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降焦减害技术doc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8
卷烟的“降焦”与“减害”林语堂先生曾言——吸烟者不必为文而为文者必要吸烟此语一出石破天惊“要香烟,还是要健康?”吸烟有害健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卷烟作为一种特殊消费品,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在全世界拥有了约有11亿烟民的庞大消费群体,且仍呈增长势头。
据有关资料介绍,仅中国2000年与1984年相比吸烟人数就上升了3.74个百分点,且吸烟年龄提前了3岁,由此可见,要让卷烟产品短期内从地球上消失是不现实的,甚至将来也不可能。
因此,寻求降低卷烟产品危害的有效途径是当各国烟草企业有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逐渐生效、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吸烟与健康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因此也有了如今的“控烟令”。
据了解,卷烟烟气粒相物中除了水分和烟碱以外所剩下的部分,称之为焦油。
焦油是卷烟烟丝中的有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产生,是由多种烃类及烃的氧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等组成的复杂化合物。
专家普遍认为,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主要集中在焦油中,而降低焦油含量确实能够降低卷烟的危害性。
“降焦”工作的意义和现状“降焦”工作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通风、透气、加薄片和膨胀烟丝的物理方法,而是在保证市场消费的前提下的一种全面的、科学的、以农业为基础的、以卷烟的加工工艺和辅料技术包括香精香料为主体的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需要市场逐步接受的过程。
在国家局提出的“降焦、减害”的工作思路中,将“降焦”放在首位是非常正确的,“降焦”是国际卷烟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而中式烤烟型卷烟的“降焦”难度应该说比混合型卷烟还高。
另外在“减害”技术还没有取得有效的方法之前,“降焦”是不可缺少的。
“降焦”不仅同时可以“减害”,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逐步减少烟民对烟碱的依赖,这也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基本要求。
我国早已制定了降低卷烟焦油的法规,而且还同时确定了一个时间表,目前我国生产的卷烟80%以上焦油含量已控制在15mg以内,按照时间表的要求我国完全可以在5~10年内达到和接近发达国家的标准和要求。
烟草生产中卷烟降焦减害技术的应用摘要本文以卷烟降焦减害技术为研究对象,从现阶段卷烟降焦减害技术分析以及烟草生产中卷烟降焦减害技术的应用分析这两个方面入手,围绕烟草生产中卷烟降焦减害技术的应用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烟草生产;卷烟;降焦减害;技术自上世纪50年代英国皇家医学会首次针对吸烟危害健康问题作出官方报道以来,有关健康与吸烟之间的问题就一直广受相关人员的研究与关注。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作用之下,全球性的反吸烟运动呈现出了极为高涨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新时期烟草行业的发展而言可以说是极为严峻的挑战。
相关标准规范明确指出:各国政府不仅需要以行之有效的行政立法来抑制烟草消费,同时更应当针对烟草制品成分加以限制。
从这一角度上来分析,整个卷烟市场正逐步向着低烟碱、低焦油以及低有害成分方向发展。
如何在此种发展背景之下,对烟气当中的有害物质成分加以分析,最大限度的控制有害成分,确保卷烟制品的低害性,已成为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那么,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成熟卷烟降焦减害技术可分为哪几大类型?烟草生产中卷烟降焦减害技术有着怎样的应用价值呢?1 现阶段卷烟降焦减害技术分析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烟草企业有关卷烟降焦减害的投入日益扩大,相关理论、技术以及实践研究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面向市场所推出的烟草制品也具备了较为显著地低焦油特性。
具体而言,现阶段卷烟降焦减害技术可以按照施作方式的不同分为农艺措施以及工艺措施两部分。
1)农艺措施分析。
我们知道,烟叶在燃烧并吸收过程当中焦油成分的释出量同烟叶品种有着极大地关联性,这也就是说,烟叶品种的选择将直接关系着卷烟在燃烧并吸收过程当中所产生烟气焦油含量的高低。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自农业栽培与调制阶段开始限制烟叶当中的有害成分,同时提升烟草相对于各类病毒细菌的抵抗性。
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当前农艺措施支持下,优质烟叶品种中的镉含量已缩减50%左右,硝酸盐含量已缩减40%左右,效益显著;2)工艺措施分析。
卷烟工业降焦减害工程改进卷烟烟叶配方烟叶原料是卷烟生产的基础。
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部位、不同等级的烟叶,燃烧后产生的焦油量各不一样。
我国传统烤烟型卷烟的烟叶配方多以中下部为主。
但其高含糖量,导致焦油含量较高。
目前,国外的卷烟生产和我国的一些卷烟厂已注重在烟叶配方中大量使用成熟度好的上部烟叶,对于降低卷烟焦油量起到重要作用。
烟丝中掺用烟草薄片在卷烟配方中部分掺用烟草薄片,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烟叶资源,还可以降低卷烟焦油含量。
研究表明,完全用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的卷烟,其焦油释放量仅为10mg/支,比普通烟丝制成的卷烟低60%左右。
如在配方中掺用20%比例的烟草薄片,可使卷烟焦油含量减少10%左右。
目前美国的卷烟配方中烟草薄片使用比例已达到30-35%。
采用烟丝膨胀技术卷烟烟丝、梗丝经膨胀后,组织密度减小,体积增大,进而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使卷烟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氧化反应比较完全。
这就可以减少烟支的焦油释放量。
膨胀后的烟丝、梗丝,填充力加大,减少了烟支生产中的烟丝用量,可减少吸烟口数,进而减少抽吸卷烟时焦油的摄入量。
生产实践证明,在卷烟配方中掺用10%的膨胀烟丝和梗丝(膨胀率为200%),可减少卷烟焦油量近20%。
同时还可节约原料,降低成本7%左右。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国内卷烟生产厂家广泛采用。
使用高透气度卷烟纸卷烟纸透气度高,燃烧时空气量多,能提高烟支的燃烧速度,减少烟支的抽吸口数,进而减少烟支的焦油摄入量。
同时,主流烟气中的一氧化碳还可以从卷烟纸的微孔中扩散逸出,降低燃烧烟支的烟气浓度从而减少吸每口烟的焦油量。
滤嘴打孔稀释烟气滤嘴打孔就是在烟支滤嘴或水松纸上用激光、电火花或机械等方式打上小孔,使烟支在抽吸时,外界空气进入滤嘴内,对主流烟气进行稀释,从而减少人体对焦油的吸入量。
这项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有效降焦技术之一。
据统计,美国Carton牌卷烟采用后可降低卷烟焦油量70%,可降低一氧化碳含量80%以上。
银董红卷烟减害技术_卷烟减害降焦大概吸烟者都有这种矛盾心理:既要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又担心危害健康;吸焦油含量高的烟有恐惧感,而焦油量太低又觉得淡寡无味。
为了卷烟消费者的健康,近30年来,我国烟草行业一直把减害降焦摆在重要位置。
与普通卷烟相比,低焦油卷烟具有降低危害、节约资源两大特点。
一方面,降低焦油量能够降低卷烟的危害性。
根据目前评价卷烟有害性的标准体系,通过测定烟气中的CO、HCN、巴豆醛、BaP、NH、NNK和苯酚等7种有害成分来评价卷烟有害性,结果表明,低焦油卷烟产品的危害性明显小于普通卷烟。
另一方面,低焦油卷烟使用的烟叶原料配方中需要大比例的、填充值较高的加工原料,包括薄片、梗丝、膨胀烟丝和膨胀梗粒,这些填充材料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烟草原料的综合使用率,有效降低烟叶消耗。
有研究显示,如果卷烟配方中每提高1%的上述材料的掺配比例,全国卷烟工业每年将节约2万吨烤烟,可减少烟叶种植面积10万亩。
放眼世界,卷烟适度降焦早已是大势所趋。
自1967年以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每年都会对美国生产和在本土市场销售的卷烟进行检测,然后向国会提出报告并向市场公布检测的结果。
据其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卷烟降焦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1968年~1976年为卷烟焦油量平稳下降阶段,由21.6mg/支降至18.1mg/支,平均每年下降0.44mg/支;1976年~1981年为卷烟焦油量快速下降阶段,由18.1mg/支降至13.2mg/支,平均每年下降1mg/支;1982年以后为卷烟焦油量稳定阶段,基本稳定在13.5~12mg/支,1990年以后则一直保持在了12mg/支的水平。
欧共体国家为了促进卷烟焦油量的降低,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和时间表,即从1992年12月31日起卷烟焦油量控制在小于15mg/支;1997年12月31日起卷烟焦油量控制在小于12mg/支。
希腊的降焦时间表稍晚,放宽到2022年底卷烟焦油量降到小于12mg/支。
烟草学概论论文院系:烟草学院班级:烟工二班姓名:***学号:**********中式卷烟如何实施降焦减害1304108030 烟草学院张璐翔【摘要】吸烟在现代社会中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我国也是签署了禁烟条约的国家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于1969年开始致力于禁烟工作,我国于2003年11月签署了《公约》。
但烟草行业的蓬勃发展关乎到吸烟群体的利益以及国家税收,因此降低卷烟危害,特别是降焦减害是我国中式烟草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中式卷烟,降焦减害,发展1、中式卷烟现状中式卷烟作为我国烟草行业重点卷烟产品,在我国的卷烟行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众所周知烟草对身体的是具有一定的害处的。
但烟草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又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国作为全球卷烟消费第一大国,卷烟消费量一般保持在全球消费量的30%,2002年全国吸烟人口达3.2亿人,人均吸烟量约在6559支,卷烟消费总量在18300亿支左右,而同期国内卷烟销售量为17391亿支,据此分析未来几年中全国卷烟消费需求总量可能会有每年0.5%的微量增长1。
2、降焦减害成果焦油作为烟草对人体的主要有害物质,降低焦油含量是减少对人体危害程度的一种可行方法。
通知指出,郑州烟草研究院对近年来国产卷烟焦油量和7种成分释放量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行业共性问题,提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工业适用性的降焦减害技术建议。
各卷烟工业企业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进一步加快卷烟降焦减害步伐,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卷烟焦油和危害性指数的显著下降。
要切实加强降焦减害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国家局将继续把降焦减害成效作为对各省级工业公司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加大考核比重2。
在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消费者对于卷烟产品的需求更加趋向于低害、安全、健康等多个方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降焦减害”的一个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低焦油低危害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尽最大努力降低卷烟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性3。
探讨烟叶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降焦减害技术作者:王胜利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第33期摘要烟叶加工工艺是影响烟叶质量及安全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烟叶调制、打叶复烤与醇化、制丝三项环节应用的降焦减害技术,为烟草企业优化烟叶加工工艺提供帮助,为吸烟者提供更为健康的烟叶产品。
关键词烟叶;打叶复烤;焦油前言吸烟和健康的研究是烟草行业的热点之一,吸烟的安全是影响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研究学者对烟草降焦减害的研究集中于卷烟纸优化、添加减害剂、应用新型滤棒或优化烟叶加工工艺等方面。
在上述降焦减害研究中,烟叶加工工艺的成效最显著。
因此,本节主要分析烟叶加工方面的降焦减害。
1 烟叶调制环节的降焦减害技术在烟叶加工中,烟叶调制是基础环节,在该环节应用降焦减害技术,可为后续工序奠定良好的基础。
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烟叶调制环节的降焦减害技术包括烘烤优化与烘烤温湿度优化两方面。
在烘烤方式优化方面,雷诺士烟草企业研究人员开展了专项研究,在研究中对比不同烘烤方式下,产生的烟叶中有害物质亚硝铵(TSNA)的含量。
研究对比的烘烤方式包括明火烘烤、热交换烘烤两种。
研究结果显示,在烟叶调制环节,应用明火烘烤方式,产生的TSNA更多,热交换烘烤产生的TSNA含量仅为明火烘烤的20%。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明火烘烤会使用液化石油气,该物质燃烧会产生氮氧化合物,导致烟叶中出现TSNA[1]。
在明确烘烤方式后,技术人员需合理设置烘烤的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控制烟叶调制中有害物质的出现,实现降焦减害的目的。
川渝中烟公司对烘烤温湿度与降焦减害的关系开展专项研究,研究中选择氨及苯并芘作为有害物质指标,分析不同烘烤温湿度下有害物质的释放量。
分析结果显示,在烟叶烘烤中,存在最优温湿度数值,可将烟叶释放的焦油、氨及苯并芘等有害物质降到最低。
同时,有研究学者在对烟叶进行烘烤处理后,引入液氮冷冻干燥技术,降到烟叶的温度,再通过冰升华方式干燥烟叶,提升其填充性能与可燃烧性,从而降低焦油的产生量,实现降焦减害的目的。
卷烟降焦技术的研究进展卷烟降焦技术是目前卷烟行业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由于卷烟燃烧产生的焦油和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因此降低卷烟的焦油含量和有害物质排放是卷烟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卷烟降焦技术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改变卷烟的燃烧方式和烟气组成,减少焦油和有害物质的生成。
目前有四种主要的降焦技术:烟气再循环技术、烟杆改良技术、添加剂技术和节烟技术。
烟气再循环技术是通过将部分烟气重新引入卷烟燃烧室,改变燃烧室内的气流分布和温度分布,从而减少焦油的生成。
该技术能有效降低焦油含量和有害物质排放,但烟气再循环装置的设计和操作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烟杆改良技术是通过改变卷烟滤嘴和烟纸的结构和材质,控制烟杆内部的燃烧过程,降低焦油的生成。
常见的改良方法包括使用多层滤嘴、加入吸附剂和过滤剂等。
该技术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但降焦效果有限。
添加剂技术是向烟草中添加一些特定的化学物质,改变卷烟的燃烧性能和烟气组成,减少焦油的生成。
常见的添加剂包括碱性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等。
该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焦油含量,但添加剂的种类和添加量需要认真控制,以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节烟技术是通过控制烟草的燃烧速度和烟气产量,减少烟草的燃烧时间和燃烧面积,从而降低焦油的含量。
常见的节烟方法包括缩短烟卷长度、增加烟卷孔径和减少填充密度等。
该技术能有效降低焦油含量和有害物质排放,但会对卷烟的香气和口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卷烟降焦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
如何在保持卷烟口感和香气的前提下,降低焦油含量和有害物质排放,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降焦技术的应用也需要与相关法律法规相配套,以保证卷烟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烟丝保形降焦减害亚临界萃取技术经过多年开展“降焦减害”的研究,国内外卷烟企业已积累一些控制卷烟焦油量的手段,在加工技术方面先后开发了一系列降焦措施,如改进卷烟纸自然透气度、“三纸一棒”上的通风稀释、调整烟丝结构中梗丝、膨胀烟丝和烟草薄片的比例、多种形式的滤嘴等新技术,综合利用多项新技术来调节卷烟的焦油等有害成分产生量。
亚临界萃取技术,可直接用于去除烟丝烟碱、焦油及其它有关成分的前体物质,并且可以做到烟叶(丝)保形、定量可控。
该技术专利号:ZL2011 1 0076093.2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烟草行业为“降焦减害”已做出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亚临界萃取新技术的出现,从手段上会更加主动、灵活和有效,可根据产品的设计目标在更宽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亚临界流体(Sub-critical fluid)是一种温度高于沸点而低于临界点的液化气体,液化丙烷和液化丁烷是最早用于生物萃取的亚临界流体溶剂。
因此,亚临界萃取工艺是在一定压力下进行的。
相比较而言,所谓超临界为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是介于气液之间的一种既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物态,这种物质只能在其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才能存在。
当丙烷、丁烷、二甲醚(DME)等溶剂以亚临界流体状态存在时,分子的扩散性能较强,传质速度加快,对天然产物中弱极性以及非极性物质的渗透性和溶解能力显著提高。
亚临界萃取技术(Sub-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technology)就是利用亚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
在亚临界状态下,将亚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
利用上述亚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依据有机物相似相溶的原理,在常温和一定压力下,以液化的亚临界流体溶剂对物料进行逆流萃取,液相(萃取液)在常温下减压使溶剂气化与萃取出的目标成份分离,得到液相的产品;固相(被萃取过的物料)在常温下减压蒸发出其中吸附的溶剂,得到固相产品。
生物技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各成员国政府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不仅规定了各国政府要采取和实行有效的立法、行政或其他措施防止和减少烟草消费,而且还要对烟草制品进行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烟草行业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为消费者的健康着想。
因此,烟草的降焦减害就成为各国烟草行业的重任。
1 农业降焦减害的技术途径1.1 培育和推广低焦油的烟草新品种 烟草中所含的有害成分或有害成分的前体物质越多,制成的卷烟燃吸过程中焦油的释放量就会越大。
因此,卷烟燃吸过程中,焦油的释放量与烟草的品种具有很大关系。
如果通过各种育种途径选育出低焦油的卷烟品种,就可以从根本上起到减害作用。
例如,TSNA (烟草特有亚硝胺)是强致癌物质。
而烟草中的硝酸盐在调制陈化等过程中,会通过中间产物亚硝酸盐生成TSNAs[1]。
知道了这一点,烟草的育种人员,就可以根据遗传和生理生化的特异性,选育低硝酸盐的基因型或通过低硝酸盐品种的杂交,筛选出硝酸盐含量低于双亲的优良组合,从而选育出具有低硝酸盐特性的新品种[2]。
目前某些烟叶品种的硝酸盐含量已降低30.00%~50.00%。
1.2 提高烟叶钾含量 烟草中钾的浓度是衡量烟叶品质的重要指标。
钾浓度高的烟叶阴燃火力大,可燃性增强[3],从而减少了烟叶有害物的挥发和CO等有害成分的产生。
其起到减害的作用从农业和工业的角度阐述烟草降焦减害的技术途径张 博1 陈胜利1 冯 涛1 张占军1(河南省三门峡市烟草公司陕县分公司,河南三门峡 472100)摘 要 从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皇家医学会首次报道吸烟危害健康的官方报道至今,吸烟与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烟草行业及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基于此,分别通过农业和工业2方面,并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降焦减害的技术途径。
最后,对未来的降焦减害之路提出展望。
关键词 烟草;降焦减害;农业;工业中图分类号 F 426.8 文献标志码 B作者简介:张博(1987-),从事烟草方面的研究工作。
烟叶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降焦减害技术探索摘要:烟叶加工工艺过程会对烟叶的品质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对烟叶中有害成分的含量产生影响。
基于烟叶加工工艺的发展,本研究对烟叶调制、打叶复烤、制丝三个关键工艺环节的降焦减害技术进行了概述,同时展望了未来降焦减害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烟叶;调制;打叶复烤;制丝;降焦减害1引言随着吸烟与健康关系研究的深入,烟草行业越来越关注如何降低烟草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将其作为自身发展和生存的共同目标。
当前针对卷烟降焦减害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烟叶调制、打叶复烤、制丝等环节。
烟叶在经过多次温湿循环后,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发生改变,同时也使其燃烧后释放的有害物质含量受到影响。
所以通过优化烟叶加工工艺来提升烟丝感官品质,降低其有害成分释放量,已然成为当今烟草领域研究的重点。
本文着重从烟叶调制、打叶复烤、制丝三个关键工艺环节探讨卷烟降焦减害技术。
2烟叶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降焦减害技术2.1烟叶调制过程对于烟草生产来说,烟叶调制是一个重要环节。
优化烟叶调制工艺过程,对于实现卷烟降焦减害有着积极作用。
在烟叶调制过程中,关于有害物质释放量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优化烘烤温度和对烘烤模式进行转变。
李晓研究指出,在调制烟草植物过程中,经过高频波辐射以及微波处理,相较于传统的烟叶调制,其中的NNK和NNN等致癌物含量会大幅减少。
此外研究中还指出,烟草在经过微波处理后,其中的NNN含量低于0.15 μg/g,NNK含量低于0.002 μg/g。
另一项研究表明,经过超声波处理和紫外线辐射后的烟叶,焦油量得到明显的降低【1】。
WILLIAMS J R针对优化烘烤温湿度的研究指出,通过低湿和高温来制备烟叶时,其中硝酸还原酶(NR)存活时间缩短,继而使得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的概率降低【2】。
魏玉玲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在对氨及苯并芘释放量与烘烤温湿度关系的研究中发现,通过选择合适的温湿度,能够使得烟叶燃烧之后的焦油量得以有效降低【3】。
12011年全国卷烟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在谈到卷烟产品减害降焦问题时强调,加强减害降焦技术研究,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推进减害降焦,力求在减害降焦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毋容置疑,减害降焦问题已经摆在国家烟草最重要的议事日程。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在客观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对烟草有了新的认识,加上控烟和反烟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只有研发出符合人们愿望的低害降焦卷烟产品,满足消费者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尽量减少对消费者身体的危害,才能得到广大的消费者认可和接受。
其实,为了卷烟消费者的健康和增强烟草竞争力,近30年来,我国烟草行业一直把降焦减害摆在重要的位置,经历了三个降焦阶段。
第一阶段(1983年——1994年)全国卷烟平均焦油由27.27mg/支下降到了17.97mg/支。
卷烟焦油量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是:1、滤嘴卷烟的比例大幅度增加;2、配方改进;3、设备更新;4、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
第二阶段(1995年——2000年)。
在此期间,大部分卷烟生产企业积极探索和采用各种降焦、控焦技术,卷烟焦油由19.61mg/支降至16.37mg/支。
在此期间,大部分卷烟生产企业都积极探索和采用各种降焦、控焦技术,加大了降焦力度,在工艺、配方设计和卷烟材料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第三阶段(2001年——2002年)。
在此期间,全国卷烟焦油加权平均值降至14.6mg/支。
到2009年卷烟焦油量的上限值降到了13mg/支。
现在大家看到的烟盒上面标的焦油含量更少,一般都在12 mg/支一下。
2、当前我国卷烟的焦油量水平从2009年卷烟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数据看,104家卷烟企业的1041个牌次618个卷烟牌号的加权平均焦油量为14.6 mg/支,其中,烤烟型、混合型和外香型卷烟焦油量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4.6、12.8 和15.4 mg/支,低于15 mg/支焦油量的卷烟产品特别是名优烟的比例大幅度提高,达到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