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盐碱地治理新闻报道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阿克陶县盐碱地开发项目治理措施效果阿克陶县盐碱地开发项目是该县重要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项目,旨在利用盐碱地资源,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治理效果的最大化,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了监测和评估。
针对盐碱地的土壤改良和水资源保障问题,县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通过引进适应盐碱地生长的植物和微生物,配合合理施肥和灌溉措施,改良土壤环境。
修建水利工程,引水灌溉,解决盐碱地的水资源问题。
经过数年的努力,盐碱地的土壤结构得到改良,土壤肥力得到提高,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盐碱地的治理效果初显。
针对盐碱地开发后的产业发展问题,县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开展适宜盐碱地种植的作物和养殖业。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指导,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养殖品种,提高盐碱地的资源利用效率。
县政府还引进了相关产业项目,带动了盐碱地地区的产业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综合收入。
从事盐碱地开发的农民逐渐意识到,以前无法利用的盐碱地资源变成了他们致富的“金矿”,盐碱地开发项目的治理效果开始显现。
为了评估盐碱地开发项目的治理效果,县政府委托专业机构对项目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和评估。
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壤肥力、水资源利用情况、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和实地调研,专业机构对盐碱地开发项目的治理效果进行了科学客观的评价。
评估结果显示,盐碱地开发项目的治理效果良好,土壤肥力逐渐提高,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作物产量逐渐增加,农民收入得到了提高。
阿克陶县盐碱地开发项目的治理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多年的努力,盐碱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土壤肥力得到了提高,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农民收入得到了提高。
通过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效果的科学评估,盐碱地开发项目的治理效果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也为其他盐碱地地区的治理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县政府能够继续加大对盐碱地开发项目的支持和投入,不断完善治理措施,提高项目的治理效果,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各地盐碱地治理模式总结《说说各地盐碱地治理那些事儿》嘿,家人们!今天咱来唠唠各地盐碱地治理模式这档子事儿。
盐碱地啊,那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家伙。
一提到它,咱就会想到那白茫茫一片,啥也种不出来的景象。
不过,咱各地的高手们可没被它吓住,那是纷纷亮出绝招,和盐碱地展开了一场“大战”。
比如说有些地方搞起了“洗盐法”,就像给土地洗了个澡似的,把那些盐碱都给冲跑咯!这办法看着简单,其实也挺有门道的呢,水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就跟咱做饭放盐一样,得恰到好处。
还有的地方弄了个“改土法”,嘿,这可有意思了。
就好比给土地来了个大改造,又是加这个又是加那个的,把土地变得肥沃又健康,让盐碱都没法待下去啦。
我听说有个地方更绝,搞起了“生物治理法”。
种了一堆特别的植物,这些小家伙们可厉害咯,就专门吃盐碱,还能把土地变得美美的。
就像一群小精灵在土地上跳舞,把盐碱都给赶跑啦。
哎呀呀,这些治理模式真是各有各的妙处。
不过,要我说啊,治理盐碱地就跟咱减肥似的,得有毅力,还得有正确的方法。
不能今天搞一下明天就不搞了,那可不行。
咱们普通老百姓啊,看到这些治理成果那也是高兴得不得了。
以前那荒地,现在都能长出好庄稼啦,这日子也是越过越有盼头咯。
我就觉得啊,这些治理模式的总结那就是咱们人类智慧的结晶。
咱就是专门和困难对着干的,盐碱地再牛,咱们也能把它给治理得服服帖帖的。
这不仅是对土地的爱护,更是对咱们未来生活的一种保障。
总之,各地盐碱地治理模式那都是好样的,让我们为这些努力付出的人们点赞!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对付盐碱地,让咱们的土地都变得肥沃又漂亮,那该多好哇!以后咱就可以尽情地在那土地上撒欢,种啥得啥,想想都美得很呐!哈哈!。
宁夏农林科技,作者简介:尹建国(1965-),男,山东肥城人,农业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资源、农业工程规划等工作。
收稿日期:2019-06-231盐碱地分布现状1.1重度盐碱地1.2中度盐碱地1.3轻度盐碱地2土默特左旗盐碱地成因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盐碱地现状及治理措施尹建国,刘文玲宁夏农业勘查设计院,宁夏银川750002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的土默川平原,文章针对土默特左旗盐碱地分布现状、成因,提出了盐碱地改良与综合治理措施,以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盐碱地;综合治理;措施;土默特左旗中图分类号:S1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4X (2019)11-0040-02doi:10.3969/j.issn.1002-204x.2019.11.014Status and Treatment of Saline-alkali Soils in Tumd Left Banner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Abstract Key words 40. All Rights Reserved.60卷11期尹建国,等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盐碱地现状及治理措施(下转第44页)表1土默特左旗盐碱地分布情况2.1自然因素2.1.1气候因素2.1.2土壤母质含盐2.1.3黏土隔水层2.1.4地形低平,地下水位高2.2人为因素2.2.1灌排体系不配套2.2.2耕作粗放2.2.3管理措施不力3盐碱地治理措施3.1工程治理措施3.1.1建立完善的排水体系 3.1.2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3.2农艺改良措施3.2.1平田整地3.2.2增施有机肥3.2.3深耕深翻3.2.4秸秆还田3.2.5合理耕作3.3生物治理措施41. All Rights Reserved.表5及排序结果表4接近理想解排序法的基础数据4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1]袁良凤.基于TOPSIS 方法的城市内河水质评价[J].轻工科技,2018,34(7):93-94,110.[2]宇传华.Excel 统计分析与电脑实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58-260.[3]HWANG C L,YOON K S.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Berlin:Springer Verlag,1981.[4]卢艳.和谐社会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以江苏省为例[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21-25.[5]汪凌佳.杭州市近十五年主要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状况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8:13-14.责任编辑:李晓瑞实习编辑:周慧60卷11期王东清,等宁夏永宁县三沙源水库水质评价研究(上接第41页)3.3.1植树造林3.3.2种植绿肥3.4管理措施4结语参考文献:[1]逄焕成,李玉义.西北沿黄灌区盐碱地改良与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李茜,孙兆军,秦萍.宁夏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08-10810,10813.[3]刘梅,于东洋,刘宇杰,等.杭锦后旗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J].北方农业学报,2017,45(3):58-61.[4]李明红.靖远县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7):60-61.责任编辑:王银惠44.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疆经济报】从“洗盐”到“吃盐”,新疆盐碱地迎来生机2014-02-19 | 编辑:| 【大中小】2014年2月18日本报记者刘瑛对于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来说,一望无际的盐碱地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景观”。
随便走进一个戈壁荒滩,你都能看到白花花的一片,如雪后初晴的大地,在黑白相间中裸露胸怀。
对于日日耕作的新疆农民来说,白花花的盐碱地就是他们的噩梦。
曾经,在这样的地上,再辛勤的汗水也换不来丰收的喜悦,唯有秋日黄昏里,面对满目荒凉的一声声叹息。
土壤盐碱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盐碱土壤可分为含硫酸盐、氯化物为主的松盐土壤和含碳酸盐为主的碱土壤,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影响植被生长并间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作为中国最大的盐碱土区,新疆的盐碱地比例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部分重度盐碱化土地长期无法利用,严重制约着新疆农业的发展。
据统计,新疆盐碱土地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盐碱土地面积的1/3,现有耕地的32.6%已出现次生盐碱化。
而因为地处内陆封闭环境,丰富的盐类物质只能在区内循环,致使土壤残余积盐和现代积盐过程都十分强烈,这些都是造成新疆农业低产的主要因素。
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的科研团队,致力于新疆盐碱地的改良、开发与利用,他们用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向世人宣布:那些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一样可以被变成良田。
那些令农民噩梦不断的盐碱地里,一样可以拥有丰收的喜悦。
盐碱地,我拿什么拯救你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过去的50年时间里,新疆累计开垦盐碱荒地5100万亩,而实际保留面积仅有2800万亩,有47%的面积因次生盐碱化而弃耕。
如今,天山南麓和塔里木盆地西部灌区的土地盐碱化依旧严重,北疆地区的少数区域土地盐碱化有加重趋势。
“盐碱地是新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更是影响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安全、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ENTERPRISE STY U|企业风采物之宝肥业:深耕细作盐碱地上闯新路全方位精准靶向治理盐碱地土壤,结合水稻直播技术改良盐碱地当年成功。
■文/高金争在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21世纪,盐碱地的改良利用仍是一个问题,这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我国盐碱地面积之大、分布之广乃世界罕见,尤其是在北方地区,荒地资源中盐碱地占有很大比重,且中、低产地的改造几乎都涉及盐碱地的改良,研宄和改良利用盐碱地对确保我国生态安全、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保证耕地总量平衡具有重大意义。
黑龙江物之宝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春荣,凭借着执着的信念,带领公司团队人员将大片废置的盐碱地变为了肥沃的良田,此举不仅让盐碱地变成了宝贵资源,还让农民增收富裕了,更让国家紧缺的农田增加了,生态环境更好了,可谓是利人、利己、利国家、利社会的一大创举。
专攻技术研发,打造高端品牌黑龙江物之宝肥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注册成立,在公司发展壮大的12年里,始终以客户需求为主,专心研发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技术支持,并逐步完善公司管理和售后服务。
公司主要经营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复混肥料制造;氨基酸水溶肥制造(按肥料登记证规定的范围从事生产经营);亚麻、蔬菜种植等。
曾获多项专利,包括盐碱地改良地(专利号:ZL201110347412.9)和土壤团粒结构促进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201310213823.8)等。
盐碱地的治理是非常困难的,曾流行过这么一段话:“治啥不治碱,治理碱要丢脸;治啥不治盐,治盐要赔钱。
”恰巧于春荣就是一个充满执着和不怕苦敢于拼搏的人。
于春 荣带领公司团队克服盐碱地开发和治理的技术限制,整合国 内外的技术与资源,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发,创新性地研发 出了 “全方位精准靶向治理盐碱地土壤结合水稻直播技术改 良盐碱地当年成功技术”。
此项突破性的技术使寸草不生的 盐碱地生产出了高品质的水稻。
在此之前,我国的盐碱地改 良方式还是依赖于之前传统的挖沟排碱工程技术、脱硫石膏 技术等单一的盐碱地改良技术,而这需要5年的时间土地才黑龙江物之宝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春荣能培育种植,而今技术能够在当年实现改良、种植成功,而且水稻的亩产量能到达500公斤以上。
山东无棣县盐碱地综合治理、改良措施与成效作者:姚海燕王纪忠付丽娜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7年第03期摘要:黄淮海平原地区,分布着大片的盐碱化土地,是农业的低产区,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1983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盐碱化土地面积达63048.8 hm2,占全县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8.58%。
多年来,无棣人民一直致力于盐碱化土壤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新形势下,继续开发无棣盐碱化土壤的潜力对耕地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介绍了无棣县盐碱化土壤的基本情况及采取的改良措施,在综合治理下取得了一定成效,探讨了盐碱化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盐碱地;综合治理;改良利用姚海燕,王纪忠,付丽娜. 山东无棣县盐碱地综合治理、改良措施与成效[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08):29-30.目前,政府部门大力落实土地管理政策,对无棣县部分耕地进行实际地力监测。
但是,仍缺乏系统、实用的调查分析中低产耕地的实际状况,阻碍了耕地进一步的改良与利用,使新形势农业发展更加困难。
上级部门对无棣县的现有耕地实施地力调查,并做出评估,研究分析中低产耕地的实际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由针对性的提出改良措施。
一、无棣县盐碱化土壤综合治理前的基本情况1、概况无棣县的盐渍化土壤面积为26525.6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5.83%,这些盐渍化土壤产量低而不稳,不仅使农作物产量大大降低,还严重制约无棣县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2、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及影响因素(1)成因盐碱地的形成是生态条件恶化的产物,既有大的区域性地质、气象因素,又有局部微地貌、土壤、水文因素。
无棣县的海啸据县志办公室查阅有关史料记载,多与暴风雨有关(大风伴随大雨,形成海溢)。
建国后有4次海啸,其中1979年2月21日,东北风十级,海啸随风而来,毁掉盐田10万亩,食盐6万吨,海盐使海水回潮,淹没土地。
原来已逐年自然淋洗脱盐的滨海区,又重新强烈盐化,同时地下潜水高矿化。
我国盐碱土的分布及治理情况我国盐碱土的分布及治理情况作者:韩国彪盐土和盐渍化土壤是指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的土壤。
而碱土和碱化土则是含可溶性盐较少,但土壤胶体吸附着大量代换性钠,呈强碱性的土壤。
这两类土壤在发生上关系密切,而且在利用和改良上有近似的地方,所以统称为盐碱土。
我国北方农民所说的碱土往往实际上是盐土、盐渍化土或碱化土。
我国的盐土和碱土面积很大,分布很广。
据统计,面积有3-4亿亩,相当于我国现有耕地的五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和滨海地区的平原及盆地。
这些地区一般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由于盐碱和干旱的危害,土地生产力水平很低,而且现在还有大面积盐碱荒地没有开垦利用。
因此大量开发利用改良盐碱荒地,是增减我国土地后备资源的最佳途径之一。
一、盐碱土的形成(一)盐化土的形成除滨海地区外,盐渍土多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成土母质中的可溶性盐分,随水搬运到排水不畅的低平地区,在蒸发作用下积累到地表,使土壤发生盐化。
导致土壤盐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地下水位高含盐的地下水是盐土中盐分最主要的来源。
盐分随地下水毛管上升至土壤表层积聚起来是土壤盐化的最主要的过程。
土壤盐化与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关系极大。
2、气候气候干旱是土壤表层积盐的前提条件。
我国盐土主要集中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这些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小于500毫米,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成土过程中产生的盐分没有或者很少被淋溶,底土及地下水中的盐分积累在土壤表层。
我国南方由于降雨量多,土壤盐分不断受到淋洗,盐土很少。
南方滨海盐碱地是由于海水侵蚀的结果,季节性变化也引起盐分在土壤中的移动。
如华北地区每年7、8、9 月为雨季,土壤盐分由表层向下移动,而10月至次年6月为旱季返盐期,土壤盐分逐渐上升积聚到表面。
山西忻州地区的滹沱河流域的返盐高峰期为每年5月及10月,就是因为该地六月开始下雨洗盐,10月无雨开始返盐的原因。
阿克陶县盐碱地开发项目治理措施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阿克陶县位于新疆地区,是一个盐碱土壤面积较大的地区。
长期以来,盐碱土壤一直是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为了改善盐碱土壤状况,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阿克陶县开展了盐碱地开发项目。
该项目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针对盐碱土壤进行治理,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地的肥力,使原本无法利用的土地重新恢复生产力。
盐碱地开发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种植和养殖机会,增加了农业产值,还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减少了盐碱土壤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通过对盐碱地开发项目的效果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该项目的实际效果,为未来的项目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就阿克陶县盐碱地开发项目的治理措施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为相关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评估阿克陶县盐碱地开发项目治理措施的实效性和效果,进一步探讨该项目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为未来类似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借鉴和指导。
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对项目的情况分析、治理措施的实施过程、效果评估以及经济、生态效益分析,来全面评估该项目的成效和不足之处。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旨在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科学的建议,并为推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2. 正文2.1 阿克陶县盐碱地开发项目情况分析阿克陶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气候干旱缺水,土地多为盐碱地。
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政府决定开展盐碱地开发项目,通过治理盐碱土壤,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盐碱地开发项目主要包括盐碱土壤改良、引入新型耐盐碱农作物、建设排灌系统等措施。
通过深翻、施肥等方式改良盐碱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引入耐盐碱的农作物品种,如耐盐碱水稻、耐盐碱小麦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山东省矿区总面积8050平方公里,采空地面塌陷累计达332平方公里,露天采场破坏土地面积近205平方公里,全省各类矿山废渣、尾矿占地面积57平方公里。
矿山地质环境的日益恶化,不仅毁坏了耕地和生态环境,也严重影响了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对此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治结合,有效遏制了矿山地质环境恶化的趋势。
一是强化宣传,动员各方,提高全社会地质环境忧患意识。
重点抓好三个层次的宣传,即宣传领导,宣传矿山企业,宣传群众。
通过不断汇报,邀请领导察看矿区采煤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现场,观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多媒体演示,让领导全面了解和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程度,造成的危害及恢复治理工作的迫切性和难度,从立法、投资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重视、支持;通过每年“送法到矿山”,组织“齐鲁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利用“4•22世界地球日”、“矿法宣传日”等各种有利时机,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呼吁社会各界都来了解和关注地质环境问题,提高全社会的忧患意识。
二是开展调查,制定规划,为保护地质环境奠定基础。
近几年,山东省先后投入1亿多元开展全省范围内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山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提交了一批内容翔实可靠的基础成果资料。
编制了《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山东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划定了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禁采区、限采区,确定了恢复治理的重点区和示范区,制定了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准入条件,对在建、生产和闭坑矿山提出了生态环境目标要求。
三是综合治理,源头把关,实施地质环境一票否决制。
始终坚持“政府抓、抓政府”和“反复抓、抓反复”的方针,连续三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矿业秩序治理整顿,集中力量对“三小”(小金矿、小煤矿、小建材)、“三边”(市县边界、矿区周边、城区周边)以及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综合整治。
从2001年开始,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列入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的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内容,建立了严格的矿产资源勘查、采矿许可证审查制度,实行新建矿山地质环境一票否决制,对不符合新建矿山生态环境准入条件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从资源开发的源头上把好矿山环境保护关。
四是因地制宜,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
山东省在治理资金筹措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主要有四种形式:1.拼盘式。
采取上级扶一点,政府投一点,企业拿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本着“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投资治理的优惠政策;2.招商引资。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将塌陷地作为招商引资项目,以吸引投资;滚动投资。
政府将治理塌陷地所获效益定期回收,再投入到塌陷地治理项目,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激发经营者将所获收益连续投资,滚动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投资机制;4.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针对矿山环境破坏各异的实际,山东省在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中采用“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园则园(公园),收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对采矿塌陷地,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对分布在城市周围和主要交通沿线的采石坑、塌陷地,则以美化环境为主,大兴“造绿工程”、“美容工程”,条件适宜的可建设成公园、旅游景点等。
威海市通过实施“土石方工程”、“植物工程”和“喷涂工程”进行综合治理,投资2亿元,在采砂坑上建成了集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海上公园;日照市改造治理废弃采石坑,建起了3个人工湖,总面积1200亩,成为市区最美的景点。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目前用于矿山环境治理的资金近10亿元,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面积已达20万亩,建成公园11个。
年综合利用矿山废渣、废石2443万吨,综合利用率达46.4%,其中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74.7%。
建立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289个,总保护面积达6514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
重点:整理复垦挥大笔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是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稳定和增加耕地面积实现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非农业建设占补平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为规范和做好这一工作,山东国土资源厅从山东省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据统计数字显示,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570.52万公顷,其中耕地767.2万公顷,现有人均耕地1.27亩,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未利用土地面积为203.95万公顷,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为161.48万公顷,可开发为耕地的只有31万公顷)的实际出发,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为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有章可循,便于实施管理。
自国土资源厅成立以来,先后印发了《山东省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易地开垦补充耕地实施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和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使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坚持土地整理复垦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
鉴于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的实情,补充耕地的方式逐步实现以开发为主转向以整理复垦为主,工作的重点放在农地、工矿废弃地和灾毁、撤并村庄废弃地的整理上,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调整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从而拓宽了补充耕地的渠道。
三、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资金投入,积极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提供资金保证。
为调动各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积极性,近三年来,山东省收取的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省里留成部分,全部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三年来共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222个,共计投入资金2.74亿元。
同时争取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91个,目前已争取到位资金1.8亿元。
促进了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
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坚持一手抓“节流”,一手抓“开源”,2000年至2002年,共计开发整理复垦土地面积141.9万亩,增加耕地87万亩,连续三年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各项建设提供用地60多万亩,保证了一大批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东营:土地资源巧开发东营市国土资源局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东营市充分利用土地后备资源比较丰富这一优势,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宏观调控下,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积极推行和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取得了显著成绩。
1999年至2002年,全市共开发整理土地4480公顷,其中新增耕地2986公顷,为保证全市耕地面积的连年稳中有增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为了加快东营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的步伐,进一步启动土地开发市场,实现灵活高效的投入和运营机制,多渠道开发荒碱地,开辟东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东营市国土资源局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稳定农业、发展经济的大事,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摆上了重要位置,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认识有新的提高,逐步由过去的被动式完成任务转为自觉主动地抓土地整理的良好态势。
二、立足实际,强化宏观调控。
出台了《东营市鼓励中外客商投资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的若干规定》和《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用地管理办法》。
在土地开发标准、土地权属、招标承包、规模经营、承包费管理和系列服务等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使全市的土地开发工作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针对东营市地多人少的实际,东营市国土资源局对土地后备资源地的土地面积、坐落位置、权属性质、资源类型、土壤状况、地貌类型、基础设施状况、开发限制因素、改良利用措施及建议利用方向等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和考察论证,建立了详细的土地开发档案资料,编制完成了《东营市土地后备资源近期及远景开发规划》和《东营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并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土地开发实施计划。
三、科学论证,建立项目库。
经过充分的考察论证,在符合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167个,其中土地整理项目75个,土地开发项目46个,土地复垦项目38个,土地综合整理项目8个。
项目总规模为8.93万公顷,其中新增耕地2.04万公顷。
争取利用今明两年的时间,建成高标准的开发整理项目示范样板区。
四、积极主动,开拓创新。
东营市是全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国家和山东省国土资源部门共同关注和重点开发投资的地区之一。
东营市已争取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6个,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0个,“同三线”等易地开垦项目6个,东营市国土资源局以此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样板工程来抓,健全完善了三项政策:(1)资金投入政策。
东营市国土资源局把上级给予的资金作为“引子”,调动多方的积极性,采取市县补一点,乡镇筹一点,受益村拿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实行多渠道、多元化投入,保证了工程项目资金。
(2)劳务投入政策。
在开发组织形式上,坚持以乡镇集中会战为主,村、户、个人为辅的办法,采取“工换工,几年清”的方式,轮流开发,相互配合。
(3)开发承包政策。
在土地开发过程中,主要推行了先统一开发治理,再承包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租赁的模式,对开发新增的耕地,实行有偿招标承包,同时改变开发方式,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机械化、专业化开发转变,提高开发档次。
五、健全机制,规范管理。
在抓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管理、审查报批、跟踪监督检查与验收及权属管理的同时,积极推行项目立项审查会审制,进一步完善项目法人制,全面实行项目招投标制,严格执行项目监理制。
形成了土地开发整理按规划确定项目,按项目进行管理,按设计组织施工,按进度安排资金,按效益考核验收的项目管理规范体系。
在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中,无论何种形式的占补,占补双方必须签订占补协议书,限期完成。
如果行政区域内无耕地后备资源可开发整理,或者因其它原因没有条件开垦耕地,必须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开发,由国土部门帮助制定补充耕地方案,督促落实开垦耕地资金,做好补充耕地的规划选址,跟踪检查补充耕地方案的落实情况和验收工作。
六、拓宽渠道,多方筹资。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按照“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分配机制,广泛吸引境内、外资金投入土地开发整理,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的产业化。
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实施劳动积累制度,保证土地的规模开发整理;另一方面研究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吸引投入的办法,如引导鼓励农民和企业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集资投劳承包土地开发整理,使零散资金发挥集聚效应;将土地所有权、开发权、经营权分离,实行先包后开发整理、先开发整理后发包、转让经营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