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工业区的布局》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16
第XX讲城市总体布局(4学时)一、城市总体布局的含义在区域规划中的城市布局是把城市看作点,研究地区范围内城市的部署,是解决生产力合理分布问题的结果和反映。
而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布局或者城市总体布局,是把城市看作面,对其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
具体地讲,城市总体指城市物质环境的空间安排,如城市功能分区、各区与自然环境(山、河湖、绿化系统)的关系,以及主要交通枢纽、道路网络与城市用地的关系等。
——城市总体布局通过主要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现出来,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等。
对于城市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存在的问题、自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分析、城市中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规律的研究(包括各项用地的功能组织)、市政工程设施的配置以及城市艺术风貌的探求,都要涉及到城市的总体布局,而对这些问题研究的结果,最后又都要落实在城市的总体布局中。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发展纲要基本明确的条件下,在城市用地评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各组成部分进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
城市总体布局要力求科学、合理,要切实掌握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按照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城市发展做出足够的预见。
它既要为城市远期发展做出全盘考虑,又要合理地安排近期各项建设,力求城市总体布局能够促进城市建设的有序性和带来经营管理的经济性。
——城市总体布局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变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总体布局也是不断发展的。
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科学技术的及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交通运输的改进与提高、新资源的发现与利用、能源结构的改变与完善等等因素,都会对城市总体布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它是在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城市各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能要求、不同发展序列,有机地组合起来。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工业区的布局原则一、知识讲解工业区的布局原则(1)与城市整体(2)与住宅区:①要有便利的交通;②要设置卫生防护带。
(3)与风向(4)与河流:布局于城市河流下游。
二、例题分析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回答1~2题。
1.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A.客货物流区B.高新技术区C.旅游度假区D.金融商业区答案:B点拨:N地临近大学城和科研所,最适宜建高新技术区。
2.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答案:A点拨:大型零售企业应该选择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市场地区,①处位于城市比较居中地区,交通便利,南部和东部为居民消费区。
三、跟踪训练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公共住房A.呈现明显的等级分布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答案】D【解析】根据图例可以判断,公共住房主要沿快速交通线、站点分布,故正确答案为D。
2.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答案】A【解析】结合上题得到结论,该国公共住房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布局在中心城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公共交通便捷地区,所以可推出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3.目前,一般城市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价格B.地租支付能力C.交通条件D.土地利用效率【答案】A【解析】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应选在低价低的区域建造,近郊到远郊地区地价低,利于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故A项正确。
4.土地价格是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影响地价的最主要因素是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是否便捷,右图是某地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①②两地之间地价高低情况的是(B)【答案】B【解析】影响城市地价高低因素一是距市中心远近,二是交通通达度。
专题05以人口、城市和交通为背景的要素整合题题型简介1.近些高考地理大题会以某一交通线建设为背景材料,提供相关的资料,多以图文并重的形式进行命制,综合考查人口与交通、城市与交通相互影响等知识。
2.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从综合思维的角度把握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新型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交通等知识,引导考生思考人口、城市和交通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审视人地协调观的途径。
典例在线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州是我国最早建设地铁的城市之一,地铁的开通提高了当地服务业的集聚水平。
服务业内部有不同的行业,各行业又具有不同的特点。
研究表明,地铁对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的影响要高于其他行业,地铁换乘站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要高于非换乘站。
下图示意广州市地铁与服务业分布。
(1)简述广州市地铁线路和服务业的分布特征,指出二者在分布上的相关性。
(2)分析地铁对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集聚作用更明显的原因。
(3)简述进一步发挥地铁提高当地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措施。
解题技巧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分析可以得知:以热点区域发展或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为背景,综合考查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建设条件,可行性评价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是历年高考常考内容,结合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城镇商业中心、商业网点的区位选择,考查交通线、点的分布及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涉及人口、城市和交通的各种地理图表,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和判读,如人口金字塔图、柱状图、三维坐标图、交通线路分布图等,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排除干扰信息,提取有效信息,抓住重点,总结地理规律。
善于分析人口、城市和交通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综合方法提高复习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一、人口问题1.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2.1 城市空间结构【范例剖析】1.有关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解析】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C.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功能区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只是要有便捷的交通2.下图为某城市简图。
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后回答下列要求。
【解析】(1)将该城市下列分区与相应字母配对,以示合理的区址选择。
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绿地(2)将该城市下列厂区分别与相应数字符号配对,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
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械厂印刷厂(3)在A、B、C、D四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3.以下地区中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是【分析】A.大江大河源地B.河流河运起点C.干支流交汇处D.河流人海口4.在城市用地中,所占面积和比重最大、分布最广泛的是【分析】A.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C.工业用地D.市政用地5.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
【分析】(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图中OA、AB、BC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能力检测】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A.正方形B.圆形C.正六边形D.正八边形2.关于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市场经济越发展,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小B.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是最大的C.城市中心对商业、工业和住宅这三种活动的吸引力大小是一样的D.在市中心附近出现住宅区,是因为这里的通达度较高3.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B.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C.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出现背向发展趋势D.各种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4.美国许多大城市出现唐人街,这是因为A.收入不同B.知名度不同’C.宗教团体占优势D.华人影响较大读某城市书店与书亭分布图,据此回答以下四题。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功能区逐渐形成。
(2)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①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现分化知识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是同心圆模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租金高低的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①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①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①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3)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
①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①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高三地理城市的区位因素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答案】B【解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图中有亚丁湾)分析,该国位于非洲东部(东北部),材料上有“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图中有时令河,说明气候比较干旱(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
所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
故选B。
【2】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答案】D【解析】仔细读图,甲地位于沿海,是港口(看图例),材料中有“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说明港口运输繁忙,经济繁荣。
相比其他因素,港口对甲地形成城市影响更大。
故选D。
【3】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答案】D【解析】该城市位于沿海,并不适中;题中没有信息反映该城市资源丰富,而且该国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建立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该国与该城市气候相同的地方很多;据材料分析,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而该城市又是主要港口,其经济应该很活跃,是该国经济中心,经济繁荣应该是其成为首都的优势条件。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城市区位。
2.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简述C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该城市位于渭河谷地,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有黄河中游大支流渭河经过,水源较充足;地处我国重要农业区,农业基础好;陇海—兰新铁路经过此地,交通便利;为我国古都,历史悠久。
【解析】读图可知,C为西安市,分析西安市的城市区位条件,应该综合地、全面地考虑。
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西安市位于渭河谷地,地形平坦开阔,再加上气候温暖湿润,又有黄河中游大支流渭河经过,这为其城址选择提供了优越条件;从社会经济条件来看,渭河谷地农业基础较好,有被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东段的陇海—兰新铁路经过,是我国著名古都。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修4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7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 社会制度的差异B. 建筑风格的差异C. 风俗习惯的差异D.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2、城乡中小学布局要遵循的原则是()①保证学生能就近上学。
②不应穿越铁路;城市交通干线。
③不穿越厂矿生产区和市中心人多车多的地段。
④应建在居民区内,以方便学生就近上学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城乡景观是指城镇和乡村自然景观B. 城乡景观空间尺度是固定的C. 地域文化仅体现在城乡生产景观、聚落景观以及建筑格局和主体建筑物风貌D. 广东、福建、海南的骑楼,见证了我国湿热多雨的南方地域文化4、北京琉璃厂文化街被称为“九市精华萃一衢”;坐落于北京和平川外南新华街。
沿街古旧图书;金石陶瓷、碑帖字画、文房四宝等店铺,鳞次栉比荟萃于此。
琉璃厂成为书肆荟萃之处始自明朝,已有五百年的历史。
该文化街形成的主要因素有()①经济繁荣②城市发展③人文环境④历史渊源A. ③④B. ②④C. ①④D. ①③5、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A. 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 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 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 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分析我国某X城市郊外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该X城市可能位于我国 ________ 气候类型区。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8讲城市内容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单选题1.(2021·湖南)夜市指夜间摊贩沿街经营的场所,是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开封市夜市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已经成为城市的特色名片。
夜市经营时间主要考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等的影响。
下图示意开封市河大东门、东苑和鼓楼夜市摊贩的日常作息时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调查发现,开封夜市摊贩一般具有“短距离流动”的特征,主要考虑()A.个人喜怒B.人流量多少C.照顾家庭D.经营便利(2)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①扩大服务范围②降低摊位租金③便于集中管理④减少经营竞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从夜市摊贩日常作息时间可以推测()A.河大东门夜市靠近主干道B.东苑夜市距离居民点近C.鼓楼夜市位于城市中心D.三个夜市均管理严格规范【答案】(1)D(2)B(3)C【考点】城市地域结构及服务功能,商业中心及其形成【解析】【点评】三大城市功能区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住宅区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中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行政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2.(2021·浙江)下图为2005年和2020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交通圈域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长三角交通圈域空间变化有利于上海()①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②吸引人口迁入,迅速扩大规模③增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④强化服务功能,壮大第二产业A. ①②B. ①③C. ②①D. ③④【答案】B【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城市地域结构及服务功能【解析】【分析】读图分析,长三角交通空间变化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有利于上海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①正确;上海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规模并不会迅速扩大,②错误;区域间联系加强,会增强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长三角交通空间变化有利于强化上海的服务功能,壮大第三产业,④错误;B选项正确。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工业布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
不同的工业部门、工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区位因素是不一样的,同一因素也会发生变化。
项目内容区位的含义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区位选择的主体企业和政府考虑的因素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遵循的原则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经济效益看,选择优势条件明显、生产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高的区位;根据主导因素确定工厂区位工业布局的一般原则:A、较大的工业区应布局与城市的外围,且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
B、较小的工业企业,且污染程度比较低的,在保证对城市环境不会造成显著污染的前提下,可布局在城区边缘。
C、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立绿化隔离带,带宽视情况而定。
工业布局区位因素及主要影响:污染工业的区位选择: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技巧:①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②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③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④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及影响因素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形成原因(一)城市功能区的含义: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综合题专题训练 (15)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达加斯加是一个非洲岛国,其的土地上覆盖着热带雨林,独特物种多样。
该国工业基础薄弱,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0%以上。
如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的位置、水系分布图。
材料二:我国某著名羊绒服饰M公司的产品65%出口美国、欧洲、日韩等国际高端市场。
欧美国家未对非洲设置配额限制,该公司因羊绒衫出口配额不足而走进非洲,在马达加斯加投资建厂。
马达加斯加政府在制定包括税收、海关等国家政策时,都会到该公司实地调研。
(1)分析马达加斯加生物多样性丰富且独特物种多的原因。
(2)分析该国首都位于图中T处的原因。
(3)分析马达加斯加发展毛纺织业的优势条件。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汉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科教基地和综合性交通枢纽。
2020年2月3日,在国家统一调度下,由多方施工单位参与、7000余名建设者历经10天昼夜奋战建成的火神山医院(釆用模块化建设、建筑面积达3.39万平方米)投入使用,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
如图为武汉市火神山医院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截止目前,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最少的省区,被人们称为疫情之下的“一方净土”(今年2月24日为藏历新年)。
(1)分析武汉市火神山医院选址的合理性。
(2)简述我国建设火神山医院创造“中国速度”的原因。
(3)试推测西藏自治区被人们称为疫情之下的“一方净土”的原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通风走廊能够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降低建筑物能耗。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将城市通风走廊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并加以实施“如图为贵阳市某区一级通风走廊剖面示意图“(1)推断该地一级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并阐述理由。
(2)指出该地规划城市通风走廊时可利用的城市用地类型,并解释原因。
(3)分析该地“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上的原因。
高二地理城市地域结构及服务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1.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
据此回答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主要是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
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往往产生生态破坏;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往往产生环境污染。
城市主要变现为环境污染问题。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答案】D【解析】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属于环境污染,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属于生态破坏。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和生态城市。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原因,并能结合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判断即可。
2.读某城市社区在某年的人口(分年龄)移动状况统计图,回答题。
【1】据图判断,该社区最应该增加哪种职业的人力资源A.医院看护工B.高科技人才C.建筑工人D.幼师与小学教师【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不同城市地域人口迁移特点的认识。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
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该城市的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和文化区,下列匹配正确的是()A.①—居住区B.②—文化区C.③—商业区D.④—工业区2.该城市计划建设一处高级居住区,应选址在()A.甲B.乙C.丙D.丁1题,根据图中所示,①位于商业区外围,占地面积较大,为居住区,A项对;②位于城市中心,交通最便利处,为商业区,B项错;③位于铁路线附近,有的距离矿产地较近,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宜布局工业区,C项错;④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上游,为文化区,D项错。
第2题,甲、乙两处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铁路线附近,生活环境质量较差,不适合布局高级居住区;丙、丁两处相比较,丁处位于盛行风上风向和河流上游,环境更好,故丁处更适合布局高级居住区。
2.D“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约1.2米至2.0米,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
下图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采光和防风B.通风和排水C.御寒和防沙D.防潮和防盗4.岭南地区村落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主要是为了()A.灌溉农田B.取水防火C.生活供水D.防御洪灾3题,岭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风沙,因此村落多采用“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通风、排水、防潮,B项正确。
第4题,岭南地区村落采用“梳式布局”,房屋前后的空隙小,火灾隐患大,以水域为中心利于取水防火,B项正确。
4.B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