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05.00 KB
- 文档页数:98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DOC 82页)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第一节编制依据 (1)第二节编制原则 (2)第二章工程概况 (3)第一节工程概况 (3)第二节施工条件 (3)第三节工程特点 (4)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5)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5)第二节主要职责分工 (7)第三节组织机构高效运行措施 (10)第四章施工部署 (12)第一节施工方针及施工目标 (12)第二节施工准备 (13)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17)第一节施工工序和施工段的划分 (17)第二节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8)第六章施工平面布置 (19)第一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19)第二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9)第七章资源配备计划 (22)第一节施工机械配备 (22)第二节劳动力安排 (23)第三节材料供应计划 (23)第八章工程测量 (25)一、构筑物施工定位放线、测量 (25)二、轴线及标高控制方法 (25)三、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方法 (26)第九章箱涵施工方案 (27)第一节施工放样 (27)第二节基坑的开挖 (27)第三节箱涵的施工一般要求 (27)第四节涵身的浇注顺序 (29)第五节箱涵的检验评定 (29)第六节涵背回填 (29)第十章排水管网施工方案 (30)第一节排水管网总体施工方案 (30)第二节管沟开挖 (30)第三节钢筋混凝土雨污水管施工 (33)第四节检查井及雨水井施工 (37)第五节闭水试验及沟槽回填 (40)第十一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43)第一节质量目标 (43)第四节工程质量保证组织及技术措施 (47)第五节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52)第六节计量保证措施 (52)第十二章工期保证措施 (53)第一节工期目标 (53)第二节工期保证体系 (53)第三节工期保证措施 (54)第十三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60)第一节安全目标 (60)第二节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60)第三节安全管理措施 (61)第四节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62)第五节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64)第六节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措施及消防措施 (65)第十四章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 (67)第一节文明施工目标 (67)第二节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67)第三节文明施工组织措施 (67)第十五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70)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 (70)第二节环境保证体系 (70)第三节水土环境保护措施 (70)第四节扬尘治理措施 (70)第十六章夏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72)第一节夏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72)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74)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75)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76)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77)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80)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81)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一、招标文件:///*********)施工招标文件。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 P CJJ37 - 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2016年版)2012-01-11发布 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
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5 横断面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5.3.4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 5.3.4),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3.4 路侧带1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修订版)CJJ 372012【一】1. 前言1.1 编制目的本文档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修订版)的范本。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要求,提高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道路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1.3 参考标准本文档参考了以下标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2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规范(2014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验收规范(2015年版)1.4 文档结构本文档共分为以下章节:- 城市道路选线与布局- 城市道路纵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施工与验收2. 城市道路选线与布局2.1 道路选线原则2.1.1 尽量避开敏感区域2.1.2 充分考虑交通流量2.1.3 充分考虑地形地貌2.2 道路布局要求2.2.1 车道设置2.2.2 人行道设置2.2.3 车辆停车设置3. 城市道路纵横断面设计3.1.1 车道宽度3.1.2 车道减速带3.1.3 车道分隔带3.2 人行道设计要求3.2.1 人行道宽度3.2.2 人行道减速带3.2.3 人行道斜坡3.3 路缘石与排水沟设计要求3.3.1 路缘石设置3.3.2 排水沟设置4.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4.1 交通标志设计要求4.1.1 速限标志4.1.2 禁止标志4.1.3 指示标志4.2 交通标线设计要求4.2.2 人行道线设计4.2.3 十字路口标线设计5.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5.1 排水系统设计要求5.1.1 排水管道5.1.2 雨水收集设施5.2 排水沟设计要求5.2.1 排水沟类型5.2.2 排水沟尺寸5.2.3 排水沟材料6.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6.1 照明设施布置要求6.1.1 照明灯具类型6.1.2 照明灯具高度6.2 照明设施功率要求6.2.1 照明灯具功率6.2.2 照明设施能效7.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7.1 绿化带设置要求7.1.1 绿化带宽度7.1.2 绿化带植物选择7.2 绿化设施设置要求7.2.1 花坛设置7.2.2 绿化带配套设施8. 城市道路施工与验收8.1 施工过程管理要求8.1.1 施工方案编制8.1.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8.2 验收标准要求8.2.1 道路平整度验收8.2.2 交通标志标线验收8.2.3 绿化设施验收【二】1. 前言1.1 编制目的本文档提供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修订版)的范本,用于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要求,以保证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1.规范的目的和要求:-目的是为了确保城市道路的安全、顺畅和舒适,并满足城市功能的需要。
-要求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2.道路类型和等级划分:-要求根据不同的城市功能特点和道路交通量划分不同的道路类型和等级,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一般道路和支路。
-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的设计要满足较高的运行速度和交通流量需求,而一般道路和支路则要考虑城市功能和交通安全的平衡。
3.设计参数和标准:-要求根据不同的道路等级,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和标准,包括车行道宽度、路缘石、道路坡度、人行道宽度等。
-强调需要考虑车辆和行人的交通需求,确保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和舒适性。
4.设计流程和方法:-要求设计人员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等级,制定相应的设计流程和方法。
-强调需要进行交通流量预测、道路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等,以确保整个道路系统的协调运行。
5.设计标志和标线:-要求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等级,提供相应的设计标志和标线,包括道路名称标志、交通指示标志、车道线、停车标线等。
-强调需要合理设置标志和标线,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方向感。
6.设计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确保道路设计对行人、车辆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强调需要进行安全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相应的防护设施和保护措施。
总之,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24年版)的出台为我国城市道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帮助设计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这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居民出行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过程中,根据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交通需求,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旨在保障道路安全、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道路布局和设计原则1. 道路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合理布局交叉口、车道、人行道等交通设施。
2. 设计应考虑道路功能和使用需求,包括交通流量、车速、交通组织等。
3. 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行道、人行过街设施、非机动车道等。
二、交叉口设计1. 交叉口设计应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通行要求,合理设置控制信号、标线、标牌等交通设施。
2. 考虑到行人的通行需求,合理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盲道等。
3. 不同级别交叉口设置、类型的交叉口流量分配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车道规划和设计1. 车道设计应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和交通量预测,合理设置车道数目、宽度等。
2. 设计中应考虑到车辆行驶速度、通行能力、转弯半径等要素。
3. 考虑道路安全,合理设置车道标线、转弯箭头、交通信号等。
四、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设计1. 人行道宽度应根据人口密度、通行需求、行人流量和功能需求确定。
2. 非机动车道宽度应根据交通量、速度和通行需求确定。
3. 设计中应合理设置人行道标线、交叉口设施、非机动车道标识等。
五、道路设施和标识1. 设计中要设置合理的道路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等,保证交通安全和通畅。
2. 设计中应考虑到道路付费设施、路灯、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
3. 考虑到道路环境美化,设计中应合理设置绿化、景观和道路装饰等。
六、道路排水和照明设计1. 设计中应考虑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防止道路积水和雨水倒灌。
2. 设计中应考虑道路照明系统的设计,保证夜间交通安全。
七、施工和维护要求1. 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建设质量。
2. 道路竣工后,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维护和管理,保持道路的安全和整洁。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以下是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主要内容:一、设计标准1. 道路等级划分: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等级,包括快速道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2. 车行道宽度:不同道路等级对车行道的宽度有不同要求,包括车道宽度、道路标线宽度和车行道交通设施设置。
3. 步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合理设置步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保障行人安全通行。
4. 公交车道和站点设置:对主要道路设置专用公交车道和公交站点,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5. 路口设计:设计合理的路口几何形状、信号灯控制和交通标志标线,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6. 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设置雨水排水系统和雨水口,确保道路排水畅通。
二、施工规范1. 道路基层处理:进行适当的土方平整和夯实,为上层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2. 道路材料选用:选择符合标准的道路材料,包括路面材料、路基材料和路肩材料等。
3. 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施工: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的施工,确保其清晰、准确和持久。
4. 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在道路两侧进行适当的绿化和景观设计,提升城市形象和环境质量。
5. 设施配套完善:在道路两侧设置合适的交通设施,包括路灯、交通信号灯、指示牌等,提供便利和安全。
三、安全规范1. 交通安全设施: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引导车辆和行人正确行驶和通行。
2. 交通事故分析与预防:对已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3. 施工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确保道路建设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环保规范1. 道路周边环境保护:保护和改善道路周边的自然环境,减少对周边土地、水体和空气的污染。
2. 治理交通噪声:在道路设计和施工时考虑降低交通噪声的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 节能减排: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建材和设备,减少城市道路的能耗和污染。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P CJJ37 - 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2016年版)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
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5 横断面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5.3.4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5.3.4),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3.4 路侧带1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质量和确保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安全可靠性,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法规,以及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文档。
该规范包括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各个方面,从道路纵断面设计、路面设计、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照明设计、排水设计、交叉口设计、交通信号设计等等,都详细规定了不同类型道路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
首先是道路纵断面设计,规范要求根据道路功能等级和路段的特点确定不同的纵断面设计要求,包括路面边坡的设计坡度、路肩的宽度、圆弧的半径等等。
其次是路面设计,规范要求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交通量确定路面的结构、厚度、材料等。
这样可以确保道路在不同的交通流量下能够承受相应的荷载,并且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行驶要求。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规范要求根据不同的道路功能等级和交通流量确定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布置和尺寸。
这样可以提高驾驶员对道路情况的认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照明设计是在夜间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确保道路可见性的重要手段,规范要求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照明设施的设置和亮度要求。
排水设计是确保道路排水畅通的关键环节,规范要求根据道路纵横坡和附近地形等,合理设置雨水收集和排放设施,以防止路面积水和出现滑坡等情况。
交叉口设计是确保交通流畅和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规范要求根据交叉口的流量和道路的行车速度等确定交叉口的类型和设计要求,以保证交通流畅和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降低。
最后是交通信号设计,规范要求根据交叉口的流量和道路的行车速度等,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的相位和时序,以确保交通流畅和交通事故的减少。
总之,《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导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和建设的重要文件,它的出台和执行,能够提高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质量、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为城市的交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2016年版)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
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5 横断面5。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成为确保道路建设质量和交通安全的基础性文件。
本文将依据该规范内容,分析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要求。
第一部分:绪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导城市交通建设与运营管理的依据,旨在提供技术指标和规范要求,确保道路设计的安全性、通行能力和舒适性。
第二部分:道路布局设计1. 道路分类与等级根据城市规模和道路功能,将道路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等,不同等级的道路要求不同的路线布局和交通组织方式。
2. 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满足交通流量、行车速度和周边环境的要求,确保行车安全和行驶的舒适性。
同时,应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和绿化带等。
3. 路口设计路口是城市道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标线,确保交通有序、流畅和安全。
第三部分:道路横断面设计1. 车行道和车道数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类型,确定车行道和车道的数量和宽度。
不同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交通需求和交通组织要求。
2. 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公交车道为了保障行人、自行车和公交车的通行条件,应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公交车道,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条例。
3. 路缘石、排水系统和照明设施在道路横断面设计中,需要考虑路缘石、排水系统和照明设施的布置和设置,以提供道路使用的便利和安全。
第四部分: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1. 道路标线设计道路标线的设置有助于引导行车和提供交通信息,设计时需要考虑可视性、耐久性和交通流量等因素。
2. 交通标志设置交通标志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应合理设置各类标志,以指引行车和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
第五部分:交通设施和设备1. 红绿灯和交通信号控制设备红绿灯和交通信号控制设备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设置和调整,确保交通有序流通。
2. 道路照明设施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设置应满足道路通行和交通安全的要求,同时兼顾节能和环保的原则。
db37∕t 5167-2020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本标准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以确保城市道路的安全、实用和美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不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城市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交通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总则: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目的和意义,以及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2.道路等级与规模:规定了城市道路的等级和规模,包括车道数、路幅宽度、车流量等指标,以及道路设计年限和设计车速等参数。
3.道路平面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曲线半径、超高、加宽等参数的计算和设置,以及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
4.道路纵断面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纵坡、竖曲线、坡长等参数的计算和设置,以及与横向排水设施的协调设计。
5.道路横断面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部分的宽度和布置方式,以及交通设施和绿化设施的设计。
6.交叉口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交叉口的形式、交通组织、信号控制等参数的计算和设置,以及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
7.无障碍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盲道、缘石坡道、过街设施等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和设计,以及满足残疾人的通行需求。
8.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规定了城市道路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绿化、噪声、空气污染等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以及道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景观设计。
本标准对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确保城市道路的安全、实用和美观,促进城市的发展和交通状况的改善。
同时,对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1. 引言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规范城市道路的设计和施工,保证道路的安全、顺畅和美观。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道路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旨在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果,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城市道路设计原则2.1 通行安全保证道路的通行安全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首要原则。
在设计道路时应考虑交通量、交通流形态、交通安全等因素,合理确定道路的几何形状、道路标线、交通信号灯等设计参数,确保道路用户的通行安全。
2.2 交通顺畅保证道路交通的顺畅性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原则。
合理设计道路的通行能力、道路布局等,确保道路交通的高效运行。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道路的交通流量、道路的排水设施、道路的交叉口等因素,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和交通流特征,以提高道路的交通顺畅性。
2.3 美观环保保证道路的美观和环保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原则。
在设计道路时应注重道路的绿化、景观、公共设施等,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环境质量。
同时,要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设计和施工中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 设计参数3.1 道路几何参数•设计车道宽度:根据道路的交通流量和道路类型确定车道宽度。
一般而言,城市主干道的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5米,次干道和支路的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米。
•道路纵向坡度:根据道路的长度和坡度要求,确定道路的纵坡。
一般而言,城市主干道的纵坡不应大于4%,次干道和支路的纵坡不应大于6%。
•道路横向坡度:根据道路的曲线半径和横向坡度要求,确定道路的横坡。
一般而言,城市主干道的横坡不应大于2%,次干道和支路的横坡不应大于4%。
3.2 道路标线•道路中心线:根据道路的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中心线位置和标线形式。
•车道标线:根据道路的类型和车道数量,确定车道标线的类型和位置。
•人行横道标线:根据人行横道的位置和交通流量,确定人行横道标线的位置和形式。
•停车标线:根据停车泊位的位置和车辆停车需求,确定停车标线的位置和形式。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23版)-图文合考虑区域内人文环境、地形、地貌、地质与地质灾害、水文、气象、地震、交通量及其组成,以及运营和施工条件。
13.1.3桥上或隧道内的管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得在桥上敷设污水管、压力大于0.4MPa的燃气管和其他可燃、有毒或腐蚀性的液体、气体管。
当条件许可时,可在桥上敷设电讯电缆、热力管、给水管、电压不高于10kV配电电缆、压力不大于0.4MPa的燃气管,但必须按国家有关现行标准的要求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2严禁在隧道内敷设电压高于10kV配电电缆、燃气管及其他可燃、有毒或腐蚀性液体、气体管。
13.2桥梁13.2.1城市桥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特大桥、大桥桥位应选择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良好、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量的河段,不宜选择在断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
中小桥桥位宜按道路的走向进行布置。
2桥梁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并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
3桥梁建筑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4桥梁应根据工程规模和不同的桥型结构设置照明、交通信号标志、航运信号标志、航空障碍标志,防雷接地装置以及桥面防水、排水、检修、安全等附属设施。
13.2.2桥梁可按其多孔跨径总长或单孔跨径的长度,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和小桥等四类,桥梁分类应符合表13.2.2的规定。
表13.2.2桥梁分类注:1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为两桥墩中线之间桥中心线的长度或桥墩中线与桥台台背前缘线之间桥中心线的长度,拱式桥为净跨径。
2梁式桥、板式桥的多孔跨径总长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为两岸桥台内起拱线间的距离,其他形式桥梁为桥面系车道长度。
13.2.3桥梁的桥面净空限界应符合本规范第3.4节的规定。
13.2.4桥下净空应符合下列规定:1通航河流的桥下净空应符合国家现行通航标准的要求。
2不通航河流的桥下净空应根据设计洪水位、壅水和浪高或最高流冰面确定;当在河流中有形成流冰阻塞的危险或有流放木筏、漂浮物通过时,应按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局部修订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1.引言1.1 目的1.2 适用范围1.3 规范性引用文件1.4 定义和缩略语2.道路规划设计2.1 道路分类2.2 道路布局2.3 车行道设计2.4 人行道设计2.5 预留道路设计2.6 道路标线设计2.7 道路照明设计3.交通设施设计3.1 信号灯设计3.2 路口交通岗亭设计3.3 路边停车设施设计3.4 公交站点设计3.5 步行天桥设计3.6 泊位设计4.排水设计4.1 雨水排放4.2 雨水收集4.3 雨水处理4.4 污水排放4.5 污水处理4.6 排水设施设计5.硬质路面设计5.1 路面结构设计5.2 路面材料选择5.3 路面施工工艺5.4 路面平整度要求5.5 路面修复与维护6.软质路面设计6.1 路面结构设计6.2 路面材料选择6.3 路面施工工艺6.4 路面平整度要求6.5 路面修复与维护7.交通管理7.1 交通管制措施7.2 施工安全管理7.3 工程交通管理7.4 交通事故处理8.技术标准与测试8.1 设计方案评审8.2 设计方案测试8.3 施工工艺验证9.质量控制9.1 施工质量管理9.2 验收标准9.3 施工质量检验10.健康环境与安全10.1 噪音控制10.2 环境影响评估10.3 安全设施设置10.4 防护措施11.项目管理11.1 规划管理11.2 设计管理11.3 施工管理11.4 竣工验收12.术语表附件: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实例图集2. 参考文献清单3. 设计计算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城市规划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道路交通安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1.前言1.1 简介1.2 目的和适用范围1.3 规范性引用文件1.4 定义和缩略语2.工程概述2.1 基本情况2.2 设计内容2.3 工程要求3.道路规划设计3.1 道路分类与等级3.2 道路线形设计3.3 道路几何设计3.4 车行道设计原则3.5 人行道设计原则3.6 道路交叉口设计原则3.7 道路路段设计原则3.8 道路标志标线设计3.9 道路照明设计4.交通设施设计4.1 信号灯设计4.2 交通岗亭设计4.3 停车泊位设计4.4 公交站点设计4.5 步行天桥设计4.6 交通设施设备选型5.排水设计5.1 雨水排放设计5.2 雨水收集设计5.3 雨水处理设计5.4 污水排放设计5.5 污水处理设计5.6 排水设施设计6.路面设计6.1 路面结构设计6.2 路面材料设计6.3 路面施工工艺6.4 路面平整度要求6.5 路面修复与维护7.交通管理7.1 施工交通管理7.2 工程交通管理7.3 交通事故处理8.质量控制8.1 设计质量控制8.2 施工质量控制8.3 验收标准9.安全与环境9.1 安全设施设计原则9.2 环境影响评价原则9.3 噪音控制原则10.项目管理10.1 规划管理10.2 设计管理10.3 施工管理10.4 竣工验收附件: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示例图集2. 参考文献清单3. 设计计算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城市规划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道路交通安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
一、道路等级与规模
1.根据城市规划、交通流量、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道路等级。
2.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预测,确定道路的宽度和车道数。
二、道路宽度与车道数
1.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预测,设置合理的车道数和道路宽度。
2.考虑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需求,设置适当的步行道和自行
车道。
三、路肩与分隔带
1.设置路肩,提供车辆停靠和行人过街的安全区域。
2.设置分隔带,将不同方向和类型的车辆分隔开来,提高交通安全。
四、交叉口设计
1.根据交通流量和地形地貌,设计合理的交叉口形式和规模。
2.考虑行人和自行车过街需求,设置人行横道和自行车道。
3.考虑公共交通需求,设置公交车站和乘客过街设施。
五、交通设施与安全设施
1.设置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和护栏等设施,提高交通安全。
2.设置行人过街设施和安全岛,提供行人过街安全保障。
3.设置公交车站和乘客过街设施,提供公共交通服务。
六、环保与绿化
1.考虑环境保护和绿化需求,设置绿化带和景观节点。
2.考虑噪声和空气污染控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3.考虑道路排水和防洪需求,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
4.考虑道路照明和供电需求,设置适当的照明系统和供电设施。
5.考虑道路材料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方法。
6.考虑维护和保养需求,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最新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最新版(以下简称规范)是中国城市道路建设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定为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建设和维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规范是根据国内外道路工程设计和建设实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旨在提高城市道路的设计水平,确保道路的安全、顺畅和美观。
一、规范的主要内容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道路分类及功能定位:明确不同类型道路的分类和功能定位,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
根据道路的载流量、流速、服务范围等因素,确定不同类别道路的设计要求。
2.道路布局和平面形式:规定了不同类型道路的布局和平面形式,包括直线段、水平曲线、坡度,以及路口的布置和设计。
3.道路横断面:规定了不同类型道路的横断面标准和要求,包括车行道、人行道、自行车道等的宽度和高度。
4.路面材料和结构:规范了不同类型道路的路面材料和结构要求,包括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等的设计和施工标准。
5.路灯及交通设施:规定了道路照明和交通设施的要求,包括路灯的设置和间距、交通标志标线的规范等。
6.排水系统:规范了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要求,包括雨水收集和排放的设施和管道。
7.绿化与景观设计:规定了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的要求,包括绿化带的宽度、树木的选择和种植等。
8.环保与安全设计:强调了道路设计中的环保和安全要求,包括减少噪音、尾气排放和非法占道等措施。
二、规范的意义和作用规范对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城市道路设计水平:规范明确了不同类型道路的设计要求,包括布局、横断面、材料等方面的要求,有利于提高道路设计的准确性和专业性,避免了设计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确保道路的安全性:规范强调了道路设计中的安全要求,包括交通设施、标志标线、灯光等方面的要求,有利于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3.保障道路的畅通:规范明确了道路的功能分类和定位原则,根据道路的设计要求,合理规划和分配交通流量,有利于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规定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基本
要求、设计原则、技术规范等内容,是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重要指导
性文件。
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要求。
规范要求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道路建设规划和
城市防洪规划进行设计,注重环保、节能、安全和便民的原则,科学
合理设置路缘带、交通标志标线、照明设施等。
二、设计原则。
规范要求设计应当满足交通需求和人民群众出行
的实际需要,尊重城市历史文化、艺术特色和自然环境,注重展现城
市形象,使城市路网系统连贯、通畅、安全、美观。
三、技术规范。
规范要求设计应当按照道路等级、功能分类和车
流量分级、防洪标准等要求确定设计参数和工程规模,注重道路的平
面布局、纵断面、横断面和路面结构等技术细节,确保道路工程设计
质量。
四、审查与验收。
规范要求建设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按照规范
的要求进行设计,相关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评审、审查和验收工作,以
确保道路工程建设符合规范要求,具有安全可靠性和高效性。
综上所述,《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文件,对于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等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是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和便民出行的重要保障。
同时,该规范也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第一节编制依据 (1)第二节编制原则 (2)第二章工程概况 (3)第一节工程概况 (3)第二节施工条件 (3)第三节工程特点 (4)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5)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5)第二节主要职责分工 (7)第三节组织机构高效运行措施 (10)第四章施工部署 (12)第一节施工方针及施工目标 (12)第二节施工准备 (13)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17)第一节施工工序和施工段的划分 (17)第二节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8)第六章施工平面布置 (19)第一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19)第二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9)第七章资源配备计划 (22)第一节施工机械配备 (22)第二节劳动力安排 (23)第三节材料供应计划 (23)第八章工程测量 (25)一、构筑物施工定位放线、测量 (25)二、轴线及标高控制方法 (25)三、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方法 (26)第九章箱涵施工方案 (27)第一节施工放样 (27)第二节基坑的开挖 (27)第三节箱涵的施工一般要求 (27)第四节涵身的浇注顺序 (29)第五节箱涵的检验评定 (29)第六节涵背回填 (29)第十章排水管网施工方案 (30)第一节排水管网总体施工方案 (30)第二节管沟开挖 (30)第三节钢筋混凝土雨污水管施工 (33)第四节检查井及雨水井施工 (37)第五节闭水试验及沟槽回填 (40)第十一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43)第一节质量目标 (43)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 (44)第三节质量管理职责 (46)第四节工程质量保证组织及技术措施 (47)第五节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52)第六节计量保证措施 (52)第十二章工期保证措施 (53)第一节工期目标 (53)第二节工期保证体系 (53)第三节工期保证措施 (54)第十三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60)第一节安全目标 (60)第二节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60)第三节安全管理措施 (61)第四节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62)第五节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64)第六节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措施及消防措施 (65)第十四章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 (67)第一节文明施工目标 (67)第二节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67)第三节文明施工组织措施 (67)第十五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70)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 (70)第二节环境保证体系 (70)第三节水土环境保护措施 (70)第四节扬尘治理措施 (70)第十六章夏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72)第一节夏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72)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74)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75)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76)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77)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80)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81)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一、招标文件:///*********)施工招标文件。
二、设计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三、************)工程,工程量清单。
四、技术规范按国家、地区及行业现行的技术规范执行。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 (2016年版)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332-2002)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16)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016年版)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015年版)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9.《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41-2008)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五、到施工现场进行踏勘获取的现场调查资料。
六、我公司的各项企业管理制度、技术管理、装备及同类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第二节编制原则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原则是“经济、合理、优质、高效”,特别是针对本工程施工关键工序及重要部位,本设计力求施工工艺先进,质量与工期控制措施到位,确保工程建设达到的投资、质量、工期标准与我公司投标承诺保持一致,同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主要包含以下各个方面:一、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特点,围绕重点分项工程项目,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二、采用流水作业及均衡施工方法,运用总体及分阶段计划控制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工期。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创优规划,质量保证措施,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大力推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确保工程质量。
四、合理配备生产要素,优化施工平面布置,减少消耗,降低工程成本。
五、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强有力的项目管理机构,安排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按照业主的要求组织专业化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总体概况本次设计范围包括*******二、工程概况本排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雨水箱涵和污水管道。
工程位于****,沿规*******所在区域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根据规划,设计沿规划***布置2.0m ×2.0m~3.5m×3.0m雨水箱涵和DN600~DN700污水管道,起点接***d2200雨水管道和DN500污水管道,终点排入***DN1200污水管道,线路总长约1870m。
目前,一期工程完工,起点为***,终点为***,线路总长1340m。
沿规划**布置2.0m×2.0m~3.5m×3.0m雨水箱涵和DN600~DN700污水管道。
二期工程为本次新建工程。
起点为***,终点为***,线路总长530m。
二期设计新建单孔3.5m×3.0m箱涵、双孔2.8m×2.0m箱涵和DN800污水管道, 排入**和待建**DN1200污水管道。
第二节施工条件一、地形、地质条件拟建管涵场区原始地貌属***河流冲积一级阶地地貌,原为农田和鱼塘,地形相对较平缓,地貌类型单一。
场地后经人工回填改造而成,现场地地形高程约56.65~69.32m,地形高差12.7m。
地形总体呈北西高,南东低,线路起点地形高,终点地形较低,工程区沿线地形起伏局部较大。
管道沿线路未发现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和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也未发现埋藏的墓穴、防空洞、大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根据钻探揭露和设计路面标高综合分析,场区内主要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卵石和粉砂岩。
拟建线路区分布岩土层可直接作为管道基础持力层的有:②粉质黏土、③卵石、④-1强风化粉砂岩和④-2层中风化粉砂岩,①层素填土不宜直接作为管道基础持力层,若对其进行一定深度的换填、分层碾压或强夯等其他地基处理方式并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及检测合格后,可作为管道基础持力层。
基槽开挖时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差,受雨水冲刷影响较大,基础施工时须加强边坡支护。
二、工程用水沿线市政供水管线接口可以直接满足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要。
三、工程用电本工程用电较为方便,可以由业主指定的地方引入,工程施工和生活设施用电方便。
四、施工材料和运输条件管道、预制品等施工材料可以就近购买,然后用汽车转运到现场。
第三节工程特点1、本工程交通总体较为方便,便于施工管理和组织机械化施工。
施工材料可利用当地路网运至施工现场。
施工用水用电可直接利用当地水源及电源。
2、本工程工期要求为180天,包含排水、管线综合工程,同时技术要求较高,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达到工期要求是施工组织设计的要点。
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设置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公司对本工程实行项目法管理,成立项目经理部,负责管理本工程的施工,全权负责处理与本工程相关的问题,包括对外关系及整个合同段生产调度、材料供应、进度、施工质量的检查与监督、工程计量及结算,安全等问题。
经理部设六部一室,工程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安全管理部、经营部、财务部、材料机械部、综合办公室。
工程技术部负责施工放样、施工方案、施工设计等技术工作。
质量管理部通过试验、测量、旁站等手段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质量监控工作。
安全管理部通过依据单位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制定各项安全规则,从措施上、制度上保证安全生产。
经营部负责工程计量、统计计划、工程变更等工作。
财务部负责劳力组织、成本控制、资金统筹等工作。
材料设备部负责材料购买与发放、设备调配、设备管理等工作。
办公室负责文件收发、安全保卫、地方关系等工作。
项目经理部下面设置专业施工队:路基专业施工队;路面专业施工队;雨污水专业施工队;给水专业施工队;电力通讯专业施工队;照明工程专业施工队;交安工程专业队;绿化工程专业施工队。
项目部组织机构框图如下图所示第二节主要职责分工1、项目经理(1)按照合同条款,全面具体地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满足业主的合同要求。
(2)制定项目管理目标和创优规划,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3)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搞好项目机构设置,人员选调、具体职责分工。
(4)科学组织施工,及时正确地组织做出项目实施方案、进度计划安排、重大技术措施、资源调配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计变更等重要决策。
(5)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强化管理、推动科技进步,搞好工期、质量、安全、成本控制,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6)沟通项目内外联系渠道,及时妥善处理好内外关系。
(7)接受建设单位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监督指导,及时向建设单位汇报工作。
(8)参与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组织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并有权对事故直接人进行经济惩罚。
2、项目技术负责人(1)对工程项目质量负责。
(2)负责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及IS09001标准的有效实施。
(3)主持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含质量计划),并随时检查、监督和落实。
积极推广应用“四新”科技成果和工法。
(4)协助项目经理协调与建设单位、设计、监理的配合,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5)组织制定质量保证措施,掌握质量现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组织有关人员攻关、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和处理方案,并责成有关人员限期改进。
(6)组织定期工程质量检查和质量评定,领导有关人员进行QC小组攻关活动和创优活动,搞好现场质量控制。
(7)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积极进行设计优化,协助项目经理制定保证工程成本不突破报价的主要措施并组织落实。
(8)组织制定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组织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原因分析及制定整改措施。
3、工程部质检工程师直接对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负责,行使监督权、检查权和工程质量否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