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腰间盘突出治疗指南、培训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8.59 KB
- 文档页数:4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腰椎疾病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我参加了本次腰椎调理培训。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腰椎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腰椎疾病不仅会导致患者腰痛、腿麻等症状,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因此,作为一名从事腰椎调理的专业人士,我们肩负着为患者解除病痛的重任。
在培训过程中,我学习了腰椎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腰椎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培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操作。
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给患者进行按摩、推拿、针灸等治疗,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个体差异。
在腰椎调理过程中,每位患者的情况都不尽相同。
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培训中,老师强调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患者个体差异,因人而异。
3. 加强沟通。
在腰椎调理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至关重要。
我们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了解他们的病情,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 坚持科学治疗。
腰椎疾病的治疗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不能盲目治疗。
在培训中,我了解到腰椎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明白了在临床工作中,要严格遵守科学治疗的原则。
5. 持续学习。
腰椎疾病的治疗领域不断更新,作为一名腰椎调理专业人士,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通过本次培训,我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总之,本次腰椎调理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同时,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腰椎疾病的防治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理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是一个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中医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可以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治理腰椎间盘突出,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理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作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桑寄生、红花等,可以通过中药煎煮或外用贴敷的方式使用。
中药治疗需要根据个体差异,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进行个性化调配,以达到最佳疗效。
二、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理腰椎间盘突出的常用手段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常用的针灸疗法有温针、电针、艾灸等。
针灸治疗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精确施针,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效果。
三、推拿治疗推拿是中医治理腰椎间盘突出的另一种常用手段。
推拿可以通过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刺激腰椎周围的肌肉和组织,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推腰、拍打腰背、揉捏腰肌等。
推拿治疗需要由专业的推拿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施治,以达到舒筋活络、疏通经络的效果。
四、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中医治理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运动可以增强腰背肌肉力量,改善腰椎间盘的稳定性,缓解疼痛。
常用的运动方式有腰腿提、腹式呼吸、桥式运动等。
运动疗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量化、个性化的制定,避免运动过度导致损伤。
五、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理腰椎间盘突出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与体内湿气、瘀血等病理因素有关,因此饮食应以清淡、健脾化湿为原则。
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寒凉等食物,多食用红豆、山药、黑芝麻等有益于腰椎健康的食物。
中医治理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运动疗法和饮食调理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并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和指导,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351例,完成351例,平均治疗10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35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 2.7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例(2.78%),针灸治疗227例(90.4%),推拿治疗121例(48.2%),中,其他疗法46例(18.3%)。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 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 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一、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
为了深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提高自身临床诊疗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实训。
现将实训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总结如下。
二、实训目的1. 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机制。
2.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
3. 熟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4. 培养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提高自身诊疗水平。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实训期间,我通过查阅文献、参加讲座等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学习。
主要包括:(1)腰椎间盘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2. 临床实训在临床实训过程中,我跟随导师参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疗工作,具体内容包括:(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了解患者的病情。
(2)体格检查:对患者的腰部、下肢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压痛、肌肉萎缩、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3)辅助检查:协助医生进行腰椎CT、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位置。
(4)治疗护理:协助医生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措施,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实训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提高诊疗水平。
2. 严谨的临床思维在临床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严谨的临床思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3. 沟通能力的培养在病史采集和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建立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351例,完成351例,平均治疗10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35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2.7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例(2.78%),针灸治疗227例(90.4%),推拿治疗121例(48.2%),中,其他疗法46例(18.3%)。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我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困扰当今人们的疑难疾病,很多人带着病痛度过余生。
医学界也研究了多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其中西医有手术、封闭针、牵引及消融术等方法。
而中医也有针灸、推拿、艾炙、中药、膏药、拔罐、刮痧及小针刀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虽然有效,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疾病,住往在治疗后再次复发。
经多年临床实践对患者的治疗,本人研究并自创了脊神经震颤式靶向拨筋刺激疗法,用这种脊神经刺激方法,对患者进行调理后,疗效确定,立杆见影,而且患者不易复发,现在我先介绍一下我的这种脊神经刺激疗法。
患者卧床后,先用手指从胸12~腰1开始,由上至下到骶1部位定位病发点,用食指先在两横突骨缝间寻找筋结点,然后用拨筋棒一头压实筋结点,定位拨动五至六秒,再依次向下拨动至骶1上,再顺坐骨神经及股神经向下肢依次拨至脚趾。
此法在初次拨动时会很疼痛,这是对病灶神经刺激后产生的疼痛应激反应,是正常的,经一次拨筋后,疗效立杆见影,能达到快速止痛和消炎效果,这是我在多年临床实战验证得到的证明。
那么为什么这种方法会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呢?首先我先说明一下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这样解释的,这种疾病,就是腰椎某节脊神经根受椎间盘突出物(髓核)压迫侵害后引起,简单的说就是腰椎脊神经根受伤害后引发的神经性疾病,因此才会使受压脊神经根产生水肿这种无菌性炎症,导致相关部位疼痛或麻木这种应激反应症状。
既然了解了这种疾病,并找到了形成这种疾病的规律,那么在治疗方向上就明确了。
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可寻,只要掌握了这种规律,再去解决问题就清晰了,这种规律同样适用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调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引起,那么解决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问题就很关键,如何解除压迫就成为医学界的研究课题,研究的结果就是牵引。
对腰椎部位的牵引方法有很多,如吊单杠、腰部后仰、爬行等物理方法,这些方法都可拉大椎间隙,扩大椎间孔,使椎间盘还纳归位,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
腰椎间盘突出症学习培训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俗称“腰突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为骨科临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占骨科门诊下腰痛患者的10%~ 15%,和因腰腿痛住院病例的25%~40%。
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难度较大,需要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多见的症状为疼痛,可表现为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
据临床统计,约95%的腰突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80%的患者有下肢痛。
特别是腰痛,不仅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疼痛发生主要是由于突出、变性的髓核对邻近组织的刺激与压迫,同时髓核内糖蛋白等生物物质溢出,释放组胺等引起局部化学性炎症,引起的化学性和机械性神经根炎所致,引起或轻或重的慢性腰腿痛。
而且腰椎的退变也往往同时发生在腰部的其他组织,如腰椎间小关节,韧带,腰部肌肉等,造成这些组织局部的慢性炎症,引起疼痛。
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加重,使腰腿痛进行性发展。
X年5月~XX年5月对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尊敬的老师:您们好!在我没学习正骨手法之前,对中医定向正骨没有很明确地了解,之前只是听说过,自从学习中医定向正骨后,我才真的体会到亲眼看见以及证实了定向正骨手法的神奇性。
不但可以治疗颈椎病和肩周炎、骶髂关节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挑筋法治疗膝关节痛,椎体滑脱症,骨盆不正、强直性脊柱炎,肩背关节紊乱症,股骨头坏死,胡氏脊柱病的三步止痛法。
还学会了业颈椎病五步法,肩周炎四步法,骶髂关节紊乱症的三步法,膝关节痛一步法,腰稚间盘突出显的三步法。
包括一些正骨法的口诀,三通疗法。
中医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法腰间盘突出,听起来就像个噩梦。
尤其是当你正在追逐梦想,突然发现自己连下床的力气都没了,简直是“哎呀,怎么就这么倒霉呢!”别担心,中医有不少妙招,能让你缓解这困扰,恢复活力。
今天,就跟我一起来聊聊那些让人耳目一新的中医治疗方法吧!1. 针灸:小针头,大智慧1.1 解痛神器针灸,真的是中医的一块宝,简直就像是个解痛神器!把小小的针头扎进特定的穴位,居然能让你感到疼痛缓解,简直是不可思议。
很多人一开始可能会紧张,心想:“哎呀,会不会很痛呀?”其实,大部分人会觉得像蚊子叮了一下,过一会儿就感觉轻松了。
就像春风拂面,真的是太舒服了!1.2 调整身体而且,针灸不光止痛,它还可以调理全身的气血,促进新陈代谢。
老话说得好,“气血通,百病去”。
而在治疗腰间盘突出时,针灸能有效地促进受损部位的血液循环,帮助身体自我修复。
打个比方,就像是给你的身体做了个大保养,舒服得不得了。
2. 中药:自然的力量2.1 草本的妙用说到中药,那可真是个宝藏!各种草药搭配在一起,效果真的是杠杠的。
比如,有些中药能活血化瘀,有些则能强筋健骨。
想象一下,喝上一碗热腾腾的中药,身心都暖暖的,仿佛身体在和你亲密对话。
还有些人喜欢自己煮,香气四溢,整个人都精神焕发,真是“药到病除”的感觉。
2.2 定制方案最重要的是,中医讲究个体化治疗,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你开药方。
这就像是量身定制的西装,既合身又好看。
治疗效果可想而知,既能缓解疼痛,又能恢复功能,真是妙不可言!3. 推拿:手法的魅力3.1 放松身心推拿就是通过手法按摩来舒缓肌肉紧张。
想象一下,经过一天的劳累,躺在沙发上,让专业的推拿师为你按压,简直是人间天堂!这种手法能有效缓解肌肉的疲劳,减轻压迫感,真是“轻松愉快”的感觉。
3.2 强身健体而且,推拿不仅仅是缓解疼痛,它还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提升免疫力。
常做推拿,就像给身体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你整个人都精神十足!正所谓“千金难买我快乐”,有了健康,日子才能过得滋润。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治疗:配合合适的中药方剂,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湿等功效,缓解腰痛、神经痛等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秦艽、羌活、蛇床子、海金沙等。
2.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灸疗等手段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舒缓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穴、腰俞穴、阳关穴等。
3.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可以缓解疼痛、舒缓肌肉僵硬,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4. 牵引疗法:采用医疗器械或手法进行腰椎牵引,通过拉伸脊柱,缓解腰椎间盘压力,减轻神经根受压,改善椎间盘的状态。
5. 气功养生:通过气功的呼吸调节、精神调养、体位调整等方法,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强化腰部肌肉、韧带的支撑功能,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不同患者可能适合的治疗方法会有所不同,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治疗方案的
制定。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适当的休息和饮食调理。
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属于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病情严重的病人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
其病因通常与肝肾亏损、气滞血瘀、风寒湿邪有关。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近年来,中医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效果,可缓解病人腰腿痛等症状,对疾病的发展起到控制作用,从而避免了疾病的反复发作。
故本文将围绕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药疗法进行简要说明。
一、药物疗法(一)中药内治法腰椎间盘突出可以通过中药内治,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以及祛痰理气等功效。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炎症反应,减少发炎时间,避免病人形成结缔组织,恢复变性神经纤维,减少一定的胶质细胞与胶质纤维,防止周围神经组织受到瘢痕的压迫,从而缓解病人因疾病引起的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在中医辨证中分为了五型,并分型进行治疗,血瘀型病人通常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的方法进行治疗;风寒型病人通常以舒筋活络、散寒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寒湿型病人通常以温阳散寒、祛风除湿的方法进行治疗;湿邪型病人通常以温阳健脾、化湿利水的方法进行治疗;肾虚型病人通常以补肾壮阳、温经通脉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对于反复发作性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黑芝麻、续断、核桃仁、杜仲、木瓜、骨碎补、当归、香附、元胡以及菟丝子等药材制成的秘方核归丸,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地龙、土鳖、全蝎、穿山甲以及乌梢蛇这五种药材所制的五虎散为主辩证加味治疗,能起到活血散瘀以及消肿止痛的效果。
对于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能起到温补肝肾以及益气补血的作用,其治疗效果明显。
对于风寒型以及寒湿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熟地、白芥子、麻黄、肉桂、鹿角胶、炮姜炭、蜈蚣、酒大黄以及生甘草等药材制成的加味阳和汤进行治疗,能起到温阳通络、散寒祛痰以及宣通血脉的功效。
(二)中药外治法在中医辨证中,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为内治之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治疗方案的总结与探讨发表时间:2013-05-09T09:18:27.5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白颖[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骨科常见病,中医学上属于“腰腿痛”或“痹症”。
白颖(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农垦总医院中医科 021000)【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387-02【摘要】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案,并探讨和分析其可行性。
方法对本院就诊的120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分别给予口服中药治疗,并辅中药熏蒸,治疗周期为20天,评价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体征、活动能力并打分。
结果120位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8.33%;患者症状、体征、日常活动(除举重物)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
结论本院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突出症中医中药熏蒸方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骨科常见病,中医学上属于“腰腿痛”或“痹症”,其发病机理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损,导致髓核突出并对神经根造成压迫,引发腰腿痛[1]。
本文采用中医药保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本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男46例,女74例;年龄区间25-58岁,平均(42.2±3.7)岁;病程15至40天,平均25.1天。
全部满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并经过影像学检查。
1.2 诊断标准:依据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有腰部病史;②腰痛向臀及以下部位放射,并且腹压增大时疼痛加剧;④脊柱出现侧弯,腰椎无生理弧度,病变椎旁压痛,并放射至下肢,腰部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敏感或迟钝;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
1.3 方法:12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分别给予口服中药治疗,并辅以中药熏蒸,治疗周期为20天。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一、定义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特点的一类病症,可表现在腰部一侧或两侧,包可牵涉上下左右各组织。
因腰脊相邻,其疼痛部位或以正中脊柱为重,或在脊柱两侧腰部为甚。
故有时合称腰背痛,但一般统称为腰痛。
腰痛是一种常见、多发痛症。
尤其是慢性腰痛,因其发病率高,临床治疗效果差。
使患者长期遭受病痛折磨,影响正常生活,给工作、生产造成极大损失,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痛苦和烦恼。
二、腰部的解剖生理特点三、腰痛的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2)劳累外伤:(3)肾精亏损: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俯,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经过。
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因此,内伤不外乎肾虚,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热粘滞,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补离开湿邪为患。
四、腰痛的现代医学认识骨与关节疼痛:椎骨的急性膨胀性疾患发生深部椎痛。
椎间盘是直接连接椎骨的椎间关节。
容易发生变性和慢性损伤。
而引起该节段腰神经支配区的腰、臀、腿部的感应痛;后关节为间接连接,刺激后关节囊可发生深部腰痛,椎间盘患病后。
应力将加重于后关节,在久站、行走和弯腰等动作中,加重腰痛。
肌肉、肌膜筋膜、韧带的疼痛:腰筋膜、棘上韧带、骶髂韧带等都由腰神经后支支配,这些组织的损伤都可发生疼痛。
神经根性疼痛:单纯腰神经根被压仅引起该神经支配区内的麻木和感觉异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除被压迫外,尚受到髓核组织的刺激,发生创伤性、化学性和自身免疫性神经根炎,形成下肢放射痛,同时,该神经所支配的腰肌和臀肌长期反射性痉挛,也可引起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腰骶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种病证。
五、治疗原则1.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松解粘连,理筋整复。
常用穴位肾俞穴、命门穴:二腰椎大肠俞穴、腰阳关:四腰椎常用穴位环跳穴[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服,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 与中2/3 属交点处。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科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 自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进入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优势病种的病例共有193例,完成193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腰椎牵引、穴位贴敷、腰部理疗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完成的19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49. 2%,辨证施治率100%o其中针灸193例(100%)、推拿80例(41.5%).辨证口服中药汤剂95例(49.2%)、穴位贴敷94例(48.7%)、火针疗法25例(13.0%)、腰椎牵引55例(25.5%)、拔罐123例(63.7%)、腰部理疗者85例(44. 0%),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普通针灸、推拿、穴位贴敷、口服中药、拔罐,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灸、推拿、拔罐活血化瘀法治疗腰痛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如理疗、穴位贴敷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针刀疗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患者;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中医药调理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腰痛症状,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健康调理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调理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医诊断与辨证分型中医药调理腰椎间盘突出首先要进行详细的中医诊断,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表现。
通常会采用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辨证分型。
根据不同的病情,将患者分为肝肾不足型、寒湿阻络型、痰湿瘀阻型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中药调理1. 肝肾不足型对于肝肾不足型的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作用的中药。
比如黄精、淫羊藿、杜仲等,可以通过强化腰肌肉、滋养腰肾等方式,改善患者的症状。
2. 寒湿阻络型对于寒湿阻络型的患者,可以选择辛温散寒、祛湿化痰的中药进行调理。
如防风、羌活、细辛等,可以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达到舒缓疼痛的效果。
3. 痰湿瘀阻型痰湿瘀阻型的患者需要进行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的调理。
常用的中药有茯苓、泽泻、红花等,可以排除体内的湿气、瘀血,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三、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调理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促进气血的运行,舒缓病灶周围的压力,达到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穴、中脘穴、委中穴等。
四、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中医药手法,可以通过按摩腰部和相应的穴位,缓解腰痛、增强腰部肌肉的活力。
常见的推拿按摩手法有揉、捏、推、拿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运用。
五、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药调理腰椎间盘突出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尽量避免久坐或久站;2.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增加腰部负担;3. 合理安排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疲劳;4. 避免扭伤腰部,注意保持良好的体位;5. 注意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引发腰痛;6. 不宜同时进行多种中医调理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一、感冒
1、中药治疗
2、刮痧治疗
3、拔罐治疗
4、针刺治疗二、咳嗽
1、中药治疗
2、拔罐治疗
三、中风
1、中药治疗
2、针刺治疗
3、推拿治疗
4、艾灸治疗四、痹症
1、中药治疗
2、中药熏洗治疗
3、针刺治疗
五、头疼
1、中药治疗
2、针刺治疗六、眩晕
1、中药治疗
2、针刺治疗
七、泄泻
1、中药治疗
2、贴敷疗法八、哮症
1、中药疗法
2、拔罐疗法
3、敷贴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
定义: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称为偏痹、腰腿痛。
常见于L4—5及L5—S1间隙。
【病因】
一、传统医学: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l是外伤;2是劳损;3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4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
”《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
二、现代医学:
内因:①、间盘先天发育异常。
②、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
外因:①、一次较重的外伤。
②、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
③、寒冷刺激。
【病理变化】
l、突出前期:
髓核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纤维环反复损伤、变薄、产生裂隙,病人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无放射性下肢痛。
2、突出期:
神经根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
3、突出晚期:
①、突出物纤维化、钙化。
②、椎间盘整个变性,纤维环皱缩,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
③、神经根发生粘连、变性、萎缩,其支配区运动、感觉丧失。
④、黄韧带肥厚为继发病变。
⑤、椎间关节退变与增生,因间盘突出后,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代偿性负荷增加。
⑥、继发性椎管狭窄。
【分类】
根据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类
1、旁侧型突出:突出物位于间盘的后外侧,压迫神经根,引起放射性腿痛。
①、根肩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肩部),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脊柱多向健侧弯,向患侧突。
②、根腑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腋部),将神经根向后外侧挤压脊柱多向患侧弯,向健侧突。
③、根前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脊柱生理前突消失,前后活动均受限,多无侧弯畸形。
2、中央型突出
①、偏中央型:偏于一侧,主要压迫一侧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轻,一侧较重。
②、正中央型:位于正中央,压迫两侧神经根和马尾神经。
大小便功能障碍,鞍区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
1、腰痛与放射性腿痛特点:
①、根性放射痛。
②、疼痛与腹压有关。
③、疼痛与活动、体位有明显关系。
2、跛行:患肢不能正常迈步及负重,常需扶拐行走。
3、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
4、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
5、神经功能损害。
①、运动;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
②、感觉: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可出现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
③、反射:L4一5胫后肌L5一S1跟腱L3一4膝。
二、常用检查方法及体征
1、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
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3、屈颈试验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腰椎正侧位片
①、腰椎外形改变:侧弯畸形、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严重可后凸。
②、椎间隙宽度改变:椎间隙可变窄、间盘退变。
③、椎体前后上下缘骨质增生,呈唇样突出。
④、小关节突增生肥大硬化;为间盘退变或突出的继发变化。
2、CT 可清楚地显示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3、MRI 可更细致地显示间盘、神经很及其神经周围的硬膜囊外脂肪等组织。
【诊断】
(一)、需解决的问题
1、肯定腰腿痛确系由间盘突出症引起、确实能识别和排除结核、肿
瘤、脊椎滑脱、脊椎裂等疾患。
2、确定突出的平面,明确定位。
3、确定突出的类型。
4、有无合并疾病的存在、椎管狭窄、滑脱。
(二)、诊断要点
1、有腰部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史,多数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合并下肢放射痛,放射至小腿或足,腹压增加疼痛加重。
3、棘突间有明显压痛点,同时向下肢放射。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及反射改变。
病程长者可出
现肌萎缩。
5、X线片排除腰椎其他病变。
CT显示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鉴别诊断】
1、骶髂关节劳损:无明显放射痛,无肌力、感觉及反射改变,压痛点在骶髂关节,不在棘突旁。
2、梨状肌综合征:臀部压痛、臀肌萎缩、无棘突压痛、梨状肌紧张。
3、腰椎结核:结核症状:低热、盗汗、消瘦、血沉加快,X线片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
4、椎管肿瘤:椎管内肿瘤、椎管外肿瘤。
渐进加重,与腰部活动无关,休息也不能缓解.MRI可鉴别。
5、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弯腰痛缓、症状多、体征少。
【治疗】
一、保守治疗
1、适应症:
①、初次发作,或病程短者。
②、病程较长,但症状体征较轻者。
③、经影像学检查突出物较小。
④、不能施行或不同意手术者。
2、方法:
(l)、理筋手法:牵引按压法、颤腰法、斜扳法。
(2)、固定方法: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大小便均不应坐立:2~ 3周后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
(3)、骨盆牵引:用于初次发作及反复发作的急性期。
(4)、三维正脊异治疗:用于初次发作或症状较轻或经影像学检查突出物较小。
(5)、硬脊膜外腔连续滴注治疗:%2利多卡因5-8ml+地塞米松5-10mg+水溶性维生素1支+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肌酐0.4+维生素B1 0.1mg+654-210mg,每日滴注1次,连续7天。
(4)、练功活动:飞燕点水、仰卧搭桥、三点或五点支撑法等。
(5)、药物治疗:
①、辩证施治
a、肝肾亏虚型腰腿酸痛,膝软无力,劳累后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舌淡,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或补肾壮筋汤加减。
偏阴虚者面色潮红,咽干喉噪,倦怠无力,心烦失眠,多梦,舌红少苦,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方用四物汤合左归丸。
b、外邪侵袭型偏寒湿者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加重,肢体发凉,舌淡苔白,脉沉紧,治宜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用羌活胜湿汤或独活寄生汤加减。
偏湿热者腰腿灼痛,腿软无力,遇热或雨天加重,恶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除湿,方用二妙散加减。
c、气滞血瘀型腰腿刺痛,痛有定处,拒按,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不利,舌质暗,脉弦紧。
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②、中成药可给内服腰痛宁,静点红花注射液成舒血宁注射液等活血化瘀类药物。
③、外用药局部中药热敷,外用奇正用痛贴膏等。
④、西药症状轻者可用芬必得、鲁南贝特等;症状严重者,可采用脱水疗法(20%)甘露醇250毫升日一次静点,连用三天后停药)。
(6)、针灸疗法:常用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后溪、太冲。
每次选用3~5个穴位。
(7)、其他疗法:理疗配合中药透入、微波热疗等。
二、手术治疗
适应症:
①、至少三个月的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②、有不完全性截瘫症状者。
③、合并脊柱滑脱者。
④、其他原因不能进行非手术治疗者,但必须影像学上证实有明确的突出物压迫神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