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东亚经济发展奇迹探讨1
- 格式:ppt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53
亚洲“四小龙”经济奇迹剖析[摘要]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开始持续高速增长,被称为“东亚奇迹”。
本文从它们特殊的地理历史条件、国际环境和所实行的经济战略等方面深刻地分析了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的原因及其弊病。
[关键词] “四小龙” 经济发展原因弊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完全改变了原有贫穷的经济状况,以经济的高速增长名噪于世,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被称为亚洲的“四小龙”。
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亚洲“四小龙”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一直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探讨和分析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很有必要。
一、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四小龙”的面积都不大,自然资源都比较贫乏。
新加坡和香港地区,连居民的引用水都要靠别人供应。
韩国和台湾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可以,不过工矿资源缺乏。
然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优势,都处在海上的交通要道,都有良好的深水港。
如香港地区的维多利亚港,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
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四小龙”在二战前都分别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商品周转站。
这些地方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里的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发展都有很长的历史。
它们都较早地吸收了西方文化,造就了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企业家队伍。
(二)有利的国际环境“四小龙”的经济起飞,大都在60年代。
在这时期,一些特殊的因素对它们的经济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在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下,为了调整自己的产业机构,它们把一些劳动力和原料消耗多、污染严重的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第二,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正经历着相对繁荣时期,使它们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享受着特殊照顾。
第三,60年代正是美国不断扩大侵越战争的时期,“四小龙”离越南较近,“越战”对这些地方的经济、贸易和旅游业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刺激。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一、并不存在单一的“东亚模式”理论界对“东亚模式”的讨论已有一段时间。
最初的分歧来自对日本以及后来的亚洲“四小龙”快速增长原因的分析。
它们持续的高经济增长速度是史无前例的。
大多数持正统观点的经济学家强调市场力量的基础作用,也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它们的政府(主要是日、韩等国政府)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1993年世界银行推出名为《东亚奇迹》的报告,将这两种观点进行调和,认为日本、“四小龙”及印尼、马来西亚、泰国8个国家和地区在1965年~1990年间的快速增长,是政府政策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肯定了日、韩和台湾地区实行的有选择干预措施起到了促进增长的作用。
这一研究引起了对所谓“东亚模式”的更多讨论。
比如,保罗。
克鲁格曼1994年撰文指出“东亚奇迹是被夸大的神话”,他认为除日本外,大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而不是提高要素生产率,与当年苏联的高速增长性质相同;伴随投入增加速度的下降,它们的高经济增长速度最终会降下来。
1997年以来,青木昌彦等人则提出系统的“市场增强论”,从克服“协调失败”的角度对东亚政府的经济作用进行了新的阐释。
1997年世界银行出版的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也可认为是这一讨论的继续。
该报告指出:“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并且认为政府的核心使命,是完成这样五项基本任务: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性的经济环境,包括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投资于基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保持承受力差的社会阶层;保护环境。
这一报告认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并不是“最小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其实,东亚国家的发展模式是不尽一致的,不仅这些国家的自然条件有差异,政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比如,香港和新加坡均为城市,与当初“二元经济”特征十分明显的韩国、中国台湾及印、马、泰这三个东南亚国家的初始条件差别很大;日本更是早在1885年~1919年间已实现过较快的经济增长。
现代日本的经济奇迹与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现代日本的经济奇迹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是亚洲经济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篇章。
日本经济在二战后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而四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则以其出色的经济表现一度成为亚洲经济的亮点。
本文将探讨现代日本经济奇迹和亚洲四小龙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一、现代日本的经济奇迹二战后,日本面临战后重建的挑战,但通过采取积极的工业和经济政策,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和复苏。
以下是导致现代日本经济奇迹的几个关键因素:1.战后重建:在战争结束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重建受损的经济基础设施和城市。
大规模的投资和重建计划为经济恢复和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了寻求经济增长,日本政府鼓励企业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通过大规模出口汽车、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等产品,日本成功地占领了国际市场,实现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成功。
3.教育和技术创新:日本政府注重教育和技术培训,并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使得日本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优势。
4.稳定的政治环境:日本政府实行稳定的政治体制,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来支持经济的发展。
政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经济奇迹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5.企业竞争力:日本的企业文化注重效率和创新,在全球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
日本的企业和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为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动力。
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亚洲四小龙是指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这些经济体在20世纪后半叶以其出色的经济表现而引人注目。
以下是四小龙崛起的几个主要原因:1.政府推动工业化:四小龙国家的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工业政策,通过鼓励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来推动工业化。
政府提供了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2.教育和技术创新:四小龙国家注重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
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第一章绪论1.彼得原理:彼得原理的公式是:“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层级。
彼得原理的推论结果是:每个职位将由不能尽职的不胜任的员工所占据。
”这是因为,由于层级组织的结构特征,无论一个人有多少聪明才智,又多么勤奋努力,总会有不能胜任的职位,而晋升是必然的,一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更何况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良组织病象。
其中的部分精彩定律:华盛顿办事规律:一人做事敷衍了事;二人合作做事互相推诿;三人共事永无成事之日。
理发定律: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该理发了萧伯纳经济学家规律:如果所有的经济学家排圈坐,他们绝无可能达成一个共同的结论。
链条定律:链条与其最脆弱的环节有着相同的长度,链条越长,脆弱的环节越多。
2.新公共行政:强调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与民主作为目的及理论基础,主张政治与行政、事实与价值关联;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政体制研究。
3.帕金森定律: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源动因造成的。
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如“投票”);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
定律二:中间派决定原理:为了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双方颇费心机进行争取,特别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所以,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中间派成了主角。
对决定的内容不十分清楚的人,意志薄弱的人,耳朵不大灵光的人定律三:鸡毛蒜皮定律:大部分官员由不懂得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千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财政议案所费的时间与涉及的金额呈反比,即涉及的金额越大,讨论的时间越短,反之时间则越长。
鸡毛蒜皮的事情则花费很多时间。
定律四:办公场合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呈反比:事业处于成长期的机关一般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设计完美无缺的总部。
所以,“设计完美乃是凋零的象征”,“完美就是结局,结局就是死亡”。
定律五:鸡尾酒会公式:会议与鸡尾酒会(饭局)同在。
把会场从左到右分为A-F六段,从进门处到最远端分为1-8八段,则可划分出48个区域;在假定酒会开始的时间为H,且最后一名客人离开的时间是最初一名客人进场后2小时20分钟,则,重要人物都会在H+75至H+90的时间在E/7区域集合,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会在其中。
课题 二节 亚洲的文化和经济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①运用有关资料说出亚洲的人口、环境、发展状况。 ②通过举例说明亚洲各地区及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学习重点 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增长特点、人口政策; 通过实例了解亚洲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分配 读学10——研学15——展学15 要求 认真阅读、自主完成、认真讨论、积极发言、课堂有序 学习过程 指导
导学: 提问——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个?(亚洲)
引出本课内容。 读学:阅读教材13—16页图文资料,完成下面问题。
1.各大洲中,人口最多的是 亚洲 。 2.亚洲人口分布 (均匀、不均匀)。 3. 亚、 亚、中国 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是人口稠密区。原始林区、内陆高原山区和沙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疏。 4. 亚洲一些国家推行 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初见成效。 5.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分布在哪里? 、 、 。 6.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是 洲。 7.亚洲各国经济发展 (平衡、不平衡)。 8.亚洲高度发达的国家是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9.韩国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推行“以 主导”经济发展战略。 10.波斯湾地区国家依靠被誉为“黑色金子”的 ,而成为高收入国家。 11.亚洲还有些不发达国家,例如 、 。 研学: 1.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是人口稠密区。是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早、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试举具体例子说明。
直接导课。
阅读检索填空 2. 举例说明亚洲三大文明古国对世界所做贡献? 3. 观察教材15页图14—12和图14—13,回答: 2002年,亚洲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比重分别是1960年的多少倍?说明亚洲经济增长速度如何?
贫富差距最大的是哪个大洲? 4.亚洲的人口、环境、发展问题?把序号填在方框内。
研学:
研学完成,教师指导。
树立正确人口观、环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