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笔记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245.51 KB
- 文档页数:24
世界地理笔记东亚一、东亚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经纬度位置:80ºE-140ºE,20ºN—50ºN2、范围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国:日本(首都东京)3、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2)、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沟通东西水运交通.东西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气候(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A。
成因: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大。
B。
特点: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寒冷干燥。
(2)、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降水很少原因: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显著青藏高原——高原气候:地势高(3)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的分布和差异温带季风:日本北部、朝鲜半岛北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亚热带带季风:日本南部、韩国南部及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三、社会经济特征1、人口数量及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种:黄种人为主,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区3、经济:东部沿海地区条件优越,人口稠密,农业、工业发达. 西部内陆地区条件较差,人口较少,畜牧业发达。
小结:东亚的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大陆西部大陆东部地势主要地形河流气候地质人口密度工业农业高高原山地自西向东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地壳稳定地壳活动强烈较小落后畜牧业低平原丘陵大较发达农林半岛、岛屿上起伏大山地丘陵短、急东亚沿海经济发展程度超过西部的原因东部沿海地区:平原广阔、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长期耕作,土壤较肥沃、劳动力充足、多优良港口,交通发达、科技水平高工农业发达西部内陆地区:多高原山地、干燥,大陆性气候明显、交通不便、科技力量较弱西部的优势:草原广阔,矿产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为主日本一、位置与范围1、位置:(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经纬度位置:(30°N—45°N)(130°E—145°E)2、范围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横滨、神户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地质山地丘陵为主(3/4),沿海分布着狭小平原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活火山,日本最高峰)2、海洋性季风气候(1)气候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年温差小。
初中会考地理笔记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现代通过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大小。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
1. 纬线和经线。
- 纬线。
-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相互平行。
- 特殊纬线:赤道(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回归线(23.5°S)、北回归线(23.5°N),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南极圈(66.5°S)、北极圈(66.5°N),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 经线。
-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 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度之和为180°,且东西经相反。
- 特殊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2. 纬度和经度。
- 纬度。
- 划分: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为90°,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 - 30°为低纬度,30° - 60°为中纬度,60° - 90°为高纬度。
- 经度。
- 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向东为东经(E),向西为西经(W)。
- 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世界地理一、大洲和大洋(一)大洲大洋概述地球表面总面积是5.1 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为1.49 亿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29%;海洋面积为3.61 亿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71%。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二)各大洲之间陆地上的主要界线:欧洲与亚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南极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世界上最宽的海峡)二、亚洲(一)亚洲概况亚洲按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中亚和北亚。
(二)主要地貌特征1.主要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和马来群岛等。
(1)千岛群岛位于俄罗斯与日本北海道之间,具有丰富渔业资源(2)日本群岛位于北太平洋西侧,包括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3000 多小岛组成(3)马来群岛:关键词“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由2 万多个岛屿组成,群岛上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2.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1)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2)石油运输: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日本3.主要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4.主要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1)青藏高原是最高的高原,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2)德干高原位于印度5.主要平原:中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亚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亚的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1)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恒河流经印度6.主要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
(三)主要水文特征1.主要的河流: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等。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世界地理世界分为七大洲,四大洋。
一,七大洲:亚洲(最大),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最高)二,四大洋:太平洋(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地形:中高周低河流: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恒河,阿姆河,锡尔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新加坡,(韩国)中国(中国地理中详细介绍)日本:地形:山地为主(全国68%的地域是山地)。
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地质:多火山地震海啸。
成因: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接地带气候:季风气候为主,南部为亚热带季风,中部为温带季风,海洋性特征明显(温差小,气候湿润)河流特点:河流短小,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人口:1亿两千多万人主要城市:东京,大板,名古屋农业:粮食以水稻为主,渔业发达工业:汽车,电子等高技术产业旅游:富士山(樱花)(五月樱花最美季节)日本富士山樱花印度印度著名景点:泰姬陵地形:北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间是恒河平原,南面是德干高原。
整体上算是南北高中间低吧地质:比较稳定气候:热带季风(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河流(特点:)恒河人口:10亿多人主要城市:新德里农业:工业:电脑软件业发达新加坡:(城市之国,花园城市)地形:地势低平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河流(特点:)蓄水量差,水量少。
人口:500多万农业:百分之九十以上靠进口工业:港口,造船,石油化工,电子,精密仪表旅游:旅游业发达,自然环境优美。
(新加坡地图)欧洲:经济十分发达主要国家: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地形:气候:温带大陆气候为主河流:叶尼塞河,鄂毕河,勒拿河,伏尔加河人口:1亿多主要城市:,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等农业:小麦玉米为主工业:重工业,军事工业为主旅游:莫斯科的红场、雄伟的克里姆林宫英国:地形: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河流(特点:)短小人口:六千二百万人主要城市:伦敦,利物浦,伯明翰农业:乳畜业发达工业:商业金融业发达旅游:剑桥大学,各种古建筑法国:地形:地势地形特点为东南高,西北低,平原丘陵面积广阔气候:南部地中海气候,其余温带海洋气候。
高三世界地理複習筆記大全〗世界海陸分佈。
海底地形。
陸地地形。
〖世界得居民和國家〗世界主要人種得分佈。
世界得國家和地區。
一、大洲和大洋 ⑴七大洲世界海陸分佈:陸地占29%,海洋占71%大陸:亞歐(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極、澳大利亞六塊大陸 島嶼:面積較小得陸地 格陵蘭島——世界最大 群島:馬來群島——世界最大半島:陸地伸進海洋得部分 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概念:大陸和它附近得島嶼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佈在東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極洲跨東西半球亞、歐—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裡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南、北美——巴拿馬運河亞、北美——白令海峽 南美、南極——德雷克海峽歐、非——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亞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極洲1400歐洲1000 大洋洲900⑵四大洋太平洋:面積最大(將近一半)、水溫最高、水體最深、島嶼最多。
大西洋:呈“S ”形 印度洋:熱帶海洋面積大 北冰洋:最小、緯度最高、水溫最低 海:一般面積較小,靠近大陸由半島和島嶼同大洋大致隔開 (陸間海—地中海 內海—渤海 邊緣海—東海、南海 ) 海峽:溝通兩個海洋之間得狹窄水道二、七大洲地形特色三、海底地形大陸架:靠近大陸得淺海地區,大陸向海洋得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過200m大陸坡:大陸架外緣巨大得陡坡洋底地形:大陸坡外,有洋盆、海溝和海嶺等地形四、各大洲得氣候特點六、世界得自然資源1、世界得人口(1)增長特點:速度加快,地區差異(2)分佈及原因:(3)人口問題A增長過快——生態方面:森林減少,草原破壞,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社會方面:糧食不足,醫療、衛生、教育、交通、住房、就業等困難。
B停止或負增長:勞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齡化問題。
解決人口問題得正確途徑和目標:途徑:控制人口數量,實行有計劃地生育。
目標:人口得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世界地理世界地理概况〖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
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⑴七大洲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欧洲1000 大洋洲900⑵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 ”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三、海底地形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1、世界的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2)分布及原因:(3)人口问题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世界地理常识笔记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和其上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学科。
了解地理常识对于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世界地理的常识笔记。
一、大洲和洲际1. 亚洲:亚洲是地球上最大的大洲,辖域广阔,涵盖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陆地面积。
它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隔印度洋与非洲相望,西界大西洋。
2. 欧洲:欧洲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大洲。
它西隔大西洋与北美洲相望,北界北冰洋,东部和亚洲相连。
3. 非洲:非洲是地球第二大洲,人口众多。
它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界地中海,南面与南极洲相对。
4. 北美洲:北美洲是一个以大陆为主体的大洲,包括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国家。
它西隔太平洋与亚洲相望,东部则与大西洋相接。
5. 南美洲:南美洲是一个拥有多样自然景观的大洲,包括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家。
它东临大西洋,西隔太平洋与大洋洲相对。
6. 大洋洲:大洋洲是一个以岛屿为主的洲际,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它东界南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7. 南极洲: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大陆。
它几乎完全被冰雪覆盖,没有永久居民。
二、地理特征1. 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大部分由水覆盖,被称为“蓝色星球”。
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2. 山脉:地球上存在着许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山脉对于地理形成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河流:河流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水系,它们以流动的形式将降水重新输送到海洋。
世界上著名的河流有长江、尼罗河等。
4. 海洋:海洋是地球表面上巨大的水体,覆盖了地球表面的约70%。
它们包括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等。
5. 湖泊:湖泊是地球上的淡水体系,它们有着丰富的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著名的湖泊有五大湖、尼加拉瓜湖等。
6. 沙漠:沙漠是指地球上非常干燥的地区,几乎没有植被覆盖。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包括撒哈拉沙漠、蒙古沙漠等。
世界地理复习笔记世界地理是一门探索地球各个地区的学科,涉及到不同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
为便于学习和记忆,以下是对世界地理的复习笔记。
一、地理位置与地势1. 大陆与洋流- 亚洲:世界最大的大陆,拥有最长的海岸线和最高的山峰,包含人口最多的国家。
- 非洲:第二大大陆,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最大的热带雨林和撞击坑。
- 北美洲:最大的洲际国家,包含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
- 南美洲:拥有世界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和最高的瀑布天使大瀑布。
- 欧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大陆,拥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健全且发达的国家最多。
- 澳大利亚:最小的大陆,拥有独特的动植物。
2. 地理要素- 大洲:分为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
- 大洋: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等。
- 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等等。
- 湖泊:五大湖、贝加尔湖等等。
3. 地理特征- 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等。
- 平原:亚洲中部平原、美国中西部平原等等。
- 沙漠:撒哈拉沙漠、蒙古戈壁等等。
- 岛屿: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英国群岛等等。
二、人文环境1. 人口- 人口分布: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印度和美国。
-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是非洲,其次是亚洲和拉丁美洲。
- 人口流动:国际移民主要流动在欧洲和北美洲。
2. 经济- 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 资源分布:主要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等。
- 发展水平:根据国民生产总值(GDP)可将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 文化- 宗教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
- 艺术与文学:文化多样性,如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 语言: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有汉语、英语、阿拉伯语等。
三、地区问题1. 战争与冲突- 中东地区: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为例。
- 非洲地区:如苏丹和南苏丹的冲突。
世界地理八年级上笔记总结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区的差异,公转则导致了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 经线和纬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而纬线则环绕地球,指示东西方向。
4. 五带的划分: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地球被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5. 海陆分布: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覆盖,而陆地则只占了约29%。
6. 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被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火山地震等现象。
7. 气候类型: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地球上的气候被划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多种类型。
8. 世界人口分布:目前,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而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相对较少。
地理高三知识点手写笔记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理-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近似椭球体,由地核、地幔和地壳构成。
-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导致地球的昼夜交替,公转决定季节的变化。
2. 大气圈与气候- 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组成。
- 气候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气候形成受纬度、地形、海洋和气象要素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化。
3.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的分布与特点地球的水资源主要以海洋、湖泊、河流和冰雪等形式存在。
- 水循环过程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环节。
4. 地表水与地下水- 地表水资源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海、地表蓄水和冰雪等。
- 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主要储存在地下水层和含水土层中,是人类重要的淡水资源。
5. 岩石与土壤资源- 岩石的分类与特点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 土壤的类型与特点土壤根据组成与发育过程可分为砂质土壤、壤土和粘质土壤等。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人口迁移受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率代表城市化的程度。
2.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
- 区域发展与经济联系区域发展受经济联系和区位优势的影响,存在区域经济差异。
3. 农业与农村- 农业类型与农业区划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农业区划根据农业资源和气候条件划分。
- 农村发展与农民问题农村发展受政策、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农民问题涉及土地、收入和社会福利等。
4. 工业与城市- 工业类型与工业布局工业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工业布局与资源、市场和交通有关。
- 城市类型与城市规划城市类型包括政治中心城市、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城市规划涉及土地利用和交通布局等。
5. 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
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1.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2.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弧线,又称子午线。
特点: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都相交于两极。
3. 经度: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º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②经度的划分:以0º经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各划分180º。
③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东经度向东递增,西经度向西递增。
④东西半球划分:20ºW和160ºE构成的经线圈为界,20ºW向东到160ºE为东半球、20ºW向西到160ºE为西半球。
4.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②特点:都是圆圈(两极为点);长度不等,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都指示东西方向;都相互平行。
5.纬度:以赤道为起点,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各划分90º。
③纬度大小的分布规律:北纬向北递增,南纬向南递增。
④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线。
⑤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南、北纬30º和60º为界。
6.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越往东地方时越早;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
7.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称区时。
计算: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向东加,向西减。
8.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ºE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9.原则上以180º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向东过日界线减1天,向西过日界线加1天。
实际上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弯曲,原因是是避免将所经过的国家分入两个日期范围。
注:另外还有一条自然界线,即0时经线。
0时经线向东到180º经线为今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º经线为昨天。
世界地理概况笔记一.海和海峡的概念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
海的种类,按其所处的位置特征一般分成为以下三种:1、边缘海--濒临大陆,以半岛和岛屿与大洋分开的海。
如黄海、东海、南海等;2、内海--伸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
如渤海、波罗的海等;3、陆间海--位于两个大陆之间。
如地中海等。
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叫海峡,如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等。
海峡在交通和战略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世界重要的海峡1.马六甲海峡:连接南海与印度洋,是亚洲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通道。
2.霍尔木兹海峡:连接波斯湾阿拉伯海,是波斯湾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称为海上生命线。
3.土尔其海峡:连接黑海与地中海,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4.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是地中海沿岸国家通往大西洋的唯一通道。
5.英吉利海峡:连接北海与大西洋,是西欧与北欧各国重要的海上通道。
6.麦哲伦海峡: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国际航线。
7.莫桑比克海峡:连接南北印度洋,是世界最大的海峡。
8.白令海峡:连接北冰洋与太平洋,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9.朝鲜海峡:连接日本海与东海,是日本海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三.人口问题所谓人口问题是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
如就业问题、人口老化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等。
四.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是反映某一国家、地区或城市内,居住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即人口分布疏密的量的指标。
五.种族即人种,是人类发展初期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
这些具有遗传性的体质特点,包括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头型、鼻型、面型、血型等。
早在人类发展的初期,其身体外表上的重大差别就已形成。
这种差别是由于人类各集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相当隔离地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缘故。
六.民族世界上各种族的人,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又形成了许多民族,它既不是种族特征的延续和发展,也不是血缘关系的继续与综合,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人们共同体。
地理72个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 纬线和纬度。
-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度为0°,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增大,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
3. 经线和经度。
-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4. 经纬网的作用。
- 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以判断方向、计算距离等。
5. 地球的自转。
- 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和地方时差异。
6. 地球的公转。
- 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7. 地图三要素。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方向(一般地图上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8. 地形图的判读。
-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降低;鞍部是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易发育河流;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二、世界地理。
9. 世界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0. 七大洲。
-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11. 四大洋。
- 太平洋(面积最大、最深)、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最浅)。
12. 板块构造学说。
-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地理参考知识点汇总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经纬线与经纬度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度范围是0° 180°,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约4万千米),纬度范围是0° 90°,赤道为0°纬线,向北为北纬(N),向南为南纬(S)。
3.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数字式(如1:10000)、线段式(如———)和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方向:一般地图上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标识;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山高水深等的文字和数字。
二、世界地理1. 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如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如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各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 世界的地形五种基本地形: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和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世界地理百科精要笔记1. 地球概述: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有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29%。
地球上有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也称南极洋)和北冰洋。
2. 主要地理分区与特点:亚洲:面积最大,拥有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以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和印度。
非洲:撒哈拉沙漠位于其北部,赤道横贯中部,有许多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尼罗河、刚果河等重要河流。
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以及最长的河流密西西比河,最高峰为丹佛山。
南美洲:亚马逊雨林覆盖广袤,安第斯山脉贯穿南北,伊瓜苏瀑布和亚马逊河等地标性自然景观丰富。
南极洲:唯一无人定居的大陆,气候极其严寒,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欧洲:地形多样,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其中,地中海沿岸国家众多,气候温和湿润。
大洋洲:主要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周边岛屿组成,珊瑚礁生态系统以大堡礁最为著名。
3. 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砍伐和湿地退化严重。
资源分布不均,引发能源和水源争端。
4. 自然资源分布:石油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俄罗斯、北美、拉丁美洲等地。
煤炭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中国、美国、印度等国。
金属矿产如铁矿、铜矿、铝土矿等在全球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5. 重要国际航道:苏伊士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亚洲到欧洲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则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对全球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高三世界地理复习笔记大全世界地理概况世界海陆分布。
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⑴七大洲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欧洲1000 大洋洲900⑵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 ”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三、海底地形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1、世界的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2)分布及原因:(3)人口问题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1)人种:黄、白、黑[注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2)民族:世界近2000个,人数最多汉族。
(3)语言: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4)宗教世界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一节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一、东亚[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1、概述:⑴位置范围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范围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国:日本(首都东京)⑵地形、河流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⑶气候: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
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
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
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
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
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2、日本:[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0N—450N);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⑴自然地理特征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⑤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⑥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⑧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⑵发达的经济①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②经济发展的条件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③扬长避短,发展经济。
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④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五大工业区。
(因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
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
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
----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⑤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⑥农业和渔业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自足,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
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
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
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
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⑶主要城市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科学城——筑波宇航中心——种子岛硅岛——九州岛3、朝鲜半岛位置: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海岸线长而复杂,多半岛,多海湾,多良港,多岛屿。
陆上与我国辽宁、吉林两省接壤,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两国界河。
海上邻国有日本、俄罗斯等。
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东部。
多低山丘陵,东部太白山脉是主要山脉。
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带。
气候:由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河流:主要河流有洛东江、汉江、锦江等。
多自东向西注入黄海和朝鲜海峡。
资源:森林、水力较丰富。
经济:韩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其二战后积极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加工业,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近些年针对国际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
[注意]朝核问题二、东南亚[读图识记]1.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2.10个国家(新世纪第一个独立的国家——东帝汶);3.赤道穿过;4.克拉地峡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⑴范围赤道两侧,100S—250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三个(越南、老挝、缅甸),老挝是惟一内陆国,半岛上的半岛是马来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6个国家和地区,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东帝汶2002年5月独立⑵十字路口的位置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25万吨[注意]中国的能源安全与泰国的克拉运河计划⑶地形与河流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是我国西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向南的自然延伸,与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水相连),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上游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