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小结与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1、解下列方程:(1)25)5(2=+x (2) 4122=++x x2、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 设、列、解、检验、答(二)自主探究知识点:增长(降低)率中的数量关系(看视频:“增长率问题”)探究(课本P19-20):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思考:你是如何理解下降额与下降率的?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分析: 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较大,但是,年平均下降额(元)不等同于年平均下降率。
解: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元,依题意,得解方程,得答: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约为.算一算: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是多少?比较: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
思考:经过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成本下降率一定也较大吗?应怎样全面地比较对象的变化状况?(三)归纳总结: 1、原有量原有量—现有量增长率=2、平均增长率公式:nx a )1(±=现有量其中 a 是增长(或降低)的原有量,x 是平均增长率(或降低率),n 是增长(或降低)的次数。
(四)、自我尝试:练习1:青山村种的水稻2001年平均每公顷产7200 kg ,2003年平均每公顷产8450 kg ,求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练习2:某工厂第一季度的一月份生产电视机是1万台,第一季度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是3.31万台,求二月份、三月份生产电视机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三、课堂检测:1、某超市一月份的营业额为36万元,三月份的营业额为48万元,设每月的平均增长率为x ,则可列方程为2、由于受H7N9禽流感的影响,今年4月份鸡的价格两次大幅下降.由原来每斤12元连续两次降价a %后售价下调到每斤5元,下列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 .12(1+a %)2=5B .12(1-a %)2=5C .12(1-2a %)=5D .12(1-a 2%)=53、据调查,2011年5月兰州市的房价均价为7600/m 2,2013年同期将达到8200/m 2,假设这两年兰州市房价的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所列方程为3某人在银行存了400元钱,一年后连本带息又自动转存一年,两年后到期后连本带息一共取款484元,设年利率为x ,则列方程为:,则年利率是 。
初三上册人教版数学
初三上册人教版数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章节:
1.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
般形式、解法及其应用。
其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性质和解题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学生需要掌握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等。
此外,还需了解二次函数的应用,如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以及与一元一次方程根的关系。
3. 第二十三章旋转: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旋转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常见的旋
转图形。
学生需要了解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对图形的影响,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如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等。
此外,还需了解一些常见的旋转图形,如正方形、矩形、等边三角形等。
4. 第二十四章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圆的基本性质、圆周角定理、点和圆
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学生需要掌握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理解圆上三点确定一个圆的定理,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
和圆的位置关系。
此外,还需了解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总的来说,初三上册人教版数学的内容比较丰富,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比较多。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九年级数学学科教案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第二十三(章)第四(节)第1至2课时累计课时课题:《旋转》章节小结与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图形旋转、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和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坐标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轴对称、旋转的联系和区别、旋转和中心对称的联系和区别;运用图形旋转、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解一些简单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对知识点查漏补缺,使学生充分掌握和运用本章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图形旋转、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及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坐标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图形旋转、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解一些生活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二度备课桐梓县娄山中学电子教案模板一、复习展示总结回顾1、本章知识结构图2、复习本章详细知识点。
二、合作讨论展示讲评经典题例1、例1.台风“麦莎”过去后,许多大树被大风刮倒吹折.一棵笔直的大树被风吹折后倒地,折断点为B(B点离地面为树高的处).求∠B的度数.2、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的图形是3、已知:△ABC 中,A(-2,3),B(-3,1),C(-1,2).请画出△ABC 关于原点O 对称的△A1B1C1.4、例4.已知E、F分别在正方形ABCD边AB和BC上,AB=1,∠EDF=45°.求△BEF的周长.拓展延伸5.如图,水渠旁有一大块L形耕地,要画一条直线为分界线,把耕地平均分成两块,分别承包给两个人,BC边是灌溉用的水渠的一岸.每块土地都要有水渠,6.把正方形ADCB绕着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正方形AGFE,边BC与GF交于点H(如图).试问线段GH与线段HF相等吗?请先观察猜想,然后再证明你的猜想.三、检测反馈分层练习教材p76~P77 复习巩固四、归纳总结强化训练(一)小结1.平移、轴对称和旋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2.旋转和中心对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怎样利用旋转的定义和性质作图?(二)作业教科书复习题23第1,4,5 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案(优秀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思想: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
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抓常规课堂管理入手,严格规范课前准备,立足提高课堂效率,重视课后反思,定位规律探究。
做到:1.备好课: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做到五备,让每一节课上出实效,让每位学生愉悦的获得新知。
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抓住课堂45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组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第二十三章小结与复习【学习目标】1.理解旋转、中心对称以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2.掌握旋转以及中心对称的性质.3.能利用旋转和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图.4.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学习重点】旋转以及中心对称的性质以及应用.【学习难点】旋转以及中心对称的性质以及应用.【导学流程】一、情景导入 感受新知本节课对全章的知识作一回顾,梳理其知识脉络,弄清其重点和考点.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自主探究】①画出全章知识结构图:旋转 ⎩⎪⎪⎪⎨⎪⎪⎪⎧定义(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特殊的旋转⎩⎪⎨⎪⎧中心对称⎩⎪⎨⎪⎧定义:两个图形旋转180°后互相重合性质⎩⎪⎨⎪⎧对称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关于对称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旋转180°后与其自身重合)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横、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进行图案设计②梳理全章知识要点:a .旋转:①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②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b.中心对称:①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一点旋转180°后,如果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该点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其对称中心,旋转前后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②性质: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c .中心对称图形:①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一点旋转180°后,能与其自身重合(如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②性质:中心对称图形上每一对对称点所连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d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点P(x ,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 ′(-x ,-y ).师生活动:①明了学情:知识点的梳理是否详细、准确;知识结构框图是否能清晰展现全章的知识脉络.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③生生互助:生生互动、交流、研讨、改正.三、典例剖析 运用新知【自主探究】典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5,7)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90°后的坐标为( A )A .(-7,-5)B .(5,7)C .(7,5)D .(7,-5)典例2: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点D ,F 分别在AB ,AC 上,CF =CB.连接CD ,将线段CD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 ,连接EF.求证:△BCD≌△FCE.证明:∵CD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CE ,∴CD =CE ,∠DCE =90°.∵∠ACB =90°,∴∠BCD =90°-∠ACD =∠FCE.在△BCD 和△FCE 中,⎩⎪⎨⎪⎧CB =CF ,∠BCD =∠FCE ,CD =CE ,∴△BCD ≌△FCE.典例3:如图,△ABC 与△A′B′C′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D )A .点A 与点A′是对称点B .BO =B′OC .AB ∥A ′B ′D .∠ACB =∠C′A′B′师生活动:①明了学情:特别关注学生是否对以往学过的旧知识不熟悉.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针对性指导.③生生互助:小组内研讨、总结,互相纠错,并找出原因.四、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再次回顾全章知识要点.五、检测反馈落实新知1.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若∠CAE=65°,∠E=70°,且AD⊥BC,则∠BAC的度数为( C)A.60° B.75° C.85° D.90°2.已知点P(a,a+2)在直线y=2x-1上,则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 D)A.(3,5) B.(-3,5)C.(3,-5) D.(-3,-5)3.如图,若△ABC绕点C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50°后得到△A1B1C,∠A=60°,∠B1=90°,则∠A1CB=120°.(第3题图)(第4题图)4.在方格纸上建立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将△ABO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B′O,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2,3).六、课后作业巩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