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源远 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3.76 MB
- 文档页数:25
病历讨论时间:2019年7月16日地点:中西医三医生办公室主题:患者卵巢癌化疗后多发转移并脑梗塞的护理主持人:护士长主讲人:参加人员:记录人:护士长:今天我们针对37床患者张积珍卵巢癌化疗后并脑梗塞的护理进行病历讨论。
首先,我给大家讲解有脑梗塞的知识:脑梗塞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疾病。
临床表现:1主观症状:头痛、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护理常规: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稳定后早期进行肢体活动,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
2把握溶栓治疗药物剂量,密切观察意识和血压变化,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
3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备好药品和急救设备。
4指导病人低盐低脂高营养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粗糙、干硬、辛辣刺激食物。
5病人长期卧床,肠蠕动慢,预防便秘,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6预防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常见的诱因如下:1.过劳;2.激动;3.暴饮暴食,4.寒冷刺激;5.便秘;6.吸烟、大量饮酒。
今日病历讨论的目的是要求大家掌握患者突发脑梗塞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
下面请责任护士汇报患者病情。
责任护士:患者张积珍,女,67岁,汉族,无宗教信仰。
卵巢癌化疗后。
中医诊断:气滞血瘀证。
主管医生:田同德,责任护士:。
患者确诊卵巢癌1年7月余,已行静脉化疗18周期,化疗后出现3度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给予静脉高营养药物及输血治疗。
2019年6月21日平诊入院,步入病房。
神志清,精神差,体质弱,食欲差、进食量少,大小便正常,睡眠良好,自主活动,焦虑。
无高血压、冠心病史,对胃复安过敏。
医嘱给予二级护理,普食。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医嘱给予抗炎、抗凝、保肝、中药抗肿瘤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7月11日20:55出现言语不清,自诉心慌、头疼、恶心,上腹部不适,面色苍白,口唇色暗,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滑,皮肤湿冷,立即给予吸氧3升/分,测生命体征:脉搏8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40/85mmhg,血氧饱和度98。
卵巢肿瘤的并发症及治疗1.卵巢肿瘤并发症(1)蒂扭转。
为常见的妇科急腹症,多发生于中等大小、蒂长、活动度大的肿瘤。
以囊性畸胎瘤多见,妊娠期或产褥期子宫位置改变均易致蒂扭转。
急性扭转时,患者突然发生下腹一侧剧痛,呈绞痛,伴恶心、呕吐,妇科检查扪及肿块张力较大,有压痛,以瘤蒂部位最明显,并有肌紧张。
确诊后须立即行肿瘤切除术。
(2)破裂。
有外伤性破裂与自发性破裂两种。
肿瘤破裂后引起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严重时导致内出血,肿物轮廓消失。
如疑有肿瘤破裂,应立即剖腹探查,切除肿物,清洗腹腔。
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3)感染。
多因肿瘤扭转或破裂后与肠管粘连引起。
感染后病人发热、腹痛、有肿块,具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及白细胞计数升高。
应先用抗生素治疗,如短期不能控制应及时手术。
(4)恶变。
卵巢肿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或出现难以解释的胃肠道症状,应怀疑有恶变可能,应及早手术。
2.卵巢肿瘤治疗(1)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
一经确诊,即应手术治疗。
年轻患者切除患侧附件即可,保留健侧卵巢。
双侧肿瘤也应争取行卵巢肿瘤剔除术,保留部分卵巢组织。
绝经后妇女则行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
术中须区别卵巢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必要时作快速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以确定手术范围。
(2)恶性卵巢肿瘤的治疗。
恶性卵巢肿瘤采取手术为主,化疗、放疗辅助的综合治疗。
化疗是卵巢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卵巢恶性肿瘤对化疗比较敏感,预防肿瘤进一步转移与扩散,并可控制或消除残余肿瘤,常用化疗药物为顺铂(DDP)、阿霉素(ADR)、环磷酰胺(CTX)、5-氟尿嘧啶(5-FU)等。
提倡大剂量间歇联合用药;放疗是综合治疗中的辅助疗法,放疗使病灶缩小,症状减轻。
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一)放射性肺炎1.定义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2.放射性肺炎的诱因在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肺组织往往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而肺是一个放射敏感的器官,因而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
肺组织受照射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慢性肺纤维化,两者是一个病程的两个阶段,急性者常发生于放疗后1—3个月内,慢性肺纤维化多数在放疗结束后半年至1年发生。
其发生原因与肺受照射体积、放射的总剂量、每次照射的分割剂量和总照射时间有关。
照射面积小于100cm2,剂量达60~70Gy时,不一定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照射野面积大于100cm2,剂量30—40Gy时就易出现。
尽管面积较小,只要剂量到70Gy 则可发生慢性肺纤维化。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常为其诱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也容易发生放射性肺炎。
放疗中合并用ADM、PYM、VCR 等抗癌药及吸烟也易促使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3.急性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肺炎由于肺泡、间质水肿和渗出液明显,临床症状较严重,常表现为低热、干咳、胸闷,较严重者有高热、气急、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等。
常伴肺部感染,体检在受照肺可闻及罗音,有肺实变的表现,部分病人可闻及胸膜摩擦音,有胸水的临床表现,较严重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甚至发生肺源性心脏病而导致死亡。
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数不高,x线片见照射区内有密度增高的片状或网状阴影和正常组织边缘有明显的分界,与照射野范围相似。
4.慢性肺纤维化慢性肺纤维化进展较缓慢,呈隐匿发展,在1-2年后趋于稳定。
临床症状的出现和严重程度与受照肺的容积和剂量有关,也与放疗前肺功能的状态有关。
大多数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刺激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时胸闷,少数病人有临床症状,合并肺部感染时可发热。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置对策Ⅰ目的为安全、正确地使用肿瘤化学治疗药物Ⅱ范围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药学部、医务部。
Ⅲ规程一、局部反应有些刺激性较强的抗肿瘤药,如长春碱类、葸环类、丝裂霉素和氮芥:等使用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局部反应,使用时应予重视,预防为主和及时处理十分重要。
(一)栓塞性静脉炎:其表现为注入化疗药所用的静脉部位疼痛、皮肤发红,以后沿静脉皮肤色素沉着、脉管呈索条状变硬和导致静脉栓塞。
处理:为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应避免直接推注药物,而将化疗药物稀释后静注或静滴,然后采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充分冲洗输液血管,以减轻药物对静脉的刺激。
如需多次用药或患者静脉过细,均可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则不会引起静脉炎,并可保留导管,使患者减少多次穿刺之痛苦,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二)局部组织坏死:当刺激性强的化疗药漏人皮下时,即可引起局部皮下组织的化学性炎症,表现为漏药局部红肿、疼痛严重,可持续2-3周。
如漏药当时未作处理,则可引起局部皮肤坏死、形成溃疡,需待数月溃疡才能愈合。
处理:1.及时发现:当化疗药漏于皮下时患者即刻感到局部明显疼痛,此时应立即停注药物,用生理盐水冲洗完输液管道内的化疗药物,拔出针头,重新选择其他血管穿刺输液;2.及时处理:用生理盐水作局部皮下注入,以稀释化疗药的浓度,并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然后根据化疗药物的特性予以冷敷或热敷。
(三)抗肿瘤药静脉外渗的处理静脉滴注或推注化疗药物时,如果使用不当,可使药物外渗到皮下组织,轻者引起红肿、疼痛和炎症,严重时可致组织坏死和溃疡,较长时间不愈合,给患者带来痛苦。
因此,医务人员应了解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而后两项十分重要。
1.药物外渗的预防,具体措施如下:1.1化疗前应识别是发疱性还是非发疱性药物。
1.2输注化疗药的人员应受过专门训练或取得从事化疗的证明,按制定的方案进行化疗。
1.3以适量稀释液稀释药物,以免药物浓度过高。
肿瘤科常见并发症与防治肿瘤(tumor)是细胞生长失控所引起的异常组织体积增大,其发展过程可能伴随着一系列的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同时也会对治疗和康复造成困难。
因此,及早了解并加以预防和控制这些并发症,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肿瘤科常见的几种并发症入手,分析其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一、肿瘤扩散与转移肿瘤的扩散与转移是肿瘤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造成临床症状加重和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
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入到其他器官或组织,形成远处转移灶。
这些转移灶会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导致器官功能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预防和控制肿瘤的扩散与转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早期筛查和诊断:通过定期体检、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方法,及时发现潜在的肿瘤病变,尽早进行治疗,阻止肿瘤的扩散。
2. 综合治疗: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全面清除原发肿瘤,减少残留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3. 干预肿瘤血供:通过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段干预肿瘤的血供,减少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抑制其扩散与转移能力。
二、肿瘤相关疼痛肿瘤相关疼痛是肿瘤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肿瘤组织对周围组织的浸润、肿瘤压迫神经和血管、手术和治疗引起的创伤以及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等。
为了缓解肿瘤相关疼痛,可以考虑以下方案:1. 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程度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镇痛治疗。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和辅助用药等。
2. 物理疗法:如放射疗法和射频消融技术等,可以针对性地缓解疼痛部位的症状。
3. 心理干预:通过心理治疗、音乐疗法等手段,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疼痛带来的负面情绪。
三、肿瘤相关贫血贫血是肿瘤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和红细胞数量减少。
肿瘤相关贫血的发生原因包括消耗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造血功能受损等。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肿瘤的化学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间缺少根本性的代谢差异,化疗中使用的多数抗肿瘤药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机体的某些正常细胞、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害,并且可能限制药物的用量、阻碍疗效的发挥。
根据抗肿瘤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不同,临床将其分为:①立即反应:局部刺激、恶心、呕吐、发热、过敏。
②近期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口腔炎、腹泻、脏器功能损伤。
③远期反应:诱发肿瘤、免疫功能抑制、不孕等。
因此,对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应加以重视,现根据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组织、系统的不同,总结如下: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及防治胃肠道毒性作用出现的时间、程度与患者体质有关,大多数患者在用药后3〜4小时出现。
一、恶心、呕吐化疗药物引起的最常见的早期毒性。
顺钳是迄今为止致吐作用最强的化疗药物。
防治:5—HZ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等疗效较好;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地塞米松、西咪替丁等联合应用于止吐;对使用培美曲塞化疗所致的呕吐产生了条件反射,可用苯二氮卓类镇静药止吐,同时应防止水、电解质失调。
可以给予胃粘膜保护药物,泮托拉哇钠等。
中药生脉注射液可减轻恶心、呕吐反应。
二、黏膜炎化疗药质会影响增殖活跃的黏膜组织,引起口腔炎、唇损害、舌炎、食管炎和口腔溃疡。
常见于甲氨蝶吟、氟尿嗑咤、卡倍他滨、依托泊昔、培美曲塞、放线菌素D o 防治:做好口腔护理;加强营养,多饮水;不吃对口腔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可以每日用生理盐水或益口含漱液漱口。
减少溃疡发生率,溃疡处可用口腔溃疡膜、锡类散等治疗,也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及亚叶酸钙溶液漱口。
必要时应用抗感染、抗真菌药物。
三、腹痛多见于长春碱类、去氧氟尿昔、阿糖胞昔、替尼泊昔、利妥昔单抗等。
防治:严格控制给药速度。
可对症处理,给予雷尼替丁、奥美拉喋等。
四、腹泻容易引起腹泻的药物有氟尿喀咤及其衍生物、羟基胭、阿糖胞甘、甲氨蝶吟、依托泊昔等。
肿瘤患者并发症处理总结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肿瘤患者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常见肿瘤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的总结。
一、感染感染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更容易发生感染。
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等。
1、呼吸道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止咳、祛痰、平喘等对症处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呼吸道感染。
2、泌尿道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
治疗上主要使用敏感抗生素(如磺胺类、呋喃妥因等),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冲洗尿道。
3、消化道感染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除了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氟康唑等),还需要进行补液、止泻、止吐等对症治疗,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二、出血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组织的侵犯、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容易发生出血并发症。
1、鼻出血可以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低头张口呼吸,同时冷敷前额和鼻部。
如果出血不止,应及时就医,进行鼻腔填塞或烧灼止血。
2、牙龈出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避免食用坚硬、刺激性食物。
如果出血较严重,可以使用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或局部压迫止血。
3、消化道出血患者可能会呕血、黑便。
应立即禁食、卧床休息,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并使用止血药物(如奥美拉唑、生长抑素等)。
如果出血量大,可能需要进行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
4、颅内出血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需要立即进行头颅 CT 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采取脱水降颅压、止血、手术等治疗措施。
三、疼痛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奥沙利铂治疗卵巢癌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1例临床护理霍延琴;曲玉新;董艳;张园园【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6(022)017【总页数】2页(P99-100)【关键词】奥沙利铂;卵巢癌;急性神经毒性反应;护理【作者】霍延琴;曲玉新;董艳;张园园【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济南250000;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济南250000;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济南250000;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济南2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后的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卵巢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该药的剂量限制性反应是神经毒性反应,分为急性神经毒性反应与慢性神经毒性反应[1]。
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们对1例奥沙利铂治疗卵巢癌致急性毒性反应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61岁,因“卵巢癌”于2008年1月行“扩大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阑尾切除+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双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癌组织浸透浆膜。
术后行PAC方案化疗14个周期。
2011年3月行卵巢癌二次减瘤术,术后TP方案化疗6个周期,异环磷酰胺+吉西他滨2个周期,表柔比星+异环磷酰胺+吉西他滨化疗2个周期,表柔比星+洛铂+吉西他滨1个周期,洛铂+异环磷酰胺+吉西他滨化疗1个周期,紫杉醇+卡铂4个周期,和美新+奈达铂3个周期,多西他赛+奈达铂化疗1个周期,吉西他滨+多西他赛1个周期,紫杉醇+氟尿嘧啶持续泵入96 h化疗4个周期。
2014年6月盐酸托泊替康6 mg+奥沙利铂150 mg静脉化疗3个周期。
2014年10月行卵巢癌第三次减瘤术,术后行多西他赛+奈达铂化疗4个周期。
紫杉醇静脉化疗1个周期。
吉西他滨+表柔吡星静脉化疗1个周期。
口服依托泊苷、希罗达化疗,紫杉醇酯质体+奈达铂化疗3个周期。
全科医师培训园地肿瘤化疗第4讲 肿瘤化疗常见毒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张昕10002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肿瘤化疗在目前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有的化疗药物绝大多数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细胞均有毒害作用,尤其是骨髓造血细胞和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
因此在有效的肿瘤化疗中,毒副作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将介绍肿瘤化疗常见的毒副作用及其基本处理方法。
化疗药物的常见毒性一般分为近期毒性和远期毒性,前者是指用药后立即或数天、数周出现;后者是指用药后数月至数年出现的毒性。
1 近期毒性1 1 消化道反应 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顺铂、环磷酰胺、氮芥、阿霉素、卡莫司汀等药常有较重的消化道反应。
1 2 局部刺激 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静脉炎、静脉栓塞,如药物不慎漏于皮下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氮芥、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去甲长春花碱等药物有较重的局部刺激作用。
1 3 骨髓抑制 大多数化疗药往往首先引起白细胞降低,然后血小板降低,严重时血红蛋白亦降低。
各种药物对骨髓抑制的程度及恢复的快慢均不相同,如环磷酰胺、氮芥对骨髓抑制出现较快,恢复亦较快;而有些药物如阿霉素、丝裂霉素、卡莫司汀、洛莫司汀、甲基苄肼等骨髓抑制出现较晚,抑制深,恢复亦比较慢。
1 4 皮肤粘膜的毒性 可引起皮肤干燥、皮疹、色素沉着、皮硬、口腔粘膜溃疡、脱发。
如博来霉素、氨甲蝶呤、五氟尿嘧啶、阿霉素、更生霉素等药物。
1 5 对内脏器官的损害 如博来霉素对肺的毒性,可引起化学性肺炎及肺纤维化;阿霉素对心脏的毒性;顺铂、氨甲蝶呤对肾脏的损害;环磷酰氨、异环磷酰氨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瑞宾的神经毒性可引起肢端感觉异常、便秘、肠麻痹甚至共济失调。
大多数抗癌药如阿霉素、环磷酰胺、卡莫司汀、氨甲蝶呤、卡铂、司莫司汀、洛莫司汀等均可引起肝脏不同程度的损伤。
1 6 其他毒副作用 过敏,如泰素、博来霉素、氨甲蝶呤;发热,如博来霉素类抗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