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放射治疗后皮肤护理读书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402.50 KB
- 文档页数:22
肿瘤放疗后皮肤反应的护理方法与探讨摘要:目的加强放疗患者皮肤反应观察及护理,避免不良因素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方法放疗前、中、后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局部皮肤观察及处理,尽可能减轻放疗患者局部皮肤反应发生。
结果通过对患者的观察、护理,患者在放疗期间皮肤反应有效的好转,患者尊医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放疗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确保放疗顺利进程。
结论加强放疗患者局部皮肤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放射治疗肿瘤患者的疗效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肿瘤;放疗;皮肤反应;护理放疗是恶性肿瘤三大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利用放射线照射在肿瘤组织上,使生物体内能量传递,引起细胞活性损伤,以至将细胞杀灭。
外照射后首先是皮肤暴露于较高强度的放射线,除其他放射性副反应外,皮肤也会出现不良反应,根据病变严重程度不同可将不良反应分为三大类,即Ⅰ度皮肤反应(干性皮炎)、Ⅱ度皮肤反应(湿性皮炎)和Ⅲ度皮肤反应(放射性溃疡)。
除了针对不同的反应进行恰当的临床处理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与患者积极沟通并告知患者在整个放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对不良反应的治疗与康复都将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1一般资料本组选取1,3例恶性肿瘤患者,13例恶性肿瘤住院病人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69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11例出现红斑,干性脱皮,湿性脱皮和局部溃疡等近期皮肤反应,2例出现肌肉纤维化远期皮肤反应.2结果通过精心的观察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使患者对放疗有了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做好皮肤保护,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患者能顺利完成放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3讨论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疗中常见并发症,常使放疗中断,疗程延长,影响疗效。
放射性皮肤损伤主要是由于电离辐射损伤上皮的生发层细胞和皮下血管。
辐射首先引起照射部位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局部形成充血性反应,出现红斑。
随着放疗进行,发生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闭塞,导致受照部位组织供血不足,使物质交换受限,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广泛纤维化。
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引起皮肤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总结26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皮肤反应预防及护理。
放射治疗期间做好局部皮肤护理,加强功能锻炼与营养支持,以预防照射野皮肤的损伤;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及处理皮肤损伤,使放射治疗顺利进行。
标签:乳腺癌;放射治疗;皮肤反应;护理乳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多数辅以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对人体正常组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放射反应与损伤⑴。
由于乳腺癌术后局部皮肤薄,易出汗,局部血液供应、淋巴回流较差⑵,经放射线照射后易损性高,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⑶。
加强患者照射野皮肤的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⑷。
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放疗科收治260例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现将皮肤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0例,均为女性;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8岁;;行改良根治术248例、保乳根治术12例;术后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癌119例、浸润性小叶癌33例、导管内癌38例、粘液腺癌25例、管状癌26例、乳头状癌19例;手术至放射治疗间隔时间1~5月,平均3-.5月。
1.2 放射治疗方法;放射源用—60照射,根据患者病情及其所接受的手术方法分别对患侧乳腺、胸壁及锁骨上、下区进行照射。
单次计量为210-361次,5~6周为1疗程,总剂量为5000~6000cGy。
1.3皮肤反应分度⑸一般将皮肤反应分为Ⅲ°,Ⅰ°出现红斑,表现充血、潮红,有烧灼和刺痒感觉,逐渐变成暗红色,表皮脱屑,称干性皮炎:Ⅱ°表现充血、水肿、水疱、糜烂、有渗出液,称湿性皮炎;Ⅲ°为放射性溃疡,有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边界清楚,底部较光滑,呈痂下溃疡,有剧痛。
1.4结果放射治疗后15~28d观察皮肤反应,109例Ⅰ°皮肤反应,18例Ⅱ°皮肤反应,经积极治疗和综合护理,多在1周左右愈合,未影响治疗进行。
[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肿瘤放射治疗体会放疗是使用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临床治疗手段,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过程中,由于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临近的正常组织会造成一定损伤,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加强护理工作,了解患者病情、治疗计划,以及预期效果,通过耐心细致、科学有效的护理,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放疗,得到身心康复。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80例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临床护理工作体会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80例肿瘤患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7岁~86岁,平均55岁;其中乳腺癌19例,肺癌28例,食管癌11例,直肠癌8例,宫颈癌10例,鼻咽癌12例,肝癌2例。
2 护理2.1 放疗前的护理先了解该病人的治疗时间和疗程、射线种类、照射部位、病人的生理情况及放疗的预期效果等并要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做好准备工作。
2.1.1 心理护理治疗前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放疗的知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需要配合的事项。
开始治疗前,陪同病人到放疗科参观,并说明放疗时工作人员不能留在室内的原因,但仍可在操作台监测,使病人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1.2放疗前应改善全身情况:纠正贫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做好必要的物理及实验室检查。
血象低者给予治疗,如有感染,须先控制感染后再行治疗;如有伤口,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应待伤口愈合再行放疗。
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及营养状况,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体质[1]。
检查血象如白细胞低于4×109/L、血小板低于10×109/L应给以治疗,待升高后再进行放疗,并应做肝、肾功能各项检查。
口腔的处理极为重要,放疗前应常规口腔处理,及时修补龋齿,拔出残根或断牙,并注意口腔卫生。
如放疗前必须拔牙,应待牙床愈合以后再行放疗。
2.1.3如有切口,应在接受照射前,将切口妥善处理,尤其是接近软骨及骨组织的切口,必须在其愈合后方可进行放疗。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朱洁;黄素萍;陈燕
【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4(021)004
【摘要】放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当放射线通过皮肤进入肿瘤时,则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放射性皮炎,严重时可造成延误放疗时机的不良后果。
我科从2000年1月至2001年7月收治放疗患者共150例,其中5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
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66-66)
【作者】朱洁;黄素萍;陈燕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肿瘤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肿瘤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肿瘤科,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R815
【相关文献】
1.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护理体会 [J], 陈燕;黄素萍;朱洁
2.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皮炎防治及护理进展 [J], 辜梦聃;曾元丽;石小兰
3.富氢水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J], 牛云霞;蒙锦莹
4.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致放射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J], 刘军
5.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J], 马兰花;张冬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放射治疗科实习护士放射治疗护理心得与反思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放射治疗科的实习护士,我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并对自己的护理工作进行了反思。
在此,我将分享我在放射治疗科实习期间的心得与反思。
一、了解放射治疗的原理与流程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作为护士,我们首先需要全面了解放射治疗的原理、流程和相关设备的操作。
只有深入了解和熟悉相关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与需求在放射治疗科工作时,我们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
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经验丰富的护士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在放射治疗时,患者通常处于一种紧张和焦虑的状态,我们要用温暖和耐心的态度去关心和安慰患者,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三、保证放射治疗环境的安全和舒适在放射治疗科中,我们要确保治疗环境的安全和舒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体验。
我们应该定期检查放射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另外,要合理安排治疗室的布局,确保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线适宜,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
四、认真负责地执行放射治疗计划放射治疗的效果与治疗计划的执行密切相关。
作为护士,我们要准确执行医生制定的治疗计划,合理安排患者的治疗时间和顺序。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五、规范操作,注意放射防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我们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和放射防护措施。
保护自己是保护患者的前提,我们需要正确佩戴防护设备,如铅衣、手套等,减少自身接受的辐射。
同时,要确保患者在治疗时得到足够的防护,降低辐射对他们的损伤。
六、患者团体治疗的心理护理患者团体治疗是放射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些患者团体治疗活动,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