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常见虫害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一)病害药用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从生理机能到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破坏,以至在外部形态上呈现反常的病变现象,如枯萎、腐烂、斑点、霉粉、花叶等,统称病害。
引起药用植物发病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由生物因素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侵入植物体所引起的病害,有传染性,称为侵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如旱、涝、严寒、养分失调等影响或损坏生理机能而引起的病害,没有传染性,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在侵染性病害中,致病的寄生生物称为病原生物,其中真菌、细菌常称为病原菌。
被侵染植物称为寄主植物。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不仅取决于病原生物的作用,而且与寄主生理状态以及外界环境条件也有密切关系,是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侵染性病害根据病原生物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种类最多,如人参锈病,西洋参斑点病,三七、红花的炭疽病,延胡索的霜霉病等。
真菌性病害一般在高温多湿时易发病,病菌多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
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
在适合的温、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植物内为害。
可造成植物倒伏、死苗、斑点、黑果、萎蔫等病状,在病部带有明显的霉层、黑点、粉末等征象。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浙贝软腐病,佛手溃疡病,颠茄青枯病等。
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部溢出细菌粘液,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3.病毒病如颠茄、缬草、白术的花叶病,地黄黄斑病;人参、澳洲茄、牛膝、曼陀罗、泡囊草、洋地黄等的病害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病毒病主要借助于带毒昆虫传染,有些病毒病可通过线虫传染。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xx年xx月xx日•药用植物病虫害概述•药用植物病害的种类和症状•药用植物虫害的种类和危害•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目•防治效果的评价和展望录01药用植物病虫害概述药用植物病虫害是指影响药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定义药用植物病虫害主要包括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线虫病等;虫害包括咀嚼式害虫、刺吸式害虫、蛀食性害虫等。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类型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定义和类型病虫害直接侵袭药用植物,导致植株死亡或减产,从而直接减少药材的产量。
药用植物病虫害对药材产量的影响直接减少药材产量病虫害危害药用植物后,往往会在植物体内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导致植物抗逆性下降,药材质量降低。
间接影响药材质量为防治病虫害,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生产成本,从而降低经济效益。
增加防治成本药用植物病虫害的传播方式包括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
自然传播是指病虫害依靠自然因素(如风、雨、昆虫等)进行传播;人为传播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调种、引种、运输等环节中,将病虫害带到新区,造成新区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
病虫害的分布情况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土壤质地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分布情况也有所不同。
一些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可能会成为某些病虫害的适宜生长和繁殖的场所,导致该地区出现特定的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
病虫害的传播方式药用植物病虫害的传播和分布VS02药用植物病害的种类和症状药用植物病害的种类药用植物真菌性病害药用植物细菌性病害Array由细菌引起,如软腐病、溃疡病等。
由真菌引起,如霜霉病、白粉病等。
药用植物病毒病药用植物线虫病害由病毒引起,如花叶病、条纹病等。
由线虫引起,如根结线虫病、斑萎病等。
药用植物病害的症状叶片失去原有颜色,呈现黄绿相间或红褐色斑块。
变色植物局部组织死亡,形成褐色坏死斑块。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药用植物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生长环境多样,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障药用植物的生长和药用品质,病虫害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以帮助种植者提高产量和质量。
一、病害的防治技术1. 病害的预防措施病害的预防是防治的首要环节。
首先要做到良好的田间管理,包括定期清理杂草和落叶,保持通风透光,并进行适宜的疏密栽培。
此外,要注意使用无病种子和健康的种苗,以免引入病原体。
另外,采用轮作制度和间作,使土壤得到充分休养,减少病原体的积累。
2. 病害的综合防治(1)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杀死或阻断病原体的传播。
比如,可以利用密封布覆盖,防止病菌通过风或昆虫传播。
此外,可通过光照消毒、干燥处理等手段来控制病害。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或寄生性真菌来控制病害。
例如,可以引入控制病虫害的天敌昆虫,如瓢虫和蚜虫。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对抗病菌,比如利用拮抗菌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繁殖。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
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使用剂量和方法进行施药,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选择农药时,应根据具体病害种类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3. 病害的病理鉴定与处理在药用植物种植过程中,病害的病理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明确了病害的病原菌和传播途径,才能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进行处理。
可以采取剪除感染部位、烧毁病植株、深埋病茎等方法来降低病原体的传播。
二、虫害的防治技术1. 虫害的预防措施虫害的预防同样是防治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保持田间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定期清除草地和残株,减少虫害的滋生地点。
其次,要适时采用旋作、轮作等方式,破坏虫害的生长环境。
同时,要加强对种植区的监测和巡视,及时发现虫害的苗头,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虫害的综合防治(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或寄生性昆虫来控制虫害。
可通过引进食草昆虫来控制草食性虫害,如利用寿命短的寄生性蜂类来控制害虫的繁殖。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药用植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然而,药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影响其产量和质量。
因此,合理有效地防治药用植物病虫害对于保障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一、药用植物常见的病虫害及其症状1. 病害防治药用植物常见的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圆形斑点或霉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黄、干枯。
细菌性病害一般表现为植物组织坏死、病斑水浸。
而病毒性病害则可导致植物迅速枯萎、畸形生长。
2. 虫害防治药用植物的常见虫害包括蚜虫、食叶害虫和果实害虫。
蚜虫是常见的药用植物害虫之一,它们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植物生长不正常,严重时可使植物枯萎死亡。
食叶害虫主要以叶片为食,造成植物叶片脱绿、凋萎。
果实害虫则直接危害植物的果实,导致果实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二、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自然敌害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害。
例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或昆虫寄生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通过微生物制剂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生物防治方法对于环境友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采用农药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方法。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化学防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农药,并按照指导使用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或施药。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安全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3. 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包括合理施肥、适时浇水、疏果疏叶、及时清除病虫害植株等。
通过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4. 种质资源抗性利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抗性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通过选育、筛选和利用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或基因型,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种质资源抗性利用是长期有效的防治措施。
三、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经验与挑战1. 经验总结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药用植物害虫虫害药用植物害虫紫薇绒蚧学名Eriococcus lagerostroemiae Kuwana同翅目,绒斯科。
分布东北、华北、华中、华东。
寄主紫薇、石榴。
为害特点以雌成虫、若虫为害寄主枝干、芽腋,吸食汁液,并诱发煤污病,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时枝叶变黑,叶片早落,开花不正常或全株枯死。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2.8mm,卵圆形,暗紫红色,其外包有白色绒质所壳。
雄成虫0.3mm,翅展1mm左右,长形,紫红色。
卵长0.25mm,卵圆形,紫红色。
若虫紫红色,椭圆形,四周具刺突,臀末生长臀瓣毛1对。
雄蛹长卵圆形,紫褐色。
茧长0.4mm左右,白色,绒质,包在雄蛹外。
生活习性年生2代,以2龄若虫在枝干缝隙中越冬,翌春3月继续发育,4月中旬越冬代若虫分化出雌雄,进入5月雄成虫羽化,成熟的雌虫开始分泌绒质介壳。
5月下旬开始产卵。
6月中旬出现1代若虫,7月上中旬l代雌、雄成虫出现。
8月中、下旬一9月上旬,第2代若虫进入孵化期,且多定居在寄主枝条上,至10月下旬发育成2龄若虫越冬。
防治方法(1)秋冬及时剪除有虫枝条,消灭越冬虫。
(2)落叶后或翌春发芽前,喷波美3。
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若虫。
(3)于6月中旬、8月底2代若虫进入孵化盛期时喷洒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
学名Poratrioz a sinica Yang et Li属同翅目,木虱科。
别名黄疽。
分布在宁夏、甘肃、新疆、陕西、河北、内蒙古。
寄主枸杞、龙葵。
为害特点成、若虫在叶背把口器插入叶片组织内,刺吸汁液,致叶黄枝瘦,树势衰弱,浆果发育受抑,品质下降,造成春季枝干枯。
是枸杞生产上三大害虫之一。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75mm,翅展6mm,形如小蝉,全体黄褐至黑褐色具橙黄色斑纹。
复眼大,赤褐色。
触角基节、末节黑色,余黄色;末节尖端有毛。
额前具乳头状颊突1对。
前胸背板黄褐色至黑褐色,小盾片黄褐色。
前、中足腿节黑褐色,余黄色,后足腿节略带黑色余为黄色,胚节末端内侧具黑刺2,外侧1个。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药用植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所具有的药用价值对人们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药用植物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综合防治成为了关键问题。
本文将介绍药用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一、病虫害的危害与特点药用植物的病虫害是指因病菌、真菌、病毒或昆虫等生物及其活动对药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的损害。
常见的病虫害有黄萎病、霜霉病、白粉病、蚜虫等。
病虫害不仅会导致药用植物的产量下降,还会影响其药用品质,甚至造成部分植株的死亡。
此外,药用植物的生长周期长、品种繁多,抗病虫害能力有差异,因此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植物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综合防治策略。
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一)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和土壤环境药用植物的选择种植地点应考虑到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合理选择土壤种类和施肥方法,提高土壤肥力及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二)合理轮作和间作通过药用植物的合理轮作和间作,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轮作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频率,间作可以利用不同植物之间的物质和生理差异,达到相互促进或者相互抑制的效果。
(三)加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或者病媒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例如,利用昆虫来捕食或寄生害虫,或者利用真菌来拮抗病原真菌的生长。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长效的特点,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科学施用农药当病虫害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选择科学施用农药进行防治。
农药的选择应根据病虫害的类型、严重程度和药用植物的抗药性来确定。
同时,农药的施用剂量要准确,避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三、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案例分析以“黄芪霉菌病”为例,介绍药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案例。
黄芪霉菌病是黄芪上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严重影响黄芪的产量和药用价值。
综合防治黄芪霉菌病的策略如下:(一)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二)合理调整黄芪的种植密度和间距,保持植株的通风良好;(三)定期清除黄芪霉菌病病斑叶片,避免病害扩散;(四)采用黄芪霉菌病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如利用拟青霉菌来拮抗黄芪霉菌的生长;(五)根据病害发展情况,合理施用防治农药,如选择生态友好型的农药进行喷洒。
药用植物常见虫害防治方法药用植物作为中药材的重要来源,在生产和栽培过程中经常受到虫害的侵害。
虫害的出现不仅会影响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常见的药用植物虫害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常见药用植物虫害类别药用植物虫害的类别繁多,但通常可以根据害虫来源和虫害的性质进行分类。
在药用植物栽培和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虫害类别包括:•叶食性害虫:例如蚜虫、白粉虱、猿叶蜂、刺吸性害虫等;•茎、果实和根部性害虫:例如蛴螬、蛀干虫、果蝇、甜菜夜蛾等;•地下害虫:例如蚜茧蜂、根蝎、蚜蚜虫等;•病毒和真菌等病害:例如烟草花叶病毒、叶枯病、锈菌、褐斑病等。
常见药用植物虫害防治方法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指利用一系列天然的生物控制剂,如昆虫寄生线虫、昆虫寄生菌和昆虫病毒等,以对特定害虫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药用植物的虫害防治中,生物控制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昆虫寄生线虫昆虫寄生线虫是针对土壤中的白蚁和蚜虫等害虫的一种生物控制剂。
昆虫寄生线虫的工作方式是,在白蚁和蚜虫的体内寄生并繁殖,通过破坏害虫体内的组织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昆虫寄生线虫的使用方法是,在被害的植株根部浇注含有线虫病毒的水,让昆虫寄生线虫可以顺着害虫的感觉器进入害虫体内并进行繁殖。
昆虫寄生菌昆虫寄生菌是一种通过吞食害虫体内的病菌来控制害虫的生物控制剂。
昆虫寄生菌的使用方法是,将含有病菌的溶液喷洒在被害植物的病虫上,待病原菌侵入虫体后,通过对虫体内的组织进行破坏来控制虫害。
昆虫病毒昆虫病毒是通过病毒侵入害虫体内,从而控制害虫的一种生物控制剂。
昆虫病毒的使用方法是,在被害植株上喷洒病毒溶液,让病毒侵入虫体内,使其失去活力并死亡,从而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
植物提取物控制植物提取物控制是指用植物提取物对虫害进行控制,其原理是通过植物提取物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刺激害虫体内的神经或代谢变化,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在药用植物虫害防治中,植物提取物控制方法常与其他化学控制剂和生物控制方法进行联合使用。
药用植物病虫害与其防治〔一〕病害药用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代受到干扰,从生理机能到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破坏,以至在外部形态上呈现反常的病变现象,如枯萎、腐烂、斑点、霉粉、花叶等,统称病害。
引起药用植物发病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由生物因素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侵入植物体所引起的病害,有传染性,称为侵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如旱、涝、严寒、养分失调等影响或损坏生理机能而引起的病害,没有传染性,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在侵染性病害中,致病的寄生生物称为病原生物,其中真菌、细菌常称为病原菌。
被侵染植物称为寄主植物。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不仅取决于病原生物的作用,而且与寄主生理状态以与外界环境条件也有密切关系,是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侵染性病害根据病原生物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种类最多,如人参锈病,西洋参斑点病,三七、红花的炭疽病,延胡索的霜霉病等。
真菌性病害一般在高温多湿时易发病,病菌多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
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
在适合的温、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植物为害。
可造成植物倒伏、死苗、斑点、黑果、萎蔫等病状,在病部带有明显的霉层、黑点、粉末等征象。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浙贝软腐病,佛手溃疡病,颠茄青枯病等。
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细菌性病害病症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部溢出细菌粘液,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3.病毒病如颠茄、缬草、白术的花叶病,地黄黄斑病;人参、澳洲茄、牛膝、曼陀罗、泡囊草、洋地黄等的病害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病毒病主要借助于带毒昆虫传染,有些病毒病可通过线虫传染。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药用植物作为一类重要的资源品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药用植物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导致产量下降甚至全部死亡。
因此,研究和控制药用植物病虫害,对于保护和促进药用植物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首先需要准确地识别害虫和病原体。
这有助于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而且,通过了解害虫和病原体的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特点以及传播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防治策略,以期达到防治的效果。
对于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是常用的手段。
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农药的使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更加环保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制剂或生物控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这些生物制剂或生物控制剂通常是来源于天然物质,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不造成环境污染、可持续利用、安全性高等优点。
适当应用生物农药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另外,合理的农业措施也是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做好田间管理,保持农田的通风、排水和养分供应等工作,以维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其次,要加强药用植物的健康管理,通过选用抗病虫害品种、深耕松土以及适时修剪等方式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此外,合理的灌溉和施肥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除了以上措施外,农民还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的方法来防治药用植物病虫害。
物理防治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例如,利用灯光诱捕器吸引害虫,然后进行收集和销毁;利用粘虫板将害虫黏住,避免其危害植物。
这些物理防治方法不仅环保且无毒害,对人畜无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此外,农民还可以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来对抗药用植物病虫害。
综合防治是指将多种防治手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防治体系。
这种综合防治体系可以大大提高防治的效果,同时还能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药用植物常见虫害防治
蚜虫
4—9月发生,4—6月虫情严重。
几乎所有药用植物都受蚜虫为害。
防治方法:彻底清除杂草,减少其迁入的机会;在发生期可用40%乐果1000—1500倍稀释液或灭蚜松(灭蚜灵)1000—1500倍稀释液喷杀,连喷多次,直至杀灭。
地老虎
又名土蚕、截蚕。
多发生于多雨潮湿的4—6月份。
幼虫以茎叶为食,咬断嫩茎,造成缺苗断垄。
为害的药用植物很多,如枸杞、当归、白术、桔梗、生地、山药等。
防治方法:粪肥须高温堆制,充分腐熟后再施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铲除杂草,清除枯枝落叶,消灭越冬幼虫和蛹;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拌种;日出前检查被害株苗,挖土捕杀;危害严重时,用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进行穴灌,或喷洒90%敌百虫600倍液。
天牛
5月份成虫出土,在枝条上端的表皮内产卵,幼虫先在表皮内活动,以后钻入木质部,向基部蛀食,秋后钻到茎基部或根部越冬。
植株受害后,逐渐衰老枯萎,乃至死亡。
防治方法:成虫出土时,用80%敌百虫1000倍液灌注花墩;于产卵盛期,每7—10天喷1次50%辛硫磷乳油6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500倍液,连续数次;发现虫枝,剪下烧毁;将80%敌敌畏原液浸过的药棉塞入虫孔,用泥封住,毒杀幼虫;或用钢丝插入新的虫孔刺杀。
红蜘蛛7—8月高温干燥气候有利其繁殖,种类很多,体微小、红色。
多集中于植株背面吸取汁液。
被害叶初期红黄色,后期严重时则全叶干枯,花、幼果也会受害。
该虫害繁殖力很强,受其为害的药用植物很多,如三七、当归、生地、枳壳、红花、川芎等。
防治方法:发生期可用50%三氯杀螨砜1500倍稀释液,也可用40%乐果1500倍稀释液喷雾。
蛴螬
别名老母虫,核桃虫,其成虫叫金龟子。
成虫与幼虫都能为害,以幼虫为害最严重。
幼虫是常见的地下害虫,以咬食根、地下茎为主,也咬食地上蔓。
成虫主要为害地上部分。
为害的
药用植物很多,如麦冬、山药、牛膝、当归、党参、丹参、芍药、人参、太子参、浙贝母、红花等。
防治方法:①傍晚、晚上用灯光诱杀成虫;②发生期间用90%敌百虫1000倍或50%1605乳油1000倍稀释液浇灌洞穴;③用25克氯丹乳油拌炒香的麦麸5千克加适量水配成毒饵,于傍晚撒于植株附近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