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临江仙·柳絮
- 格式:ppt
- 大小:348.50 KB
- 文档页数:11
苏轼临江仙教学课件一、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为文清新豪放,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
其中,其词作尤为卓越,经典之作《临江仙》影响深远。
本教学课件将对《临江仙》进行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作。
二、背景介绍《临江仙》是苏轼于1079年写的一首南宋山水田园风光的临江仙词,描写了苏轼在与友人欣赏美景时的心境和情感。
这首词作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内涵丰富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三、词作解析《临江仙》全词共四句,每句八个字。
下面将对每句逐一进行解析。
1. 抽刀断水水更流。
这句意境深远,表达了岁月变迁、世事无常的主题。
抽刀断水,象征时间的流逝,而水流更加代表着生命的不停推移。
这一句以简练的语言,寄托了苏轼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2.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这句表达了苏轼在观景时的投入感。
横看成岭侧成峰,既描绘了山水之间起伏的景象,也暗示了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应换个角度思考和欣赏。
同时,岭和峰也象征着人生的困难和挑战,呼应了第一句中的世事无常。
3.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这句通过清新的描写方式和自然景色展示了苏轼社交中的闲适之态。
远上寒山,指的是苏轼与友人一同攀登山峰,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宁静与美景。
石径斜,意味着攀登的艰辛,也为词作增加了一丝写实的成分。
4. 白云生处有人家。
最后一句点明了苏轼所欣赏的美景中有人家。
白云生处,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美景,更突显出在美景之中,有灵动和生活气息。
也让人们感受到人事纷扰之外的宁静和喜悦。
四、意境表达在整个《临江仙》中,苏轼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色,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慨。
他将岁月流逝,世事无常的主题与山水间独特的美景相结合,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
五、教学要点在教授《临江仙》时,教师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要点:1. 解读词作的意境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及思想。
2. 分析词作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使学生对于苏轼的艺术表达方式有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