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放射治疗后皮肤护理读书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402.50 KB
- 文档页数:22
肿瘤放疗后皮肤反应的护理方法与探讨摘要:目的加强放疗患者皮肤反应观察及护理,避免不良因素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方法放疗前、中、后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局部皮肤观察及处理,尽可能减轻放疗患者局部皮肤反应发生。
结果通过对患者的观察、护理,患者在放疗期间皮肤反应有效的好转,患者尊医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放疗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确保放疗顺利进程。
结论加强放疗患者局部皮肤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放射治疗肿瘤患者的疗效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肿瘤;放疗;皮肤反应;护理放疗是恶性肿瘤三大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利用放射线照射在肿瘤组织上,使生物体内能量传递,引起细胞活性损伤,以至将细胞杀灭。
外照射后首先是皮肤暴露于较高强度的放射线,除其他放射性副反应外,皮肤也会出现不良反应,根据病变严重程度不同可将不良反应分为三大类,即Ⅰ度皮肤反应(干性皮炎)、Ⅱ度皮肤反应(湿性皮炎)和Ⅲ度皮肤反应(放射性溃疡)。
除了针对不同的反应进行恰当的临床处理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与患者积极沟通并告知患者在整个放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对不良反应的治疗与康复都将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1一般资料本组选取1,3例恶性肿瘤患者,13例恶性肿瘤住院病人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69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11例出现红斑,干性脱皮,湿性脱皮和局部溃疡等近期皮肤反应,2例出现肌肉纤维化远期皮肤反应.2结果通过精心的观察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使患者对放疗有了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做好皮肤保护,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患者能顺利完成放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3讨论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疗中常见并发症,常使放疗中断,疗程延长,影响疗效。
放射性皮肤损伤主要是由于电离辐射损伤上皮的生发层细胞和皮下血管。
辐射首先引起照射部位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局部形成充血性反应,出现红斑。
随着放疗进行,发生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闭塞,导致受照部位组织供血不足,使物质交换受限,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广泛纤维化。
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引起皮肤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总结26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皮肤反应预防及护理。
放射治疗期间做好局部皮肤护理,加强功能锻炼与营养支持,以预防照射野皮肤的损伤;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及处理皮肤损伤,使放射治疗顺利进行。
标签:乳腺癌;放射治疗;皮肤反应;护理乳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多数辅以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对人体正常组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放射反应与损伤⑴。
由于乳腺癌术后局部皮肤薄,易出汗,局部血液供应、淋巴回流较差⑵,经放射线照射后易损性高,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⑶。
加强患者照射野皮肤的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⑷。
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放疗科收治260例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现将皮肤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0例,均为女性;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8岁;;行改良根治术248例、保乳根治术12例;术后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癌119例、浸润性小叶癌33例、导管内癌38例、粘液腺癌25例、管状癌26例、乳头状癌19例;手术至放射治疗间隔时间1~5月,平均3-.5月。
1.2 放射治疗方法;放射源用—60照射,根据患者病情及其所接受的手术方法分别对患侧乳腺、胸壁及锁骨上、下区进行照射。
单次计量为210-361次,5~6周为1疗程,总剂量为5000~6000cGy。
1.3皮肤反应分度⑸一般将皮肤反应分为Ⅲ°,Ⅰ°出现红斑,表现充血、潮红,有烧灼和刺痒感觉,逐渐变成暗红色,表皮脱屑,称干性皮炎:Ⅱ°表现充血、水肿、水疱、糜烂、有渗出液,称湿性皮炎;Ⅲ°为放射性溃疡,有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边界清楚,底部较光滑,呈痂下溃疡,有剧痛。
1.4结果放射治疗后15~28d观察皮肤反应,109例Ⅰ°皮肤反应,18例Ⅱ°皮肤反应,经积极治疗和综合护理,多在1周左右愈合,未影响治疗进行。
[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肿瘤放射治疗体会放疗是使用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临床治疗手段,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过程中,由于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临近的正常组织会造成一定损伤,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加强护理工作,了解患者病情、治疗计划,以及预期效果,通过耐心细致、科学有效的护理,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放疗,得到身心康复。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80例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临床护理工作体会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80例肿瘤患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7岁~86岁,平均55岁;其中乳腺癌19例,肺癌28例,食管癌11例,直肠癌8例,宫颈癌10例,鼻咽癌12例,肝癌2例。
2 护理2.1 放疗前的护理先了解该病人的治疗时间和疗程、射线种类、照射部位、病人的生理情况及放疗的预期效果等并要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做好准备工作。
2.1.1 心理护理治疗前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放疗的知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需要配合的事项。
开始治疗前,陪同病人到放疗科参观,并说明放疗时工作人员不能留在室内的原因,但仍可在操作台监测,使病人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1.2放疗前应改善全身情况:纠正贫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做好必要的物理及实验室检查。
血象低者给予治疗,如有感染,须先控制感染后再行治疗;如有伤口,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应待伤口愈合再行放疗。
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及营养状况,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体质[1]。
检查血象如白细胞低于4×109/L、血小板低于10×109/L应给以治疗,待升高后再进行放疗,并应做肝、肾功能各项检查。
口腔的处理极为重要,放疗前应常规口腔处理,及时修补龋齿,拔出残根或断牙,并注意口腔卫生。
如放疗前必须拔牙,应待牙床愈合以后再行放疗。
2.1.3如有切口,应在接受照射前,将切口妥善处理,尤其是接近软骨及骨组织的切口,必须在其愈合后方可进行放疗。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朱洁;黄素萍;陈燕
【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4(021)004
【摘要】放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当放射线通过皮肤进入肿瘤时,则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放射性皮炎,严重时可造成延误放疗时机的不良后果。
我科从2000年1月至2001年7月收治放疗患者共150例,其中5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
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66-66)
【作者】朱洁;黄素萍;陈燕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肿瘤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肿瘤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肿瘤科,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R815
【相关文献】
1.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护理体会 [J], 陈燕;黄素萍;朱洁
2.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皮炎防治及护理进展 [J], 辜梦聃;曾元丽;石小兰
3.富氢水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J], 牛云霞;蒙锦莹
4.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致放射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J], 刘军
5.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J], 马兰花;张冬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放射治疗科实习护士放射治疗护理心得与反思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放射治疗科的实习护士,我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并对自己的护理工作进行了反思。
在此,我将分享我在放射治疗科实习期间的心得与反思。
一、了解放射治疗的原理与流程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作为护士,我们首先需要全面了解放射治疗的原理、流程和相关设备的操作。
只有深入了解和熟悉相关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与需求在放射治疗科工作时,我们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
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经验丰富的护士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在放射治疗时,患者通常处于一种紧张和焦虑的状态,我们要用温暖和耐心的态度去关心和安慰患者,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三、保证放射治疗环境的安全和舒适在放射治疗科中,我们要确保治疗环境的安全和舒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体验。
我们应该定期检查放射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另外,要合理安排治疗室的布局,确保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线适宜,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
四、认真负责地执行放射治疗计划放射治疗的效果与治疗计划的执行密切相关。
作为护士,我们要准确执行医生制定的治疗计划,合理安排患者的治疗时间和顺序。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五、规范操作,注意放射防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我们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和放射防护措施。
保护自己是保护患者的前提,我们需要正确佩戴防护设备,如铅衣、手套等,减少自身接受的辐射。
同时,要确保患者在治疗时得到足够的防护,降低辐射对他们的损伤。
六、患者团体治疗的心理护理患者团体治疗是放射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些患者团体治疗活动,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肿瘤科个案护理报告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 58岁
•入院日期: 2021年3月15日
•病史:肺癌晚期
主诉及病史
张三患肺癌晚期,入院时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
患者病史显示
曾接受过放疗和化疗,但病情恶化,转为终末期治疗。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患者面色苍白,全身乏力。
•心肺听诊:心率正常,未闻及明显异常心音。
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
•腹部触诊:腹软,未触及明显肿块。
实施护理措施
1.呼吸护理:定时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深浅,保持空气流通,提供必
要的氧气辅助呼吸。
2.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病情及口服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计划,鼓
励适量饮食,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3.皮肤护理: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预防压疮发生。
4.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其需求和情感,提供心理
支持。
效果评价
经过一周的综合护理干预,张三的呼吸困难得到缓解,身体状况稍有好转,心
理状态也有所缓解。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团队的关心和照顾表达感激之情。
结论
针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终末期护理,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
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通过精心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病痛压力,帮助患者度过最后的阶段。
以上仅为个案护理报告,并非通用护理指南,具体护理应根据医护团队的建议和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
头颈部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摘要】放射治疗是目前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头颈部放射治疗所引起的并发症需引起临床重视。
本文旨在总结头颈部放射治疗患者在接受放疗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疗护理放疗的放射线,除杀灭癌细胞外,对正常组织也能引起损伤,引起的相关症状称放疗反应。
现将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放射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1.皮肤反应0级:皮肤颜色无改变。
1级:皮肤出现点或片状红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
2级:皮肤出现明显红斑或班状湿性脱皮,伴或不伴有中度水肿。
3级:隔合性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
4级:溃疡、出血、坏死。
1.口腔黏膜反应0级:口腔黏膜无异常。
1级:口腔黏膜有红斑、疼痛。
2级:口腔黏膜有红斑、溃疡,可进干食。
3级:口腔黏膜有溃疡,仅能进流质饮食。
4级:不能进食。
1.恶心呕吐:放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主要与照射野的范围、照射剂量和照射部位相关,一般局部放疗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为头颈部10%、胸部21%、腹部60%~70%。
骨髓抑制0级1级2级3级4级白细胞(×109/L)=>4.5 3.0-<4.5 2.0-<3.0 1.0-<2.0<1.0血小板(×109/L)>13090-<13050-<9025-50<25或自动出血中性粒(×109/L)=>1.9 1.5-<1.9 1.0-<1.50.5-<1.0<0.5或败血症血红蛋白(g)>119.5-<11<9.5需成分输血红细胞压积(%)=>3228-<3228需成分输血2.护理体会1.照射野皮肤护理:1.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照射野标记清晰,如遇夏天、出汗较多而导致标记模糊,应及时到定位室找工作人员,必要时重新定位,保证放疗的精确性和放疗效果。
骨肉瘤放疗后皮肤反应护理体会作者:陈克琼张晓丽毛从梅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究骨肉瘤患者放疗后的护理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8年在我院接受放疗治疗的100例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参加研究的患者进行放疗前护理、放疗期间护理、以及放疗后的护理。
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
结果:100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采取的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皮肤症状,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放疗治疗过程。
结论:对骨肉瘤放疗治疗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显著的减轻放疗对患者皮肤带来的毒副作用,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受,促进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骨肉瘤,放疗治疗,皮肤反应骨肉瘤是好发于青少年的最常见恶性骨肿瘤。
在20岁以下患者中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五,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如未经正规治疗,半年至一年内肿瘤就会发生肺转移,导致死亡。
骨肉瘤通常发病隐匿,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有轻微外伤史。
由于青少年的骨骼快速生长,所以骨肿瘤引起的疼痛很容易被人误诊为生长疼,或以为是一般的关节炎、扭伤等,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据统计,60%的病人就诊时已为中晚期,50%的病人因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而延误病情。
骨肉瘤的临床表现为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
可有病理骨折。
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
放疗对患者皮肤可造成以下影响:轻者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甚至皮肤脱屑,重者皮肤水肿起疱溃破糜烂,最为严重者甚至可发生组织溃疡坏死合并感染,造成难于治愈的严重放疗并发症[1]。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至2018年在我院接受放疗治疗的100例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为15~63岁,平均年龄为(32.7±1.5)岁。
肿瘤病人放射治疗后皮肤反应护理研究摘要】目的:在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中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并给予护理干预,探析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42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行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且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结果:42例患者经过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后,皮肤反应发生率是47.61%(20/42),痊愈率是100.00%(42/42)。
结论:在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中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并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皮肤反应发生率并促进皮肤反应痊愈,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肿瘤;放射治疗;皮肤反应;护理为了进一步探析在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中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并给予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我院对42例患者进行以下过程探究以及以下结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42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行放射治疗肿瘤患者。
本次探究中男女患者比例是20:22,最大年龄是67岁,最小年龄是30岁,中位年龄为(55.24±5.24)岁。
存在肺癌、乳腺癌、喉癌、食道癌以及直肠癌的患者例数分别是23例、8例、6例、3例、2例。
放射治疗时间是6周至10周。
1.2方法所有患者均为行放射治疗后发生皮肤反应患者,给予42例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照射前,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包括治疗特点以及方法等,利用成功案例法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密切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方案实施,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以及情感支持,对患者进行营养护理以及抗感染治疗等;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宣教并给予患者随机性教育,利用示范性教育给予患者护理中遇到的困难以良好解决。
1.2.2照射中,将预照射野皮肤画好区域并告知患者不得自行涂改,若照射野线条存在模糊情况时需要告知主管医生并由其描画,避免出现照射部位失误;在照射前将照射区域内的金属物质取出以避免出现二级射线,避免造成患者严重皮肤损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以及干燥以预防感染。
放射治疗科实习护士的心得体会放射治疗的护理要点与经验分享放射治疗科实习护士的心得体会:放射治疗的护理要点与经验分享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的抗癌治疗手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有幸在放射治疗科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习。
我在这段实习经历中积累了一些放射治疗的护理要点和一些宝贵的经验,现在我将这些分享给大家。
一、了解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性物质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达到减少肿瘤组织体积的治疗方法。
作为放射治疗的护士,首先要了解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
这包括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辐射剂量的计算和护理、常用的治疗设备以及放射治疗的副作用等等。
只有充分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二、重视个体化护理在放射治疗科,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多次的放疗,周期可能会比较长。
因此,放射治疗护士需要重视个体化护理。
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这包括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结合医生的指示,合理安排患者的放疗计划。
三、做好放疗设备的准备工作放射治疗是依靠专业设备进行的,护士需要熟悉并熟练操作这些设备。
在每一次放疗开始之前,我们要对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我们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部位和放疗部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给患者穿上防护衣物、在放疗部位涂抹防护剂等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放疗的顺利进行。
四、有效控制副作用放射治疗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恶心呕吐、疲劳等等。
作为护士,我们要及时观察并有效控制这些副作用,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这包括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使用润肤霜、美肤剂等保护剂;协助患者进行饮食调整,提供一些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并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让他们能够积极面对治疗带来的不适感。
五、积极与多学科合作放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过程,护士与放射科医生、放射治疗物理师等专业人员之间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临床护理:放射治疗性皮肤反应的护理
(一)评估观察要点。
1.了解放射治疗的部位、面积、放射源种类、照射剂量。
2.依据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估照射野皮肤(附录8)。
(二)操作要点。
1.充分暴露反应区皮肤,切勿覆盖或包扎,外出注意防晒。
2.遵医嘱局部用药,勿用手抓挠。
(三)指导要点。
1.穿柔软宽松、吸湿性强的纯棉内衣,颈部有照射野时穿质地柔软或低领开衫,避免阳光直射。
2.照射野皮肤,可用温水软毛巾温和清洗,禁用碱性肥皂搓洗,不可涂酒精、碘酒及其他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局部保持清洁干燥,特别是多汗区如腋窝、腹股沟、外阴等处。
3.照射野皮肤局部禁贴胶布,禁用冰袋和暖具,禁止剃毛发,宜用电剃须刀,禁做注射点。
4.禁止搔抓照射野局部皮肤,皮肤脱屑切忌用手撕剥。
放疗患者皮肤管理制度一、前言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许多患者来说,放疗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然而,放疗也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一定的损害,包括红肿、瘙痒、脱皮等症状。
为了减轻这些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保护患者皮肤的健康,制定一套科学的皮肤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放疗对皮肤的影响1. 引起红肿、瘙痒:放疗会直接作用于皮肤细胞,导致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
2. 引起脱皮、干燥:放疗会破坏皮肤的角质层,导致皮肤干燥脱皮。
3. 引起色素沉着:放疗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形成暂时或永久性的色斑。
4. 引起水肿、溃疡:放疗会引起皮肤水肿、溃疡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5. 其他影响:放疗还可能引起毛囊炎、头发脱落等问题。
三、放疗患者皮肤管理制度1. 术前准备在接受放疗之前,患者应该进行全面的皮肤评估。
医护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皮肤类型、过敏史、病史等信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皮肤管理计划。
2. 保湿护理放疗会导致皮肤干燥,因此保湿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每天使用温和的保湿霜或乳液,保持皮肤的水分平衡。
在洗澡时,患者应该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过度刺激皮肤。
3. 防晒护理放疗会使皮肤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因此在接受放疗期间,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出门时应该使用防晒霜或遮阳伞等措施保护皮肤。
4. 营养保健在放疗期间,患者身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对于皮肤的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合理搭配饮食,增加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5. 定期观察患者在接受放疗期间应该定期观察皮肤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医护人员应该及时调整皮肤管理计划,帮助患者减轻不良反应。
6. 注意心理护理放疗期间的患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应该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治疗过程。
四、结语放疗患者的皮肤管理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皮肤管理计划,以减轻不良反应,保护患者的皮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