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基础知识说课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85.50 KB
- 文档页数:28
EMC基础知一.电磁兼容基础知识1.电磁兼容的概念:IEC60050(161)(电磁兼容术语)中的定义为: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2.EMC设计的相关名词:2.1 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EMI2.2 电磁抗干扰(Electromagnetic Immunity) ---EMS2.3 受试设备(equipment under test)---EUT3.电磁兼容的三要素:干扰源、干扰途径、受试设备二.EMC测试内容介绍1.测试产品范围电磁干扰(EMI):GB9254-2008 idt:CISPR22:1997 (EN5502 1.1信息技术设备及办公用设备电磁抗干扰(EMS):GB/T17618-2008 Idt CISPR24:1997 (E 电磁干扰(EMI):GB13837-2008 idt:CISPR13:2008 (EN55013)1.2音、视频设备电磁抗干扰(EMS):GB9383-2008 Idt CISPR24:2008 (EN55020)电磁干扰(EMI):GB4943-2008 idt:CISPR22:1997 (EN55022)1.3电信终端设备电磁抗干扰(EMS):GB/T17618-2008 Idt CISPR24:1997 (EN55024)GB4343.1-2008 idt CISPR14-1:2008+A1 (EN55014-1)1.4家电及电动工具类设备GB4343.2-2008 idt CISPR14-2:2008 (EN55014-2)GB17743-2008 idt CISPR15:2008+A1 (EN55014-1)1.5照明类设备GB18595-2008 (EN61547)GB4824-2004 IDT CISPR11:2003 (EN55011)1.6工、科、医(ISM)类设备CISPR23 EN50082-1GB4824-2004 IDT CISPR12:2003 (EN55012)1.7汽车电子类设备等2.传播途径电磁干扰发射或受到电磁干扰的侵害都是通过产品的外壳、交流电源端子、直流电源端子 2.1传导干扰:干扰信号通过导体(导线、电感、电容)传导。
电磁兼容(EMC)基础知识全面详解一、电磁兼容概念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对于设备或系统的性能指标来说,直译为“电磁兼容性” ;但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应该译为“电磁兼容”。
国家标准GB/T4365-1995《电磁兼容术语》对电磁兼容所下的定义为“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简单的说,就是抗干扰的能力和对外骚扰的程度。
电磁兼容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分系统、系统;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降级的一门科学。
二、基本概念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电磁相容—电子产品能够在一电磁环境中工作而不会降低功能或损害之能力;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电磁干扰—电子产品之电磁能量经由传导或辐射之方式传播出去的过程;由干扰源、耦合通道及被干扰接收机三要素组成。
Radio frequency(RF)无线电频率,射頻—通訊所用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0kHz 到100GHz。
这些能量可以是有意产生的,如无限电传发射器,或者是被电子产品无意产生的;RF能量经由两种模式传播:Radiated emissions(RE)—此种RF 能量的电磁场经由媒介而传输;RF 能量一般在自由空间(free space)內传播,然而,其他种类也有可能发生。
Conducted emissions(CE)—此种RF 能量的电磁场经由道题媒介而传播,一般是经由电线或内部连接电缆;Line Conducted interference(LCI)指的是在电源线上的RF 能量。
Susceptibility 容忍度,耐受性—相对的测量产品暴露在EMI环境中混乱或损害的程度。
Immunity 免疫力—一相对的测量产品承受EMI的能力;Electrical overstress(EOS)电子过度高压—当遇到高压突波产品承受到的损坏或只是功能丧失;EOS包括雷击以及静电放电的事件。
EMC基础知识培训讲座一:基本概念1.EM 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互不干扰的共存状态。
2.EMI(Emission,E 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 lectromagnetic)Emission:电磁发射从源向外发出电磁能的现象。
E 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由以上两个术语可见:电磁骚扰仅仅是电磁现象,即指客观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它可能引起降级或损害,但不一定已经形成后果。
而电磁干扰是由电磁骚扰引起的后果。
3.immunity(to a disturbance):(对骚扰的)抗扰度装置、设备或系统面临电磁骚扰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
4.EMS(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电磁敏感性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性能降低的能力。
注:敏感性高,抗扰度低。
实际上,抗扰度与敏感性都反映的是装置、设备或系统的抗干扰的能力,仅仅是从不同的角度而言。
5.emission level(of a disturbance source):(骚扰源的)发射电平“用规定的方法测得的由特定装置、设备或系统发射的某给定电磁骚扰电平”6.emission limit(of a disturbance source):(骚扰源的)发射限值“规定电磁骚扰源的最大发射电平”7.immunity level:抗扰度电平“将某给定的电磁骚扰施加于某一装置、设备或系统而其仍能正常工作并保持所需性能等级时的最大骚扰电平。
”8.immunity limit:抗扰度限值“规定的最小抗扰度电平”9.emission margin:发射裕量“装置、设备或系统的发射限值与电磁兼容电平之间的值。
”10.immunity margin:抗扰度裕量“装置、设备或系统的抗扰度限值与电磁兼容电平之间的差值。
华为的EMC基础知识课程《华为EMC基础知识》课程分三个章节,分别从概念,基本理论和系统方面简单介绍了EMC 的基本概念、标准、测试内容,产品认证和电磁兼容的基本理论,最后介绍了系统安装和维护中的EMC 问题。
本教材主要针对系统使用维护类工程师,对EMC 设计方面的内面较少,仅需了解即可。
《华为EMC基础知识》课程第1章序论1.1 电磁兼容概述1.2 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1.2.1 电磁骚扰与电磁干扰1.2.2 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1.2.3 电磁兼容常用名词术语1.3 电磁干扰1.3.1 电磁干扰三要素1.3.2 电磁兼容研究的主要内容1.4 基本的电磁兼容控制技术1.5 电磁兼容标准1.5.1 电磁兼容标准的制订1.5.2 EMC标准拟订的理论基础1.5.3 电磁兼容标准的分类1.5.4 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准遵循原则1.6 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简介1.6.1 概述1.6.2 EMC测试项目1.6.3 电磁发射1.6.4 抗扰性EMS1.7 EMC测试结果的评价1.8 产品EMC设计的重要性1.9 产品的认证小结:思考题:第2章 EMC基础理论2.1 电磁骚扰的耦合机理2.1.1 引言2.1.2 电磁骚扰的常用单位2.1.3 传导干扰2.1.4 辐射干扰2.2 电磁干扰的模式2.2.1 共模干扰与差模干扰2.2.2 PCB的辐射与线缆的辐射2.3 电磁屏蔽理论2.3.1 屏蔽效能的感念2.3.2 屏蔽体上孔缝的影响2.4 电缆的屏蔽设计2.5 接地设计2.5.1 接地的概念2.5.2 接地的种类2.6 滤波设计2.6.1 滤波电路的基本概念2.6.2 电源EMI滤波器小结:思考题:第3章系统安装和维护3.1 系统安装的EMC要求3.1.1 概述3.1.2 系统环境要求3.1.3 防整机安装3.1.4 电缆布线要求3.2 系统维护3.2.1 防静电要求3.2.2 系统检视3.2.3 系统干扰问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