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13
朱光潜美学朱先生解放前的主要美学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悲剧心理学》和《诗论》。
阅读这些著作,首先感受到的是朱先生清新的文风,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审美享受。
朱光潜先生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美不在心,即不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也不在物,即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它在心物的关系上。
朱先生把这种观点简约地表述为:美是物的形象,或者美是意象。
这种观点朱先生在早期和晚期是一以贯之的。
一颗古松长在园里,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古松在我们头脑里留下一个表象,这个表象就是古松的模样,这对于大家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然而古松的形象与古松的表象不同,古松的形象是古松的美,每个人在古松上见出不同的美,也就是见出古松的不同形象。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这种形象并非天生自在一成不变,并非像一块石头在地上让人一伸手即拾起似的。
观赏者的性格和情趣随人随时随地不同,所获得的形象也因而千变万化。
古松的形象是观赏者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朱先生由此得出结论说:“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
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
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是如此。
因为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我们可以说,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欣赏中都含几分创造性.”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的形象,即物的美呢?“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也就是说,要把实用的态度丢开,把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审美的态度去看待事物。
朱先生以一棵古松为例,说明这三种态度的区别。
一个木材商人、一个植物学家和一个画家同时面对一棵古松,会有不同的态度。
木材商人取实用态度,心里盘算着这棵树是宜于造房子或宜于打家具,思量它值多少钱,卖出后有多少利润。
植物学家取科学态度,他看到的是一棵叶为伞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考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并从根茎花叶、日光水分等考虑它如何活得这样老。
《咬文嚼字》——对朱光潜先生的评价对朱先生的评价一:朱光潜先生是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美学家之一。
从1931年撰成《文艺心理学》一书开始,他在美学领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进取,辛勤耕耘了五十多个春秋,几乎涉猎了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和审美哲学等各个领域。
朱先生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并且特点也十分鲜明。
把朱先生的美学研究活动放在20世纪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他是第一个向中国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从尼采、克罗齐,到黑格尔、马克思,一直到撰写出版两卷本的《西方美学史》,朱先生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做着这方面的工作,并且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从而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重要美学见解。
在这个领域,可以说无人能够与他比美。
朱先生又是继梁启超、蔡元培和王国维等人之后中国20世纪大师级的美学家。
他的美学思想既受到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又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制约。
注重美育,把美看作生活的艺术化、情趣化,看作是一种人生境界等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具体来说,早期朱光潜先生与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更加接近,有着一种前后承传的关系。
他们都自觉地从西方现代美学中吸取营养,都认为美是超功利无目的的。
他们又都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是牢笼,而美的境界正是对这种人生痛苦的“解脱”或“超越”。
在三四十年代,朱先生的这种美学观念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是格格不入的。
但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也不失为是对功利主义美学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建国后,作为一个从旧社会过来的自由主义思想非常浓厚的知识分子,朱先生开始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敢于独立地、辩证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敢于同机械唯物论作不懈的斗争,提出了许多独到深刻和发人深省的见解。
正是由于朱先生的辛勤努力和精湛研究,才使得中国当代美学研究呈现出多角度、多侧面、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确实像人们所说的一样,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
——《中国二十世纪美学的开创者和探索者─-读〈朱光潜美学文集〉札记》,郭太安,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对朱先生的评价二:朱光潜先生在美学史上的地位:朱光潜比较系统地从原著介绍、引进了西方的美学思潮和流派。
浅谈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与价值作者:曾超群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10期摘要: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认为,为人与为学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他将中西美学素材构建成为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
在朱光潜的思想中,美既不是在于心,也不是在于物,而是在于两者之间的有机组合,本文主要对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与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朱光潜;美学思想;价值1.朱光潜美学的问题与方法在朱光潜看来,中国现代美学的独特形态就是既不同于中国传统古典美学也不同于近代西方美学,而是两者的综合比较的结果。
根据朱光潜的话来说,美就是主客统一的结果,同时这也是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正就是讲“情趣意象化”和“意象情趣化”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
由此一来,朱光潜的美感经验就是通过“形象的直觉”作为始点,同时融合“距离”说;又通过强调审美态度,加入“移情”说,使物我之间形成双向互动,这就把美感变成了动态的心理过程。
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这里所说的“形象的直觉”并不是克罗齐所单纯认为的在认识论和理智上的其中之一,朱光潜所说的“直觉”则是将知觉、直觉两个概念于沦为一炉的“想象”。
2)朱光潜的“距离”同时也不是布洛在心理学意义上单纯的“心理距离”。
因为溶入了概念,就必然和道德实践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朱光潜对于布洛的“距离”说是有所改造的,他是在其中融入了人生这个大背景再来谈美感经验。
这还仅仅结合了他的“人生艺术化”观点,朱光潜是把美感经验更加精致化。
3)在这里,朱光潜所说的“移情”说就也不完全是立普斯的移情说了。
朱光潜融合“情趣”和“意象”,有由我及物同时也有由物及我,最重要的是,这两个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具有意味深广的含义,不仅如此,朱光潜还将西方美学也融入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当中,而且,这种理论还是扎根于本土的。
这里,朱光潜所讲“美”虽然是一个形容词,但它所形容的对象并不是原名词的“心”和“物”,而是由动词转换成名词的“表现”和“创造”。
朱光潜《论美》赏析摘要:一、朱光潜简介及《论美》背景二、本书特点与价值三、书中的核心观点四、美的实践与应用五、总结与启示正文:一、朱光潜简介及《论美》背景朱光潜(1897-1986),原名朱光,字孟实,中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在美学领域,朱光潜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广泛的影响。
而《论美》则是他在1932年留学期间完成的一部著作。
这本书以轻松愉快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释了美的本质、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内容。
二、本书特点与价值《论美》作为朱光潜美学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以下特点:1.口语化:朱光潜运用了一种类似朋友间畅谈的口吻,使得抽象的美学理论变得生动易懂。
2.实例丰富:书中穿插了大量生动的例子,既有文学作品的分析,也有日常生活的观察,使得美学理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3.深入浅出:朱光潜将复杂的美学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逐步剖析,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理解美的内涵。
4.实践性强:书中不仅探讨了美的理论,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审美方法和艺术创作建议。
三、书中的核心观点1.美的本质:朱光潜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一种审美评价。
2.审美观念:不同文化和历史阶段的审美观念有所不同,但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3.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应遵循自然规律,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
4.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美的实践与应用在《论美》一书中,朱光潜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审美方法和创作建议,如:1.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点滴之美,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
2.学习传统文化:借鉴古典艺术的精华,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
3.注重情感表达:在创作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作品具有感染力。
4.注重形式美:在艺术创作中,形式美与内容美相辅相成,共同提升作品的价值。
五、总结与启示《论美》作为朱光潜美学思想的重要篇章,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既有理论指导作用,又有实践应用价值。
朱光潜《论美》赏析摘要:一、引言1.朱光潜简介2.《论美》背景及重要性二、内容概述1.书中的主要观点2.文艺美学的探讨三、朱光潜的文艺美学思想1.美的本质2.艺术与现实的关系3.创作的自由与责任四、实例分析1.文学作品的美的体现2.艺术家的审美追求五、结论1.朱光潜的美学贡献2.对当代文艺创作的启示正文:朱光潜,我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他的著作《论美》是一部深入浅出、引人深思的文艺美学经典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朱光潜以平实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美的本质、艺术的创作与欣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美学画卷。
朱光潜在《论美》中提出,美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把握。
他强调,艺术创作不仅是表现美,更是对美的发现和挖掘。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朱光潜对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认为,艺术并非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而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审美创造。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将生活中的点滴之美提炼升华为艺术之美,从而使观众得以领略生活的美好。
在书中,朱光潜还谈到了创作的自由与责任。
他认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保持独立的精神品格,勇于创新,追求个性的表达。
同时,艺术家也要承担起传递真善美的责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这一观点在当今文艺创作中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朱光潜的《论美》中,还穿插了大量生动幽默的实例和精心筛选的经验,使得抽象的美学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例如,他通过分析文学作品,阐述了美的体现和艺术家的审美追求。
他指出,文学作品中的美不仅体现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上,更在于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表达方式。
艺术家应努力寻找自己的审美追求,以此为引导,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总之,朱光潜的《论美》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美学经典。
它不仅概括了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也为当代文艺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摘要:摘要:提及朱光潜先生,很多人都会把他和教育家、文学家联系起来,其实他还是我国著名的美学思想家,其美学思想是我国近现代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朱光潜为代表的美学思想是我国美学界的灿烂明珠,本文主要以研究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为主要内容,针对研究结果分析其美学思想的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朱光潜;美学思想;价值一、朱光潜简介朱光潜先生的的美学思想是通过《无言之美》体现出来的,《无言之美》也是朱光潜先生关于美学的处女作。
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专家,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的形成深受西方国家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美学思想也不断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思想,而且还对中国的美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朱光潜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在文学界,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推动了中国美学文化的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美学思想体系;在翻译界,朱光潜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例如《美学》《拉奥孔》和《文艺对话录》等,这对于促进中西美学思想理论的交流有着推动作品。
朱光潜对我国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和理论创作了属于自己特点的美学理论,是我国美学思想和美学教育方面的开拓者。
二、朱光潜美学思想概述朱光潜先生接触文学初期,主要是以学习唯心思想为主,当时他喜欢的西方思想家有很多,《文艺心理学》是朱光潜先生著作的第一步关于研究文学的论文,该论文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然后系统的、完整的对文学进行总结和概括。
通过《文艺心理学》朱光潜先生详细的介绍了国外大量学者对于美学的看法,这本书和同时间段的《谈美书简》在曾风靡全国。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创新和完善,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发生了第一次变化,他开始把美学思想和实践理论相结合,然后形成了具有朱氏风格的中国美学思想。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一直是其研究文学的基础,正是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指导才让他在文艺界取得了巨大成绩。
西方文学和西方思想对于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而且朱光潜先生一般是通过阅读国外的文学获得的相关经验,所以他的著作里面无处不体系西方文学和思想。
《咬文嚼字》——欣赏就美――朱光潜的美学观朱光潜先生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美学著作,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是西方美学。
朱先生早期肯定美是主观的。
后期的美学观有所改变――融合了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的观点,不再说美是主观的,而是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不过关于美感起因的看法,朱光潜的观点还是没有变,那就是:美感是直觉到,审美无需功利考虑,主观情趣表现于意象从而得到美感。
如果用一句简单通俗的话来概括朱光潜的审美观,那就是:欣赏就美。
这是我总结的。
克罗齐著名的美学观是:美是“成功的表现”,“是得到胜利的表现活动”。
(【3】,288-297)表现有两种意思,一是艺术家把自己头脑里的意象用文字或艺术作品形象地表现出来,表现成功就是显示美。
还有一种意思就是欣赏者借助于艺术作品或外物的形象,在自己脑海里“表现”出意象,这后一种“表现”就是审美。
克罗齐也强调情感,认为“艺术活动只是直觉,艺术作品只是意象……使本来错乱无形式的意象变为有整一形式的意象,要有一种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就是情感。
艺术就是情感表现于意象。
”情感表现于意象从而得到美感,这才是朱光潜最为欣赏并大肆发挥的。
朱光潜的美学观之所以很有市场,就在于它和日常审美经验――“喜欢就美”相当一致。
但是朱光潜否认美感和人的现实需求有关,所以其观点应该说是:“欣赏就美”。
由“喜欢就美”可以推断出“欣赏就美”,但是反过来并不成立。
因为在朱光潜看来,现实中的美的事物只有在我们把他们当作艺术品――不考虑功利,不顾及概念,只注重形象――来欣赏,他们才会是美的。
比如,你喜欢草莓不仅因为好看,而且因为好吃,但是你欣赏草莓的就仅仅是因为好看,而不能因为好吃。
因为你要把草莓艺术化,是艺术品就不能考虑好吃。
面对性感女郎,沙漠绿洲,安逸家园……都有这个问题,喜欢和欣赏是有区别的。
人喜欢对象可能顾及对象的功利性,可能产生想象的生理快感、喜悦或失望之痛苦,而欣赏不然。
朱光潜的这种美学观有其深厚的哲学根源。
朱光潜美学思想总结朱光潜是20世纪中国美学界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西方美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以下是对朱光潜美学思想的1000字总结: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他主张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
他认为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美学体系,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他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绘画和艺术理论方面,他尤其重视唐宋文化的研究,认为唐宋文化是中国美学的巅峰之作。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和谐之美”。
他认为和谐是美的基本属性,也是美的最高境界。
和谐之美是指一种全面和谐、多样和谐、内外和谐的美感体验。
他认为一切美的事物都具备和谐之美,包括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和谐。
他强调,和谐之美是追求美感的基本准则。
朱光潜在美学思想中还提出了“双幂”美学理论。
“双幂”美学理论是他对美的本质和特性的解释。
他认为美是存在于客观事物和主体感知中的一种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美的产生需要客观事物的美质和主体的感知能力共同作用。
他认为,美有两种姿态,一种是事物本身的美质,另一种是主体的美感体验。
只有在这种双重的美感体验中,美才能得以实现。
朱光潜在美学思想中还强调了“情感”的重要性。
他认为,情感是美的核心和灵魂,只有情感的参与和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美的魅力。
他主张以情动人,以情感化,以情境、意境、画面和形象的堆积来表现美。
他提出了“省思贵在情,作品美在情”的主张,强调情感的质量和深度对美的表现具有决定性作用。
朱光潜美学思想中还探讨了审美的主体和客体问题。
他认为,审美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是感知和理解美的人,客体是被感知和理解的事物。
他强调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张审美是主体积极主动地与事物进行交流与感悟的过程。
他还提出了“心物交感”的观点,认为美的产生需要主体的投入和参与,要求主体具备一定的审美素质和修养。
李泽厚朱光潜等美学大师的评价1. 引言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与美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对美的感知与体验,以及艺术作品的创造与欣赏。
在中国的美学领域,李泽厚、朱光潜等美学大师被广泛认可和尊重。
他们对于中国美学的发展和理论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李泽厚、朱光潜等美学大师的评价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分析。
2. 李泽厚的贡献李泽厚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他对于中国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李泽厚提出了“形而上学美学”的理论框架,强调美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需要与形而上学相结合。
他认为美学是对于美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是一门关于美的哲学。
李泽厚的研究方法与思想深受西方美学的影响,他将西方美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美学”的概念。
他强调中国美学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能简单地模仿西方美学的观点和方法。
李泽厚在美学教育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美学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人文的教育”的观点,强调美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
3. 朱光潜的贡献朱光潜是中国著名的美学家和文化学者,他对于中国美学的研究和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朱光潜提出了“审美文化”的概念,强调美是一种文化现象,需要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来实现。
他认为美学研究应该关注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朱光潜的研究涉及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文化美学、艺术美学、建筑美学等。
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强调中国美学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出独特的美学理论和方法。
朱光潜在美学教育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强调美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
他还提出了“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认为美育应该与人的思想、情感、道德等方面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其他美学大师的贡献除了李泽厚和朱光潜,中国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美学大师,他们对于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析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作者:杨晶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8期摘要: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他终生致力于美学的研究工作,其所著的《悲剧心理学》一书,对我国的悲剧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讨论了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的来源,其次对朱光潜的悲剧美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最后对朱光潜的悲剧美学思想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朱光潜;悲剧美学;美学思想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4-0273-02朱光潜是我国最著名的美学家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和理论对我国进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他的一生撰写了许多美学方面的书籍,代表作有:《悲剧心理学》、《美学和中国美术史》、《变态心理学派别》、《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
他为我国美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来源要想研究朱光潜的悲剧美学思想,就要知道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从何而来,通过对《悲剧心理学》一书的研究发现,他的悲剧理论来源于西方悲剧理论,但他并不是一味全盘接受西方美学理论,而是在批判中继承,并结合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从而创造出自己的悲剧美学思想。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世界悲剧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悲剧思想对后世许多哲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朱光潜也不例外。
对朱光潜影响最大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人心的作用,悲剧可以消除怜悯和恐惧这两种情感中让人痛苦的部分,从而使人的心情得到放松,达到净化作用。
朱光潜批判的接受了这种看法,他认为,悲剧可以缓和一个人的情绪,让人们合理的宣泄怜悯和恐惧这些负面情绪。
但是悲剧只能缓和这些情绪,却达不能净化它们。
(二)黑格尔黑格尔是世界哲学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他的辩证法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将辩证法引入悲剧理论之中,提出“戏剧冲突论”。
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人物的性格会受到对立的、分裂的两种普遍力量的影响,至于这两种普遍力量是什么,需要和实际情境相结合。
【课外阅读】三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北京大学已故教授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他和宗白华先生被称为20世纪我国美学的双峰。
朱先生从事美学研究60多年,著、译宏丰。
研究朱先生的学术历程,可以写出很厚的专著。
事实上,我国已经出版了多种研究朱先生的专著。
在这里,我仅挑出三个问题来讲。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就是以淡泊名利的精神,孜孜不倦地从事学术文化事业,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
朱光潜先生1897年生于安徽桐城。
桐城古文学派曾在清朝辉煌过200多年。
朱先生就读的桐城中学,就是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创办的。
在中学老师的熏陶下,朱先生对中国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写得一手很好的文言文。
中学毕业后,他在武昌高等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了一年,然后到香港大学学教育。
香港大学毕业后,朱先生先后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当了3年教员。
这时候结识的同事朱自清、丰子恺、叶圣陶等成为朱先生终生的挚友。
1925年朱先生赴欧洲留学,先后在英、法的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8年,以《悲剧心理学》获博士学位。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是朱先生旅欧第二年、即1926年在一篇文章中首先提出来的,以后他多次重复过。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看,这句座右铭是儒家精神和道家精神的结合,也是一种审美的境界。
在20世纪40年代的《谈修养》中,朱先生专门说到儒家的入世精神,对孔子的执着精神和人格力量十分推崇。
他写道:“例如孔子,他是当时一个大学者,门徒很多,如果他贪图个人的舒适,大可以坐在曲阜过他安静的学者的生活。
但是他毕生东奔西走,席不暇暖,在陈绝过粮,在匡遇过生命的危险,他那副奔波劳碌凄凄惶惶的样子颇受当时隐者的嗤笑。
他为什么要这样呢?就因为他有改革世界的抱负,非达到理想,他不肯甘休。
”有一次孔子叫子路向两位在乡下耕田的隐者问路,隐者听说是孔子,就告诉子路说:如今世道到处都是一般糟,谁去理会它,改革它呢?孔子听到这话叹气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美学老人”朱光潜朱光潜先生是中国近代美学园地的开拓者和耕耘者,亦是蜚声中外的美学家。
近日翻阅其早年著作,联想起这位中国的“美学老人”。
朱光潜是安徽桐城人,1897年出生于“书香门弟”。
幼承家教,为科举读书。
进入桐城中学后,仍受古训,整日作八股文章。
对此,颇感抑郁,极欲冲开精神枷锁,开阔自已视野。
其父有一书箱,装有各式各样的书,但从不许翻阅,对他来说,这些书真成了伊甸园的“禁果”。
一次,乘父亲外出之机,他鼓起勇气打开书箱,翻出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试帖诗》、《历代名臣言行录》、《麻衣相法》、《太上感应篇》等等杂书,贪婪地读了一本又一本,偷食了“禁果”,心中激起了一股澎湃的漩涡。
还有一次,在的一家亲戚,从距家乡二、三十里的牛王集,买回一套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朱光潜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书中思想激越,感情浓烈,文字酣畅,使其开始向往“新学”,崇拜起梁启超,甚至上海报上误传梁启超遇难,朱光潜得知,竟难过得大哭了一场。
朱光潜的大学历程,不同一般,曾先后进过6所大学,做了14年的大学生。
先是考进武昌高等师范国文系,因对该校头脑冬烘兼有海派习气的教师大失所望,仅学一年,便向教育部告了一状后,愤然离去。
接着考取了香港大学教育系。
此校条件欠佳,寝室十分拥挤,虽然如此,但在其案头墙上却端然挂着“恒、恬、诚、勇”四个大字,以为座右铭。
为其书者乃著名书法家槃君先生。
在港大,朱光潜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5年,朱光潜又考取了官费留英。
在爱丁堡大学,受康德专家史密斯之影响,开始研究哲学。
之后,又在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求学。
有时他在两所大学同时注册,今天在英国听课,明天渡过英吉利海峡,又赶到法国听课。
此间学习中,他发现美学与其所喜欢的心理学、哲学、文学皆相通络,于是乎最终选择了美学研究的道路。
朱光潜一面攻读康德、克罗齐等人的著作,一面广泛接触各种门类的艺术作品。
读诗、看戏、和雕刻。
还曾独自一人跑到意大利罗马的地下墓道,考察歌特大教堂和壁画的起源。
朱光潜的美学观点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美学观点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西方美学思想的启发。
他对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艺术哲学、审美心理和审美教育等方面。
首先,朱光潜强调了艺术的观念与审美的观念的区别。
在他看来,艺术是人类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而审美则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
他认为,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观众则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获得审美享受。
其次,朱光潜提出了“审美情感”的概念。
他认为,审美情感是人类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
朱光潜强调,审美情感是一种高于日常生活的感受,它能够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和内心的满足。
朱光潜还关注艺术的价值问题。
他认为,艺术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艺术的自由和创造性,认为艺术家应该有发挥个人才华和创造力的空间,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和人类的利益。
此外,朱光潜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主张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
艺术作品。
朱光潜认为,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法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去。
总体而言,朱光潜的美学观点强调了艺术与审美的区别,强调了审美情感和艺术的价值,同时也关注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他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