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补习2016-2017中考分类试题治学篇(教师)
- 格式:pdf
- 大小:51.38 KB
- 文档页数:5
2016年中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6年中考吉林长春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杨继盛七岁失母。
庶母妒,使牧牛。
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
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
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
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
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
③鬻【yù】:卖。
④仰:依赖、依靠。
⑤我曹:我们。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1)心好.之()(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
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
(2分)二、【2016年中考湖南张家界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l1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7年中考湖北省咸宁卷】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6~9题。
(15分)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C.总园谓.所亲曰(告诉,对……说)D.时人义.之(正义)7.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C.乃.出私钱赎之乃.入见(《曹刿论战》)D.裴度亦奏其.事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8.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答案】6.D7.C8.A9.①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②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一)【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乐君,达州人,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
先君少师①特爱重之,故遣吾听读。
今吾尚略能记《六经》,皆乐君口授也。
家贫甚,不自经理。
有一妻、二儿。
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
几五十年矣,每旦起,分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
少间,必曳履慢声,抑扬吟讽②不绝。
蹑其后听之,则延笃③之书也。
群儿或窃效靳侮④之,亦不怒。
喜作诗,有数百篇。
先君时为司理,犹记其相赠一联云:“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
”又《寄故人》云:“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
”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选自《避暑录话》,有删改)【注释】①少师:官名,辅佐太师的官员。
②抑扬吟讽: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
③延笃:人名,著名经学家。
④靳侮:戏弄。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3分)(1)特爱重.之重:(2)必曳.履慢声曳:(3)蹑.其后听之蹑: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8分)(1)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
(2)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乐君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二)【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平山堂记》节选郑兴裔①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
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
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
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
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迹,而荆榛②塞道,荒葛胃涂③,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
去隆兴④癸未周君淙⑤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
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躏,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雘⑥之哉?无怪乎斯堂之旋圮⑦也。
课外文言文中考复习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课外文言文中考复习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课外文言文中考复习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课外文言文中考复习试题及答案一、(牛刀小试)汤敦甫善待卖菜翁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
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
”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
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
”公为之窘。
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
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
"指挥如数与之。
翁叩谢去。
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注释】①捽(zuó):揪。
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卖菜翁弛.担坐()(2)公为之窘.( )(3)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 ) (4)假.贯钱足矣( )2.结合文章内容,请对汤敦甫作出简要评价:二、(当堂练习) 拷打羊皮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2016年中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一、【2016年中考吉林长春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杨继盛七岁失母。
庶母妒,使牧牛。
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
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
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
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
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
③鬻【yù】:卖。
④仰:依赖、依靠。
⑤我曹:我们。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1)心好.之()(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
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
(2分)【答案】14.(1)爱好、喜欢(2)选拔、挑选15.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
16.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本句中“因”,于是;“语”告诉,“从”跟从。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2016年中考湖南张家界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l1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中考总复习--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课文下面注释: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文后练习: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活板板印②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③。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④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⑤中有布衣⑥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⑦,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⑧纸灰之类冒⑨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⑩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①。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②,更互③用之,瞬息可就④。
每一字皆有数印⑤,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⑥,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⑦。
有奇字⑧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⑨,文理⑩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11与药相粘,不可取○12;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13之,其印自落,殊不○14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15所得,至今保藏。
①选自《梦溪笔谈,技艺》(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卷一八,古典文学出版祉1957年版),略有改动。
活板,就是活字版。
板,同“版”。
②[板印]用雕版印刷。
③[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
之,指“板印书籍”。
④[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⑤[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一1048).⑥[布衣]平民。
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⑦[钱唇]铜钱的边缘。
⑧[和(huo)]混合。
⑨[冒]蒙,盖。
⑩[范]框子。
○11[持就火炀(ya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
炀,烤。
○12[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①「字平如砥]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②[具]准备好。
③[更(geng)互]交替、轮流。
④[就]完成。
⑤[印]字印。
⑥[以纸帖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
帖,用标签标出。
⑦[每韵为一帖,木格贮(zhu)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韵,指韵部。
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一、治学篇(一)陈晋之念书法(8 分)(清) 陈善念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念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何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到现在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说明】①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缺点。
1.解说以下划横线的词。
( 2 分)①遂无书不读()②然旋读旋忘()2. 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何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3. 请用原文回答:文章告诉我们对于念书的一个什么道理?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3 分) 参照答案:1、于是,就但是2.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何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各1分共3分)3.联合文章的中心句“念书惟在记牢,则日渐进益。
”(1分)来谈读本文的感觉,言之有理即可。
如:念书只有熟读切记,与日俱增,才能有所利润。
(2 分)参照译文:念书只有切记,那么每日才能逐渐有所进步。
陈晋之一天只念书一百二十多字,于是没有什么书不读了。
这就是说一天( 读的书 ) 不多, ( 但) 一年下来就有好多了。
此刻谁不念书,每日将要读几千字,开始很快乐,但是读过以后随即就忘了,即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况且一天呢?我年青时也有贪多的缺点,到了此刻每当想起自己腹中诗书不多十分空虚,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二)书虫三病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夸耀,骊牝以外,全部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其二,广收远括,毕悉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谈论徒洗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
其三,博学多识,矻矻 [k ū]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寸觚 [g ū]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先人犹难之,况今天乎 ?【说明】①牙签:用象牙制作书签。
2017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1-40)一、(2017年浙江嘉兴)范石湖①使北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
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
”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
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至虏庭,纳之袖中。
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
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
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
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
”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
至能犹伏地。
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
”至能再拜而退。
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
”虏主许之。
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
”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注释】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 1126-1193 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 分)(1)愿反.侵地(2)议定乃.行(3)至能徐.出袖中书(4)虏主许.之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 分)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
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3 分)二、(2017年四川眉山)(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节选)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一)【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乐君,达州人,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
先君少师①特爱重之,故遣吾听读。
今吾尚略能记《六经》,皆乐君口授也。
家贫甚,不自经理。
有一妻、二儿。
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
几五十年矣,每旦起,分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
少间,必曳履慢声,抑扬吟讽②不绝。
蹑其后听之,则延笃③之书也。
群儿或窃效靳侮④之,亦不怒。
喜作诗,有数百篇。
先君时为司理,犹记其相赠一联云:“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
”又《寄故人》云:“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
”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选自《避暑录话》,有删改)【注释】①少师:官名,辅佐太师的官员。
②抑扬吟讽: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
③延笃:人名,著名经学家。
④靳侮:戏弄。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3分)(1)特爱重.之重:(2)必曳.履慢声曳:(3)蹑.其后听之蹑: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8分)(1)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
(2)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乐君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二)【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平山堂记》节选郑兴裔①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
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
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
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
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迹,而荆榛②塞道,荒葛胃涂③,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
去隆兴④癸未周君淙⑤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
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躏,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雘⑥之哉?无怪乎斯堂之旋圮⑦也。
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初潭集》)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凡得学者(得到)B.吾徒相教(只是)C.贫者易感(感受)D.师恻然曰(怜悯)2.下列句中的以与“二则羡其得学”的“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吾视其辙乱B. 欲穷其林C. 其真无马邪?D. 安陵君其许寡人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B. 我们应该向学习邴原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C. 邴原对有父母的孩子充满了妒忌之心。
D. 邴原能够上学,是因为他的求学之心打动了老师。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译句:(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句:【来源】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双溪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答案】1.D2.A3.C4.(1)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2)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钱镠,临安石鉴乡人。
及壮,以贩盐为生。
县录事钟起有子数人,与镠游,起时时贷其穷乏。
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
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①。
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
镠还乡,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
镠下车亟拜。
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
”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溪。
此媪苦留之,遂字焉。
为牛酒②大陈,以饮乡人。
镠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
注释:①吴越王:钱镠因中原强大,依附梁国所获的封号。
文言文阅读专题鄂州【甲】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陈寿《隆中对》)【乙】高帝求贤诏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②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③下相国,相国酂侯④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⑤下郡守。
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⑥、年。
有而弗言,觉免。
年老癃⑦病,勿遣。
(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伯:同“霸”。
②游:交游。
“从我游”即参加治理天下。
③昌:周昌,跟从刘邦入关破秦,建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④酂侯:即萧何。
曾为沛县吏,秦末佐刘邦起义。
在楚汉战争中有大功,官居丞相,封酂侯。
⑤御史中执法:即御史中丞。
御史大夫的副手。
⑥义:同“仪”,指仪表,包括身材尺寸、肤色。
⑦癃(lóng)病:手足不灵活的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谓为信然..(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3)患在人主不交故.也(4)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2)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君与.俱来B.凡三往,乃.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其.有意称明德者其.如土石何D.皆待贤人而.成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4.甲文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的作用是。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2014—2016 年中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汇编专题 11:文言文阅读(课外)2016 年中考一、【 2016 年中考浙江台州卷】(16分)浪游记快(节选)【清】沈复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
琢堂①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
此余幕游②以来第一好居室也。
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
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上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
乘骑至华阴庙。
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
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
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
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
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
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
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
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③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④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
归程见林柿正黄,就立刻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
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选自《浮生六记》,有修改)【说明】①琢堂:姓石,沈复儿时挚友。
②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
③土人:当地人。
④太华:指华山。
15.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 4 分)( 1)惜未及含葩.( 2)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 3)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 4)泉流甚急,修竹绕之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天量课件、教学设计、试卷、教案免费下载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边句子的意思。
( 3 分)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
17.“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
”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等特色。
( 2 分)18.作者书斋名为“不系之舟”,原由有哪些?依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
中学文言文阅读提升训练40篇·学生版附答案1.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①,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②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③,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注释】①邑金:封邑的收入。
②波臣:水族臣民。
③常与:时常在一起的。
此指水。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限断三处)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将贷子.三百金②庄周忿.然作色曰③我且南游.吴越之王④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4)庄子讲故事的用意是什么?书谢御史吴敏树【清】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筇(qiǒng):竹杖。
屐:登山用的鞋。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莫.敢诘莫:②先生文章名.一时名:③汝敢笞.我!笞:④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假:(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3)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①.欲诣刘尹②,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
课外文言文专题部分知识梳理:考情分析:近几年文言文考查形式主要有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内外对比阅读。
考查内容主要有解释常见文言实词,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翻译,理解文意,体会情感等。
习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使贪刘基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
”武侯疏吴起。
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
”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
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
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坐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
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
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粱,君之国空了。
臣窃为君忧之。
”武侯曰:“善。
”复进吴起。
注:大梁:战国时期魏国都城。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短:(2)汤不能臣务光臣:(3)西有虎狼之秦虎狼: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和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天下之士莫先焉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B.不然君岂能臣之哉?谓为信然。
(《隆中对》)C. 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五柳先生传》)D.臣窃为君忧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2分)译文:(2)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
(2分)译文:4.请概括公子成劝说魏武侯启用吴起的三个理由。
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朝服衣冠(2)明日,徐公来(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4)时时而间进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多用排比句,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战国策》整本书的语言特色。
仔细体会第②段邹忌对齐威王说的话,从排比的角度谈谈表达效果。
4.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也爽快地接受了。
那么,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来源】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李市中学、白沙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半期升学模拟联考语文试题【答案】1.(1)穿戴(2)第二天(3)确实(4)偶然2.(1)从这一点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很严重啊。
(2)(邹忌)照着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城北徐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