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置管与PICC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60
外周深静脉置管(PICC)一、PICC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肘正中、头静脉)穿刺插管,其末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
二、适应症1.化疗的病人、慢性疾病的病人;2.缺乏外周静脉通道,或条件不好;3.需要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4.需要输入高渗或黏稠的液体;5.需要使用压力泵或加压输液;6.需要长期输液治疗;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
三、禁忌证1.已知或怀疑有与插管相关的感染,有菌血症或败血症的迹象。
2.患者身体条件不能承受插管操作。
3.已知或怀疑患者对导管所含成分过敏者。
4.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或血管外科手术史(凝血障碍、免疫抑制者慎用);昏迷、发热(烧)、血象低(白细胞低于2.5×109/L或血小板低于60×109/L);肝功能、血糖↑。
四、插管前准备1.评估病人病情。
2.病人局部皮肤组织及血管的情况。
3.向病人解释目的及方法。
4.病人的合作程度。
5.执行医嘱,签定知情同意书。
五、用物准备治疗车:PICC穿刺包(治疗巾2块、孔巾1块、止血钳2把、直剪1把、纱布10块、大棉球6个、小药杯2个、弯盘1个)、PICC套件、无菌生理盐水500ml一瓶,一次性20ml注射器3具、10ml注射器1具、无菌手套2副、弹力绷带(根据需要)、皮尺、透明敷贴、75%酒精1瓶、活力碘1瓶、抗过敏胶布1卷、止血带、中单、手术衣。
六、操作步骤核对医嘱。
备齐用物。
洗手,戴口罩。
推车携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选择合适的静脉:①在预期穿刺部位以上系止血带。
②再次评估病人的静脉情况,选择最佳穿刺血管。
③松开止血带。
测量定位:①病人平卧,上臂外展与躯干呈90度。
②上腔静脉测量法: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所测长度减去3-5cm,即为置管长度。
③臂围:穿刺点上方10cm处测臂围。
④摆放穿刺体位:上臂与躯干呈30度为穿刺体位。
⑤记录测量数值。
建立无菌区:①打开PICC穿刺包,戴无菌手套。
PICC/深静脉导管维护操作步骤目的:保持置管处皮肤干燥,清洁,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把由于肝素帽引起的潜在感染的危险降到最低,保证及保持静脉导管的通畅,预防不相容的药物、液体在导管内混合。
用物:换物盘,酒精棉签,PVP碘棉签,无菌薄膜敷贴、肝素帽,10ML或20ML注射器,生理盐水,肝素稀释液操作步骤:1、洗手、戴口罩、帽子。
2、携用物至床边。
3、询问有无酒精,碘过敏史。
4、向病人解释。
5、安置舒适体位,如是颈内及锁骨下导管头转向对侧。
6、打开肝素帽的无菌包装,用生理盐水预充肝素帽。
7、取下原有肝素帽。
8、消毒接头的横切面和外围。
9、连接新的肝素帽,确保连接紧密。
10、消毒肝素帽,连接无菌注射器,缓慢回抽,见回血,用脉冲式冲入生理盐水。
11、连接含有2---3ML肝素稀释液的针筒,缓慢注射,在注射器内还有最后0.5ML封管液时,以边推注射药液边退针的方法拔出注射器的针头或同时夹闭导管透明延长管的水止卡片。
12、从导管的远心端向近心端除去敷贴。
13、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手。
14、局部观察有无红肿,渗液及导管置入深度。
15、消毒:1)用酒精棉签由内向外螺旋擦拭穿刺点周围皮肤3遍,直径至少10厘米,用力适中。
2)用PVP碘棉签由内向外螺旋擦拭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三遍包括导管、接头,直径至少10厘米。
3)必要时刻重复上一步骤。
16、等待消毒剂自然干燥。
17、以穿刺点为中心贴上新的无菌薄膜敷贴,在敷贴的小标签上注明穿刺/更换的日期、时间、签名。
18、观察病人情况。
19、整理用物。
20、洗手。
21、记录穿刺部位情况,导管深度。
注意事项:1、纱布及纱布用于无菌薄膜敷贴下的敷料形式,应至少48小时更换敷料。
2、每3-7天更换无菌薄膜敷贴。
3、以下情况应缩短敷料更换时间,必要时随时更换。
3.1出汗。
3.2穿刺处皮肤感染。
3.3油性皮肤。
3.4敷料松脱、污染、破损。
4、抽血、输血或输注其他粘滞性药物,应立即先用20毫升生理盐水用脉冲式方式冲洗导管再接其他输液。
深静脉置管病人(CVC、PICC)的维护和护理(一)插管的方式←中心静脉置管(CVC ) 颈外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catheter)(二)插管的适应症←外周静脉不好,难以维持输液的患者;←输液需要超过一周以上者;←输液时需要使用一些对外周静脉刺激性较大的药物;←需反复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需用输液泵或压力输液的患者;←同样适用于儿童;←利用中心静脉压监测调节液体入量和速度;←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或气囊漂浮导管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三)插管的优势←保护病人的外周静脉;←可减少反复经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痛苦;←是危重病人的重要输液途径;←可长时间保留在血管内;←没有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病人活动方便,护理简单,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四)插管的操作(以PICC为列)←操作前准备1、医生的医嘱;2、正确评估患者;3、穿刺前病人教育:包括解释操作过程及合作期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穿刺过程、护理需要、潜在并发症;4、病人签署同意书;5、物品的选择及准备;6、心理准备。
← PICC静脉选择:主要有肘部静脉1、首选——贵要静脉2、次选——肘正中静脉3、第三选择——头静脉←皮肤消毒的标准1、由内向外,环形消毒,用力摩擦皮肤;2、消毒范围8—10cm直径;3、先用酒精清洁、消毒、待干;4、再碘伏消毒、待干。
←穿刺后拍X光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后才能输液←穿刺后记录1、穿刺导管的名称及批号;2、导管型号及长度、臂围;3、所穿刺的静脉;4、穿刺过程描述;5、抽回血的情况;6、固定方法;7、穿刺日期及穿刺者姓名;8、胸片结果;9、病人的主诉。
(五)PICC穿刺后的并发症1、机械性静脉炎;2、血栓性静脉炎;3、导管断裂或破损;4、感染;5、导管漂移;6、堵管;7、拔管困难。
深静脉置管的维护(PICC为例)(一)更换肝素帽←目的:把由于过度使用肝素帽而引起的潜在感染的危险降到最低←何时更换: 1、每周一次;2、肝素帽可能发生损坏时;3、每次经由肝素帽取过血后;4、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后。
PICC和深静脉置管维护流程
目的:1.预防感染、妥善固定
2.观察穿刺部位,及时发现异常
流程:
1.备齐用物,戴口罩和干净手套;
2.松解固定胶带;
3.用一只手稳定住导管的圆盘,另一只手将敷料向穿刺点上方(由下至上)撕下,以防导管脱出;
4.变换导管圆盘位置,观察以确认导管没有发生移位,不要向体内插入已脱出的导管。
如果导管发生移位则导管的尖端不在位于指定的地点。
敷料更换后医生必须再次确认导管位置;
5.打开无菌包,戴无菌手套,建立无菌区;
6.分别用三个酒精棉球清理穿刺部位,从穿刺点向外做旋转动作,直径应不小于6—8cm,使穿刺点完全干燥;
7.用碘伏消毒三遍,先消毒穿刺点和缝针处再消毒周围,面积10×10cm,自然晾干后贴敷料;
8.导管定位后,使用固定胶带贴在圆盘上(而不是固定在细小的导管上)以便导管位置稳定。
如选择使用皮肤保护剂,应使其干燥;
9.将无菌透明贴膜贴于穿刺点,贴膜应覆盖穿刺点,穿刺点外的导管和圆盘,其下缘与圆盘下缘平齐;
10.交叉固定导管尾端,胶带贴于透明贴膜;
11.在导管尾端多固定一条胶带使病人感到舒适。
picc名词解释
PICC是指中心静脉输液,也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一种辅助输液方式,临床上常用的是外周静脉输液。
如果部分患者不适合采用外周输液的方式,就可以采用中心静脉输液。
中心静脉输液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深静脉置管,另一种就是PICC。
PICC置管通过胳膊的静脉可以伸到深部血管,主要应用于术后的一些营养治疗,还有部分肿瘤患者的长期化疗。
PICC最大的优势首先是可以放入身体的深静脉,预防浅静脉输液的一些副作用,比如一些静脉刺激、静脉炎。
其次是PICC 置管可以放置的时间在半年以上,通过定期护理,可以让PICC 管非常安全的置于患者体内。
深静脉置管护理规程一、目的: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二、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备棉签5根包2包、安尔碘1瓶、弯盘、胶布、无菌大纱1张,无菌治疗巾一包。
三、操作程序(一)操作前着装正规,洗手,戴口罩,携治疗车于床旁。
1.向清醒病人解释,取得合作;2.评估病人病情,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平卧位;3.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扩展15cm范围清理衣物、导线、管道。
4.拆开穿刺点敷料,并弃之于医用垃圾袋中。
5.观察局部有无有红、肿、疼痛、渗出,以及渗出物性质;观察、记录穿刺点处导管刻度,导管是否稳妥固定。
6.将10根棉签置于安尔碘消毒瓶内。
7.以穿刺点为中心,15度角环形向外画圈消毒,范围8-10cm,注意在固定点缝线针眼处停顿并盖住空白处;按上述方法再次消毒,待干。
8.干后贴上透明敷贴,写上更换日期,弃原来的敷料于医用垃圾袋内。
9.拆开深静脉管连接三通处敷料,顺势垫在下方,评估深静脉管连接处三通数量及三通、肝素帽等有无沉淀、堵塞等情况,必要时更换。
10.持数根安尔碘棉签,分别以肝素帽插头皮针处以及各三通连接点为中心向管道周围消毒,范围超过接口约2cm;11.同法再次消毒穿刺点和肝素帽、三通接头。
12.打开治疗巾包,取治疗巾一张,妥善包裹三通和各连接部,用胶布贴住封口保护13.安抚患者,整理床单元14.废弃物按医用垃圾处理。
经外周深静脉置管术(PICC)操作规程一、目的及意义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
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年),或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化疗、胃肠外营养(TPN)等,以及缺乏外周静脉通路、早产儿、家庭病床等病人的治疗。
二、穿刺后护士维护使用注意事项(一)术后24h内更换贴膜,并观察局部出血情况,以后酌情每周更换1或2次。
更换贴膜时,护士应洗手、戴口罩,戴圆帽,严格无菌操作。
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去透明敷料。
PICC与CVPAS两种深静脉置管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比
较
邓宏武;周征宇;梁英;向春菊
【期刊名称】《武警医学》
【年(卷),期】2012(23)10
【摘要】静脉化疗和长期输液是乳腺癌患者治疗不可缺少的途径,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产生刺激,药液渗出后损害周围组织及反复静脉穿刺,都将给患者带来痛苦。
置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central verlous port access system,CVPAS),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完全置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可用于化疗药物、静脉营养液的输注及血样的采集等。
【总页数】2页(P897-898)
【作者】邓宏武;周征宇;梁英;向春菊
【作者单位】410013,长沙,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二科;410013,长沙,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二科;410013,长沙,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二科;410013,长沙,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8
【相关文献】
1.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两种方式置入PICC效果比较 [J], 柴秀平;李秀娥;彭玉兰;张静;闫潇
2.两种深静脉置管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J], 阮育凤;甘建辉;史金麟
3.两种深静脉置管术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与比较 [J], 苏春雄;杜丽群;潘彩芳
4.PICC与VPA两种深静脉置管术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J], 倪霞;张天华
5.比较在对结肠癌患者进行化疗时应用CVPAS与PICC的效果 [J], 刘雅琼; 胡丽娟; 郭丹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