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18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一、构成得含义平面构成就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得平面上,按照美得视觉效果、力学得原理,进行编排与组合,它就是以理性与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得排列得方法。
就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得产物。
二、平面构成就是设计得基础平面构成主要就是运用点、线、面与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得抽象性与形式感。
又具有多方面得实用特点与创造力得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
就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得视觉得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得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得构成技巧与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得修养与感觉,提高创作活动与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第一章平面构成中美得形式法则一、对称与平衡1、对称:形本用对折得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得图形称为对称。
它们就是等形等量得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就是具有良好得稳定感得最基本形式。
(1)轴对称“以对称为中心。
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得角度得等形得对称图形。
(2)中心对称:对称得图形,对称点在中心就称为中心对称。
(3)旋转对称:一个图形按照一定得相同得角度旋转,成为放射状得图形,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得图形,称为回旋对称。
旋转180度得图形彼此相逆,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得距离或按某种一定得规则乾地平行移动所得到得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5)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得比例放大,称为扩大对称。
2、平衡:从视觉上来指一种等量与不等形得力得平衡状态。
如均衡、适称。
平衡比对称在视觉上显得灵活、新鲜,并富有变化得统一得美感。
二、对比、调与1、对比:对比就是互为相反因素得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得时候所产生得现象,使它们各自得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高、矮、强、弱放在一起得形成对经。
大小关系放在起时比它们单独地放置时,大得显得更大,小得显得更小。
强弱关系放在一起时,也会产生同样得感觉。
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用这种对比关系寻求变化与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得画面效果。
《平面构成》1、总论2、形态属性3、形态要素4、基本型与骨骼属性5、骨骼关系6、基本形式第一章总论1、构成得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得“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就是著名得“包豪斯”。
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得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得共性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得统一,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得新体系。
“构成”就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得一门重要课程、2、构成得定义构成: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或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得造型活动。
平面构成:在二维平面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织,构成理想形态得造型设计基础训练、3、平面构成得目得、特点及学习方法(1)目得培养创造力与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与途径。
研究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力与美感等造型因素,这些因素就是其她艺术造型得本质与基础。
(2)特点基础性:学习设计入门课,对初学设计有重要得专业引导与指导作用。
趋理性:将繁杂造型关系还原分解成造型要素,再按一定法则综合构成、设计性:设计就是有目得得造型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收到有条件得制约、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对材料,工具与工艺得尝试把握以及对现有形态得积累,也有对新形态得发现与创造。
(3)学习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会得原则、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想,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接受严格系统训练,勤思考,勤动手。
4、平面构成所用得材料与工具(1)工具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直线笔、曲线笔、鸭嘴笔等。
绘图仪器: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圆规、分规与小圈圆规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2)材料纸张:白卡纸、白板织或较光滑得纸张,如果就是做肌理还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糙得纸张来达到效果、颜料: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填色,也可用中华墨汁代替。
5、平面构成给设计思维带来得思考平面构成就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得训练方法,其思维途径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1)严谨得逻辑思维构成练习中首先确定构成形态得若干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排列,这种方法就是一种富于理性得,逻辑性很强得思维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得弊病,又便于在众多得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
本例为平面设计理论教程,在教程中作者将向朋友介绍平面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方面的知识,本文将分五个章节介绍平面构成的特点、分类、形式,平面构成的点、线、面的构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希望能给朋友们带来帮助~~第一节:平面设计构成基础构成的艺术与其概念所谓构成就是将不同形态的两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综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概念。
这是一个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
平面构成的特点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但是它反映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性。
平面构成在构成中采取数量的等级增长、位置的远近聚散、方向的正反转折等变化,在结构上整体或局部地运用重复、渐变、变异、放射、密集等方法分解组合,构成有组织、有秩序的运动。
平面构成就是通过这种视觉语言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产生影响,比如紧张、松弛、平静、刺激、喜悦、痛苦、茫然等等。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视觉语言中的构成来传达作品的特征!平面构成的分类依据构成的原理,任何形态都可以进行构成。
构成对象的形态主要有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
自然形态的构成是通过对形象整体或者是局部的分割、组合、排列,重新构成一个新图形。
抽象形态的构成是以抽象的几何形象为基础的构成,即以点、线、面等构成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排列。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探讨形式美法则,几乎是艺术学科共通的话题。
形式美是美的事物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而视觉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
狭义地说,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类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与其有规律组合所具有的美。
变化与统一的辩证关系是一切艺术都必须遵循的规律与原则。
变化是指将性质不同的东西并置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活泼、生动、丰富的特征。
统一则是将性质不同的、相近的或者相同的东西,按照一定的意念秩序并置在一起,造成一种同存和谐、严肃、稳定的趋势感觉,而过分地追求又易流于单调死板。
因此,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乱中求整”“平中求奇”,是一切艺术形式美所遵循的基本法则。
《平面构成》1、总论2、形态属性3、形态要素4、基本型和骨骼属性5、骨骼关系6、基本形式第一章总论1、构成的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的“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是著名的“包豪斯"。
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共性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
“构成"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2、构成的定义构成: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或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活动。
平面构成:在二维平面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织,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训练。
3、平面构成的目的、特点及学习方法(1)目的培养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研究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力和美感等造型因素,这些因素是其他艺术造型的本质和基础。
(2)特点基础性:学习设计入门课,对初学设计有重要的专业引导与指导作用。
趋理性:将繁杂造型关系还原分解成造型要素,再按一定法则综合构成.设计性:设计是有目的的造型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收到有条件的制约。
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对材料,工具和工艺的尝试把握以及对现有形态的积累,也有对新形态的发现与创造。
(3)学习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会的原则。
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想,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接受严格系统训练,勤思考,勤动手。
4、平面构成所用的材料和工具(1)工具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直线笔、曲线笔、鸭嘴笔等。
绘图仪器: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圆规、分规和小圈圆规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
(2)材料纸张:白卡纸、白板织或较光滑的纸张,如果是做肌理还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糙的纸张来达到效果。
颜料: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填色,也可用中华墨汁代替。
5、平面构成给设计思维带来的思考平面构成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的训练方法,其思维途径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1)严谨的逻辑思维构成练习中首先确定构成形态的若干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排列,这种方法是一种富于理性的,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病,又便于在众多的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
平面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 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中,通过点、线、面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图形。
平面构成是图形设计和美术创作中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2.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等几何元素,同时还包括了色彩、形状、质地等艺术元素。
这些基本要素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变化,构成各种各样的平面构成形式。
3.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平面的排列、平面的重复、平面的组合、平面的变形、平面的对比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些表现形式,平面构成可以表现出多样的美学效果。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1. 对称原则对称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之一,可以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形式。
对称的运用可以使图形显得稳定和均衡,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2. 节奏原则节奏是指图形元素在平面上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
通过节奏的运用,可以增强图形的动感和韵律感,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 平衡原则平衡是指图形元素在平面上的分布均匀和组合协调,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平衡的运用可以使图形看起来稳定,避免了单调和杂乱的感觉。
4. 重复原则重复是指图形元素在平面上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
通过重复的运用,可以增加图形的统一感和整体性,使艺术作品更加连贯和一致。
5. 色彩对比原则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在平面上的对比和搭配。
通过色彩对比的运用,可以增加图形的鲜明度和对比度,使艺术作品更加饱满和生动。
6. 空间视差原则空间视差是指在二维平面上通过透视、比例等手段表现出的三维空间感。
通过空间视差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7. 素描构图原则素描构图是指在平面上通过线条的表现和排列,创造出形象和结构的构图方式。
通过素描构图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准确和生动。
三、平面构成的艺术运用1. 平面构成的作用平面构成在图形设计和美术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重复、对比等手段,使图形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吸引力。
平面构成知识点总结
平面构成是指由几何图形的平面所组成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关于平面构成的知识点总结:
1. 平面几何图形: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包括点、直线、多边形、圆等。
这些元素可以在平面上进行组合和排列,构成各种各样的图形。
2. 多边形构成:多边形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直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多边形的构成通常包括各边的长度、夹角、对角线等属性。
3. 圆的构成:圆由一个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所有点的集合组成,并且这个定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圆的构成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属性。
4. 图形的相互关系:在平面构成中,图形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包括相交、重叠、内含、相切等。
5. 对称性:平面构成还包括对称性的概念,如轴对称、中心对称等,这对于许多图形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6. 坐标系:坐标系是平面构成中用于描述点和图形位置的重要工具,通常包括笛卡尔坐标系、极坐标系等。
上述是关于平面构成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还请随时告诉我。
平面构成基础平面构成是美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在二维平面上通过各种元素的组合和排列,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结构。
平面构成不仅仅是美术设计中的基础,也是许多其他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如建筑设计、平面广告、网页设计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平面构成的基础要素和技巧。
一、基础要素1. 点:点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单位,它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元素。
点在平面上的位置、大小和颜色等属性可以通过调节来达到不同的构图效果。
2. 线:线是由无数个点相连而成,它可以是直线、曲线、斜线等。
线的位置、长度、方向和粗细等属性都会影响平面构成的效果。
3. 形状:形状是由线条相互连接而成的,它可以是简单的几何形状,也可以是复杂的自由形状。
形状的大小、比例和形状之间的关系是构图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4. 颜色:颜色是平面构成中不可忽视的要素,它可以给作品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颜色的明暗、对比和饱和度等属性都会对构图产生影响。
二、构图技巧1. 对称与不对称:对称构图是指将平面分为左右或上下对称的两部分,这种构图方式通常给人稳定、平衡的感觉。
而不对称构图则是通过将元素放置在平面上的不同位置,创造出动感和张力。
2. 重复与变化:重复是指在平面上重复使用相同的元素或形状,创造出统一感和规律感。
变化则是通过改变元素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属性,使平面构成更加有趣和富有层次感。
3. 对比与和谐:对比是指在平面构成中使用明暗、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对比,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而和谐则是通过统一的颜色、形状和比例等要素,使整个构图看起来和谐舒适。
4. 空白与填充:空白是指在平面上留有一定的空间,不填满所有的区域。
空白可以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也可以使构图更加简洁和清晰。
填充则是指将元素填满整个平面,使构图更加紧凑和充实。
5. 重点与层次:重点是指在平面构成中突出的元素,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层次则是通过前后、大小和明暗等关系,使构图产生深度和立体感。
三、实际应用1. 平面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是运用平面构成基础的一个重要领域。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平面构成理论2017年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平面构成理论设计是设计者个人或设计团体有目的进行有别于艺术的一种基于商业环境的艺术性的创造活动,设计就是一种工作或职业,是一种具有美感、使用与纪念功能的造型活动。
yjbys店铺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平面构成基础知识,欢迎大家参考!一、基本概念(一)、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
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
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二)、平面设计的术语:1.和谐:从狭义上理解,和谐的平面设计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的。
广义上理解,是在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的感觉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2.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觉鲜明强烈而又具有统一感,使主体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3.对称:假定在一个图形的中央设定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其左右两个部分的图形完全相等,这就是对称图。
4.平衡:从物理上理解是指的重量关系,在平面设计中指的是根据图像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和材质的分布作用与视觉判断上的平衡。
5.比例:是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6.重心:画面的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点,画面图像的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都可对视觉中心产生影响。
7.节奏: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于在构成设计上指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8.韵律: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律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的旋律感,成为韵律。
平平面设计的元素1.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
平面构成设计知识点汇总平面构成设计是广告设计、图形设计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构图、色彩搭配、排版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就平面构成设计的几个主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讨论。
一、平面构图平面构图是平面设计中最基本和核心的要素之一。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吸引人的眼球并有效地传达设计意图。
在进行构图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元素的位置、大小、比例和间距等因素。
1. 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将元素沿着中轴线进行对称安排的一种方式。
这种构图方法给人以稳定、整洁的感觉,适合表达庄重、稳重的主题。
常见的对称构图包括完全对称构图和轴对称构图。
2. 不对称构图不对称构图是指画面中元素不沿中轴线对称排列的一种方式。
这种构图方法常用于传递活泼、变化或动感的主题。
设计师可以通过位置、大小和颜色等手段来实现不对称构图。
3. 黄金分割构图黄金分割构图是一种比例美学原理,通过将画面分割为黄金比例的部分来实现构图的和谐和平衡。
这种构图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摄影、绘画和设计等领域。
二、色彩搭配色彩是平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能够传递情感、引起共鸣,并对作品产生重要影响。
色彩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效果。
1.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指通过使用相对明暗、冷暖、对比度等差异明显的颜色来产生视觉冲击力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常见的色彩对比包括互补对比、对比色对比和明暗对比等。
2. 色彩搭配原则色彩搭配原则是指在平面设计中遵循的一些基本法则。
常见的色彩搭配原则包括色彩的类比、色彩的对比、色彩的渐变和色彩的统一等。
良好的色彩搭配能够创造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三、排版设计排版是平面设计中文本布局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可读性和视觉效果。
一个好的排版能够使文本更易于阅读,并且能够提升整体设计的品质。
1. 字体选择字体的选择对于排版设计非常重要。
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的风格和主题选择合适的字体。
常见的字体类型包括衬线字体、非衬线字体和手写字体等。
2. 行距和字距良好的行距和字距能够使文本更易读,并且能够提升整体排版的美感。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平面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的教育,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如服装、装潢、室内设计、造型设计、建筑、绘画等。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带来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吧。
一、概论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
是将不同或相同的形态单元重新组合成新的单元形象,赋予视觉感受上新的形态形象。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
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三、面构成的形象形 --> 概念的形 (抽象)--> 现象的形(具象)--> 自然形(有机形、无机形)--> 人为形(有机形、无机形)点的形象:细小、简单点的大小、数量、空间及排列的形式方向使构成作品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可形成活跃、轻巧等不同表现效果。
线的形象:宽度窄、长度显著线的形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设计线构成,关键在于把握线形态的性格表现。
线的性格:垂直线:赋予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
水平线:稳定感、平静、呆板。
斜线:运动感、动向、方向感强。
折线:方向变化丰富、易形成空间感。
几何曲线:弹力、紧张度强,体现规则美。
自由曲线:自由、潇洒、自如、随意、优美。
细线:精致、挺拔、锐利。
粗线:壮实、敦厚。
线的表达要点:以长短、粗细、疏密、方向、肌理、形状、线形组合的不同来创造线的形象,表现不同线的个性,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
面的形象:几何形:特点:明快、单纯、规整、秩序。
(如书本、电视等)有机形:特点:生机、膨胀、优美、弹性。
(如水滴、鹅卵石) 不规则形:自由形、偶然形。
具有一定的情态、情趣。
徒手形、意外形等。
体的形象,在平面上是一种幻觉形象,是一种特殊的空间形式。
正负形象,图在前,底子在后为正,反之为负。
平面构成设计专业知识点一、引言平面构成设计是一门关于平面造型和布局的专业学科,旨在通过有效的构图和排版方式,创造出具有艺术感和功能性的平面设计作品。
本文将介绍平面构成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二、基本概念1.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指在设计中对平面空间进行有效组织和安排的过程。
在平面构成中,设计师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纹理等元素,以及对比、重复、对称、平衡等原则,创造出美观、有序的平面图案。
2. 线条运用线条是平面构成设计中的基本元素之一,可以分为直线、曲线、虚线等。
在设计中,线条的运用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塑造形状,传达情感和表达意义。
3. 形状塑造形状是平面构成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可以分为基本形状和组合形状。
设计师可以通过形状的大小、比例、曲线与直线的结合等方式,创造出各种平面造型效果。
4. 色彩运用色彩是平面构成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颜色的明暗、对比和饱和度等来进行表现。
不同的色彩组合和运用方式可以给设计作品带来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5. 纹理效果纹理是平面构成设计中营造视觉感受的一种手段,可以通过使用特殊的材质或者纹理图案来创造出具有触感的设计效果。
三、技巧与实践1. 对比与平衡对比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鲜明的视觉效果,通过不同元素之间的对比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平衡则是指在设计中保持一种均衡感,避免过多或过少的元素堆积,使整个设计看起来和谐。
2. 黄金分割法黄金分割法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法,通过将画面分割成多个黄金比例的区域,使得设计更加美观和平衡。
设计师可以运用黄金分割法来决定画面中各元素的位置和比例。
3. 负空间利用负空间指设计中未被占用的空白区域,也被称为空白部分。
合理利用负空间可以增强设计的整体效果和吸引力,使得主题和内容更加突出。
4. 字体与排版字体选取和排版是平面构成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作品的氛围和主题,选择适合的字体风格、字号和字距,并巧妙地进行排版,使得文字内容与整体布局相互呼应。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 一,构成的含义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二,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第一章平面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一,对称与平衡 1.对称:形本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1)轴对称"以对称为中心.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的角度的等形的对称图形. (2)中心对称:对称的图形,对称点在中心就称为中心对称. (3)旋转对称: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相同的角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的图形,称为回旋对称.旋转180度的图形彼此相逆,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距离或按某种一定的规则乾地平行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5)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称为扩大对称. 2.平衡:从视觉上来指一种等量和不等形的力的平衡状态.如均衡,适称.平衡比对称在视觉上显得灵活,新鲜,并富有变化的统一的美感. 二,对比,调和 1.对比: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高,矮,强,弱放在一起的形成对经.大小关系放在起时比它们单独地放置时,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强弱关系放在一起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用这种对比关系寻求变化和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的画面效果. 2.调和: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调和和对比是互为相反的因素.最后在画面上要达到既有对比又有调和的统一的画面,就必须通过设计者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合理的配合才能得到调和.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合理的组合方法,以达到调和的目的.(1)同种元素的组合.同种元素,如形状为圆形的不同数量的大圆形和小圆形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容易得到统一,但由于这种结合比较简单,因此容易显单调和平常. (2)类似元素的组合.形状的类似.以几何形中的正方形为例,平行四边形,近似于方形的矩形,有机形的方形,比较形状接受于以上的图形均为类似形.类似还包括形状,大小多少的类似和方向,距离,速度的类似等.类似元素结合比同种元素结合更具备良好的配合条件,它既有形状的变化又有对比,并包括了较多的共同性,因此更能创造出优美直辖市的画面效果. 3)不同元素的组合.不同形,不同质的元素,它们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区别,组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不调和的状况,因此为了达到调和.必须要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由对比向和谐转化,以达到调和统一的目的. 三,节奏,韵律节奏和韵律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不同的节奏.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生的运动感.节奏必须是有规律的重复,连续,节奏容易单调,经过有律动的变化就产生韵律. 韵律是诗歌中常用的名词.原是指诗歌中的声韵和律动,音的轻重,长短,高低的组合,匀称间歇或停顿.在诗歌中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音同韵同调的音可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及节奏感,在构成中韵律常伴与节奏同时出现.通过有规则的重复变化.比,等比处理使之产生音乐诗歌般的旋律感,运用得好就能增加作品的美感和诱惑力. 四,统一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变化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统一是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到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统一的原理如下: 1.接近的原理使各种不同有变化的各部分,以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来观察,距离接近的物体较容易产生结合感.各种接近类同的要素相结合,也能够得到统一.如形体的大小类同,色彩的接受,肌理造型特性的接近都容易具有统一感. 2.连续的原理这个原理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和使用.把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各种不同的色彩的物体,用一根直线,曲线或者折线不断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也仍能够得到统一. 3.闭合的原理将同一个造型要素的形态,隔开一定的距离相互向内侧闭合,从视觉上得到的是另外一个整体而统一的形态,原来闭合前的单一的造型要素则被忽视了. 第二章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形象及构成形象在构成设计中是表达一定含义的形态构成的视觉元素.形象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见物.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一,点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 1.点与位置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角,都会产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 2.点与周围环境被周围密密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 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形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点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如周围是小的点子,中间点就会显得大;如周围的点大,则中间的点就会显得小;上下两个同样大的点,上方的点显得大于下方的点. 3.点的密集点的密集趋近,就形成了线的感觉,距离较近的点的吸引力比距离较远的点更强,点的间隔小,它的线化就十分明显.不具趋向性的点的集合也会形成线化现象,从大到小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按照光照射在物体的亮面,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 4.点的构成形式 (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二,线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线在空间里是具有长度和位置的细长物体.在数学上来说,线不具有面积只有形态和位置,在构成中线是有长短,宽度和面积的,当长度和宽度比例到了极限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线. 从构成的角度来看,具有长短,宽度的线,随着线的宽度的增加就会使人感觉到面的感觉,但如它周围的都是类似线的的群体,那么宽度较大的线也会认为是粗线.线的长短形状不同,我们把它分成各种不同的线.由于各种线的形态不同也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1.线的分类: 直线:平行线,折线,交*线,发射线,斜线. 曲线:弧线,抛物线,旋涡线,波浪线,自由曲线. 虚线锯齿线. 2.线的特性直线的特性:一般从直线得到的感觉是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和紧张感. 曲线的特性: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 曲线可分为圆和圆弧形态的几何曲线,圆规画出的曲线,用手工画出的自由曲线和用曲线规画出的曲线. 几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 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由感和变化的节奏感. 细线的特性: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 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 长线的特性: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 短线的特性: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 绘图直线笔线的特性:干净,单纯,明快,整齐. 铅笔线和笔毛线的特性:自如,随意,舒展. 水平线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 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 斜线的特性: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相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3.线的不同方向运动在视觉上得到的印象线在构成中,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印象.左右方向流动的水平线,表现出流畅的形势和自然持续的空间.上下垂流动给人产生力学自由落体感,它和积极的上升形成对照,可产生强烈的向下降落的印象,由左向右上升的斜线,给人产生明快飞跃的一种轻松的运动感. 由左向右下落的斜线,使人产生瞬间的飞快速度及动势,产生强烈的刺激感. 由于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线的疏密排列,前疏后密产生深度,前边的愈疏愈近,后边愈密愈远,这样就形成了远近空间. 4.线的紧密排列产生的视觉印象. 线如按照一定的规律等距离排列会形成色的空间并置产生出灰面的感觉. 线如不同距离间隔排列,或线的粗线变化,将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线的形状不同的等距离排列,将会产生凹凸效果. 线的等距离排列产生出灰面.线如断开后会形成点的视觉效果. 5.线的组合 (1)规则的组合在平面构成中,线为造型要素,若用粗细等同的直线平等设置组事,按照数学中固定的数列来进行构成,这一类的构成图形在造型上比较能够得到统一,有秩序,但变化较少显机械性,因而比较单调和缺少感情. (2)不规则的组合若用粗细长短不同的各种线条依照作者的构想意念自由的排列,这一类的构成图形,画面较活泼而富有感情,由于画时手法或者笔法不同会产生很多偶然的效果. (3)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按照某种固定的形式进行线的组合,在组合图形中作者加以部分变化,使其产生不同的造型方式,也就是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造型方式,使构成变得丰富而有创意. (4)线的分割以线为造型要素,先组合成一张具有整体感的线的组合画面,再把整体的画面上用直线或是曲线作有规律的和无规律的自由分割.有规律的分割常要用数列关系来推算,无规律的自由分割可根据作者的意念来进行分割. 线的分割可分成:平行线分割,直线分割,弧线分割,垂直与水平线分割,放射状分割. 三,面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在平面构成中,不是点或线的都是面.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和闭合都会生出面.面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构成中,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实体.它在轮廓线的闭合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 各种不同的线的闭合,构成了各种不同形状性质的面. 1.面的分类 (1)几何性的面:用数学的方式构成的形态.如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图形,五角形,矩形等. (2)直线性的面:用直线任意构成的形态. (3)有机性形态的面:用自由的弧线构成的形态. (4)不规则性形态的面:用直线和自由弧线随意构成的形态. (5)偶然性形态的面:由特殊的技法意外偶然得到的形态.如敲打,泼撒. (6)徒手性形态的面:不用任何几何器械辅助,而用毛笔徒手绘写的形态. 2.图与底,正与负的形象在平面上,最先吸引人的视觉的跳到人的眼前占有空间前进的形象被称为"图".反之,后退的在"图"周围的空间的形象称为"底".力的形象就称为正的形象,底的形象称为负的形象."图"和"底"的形象就像我国的阴刻图章一样,"图"和"底"总是相互陪衬着的."图"和"底"的关系并非总是很清楚的,在形象以不同的方向转换的时候,当形象的一部分被框架骨格线分割或者切除,或者形象和形象之间联合起来的时候,何者为"图",何者为"底",就不十分明显.因而就很难辩认出某种形象究竟是正形还是负形,这种构成中所产生的"图"和"底"也就是"正"与"负"随时变化的关系为设计构成中的填色来选择图形,使图形具多样性提供了较多的可能. 从大小到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各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 前面有讲到节奏,这是具体的:在线之间按照一定的排列使之具有节奏感.要考虑对于递进的排列或者带有一定规律的排列的各种方法.在综合掌握线的方向性,能在画面构成上具有三维空间感.用更进一步使直线的粗细有所变化,就会使线间以及它们的组合的方向性产生更强烈的变化点的节奏:等间隔的排列,有于间隔距离的长短不同形成了疏密,但还是平面的画面.点与点间距离采取了累进的规律,可以使人产生动感.在渐进排列的点之间进一步增加点的大小差别时,则更加强调了渐进,递进性,并增加画面的动感.啊~~~还有点的大小在感觉上的最大限度,一定要取决于画面内容之间的相对关系. 第三章骨格与基本形及形与形的关系一,骨格的作用平面构成中,骨格是支撑构成形象的最基本的组合形式,使形象有秩序地经过人为的构想,排列出各种宽窄不同的框架空间,把基本形输入到设定的骨格中以各种不同的编排来构成设计,骨格既起到编排形象和管辖形象的空间作用. 二,骨格的分类骨格分为有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格. 1.规律性骨格:是以严谨数学方式构成的.如重复骨格,渐变骨格,发射骨格. 2.非规律性骨格:没有一定的规律,是由规律性骨格随意和自由地衍变而成,随作者在一定的平面框架内进行划分,因此它具有极大的任意和自由性. 3.重复骨格:在一定的框架内,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等距离划分出大小相等的空间单位称为重复骨格.重复骨格多为正方形单位空间,因对重复构成有利,可以较多的组合成新的形态. 4.渐变骨格:在一定的框架内,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划分单位面积的水平,垂直线所组成的网格称为渐变骨格.一般可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费博那基数列,调合数列来划分的. 5.发射骨格:是由一个发射中心点向外发射或者围绕一个中心点向外运行的骨格.发射骨格也可用渐变骨格的原理进行.由中心点有渐变变化的发射能给人以强有力的吸引力和较好的视觉效果. 三,基本形在构成中简洁的最基本的有助于设计的内部连结而不断产生出较多形态的图形. 基本形的设置不宜复杂,否则会使设计变得焕散,不统一,从而形成花砖地,不能创造了更多的抽象图形. 四,形与形的关系在基本形与基本形相遇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关系供设计者选择,创造出更多的形象 1.分离形和形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接触,呈现出各自的图形. 2.接触形和形的边缘恰好相切. 3.覆叠一个形象覆叠在另一个形象上,覆盖在上面的形象不变,而被覆叠的形象就有所变化,覆叠的位置不同也就产生出不同的形象,并产生上与下,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象与形象相互交错重叠,交错重叠部分为交叠,.重叠部分具有透明性,不掩盖形象的轮廓也不定分出前后或者上下的空间关系. 5.差叠两个形象相互交叠,交叠部分成为新的形象,其余部分被减去. 6.减缺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叠,覆盖产生了前后上下关系,保留覆盖在上面的形象,后面被上面覆盖所留下的剩余形象为减缺的新形象. 7.联合形象与形象交错重叠,不分前后上下关系,而把两个形象联合起来成为同一个空间平面内的较大的新的形象. 8.重合两个相同的形象,不相互交错,其中一个覆盖在另一个上,成为合二为一完全重合的形象. 五,单形的构成训练 (1)几何单形的相互构成(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本形体,将它们分别以连接,重合,重叠,透叠等形式,构成不同形象特点的造型) (2)分割所构成的形体(训练设计者灵活的造型能力) (3)重合所构成的形体,(形体间相互重合,添加派生出各种形态各异的造型) (4)自然形单形的构成 (把自然物的基本形以真实,自然,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用到构成设计中去)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方法一,同一基本形方向变动不同组合的重复构成在平面内,首先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划分空间作重复骨格,骨格的大小阔窄由设计者构思决定. 重复是在重复骨格内的基本形的重复排列.基本形为单纯的抽旬的图形.基本形的大小由重复骨格的一个单位大小决定,在重复骨格中一个单位内设置. 基本形输入到预先设定的重复骨格中,基本形可以有方向的变动.如设定基本形四边分别为a,b,c,d,在变动中可以是a边b边相接,也可以是a边和c边相接,依次类推就可以为ab,ac,ad,aa,ba,bc,bb,bd,cc,ca,ac,cd,bc,dd,da,db,dc.....等排列,也可以把基本形的形象对称形加入排列变动,这样不停的在骨格中位置重复变动,就得到不同接触变化,然后在各个骨格单位内基本形与骨格内的空间可以填黑也可以留白,空间留白,那基本形显然为黑,反之基本形如果是白那骨格空间就是黑了.这样重复变动,边与边发生关系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抽旬形象,最后再骨格线消去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抽象的新形象.这种变动可是按一定规律来的,也可是自由的没常规的进行的.没规律的就得到自由的构成,按照一定规律的就得到有规律的构成.整个过程虽然比较单纯,预先也不必过多的计划.但是造型的重点都在选择图形之后,这些图形可以是一件好的作品,也可能是不完整的或者不理想的作品.好的保留不好的进行修改或者重组.因此重复构成实际是把一个基本形通过方向的变换设置和"图"与"底"的不同交换的数种图形综合起来的基本的图形上而得到发展的形象.这种经重复得到的图形,是从无意开始到有意完成的.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就会有许多意外的效果产生,因而对新的造型构成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这种重复的骨格和重复基本形的构成可以创造出许多新的千变万化的设计作品来. 二,以一个基本形的近似变化构成近似构成主法是重复构成的轻度变动,近似构成在骨格选择上基本上和重复构成相同,都是基本形成在重复骨格内的排列构成. 基本形为以一个基本形象的近似形为构成元素,因此它的基本形不像重复只有一个基本形象而是多个基本形象. 1.近似基本形为同一个相同基本形象但大小变化.如正三角形,同为正三角形的大大正三角形或小正三角形. 2.近似基本形为它的类似形.如三角形,可以是各种不同角度的三角形,如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任意三角形. 3.近似基本形为两个几何形的相加或者相减而得,如一个梯形加上一个圆形,一个梯形减去一个圆形. 4.近似基本形为一个一个有意画出的基本单位填色所得的近似形象. 5.近似基本形为变化不大的有机形. 以上为近似构成中的以不同方式处理画出的基本形象.在构成时基本上和重复构成一样,可以变换方向和填色选择图形.由于近似的基本形比重复有变化,因此在构成时应注意视觉的整体效果.搞不好容易使构成变得零乱而分散.但如变化的好可以既保持近似基本形的整体统一感又可以增加设计效果. 另一类近似构成,可以先设立骨格线,类似基本形在骨格框架内基本平均放置,每个基本形所占的骨格空间大致相近似.如在重复骨格中输入大小不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角形,但保持骨格内各单位间一定的空间关系,这种富有变化的构成方式是一种新的构成方法. 把一个有规则的图形和一个。
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第一节单形造型课题一二形组合加减法一、形态的种类1、几何形:直线形、弧线形(可以用工具完成的形态,例: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特点:明快、单纯、规整、秩序(例:书、电视机、冰箱、球等)。
2、有机形:特点:微型机、膨胀、优美、弹性(水滴、鹅卵石、扁豆、马铃薯等)。
3、不规则形:手撕形、偶然形、有一定的情态、情趣。
二、形态的派生与发展(逻辑推理思维方法的演习)例:几何形--正方形,如何派生变化成各式各样瓣形态呢?思考原则:1、体量、比例关系的变化:正方形变成2:3 、2:4 、2:5 、等类推变化其长与宽的的体量比例关系,可不同的长方形。
2、方向关系的变化:变化体量比例关系后,改变其方向角度,30 ,50 ,70 等类推,也是派生发展形态的一种手法。
3、位置关系的变化:改变各形态在限定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也可获得不同的单位形态。
4、肌理关系的变化:5、色彩关系的变化:均会出现不同性格、不同情态的单位形态(简称单形)三、单形造型法1、加法:形+形 = 另一单形几何形+几何形例: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派生形(长方形)+三角形的派生(类推)几何形+有机形例:正方形+鸡蛋形几何形+不规则形有机形+不规则形例:杯子------长方形+圆环锁头------正方形+圆环雨伞------三角形+细长方形台灯------三角形+球形组合方法:(图1,2)连接法:形与形外形接触,互不遮挡,保持原型特点。
联合法:形与形局部联合,组成另一个形象。
(CorelDRAW电脑软件中用“焊接”命令)。
分离法:形与形并列保持一点距离,蹭出现负形。
2、减法:形-形=另一单形几何形-几何形几何形-有机形几何形-不规则形组合方法:(图1、2)减缺法:一个形被另一个形剪去,出现新的形态。
(CoreDRAW 电脑软件用“修剪”命令)。
3、加减法综合减-加一法用一个形减去一处补在另一处,联合成另一个新形态。
平面构成设计知识点总结在平面设计中,构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巧和概念。
构成设计是通过元素的排列、布局和比例来创造出视觉上的平衡和和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重要的平面构成设计知识点,帮助您在设计中更好地运用构成原则。
1. 对比度对比度是指图像中明暗、颜色或纹理之间的差异程度。
通过增加对比度,可以突出重点元素,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
反之,降低对比度可以产生柔和、平和的效果。
适当运用对比度可以帮助设计师达到所需的情绪表达。
2. 重复与平衡重复是指在设计中重复使用相似的元素,如形状、颜色或纹理。
这种重复可以创造出统一和连贯的视觉效果,并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信息。
同时,平衡是指通过合理安排和分配元素的视觉重量,使整个设计感觉平衡和和谐。
3. 排列与布局排列和布局是平面构成设计中的基本要素。
通过合理的排列和布局,可以有效地组织信息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常见的排列和布局方式包括对齐、层次、网格和空间利用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简洁、易于阅读的设计作品。
4. 比例与尺寸比例和尺寸是平面构成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地运用比例和尺寸,可以影响观众对设计作品的感知和反应。
例如,大尺寸的元素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而适当的比例可以产生舒适的视觉体验。
因此,设计师需要细心调整元素的比例和尺寸,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5. 空间与深度空间与深度在平面设计中是极为重要的。
透过利用空间与深度,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层次感和立体感,增加设计作品的视觉吸引力。
例如,通过运用透视效果或渐变色彩,可以使平面元素具有立体感。
同时,合理的空白间隔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信息。
6. 颜色与色彩搭配颜色是平面构成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合理地选择和运用颜色可以制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色彩搭配是指将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设计师需要注意颜色的互补、对比和饱和度等因素,以获得理想的色彩搭配效果。
总结:平面构成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和技术。
设计基础平面构成知识点设计是一项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创造过程,在设计中,平面构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不仅涉及到设计元素的组合与布局,还包括了平面的空间感和视觉效果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设计基础平面构成的知识点,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于设计实践中。
一、平面构成的原则在进行平面构成时,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设计作品的美观和有效传达所要表达的信息。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平面构成原则:1. 对称与不对称:对称构成可以使设计作品显得稳定和平衡,而不对称构成则可以创造出更加动感和有趣的效果。
2. 重复与变化:重复相同的元素可以形成统一感和视觉层次,而适度的变化可以增加设计的趣味和吸引力。
3. 接近与对比:元素之间的接近可以产生联结和一致性,而对比则可以突出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和重要性。
4. 对齐与分布:元素的对齐可以创造整体感和秩序感,而分布可以营造出丰富和平衡的效果。
二、平面构成的要素平面构成的要素是构成设计作品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排列组合和相互关系形成平面的整体布局。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平面构成要素:1. 点:点是平面构成的最小单位,可以用来表示位置和引导眼球的方向。
2. 线:线可以用来连接、分割和界定不同的区域,在平面中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3. 形状:形状是由线条所围成的区域,可以是几何形状或自由形状。
4. 色彩:色彩是平面构成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它可以传达情感、引起视觉效果和区分不同的元素。
5. 纹理:纹理可以给平面带来丰富和变化,使设计作品更具有触感和立体感。
三、平面构成的技巧除了基本的原则和要素外,平面构成还需要一些技巧来完成优秀的设计作品。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平面构成技巧:1. 对比和重复:通过对比不同元素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或者重复同一元素来增强视觉效果和引起关注。
2. 层次和透视:通过分层和使用透视效果来营造出平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3. 色彩搭配: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协调和吸引人。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平面构成》1、总论2、形态属性3、形态要素4、基本型和骨骼属性5、骨骼关系6、基本形式第一章总论1、构成的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的“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是著名的“包豪斯”。
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共性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
“构成”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2、构成的定义构成: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或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活动。
平面构成:在二维平面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织,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训练。
3、平面构成的目的、特点及学习方法(1)目的培养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
研究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力和美感等造型因素,这些因素是其他艺术造型的本质和基础。
(2)特点基础性:学习设计入门课,对初学设计有重要的专业引导与指导作用。
趋理性:将繁杂造型关系还原分解成造型要素,再按一定法则综合构成。
设计性:设计是有目的的造型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收到有条件的制约。
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对材料,工具和工艺的尝试把握以及对现有形态的积累,也有对新形态的发现与创造。
(3)学习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会的原则。
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想,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接受严格系统训练,勤思考,勤动手。
4、平面构成所用的材料和工具(1)工具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直线笔、曲线笔、鸭嘴笔等。
绘图仪器: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圆规、分规和小圈圆规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
(2)材料纸张:白卡纸、白板织或较光滑的纸张,如果是做肌理还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糙的纸张来达到效果。
颜料: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填色,也可用中华墨汁代替。
5、平面构成给设计思维带来的思考平面构成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的训练方法,其思维途径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1)严谨的逻辑思维构成练习中首先确定构成形态的若干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排列,这种方法是一种富于理性的,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病,又便于在众多的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
(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造型的意向特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千变万化的自然形象转化为抽象的几何形态,寻求它们的共性,使其“异质同化”,同化异质,从而创造出富于想象和具有哲理性的视觉形象。
(3)它与我们传统几何图案有着质的差别,几何图案是非常有规律的反复中求变化,给人的感受是平面上产生一种规整统一,平面构成突破了平面时空,从多角度,多视觉,多层次等方面去探求变化,从而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了质的飞跃。
第二章形态属性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皆以构成方式存在。
大至宇宙星际,小到细胞,原子的结构组合,均以形态构成的结构。
1、自然形态自然界中一切未经人为因素改变而存在的现实形态。
自然形态无处不在(如山川,树木,虫草,动物等)都有自己存在的形式和外卖。
自然界丰富多变,给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2、抽象形态抽象形态是对具象形态的高度升华和概括。
抽象形态并非是自然形的再现,而是在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中,由感性到理性发展的视觉创造。
抽象,作为形态构成的一种观念,它追求“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那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明确,更完整地反映着自然。
3、人工形态人工形态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现实形态。
人工形态的观察和分析,是在人类进化和时代法则的基础上开展的。
设计领域中,对人工形态的研究日益法则,如建筑,服装,工业产品等人类劳动成功都表达了人的思想和审美需求,人工形态与自然形态有割不断的亲情,大自然是第一位设计师,创造者,就连我们人也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杰作。
第三章形态要素1、形态要素一---------点(1)点的概念点表示位置,它既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
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是相对的,它在对比中存在。
(2)点的形态、性格及心理特征形态:通常我们认为点是圆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点作为形象是多种多样的,但仍可分成规则和不规则两类。
规则的点指严谨有序的圆点,方点,三角点,不规则的点是指那些自由随意的点。
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态,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产生不同形态的点。
性格:点是视觉的中心,也是力的中心。
当画面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在这个点上。
一个点没有上下左右的连续性和指向性,但是它有点“睛”的作用,并能产生集聚视线的效果。
心理特征:1、当同一画面中有两个同样大小的点,并各有位置时,它的张力作用就表现在连接这两个点的视线上,即在视觉心理上产生连续效果。
2、当两个点大小不同时,视线首先会被大的点吸引,但视线会逐渐向小点移去,最后集中在小点上,点越小集聚力越强。
3、当画面中有三个点并在三个方向平均散开时,点的视觉作用就表现为一个三角形,这是一种视觉的心理反映。
(3)点的错视错视就是视觉与客观不相一致所产生的现象。
由于点的排列位置,色彩,明度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大小,远近,空间等感觉,当中存在着许多错视现象,运用得好就能事半功倍。
如两个大小一样但色彩不同的点,明度或暖色的点有向前的感觉。
由于周围点的大小不同,就使中间两个相同的点产生大小不同的错视感觉。
2、形态要素二---------线(1)线的概念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在几何中,线只有位置,长度而不具备宽和厚度。
但在平面构成中,线既有长度,也具有宽度和厚度。
(2)线的形态、性格及心理特征线是形态十分丰富,可以是直,曲,弯,规格和不规则,还可以徒手绘制。
线根据形状可分作两大类:1、直线:直线的心理效果是坚硬,顽强,明确,单纯,简朴。
2、曲线:几何曲线有椭圆,抛物线,旋窝线等,它的心理效果是规律性强,富有弹性,给人以理智的快乐;自由曲线通常为徒手绘制,显得自由奔放,极富个性。
(3)线的错视灵活地运用线的错视,可以使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需需要的调整和控制,避免产生杂乱。
1、直线在不同附加物的影响下,呈弧线状。
2、同等长度的两条线条,由于它们两端不同,感觉长短不同。
3、形态要素三---------面(1)面的概念1、面是线的移动排列直至终止2、面是浓密有致的点面有长度,阔度但无厚度,有位置及方向性。
(2)面的形态、性格及心理特征1、几何形态方形,长方形,菱形圆形等规则整齐,具有简洁,明确,安定,秩序之美。
2、自由形态由不规则的形而构成的。
自由形的面变化多样,潇洒自由,轻松快乐,处理好具有很大魅力,反之则凌乱。
3、偶然形态也是自然形态,是一种难以预料的形。
云烟和浮重的形,玻璃碎片的形等。
它们不是所能主宰的,是意外,偶然得到,虽然不确定可靠,但具有超凡吸引力,产生奇异的效果。
(3)面的错视同样大小的圆,感觉上大下小、白大黑小。
线组成面具有扩展作用,水平排列高,垂直排列窄第四章基本形1、基本型的概念形象是指引起人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
设计中使用形象作为激发人们思想感情,传达信息的一种视觉语言,它是一切视觉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切用于平面构成可见的视觉元素统称形象,基本型即是最基本的形象,是构成图形的元素单位。
2、形象形态的组合关系在设计中通常要将几个基本形组合在一起,构成新的形象。
1.分离:形与形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
2.相遇:形与形边缘相接触。
3.重叠:形与形覆盖叠加。
4.透叠:形与形透明想交。
5.联合:两形交叠,彼此联合形成新的形。
6.减缺:形被形局部遮挡,形成新的形。
7.差叠:与透叠相反,相互重叠地方可见。
8.重合:形与形套叠在一起。
3、形象的正与负在平面上形象通常被称为“图”,图周围的空间称为“底”,如果“图”在前面,“底”是背景,这种形象就是正形象。
反之如果形象实际是平面上的空白,这种形象就是“底”,我们称为负形象。
如果用黑白来表现的话黑色的形称为正形象,白色的称为负形象。
但是,“图”与“底”的关系并非时时都那么清楚,在设计时正负形还可以转换,从而达到形式多样的效果。
4、形象的群化群化是基本形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
通常可作标志,标识,符号等设计的一种手段。
群化构成设计精炼,有力,突出,明确,具有符号性强的特点。
1、群化构成的基本要领(1)要求简练,醒目,设计时基本型数量不宜太多,太复杂。
基本型的群化构成要紧凑,严密,相互之间避免杂乱散现象。
(2)要完整,美观,注重整体的外观美(3)注重构图的稳定与平衡关系(4)基本形简练,概括,避免纤细和琐碎2、群化构成的基本构成形式(1)线性组合(2)对称组合(3)旋转放射组合(4)三角形组合(5)多方向自由组合第五章骨骼关系1、骨骼的概念任何一幅平面设计,都是依照一定的规律基本形组合起来的,这种管辖编排形象的方式称为骨骼。
骨骼管辖着基本形的编排秩序,基本形丰富设计的形象,骨骼与基本形犹如骨和肉的关系,相互依存。
2、骨骼的作用一是固定每个基本形的位置;二是将设计的画面按照一定规律划分成若干空间,切割单元。
这种空间称为骨骼单位。
分有作用和无作用,有规律和无规律之分。
(1)有作用骨骼:将画面划分成多个骨骼单位放置基本形,在骨骼单位内的基本形可自由变化。
(2)无作用骨骼:骨骼线在画面上不可见,只起着固定基本形位置的作用。
形与形相遇,可产生多种组合关系。
(3)有规律骨骼:重复,渐变,发射,突破等具有很强规律性的骨骼。
(4)无规律骨骼:没有规律性,可自由变化的骨骼,如韵律,节奏,对比,密集等。
第六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平面构成常见的形式有规律和无规律两大类,有规律的构成形式有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突破)。
无规律有密集,对比,分割,肌理,空间等。
有规律1、重复构成(1)重复的概念重复是指同一画面上同样的造型重复出现的构成方式。
重复构成可加深印象,使主题得以强化,是最富秩序性和统一观感的手法。
(2)重复构成的形式1.基本型重复在设计中不断使用同一基本型,这就是基本型的重复。
2.骨骼重复每个空间单位完全相同的骨骼就是重复骨骼。
按其复杂程度可分单一形式的重复骨骼,复合形式的重复骨骼。
这样可产生复杂多变的重复骨骼。
3.骨骼,基本形重复重复的基本型纳入重复骨骼内,用这种表现形式构成的图形具有很强的秩序感和统一感。
若按无作用性骨骼处理,重复基本形需放在重复骨骼的十字交叉点上,可由基本形大小,方向来增加变化,或调整大小,使基本型产生群化效果,丰富视觉。
按有作用骨骼处理,重复基本形可纳入重复骨骼内,并可在骨骼单位内进行方向感位置变化,丰富画面。
4.重复构成的基本类型A.绝对重复:在重复骨骼中以同种方法排列重复基本形的构成方式即绝对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