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0
《西游记》原文与翻译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浓厚民间传
说色彩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西游记》部分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翻译:曾经听闻洞庭湖的水,今天登上岳阳楼。
吴楚在东南方
向分割,乾坤天地日夜循环。
- 原文:云无心云亦闲,日日松阴自满颜。
不知云外楼阁处,
何似南京近东南。
翻译:云没有心思,云也无所牵挂,每天都在松树的荫蔽下自
得其乐。
不知道云外有哪些楼阁,何如近南京的东南方。
- 原文:陶者何以观其春秋?舜者何以观其在天地之间也?观
其所以逐东而不逾东也。
翻译:陶渊明如何感慨自己的一生?舜帝如何看待自己在天地
之间的位置?看他们不沉溺于已经失去的东西而继续向前。
《西游记》是一部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情节的古代小说,其原文表达深邃,翻译需要准确传达原始意思。
以上是《西游记》的一些原文及其简要翻译。
阅读原文可以更好地欣赏其中的美妙之处,而翻译则使非中文读者更加了解其中的故事和文化。
注:本文中所有翻译仅供参考,因受原文语境、词义多义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个别偏差。
《西游记》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八十一受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上了西天见到如来佛祖。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
《西游记》讲述盘古开天辟地,一颗仙石迸生出的美猴王拜倒菩提门下,取名孙悟空,苦练成一身法术,却因大闹天宫闯下大祸,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唐玄奘经菩萨指点奉唐朝天子之命前往西天取经。
途中路经五行山收得齐天大圣为徒取名孙悟空,继而在高老庄又遇到了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的猪八戒。
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收服水妖取法名悟净,至此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历经千难万险,八十一难,最终来到灵山,玄奘在凌云渡放下了肉身,终于取回了真经,回到大唐长安,把大乘佛法广宣流布。
孙悟空也成为斗战胜佛,八戒、沙僧、白龙马分别成为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马,功德圆满。
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
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
从十四回到全书结束,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到西天取回真经,成了“正果”。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
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
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生化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
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西游记主要内容简介古典名著《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
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
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
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讲述了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
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人物简介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
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
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沙河尚法名悟净,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
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武艺高强,不畏强敌。
他身上有两件宝,一件是菩萨葫芦,一件是九个骷髅组成的项圈。
3068红孩儿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
红孩儿是他的乳名,是牛魔王的儿子,铁扇公主养的小妖怪,使用一杆八丈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练三百年,练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
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是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见的少有的女妖精,使用双剑,武艺出色,想吃唐僧肉,先变成十六七岁的漂亮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使出离间计,使唐僧逼走孙悟空,把唐僧捉住。
唐僧:玄藏。
玄奘雕像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
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
西游记名著介绍西游记名著介绍《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西游记名著介绍,希望你喜欢。
西游记基本简介《西游记》讲述盘古开天辟地,一颗仙石迸生出的美猴王拜倒菩提门下,取名孙悟空,苦练成一身法术,却因大闹天宫闯下大祸,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唐三藏到西方取经收伏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作其徒弟。
四人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唐玄奘经菩萨指点奉唐朝天子之命前往西天取经。
途中路经五行山收得齐天大圣为徒取名孙悟空,继而在高老庄又遇到了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的猪八戒。
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收服水妖取法名悟净,至此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历经千难万险,八十一难,最终来到灵山,玄奘在凌云渡放下了肉身,终于取回了真经,回到大唐长安,把大乘佛法广宣流布。
而一路勇敢无畏的孙悟空也成为斗战胜佛,八戒、沙僧、白龙马分别成为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马,功德圆满。
西游记创作背景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
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唐太宗贞观元年(627),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西游记的详细故事情节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宇宙灭而复生,盘古破鸿蒙分世界为四洲。
东胜神洲花果山山顶有块仙石,一日崩裂产一石猴。
石猴带群猴发现水帘洞,做了美猴王。
又过三五百年,猴王忽因不能长生而悲啼。
按老猴指点,他两次渡海,经南赡部洲来到西牛贺洲,拜在须菩提祖师门下,被赐名孙悟空。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空七年打杂、三年学艺,得授长生妙诀、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一日,悟空与众师兄嬉闹变树,惊动祖师,被借机遣返花果山。
悟空只身前往坎源山水脏洞,刀劈混世魔王,带回被掳走的猴族和水帘洞物品。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悟空从傲来国盗来无数兵器,操演群猴。
花果山上其他妖兽,纷纷俯首称臣。
悟空向东海龙王讨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大闹幽冥界强销生死簿。
东海龙王和秦广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悟空得官弼马温,兢兢业业养马半个多月,忽听下属说此官极小,怒返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
李靖父子奉旨擒拿悟空,被悟空打败。
玉帝再命金星招回悟空,亲封“齐天大圣”,督建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悟空被玉帝增职代管蟠桃园,偷尽熟桃。
逢蟠桃大会,悟空定住七仙女、变作赤脚大仙赴会打探,大吃仙酒仙肴,醉盗老君金丹,畏罪逃回花果山,又隐身重返瑶池偷回仙酒与众猴享乐。
玉帝命李靖父子率十万天兵捉拿悟空,首战告捷,但一只猴精也没抓到。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观音赴会派木叉打探军情,向玉帝举荐二郎神。
二郎神奉旨带领六个兄弟大战悟空。
太上老君阻止观音用净瓶助战,丢下金刚琢击倒悟空。
悟空被擒,玉帝传旨处死。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太上老君把悟空放入八卦炉煆炼,却成就了火眼金睛。
悟空借开炉之机跳出八卦炉,一路打到灵霄殿。
玉帝请来如来。
悟空和如来打赌却没跳出佛掌,被压五行山下。
安天大会后,如来把一神符贴在山顶,命土地众神居山监押。
西游记中精彩的故事情节1.三打白骨精2.真假美猴王3. 智取红孩儿4.大闹天宫5.三借芭蕉扇6.偷吃人参果7.真假美猴王人物介绍:(1)唐僧: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
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仗、金箍咒。
性格特点:唐僧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又善良但又不分青红皂白。
诚心向佛、顽固执着,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
为取经坚韧不拔、不畏艰难,为人善良仁慈但不能明辨是非。
(2)孙悟空:法号悟空,又称行者、孙行者、美猴王、齐天大圣。
由灵根仙石孕育而生,是混世四猴之一灵明石猴。
后来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变、筋斗云和高超的武艺。
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
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成为唐僧的大徒弟,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
他嫉恶如仇,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的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多年。
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封为斗战胜佛。
性格特点:不畏艰险,具有锄强扶弱,抱打不平的英雄本色,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但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而且也是为民除害。
他疾恶如仇、敢于斗争、有胆、有才、有识。
《西游记简介》西游记简介(一):《西游记》简介《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猪悟能、沙僧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资料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西游记简介(二):《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述了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不仅仅资料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
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上都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资料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西游记简介(三):《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西游记简介(四):《西游记》共一百回,六十余万字。
分回标目,每一回目以整齐对偶展现。
故事叙述唐三奘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
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
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部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
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
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
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
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
被悟空打败。
金星再次招来悟空。
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
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
逃回花果山。
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
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
观音又荐二郎神。
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
众神押其回上界。
玉帝传旨处死。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
玉帝请来如来佛。
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
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
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
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
《西游记》吴承恩(1501-1582)明代杰出小说家阅读感受:①情节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师徒四人形象鲜明、各有性格;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丰富奇特的夸张。
一、作品简评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而成的。
作品借助编撰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思想。
可以说,作者以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反映现实主义思想感情。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
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不朽的艺术形象。
全书极富艺术特色:结构上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上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
同时,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昏暗,虚弱,不言而喻。
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有人戏言“《西游记》告诉我们:凡是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凡是没后台的,都被一棒子打死了!”二、内容梗概(情节速览,常看常记)《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我们可以从悟空、玄奘、八戒、沙僧,还有白龙马的身上发现心灵的觉醒、自由的思索和对人间的批判……天降巨石,巨石裂开,石猴出世……石猴带领花果山群猴冲破水帘,找到了别有洞天的水帘洞,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
可是,突然有一天,石猴感悟生命的短暂,于是他渡海学仙。
灵台方寸山,须菩提祖师教给石猴长生不老之术和七十二般变化,并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孙悟空。
悟空把老龙王的定海神针拔来做了金箍棒,大闹冥府,勾了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号……(大闹天宫简要情节:)悟空被龙王和阎王告上天庭,玉皇大帝降旨让太白金星招安。
当悟空得知“弼马温”不过是一个没有品的小官的时候,他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
玉帝震怒,派托塔李天王剿灭妖猴,李天王大败而回。
太白金星只好再次招安,给了孙悟空一个“齐天大圣”的虚名。
天庭要举办蟠桃盛会,悟空却没有被王母邀请,他再次发怒,不光搅了蟠桃会,喝了御酒,酒醉后还把太上老君的丹药吃了个精光。
李天王再次讨伐花果山,悟空被擒,被放在兜率宫的炼丹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悟空不仅没有被烧死,熊熊的三昧火还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悟空打到了天庭灵霄殿,多亏了如来佛祖及时赶到,把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这一压就是五百年……佛界水陆法会,如来安排观音菩萨在东土寻得一个取经人——陈玄奘。
而陈玄奘必定要经过九九八十一劫难,才能到达雷音寺取到真经,带回大唐,普渡众生。
西去是遥远的,劫难是注定的,玄奘要一步一步接近灵山,接近佛法……玄奘法师在五行山收了悟空;鹰愁涧收了小白龙,白龙成了玄奘的坐骑;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又收的沙悟净。
菩萨们变化成美女测验四人取经的决心,结果是八戒稍逊,而其他三人过关!五庄观,悟空偷吃了镇元子的人参果,惹来了祸端,亏了观音帮助,又过了一难。
白骨精要吃玄奘肉,但她是一个让人怜悯的无所依托的幽灵——悟空要杀,玄奘要救,师徒产生矛盾,悟空被玄奘撵回花果山。
波月洞的黄袍怪原来是天上的奎木狼星,他与宝象国的公主本来就有一段因缘。
金角银角原来是观音求太上老君埋伏在取经沿线,测验团队的考官。
乌鸡国,那个以假乱真的国王,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
红孩儿唐僧肉没吃成,倒做了观音的善财童子。
车迟国,悟空和虎力大仙等斗法,最终让妖怪现了原形。
通天河,灵感大王要吃童男童女,悟空八戒大无畏地变作孩童舍生取义。
金兜洞,太上老君的青牛偷了他的金刚琢。
女儿国,美丽的国王清纯的爱情,没有撼动玄奘西去的决心。
蝎子精,美色也不能让玄奘停止前进的步伐……悟空二心一起,让六耳猕猴有机可乘,糟糕的是连观音都分辨不出他们的真假……火焰山,千辛万苦借来了芭蕉扇。
祭赛国,找回了佛舍利。
荆棘岭,自然万物有灵,他们敞开了西去的通途。
小雷音寺的黄眉怪偷来弥勒佛的人种袋可把师徒四人收拾得够呛。
朱紫国,让我们可以对妖有个全新的诠释。
蜘蛛洞,悟空打败了七只蜘蛛精和蜈蚣精。
狮驼国,有这一路上最厉害的妖精大鹏怪。
比丘国,那坏国丈要吃小孩的心呢,悟空又怎能饶他。
白鼠精爱恋玄奘,缘起于灵山的金蝉子给那金鼻小白鼠的一钵油。
灭法国国王要灭佛法,这个国家怎么过得去?隐雾山的艾叶花斑豹子精,会吞云吐雾,蛊惑人心。
凤仙郡三年不下雨,原来是玉帝使的小心眼。
玉华国,悟空三人各自收了徒弟。
慈云寺正月十五灯会,三个犀牛妖怪变了菩萨来偷油。
玉兔精假扮公主招附马,原来也是天宫的一段宿怨。
寇员外是一个发誓要斋僧的大好人,最终善有善报。
终于来到灵山,玄奘在凌云渡放下了肉身,取回了真经,回到大唐长安,把大乘佛法广宣流布……最终,玄奘连他一生执著的佛经也放下了,成了旃檀功德佛,而一路勇敢无畏的孙悟空也成为斗战胜佛,八戒、沙僧、白龙马分别成为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马……这是一个取经的故事,这是四个人,不,还有白龙,五个生命心灵净化的过程……三、主要情节(重点8个,次重点10个)1、美猴王出世(次重点)花果山顶石头崩裂出的石卵,化为一个石猴,它眼里射出的两道金光惊动了玉皇大帝。
石猴行动敏捷,心机灵巧。
老猴提出谁有本事钻进山洞可拜它为王的建议。
石猴紧闭双眼纵身跳进瀑布,他发现里面有石锅、石灶、石碗、石床、石凳等,是一个极佳的安身之地。
众猴伏地拜石猴为王,号称美猴王。
2、灵台山遇仙(重点)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在樵夫的指点下,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找须菩提祖师(菩提老祖)学艺。
祖师给他取名,姓孙,名悟空,把长生不老之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传授给了悟空。
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悟空学艺归来,花果山水帘洞已被以混世魔王为首的妖魔霸占了。
悟空只几拳就把混世魔王打得动弹不得了,众猴们又重新回到了水帘洞。
(补充:哑谜:师父拿起戒尺在他的头上敲了三下,意思是夜里三更从后门进师父房间学艺。
)3、龙宫借宝(次重点)为了找到称心的兵器,悟空听从老猴的建议去龙宫拜见龙王,求赐兵器,选中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针。
还从其他三海龙王处取得了金冠、金甲、云履作为行装,回到了花果山。
4、大闹天宫(重点,内容较多,以下为具体情节,简要情节见二、名著梗概楷体字部分)(1)从弼马温到齐天大圣孙悟空因向东海龙宫借得“如意金箍棒”和在生死簿上勾销自己名字而被告上天庭,玉帝招他做弼马温。
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
玉帝震怒,派托塔李天王剿灭,大败而回,只好再次招安,给了孙悟空一个“齐天大圣”的虚名。
(2)大闹蟠桃会(重重点)天庭要举办蟠桃盛会,悟空没有被王母邀请,再次发怒。
他定住七衣仙女,调弄赤脚大仙,喝尽玉液琼浆,搅了蟠桃会,偷吃了仙酒、仙肴,酒醉后还把太上老君的丹药吃了个精光。
之后还又偷了两瓶仙酒给众猴做仙酒会。
(3)大战二郎神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十万天兵捉拿悟空,悟空再次打退了众天神,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
二郎神与悟空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
悟空多次变化都被二郎神识破。
太上老君趁悟空不备,用金刚琢将悟空打晕,梅山六兄弟一拥而上,这才将悟空擒获。
(4)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在太上老君八卦炉中四十九天,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了火眼金睛。
玉帝只好向如来佛祖求救。
如来提出,只要悟空能翻出自己的手掌心,就叫玉帝将天宫让给悟空。
孙悟空大喜过望,使出筋斗云,却只跳到如来佛祖的手指处。
佛祖手掌变成五行山,悟空被压在山下500年。
5、拜师取经五百年后,唐太宗李世民派唐僧玄奘前往西天取经。
唐僧在猎人刘伯钦的保护来到五行山,揭下山顶的金字压帖,救出了孙悟空,收为徒弟,又绐他起了名字叫行者,孙悟空又称孙行者。
观音菩萨变为老婆婆送唐僧锦衣、花帽,教唐僧念“紧箍咒”用来制服孙悟空。
6、蛇盘山收白龙马(次重点)唐僧师徒行至蛇盘山鹰愁涧时,唐僧的马被龙太子吃了。
孙悟空前往讨要,与龙太子搏斗,龙太子抵挡不住逃回涧底。
后经菩萨点化,龙太子化作白龙马,随同唐僧西天取经。
7、祸起观音院(重点,又名大闹黑风山)唐僧悟空行到观音院,老住持为谋占唐僧袈裟,想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广目天王借得避火罩罩住唐僧,火烧禅院。
黑风山黑熊怪趁乱偷走了袈裟,想开“佛衣会”炫耀宝物。
孙悟空追寻袈裟,大闹黑风山,不能取胜。
后去请观音菩萨帮忙,观音变作白衣秀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最终观音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夺回了袈裟。
8、收服猪八戒(重点)唐僧、悟空离开观音寺,来到高老庄。
高老太公的三女儿翠兰被妖精霸占。
悟空变为太公之女。
迷惑妖怪,弄清了妖怪的来历。
妖精姓猪,本是天上的天篷元帅,因蟠桃会上调戏了嫦娥仙子而被贬到了人间。
妖怪不是悟空的对手,终于被悟空带去在唐僧面前磕头喊师父,取法名悟能。
唐僧又给他取了别名叫“八戒”。
9、悟净拜师(重点,又名大战流沙河)唐僧、悟空和八戒来到流沙河,正在看碑文,突然从水中钻出一个怪妖,跳上岸要来抓唐僧,八戒与他打了起来,悟空前往助战。
妖怪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挑会上打碎了玻璃盏,被贬到流沙河靠吃人度日。
八戒两次跳进河里与他大战。
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让惠岸拿出葫芦喊一声“悟净”,引悟净去拜见唐僧。
唐僧正式收他为徒后,又给他取了个别名“沙和尚”。
10、四圣试禅心骊山老母与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试探师徒四人禅心是否坚固,唯八戒意志动摇,溜进后堂去撞婚,被捉弄捆于树上,八戒十分羞愧。
11、偷吃人参果(次重点)唐僧师徒来到万寿山五庄观投宿。
清风、明月两位道童奉师父镇元大仙之命,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
八戒央求悟空偷果,三个师兄弟一起分享,遭到二道童怒骂。
悟空一怒推倒了人参果树逃离,却被镇元大仙捉回去。
悟空求得观音医活果树,悟空和镇元大仙结为兄弟。
(补充: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滋味:悟空设法偷来三个人参果后,猪八戒张开大嘴,一个咕噜就囫囵吞咽下肚,问悟空和沙僧是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