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房技术手册
- 格式:pdf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101
动物房SOP操作规程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管理制度目的:加强动物实验屏障环境管理,确保设施安全运行,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
范围:动物实验屏障环境职责:动物实验屏障环境全体工作人员内容:1.对工作的要求1.1 本实验室是我校科研工作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我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日常管理工作受科技处的监督。
1.2 本实验室面向校内各相关专业开放,承担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双重责任。
要求本实验室全体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本职工作。
1.3凡在本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学院的领导和工作安排。
1.4本实验室的管理、实验、饲养和辅助人员应接受专门培训和进修,并持证上岗。
1.5 在本实验室工作和进行动物实验的全体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动物实验屏障环境标准操作规程(SOP)》。
1.6凡需进入本实验室工作的人员,需申请、经同意并参加培训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1.7工作时间内保持各动物实验室内的安静,不可大声喧哗。
1.8未经消毒的物品以及私人用品一律不准带入屏障系统。
凡需带入屏障环境与实验有关的仪器设备,必须提前申请,经同意后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传递进入实验室。
1.9本动物实验室为非感染性实验室,不得进行感染性实验。
2.设施管理要求2.1本设施属于单走廊布局的实验动物实验设施,洁净区内洁净度为l万级。
2.2本设施启用前或已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应按照使用工艺要求进行消毒程序。
2.3设施日常运行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手册要求进行,严格执行本部制定的屏障设施运行操作规程(SOP)进行操作。
2.4设施内的环境指标值应符合“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l4925— )的要求。
为保证设施安全运行,每季度应进行一次自检。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动物实验屏障环境标准操作规程(SOP)二O一一年十一月一、动物实验屏障环境管理人员工作流程目的:保障屏障系统安全运行。
SPF级实验动物房设计建设方案SICOLAB1.房间结构:SPF级实验动物房通常需要分为动物栖息区、操作区、清洁区、供气区、供电区、供水区等区域。
栖息区是动物居住和活动的区域,需要确保动物养殖环境的无菌状态;操作区是进行与动物有关的各种操作的区域,如喂养、实施实验等;清洁区是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的区域;供气区是提供新鲜空气的区域;供电区是提供电力的区域;供水区是提供清洁饮用水的区域。
2.空气净化系统:SPF级实验动物房需要引入高效过滤系统,以确保空气中的微生物小于一定的标准,通常要求达到H14级别。
该系统需要包括预过滤器、高效过滤器、空气净化器、空气调节器等设备。
3.温度和湿度控制:SPF级实验动物房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动物的舒适度和健康状态。
通常要求温度控制在20-24℃,湿度控制在45-60%之间。
4.光照控制:SPF级实验动物房需要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以保持一个良好的生物钟节律和光照环境。
通常要求提供12小时的光照和12小时的黑暗。
5.防护措施:SPF级实验动物房需要安装防护设施,以防止外部病菌和微生物污染进入房间。
可以采用双门或单门紧密贴合的设计,避免空气交流和病菌传播。
6.物料管理:SPF级实验动物房需要合理管理和储存进入房间的物料,如饲料、垫料、药物等。
要保持物料的无菌状态,可以采用密封的储存柜和合适的储存条件。
7.消毒措施:SPF级实验动物房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工作,以保持无菌状态。
可以采用紫外线灯、高温蒸汽和化学消毒剂等方法进行消毒。
总结起来,SPF级实验动物房设计建设方案需要考虑房间结构、空气净化系统、温度和湿度控制、光照控制、防护措施、物料管理和消毒措施等方面。
这些设计和措施能够保证实验动物繁殖和养殖的无菌化环境,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手册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手册1、引言1.1 目的本手册的目的是提供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的详细指南,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所有实验室、研究机构和相关机构,对于饲养、管理和使用实验动物的人员参考。
2、饲养设施2.1 动物房间2.1.1 房间布局2.1.2 温度和湿度控制2.1.3 照明2.1.4 通风2.1.5 噪音控制2.1.6 环境清洁和消毒2.2 笼具和笼舍2.2.1 笼具选择2.2.2 笼具清洁和消毒2.2.3 笼具标识2.3 饲料和水的供给2.3.1 饲料选择2.3.2 饲料存放和保质期2.3.3 饮水设备和水的质量控制3、动物管理3.1 动物购买和检疫3.1.1 供应商选择3.1.2 动物购买和运输3.1.3 动物检疫程序3.2 健康监测3.2.1 常规健康检查3.2.2 疾病筛查和畸形检测3.2.3 动物隔离和治疗3.3 实验动物的饲养3.3.1 饲养群体大小和组合3.3.2 饲养环境的标准化3.3.3 饲料供给和特殊饮食要求4、动物使用和实验操作4.1 使用动物前的准备4.1.1 动物编号和记录4.1.2 麻醉和术前操作4.1.3 实验操作的技术培训4.2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4.2.1 采集样本和标本处理4.2.2 注射和给药方法4.2.3 手术操作和实验操作步骤4.3 死亡、安乐死和人道处置4.3.1 动物死亡的记录和报告4.3.2 安乐死的程序和规定4.3.3 人道处置准则和流程附件:1、实验动物饲养记录表格2、动物购买和供应商信息表格3、健康监测结果记录表格4、实验操作记录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动物福利法:指保护和提高动物福利的法律法规。
2、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IACUC):负责审核和监督实验动物使用的委员会。
3、3R原则:Replace(替代)、Reduce(减少)、Refine(改进),指在实验动物使用中,替代动物、减少使用动物、改进使用方法的原则。
动物检测实验室技术标准一、动物检测实验室基本要求动物检测实验室要保证安全啦,这安全包括很多方面呢。
首先就是环境安全,实验室的选址得合理,不能在那种很容易受到污染的地方,像靠近垃圾处理厂之类的就不行。
然后就是设施设备,得有合适的检测仪器,这些仪器要定期校准,就像我们每天要对表一样,这样才能保证检测数据准确。
还有实验室的布局也很重要,不同的检测区域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比如说检测病毒的区域和检测细菌的区域,要是混在一起,那检测结果肯定乱套了。
二、检测样本采集技术标准1. 动物血液采集采集动物血液的时候啊,要根据动物的种类和大小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像采集小鼠的血液,就可以用尾尖采血法,但是这个方法得小心,不能让小鼠太疼啦。
对于大型动物,像牛啊,就可以用静脉采血法。
采血的器具也要保证无菌,不然采到的血液被污染了,检测就不准了。
2. 动物组织采集采集组织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部位。
比如说要检测肝脏的情况,那就要准确地采集到肝脏组织。
采集的时候手法要轻柔,不能把组织弄碎了,就像对待一件很脆弱的宝贝一样。
而且采集完要尽快送到实验室检测,不能在路上耽搁太久,不然组织会变质的。
三、检测分析技术标准1. 微生物检测检测微生物的时候,要先对样本进行预处理。
然后用合适的培养基培养,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不同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形态是不一样的,我们要能准确分辨。
比如说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会呈现出金属光泽的菌落。
2.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就更高级一点啦。
要先提取动物的DNA,这个过程可不能马虎。
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特定的基因片段,再通过电泳等方法分析基因的情况。
这就像是在基因的海洋里找到我们想要的那一小片宝藏一样。
四、实验室人员技术标准1. 专业知识要求实验室的人员得有扎实的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不能一问三不知呀,要像个知识小百科一样。
2. 操作技能要求操作技能也很关键,要熟练掌握各种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室操作规范本规程中列出了最基本的实验室操作和程序,他们是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的基础。
在规划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室项目时,可以根据这些规程来制订实验室安全操作的书面程序。
每个实验室都应该采用“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其中定义了已知的和潜在的危害,并规定了特殊的操作程序来避免或尽量减小这种危害。
规范的微生物学操作技术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而专门的实验设备仅仅是一种补充,绝不能替代正确的操作规范。
下面列出了一些最重要的概念。
进入规定1、在处理危险度2 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时,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图1).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5、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别批准。
6、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人员防护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连体衣、隔离服或工作服。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
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5、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如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员工休息室和卫生间)。
6、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8、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9、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操作规范1、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2、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
严禁舔标签。
3、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4、应限制使用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除了进行肠道外注射或抽取实验动物体液,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不能用于替代移液管或用作其他用途。
动物房SOP操作规程一、前言动物房是用于养殖实验动物、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场所,为了保障动物的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动物房的规范操作、动物饲养管理、实验操作和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规程的制定。
二、动物房规范操作1.出入动物房前,必须穿戴干净的实验服、口罩、手套和鞋套,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2.所有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动物房管理人员的指示进行操作,不得擅自开展与工作任务无关的活动。
3.动物房内不得吸烟、进食、饮水或存放个人物品,以确保动物房的清洁和安全。
4.动物房内各个区域必须保持整洁,工作完成后及时收拾工作台面、床笠、废弃物等,确保无异味、无虫鼠。
三、动物饲养管理1.动物房内的动物笼、饮水器、饲料等设备每周进行清洗消毒,确保无污染。
2.动物饲料应保持新鲜,按照动物的需求量进行定量供给,剩余的饲料要及时清理。
3.饮水器每天更换饮水,以确保动物的饮水安全。
4.动物饮水器和饲料均不得接触地面,必须放在适当高度,以防止被污染。
四、实验操作1.在进行任何实验操作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实验准备,包括阅读实验方案、收集所需材料和设备等。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穿戴实验服、手套和口罩,以防止实验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3.实验操作完成后,必须清理实验台面和设备,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五、安全措施1.动物房内必须安装防火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动物实验操作涉及有害物质时,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手套等。
3.实验操作前必须了解每种实验物质的性质和安全操作方法,防止事故的发生。
4.动物房内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温度,防止动物因环境条件不适引起的异常行为或死亡。
六、检测和记录1.动物房内的动物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2.所有动物房内的操作和实验结果都必须记录在相关的记录表中,包括动物饲养记录、实验操作记录和实验结果记录等。
七、制定和更新1.动物房SOP操作规程应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法规要求。
2024动物房SOP操作规程完整2024年动物房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动物实验室的运作符合标准,并保护动物福利而制定的。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完整的2024年动物房SOP操作规程:1.引言1.1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动物实验室的运作符合国际标准,保护动物福利,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1.2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在动物实验室进行实验的人员。
2.总则2.1动物使用原则:动物实验必须符合伦理原则,并尽可能减少使用动物的数量。
2.2动物福利保护:所有动物必须得到适当的照顾和保护,包括提供适宜的饲料、水和环境,以及必要的医疗保健。
2.3数据记录和报告:所有实验数据必须准确记录,并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和部门。
3.动物修养3.1动物供应和标识:动物供应必须来自合法的渠道,并按照国家法规进行标识。
3.2动物健康检查:新进动物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没有任何传染性或遗传性疾病。
3.3饲养条件:动物必须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4.动物实验4.1实验方案:所有实验必须有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方法、动物数量、实验期限等。
4.2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必须符合相关原则和规定,并在有资质的人员指导下进行。
4.3动物监测:对动物进行定期监测,包括观察其行为、体重、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4.4使用药物和化学物质:使用药物和化学物质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并在有资质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5.安全措施5.1个人防护:所有从事动物实验的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和实验服。
5.2消毒措施:动物实验设备和空间必须定期进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5.3废物处理:废物必须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分类和处理,以防止环境污染。
6.质量控制6.1校验和标准曲线:使用仪器必须进行校验和标准曲线的制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