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案例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17.50 KB
- 文档页数:22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座体铸造工艺设计学院机电学院年级13级专业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张建宇目录第一章零件的图样结构分析 (4)第一节材料分析 (4)第二节零件结构特点 (5)第三节零件的总体分析说明 (6)第二章铸造方案的确定 (7)第一节分型面的确定 (7)第二节浇注系统的设计 (8)第三章砂芯的设计 (13)第四章.起模斜度和加工余量 (15)结束语 (16)参考文献 (17)附录摘要砂型铸造在机械制造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受质量、尺寸、材料种类及生产批量的限制。
我所设计的零件是座体,该零件是小批量生产,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零件的质量,同时得保证生产速度,这在成批生产中是非常重要,因此毛坯及其加工余量的选择要合理、适当。
关键词:砂型铸造,座体,毛坯生产第一章零件的图样结构分析第一节材料分析零件材料名称:灰口铸铁牌号:HT200指的是最低抗拉强度为200MPa的灰口铸铁。
由于片状石墨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并在是默默的尖端处易产生应力集中,故灰口铸铁的抗拉强度、苏醒和韧性都较差。
但石墨对灰口铸铁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所以灰口铸铁的抗压强度与相同基体的钢差不多。
它的基体为珠光体,获得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均较好,减振性也良好;铸造性能较好。
它是承受中等载荷的重要零件,主要用来铸造汽车发动机汽缸、汽缸套、车床床身、机座等承受压力及振动部件。
它所适用的工作条件在:1.承受较大应力的零件(弯曲应力<29.40MPa)2.摩擦面间的单位面积压力>0.49MPa(大于10t在磨损下工作的大型铸件压力>1.47MPa)3.要求一定的气密性或耐弱腐蚀性介质对机座零件进行人工时效的热处理即可:装炉温度≤200℃,升温速度≤100℃,保温温度:500~550℃,保温时间:4~6小时,冷却速度:30℃,出炉温度:≤200℃。
灰铸铁有很多优良性能:第一,铸造性能好,灰铸铁熔点低、流动性好。
阀体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阀体铸造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1.理解阀体铸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掌握阀体铸造中的关键技术,如模具设计、铸造材料选择、铸造缺陷分析等。
3.了解阀体铸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阀体铸造过程进行设计和优化。
5.能够使用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阀体铸造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6.具备阀体铸造工艺的初步研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阀体铸造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1.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铸造过程的基本概念、铸造力的作用、铸造应力与变形等。
2.阀体铸造工艺的模具设计:包括模具的结构与设计原则、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的制造与维护等。
3.阀体铸造材料:包括铸造金属的性能、铸造合金的制备与处理、铸造材料的选用原则等。
4.阀体铸造缺陷分析与控制:包括铸造缺陷的类型、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等。
5.阀体铸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铸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质量检测与评定等。
6.阀体铸造工艺的优化与创新:包括铸造工艺的优化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等。
7.阀体铸造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包括国内外阀体铸造行业的发展状况、行业标准与政策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就阀体铸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阀体铸造实例,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阀体铸造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铸造⼯艺学课程设计案例讲解铸造⼯艺学课程设计题⽬:分⼯: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录第⼀章零件铸造⼯艺分析 (4)1.1零件基本信息 (4)1.2材料成分要求 (4)1.3铸造⼯艺参数的确定 (4)1.3.1铸造尺⼨公差和重量公差 (5)1.3.2机械加⼯余量 (5)1.3.3铸造收缩率 (5)1.3.4拔模斜度 (5)1.4其他⼯艺参数的确定 (5)1.4.1⼯艺补正量 (5)1.4.2分型负数 (5)1.4.3⾮加⼯壁厚的负余量 (5)1.4.4反变形量 (5)1.4.5分芯负数 (6)第⼆章铸造三维实体造型 (6)2.1上冠件图纸技术要求 (6)2.2上冠件结构⼯艺分析 (6)2.3基于UG零件的三维造型 (6)2.3.1软件简介 (6)2.3.2零件的三维造型图 (6)第三章铸造⼯艺⽅案设计 (7)3.1⼯艺⽅案的确定 (7)3.1.1铸造⽅法 (7)3.1.2型(芯)砂配⽐ (8)3.1.3混砂⼯艺 (8)3.1.4铸造⽤涂料、分型剂及修补材料 (8)3.2铸造熔炼 (8)3.2.1熔炼设备 (9)3.2.2熔炼⼯艺 (9)3.3分型⾯的选择 (9)3.4砂箱⼤⼩及砂箱中铸件数⽬的确定 (10) 3.5砂芯设计及排⽓ (11)3.5.1芯头的基本尺⼨ (11)3.5.2芯撑、芯⾻的设计 (12)3.5.3砂芯的排⽓ (12)第四章浇冒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12)4.1浇注系统的类型及选择 (12)4.2浇注位置的选择 (12)4.3浇注系统各部分尺⼨的计算 (13)4.3.1合⾦铸造性能分析 (13)4.3.2铁液在型内的上升速度 (13)4.3.3浇注系统截⾯尺⼨设计 (14)4.4冒⼝设计计算 (14)4.4.1铸件⼯艺出品率 (14)4.4.2出⽓孔 (15)4.4.3冒⼝的作⽤及位置确定 (15)4.5冷铁设计及尺⼨计算 (15)4.5.1冷铁的选⽤及作⽤ (15)4.5.2冷铁的尺⼨及放置位置的选择 (15)总结 (17)参考⽂献 (18)附图第⼀章零件铸造⼯艺分析1.1零件基本信息零件名称:上冠铸件。
阀体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培养学生对阀体铸造工艺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主要技术和方法;了解阀体铸造工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熟练操作铸造设备,进行阀体铸造工艺的实践操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铸造工艺和方法;能够对铸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保证铸造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阀体铸造工艺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阀体铸造工艺的主要技术和方法,阀体铸造工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介绍阀体铸造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原理,讲解阀体铸造工艺的流程和步骤。
2.阀体铸造工艺的主要技术和方法:讲解阀体铸造工艺的主要技术,如模具设计、铸造材料选择、铸造工艺参数控制等,以及常见的铸造方法,如砂型铸造、熔模铸造等。
3.阀体铸造工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介绍阀体铸造工艺的最新发展动态,讲解阀体铸造工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我们将系统地讲解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讨论法,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法,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应用。
通过实验法,我们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阀体铸造工艺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4)2.1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4)2.1.1 零件基本信息 (4)2.1.2 零件分析 (4)2.2 造型方法与铸型种类的选择 (5)2.2.1造型方法选择 (5)2.2.2 造型材料 (6)2.3 砂芯种类与制芯方法的选择 (6)2.3.1 砂芯种类的选择 (6)2.3.2 制芯方法的选择 (6)2.4 制芯机的选择 (6)2.5 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确定 (6)2.5.1 分型面确定 (6)2.5.2 浇注位置的选择 (7)第三章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8)3.1 机械加工余量 (8)3.2 铸造尺寸公差 (8)3.3 铸造收缩率 (9)3.4 起模斜度 (9)3.5 最小铸出孔和槽 (9)3.6 工艺补正量 (9)3.7 反变形量 (10)3.8 非加工壁厚负余量 (10)第四章砂芯设计 (10)4.1 芯头的设计 (10)4.2 压环、防压环和集砂槽芯头结构 (11)4.3 芯骨设计 (12)4.4 砂芯的排气 (12)4.5 砂型负数 (13)第五章浇注系统设计 (13)5.1 选择浇注系统 (13)5.2 铸件在内浇道上的位置 (13)5.3 直浇道的位置和高度 (14)5.4 计算浇注时间并核算金属上升速度 (15)5.5 内浇道的截面积计算 (16)5.6 各浇道的比例关系 (17)5.7 计算横浇道截面积 (18)5.8 计算直浇道截面积 (18)5.9 浇口窝设计 (18)5.10 冒口设计 (19)5.11 冷铁设计 (19)5.12 浇口杯的设计 (19)第六章铸造工艺装备设计 (19)6.1 模样设计 (20)6.2 芯盒设计 (20)6.3 模板设计 (20)6.4砂箱设计 (21)总结 (22)参考文献 (23)铸造工艺图(附) (23)第一章绪论铸造生产通常是指用熔融的合金材料制作产品的方法,将液态合金注人预先制备好的铸型中使之冷却、凝固,而获得毛坯或零件,这种制造过程称为铸造生产,简称铸造,所铸出的产品称为铸件。
辽宁工业大学铸造工艺课程设计题目:HT200泵盖铸造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目录前言 (2)1铸造工艺及工装课程设计概念 (3)1.1 铸造工艺及工装课程设计概念 (3)1.2铸造工艺及工装课程设计依据 (3)1.3 铸造工艺及工装课程设计内容 (3)1.4设计任务的分析 (3)1.4.1铸件结构分析 (3)1.4.2生产性质、材料及技术要求 (3)2 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4)2.1造型方法的选择 (4)2.2 浇注位置和的确定和分型面的选择 (4)3 砂芯设计及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 (7)3.1 砂芯设计 (7)3.2 铸造工艺参数选择 (8)4 浇注系统设计与计算 (11)4.1 浇注系统的设计 (11)4.2 浇注系统的计算 (13)5 砂箱设计 (15)5.1设计与选用砂箱的基本原则 (15)5.2砂箱类型的选择 (15)5.3砂箱结构 (15)设计总结 (17)参考文献 (18)前言铸造是指熔炼金属,制造型腔,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金属零件毛坯的形成方法。
铸造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工艺之一。
青铜冶炼技术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伴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同时,出现了铸造技术。
我国的铸造及技术已有近6000年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较早掌握铸造技术的文明古国之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金属铸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尺寸精度和低的表面粗造度值;要求具有某些特殊性能,如耐热、耐腐蚀、耐磨等,同时还要去生产周期性低,成本低。
因此铸件在生产之前,首先应该进行铸造工艺设计,是铸件的整个工艺过程那个都能实现科学操作,才能有效的控制铸件的形成过程达到优质高产的效果。
铸造工艺设计就是根据铸造零件的结果特点,技术要求,生产批量,生产条件等确定铸造方案和工艺参数,绘制铸造工艺图,编制工艺卡等技术文件的过程。
铸造工艺设计的有关文件,试生产准备,铸件管理验收的数据,并用于直接指导生产操作。
铸造工艺设计实例轴承座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一、工艺分析1、审阅零件图仔细审阅零件图,熟悉零件图,而且提供的零件图必须清晰无误,有完整的尺寸和各种标记。
仔细样。
注意零件图的结构是否符合铸造工艺性,有两个方面:(1)审查零件结构是否符合铸造工艺(2 )在既定的零件结构条件下,考虑铸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缺陷,在工艺设计中采取措施避零件名称:轴承座零件材料:HT150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2、零件技术要求铸件重要的工作表面,在铸造是不允许有气孔、砂眼、渣孔等缺陷。
3、选材的合理性铸件所选材料是否合理,一般可以结合零件的使用要求、车间设备情况、技术状况和经济成本等,用铸造合金(如铸钢、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蠕墨铸铁、铸造铝合金、铸造铜合金等)的牌号、性能、工艺特点、价格和应用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所选的合金是否合理。
4、审查铸件结构工艺性铸件壁厚不小于最小壁厚5-6又在临界壁厚20-25以下。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1、铸造方法的确定铸造方法包括:造型方法、造芯方法、铸造方法及铸型种类的选择(1)造型方法、造芯方法的选择根据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的特点,选择手工造型(2)铸造方法的选择根据零件的各参数,对照表格中的项目比较,选择砂型铸造。
(3)铸型种类的选择根据铸型的特点和应用情况选用自硬砂。
2、浇注位置的确定根据浇注位置选择的4条主要规则,选择铸件最大截面,即底面处。
3、分型面的选择本铸件采用两箱造型,根据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分型面取最大截面,即底面。
三、工艺参数查询1、加工余量的确定根据造型方法、材料类型进行查询。
查得加工余量等级为11~13,取加工余量等级为12。
根据零件基本尺寸、加工余量等级进行查询。
查得铸件尺寸公差数值为10。
根据零件尺寸公差、公差等级进行查询。
查得机械加工余量为5.5。
2、起模斜度的确定根据所属的表面类型查得测量面高140,起模角度为0度25分(0.42°)。
3、铸造圆角的确定根据铸造方法和材料,查得最小铸造圆角半径为3。
目录1绪言················································2铸造工艺设计···············2.1铸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2. 2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2.3参数的选择工艺2. 4砂芯设计2. 5浇注系统设计·············3铸造的工艺装备设计······3. 1模样设计·······3. 2模底板的设计·······················3. 3模样在模底板上的装配············4结束语·······参考文献1绪言我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对灰铸铁支承座进行铸造工艺及工装设计。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分工: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目录第一章零件铸造工艺分析 (4)1.1零件基本信息 (4)1.2材料成分要求 (4)1.3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4)1.3.1铸造尺寸公差和重量公差 (5)1.3.2机械加工余量 (5)1.3.3铸造收缩率 (5)1.3.4拔模斜度 (5)1.4其他工艺参数的确定 (5)1.4.1工艺补正量 (5)1.4.2分型负数 (5)1.4.3非加工壁厚的负余量 (5)1.4.4反变形量 (5)1.4.5分芯负数 (6)第二章铸造三维实体造型 (6)2.1上冠件图纸技术要求 (6)2.2上冠件结构工艺分析 (6)2.3基于UG零件的三维造型 (6)2.3.1软件简介 (6)2.3.2零件的三维造型图 (6)第三章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7)3.1工艺方案的确定 (7)3.1.1铸造方法 (7)3.1.2型(芯)砂配比 (8)3.1.3混砂工艺 (8)3.1.4铸造用涂料、分型剂及修补材料 (8)3.2铸造熔炼 (8)3.2.1熔炼设备 (9)3.2.2熔炼工艺 (9)3.3分型面的选择 (9)3.4砂箱大小及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 (10)3.5砂芯设计及排气 (11)3.5.1芯头的基本尺寸 (11)3.5.2芯撑、芯骨的设计 (12)3.5.3砂芯的排气 (12)第四章浇冒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12)4.1浇注系统的类型及选择 (12)4.2浇注位置的选择 (12)4.3浇注系统各部分尺寸的计算 (13)4.3.1合金铸造性能分析 (13)4.3.2铁液在型内的上升速度 (13)4.3.3浇注系统截面尺寸设计 (14)4.4冒口设计计算 (14)4.4.1铸件工艺出品率 (14)4.4.2出气孔 (15)4.4.3冒口的作用及位置确定 (15)4.5冷铁设计及尺寸计算 (15)4.5.1冷铁的选用及作用 (15)4.5.2冷铁的尺寸及放置位置的选择 (15)总结 (17)参考文献 (18)附图第一章零件铸造工艺分析1.1零件基本信息零件名称:上冠铸件。
零件材料:HT200。
产品生产纲领:成批量生产或者小批量生产。
结构:属厚、薄相差悬殊的大型回转体结构。
上冠零件图:图1.1 上冠零件图1.2 材料成分要求根据相关资料查得HT200具体成分及其含量如表1.2.1所示。
表1.2.1 HT200化学成分表(质量分数,%)C Si Mn P S Cr3.3~3.55 1.95~2.15 0.60~0.90 ≤0.08 ≤0.12 0.15~0.301.3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1.3.1铸造尺寸公差和重量公差该铸件材质为HT200,手工造型,经查得,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为13级;重量公差等级为13级,该铸件的重量公差为10%。
1.3.2机械加工余量该铸件为铸铁件,砂型人工造型,经查加工余量等级为H,经查得,该铸件法兰端面以及锥面的加工余量为13mm、孔的加工余量为8mm。
1.3.3铸造收缩率由于铸件的固态收缩(线收缩)将使铸件各部分尺寸小于模样原来的尺寸,因此,为了使铸件冷却后的尺寸与铸件图示尺寸一致,则需要在模样或芯盒上加上其收缩的尺寸。
加大的这部分尺寸为铸件的收缩量,一般用铸造收缩率表示。
经查可知该锥体铸件的线收缩率为1.0%。
1.3.4拔模斜度由于该铸件为锥形而且锥度大非常易于拔模,因此锥体部分不设拔模斜度,而在立壁处可设置3mm的起模斜度以便拔模。
拔模斜度的示意如图1.2和1.3。
图1.2外立壁拔模斜度示意图图1.3内立壁拔模斜度示意图1.4其他工艺参数的确定1.4.1工艺补正量对中小批量的铸件由于选用的收缩尺寸与实际的收缩率不符,或由于铸件产生变形、操作中不可避免的误差等原因使加工后铸件的尺寸小于图样要求尺寸,为提高尺寸精度,要在铸件相应的非加工表面上增加金属层厚度来弥补,但由于该件在垂直分型面的立壁上都设有较大的拔模斜度,故不放工艺补正量。
1.4.2分型负数干砂型、表面烘干型、自硬砂型以及砂型尺寸超过2m以上的湿型才应用分型负数。
而此铸件采用树脂自硬砂造型且砂箱尺寸小于2m,故不留分型负数。
1.4.3非加工壁厚的负余量由于该铸件采用木模,手工造型、造芯过程中,为取出木模要进行敲模,同时木模受潮时会膨胀,这些情况会使型腔尺寸增大,从而造成非加工壁厚增加,为保证铸件尺寸的准确性应该减小厚度尺寸,但由于该件在无拔模斜度,且该件不是很大故不放非加工壁厚的负余量。
1.4.4反变形量铸造较大的平板类、床身等类铸件时由于冷却速度的不均匀性,铸件冷却后常出现变形。
为了解决挠曲变形问题,在制作模样时,按铸件可能产生变形的相反方向做出反变形模样,使铸件冷却后变形的结果正好将反变形抵消,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铸件。
一般中小型壁厚差别不大且结构上刚度较大时,不必留反变形量。
由于该铸件为中小型铸件,所以不需留反变形量。
1.4.5分芯负数对于分段制造的长砂芯或分开制造的大砂芯,在接缝处应留出分芯间隙量,即在砂芯的分开面处,将砂芯尺寸减去间隙尺寸,被减去的尺寸即为分型负数。
此铸件没有分段制造的长砂芯,故可不设分芯负数。
第二章铸件三维实体造型2.1上冠件图纸技术要求:(1)铸件应作正回火处理;(2)铸件材料及机械性能应符合JB/T10264-2001的要求;(3)粗加工后按GB7233-87标准作超声波探伤检查,达Ⅱ级要求;过流面加工后按GB/T9444-1988进行磁粉探伤,达Ⅱ级要求;(4)同炉浇铸试验棒,回厂做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复核试验;(5)过流面用样板检查;(6)请刻出叶片进出水边与上冠的交点圆线。
2.2上冠件结构工艺分析:上冠件属壁厚相差悬殊的回转体结构,其主要壁厚为50mm,最小壁厚为25mm,最大壁厚为275mm,零件的外形轮廓尺寸为上法兰直径φ1510,法兰另一端直径φ217.2,该件质量为1665kg。
由零件图可知,该零件外形不是很复杂,内腔结构也不复杂,壁厚不均匀,材料为灰铁,流动性较好,收缩大,在浇注时容易产生浇不足、冷隔、缩孔和缩松、热裂、内应力以及变性和冷裂等缺陷。
该件为中大型铸件,可采用砂型铸造中湿型铸造,操作方便,劳动量较小。
2.3基于UG零件的三维造型2.3.1软件简介UG NX是由Siemens PLM Software发布的集CAD/CAM/CAE一体化解决方案软件,它涵盖了产品设计、工程和制造中的全套开发流程。
NX 产品开发解决方案完全支持制造商所需的各种工具。
NX 与 UGS PLM 的其他解决方案的完整套件无缝结合,这些对于 CAD 、 CAM 和CAE 在可控环境下的协同、产品数据管理、数据转换、数字化实体模型和可视化都是一个补充。
本件采用UG NX进行三维立体建模使工艺设计直观形象,便于后续分析、模拟及加工等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2.3.2零件的三维造型图通过运用NX8.0对零件进行立体建模得到如图2.1、2.2所示三维图。
图2.1零件的三维造型图图2.2零件的剖视图第三章铸造工艺方案设计3.1工艺方案的确定3.1.1铸造方法1)若生产纲领为单件小批量生产,基于铸件材料(HT200)、尺寸、精度及技术要求等综合考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选的合适铸造方法只有木模树脂砂铸造或者消失模铸造两种方法。
需要浇铸的产品上冠铸件属于中大型简单铸件,如果采用消失模铸造,其加工余量少,而且可以精确成型,无须起模,无分型面,无型芯,因而铸件无飞边毛刺,减少了由型芯组合而引起的铸件尺寸误差。
另外消失模铸造大大地简化了砂型铸造及熔模铸造的工序。
所以本次设计选择消失模树脂砂型铸造来生产此铸件。
2)若生产纲领为成批量生产可采用砂型铸造,铸型和型芯都采用呋喃树脂自硬砂,每箱一件,乙醇涂料,造型时按模型材质选择合适的脱模剂。
采用树脂砂的优点有:强度高,可自硬,精度高,铸件易清理,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3.1.2型(芯)砂配比根据零件结构及生产要求,该铸件采用呋喃树脂自硬砂造型、造芯即可,具体数值参考型、芯砂配比如表3.1和表3.2所示。
表3.1 型砂配比(配比重量Wt%)成分新砂再生砂F700呋喃树脂固化剂附加物氧化铁粉百分比10%90% 1.6% ~2.0% 15%0 ~ 1.5%表3.2芯砂配比(配比重量Wt%)成分新砂再生砂F700呋喃树脂固化剂附加物氧化铁粉百分比60%40% 2.3% ~2.5% >10%0 ~ 1.5%表中催化剂含量为占树脂砂的百分比。
3.1.3混砂工艺合理地选用混砂机,采用正确的加料顺序和恰当的混砂时间有助于得到高质量的树脂砂。
树脂砂各种原料称量要准确,其混砂工艺如下:砂+催化剂上下加树脂上下出砂上述顺序不可颠倒,否则局部发生剧烈的硬化反应,缩短可使用时间,影响到树脂砂的使用性能。
砂和催化剂的混合时间应以催化剂能均匀的覆盖住沙粒表面所需的时间为准。
3.1.4铸造用涂料、分型剂及修补材料铸造涂料在铸型和砂芯的表面上形成耐火的保护层,避免铸件产生表面粗糙、机械粘砂、化学粘砂以及减少铸件产生与砂子有关的其它铸造缺陷,是改善铸件表面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虽然采用涂料增加了工序和费用,但使用涂料之后,不仅铸件表面光洁,也减少了缺陷降低了清理费用,增加了铸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综合效益得以提高。
为满足要求可选水溶性涂料,根据生产纲领选用手工刷涂的方式施涂。
铸造用分型剂可在造型造芯过程中在模样、芯盒工作表面覆盖一薄层可以减少或者防止型砂、芯砂对模样或芯盒的粘附,降低起模力,以便得到表面光洁、轮廓清晰的砂型或砂芯,可手工涂涂柴油。
如砂型或砂芯出现裂纹、孔洞、掉角以及不平整等缺陷可用胶补剂进行修补,以提升生产效率。
对自硬树脂砂可用同种自硬砂+修补膏+胶合剂进行修补。
3.2铸造熔炼3.2.1熔炼设备:为保证获得化学成分均匀、稳定且温度较高的铁液,满足生产需要这一前提,在大批量流水生产中,宜采用冲天炉-电炉双联熔炼工艺。
它可以保证出炉铁液温度在1500℃以上,温度波动范围小于等于+(-)10℃,化学成分(质量分数)精度达到△C小于等于+(-)0.05%,△Si小于等于+(-)0.10%。
3.2.2熔炼工艺:(1) 废钢加废钢可明显提高灰铸铁基体中D型石墨和初生奥氏体的数量;加废钢能促进初生奥氏体的形核及长大;可增加铸件的强度和孕育。
(2)出炉温度和浇注温度出炉温度一般都控制在1400~1450℃之内,浇注温度一般控制在1370~1440℃。
(3)孕育处理为改善石墨形态和材质的均匀性,孕育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孕育的作用为消除白口、改善加工性能,细化共晶团、获得A型石墨,使石墨细化及分布均匀,改善基体组织、提高力学性能,减小断面敏感性。
综合孕育剂选择的主要两个因素:满足工艺性及性能、金相组织的需要;避免铸件产生气孔、缩松、渗漏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