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60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标要求】1、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一)、衣食住行的变迁(快速阅读,解答问题)1.“新旧四大件”指的是什么?2.我国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是在什么时间?3.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什么变化?(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快速阅读,提炼重点)1. 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从前的“ ”逐渐被打破,人们可以通过就业。
也要求人们提高适应的能力。
2.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也改革传统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建立了保障制度,保险制度,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取得初步成效。
三、小组合作1、在减缓城市交通阻塞方面,你有什么高招?2、阅读(115页自由阅读卡及活动与探究)请回答:(1)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票才能买东西?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现在不要这些票证了?三、质疑问难四、畅谈收获五、巩固练习1、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2、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始于何时()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实行“公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5、读史感悟:改革开放前,人们要得到一份工作只能等待国家分配。
第21课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年级: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3.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重难点】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自主学习】一.衣食住行的变迁(阅读第一目,完成下列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到,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前所未有的变化?衣:食:住:行:二.就业和社会保障(阅读第二目,完成下列问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表现有哪些?【合作探究】1.“铁饭碗”的打破是好事还是坏事?【巩固训练】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2.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D.医疗保险制度3.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在()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加强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出了步伐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的衣柜中不会出现的是()A.蓝布褂B.黄军装C.牛仔裤D.连衣裙5.对改革开放前人们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而且数量有限B.发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C.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兰色解放装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6.1972年,有一位外国人来到中国,那么他不可能看到的是()A.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B.人们用来招待他的主食是玉米饭C.大街上人们的服装只有灰色和兰色两种D.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7.我国正在实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A.社会统筹B.职工单位C.个人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9.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其中对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D.联产承包责任制10.绿色食品这一概念,其内涵主要是()A.营养均衡B.粗细搭配C.科学卫生D.吃饱吃好11.中国由“东亚病夫”一跃成为世界体育强国。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精选4篇)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精选4篇)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篇1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认识:这些变化是社会的进步,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3、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二、学习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衣买衣服要凭,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服饰成为人们、的方式。
食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
住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和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交通工具比较紧张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和增长都很快,开出行的人也占了一定的比重。
就业制度国有企业是“铁饭碗”“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自主选择职业。
、、、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社会保障城镇职工享受“公费医疗”城县全部建立了________制度。
________制度改革取得重大发展,________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二)合作探究: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2、在减缓城市交通堵塞方面,你有什么高招?(三)当堂训练: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d、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2、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 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 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 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4、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a、就业制度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c、医疗保险制度d、再就业制度5、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包括()①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长期把重点放在工业化建设,人民物质经济发展水平低②改革开放后,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人们物质经济文化水平,人们经济条件好转③改革开放后,中西思想文化观念碰撞激烈,形成多元思想文化和价值观④改革开放后,“打破铁饭碗”,建立新的经济文化体制,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待遇,通过人才竞争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
认识到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漫画、地图、实物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设计课后延伸内容,让学生拓展知识,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合理方案。
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课前导学师: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活动方案,提前预测课堂上出现的多种情况。
生:分组开展调查,搜集资料,进行知识补充,制作小展板,撰写文章。
教学渗透1.以服装史为内容开展第二课堂专题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2.认识到在乡村和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3.以《我看城市交通》为题撰写稿件,为城市交通建设出谋划策,启发学生思考,增强环保意识。
4.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板书设计教学资源1.投影。
2.阅读资料《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3.阅读资料《生态城市──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
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学习目标:1、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
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3、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导入框”内容,讨论回答:新旧“四大件”分别指的是什么?(A. 旧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B. 新的“四大件”原先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在正朝着电脑、手机、住房、汽车发展。
)教师讲授:从旧的“四大件”发展到新的“四大件”,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象俗话所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安排学生阅读,自主学习,要求作出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情况。
2、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2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东西○3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三)拓展延伸:有人说,“铁饭碗”摔不破,人们捧着它就会放心。
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搞得人心惶惶,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
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象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
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人。
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二十一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标要求】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3、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学习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事例、合作探究、体会变化一、自主学习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__________。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鼓励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__________。
持证上岗、__________、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3、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__________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工作普遍得到了加强,城镇居民__________进一步健全,最引人注目的与大多数城镇居民密切相关的__________制度也迈出了步伐。
4、改革开放前,人们服饰,营养严重不足,居住条件差,出行不方便。
改革开放后,服装,食物丰富,居住条件改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5、改革开放后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我国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阅读教材112__113页,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情况。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件下载)吉林省吉林市汇文中学周旭东邮编 132001点击下载:本课课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利用电脑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安排学生按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组查找相关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查找相关书籍,摘取资料,进行整理,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方面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利用电脑进行文字、图片、多媒体资源的整合制成多媒体课件,演示改革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生要学业有成、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三、教学方式方法课前开展合作实践法,教学开展资料展示法、谈话法、多媒体师生互动法。
四、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电脑、投影屏幕五、板书设计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年级八科目历史时间主备人赵国祥课题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时1
学习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2 知道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3 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概况:
具体表现:衣:
食:
住:
行: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制度的变化: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合作探究: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哪些明显的改善?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
三、达标测评:
1. 到,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 改革开放以来,“铁饭碗”逐渐被打破,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
3. 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是在()
A 1992年
B 1995年
C 1997年
D 1999年
4. 下列各项属于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是()
A 统包统配
B 自主择业
C 无需工作
D 政府安排就业
5.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A 以大米为主食
B 肉禽蛋奶得到保证
C 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 食品在总消费中的支出比例下降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