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宾礼仪
- 格式:doc
- 大小:38.04 KB
- 文档页数:15
涉外礼仪常识1.涉外迎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迎送车辆应事先安排好,不可临时调遣,给人以仓促之感。
(2)对于身份较高的客人,事先应在机场或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准备饮料。
(3)客人的住处、膳食应事先安排好,如有条件,在客人抵达之前就应将住房地点、房间号码、用膳方式、日程活动安排、联络方式、联络人等事宜通知到具体客人,如做不到,也可将上述内容打印成文字材料,在客人到达时分发给每位客人,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传达,这既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又可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4)客人到达后一般不要立即安排活动,应给客人留下一定的休息时间或适应时差的时间。
(5)指派专人协助客人办理入境手续及机票或车票、船票和行李提运、托运手续等事宜,客人到达后,应尽快进行清点并将行李取出,送到住处。
2.涉外交往中的称呼礼仪人与人见面,首先就是如何称呼。
一个得体的称呼,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愿与之交往。
特别是在涉外交往中,称呼在某种程度上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国、各民族由于语言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称呼上差别很大。
国际上的称呼要求有:(1)一般对男子统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或“女士”;对已婚年纪较大的女士称“太太”;对未婚女子统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状况的女子可泛称“小姐”或“女士”。
这些称呼前均可冠以姓名、职称、头衔等。
(2)对地位较高的,一般为部级以上的官方人士,可称“阁下”,或职衔加先生,如“部长先生”、“总理先生”等。
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之为“阁下”。
(3)对来自君主制国家的贵宾,习惯上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公主、王子为“殿下”。
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既可称其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4)对医生、律师、法官、教授、博士等,均可单独称其职称或学位,也可加上姓氏和“先生”,如“法官先生”、“约翰教授”等。
(5)对军人一般称其军衔加“先生”,知其姓名的,可加上姓与名。
关于商务涉外礼仪在涉外交往中,不管是在正式场合还是在非正式场合同外国友人相见,都应遵守必须的见面礼仪。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关于商务涉外礼仪,盼望能够协助大家!关于商务涉外礼仪1、讲究仪表与衣帽干净,面、手、衣履要干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假设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干净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须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干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对一旁,幸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看法随和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风光。
说话客气,留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随和,面带微笑。
随意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前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搅扰、影响别人,敬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争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静谧。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办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安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与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子因打算未毕而尴尬;迟迟不到,那么让主子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子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子,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需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
“您好、请、感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运用:“请”。
含义: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
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原则:1.维护国家利益原则在参与涉外交往活动时,应时刻意识到在外国人眼里,自己是国家、民族、单位组织的代表,做到不卑不亢。
自己的言行应当端庄得体,堂堂正正。
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应表现得既谨慎又不拘谨,既主动又不盲动,既注意慎独自律又不是手足无措、无所事事。
2.信守约定原则在涉交礼仪当中“讲究诚信,遵时守约”是基本的原则之一,是指在国际交往之中,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许诺要兑现,说话要算数,约会要如约。
3.女士优先原则就像是在今天的这个世界上,只有那些少数的地方除外,而在一般比较正式的场合里,女士优先这句话可以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女士优先”指的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士,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必要时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
4.尊重隐私原则“尊重个人的稳私”,在言谈话语当中,这一点是最需要注意的,不在在交谈的时候说不该说的话。
5.不卑不亢原则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不卑不亢”。
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所在的单位。
所以说,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而在外国人的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狂傲自大,放肆嚣张。
6.入乡随俗原则第一点需要做的就是充分的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一些习俗方面的问题。
第二点就是需要无条件地对交往对象所特有的习俗加以尊重在国际交往中,对于其他国家所特有的习俗,没必要照抄照搬,全盘引进,生吞活剥。
对于本国的传统习俗,则需发扬光大。
这一切,与“人乡随俗”原则并不矛盾。
7.爱护环境原则不可毁损自然环境;不可虐待动物;不可损坏公物;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不可随地吐痰;不可到处随意吸烟;不可任意制造噪声。
涉外礼仪的介绍涉外礼仪的介绍(6篇)涉外礼仪的介绍1涉外商务礼仪要点如果是身份较高的客人,应事前在机场(车站、码头)安排好休息室、备好饮料;最好在客人到达前就把房间和乘车表告知客人,若做不到,应在客人到达后立即将住房和乘车表告诉客人,或请对方联络人转达;在安排好外商或外国经济专家(包括家属)的食、宿、行、工作场所、文娱活动的同时,还应搞好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等工作;指派专人按规定协助客人办理入境手续及机(车、船)票和行李提取等事宜;客人到达住处后,一般不宜立即安排活动,应请客人稍事休息,起码要留给客人更衣整容时间;涉外交往中,不要主动赠送礼品;外商来本单位参观时,对本单位介绍应简明扼要、实事求是;陪同参观人员不宜过多,同时应做好保卫工作;参观时,不仅要照顾好主宾,还应照顾好其他客人,防止队伍首尾不接。
涉外商务见面礼仪在涉外交往中所应遵守的见面礼仪,主要涉及介绍、问好、互换名片以及座次的排列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介绍礼仪:在涉外活动中的介绍礼仪分为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
自我介绍要简单并且介绍内容全面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所在部门、具体职务等四项内容构成。
介绍他认识要注意即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先介绍职务低者,后介绍职务高者;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先介绍个人,后介绍集体;问好:要注意问候的先后次序。
在交往双方相见时,通常应由身份较低的一方首先向身份较高的一方。
若同时需要问候许多人时,要以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一定要面含真诚的微笑;互换名片:参加涉外交往时,应随身必备名片,在外事活动中,一般不宜主动向外国友人索取名片,接受他人名片时,应当毕恭毕敬,起身站立,迎上前去,中称“谢谢”,然后,务必要用右手或双手并用将对方的名片郑重其事地接过来,捧到面前,仔细默念一遍。
涉外商务礼仪拜访原则1、提前预约拜访外商时,一定要提前预约。
拜访的时间一般在上午十点或下午四点左右。
尽量避免前往其私人住所进行拜访。
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对外交往要以宽阔的胸怀和精神相处,双方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进行相互合作与交流,即使由于条件所限而难以达成互利协议之时,也不应采取欺诈、强制手段来谋取自身的利益。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一)礼宾次序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
它体现东道主(东道国)对宾客所给予的礼遇。
礼宾次序在国际性集会上还体现各国的平等地位。
1、礼宾次序的排列依据①按宾客的身份与职务高低来排列。
国际交往活动中,礼宾次序主要按宾客的身份与职务的高低来依次排列。
②按姓氏顺序排列。
多边活动中,礼宾次序可按宾客的姓氏顺序来排列。
③按字母顺序排列。
有的多边活动对来宾的礼宾次序的排列,可以按参加国的国名字母(一般以英文字母为准)来排顺序。
④按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
这也是常用的礼宾次序排列方法之一。
⑤不进行任何正式的顺序排列。
实际上,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排列。
在多方外事接待中,此种排列顺序主要适用于如下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必要进行顺序排列;二是实在难以进行任何方式的排列。
2、礼宾次序的排列要求(1)在一般社交场合,约定俗成的做法是:凡涉及位次顺序时,国际上都讲究右尊左卑。
(2)一些场合的特殊要求:①同行时。
两人同行,以前者、右者为尊;三人或三人以上同行,并行以中者为尊,前后行,以前者为尊。
②乘电梯时。
若是乘坐无人值守电梯,志愿者须自己先进后出,以便控制电梯。
若是乘坐有人值守的电梯,则志愿者应当后进后出。
③乘坐轿车时。
一般是五人座轿车,如是司机开车,后排右边为尊,左边次之,前排副驾驶室最小;如是主人开车,则副驾驶室为上座。
上车时,应让尊者先行。
志愿者应请客人由右边上车,然后再从车后绕到左边上车。
④迎宾引路时。
志愿者走在客人前方约一米左右。
⑤上楼时。
尊者在前,下楼时则相反。
⑥在室内。
以朝南或面门的座位为尊位。
涉外工作礼宾座次礼仪礼宾次序是礼宾工作的基础,次序排列不正确,往往会引起不满,甚至外交交涉。
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国际交往中有关国家、团体、人士的位次,按一定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
国际上对礼宾次序的排列已有一些惯例,有的已被国际法所肯定,如:外交代表位次的排列,《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按其递交国书日期先后确定。
有的国家,如英国规定,驻伦敦的外交团长位次排在英国掌玺大臣之后。
涉外工作中常用的礼宾次序排列方法有:一、按身份与职务高低排列这是针对身份、地位不同者的礼宾安排。
这种排列方法最古老、最常见、较少引起争议。
国家官员由高至低顺序是:国家元首、副元首、政府首脑、副首脑、部长、副部长;外交官则是:大使、公使、参赞、一等秘书、二等秘书、三等秘书、随员等。
二、按字母顺序排列国际多边外交活动中,出席者身份、职务相等或相当,如何排列次序呢?现在通行的办法是,按照参加国国名字母顺序排列。
那么按照哪种文字的字母顺序呢?不同场合,可能会使用不同文字字母。
联合国一般以英文字母排列居多,其他国际活动场合,也有按其他文种的字母顺序排列的,如:上海合作组织轮流在各成员国开会时,有时按照国名的俄文或其他成员国文字的字母顺序排列。
联合国按英文字母排序,但为避免一些国家总是在前排就座,所以每年抽签一次,决定本年度大会席位以哪个字母打头,以便各国都有机会排在前列。
国际体育比赛开幕式,各国代表团出场顺序,一般也是按其国名字母顺序排列,但东道国的代表团出于礼让,往往是最后一个出场。
然而,在我国举办的国际会议,包括国际体育赛事,需要悬挂参加国国旗时,虽然也是按照各国国名字母顺序,但是依照我国国旗法,我国国旗应置于优先位置。
以字母顺序排列,多用于国名、团体名,而很少用于个人礼宾顺序排列。
三、按就职时间先后排列各国驻某国外交团中,大使名次顺序,是按其递交国书时间先后,也就是按照就职时间先后决定的。
在一些多边活动中,出席者身份相同,有的国家有时也按照他们就职时间先后排列的。
涉外礼仪礼宾通则外交礼仪基本通则【涉外礼仪礼宾通则】概括来说,目前世界流行的接待通则主要有以下:维护形象。
在交往活动中,每一名相关人员的一言一行,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不但难言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而且亦属失礼行为。
所以我们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接待人员在公务活动中,都应时时刻刻注重个人言谈举止、服饰仪容,不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不卑不亢。
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卑不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既不畏惧自卑、低三下四,又不自大狂傲、放肆嚣张,而要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一视同仁。
求同存异。
求同就是遵守国际惯例,取得共识、便于沟通、避免周折;存异就是注意“个性”;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禁忌,并予以尊重。
入乡随俗。
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
接待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无条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见多怪、妄加非议。
信守约定。
在一切公务接待活动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准时。
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而失约,必须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如实解释,郑重致歉,主动承担损失。
热情有度。
待人接物热情友好要注意分寸,过犹不及。
比如与人交往的距离就分4种:一是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小于0.5米,仅适用于家人、恋人和至交;二是社交距离,又称“常规距离”,介于0.5米至1.5米之间,适用于一般交际应酬;三是礼仪距离,又称“敬人距离”,介于1.5米至3米之间,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四是公共距离,又叫“有距离的距离”,超过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
不必过谦。
在交往活动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抬高自己,但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谦虚客套。
不宜先为。
在交往活动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好时,如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不要急于抢先,冒昧行事。
涉外礼宾礼仪及因公出国境知识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前言随着对外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涉外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参与人员范围越来越广。
为便于大家了解出席外事活动的礼宾礼仪常识及出国境注意事项, 推动我市外事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根据我国礼宾工作的基本做法及因公出国境管理的基本要求, 编辑了本手册, 希望能为广大涉外人员提供参考。
一、涉外礼宾1(一) 礼宾原则2(二) 礼宾要求3(三) 礼宾次序5(四) 礼宾安排61. 迎送62. 会见93. 会谈124. 签约145. 宴请17二、涉外礼仪19(一) 仪表服饰20(二) 交际礼仪24(三) 宴会礼仪28三、出国访问33(一) 基本礼仪(二) 因公出国境要求(三) 注意事项(四) 建议携带物品(五)中外互免签证国家一、涉外礼宾一、涉外礼宾涉外礼宾,主要是根据本国的对外方针政策,组织安排对外礼仪活动与交际活动,以礼待宾。
(一)礼宾原则外事礼宾工作的三个原则是:平衡、对等、惯例。
平衡,是指对大国、小国,对强国、弱国,对富国、贫国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
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国际交往中一个普遍公认的原则。
对等,是指一方受到另一方给予的优待时,作为对等,也应给予同样的待遇。
惯例,是指经过国际上的长期实践为大家所接受的行为规范。
礼宾原则不是绝对的,有时在实际安排上也需要变通或给予“破格接待”。
(二)礼宾要求1、务实合作礼宾是手段,合作是目的。
涉外礼宾既重礼仪,更重实效,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勤俭科学办外事。
2、尊重他人尊重外宾的个人信仰和个人隐私,注意了解外宾的禁忌事项,尊重各国不同的风俗习惯。
3、诚信守时涉外交往应努力做到信守承诺。
不可轻易做出承诺,已承诺的事情应尽力做到。
因某种原因无法履行的承诺应及早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涉外交往应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做到如约而至、按时到达。
(三)礼宾次序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各国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
涉外礼仪交际礼仪涉外礼仪交际礼仪1. 介绍在交际场合见面时,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
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2. 握手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
通常,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
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
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
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方。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礼。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
对这些礼节应有所了解,顺其自然,不必拘谨。
但切记过于主动对外宾拥抱、亲昵等,尤其是对女士。
3.名片递送名片时,应面带微笑,双目注视对方,双手将名片正面朝向对方(不要将字体倒着给对方)。
接收名片时,应用双手接,浏览一下并适当寒暄,切忌不看而直接放入口袋。
不要将名片放到裤子后面的口袋里、遗忘在桌子上或随意丢弃。
4. 称呼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称小姐。
不了解婚姻状况的女子称女士。
对职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女士。
5. 交谈交谈时,要尊重他人隐私、了解对方所在国家风俗与禁忌。
不打听外宾的年龄、工资收入、婚姻状况等,不谈论政治及宗教问题,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话题。
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刨根问底。
注意交谈时与对方保持目光交流,特别是对方回答自己的问题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心不在焉。
不要随意打断他人谈话。
涉外礼仪仪表服饰注重仪表服饰是涉外礼宾的基本要求,是对外宾的尊重和礼貌,也是自尊自重的体现。
1. 仪表注意个人卫生。
适时理发,不留长发,指甲、鼻毛应勤修剪。
衬衣、外衣保持整洁,特别是衣领、袖口要保持干净。
衬衣里面的内衣不要露出衣领或衣袖。
不要在公众场合擤鼻涕、掏鼻孔、打哈欠、修指甲、剔牙齿、挖耳朵等。
涉外活动中入座要注意哪些礼仪第一篇:涉外活动中入座要注意哪些礼仪(1)应邀出席重大的涉外政务、公务、商务活动或隆重的仪式活动,需服从礼宾次序安排。
(2)入座前,预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次。
(3)入座时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忌鲁莽或随意入座。
(4)女性入座时应注意姿态端正并整理裙装。
(5)在条件许可时应从座椅的左侧入座。
(6)入座时如遇邻座是身份高者、年长者、妇孺、残疾人士,应主动礼让或协助他们先坐下。
第二篇:涉外活动礼仪涉外活动礼仪一、日常交往礼节1、尊重各国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
参加别人举办的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不要过早,使主人因未准备好而难堪,也不要晚到,不守时是很失礼的。
迎接外宾、参加外事活动更要遵守时间,不能迟到。
3、尊重老人和妇女。
上下楼梯让老人、妇女先行,主动予以照顾。
对同行的老人妇女,男子帮助提拿较重物品。
进出大门主动帮助老人妇女开门、关门,帮助他们穿脱大衣外套。
同桌用餐,两旁若是老人或妇女,男子应主动照顾,帮助他们入、离座位等。
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
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
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跑。
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
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在墙上或柱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沙发扶手上。
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
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
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
5、切勿随地吐痰,实在要吐,可吐在自己手帕或餐巾纸里带走。
不要乱扔烟头或其他废弃物品。
6、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噎,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哈欠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7、在许多场合,如看演出和进餐时不许抽烟。
在允许抽烟的场合,应先敬左右的人,如妇女在座,应征得妇女同意。
外事礼宾礼仪知识一、见面礼节在中国,传统的见面礼节是握手,表达欢迎和友好的意愿。
而在某些国家,如日本,鞠躬是更为常见的礼节。
在握手或鞠躬时,要面带微笑,眼神直接接触,以显示诚意。
同时,注意姿态放松、自然,不必过于紧张。
二、服饰仪容在正式的外交场合,着装应得体,符合场合的氛围。
男性应着西装,女性则可以选择套装或晚礼服。
颜色上,深色系更为庄重。
此外,注意保持衣物整洁,避免有明显的褶皱。
仪容方面,应保持整洁、干净,不化过于浓重的妆容。
三、言谈举止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应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避免涉及敏感话题。
同时,使用礼貌用语,表达清晰、简洁。
在倾听对方发言时,要给予充分的关注,不随意打断。
适当的肢体语言也能增强沟通效果,如点头表示理解。
四、场所礼仪在不同的场所,如办公室、宴会厅、会议室等,礼仪要求各不相同。
例如,在办公室中要保持安静,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在宴会厅中要注意座位安排和用餐规矩;在会议室中则要注意发言顺序和时间控制。
五、礼品赠送在某些场合下,如国家元首访问,互赠礼物是一种常见的礼仪。
选择礼物时,应考虑到对方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
同时,礼物的包装要精美,附上适当的卡片,写明寓意和祝福。
在赠送时,要表达出真诚的祝福和心意。
六、餐饮习俗在涉外交往中,了解对方的餐饮习俗非常重要。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
例如,在西方国家,餐具的使用和餐巾的折叠都有一定的规矩;而在中国,餐饮礼仪则更加注重主客之间的互动和谦让。
七、社交活动在涉外交往中,社交活动是增进友谊和了解的重要途径。
参加社交活动时,应遵守主办方的规定和礼仪要求。
例如,参加舞会时要注意着装要求和舞伴的选择;参加茶话会时要注意座位安排和交流方式。
八、国际礼仪差异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不同,国际礼仪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涉外交往中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某些国家亲吻礼较为常见,而在另一些国家则较为罕见。
又如,在一些国家鞠躬是常见的致意方式,而在另一些国家则更倾向于握手致意。
接待外宾的基本礼仪常识有哪些接待外宾的工作人员要留意了,外国和中国的礼仪习俗差异很大。
假如不了解外宾的国家的礼仪常识就可能对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接待外宾的根本礼仪常识文章内容。
盼望可以协助到大家!乘车礼仪一、乘车礼仪:在各种商务活动及政务活动当中,汽车是必不行少的交通工具,了解正确的乘车礼仪是特别必要的。
二、乘车座位的支配乘坐轿车时,通常有两种状况:当有专职司机开车时。
主子坐在司机后面,主宾坐在主子的右侧。
上车时,最好请主宾从右侧门上车,主子从左侧门上车,幸免从主宾座位前穿过。
假如是主子自己开车,那么要请主宾坐到主子的右侧,即前排右侧的位置,也就是副驾驶的位置。
乘坐中大型面包车时,那么前座高于后座,右座高于左座;距离前门越近,座次越高。
为客人关车门时,要先看清客人是否已经坐好,切忌过急关门,伤及客人。
西餐、中餐(汉餐)和藏餐礼仪一、宴请的支配:在宴请的支配当中,主要考虑三个重要环节:即选择菜品、确定用餐形式、支配座次。
选择菜品。
要表达当地或民族特色、地方风味、时令鲜蔬,饭店拿手和客人宠爱的菜肴,少上昂贵菜肴,不上禁忌菜。
确定就餐形式:依据参与人数的多少,参会人员的层次、会议或聚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就餐形式,如桌席式的宴会、自选菜品的自助餐或站立式的茶(酒会)会。
支配座次:先确定第一主子位,再在主子右边及左边支配第一客人和其次客人位,如为外宾,那么翻译坐在客人右边。
支配座次:主桌位置,圆厅居中为上,横排以右为上,纵排以远为上,有讲台时临台为上。
2、3、4等其它桌的位置,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近高远低,右高左低。
桌数较多时,要摆桌次牌。
正式宴会座位的排列:通常支配每桌10人,来宾的位置以离主子座位的远近而定。
我国习惯按各人本身职务排列,以便于谈话。
当只有一位主子时,1号来宾坐在主子右手的一侧,2号来宾坐主子左手的一侧,3、4、5、6、7、8、9号等来宾依次分别坐在两侧。
当有两位主子时,即有第一主子和其次主子时,1号来宾坐在第一主子右手的一侧,2号来宾坐在第一主子左手的一侧,3号来宾坐在其次主子右手的一侧,4号来宾坐在其次主子左手的一侧,5、6号来宾分别坐在1、2号来宾的两侧,7、8号来宾分别坐在3、4号来宾的两侧,其他来宾依此排座。
涉外礼宾礼仪
篇一:涉外礼宾服务礼仪教学设计
篇二:《涉外礼宾礼仪及因公出国(境)知识》
前言
随着对外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涉外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参与人员范围越来越广。
为便于大家了解出席外事活动的礼宾礼仪常识及出国境注意事项,推动我市外事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根据我国礼宾工作的基本做法及因公出国境管理的基本要求,编辑了本手册,希望能为广大涉外人员提供参考。
一、涉外礼宾1
(一)礼宾原则2
(二)礼宾要求3
(三)礼宾次序5
(四)礼宾安排6
1.迎送6
2.会见9
3.会谈12
4.签约14
5.宴请17
二、涉外礼仪19
(一)仪表服饰20
(二)交际礼仪24
(三)宴会礼仪28
三、出国访问33
(一)基本礼仪
(二)因公出国境要求
(三)注意事项
(四)建议携带物品
(五)中外互免签证国家
一、涉外礼宾
一、涉外礼宾
涉外礼宾,主要是根据本国的对外方针政策,组织安排对外礼仪活动与交际活动,以礼待宾。
(一)礼宾原则
外事礼宾工作的三个原则是:平衡、对等、惯例。
平衡,是指对大国、小国,对强国、弱国,对富国、贫国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
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国际交往中一个普遍公认的原则。
对等,是指一方受到另一方给予的优待时,作为对等,也应给予同样的待遇。
惯例,是指经过国际上的长期实践为大家所接受的行为规范。
礼宾原则不是绝对的,有时在实际安排上也需要变通或给予“破格接
待”。
(二)礼宾要求
1、务实合作
礼宾是手段,合作是目的。
涉外礼宾既重礼仪,更重实效,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勤俭科学办外事。
2、尊重他人
尊重外宾的个人信仰和个人隐私,注意了解外宾的禁忌事项,尊重各国不同的风俗习惯。
3、诚信守时
涉外交往应努力做到信守承诺。
不可轻易做出承诺,已承诺的事情应尽力做到。
因某种原因无法履行的承诺应及早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涉外交往应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做到如约而至、按时到达。
(三)礼宾次序
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各国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
礼宾次序的排列,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1、按身份与职务的高低排列
这是礼宾次序排列的主要根据。
一般的官方活动,经常按身份与职务的高低安排礼宾次序。
2、按字母顺序排列
多边活动中的礼宾次序有时按参加国国名字母顺序排列,一般以英文字母排列居多,也有按其他语种字母顺序排列的情况。
这种排列方法
多见于国际会议、体育比赛等。
3、按大使到任时间排列
多国使节出席的活动,可按大使到任时间先后排列礼宾次序。
(四)礼宾安排
1、迎送
按地点不同,可以分为机场迎送、火车站迎送和宾馆迎送等,本册以机场迎送为主,其他地点迎送可以参照执行。
(1)确定迎送规格:根据外宾的身份和来访目的,确定迎送人员的规格,但迎送人员不宜太多。
(2)机场迎接和机场献花:迎接重要代表团时,可视情安排献花。
应提前了解外宾对鲜花品种、颜色、气味等有无禁忌;外宾下机后,礼宾人员负责做好介绍工作,一般是将主人介绍给客人。
献花一般安排在介绍完前来迎接的主要领导之后。
(3)迎送专机时,为了便于国宾乘车,主车后座右边车门应直对红地毯。
图1.迎送专机示意图
(1)中方迎接人员(2)献花人员
(3)外方迎接人员(4)中外记者
2、会见
在外事接待中,会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出席会见的主要领导一般提前到达会见地点,听取接待人员的情况汇报,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1)迎接:主人应在会见厅门口,由礼宾人员将外宾引领到会见地点,双方握手后落座。
(2)介绍:落座后,中方主人或礼宾人员先介绍中方出席人员,然后外方介绍外方出席人员。
目前也经常采用放臵手边名单的方式,不再做介绍。
(3)座次:会见一般安排在会客室或宾馆会见厅,通常是沙发形式。
就座时主宾坐在主人右边。
翻译安排在主人和主宾的后边。
其他参加会见的客人按礼宾次序在主宾一侧就坐,中方陪同在主人一侧就坐,事先摆放席签。
图2.会见座次示意图
(4)礼品:双方应提前协商好是否交换礼品以及交换的方式、时间和地点。
(5)合影:如有合影,应事先按礼宾次序排好站位图。
3、会谈
会谈通常用长方型桌子或椭圆型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占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
主谈人居中,我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
如外方也有翻译,新的做法是安排在主人翻译对面,以便工作。
图3.会谈座次示意图
4、签约
签约仪式是指通过谈判,就交流与合作达成意向或协议后,由各方代表正式签字的仪式。
(1)签字仪式的准备:1.提前做好文本的协商、定稿、翻译、校对、印刷、装订;2.提前协商好签字地点、程序、签字人和参加人员,签字人
的身份应大致相等,双方参加人员不宜太多,人员数量基本对等;3.提前预订场地,备好签字用的文具,如文本夹、签字笔、吸墨器、签字桌、台布、国旗、合影台阶、主持人和翻译的麦克风、香槟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等。
(2)签字仪式程序:1.参加签字的人员分主客各一方按身份顺序排列于各自签字人员座位之后;2.主持人宣布签字仪式开始;3.签字人在各自文本上签字后,由助签人员吸墨并互相传递文本;4.再次签毕后,由双方签字人员交换文本,相互握手;5.服务员端上香槟酒,双方共同举杯庆贺;6.主持人宣布仪式结束。
图4.签约仪式站位示意图
图5.大型宴会桌次示意图
5、宴请
宴请通常有正式宴会、冷餐招待会、酒会、便宴、工作午餐等。
举行宴会可用圆桌或长条桌。
图6.
宴会餐桌的座次示意图
二、涉外礼仪
二、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是指涉外工作人员在对外交往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
(一)仪表服饰
注重仪表服饰是涉外礼宾的基本要求,是对外宾的尊重和礼貌,也是自尊自重的体现。
1、仪表
注意个人卫生。
适时理发,不留长发,指甲、鼻毛应勤修剪。
衬衣、外衣保持整洁,特别是衣领、袖口要保持干净。
衬衣里面的内衣不要露出衣领或衣袖。
不要在公众场合擤鼻涕、掏鼻孔、打哈欠、修指甲、剔牙齿、挖耳朵等。
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
在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葱蒜韭菜等辛辣食品,必要时可含上一点茶叶,以除异味。
化妆应自然、适度、协调,不当众化妆,不在异性面前化妆,不对别人品头论足。
2、服饰
着装应大方、整洁,与环境相协调。
讲究三色原则,即西服、衬衣、领带、腰带、鞋袜等全身的颜色一般不应超过三种。
男同志参加正式活动时,可穿深色正装(西装或中山装)、制服,穿深色皮鞋。
穿西装参加正式活动应系领带。
参观游览时,可穿便装,亦可穿西装不打领带。
女同志可穿西装(下身为西裤或裙)、中式上衣配长裙或长裤、旗袍或连衣裙等。
夏季也可穿长、短袖衫配裙子或长裤。
忌着露趾凉鞋、鞋拖、皮裙、超短裙、过紧或过于暴露的衣服、透视装等。
新西装在穿之前,外表的商标应拆除。
穿单排两扣西装,可扣上面一个扣子;单排三扣西装,可扣上两个扣子或中间一个扣子;双排扣西装,应将扣子都扣上。
穿深色西装、黑皮鞋时,忌配浅色袜子;穿西装忌配布鞋、运动鞋。
(二)交际礼仪
1、介绍
在交际场合见面时,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
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
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涉外礼宾礼仪)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2、握手
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
通常,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
男子与女士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
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
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
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方。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礼。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
对这些礼节应有所了解,顺其自然,不必拘谨。
3、名片
递送名片时,应面带微笑,双目注视对方,双手将名片正面朝向对方(不要将字体倒着给对方)。
接收名片时,应用双手接,浏览一下并适当寒暄,切忌不看而直接放入口袋。
不要将名片放到裤子后面的口袋里或遗忘在桌子上或随意丢弃。
4、称呼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称小姐。
不了解婚姻状况的女子可称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