使用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发[2006]211号)卫生部2006-06-07营养强化剂关于乳铁蛋白等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使用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11]313号)卫生部2011-07-1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案件查办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8.15•【文号】食药监法〔2017〕69号•【施行日期】2017.08.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案件查办工作的意见食药监法〔2017〕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局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惩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案件查办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坚决贯彻“四个最严”要求,切实履行监管政治责任(一)充分认识加强案件查办的重要意义。
案件查办是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能,是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手段,是落实“最严厉的处罚”的重要措施。
十八大以来,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改革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加强食品药品检查检验,强化违法犯罪案件查办,促进了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但近年来部分地区基层专业执法人员有所减少,案件查办数量有所下降。
目前,我国仍处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查处各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
(二)科学划分案件查办事权。
食品药品案件查办按照属地管辖和分级管辖相结合的原则确定。
案件查办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辖,县、市、省、总局的分级管辖按照监管事权划分的相关规定执行。
对按本意见不属于本级管辖的案件,应逐级报告,由有权管辖的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辖或者指定管辖。
县局主要负责查办下列案件:一是行政许可类案件,包括县局负责的行政许可环节发生的案件。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日期】2013.10.29•【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2013年10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向国务院报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
送审稿从落实监管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成果、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强化地方政府责任落实、创新监管机制方式、完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六个方面对现行法律作了修改、补充,增加了食品网络交易监管制度、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禁止婴幼儿配方食品委托贴牌生产等规定和责任约谈、突击性检查等监管方式。
在行政许可设置方面,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经过专项论证,在送审稿中增加规定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和保健食品产品注册两项许可制度。
为了进一步增强立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决定将送审稿及其修订说明、送审稿与现行法律条文对照表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13年11月29日前,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出意见:(一)可登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网址:)、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网址:),浏览送审稿及其修订说明、送审稿与现行法律条文对照表全文。
对送审稿的相关意见、建议,请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通过网站首页左侧的《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提出。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2067信箱(邮政编码:100035),并请在信封上注明“食品安全法修订征求意见”字样。
(三)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cn。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13年10月29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修订说明一、修订的必要性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但影响和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盐城市奥康食品有限公司东台分公司诉盐城市东台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文章属性•【案由】食品药品安全,行政处罚•【审理法院】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时间】2013.05.09裁判规则食品标签是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
如果在食品标签、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成分的添加量或含量。
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企业经营特别强调某种配料、成分的食品而未标示添加量或含量的,属于经营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除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外,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正文盐城市奥康食品有限公司东台分公司诉盐城市东台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原告:盐城市奥康食品有限公司东台分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雷,该分公司总经理。
被告:盐城市东台工商行政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张六奇,该局局长。
原告盐城市奥康食品有限公司东台分公司(以下简称奥康公司)不服被告盐城市东台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东台工商局)作出的东工商案字[2012]第298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以下简称处罚决定书),向东台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奥康公司诉称:1.该处罚决定书认定事实错误。
原告经营的金龙鱼牌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标签上的“橄榄原香”是对产品物理属性的客观描述,并非对橄榄油这一配料的强调;橄榄油是普通的食用油配料,不是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不需要标明含量或添加量。
被告东台工商局认定原告经营金龙鱼牌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标签上特别强调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是错误的。
2.被告执法程序错误。
产品是否符合标准应以检验数据为准,被告未正式检测即对原告作出处罚,程序违法。
3.该处罚决定书适用法律错误。
本案应适用《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而被告适用的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并不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建议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如何选择安全食品、正确储存食品以及注意食品烹饪的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保障自己和家人的食品安全。
愿大家共同努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确保每一份美食都是健康安全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概要说明和各部分内容的简要介绍。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在文章结构部分中,我们将首先介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引导读者了解选择安全食品、储存食品的正确方法以及食品烹饪的注意事项。
接着,我们将总结食品安全建议,呼吁读者采取行动,并重申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建议,希望读者能够更加关注自己和家人的食品安全,确保健康饮食生活。
1.3 目的: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不安全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人们选择安全的食品、正确储存食品以及烹饪食品的注意事项,以确保他们的饮食安全。
通过本文的指导,读者可以更加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同时,本文也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加强监管和管理,共同维护公众饮食安全。
2.正文2.1 选择安全食品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安全的食品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选择安全食品的建议:1.购买有品质保证的食品:在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有品牌认可或者是有质量检测报告的食品。
这些食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监管,更有保障。
2.检查食品的保质期:在购买食品时,务必检查食品的保质期,避免购买已经过期或者快要过期的食品,以免食用造成健康危害。
3.选择有机食品:有机食品通常不含农药和化学添加剂,更加安全健康。
在购买农产品时,尽量选择有机认证的农产品。
2019~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咨询答复合集作者: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20年第05期岁末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全国,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少企业采用远程办公模式,有关政府部门也开通了在线服务平台。
都说“民以食为天”,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更加关注“吃”的问题。
事实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早已开通“公众留言”板块以解答各方疑问。
本刊汇总了部分关于食品及食品安全方面的咨询及答复,希望能让更多人知晓并了解这一线上平台。
1 农贸市场行业主管部门归属问题问:机构改革后,农贸市场行业主管部门应归属商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还是其他部门?答:就国家部委层面,包括农贸市场在内的商品交易市场的行业主管部门为商务部。
第一,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原工商部门)作为商品交易市场主管部门的《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1983年出台)已经废止,故无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市场监管部门为主管部门。
第二,商务部“三定”方案对其主要职责有明确表述:“(三)拟订国内贸易发展规划,促进城乡市场发展,研究提出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并指导大宗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
”商务部内设机构职责亦有明确表述:“组织拟订健全规范市场体系的政策;推进流通标准化;牵头组织规范零售企业促销行为;指导大宗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按有关规定对拍卖、典当、租赁、汽车流通和旧货流通行业等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商务部2009年下发了《关于印发“双百市场工程”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和验收规范的通知》(商建字[2009]88号),并发布了《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和《农贸市场建设项目验收规范》,要求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加强指导农贸市场建设。
对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商请明确食品安全标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函的意见(行复字(2010)6号)发布日期:2010-05-22 浏览次数:1183
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商请明确食品安全标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函的意见(行复字(2010)6号)
【发布单位】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
【发布文号】行复字[2010]6号
【发布日期】2010-3-19
【生效日期】
【效力】
【备注】司法解释
质检法函[2010]54号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你局《关于办理行政执法案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问题的请示》(京质监局[2010]8号)收悉。
经研究,并经请示全国人大法工委,现答复如下:
根据全国人大法工委《对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商请明确食品安全标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函的意见》(行复字[2010]6号)(见附件),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未公布以前,应执行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
对生产经营不符合这些标准的食品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适用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食品安全法未作规定的,适用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
此复。
附件:《对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商请明确食品安全标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函的意见》(行复字[2010]6号)
二〇一〇年四月八日
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对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商请明确食品安全标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函的意见(行复字(2010)6号)
本主题由大侠N枝梅于2011-3-19 09:49 分类
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