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自然史、诊断讲义与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71
HIV感染的自然史和临床分期郑重声明:1、本文初衷是总结我国CDC、诊疗学及发达国家CDC关于HIV感染的过程及临床分期的有关知识,是科普知识,用于交流和学习。
2、对于广大朋友,若因高危行为怀疑感染而经科学就诊、检测排除HIV感染后所出现的相关症状,不能与本文描述的症状断章取义加以对照,以免产生恐惧。
北京佑安医院性病防治中心李群辉1、HIV感染的自然史(1)急性感染期这种急性感染通常发生在接触艾滋病病毒后1~2周左右。
在急性感染期内, HIV大量复制而CD4细胞急剧下降。
结果造成大约50~70%的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在全身性以及皮肤、神经系统和肠道的症状,但轻重不一。
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咽痛、盗汗、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
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皮疹,多为无痒性红色斑丘疹,偶尔有弥漫性荨麻疹或水疱疹,皮疹发生部位多为面部、躯干,重者全身都可出现。
在神经系统的损伤:约9%的病人可出现急性HIV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中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增高。
上述症状持续2~3周后多可自行恢复。
但部分病人病程迁延,脑膜炎症状反复出现。
个别患者还可表现为末梢神经病、脊髓病及格林-巴利综合征。
胃肠道症状: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口腔及食道念珠菌病等。
一般而言,HIV的急性期症状持续2~4周左右。
但是,大多数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一般都很轻微和短暂,像感冒或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感染症状,经过对症处理甚至未经治疗,2至3周后可以恢复正常。
因此,临床上许多人不能肯定真正的急性感染期。
常见症状、体征的发生频率(不同的研究统计数据有所偏差):发热96%,肌痛54%,肝脾肿大14%,淋巴结肿大74%,头痛 32%,鹅口疮12%,咽喉炎70%,腹泻32% ,神经系统症状12%,皮疹70%,恶心或呕吐27% 。
急性感染期意味着一定量的病毒进入体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周围淋巴结,病毒迅速复制和繁殖,病毒量急剧猛增,每毫升血浆中HIV RNA可达10万至100万拷贝(105~106拷贝/ml血浆),因此急性期在血清中可以发现相当高水平的HIV 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