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热条件下隧道施工措施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7.85 KB
- 文档页数:6
高原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方案探讨一、工程概况中铁×局承建XX铁路第十标XX段和XX段工程。
XX段位于XX市境内,距XX市城区35~90千米。
设计里程CK1913+150~CK1963+250,全长50.06千米。
标段起于XX镇,经XX、XX,止于XX。
XX段位于XX河左岸,与XX市城区隔河相望,设计里程为DK2002+602~DK2004+500,长1.898千米。
XX一号、二号隧道位于XX镇XX峡谷,海拔高度4300米,空气稀薄,气压低,年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26.5℃,极端最低气温—35.9℃,年平均降水量468毫米,年均气压604.4毫巴,年平均风速2.4米/秒,本标段地处季节性冻土区,最大季节冻土深度113厘米。
地表多为耕地、湿地、坡地,植被覆盖较高,有零星乔木生长。
该段线路沿堆龙河右岸行进,与XX公路隔岸相望,水平距离300~500米,隧道经过区域属低高山区,自然坡度陡峻,局部基岩裸露。
两座隧道毗连,隧道间均为一‘V’型冲沟,一号隧道出口与二号隧道进口相距110米,设计有一座4~16米那布曲中桥。
一号隧道进口里程为CK1920+640,距XX车站中心里程距离为6.74千米,二号隧道出口里程为CK1925+780,一号、二号隧道长度分别约为3500米、1640米(设计图未到)。
沿线路前进方向隧道均为13‰的下坡,设计路肩高程一号隧道进口端为4259米,二号隧道出口端为4193米。
隧道按喷锚施工支护整体衬砌设计,围岩类别洞口段多为堆积体,为Ⅴ、Ⅵ级围岩外,其余为Ⅲ、Ⅳ级围岩。
Ⅳ级围岩采用曲墙带仰拱模筑衬砌,Ⅲ级围岩采用曲墙无仰拱衬砌。
隧道拱部设复合防水板,边墙竖向设φ50毫米透水管、盲沟,间距6~8米,墙角纵向设φ50毫米软式透水管盲沟,与环向盲沟相连,并通过泄水孔与洞内侧沟连通。
隧道两端各500米设双侧双层盖板保温水沟,并在隧道出口段设防寒泄水洞,其余地段设双侧双层盖板水沟。
⾼原、⾼地温隧道施⼯爆破及降温措施的探讨拉林铁路桑珠岭隧道地处⾼原,施⼯揭⽰最⾼地温达89.9℃,已达到本地区⽔的沸点,⽽国内暂⽆⾼原缺氧耦合超⾼地温隧道施⼯的经验,因此对⾼原缺氧环境下⾼地温隧道施⼯措施的研究尤为必要。
1 ⼯程概况拉林铁路3标段桑珠岭隧道全长16.449 km,位于唐古拉⼭与喜马拉雅⼭之间的藏南⾼⼭河⾕区,线路沿雅鲁藏布江傍⼭⽽⾏,隧址区地⾯标⾼ 3 300~5 100 m,线位标⾼3 540 m左右,隧道最⼤埋深 1 347 m,⾕岭相间、地势起伏跌宕,属⾼原⼭区,⽓候极端恶劣。
隧道穿越岩层以闪长岩、花岗岩为主,区域板块构造活跃、地下热源丰富(断裂带附近有76℃的温泉出露)。
开挖揭⽰最⾼地温达89.9℃,洞爆破后环境温度达60℃。
2 ⾼地温段爆破技术措施2.1 ⾼温爆破现⾏GB 6722-2014《爆破安全规程》[1]只对超过60 ℃的⾼温⾼硫矿井爆破做了专项规定,汪旭光编著的《爆破⼿册》[2]也只对⾼温硫化矿爆破和⾼温凝结物解体爆破做出相应规定,两者均未对⾼温隧道爆破做明确规定。
根据多座⾼温隧道的施⼯经验,本⽂将隧道炮孔底温度⾼于60℃情况下的爆破作业,称为⾼温爆破。
2.2 爆破⽅案现场选择热感度较好⼜能抗⽔的2号岩⽯乳化炸药,导爆管雷管实现各孔间隔起爆。
当环境温度达到60℃时,普通导爆管出现软化,性能不稳定(现场多次出现拒爆),采⽤⾼强度导爆管雷管(最⾼能耐80℃)和耐⾼温导爆索(最⾼能耐120℃)等爆破器材。
结合⾼原特别的⽓候条件,增⼤安全储备,对⾼温段炮眼温度分:50℃<炮孔内温度≤70℃、70℃<炮孔内温度≤120℃,进⾏爆破⽅案设计。
当前和今后⼀个时期,是全⾯建设⼩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抢抓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利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利财务⼯作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利财务⼯作⾯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进⼀步提⾼⽔利资⾦保障能⼒和管理⽔平,切实把中央治⽔兴⽔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
高原隧道高地(水)温段热害防控技术分析
王才高;杨晓春;童甲修
【期刊名称】《工程技术研究》
【年(卷),期】2024(9)1
【摘要】我国云南、西藏、四川等省地热资源丰富,在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中常遇到高温热害问题。
在XB隧道建设中遇到了高达70.0~96.3℃的水温和50.0~81.5℃的岩温段,给施工带来了极大风险,给保障工程结构性能增加了困难。
文章阐述了热
害对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影响,通过工程实践与应用研究,比选了放置冰块、通风
降温、局部机械制冷、喷雾洒水、炮孔冷却、减少热源等措施的降温效果,研发了
超高温环境下注浆堵水材料和机械设备,并提出带水作业四条件,旨在实现安全快速
施工,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204-207)
【作者】王才高;杨晓春;童甲修
【作者单位】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
【相关文献】
1.川藏铁路雅康段隧道水热害评估方法探讨
2.高原高地热隧道热害防治安全施工技术
3.高原地区超高地(水)温隧道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4.川藏交通廊道雅林段水文地质
结构控制的水热循环及隧道热害特征5.“狼”到底来不来?究竟何时来?——超高地应力隧道岩爆防控理论与技术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LLZQ5标段(D1K173+655~D1K190+104.35) 桑珠岭隧道高温段施工专项方案中铁xxx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2015年9月西藏.山南目录1、编制范围和编制原则 (1)1.1、编制范围 (1)1.2、编制原则 (1)2、工程概况 (1)2.1、桑珠岭隧道概况 (1)2.2、地质情况 (1)2.3、设计高地温情况 (1)2.4、设计措施 (2)3、风险评估 (6)3.1、现场情况 (6)3.2、高温形成原因分析 (6)3.3、风险辨识 (7)4、高温地段检测方法 (7)4.1、检测设备 (7)4.2、检测项目及频率 (8)4.3、检测方法 (10)5、施工工艺 (11)5.1、开挖爆破 (11)5.2、环境温度控制 (13)5.3、超前地质预报 (16)5.4、人员防护 (17)5.5、机械防护 (18)5.6、其他 (18)6、人员,机械配置 (18)6.1、人员配置 (18)6.2、机械配置 (19)7、安全质量环保措施 (20)7.1、高温应急组织体系 (20)7.2、现场应急组织体系 (20)7.3、预防与应急 (21)7.4、加强应急处理措施 (21)7.5、质量保证措施 (22)7.6、安全环保措施 (22)8、通风计算书 (24)8.1、桑珠岭隧道1号横洞工区通风计算 (24)8.2、计算过程 (25)8.3、阶段通风布置 (28)9、需解决的问题 (31)桑珠岭隧道高温段施工专项方案1、编制范围和编制原则1.1、编制范围桑珠岭隧道正洞及横洞高温施工段。
1.2、编制原则1)《桑珠岭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D1K181+879.5桑珠岭隧道设计图》(2014年10月);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5)《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2008)6)现场实际施工情况,本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施工水平、资源情况及其它有关规定。
单线地热隧道施工摘要:地热产生的高温严重影响工人的作业环境,对爆破器材的稳定性、混凝土的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地热隧道最关键的是施工作业环境温度的控制,要将作业环境温度控制在30度以下,通风、洒水降温是解决地热隧道施工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地热;通风;洒水;横洞;小导洞一、工程概况新建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吉沃希嘎隧道位于西藏自治区尼木县雅鲁藏布江左岸。
隧道起讫里程:ⅢDK117+520~ⅢDK121+494,全长3974m,为单线隧道,在IIIDK119+456处设置一个横洞。
本隧道IIIDK117+690~IIIDK120+375段,长度2685m,隧道路肩部位的地温值在28℃~48℃,最高温度65.4℃。
因此地热问题对隧道工程影响很大。
二、处理措施1. 掌子面降温:掌子面降温以通风为主,洒水降温通风机通风:进口采用110kw通风机一台,风带接入二衬台车位置,二衬台车至掌子面距离控制在70米范围内,二衬至掌子面采用两台25kw的射流风机通风。
横洞采用2*110kw通风机,两头掘进,风带接入二衬台车位置,二衬台车至掌子面距离控制在70米范围内,二衬至掌子面各采用两台20-30kw的射流风机通风。
使环境温度降至30℃以内。
小道洞通风:在横洞至进口间设置两个斜井,采用小导洞先贯通的方式,利用自然通风提前释放地热温度,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温度的目的。
小导洞尺寸及与正洞断面位置如图1所示:图1:小导洞尺寸及与正洞断面位置根据现场地形和工程进度的实际情况,1#斜井和2#斜井分别设置在IIIDK118+046和III118+925处。
1#斜井与进口暗洞距离488m,1#斜井与2#斜井距离879m,2#斜井与1#横洞距离531m,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情况,计划85天1#斜井与进口贯通并形成自然通风回路,2#斜井与1#横洞计划80天贯通并形成自然通风回路,1#斜井与2#斜井计划120天贯通并形成一个整体的自然通风回路。
各阶段通风流向如图2所示:图2:各阶段通风流向图小导洞通风方式可采用25KW的射流风机进行通风,在掌子面爆破完之后立即对掌子面及洞碴进行洒水,加快小导洞内的降温速度。
高地温地段隧道施工措施隧道通过高温、高热地段,会给施工带来困难。
一般在火山地带的地区修建隧道或地下工程会遇到比较高温高热的情况,如日本某地的发电厂工程的隧道,其围岩温度高达。
更甚者,在高温隧道中发生过施工人员由于地层喷出热水或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而烫伤或中毒。
一、高地温的热源地热的形成按热源分类,可分为三大类:即地球的地幔对流;火山岩浆集中处的热及放射性元素的裂变热成为热源。
其中,对隧道工程造成施工影响的,主要是火山的热源和放射性元素的裂变热源。
(1)火山热的热源:由于火山供给的热是地下的岩浆集中处的热能而产生热水,这种热水(泉水)成为热源又将热供给周围的岩层。
当隧道或地下工程穿过这种岩层,就有发生高温、高热的现象。
(2)放射性元素的裂变热的热源:根据日本文献介绍,由于地壳内岩石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其裂变热产生地温,地下增温率以所处的深度不同而异,其平均值为30℃/100m 。
东京大学院内测定的实例表明,该处地下增温率为2.2℃/100m 。
假定地表温度为15℃,地下增温率以3℃/100m 计,覆盖层厚1000m深处的地温而成为45℃。
日本某地质调查所对30处深层热水地区调查的结果,在平原地区认为不受火山热源的影响,其地下2000m深处的地下温度为67℃~136℃。
这说明如果覆盖层很厚即使没有火山热源供给也有发生高温、高热问题的可能性。
二、高地温地段隧道施工的措施(1)为保证隧道施工人员进行正常的安全生产,我国有关部对隧道施工作业环境的卫生标准都有规定。
如铁道部规定,隧道内气温不得超过28℃;交通部规定,隧道内气温不宜高于30℃。
国外的资料介绍,日本规定隧道内温度低于37℃。
(2)为达到规定的标准,在施工中一般采取通风和洒水及通风与洒水相结合的措施。
地温较高时,可采用大型通风设备予以降温。
地温很高时,在正洞开挖工作面前方的一段距离,利用平导超前钻探,如有热水涌出,可在平导内增建降水、排水设施和排水钻孔,以降低正洞的水位。
高原隧道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建设背景高原地区是指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环境复杂、气候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使得高原地区的隧道工程施工难度较大。
在高原隧道工程施工中,需要克服高原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以及其他困难,确保隧道工程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高原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十分必要。
二、工程概况本次高原隧道工程是位于某高原地区的一条交通要道上,全长10公里,隧道起点海拔3000米,终点海拔3200米。
该隧道是连接两个主要交通要道的重要通道,一旦隧道建成通车,将对当地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项目特点1. 地理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复杂。
高原地区气温低,日照时间短,降雨量大,风力大,氧气稀薄,对施工人员和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地质条件复杂。
高原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常常有岩层崩塌、地下水涌入等问题,对施工安全和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3. 隧道长度长,难度大。
本次隧道全长10公里,是一项长隧道工程,需要克服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难度。
四、工程施工方案1. 隧道掘进方式选择针对高原隧道工程的特点,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建议采用隧道掘进机施工方式。
隧道掘进机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隧道掘进设备,可以对于复杂的地质条件进行有效的应对,减少对施工环境的破坏,并能够提高隧道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2. 设备技术选型在高原隧道工程中,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需要选择适合高原气候环境的隧道掘进机。
同时,要求设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能够应对高原地区的气候和地质条件。
根据以上要求,推荐选择具有高海拔作业能力的隧道掘进机,该设备适用于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具有高效、安全的施工性能。
3. 施工组织设计由于高原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必须合理规划隧道施工的时间和方式。
在高原隧道工程的施工中,应充分考虑气温变化,尽量选择气温适宜的时段进行施工,以减少对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影响;同时,要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预测和评估,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高原地热条件下隧道施工措施研究摘要:由地热引起的高地温问题严重制约隧道工程建设,而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没有系统的开展。
本文结合拉日铁路达噶山隧道的建设,针对高地温引起的问题,从施工技术和安全生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为保证在高温环境下施工的正常运行,采取降温、支护以及相应的安全爆破方法;另外,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工人健康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高原地热;隧道;施工措施;安全1 引言高原地热条件下,隧道施工时洞室内的高温地热会对工程产生热害,产生较大影响。
施工环境中高温高湿现象不仅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将降低劳动生产率,甚至使施工无法进行;同时使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恶化,效率降低,故障增多。
因此,对高原地热条件下隧道施工措施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2 工程概述2.1 工程概况达嘎山隧道位于雅江左岸山前冲、洪积台地后缘一山坡上;洞身通过雅鲁藏布江北岸中高山区,地形起伏极大,地势极为陡峻,洞身穿越的山体高程范围为3780~4530m,山势总体东高西低,山体周边冲沟发育,V型冲沟较多,沟内小型泥石流发育,洞身上方有一条常年流水冲沟;出口位于一泥石流冲沟左岸。
2.2地热对施工的影响隧道施工中,人员和机械都受到地热较大影响,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a. 很多施工人员由于作业时间长,会出现头晕、呕吐情况;b.由于施工机械散热难问题,造成故障率逐渐升高;c.在部分地段围岩表面,潮解现象时有出现,遇水变成粉末状,造成岩面喷射混凝土很难粘结;d.造成普通的硝铵炸药膨胀,有的出现包装纸胀裂的现象;部分导爆管发生软化失去弹性,在挤压后无法恢复原状;e.大部分砂浆锚杆强度降低;f.测量仪器精确度大大下降,在测量仪器说明书中正常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20℃——40℃。
3.高温环境下的施工方法3.1降温措施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后,再确定热泉的水质、水源、水量、成因、运动等参数,上报到设计院进行动态设计,应及时增加散热横洞。
在有条件引走、排空的地下温泉的情况下应及时引走。
对于治理洞内热水,应按照“以堵为主,以排为辅”的原则。
1.辅助坑道设计在峡谷区地质的复杂情况下,隧道洞口施工场地困难非常大。
此隧道应考虑运营通风、工期等要求结合隧道所处地质、地形条件设置四座辅助坑道。
对于地热隧道施工中,辅助坑道选取应尽量考虑顺坡横洞。
首先是借助横洞以防施工工期过长;其次是在高原地热施工地段中,借用水泵把雅鲁藏布江内的冷水抽到洞中,使得洞内的热水与其进行热交换后排出隧道外,进而达到降低洞内热水温度的目的。
2.抽排洞内热水应采用2台5.5kW、30m3/h的水泵通过80mm(壁厚5mm)镀锌管及时的将集水坑内混合水排出洞外,以达到缩短热水在洞内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时间段,有利于降低洞内环境温度。
洞内温泉热水的涌出量是水泵的容量进行及时调配的依据,应备用一台水泵。
3.加强通风改善隧道内湿热条件的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加强通风,特别在热害还不太严重的情况下效果显著,相比也是较为经济的。
1)在采用通风降温时,通常来说都是力求加大风量,来使由岩体放出的热量分散到更大体积的空气中,来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再者是把风速提高,来改善人体的散热条件。
然而风量和风速的增加是有限制的,由于过高的风速会引起粉尘颗粒对身体健康影响比较大。
2)在设备和施工条件有限,利用增加管路和风机来增加通风量不现实时,还得要确保风管的安装质量、保证维护管理顺利、降低漏风和风压损失,需要时可以选用风机分散串联办法来确保风管的漏风长度得到控制,进而做到加大风压和风量。
3)在布置通风系统时,要合理的安排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设计通风时不仅要保证风速及风量、温度及湿度等参数的确定合理,还要尽力促使进风流躲开湿源、热源,降低进入风流中的水汽和热量。
降温的效果也取决于通风方式的选择。
通风方式主要有纵向通风方式、全横向通风方式、半横向通风方式和组合通风方式等,每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要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
4) 加大局部通风强度,提高工作面的风速,可在工作面附近采用局部通风措施,如引射器等,效果更好。
降低洞内作业环境温度、改善作业条件最重要的一种手段是加强通风。
洞内处于高温环境时,选取常规的单管压入式通风不易达到高效降低洞内环境温度,尤其是伴随掌子面的推进,洞内通风效果也越来越差。
可以加设一台通风机,选取规格为117kW*2、1800m3/min,利用φ1500mm的风管给工作面送风,选用的通风方式为双管压入式。
在布置洞口外面的通风机时,最好是远离洞口30m,以防洞内排出的热空气循环再次进入通风机中,影响通风降温的效果。
4.喷雾降温从洞外水池把冷水水管接至洞中,把两根φ100mm的输送钢管顺着洞顶分别架设于两侧,还要每隔3~5m在钢管上安设喷雾器装置,做到沿洞线喷雾。
利用水雾冷却洞内岩面,使其与洞内热空气混合,达到有效的降低洞内温度的目的。
此时,洞内粉尘还可以通过高压喷雾吸收,大大降低粉尘浓度,有效改善施工条件。
5.应用隔热材料此方法是利用热导率低的隔热材料,比如硬质氨基甲酸泡沫、赛珞泡沫等来减少冷热之间的热交换来达到降温。
此材料大多用于管道、岩面、和风筒隔热单个方面。
1)用于困岩隔热:可以将隔热材料均匀喷涂在围岩一周;随后在衬砌背后充填隔热材料;就是采用内层或中层喷涂隔热材料的复合式衬砌的方法。
2)用于管道隔热:就是在管外包裹泡沫塑料,同时在管外喷涂化学发泡剂或直接采用硬质塑料管来达到减少散热的功能。
3)用于隔热风筒:就是要采用双层隔热风筒或外包隔热材料的风筒等,来阻止热量交换。
上述列出了高地热隧道的施工措施,方式虽然多种多样,可在实际中如何因地制宜的运用这些措施来达到圆满的降温效果,这是一个必须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第一是以改善洞内高温环境作为主要方案来考虑的,考虑工点实际需要,还要确系经济条件允许和技术条件可行的情况范围内,还可以在设计中同时采取多种结合的防治措施来达到更好的防治目的。
3.2支护措施隧洞穿越断层、地下高温温泉涌出导致洞内高温。
在掘进时需要在掌子面推进时安排超前勘探,超前探孔120m.同时利用超前钻孔把握掌子面前的具体地质条件,有效做到对开挖过程中会出现的塌方、集中涌水等情况采取防范措施。
在地下水多、洞段集中时可以选取超前灌浆来拦截地下水;要是围岩破碎自稳能力不强,可以采取超前管棚、导管注浆、超前锚杆等方法,来确保开挖期间围岩的稳定性。
因为在高地热条件中,在隧道衬砌支护一方面要确保施工期间洞内温度合适;另一方面还要确保运行期间列车的正常运转,所以,在衬砌支护形式选择时要综合施工期和运营期两方面的要求综合定夺。
基于优先采用的模筑混凝土应采取下述措施:a.防止高温时的强度大量降低,需要选取合适的水灰比,还要考虑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应该选用分离粉碎型高炉矿渣水泥,对于混凝土配合比和掺合剂需要试验后做最优选择。
b. 应适当缩减一般衬砌混凝土的浇筑长度。
c. 缓冲材料要用防水板和无纺布组合而成,因为与喷射混凝土分离开,所以,混凝土衬砌的收缩可以不受到制约。
d.应适当设置裂缝诱发缝,主要在两侧拱角延长方向设置。
3.3爆破作业一定要快速集中装药、孔内装药并在孔外起爆。
在经过重复试验后,把冷水注入孔内,在1.5h后可降低炮孔中的温度至25℃左右,需要30min时间来达到规范要求的35℃,所以要达到火工品使用安全,就一定在30min内做好装药爆破作业。
一次起爆孔的数量和配备爆破工的数量的确定可利用必要条件反向计算得到,进而保证火工品的使用安全性。
4.高温环境下的安全文明施工我国有关部门对隧道施工作业环境的卫生标准都有规定,为保证隧道施工人员进行正常的安全生产。
比如铁道部规定,隧道内气温不得超过28℃;如交通部规定,隧道内气温不宜高于30℃。
4.1施工组织调整依据施工现场进行实际分析,并对施工组织进行调整:继续维持原三班倒的作业形式,并增加每个班组作业人书,再将原班组每班12~16人,增加至每班27—36人,每班分为两组,对每班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进行缩短。
每个组工作1~1.5 h,就进入低温室进行休息,紧接着下一小组进行作业,如此轮流循环作业。
最大量的加大机械施工在总施工时间中的比例值,来减少人员的操作时间。
同时做好施工应急预案,并备好抢险物质。
为了避免进洞施工的机械设备由于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经常出现的熄火问题,必须增加一套机械设备,这样两套设备就能轮流在洞内工作,并在洞外对机械设备及时维修和保养。
4.2做好劳动保护依据国家相关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场所温度到低于33℃,必须支付高温补贴费给劳动人员。
为了保证现场施工正常进行,必须增加一倍以上的工人工资,并且保证防暑降温食物的及时供应,还要加大劳保用品的发放力度,同时,对所有劳动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只要有作业人员进出洞,必须有专门运输车辆来接送,并确保人员的身体健康及物质收入等。
要做到从根本上关心工人,才能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并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4.3安全管理措施对于项目部必须安排安全员24小时跟班作业协助施工、现场指导,还有爆破工作必须聘请专业人员;持续做到短循环、小进尺,统一指挥洞内爆破,装药量预先设计;装药前必须用高压风吹干净爆破孔,并做好爆破孔数量检查;装药时由爆破员区别好毫秒雷管段别,谨遵爆破设计顺序进行装药;爆破装药前布设岗哨,以防非工作人员误入爆破区。
作业分组、分片做到定人定位施工,保证集中快速完工。
在工作面和洞内安置固定式传感器,设置在洞内氧的浓度不足18%时,自动的气体报警器便发出报警信号,保证洞内人员及时安全疏散。
5.结语通过对拉日铁路达噶山隧道地热段分析,阐述地热对施工的影响,并总结有关隧道地热段建设的施工方法,并对高温环境下的安全文明施工进行介绍。
,由于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实际隧道中由地热产生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需针对实际情况对隧道地热段选用合理的施工安全措施。
小清新文章来源——海内论坛:参考文献[1]刘坚.玉蒙铁路旧寨隧道地热段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0,(2).[2]舒磊,楼文虎.羊八井隧道地温分析[J].冰川冻土,2003(增).[3]徐长春,王良洪,刘鹏.基于链式理论的隧道水灾害治理.山西建筑[J],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