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理论及其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495.33 KB
- 文档页数:5
超前注水技术在低渗透油井的应用摘要:超前注水在采油井投产前注水,提高地层初始压力,避免了压力降低过快造成的油藏渗透率下降、启动压力梯度增大和原油豁度增大,超前注水使压力梯度升高,加快了渗流速度。
另外,超前注水也能有效地防止指进现象,降低油井产量递减率,最终提高了油藏的采收率。
通过超前注水还可防止原油物性变差,从而导致渗流条件的变差,有效地保证原油渗流通道的畅通,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
而超前注水作为一种全新的注水开发模式能较好地改善开发效果。
关键词:超前注水,低渗透,油井,应用前言低渗透油藏由于受储层物性、敏感性、地应力、压敏等因素影响,对开发技术要求较高,同时随着低渗油藏中高含水期开发难度的加大,注水时机的选择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充分发挥低渗油藏的作用,提高低渗油藏储量控制程度、不断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同时如何保障注水开采油田良性开发,攻克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孔吼变化、压敏等问题,这要求必须进行统筹优化注水时机。
受低渗油藏储层压力下降快,大部分低渗油藏呈现“三低”的开采状态:即: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采收率低。
从而造成低渗油藏剩余油富集,剩余油储量规模大,为低渗油藏后期精细开发提供了潜力资源。
同时,受压敏影响,岩石被压缩,孔隙尺寸及结构发生变化,渗透率下降,造成低渗透油藏能量恢复差,油井产能低。
在地层压力低于原始地层压力时,受应力敏感性影响,岩石覆压变化,引起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变化,其过程不可逆,最终影响油藏产能与开发效果。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前注水的开发方式,在保持储层压力基础上,有效抑制压敏相应,保持原始储层孔吼物性,提升区块采收率,从而改善低渗透油田三低现状,提高低渗透区块单井产能,提升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1超前注水的理念超前注水,指注水井在采油井投产前先期投注,当地层压力上升至高于原始地层压力后,油井再投产并保持该状态进行开采的开发方式。
在现有技术和条件下,优化注采井网、采用先期投注,提前注水时机,精细注采调控,完善工艺配套,强化地面管理,在准确信息录取分析基础上运行节点管理,实现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益最大化,应用超前注水开发的管理模式和开发理念,优化注水时间,统筹注水量,实现适应油藏特点、能够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升注水效率,满足开发需求的超前注水开发模式,最终让低渗油藏成为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阵地。
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应用研究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应用研究摘要:低渗透油田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的特点,超前注水机理的研究及现场试验表明,在低渗透油藏中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降低了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和油井的初始含水率,因而提高了投产初期油田的产量,降低了递减率。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启动压力梯度采收率为了改善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必须采取保持压力的开发方式。
我国大多数低渗透油田弹性能量小,渗流阻力大,油井投产后,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大,而且压力、产量降低之后,恢复起来十分困难。
为避免产生这种情况,对天然能量小的低渗透油田,宜实行超前注水,保持地层压力的开发原则。
一、超前注水增产机理超前注水是指注水井在采油井投产前投注,油井投产时其泄油面积内含油饱和度不低于原始含油饱和度,地层压力高于原始地层压力,并建立起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的一种注采方式。
1.建立了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减小了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低渗透油藏中,描述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规律为:其中:V—渗流速度, cin/s;K—油层渗透率,×103um2;U—液体粘度, mPa.S;入—启动压力梯度;由上式可以看出,只有当gradp>入时,液体才能流动。
亦即当压力梯度增大时,启动压力梯度对液体的影响相应减弱了。
2.降低了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渗透率和油井产能损失油井投产后,排出井眼附近储层中的流体,由于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小,传导能力差。
短时间难以补充油井能量的消耗,于是出现产量递减,压力下降的现象。
油层压力下降,会导致储层骨架发生弹塑性变形而造成孔隙减小。
渗透率降低。
这样就加剧了油井产量。
压力的递减和下降。
超前注水就可以较好地保持地层压力,减弱储层因压力下降而造成渗透率和油井产能的损失。
3.提高了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当低渗透油藏采用滞后注水开发方式时,主要是较高渗透层段供液,使得较高渗透层段的压力降落较大。
超前注水技术在低渗透油井的应用摘要: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采用特殊的采油技术。
其中,超前注水是一种常用的采油技术,其机理是通过在油藏中注入高压水,将岩石中的原油推出来,从而提高采收率。
关键词:超前注水;低渗透油井;机理;应用;1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概述1.1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特点如下:(1)渗透性差:低渗透油藏的岩石孔隙度和裂缝发育程度较低,导致原油流动阻力大,天然驱动力弱。
(2)启动压力梯度较高:由于地层孔隙度低,原油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增大,从而使得启动压力梯度较高。
(3)注水开发效果不佳: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特性,采用传统注水开发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1.2超前注水的目的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超前注水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地层压力:通过注入水分子,增加地层压力,降低原油流动阻力,提高原油产量。
(2)促进原油流动:超前注水有助于形成有效的驱动压力,促使原油向井口流动,提高采收率。
(3)减缓地层压力的下降:随着开发的进行,地层压力会逐渐下降,超前注水有助于减缓这种趋势,保持地层压力在合理范围内。
(4)防止井底压力下降:井底压力下降会导致原油流动性变差,超前注水可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1.3超前注水机理(1)增加油藏压力:通过注入高压水,可以增加油藏的压力,从而减小原油的黏度,提高流动性。
(2)驱动作用:超前注水形成的压力差驱动原油向井口流动,提高采收率。
(3)促进裂缝扩展:注入水分子可以促进地层裂缝的扩展,增加原油流动通道,提高原油产量。
(4)提高驱油效率:超前注水有助于提高水驱油效率,减少水的波及系数,提高原油采收率。
2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技术要点分析2.1注水量的控制注水量是超前注水技术的关键之一。
过大或过小的注水量都会影响采收率和生产成本。
因此,需要根据油藏的特点和生产情况,合理控制注水量。
一般来说,注水量应该控制在油藏孔隙度的50%左右,以保证能够充分地扩大孔隙度,提高饱和度,推动原油流动。
收稿日期:2002209229作者简介:车起君(1961-),男,甘肃定西人,工程师,从事石油开发研究。
文章编号:100023754(2003)0120020203超前注水提高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车起君1,雷均安2,冉玉霞1,贺治勇2(11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 710021;2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001)摘要:安塞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储量最大的整装级大油田,也是世界著名的特低渗透油田。
因此,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及最终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首要任务。
安塞油田在大面积同步注水开发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不断探索开发的新途径。
通过对超前注水机理的研究及现场试验,建立了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使地层压力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降低了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抑制了油井的初始含水率,从而提高了投产初期油田的产量,使得油田能够保持较长的稳产期,减缓了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
关键词:超前注水;理论依据;特低渗透油田;开发试验效果中图分类号:TE35716 文献标识码:A 低渗透油田由于岩性致密、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一般天然气能量都不足、油井自然产能低,如果仅仅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油井投产后,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大,一次采收率很低,而且压力、产量降低之后,恢复起来十分困难[1]。
因此,低渗透油田为了提高开发效果,必须采取保持压力的开发方式,实行早期注水。
安塞油田油藏评价、水驱油试验和开发结果,实施早期注水,水驱采收率为20%~25%,较自然能量开采提高215~310倍。
在同步注水采油保持压力水平开发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下。
经过室内研究和试验,生产实践中部分超前注水井的分析总结,得出超前注水是提高低渗透油田最终采收率的又一重要途径。
1 超前注水提高单井产量机理及作用(1)超前注水建立了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根据渗流流体的理论,在极限供油半径内,可动原油的动用程度与渗透率、压力梯度的关系为[2]F =1-51714K -12[A /(Δp/L )n ]+81613K-1[A 2/(Δp/L )2n ]式中 F ———可动油动用程度;K ———渗透率;Δp/L ———压力梯度。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1. 引言1.1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方法,通过向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来增加地层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从而提高油井产量。
这种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在于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原油粘度大,使得原油开采难度较大。
常见的注水方法包括水平井注水、垂直井注水、注水井组合等,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水的压力和流动来推动原油移动。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效果评价,可从增产效果、注水井产量、注水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估。
注水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有效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寿命。
该技术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成本高昂等问题。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在提高注水效率、研究新型注水技术、优化注水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油田开发。
2. 正文2.1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与挑战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较小的油藏,通常指渗透率低于0.1md的油藏。
这类油藏的开发面临着很多挑战和特点。
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低,导致原油采收率低,开发难度大。
在传统的油田开发中,常规方法往往难以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因此成为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手段。
由于油藏孔隙度小,岩石紧密,油、水、气三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
注水采油技术需要更加精细的调控,以确保注水效果和增产效果。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包括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相互作用复杂等。
克服这些挑战,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需要有针对性的注水采油技术,以及精细的油田管理和调控措施。
2.2 常见的注水方法及原理分析1. 常见的注水方法包括自然注水、人工注水和压裂注水等。
自然注水是指利用地层自然的水体来进行注水,适用于较浅层低渗透油藏;人工注水是通过人工注入高压水体来提高地层压力,从而推动油向井口流动;压裂注水是利用施加高压力于地层,使地层发生微裂缝,增加地层渗透性,促进注水。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低渗透油藏是指岩石孔隙度低、孔隙构造复杂、渗透率小的油藏,采收难度大。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注水采油技术成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就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概述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是指通过向油藏中注入压力适当的水来提高油藏压力,改善原油的流动性,促进原油向井口运移的一种采油方法。
该技术通过提高油藏的有效压力,增加原油产量,提高采收率,是提高低渗透油藏开采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
注水采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注入的水形成压力驱动力,推动油藏中的原油向井口方向移动,从而提高原油产量。
其关键在于合理确定注水井开采方式和注水井井网布局,通过优化注水参数,最大限度地提高注水效果,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二、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应用及效果分析1. 注水井开采方式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开采方式一般采用短距离水平井,以提高地层的有效开发面积,增加注水效果。
通过水平井的井壁完井技术,可有效降低油水界面的升降程度,减少水淹油层的程度,从而提高了开采效果。
2. 注水井井网布局低渗透油藏注水井井网布局对于注水采油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注水井井网布局应根据油藏地质、水驱规律、油气分布等因素进行合理布置,优化井网密度和注水井的位置,以期望在整个油藏中形成合理的水驱体系,从而提高注水效果,提高采收率。
3. 优化注水参数通过调整注水井注入量、注水井开采压力、注水井注水周期等优化注水参数,可以有效提高注水效果。
合理的注水参数设计对于提高采收率非常重要,能够有效调控原油流动方向和速度,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通过合理的注水井开采方式、井网布局和注水参数优化,能够有效地提高采收率,提高油田开采效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开采方法。
三、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浅析超前注水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油田开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更多的技术运用到了油田开发当中,目前,有很多的低渗透油田得到了大力的开发,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能源基础,可是,因为低渗透油田有启动压力梯度与节制变形等一些缺点,极大了影响了开采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使这些缺点得到改善,超前注水技术运用到了低渗透油田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各大低渗透油田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就低渗透油田中超前注水技术的应用做了研究,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初始含水率开发原理0前言作为增强底层压力的一种新的技术,超前注水技术要在油田投入生产之前将油井关闭,然后用超前注水技术将地层压力增强,当地层压力达到相关标准后,再开启油井进行生产工作。
在整个生产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调整注采比去对地层的压力进行控制。
这种方法的出现使低渗透油田开采越来越便捷,极大的提高了开采的效率和质量。
笔者从事相关工作,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就低渗透油田中超前注水技术的应用,谈谈自身看法。
1前我国低渗透油田存在的主要几个问题低渗透油田可以说是我国的油田开发的主战场,规模已经占到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但是低渗透油田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低渗透油田的压力低,对于浅井来说压力低更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井越浅钻井液的压力就小,一旦地层的压力发生不平衡现象,尤其就会上窜,由于井的深度不够,所以尤其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冲到井口,没有处理的时间,如果井没有技术套管,就会出现井喷现象,就算关上井也很容易在上部憋漏。
低渗透油田的孔道狭窄,所以当油水在孔缝中渗流时在流经孔喉时阻力就会变大,就会导致部分留在孔喉处,这样就会使孔喉处的直径变小,也就导致了油的渗透率降低,就会出现水锁现象。
2渗透油田中超前注水技术的作用2.1降低了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国内外研究认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后,油层孔隙度将会减小,裂缝闭合,渗透率降低。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理论研究摘要:低渗透油藏由于岩性致密、渗流阻力大、单井产量低、压力传导能力差等因素,导致油井的自然产能极低且产量递减速度快,必须通过外界补充能量来稳定甚至提高低渗透油藏产能。
而传统的三次采油技术并不能适应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征,针对低渗储层弹塑性突出、应力敏感性强等特点,超前注水技术能够弥补常规注水技术的不足,有效保护低渗储层、提高单井产量。
一、超前注水技术的提出我国目前已发现和投入开发的低渗透油藏大部分都伴生着裂缝。
这些裂缝在原始的地层条件下绝大多数为隐性裂缝,不能成为油气渗流通道。
但是经过人工压裂措施改造后,原始的与主应力方向一致的隐性裂缝将成为具备渗流能力的显性裂缝,能够增大储层的有效渗流面积,提高渗流能力。
但是当压裂强度过大或者常规注水压力过高时这些裂缝就会引起水窜。
所以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在注水过程中具有双重影响作用,一方面能够提高储层的吸水能力,而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水窜,引起过早见水和水淹。
此外低渗透储层强应力敏感也对常规的注水开发技术提出了挑战。
大量的生产实践表明在低渗透储层投入开发生产后如果地层能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地层压力就会大幅度下降,引起油井产量和采油指数迅速减小。
而低渗储层强应力敏感性使得即使在后期通过常规注水提高了地层压力后油井的产量和采油指数也难以恢复,这就是造成常规注水开发不能适用于低渗透油气藏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常规注水开发对低渗透储层造成伤害的问题,超前注水技术已经成为开发低渗透油藏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注水井在采油井投产之前投注,并且要求地层压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建立起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的一种注采方式。
二、超前注水对低渗透储层的影响利用超前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可以合理地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降低因地层压力下降引起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伤害,使生产井在开井生产后能够建立较大的生产压差,以克服启动压力梯度,从而使油井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较高产量生产。
同时通过超前注水防止原油物性变差,有效地保证原油渗流通道的畅通,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并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是指油藏的渗透率低于10毫达西,是开发难度较大的油藏之一。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油井产量低,开采难度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挖潜增产。
本文将介绍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的技术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油藏有效渗透率、加强
油井阻力控制、改善采油系统效果和提高采油效率。
提高油藏有效渗透率是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方法包括油藏酸化、
压裂增渗、注水增渗等。
油藏酸化是通过在油井中注入酸液,溶解沉积在油藏孔隙中的胶
体和油垢,从而提高孔隙中的渗透率。
压裂增渗是通过在油井中注入高压液体,使该层地
层破裂,从而增加油井与油藏的连通性,提高油井的产油能力。
注水增渗是通过在油藏中
注入一定压力的水,增加地层压力,提高渗透率。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藏的有效渗
透率,提高油井的产量。
提高采油效率是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的最终目标。
采油效率的提高需要综合考虑油藏
特点、开采条件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在挖潜增产过程中,应根据油藏特点和开采条件选择
合适的技术方法,并加强油藏管理和技术研发,不断改进挖潜增产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
的有效渗透率的提高,油井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加强油井阻力控制,可以减小油井的
阻力,提高油井的产量。
改善采油系统效果,可以提高采油系统的效率,增加油井的产量。
提高采油效率,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潜增产低渗透油藏。
低渗透油藏开发中超前注水技术及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2-04-29T15:27:40.329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月(上)1期作者:王艳丽[导读]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之一,在石油开发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难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王艳丽大港油田第一采油厂 300280摘要: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之一,在石油开发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难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适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超前注水技术就是一项能够获得高效、稳产的措施。
这项技术主要就是在油田开采之前,应用超前注水的方式来加大地层的压力,当地层压力达到要求之后再进行开发,同时在开采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整。
具有一定优势的超前注水技术在我国石油领域里被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使得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能够卓有成效的进行下去。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超前注水技术;应用分析低渗透油田存在自然产能低、吸水能力差、压裂投产后递减快等特征,由于低渗透油田目前在国内产量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国内关于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越来越多,并总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系列,能够实现低渗透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
大量油田现场开发实践表明,低渗透油藏经济有效开发的技术关键是如何解决有效注入的问题。
1.低渗透油田分类目前世界对于低渗透油田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油藏特点自主进行低渗透油田的分类。
在我国,低渗透油田按照其渗透率分为三类。
第一类,低渗透油田。
这类油田的油层平均渗透率在0.01到0.05之间。
这种油田中开采的石油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但是由于其产油量较低,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油田的开采价值。
第二类,特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在0.001到0.01之间。
这种油田有着高束缚的水饱和度,需要采取大型压裂措施使其产油量增加。
第三类,超低渗透油田。
油层平均渗透率在0.0001到0.001之间。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加深,油井产量逐渐减少,这种情况在低渗透油藏中尤其明显。
为了提高采油效率,注水采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进行分析。
一、注水采油原理注水采油的原理是通过注入水到油层中来维持油层压力,提高油层渗透性,使油流动性增强,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在注水采油过程中,注入的水会与原有油层水混合,增加油层水的压力和总体渗透性,促进油层中原油的采出。
1.提高采收率低渗透油藏的油层渗透性较差,油井开采难度大。
通过注水采油技术,可以提高油层渗透性,增加油井产量,从而提高采收率。
2.延长油井寿命注水采油可以维持油层的压力,减少油井压力下降速度,延长油井的寿命。
3.提高利润1.水源准备首先需要确定可靠的水源,根据水的质量和矿化程度,选择适合的注水液体。
通常建议采用淡水或含盐量较低的注水液。
2.注水井的选择和布置在进行注水采油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注水井,并按照布置方案将注水井配置于油藏的不同部位。
布置方案的设计应基于油藏的渗透性分布情况和水的注入量。
3.注水设备的准备根据注水井的位置和数量,需要安装相应的注水设备以保证注水液的供应。
一般采用输水管道、水泵、水箱等设备,将水源输送到注水井口。
4.注水安排在注水采油中,需要按照一定的周期和注入量进行操作。
周期一般根据油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注入量应使油井压力保持平衡状态,避免造成过度压力。
5.监测和分析在注水采油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油井的产量和压力变化,及时分析分析结果,调整注水方案,以提高注水采油的效率。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多个油田被广泛应用。
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中国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塞浦路斯油田等。
在中国大庆油田中,利用注水采油技术,提高了重油、高粘度油和稠油的出油率。
该技术的应用使油田产量达到了峰值,还极大地延长了油田的寿命。
关于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的分析关键词: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原理实施技术优势分析石油作为能源行业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国家对其的开发极为重视。
由于石油开发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且各个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均有所区别,在开发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难题,低渗透油田成为较为典型的一种。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超前注水技术即为一项重要的稳产、增产措施。
该技术主要是加大地层压力,即在油田进行开采之前,通过超前注水的方式提高其地层压力,直至地层压力达到一定的要求才实施开发。
在开采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油田的情况及注水和产液量的调整,控制油田的地层压力,该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当中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在我国石油行业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一、低渗透油田存在的问题及开采原则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已经十分普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类油田的开采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地层压力小,启动压力高。
其对于油井的产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
该类油田的性质较为特殊,孔道较为狭窄,油水在孔缝中的渗流过程受到较大阻力,不能顺畅的渗流,部分原油会停滞与孔隙处,堵塞孔道,使得油田的渗透率变低,产量降低。
上述问题会加大油田的开采难度,因而需要引进或者完善技术,在控制成本的条件下,提高油井产量[1]。
由于低渗透油田的特殊性及开采难点,在进行开发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技术性低渗透油田开发存在较大的难度及困难,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技术支持,有效的投入生产,才能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②经济型在开采时需要对于油藏有深刻的认识,准确计算出石油的储量,合理注水,准确把握油井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③适应性不同的油田均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样是低渗透油田也会由于各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特性,需要开发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技术调整,找出适应于实际情况的配套技术;④整体性在进行注水工艺时需要把握油田的整体,进行战略性的开发[2]。
利用超前注水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当前阶段,虽然我国加强了对新能源的开发力度,但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石油仍旧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能源。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石油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近些年来在油田开发领域加大了力度,遇到低渗透油田的次数也在提升。
这种油田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渗流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因此开发效果十分不稳定。
标签:超前注水;低渗透油田;开发超前注水即是指注水井在采油井投产前投注,这样一来,等到油井投产时,就能够保障其泄油面积内含油饱和度不低于原始含油饱和度,此时地层压力超过原始地层压力,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驱替系统进行油田开采。
油井开采对地层压力有着特殊的要求,不同井组的地层压力不同,在原始地层压力过低的情况下,需要采用超前注水技术,将水注入到油层中,适当的提升地层压力,将原油从油层中驱替出来。
而同步注水则是在油田生产阶段进行注水,目的是使地层压力维持在饱和地层压力以上,实现产能的提升。
因此,超前注水技术常用于油藏自然压力衰竭或是不足的情况下,用于解决地层平衡的一系列问题。
1 超前注水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分析相较于普通的油田,低渗透油田具有渗流阻力大、自然资源匮乏等特征,在开采过程中消耗能源的速度也相对较快。
而且随着开发项目的持续深入,油田的产能则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总体上来讲,低渗透油田的开采率相对偏低,同时开采工作的稳定性也存在不足。
而通过超前注水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的提升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超前注水技术能够降低原油的黏度。
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原油黏度是影响油井采收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层原油的黏度一般情况下会受到地层压力的影响,在地层压力超过饱和压力的情况,原油黏度会随着压力的提升不断增高。
而在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的情况,原油黏度则会随着压力的降低不断增高。
在低渗透油田开采中采用超前注水技术,可以实现地层压力的稳步提升,从而降低脱气半径,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原油黏度的增加,实现油田开发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