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报名登记表.doc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3
甘肃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甘办发[2011]2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事业单位招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实施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工勤技能人员,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招聘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或批准聘用的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第四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以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编制及组织部门、人社部门核准的岗位为依据。
在编制及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出现岗位空缺时,才能招聘人员。
第五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党委、政府宏观管理和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实行考试、考核的方法。
第六条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是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的主管机关,负责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政策指导、监督检查、管理、招聘计划的审定备案,按照权限分别负责省直党群系统和政府系统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工作;市(州)主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部门负责审定本辖区招聘计划,组织实施和管理本辖区的招聘工作;县(市、区)承担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部门负责审核、制定本辖区招聘计划,配合市(州)做好公开招聘的具体工作。
省直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指导管理,招聘计划审核及组织实施工作。
市(州)以下事业单位管部门在公开招聘工作中的职责由市(州)确定。
事业单位提出本单位的招聘计划,按照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及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成立由本单位人事(干部)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职工代表及有关专家组成的招聘工作机构,负责招聘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招聘范围、条件与资格审查第七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应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甘肃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甘办发[2011]2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事业单位招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实施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工勤技能人员,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招聘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或批准聘用的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第四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以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编制及组织部门、人社部门核准的岗位为依据。
在编制及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出现岗位空缺时,才能招聘人员。
第五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党委、政府宏观管理和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实行考试、考核的方法。
第六条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是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的主管机关,负责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政策指导、监督检查、管理、招聘计划的审定备案,按照权限分别负责省直党群系统和政府系统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工作;市(州)主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部门负责审定本辖区招聘计划,组织实施和管理本辖区的招聘工作;县(市、区)承担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部门负责审核、制定本辖区招聘计划,配合市(州)做好公开招聘的具体工作。
省直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指导管理,招聘计划审核及组织实施工作。
市(州)以下事业单位管部门在公开招聘工作中的职责由市(州)确定。
事业单位提出本单位的招聘计划,按照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及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成立由本单位人事(干部)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职工代表及有关专家组成的招聘工作机构,负责招聘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招聘范围、条件与资格审查第七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应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甘肃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事业单位招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实施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工勤技能人员,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招聘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或批准聘用的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第四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以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编制及组织部门、人社部门核准的岗位为依据。
在编制及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出现岗位空缺时,才能招聘人员。
第五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党委、政府宏观管理和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实行考试、考核的方法。
第六条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是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的主管机关,负责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政策指导、监督检查、管理、招聘计划的审定备案,按照权限分别负责省直党群系统和政府系统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工作;市(州)主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部门负责审定本辖区招聘计划,组织实施和管理本辖区的招聘工作;县(市、区)承担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部门负责审核、制定本辖区招聘计划,配合市(州)做好公开招聘的具体工作。
省直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指导管理,招聘计划审核及组织实施工作。
市(州)以下事业单位管部门在公开招聘工作中的职责由市(州)确定。
事业单位提出本单位的招聘计划,按照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及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成立由本单位人事(干部)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职工代表及有关专家组成的招聘工作机构,负责招聘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招聘范围、条件与资格审查第七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应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登记表填表说明1、表格内所填单位、职务应用规范的全称。
2、"姓名"用字要固定,不得用同音字代替。
3、"民族"要写全称,如"汉族"、"维吾尔族";"政治面貌"应填写全称,如"中共党员"、"XX党派"、"共青团员"或"群众"。
4、"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应为6位,填写到月,如"1985.10"。
5、 "学位"、"学历"按最高学位、学历填写,无学位的,应填写无,学历的填写格式为研究生、大学、大专、中专、高中、初中等。
6、照片为一寸彩色免冠照片,并粘贴好。
7、"毕业院校及专业"应填全。
如"山东理工大学法学专业"。
8、"现户籍所在地"应为"省+县"或"市+区",如"山东桓台"或"淄博张店"。
9、"聘用前工作单位及职务"与工作简历中的最后一行单位职务填写应完全一致。
10、"拟聘岗位及等级"中填写的岗位格式应为"单位+岗位+等级",其中单位应与"聘用前工作单位及职务"一栏中所填单位名称完全一致。
11、"聘期"按合同填写一年、三年或长期,至退休的合同即填"长期"。
12、"工作简历"填写的注意事项:(1)简历从参加工作时间开始填写,与"参加工作时间"一栏所填时一致。
(2)简历中时间应衔接,单位及职务应写全称,具体到科室。
具体格式如下:1985.10至1986.10(空两格)xx县xx局xx科(室)科员1986.10至1990.10xx县xx局xx科(室)科长1990.10至今xx县xx局副局长13、"家庭成员及其主要社会关系"栏,填写配偶、子女、父母、岳父母(公婆)、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或其他主要社会关系(包括称谓、政治面貌、工作单位或住址、职务),如:父亲(空一格)XXX(空一格)中共党员(空一格)XX市XX(区)县XX镇XX村务农;母亲XXX群众XX市XX县家庭妇女;哥哥XXX中共党员XX市XX县XX局XX科科长(科员)。
事业编报名表填写模板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手机号码:(必填)电子邮箱:(必填)固定电话:(必填)家庭住址:(必填)教育背景:学历:XXXX年XX月XX日XXXX毕业(XXXX学校XXXX专业)(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XXXX实习(XXXX公司)(非全日制、同等学力请注明)工作经历:(XXXX年XX月XX日-至今)XXXX公司XX部门XX岗位实习/工作经历(可附页)工作内容如下:1. 职责一:(填写具体工作内容)2. 职责二:(填写具体工作内容)3. 其他工作经历:无(若无工作经验请注明在校学习内容,或者从高中/中专起如实填写相应的工作经验)自我评价:(篇幅200字左右,语言客观、简练,不作夸大宣传,只需写清楚自己的优点、特点。
评价要符合本人实际情况,如有不实之处,可能影响资格审查。
)本人为人诚实正直,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喜欢与人沟通,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同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将来面对各种挑战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他说明:(此项为自愿填写,如您认为有必要填写,请说明具体内容。
)我同意遵守招聘公告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并且承诺所填写的内容真实有效。
如有虚假内容,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家庭成员情况:父亲:(姓名),工作单位:(填写职业),联系方式:(填写固定电话或者手机)母亲:(姓名),工作单位:(填写职业),联系方式:(填写固定电话或者手机)其他家庭成员:(请按实际情况填写)注意事项:1. 请如实填写所有内容,并确保所填信息准确、有效。
2. 此表为报名表,不作为最终录用依据,最终录用结果以招聘单位面试为准。
3. 表格填写完毕后请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提交。
4. 提交后不得更改任何内容。
5. 此表一式两份,一份招聘单位留存,一份应聘者留存。
6. 如有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招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