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读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600字五篇从唐诗三百首领悟到的,既有那些诗人们孤苦愁郁的浅斟低吟,触动最深的,还是他们对这篇古老的神州大地的一腔热爱。
关于《唐诗三百首》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今天早上,我读了《唐诗三百首》。
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和‘诗魔’之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岁岁循环不已。
野火虽将那大片枯草烧得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速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
虽然古道城荒,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复了青春,行路人看见萋萋芳草而想起了离愁别苦,似乎着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我家后院有一株小草。
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株抬头挺胸的小草。
它正在跟风雨战斗,风骄傲地说:“哈哈!小草你是抵挡不了的,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 小草轻轻发出声音,坚强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战胜你的。
” “小草,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吧!”风洋洋得意地说。
风呼呼吹着,不一会儿,小草断掉了。
这时,我还以为小草就这样完了。
第二天早晨,我起了个大早,吃完饭后,飞快地跑到后院。
我很惊讶——小草活了,它又重新披上那绿色的衣裳,又重新抬头挺胸的站在地上。
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吟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不怕挫折的顽强精神,要让自己在生活中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
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
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
爱国古诗词读书笔记摘抄在阅读古代诗词时,我们常常被诗人们那深沉的爱国情怀所打动。
他们用笔触描绘了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对和平、繁荣的向往。
以下是一些爱国古诗词的读书笔记摘抄,让我们一同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爱国情感。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将士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秦时明月汉时关”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万里长征人未还”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牺牲。
诗人希望有如飞将军李广那样的英雄守护边疆,不让敌人侵犯国土。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山河破碎风飘絮”形象地描绘了国家分崩离析的景象,“身世浮沉雨打萍”则反映了诗人自己颠沛流离的生活。
尽管如此,诗人仍然坚定地表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他愿意为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牺牲。
《满江红·写怀》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这首词充满了激昂的爱国情感和不屈的战斗意志。
“怒发冲冠”和“仰天长啸”展现了诗人的愤怒和决心,“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则表达了他对功名的淡泊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人誓言要“踏破贺兰山缺”,恢复国家的疆土,展现了他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对敌人的蔑视。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对家人的思念。
“国破山河在”和“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哀伤。
唐诗读书笔记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自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己,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赠卫八处士》杜甫最初读到这首诗时,正是个不知愁滋味的年纪。
那个年华里,最喜欢的是太白的诗,柳永的词。
老杜的诗沉郁苍凉,说不出的沉重。
所以心中杜甫的形象总是个留着花白胡子的消瘦老头,穿着半新不旧的衣衫,在大唐激烈动荡的岁月中,低头深思着这个时代,这个国家。
他似乎从没有年轻过。
也不知是不是年岁渐长,当再次读到这首诗时,忽然多了许多无法表达的情愫。
原来老杜不是没有年轻过,他只是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拥有深不见底的灵魂罢了。
他就那样站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那种不可磨灭的风采让他仿佛星子般闪耀。
某些你想说却不知如何表达的话,就在他的笔尖,轻而易举的点破。
杜甫比李白小了11岁,开元盛世与他而言只是短暂的繁华,他人生的大多数时光都葬送在了安史之乱后的繁华废墟中。
多少离愁别绪,多少物是人非,多少时移世易,他抱着饿死的儿子的尸体,明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寒凉,辗转漂泊,偶遇故人也不过是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明明是江南暮春最动人的景致,在两个经历战乱流离之人的眼中,也隔着片片落花,只有相顾无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如此伤人,却如此侥幸!再看这首《赠卫八处士》,才觉得其中藏着多少慨叹!前些日子,接到很多朋友结婚生子的消息,脑海中不觉得就想起了这句“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宋词三百首》读书笔记《宋词三百首》读书笔记(精选6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宋词三百首》读书笔记(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宋词三百首》读书笔记1假期闲余,随手翻阅了一本宋词。
翻开《宋词三百首》,则为其中的细腻真挚所吸引,而不能自拔。
诧异于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载。
试想穿越千年的风云变幻,和古人吟咏着同样的诗歌,感受着同样的情感,那是何等神奇的事情。
忽然想起一句话“其实时间是静止的,流动的是我们自己”,似乎有悟。
品读宋词,感觉他们真情涌动,真切如一缕缕微风,从古代飘到当今,而且还要继续飘到未来;它们又象涓涓溪流,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间断。
心情好的时候,我喜欢读词。
喜欢和柳永一起感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情;喜欢和苏轼一起“把酒问青天”,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喜欢读词。
柳永的轻轻诉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我深有同感;苏轼那断肠的“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凄凉沧桑,我听后,会和他一起忧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的“愁”,仿佛感染了我的“愁”。
让我也反思是否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无论心情好亦或是心情不好,总有两件事我很喜欢做:一是能感动自己的,再则是能为自己的心灵创造一份感动的。
所以读细腻的宋词成了我所喜欢做的事,因为古人饱蘸感情的文章总能拂动心弦。
我喜欢苏轼,他的豪迈是一种几番大起大落后的彻悟;我还喜欢李清照,她的词脱俗而清新,委婉而细腻……每每读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我总会觉得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读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当读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不先求解释而光看字面,就能体会到琵琶声的清脆婉转;读曹植的《洛神赋》时,单簧管读到“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不用细想这句话的解释,也同样能体会到那种轻尘出俏的脱俗;读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更会被他“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言所折服……读古诗在我看来是一种享受。
《水调歌头》的优秀读书笔记《水调歌头》的优秀读书笔记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我当时学这词的时候,没觉得这句话有多少含意。
但是有年的中秋节,我离开了父母被接到了外婆家过中秋节时,我感到了那份对家和家人的思念。
虽然有外婆外公在我的身边。
我却实实在在的感到的是寂寞、是思念。
难道这种血缘的关系就注定了我会这样吗?我就和外公说出了一句很简单的话:我想爸妈了,我要回家。
当时外公没能理解过来,以为我在耍性子闹脾气。
就没在意我的话。
但是我又重复了刚才的话时,他们就知道我不是说着玩了。
就回答我说:“这孩子,我姑娘没白生啊!我们可是白带这么多年啊。
亲情这个东西就是一根看不见的线,拴着一大家子,拴住了你我他的心。
外面再好还是没有家里的狗窝好啊。
明天就送你回家哦”。
当时我是没听懂外公的话是何意思。
但是现在我懂了因为我学了这首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当时的想法不就和作者一样吗?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一种亲情的流露。
是血缘、是父母绑住我的一根看不到的线,我飞的再远可是那根线还是在家人手里抓着。
我看着今年的中秋节月亮一定会念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
是我发自内心感触的在念和作者有着相同的那份思乡之情。
《水调歌头》的优秀读书笔记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众所周知,这首词是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
欣赏一首古诗词就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中秋,借诗抒发了对故去的胞弟子由的怀念;是作者大醉后的佳作。
细品着这首诗,脑海中仿佛出现了醉酒的苏轼在庭院里舞蹈、遐想、嚎啕。
他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思绪万千。
他或许在想,为什么人总有别离?为什么人不能”千里共婵娟”!而从这首词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些什么。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0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书中一共有三百首古诗,每一首古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对于四年级的我,读完了一首古诗,我会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历史意义还需我去慢慢体会,许多知识还需要我继续去探讨。
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一书,我从中感受到唐诗的绚丽多彩,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珠宝。
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令人骄傲的是盛唐出现了李白、杜甫二位最伟大的诗人。
唐诗所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十分丰富。
当我读到“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我体会到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有着远大的抱负和梦想。
在读到“诗圣”杜甫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我为杜甫一心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操而感动。
从王昌龄《出塞》那句“但使龙城习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唱出了战士们多少惊心动魄的军旅生活,体现了唐代诗人慷慨激昂的男儿风度和建功边塞的英雄气慨。
从我所读的唐诗中,我明白了中国传统诗词的博大精深,有我们的民族特色,同时让我认识了一个道理:我们小学生从小要有远大的抱负,做事情要脚踏实地,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2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很多本书,最喜欢的当然是《唐诗三百首》了。
他虽然没有童话书读起来饶有兴趣;没有科幻书读起来那样惊险刺激;没有历史书那样精彩;却蕴含着中国古代诗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
《古诗词三首》学习笔记第一首,《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前两句诗词主要交代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
第三四句,在对比的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⑶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⑷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⑸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在靠近人。
第二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代表作,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这首是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五首组诗之一。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
“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
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最后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表达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古诗词《水调歌头》读书笔记古诗词《水调歌头》读书笔记1夜下、一位诗人举杯邀月,醉意之中对影三人;月下、一位诗人仰望苍穹,朦胧之中思绪悠扬;云下、一位诗人举目不语,思念之中不知与谁共赏这一轮明月。
或许,他在对越诉说,诉说自己心中的那份愁与思。
为官仕途,感到迷茫,千百度中不知自己何去何从,乘风归去?才知高处不胜寒。
愁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当我在奋斗的路上,当我赶到了迷茫的时候,我便停下来,对着天空,对着大地,对着明月,来缓解自己,因为它在我看来,它有苏轼的气息,它足以净化我心中经时间的推移,所沉淀在我心灵深处的污物。
当你身心充满欣然,充满轻松的时候,你又可以上路了。
我时不时地想象这诗人写下《水调歌头》时的场景,感受着他内心深处那种悠悠伤感,有时自己也会被感染,望着明月高悬、吹着凉风阵阵,心中不知思念这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对人生的感悟,在月的启发下,对世态的思考;又是对亲人的思念,孰不知,明月下又有多少人寄情于它,又有多少人传达着相思之意。
我知道,不仅诗人一人将这种相思之情寄到明月之上,再融合到月光里,撒到月光所能照到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将思念寄到月上,恐怕明月也载它不下了吧?透过云层,我看得见月亮上雕刻的《水调歌头》我能听到苏轼的吟诗、斟酒的声音,我能闻见空气中散出的酒香,我能感受到他眉皱下的愁与思。
诗依旧吟,还是那份情感;月一直明,只是圆了又残,残了又圆,反复着,轮回着。
天空、夜下、明月、枯树、微风...古诗词《水调歌头》读书笔记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青天便是苏轼的朋友,夜幕已深,月儿却迟迟不肯出现,只剩我一人孤身独立,手中的酒也不知该敬给谁,九百多年前词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在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而现在的我也和他一样,思念远方的亲人。
中秋佳节,爸爸依然在远方。
正该是团聚的时刻,一家人却分隔两地,这样的日子怎么能被称为节日呢?算了,只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夜晚,普通的,只是格外思念爸爸的夜晚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笔记以下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的读书笔记:一、生字组词鹭(lù):白鹭、鹭鸟、惊弓之鹭。
嫌(xián):嫌弃、嫌恶、无嫌。
喙(huì):长喙、短喙、喙长三尺。
僵(jiāng):僵硬、冻僵、僵尸。
敦(dūn):伦敦、敦促、敦厚。
嘹(liǎo):嘹亮、嘹高、嘹望。
二、多音字薄bó(单薄)bò(薄荷)糊hú(糊墙)hū(糊弄)旋xuán(旋转)xuàn(旋风)舍shè(宿舍)shě(舍弃)卷juǎn(卷起)juàn(卷子)分fēn(分数)fèn(水分)三、重点词语解释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也指力量薄弱,不充实。
喙:鸟的嘴。
疏忽:粗心大意。
笃厚:忠诚老实。
相宜:合适。
矗立:高耸地立着。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水泄不通:形容非常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安居乐业: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用来指志士及时奋发。
勤俭持家:靠勤劳节俭过日子。
和睦相处:相处融洽,和好地相处。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忘记返回。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不发出声音来。
形容非常镇静。
聚精会神: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非常密切。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表示某事经常发生,见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最新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0篇三百首唐诗,流传千古,艺术上当然是奇妙无比的了。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齐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
一汪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完美诗意地荡漾开来。
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齐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齐,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齐应对人生挫折。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
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我读《唐诗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间人世情,我体世间人之挫……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严羽讲,“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我特别欣赏这句话。
纵览唐诗三百首,我注意一个事实,在盛唐那个时代,诗人的笔下,诗情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真的是在“理”之外。
细读唐诗后我才明白,只有当诗歌插上了浪漫的翅膀之后,它才有可能尽情地翱翔在“理”的上空。
诗有别趣,其趣令人动情。
日前重读唐诗,感慨颇多,现归纳体会如下:其一、高明的诗人往往会驰骋其想像力,空所依傍,以求其境界出人意料。
最美古诗词读书笔记最美古诗词读书笔记篇一: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2013年12月6日下午,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洪老师到我校来作讲座,向在场的语文老师推荐了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
于是,寒假前我赶紧在当当网上定了一本,在寒假里,捧起书细细品味起来。
如今,乍然读完于丹先生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淡淡的诗词思绪和如水般的春花秋月氛围似故人来访,举手投足、星眸流转间似有暗香盈袖。
这种感觉,与自己重温古诗的触感完全不同,从于丹老师的描述里,更可以感受到一种拨云见日,像是活生生的缱绻于那“有美好,有眷恋,有失落,有感伤”的诗词意境里。
诚如所言,“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谁不曾咿咿呀呀的背诵过“床前明月光”,谁不曾年少懵懂时“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消说暗自神伤“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唐诗宋词,每位匠人皆是“字字千金”,或五言或七字,寥寥数语即勾画一幅融人意与情景的图画。
诗词的婉转与意境的营造与选用,都将诗人心中无限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春花秋月、清风流水,意象的应用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证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绿荷凝恨背西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而其实拿出哪一句,按于丹先生分析的那般细细琢磨,只怕是浑然坠入意境中,“欲辨已忘言”了,这真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
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
而今,这已成为了对教师最多的比喻,最高的赞美。
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时,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500字(通用10篇)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500字(通用10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500字(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
它就是古诗,是中国礼貌的见证。
它,虽然仅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
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以往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忙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
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教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期望。
每一首诗,都出自不一样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礼貌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
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
它们也有自我的光彩,也有自我的灿烂。
它们一向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
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
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
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礼貌的梦想。
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期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
不仅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我,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2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书中一共有三百首古诗,每一首古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对于四年级的我,读完了一首古诗,我会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历史意义还需我去慢慢体会,许多知识还需要我继续去探讨。
古诗词的读书笔记古诗词的读书笔记篇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读书笔记:《静夜思》这首诗是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他以简单而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诗人独自躺在床上的沉思。
这首诗虽然简单,但它的意义深远,让人深思。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月光洒在床前,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静。
诗人李白用这种寂静来衬托他的情感,让人感到他的孤独和无助。
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他抬起头看着明月,仿佛看到了故乡的影子,然后低下头深深地思念着故乡。
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静夜思》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它用简单而自然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也让我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古诗词的读书笔记篇2古诗词的魅力:在历史与文化的海洋中探索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诗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载体,文化的反映。
它们穿越时空,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这份独特的魅力吸引我深入探索。
古诗词的美,首先在于其语言的简洁和深意。
许多诗人用寥寥数字或字表达出深远的意境,让人们反复品读,深感其美。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短短二十字,描绘出的是一个人在月夜下的孤独和思念,简练却深刻。
其次,古诗词的美在于其深刻的情感表达。
它们不仅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深深忧虑,这种情感穿越时空,触动人心。
再次,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每一首诗词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使我们得以一窥古代的生活、风俗和观念。
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t violating the principles, be tolerant to others, help as long as you can, don't push them out, leave a way for them, and know how to appreciate others from the heart, although this is oftendifficult.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宋词三百首读书笔记_宋词三百首读书笔记五篇《宋词三百首》的读书笔记篇一有那么一本书,你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它,但在你心里它总是最好的。
而在我眼中,《宋词三百首》就是那本最好的书。
《宋词三百首》只是一本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书,因为我们班几乎没人没有这本书。
也正是这样,同学们都不在怎么读这本书,几乎就是老师让背宋词的时候应付一下,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本书,这本书自然成为了我们班的“土书”。
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书——《宋词三百首》。
这本书不仅仅只是宋代诗人写的诗,这里面还记载了那些写诗人的心情,让我们更了解古人。
例如陆游的“一弹指顷浮生过,堕甑浮空当破。
去去醉吟高卧,独唱何须和?残年还我从来我,万里江湖舸。
脱尽名利僵锁,世界原来大。
”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词,它还记录了宋代诗人陆游当时感叹、心情。
这本书对我可谓是受益匪浅,我在这里确定了自己明确的目标。
这本书还能在困惑里的人豁然开朗,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我们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如果这本书不被当选世界名着,那真是太可惜了!《宋词三百首》是本非常好的书,它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宋词三百首》的读书笔记篇二我所教的科目是地理,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广泛涉猎专业知识外,我更喜欢文史方面的著作。
有时候知识就是这样,“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是坚信“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的。
当你讲解我国 34 个省区简称由来的时候,当初哪里会想到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渝州”就是古时的重庆。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范文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唐诗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书中一共有三百首古诗,每一首古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对于四年级的我,读完了一首古诗,我会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历史意义还需我去慢慢体会,许多知识还需要我继续去探讨。
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一书,我从中感受到唐诗的绚丽多彩,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珠宝。
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令人骄傲的是盛唐出现了李白、杜甫二位最伟大的诗人。
唐诗所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十分丰富。
当我读到“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我体会到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在读到“诗圣”杜甫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我为杜甫一心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操而感动。
从王昌龄《出塞》那句“但使龙城习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唱出了战士们多少惊心动魄的军旅生活,体现了唐代诗人慷慨激昂的男儿风度和建功边塞的英雄气慨。
从我所读的唐诗中,我知道了中国传统诗词的博大精深,有我们的民族特色,同时让我认识了一个道理:我们小学生从小要有远大的抱负,做事情要脚踏实地,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唐诗,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诗歌的高峰,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
从牙牙学语起,父母就教我们背诵唐诗。
什么:白日依山尽呀,床前明月光呀等等,也就成了我们童年的歌谣。
自学习认字后,各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也成了我们启蒙读本。
就诗人而言,我比较仰慕李白。
李白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可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诗仙”啊!我很喜欢他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呀。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精选5篇)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唐诗三百首》是我的启蒙读物之一。
幼时不懂内涵,只觉得平平仄仄的声韵念起来好听,父母慢慢教,诗倒也背了几首。
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唐诗之美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并不只因为其朗朗上口的读音,更因为年少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经将这浅显的话语转化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胜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儿心生向往。
殊不知,在这抑扬顿挫的声韵里,一个新世界也就此打开。
一路奔跑着成为少年,读过的书渐渐多了,走过的路也渐渐远了,这时翻读《唐诗三百首》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唐诗是多样的,诗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间:长烟落日,黄河远去,羌笛声声呜咽,诉说着塞外没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红;机中织锦,碧纱如烟,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远行的夫君;楼前雨露,长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马发出欢乐的嘶鸣……千百年前的画面就这样经过一首首唐诗浮此刻我眼前,按照遥远的文字指点,自我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不曾想过,年少懵懂的自我,竟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
唐诗让我认知了自我,更让我领悟到了万物有灵,天地之美。
手中的诗篇泛黄,少年的青涩逐渐褪去,一路与诗歌相伴而行的青葱岁月,我又获知了许许多多。
提起唐朝的诗人,怎样也绕可是李白杜甫等人。
而仔细品读,你会发现动人的不仅仅是词句,还有诗歌背后的情感与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
为此他曾发出内心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蔑视。
然而诗人的乐观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
古诗词读书笔记【篇一:古诗文读后感】古诗文读后感三三班白睿“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
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
从开学到现在,我又读了不少经典诗文,比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让我领略了经典古诗文的美妙,更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
读了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
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会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
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给禾苗除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们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节约。
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篇二:古诗读后感】古诗读后感我读了古诗,我感受到了古诗的丰富含义和诗人的智慧。
我在小学二年级就养成背诵古诗的习惯。
我每读完一篇诗,就有一个感想,于是我就坐在椅子上慢慢地思考。
下面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我读古诗的方法与乐趣吧!相信同学们都听过古人说的一句话吧。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意思就是说:“一年之中春天是最好的时间,一天之中清晨就是最好的时间,这样既增加了你的记忆力,也增加你平淡无味的一天。
中国向来以诗歌王国垂名千古。
在诗国的天空上,名家如繁星闪烁。
如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就跻身于这繁星之群。
听了我的事情,你们肯定也有所启发吧!心动不如行动,马上和我携起手来,走进朗读古诗的道路吧!【篇三:《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的读后感】《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的读后感《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的读后感作者:单霄龙《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是一本书,一本文化深渊的好书,一本成长必备的书。
关于古诗词读书笔记
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
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
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古诗的读后感3
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书中一共有三百首古诗,每一首古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对于四年级的我,读完了一首古诗,我会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历史意义还需我去慢慢体会,许多知识还需要我继续去探讨。
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一书,我从中感受到唐诗的绚丽多彩,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珠宝。
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令人骄傲的是盛唐出现了李白、杜甫二位最伟大的诗人。
唐诗所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十分丰富。
当我读到”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我体会到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在读到”诗圣杜甫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我为杜甫一心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操而感动。
从王昌龄《出塞》那句”但使龙城习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唱出了战士们多少惊心动魄的军旅生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