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层建筑岩土地基处理的问题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城市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技术要点探讨刘羊发布时间:2021-07-27T15:20:31.54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作者:刘羊[导读] 高层建筑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岩土勘察是城市高层建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地基处理和基础选型的依据,也是设计施工中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60摘要:高层建筑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岩土勘察是城市高层建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地基处理和基础选型的依据,也是设计施工中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本文以某城市高层建筑为例,提出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要点,选取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为类似高层建筑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1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工程建设活动日益频繁,高层建筑也不断涌现。
城市高层建筑勘察设计施工全流程已相当成熟,但工程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地基基础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是地基处理和基础选型的依据,是建筑基础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不容忽视,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本文以某城市高层建筑为例,指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技术的要点,为此类高层建筑的经济、合理、安全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岩土勘察要点2.1 勘察内容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内容繁杂,主要包括:第一,要以实地的方式对建筑所处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场地周边环境进行勘察,积极整理相关资料,以此对岩土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确定项目所在区域不良地质条件可能对建筑建设产生的影响;第二,对建筑区域劣势地块进行判断,针对性制定处理方案,最大程度规避劣势地块可能对建筑安全、质量产生的影响;第三,要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充分分析水文地质对建筑施工产生的影响,提前做好预防,避免发生地基坍塌的问题;第四,做好场地周边环境的勘察,确定施工是否会对周边建筑与环境产生影响。
在勘察完成后,要将仪器设备及时的撤出,根据掌握资料做好方案编制。
浅析城市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摘要: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综合勘察技术也就是通过多项单一勘察技术的综合运用形成新型的技术体系,以适应现代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实际需要。
本文主要对城市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进行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技术引言现阶段高层建筑工程建设规模日渐扩大,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要求更高。
能够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结果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较多,为从根本上保障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效率,需加强勘察技术应用管控力度,剖析岩土工程勘察重点与难点,采用合理经济的勘察技术手段,确保勘察工作能够在编制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工程施工流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增强岩土工程勘察结果全面性与精准度。
1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内容分解根据工程建设阶段的不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内容不同,可将整个岩土工程勘察分为3个阶段;可行性研究勘察主要在立项阶段,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主要集中在勘察设计阶段,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可能会涉及施工勘察工作,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涵盖了整个建设过程,涉及了多个专业、多个部门。
面对系统、复杂、精细的工作要求,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行分解,有利于实现复杂工作的模块化,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质量控制。
工作内容分解主要是遵循全面性、适度性、独特性、唯一性的基本原则;在分解时,需要包含整个工程的所有工作项目、工作阶段、工作内容,避免出现遗漏问题;同时,还要保证分解的合理性,充分平衡管理成本,尽可能在较少的管理成本下降低工作难度。
2城市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2.1土层取样很多勘察场地都存在填土层,填土成分既有砂土也有黏性土,因为砂土松散难于取到原状样,现场人员往往只取黏性土样,不取砂土样,造成取样代表性不足;或者有地下室的场地只取钻孔下部持力层土样而不取填土层及上部松散土层的土样,造成基坑设计时填土层的粘聚力c值、内摩擦角φ值、容重γ等土工试验数据不足,缺乏设计所需参考依据,不能满足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在实际的工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本文将介绍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问题一:勘察范围不足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有时会出现勘察范围不足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预算不足、时间紧迫或者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造成的。
如果勘察范围不足,就有可能会导致预测地下情况不准确,从而影响地基设计的准确性。
处理措施: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勘察范围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如果预算不足,可以适当增加勘察范围,以免后期出现问题。
在选择勘察人员时,也要注意其专业水平和实际经验,确保能够完成全面的勘察工作。
问题二:地基承载力不足在进行地基设计时,有时会发现地基的承载力不足,这可能是由于勘察不足、土质不理想或者地下水位较高等原因造成的。
如果地基的承载力不足,就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不稳定,甚至发生倒塌的危险。
处理措施:对于地基承载力不足的情况,首先要对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找出具体的原因。
如果是土质不理想,可以通过改良土壤或者加固地基的方式来提高地基承载力。
如果是地下水位较高,可以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如增加排水设施等。
在设计地基时,还可以适当增加地基的面积或者加设加固结构,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问题三:地基沉降过大在地基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地基沉降过大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地基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或者地基承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如果地基沉降过大,就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或者倾斜,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问题四:地下水位较高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时,有时会发现地下水位较高。
这可能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降雨较多或者人为原因造成的。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就会对地基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容易引起地基沉降或者土壤液化等问题。
关于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问题探究摘要:随着我国地基基础研究的进步,建筑规模和建筑荷载越来越大,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地基处理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同样的地质条件,同样的地基上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地基可能满足设计要求,但作为高层建筑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的地基就不一定能满足要求,可能会存在各种问题,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本文主要论述了地基处理方法设计程序,阐述了确定地基处理方法前应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如何选用处理方法,最后提出了地基处理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对提高地基处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基处理;天然地基;地基承载力;中图分类号:[tu973+.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along with the foundation of basic research progress, the construction scale and building load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foundation of basic requirements is also high. so the range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is expanding continually, the same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same foundation as a general buildings foundation may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but as a high building or any special requirement to the building’s foundation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re may be all kinds of problems, needs foundation treatme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sign program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should be determined before the prepared work and how to select the processing method,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the relevant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o improve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level,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 words: foundation treatment; natural foundation;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前言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规模宏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工程等的兴建,对地基质量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现有的地基处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1. 勘察设计深度不足问题:勘察设计深度不足会导致地基设计的不准确,可能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沉降过大等问题。
处理措施:在勘察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工程性质和设计要求合理确定勘察设计深度,进行充分的现场勘察和室内分析,避免深度不足的问题。
2. 地质条件复杂问题:地质条件复杂会对地基设计造成很大的困扰,可能导致地基不稳定、地下水渗流等问题。
处理措施:在进行地基设计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层序、地层性质和地下水情况等。
对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可以采取增加基础面积、加固地基、设置排水措施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3. 环境条件限制问题:环境条件限制会对地基设计产生影响,如土壤湿度、温度等因素可能导致地基变形、开裂等问题。
处理措施:需要根据环境条件的限制来确定适合的地基设计参数,考虑到土壤湿度、温度等因素对地基变形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设置合适的排水系统、防水措施等。
4. 土层不均匀性问题:土层不均匀性会导致地基承载力不均匀,可能引发地基沉降不均、倾斜、弯曲等问题。
处理措施:在进行地基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层不均匀性的影响,对不同土层进行不同的处理措施,如在软土地层可以采用加固措施,而在坚硬土地层可以采用隧道法等。
5. 经济可行性问题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经济可行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有时候可能会因为预算限制而无法实施最佳的设计方案。
处理措施:在进行地基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经济可行性,并结合实际预算情况进行选择。
可以通过合理的材料选用、工程施工方式等方式来控制成本,保证经济可行性和工程的安全性。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多样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在进行勘察与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土层特性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
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对工程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就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地质资料不全或不准确在进行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时,有时会遇到地质资料不全或不准确的情况。
有时候勘察团队无法获得足够的地质调查资料,有时候地质调查的结果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
这就给后续的地基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困难。
对策:在遇到地质资料不全或不准确的情况时,应及时与地质勘察单位或相关部门联系,尽量补充和完善地质资料。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增加勘察的深度和范围,以获得更为准确、全面的地质资料。
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不全面在一些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这些灾害可能会对工程建设产生极大的影响。
然而在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中,有时难以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这就可能导致后续的工程建设出现风险。
对策:在进行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时,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研究,尽可能全面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
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质灾害的模拟和预测,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 岩土工程勘察数据不准确岩土工程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对地基设计和施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有时会出现勘察数据不准确的情况,比如取土样的位置不当、勘察手段不合理等。
对策: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应注重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尽可能采用多种手段对同一地点进行勘察,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要求勘察团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勘察工作,避免出现勘察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4. 对地基和岩土工程的承载力计算不准确地基和岩土工程的承载力计算是地基设计中的关键环节,承载力计算不准确可能导致地基沉陷或者其他安全隐患。
对策:在进行地基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地层情况、地下水情况等,对地基和岩土工程的承载力进行全面、准确的计算。
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案论文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稳定与使用寿命。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大家梳理一下这些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问题1.勘察数据不准确勘察数据是岩土工程的基础,数据不准确会导致后续设计、施工等一系列问题。
造成数据不准确的原因有很多,如勘察设备不先进、勘察人员素质不高、勘察方法不科学等。
2.勘察周期过长勘察周期过长会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导致投资增加。
造成周期过长的原因有:勘察任务繁重、勘察人员不足、勘察设备不足等。
3.勘察报告不完善勘察报告是勘察成果的体现,不完善的报告会导致设计人员无法准确了解场地情况,进而影响工程设计质量。
二、地基设计的主要问题1.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方案不合理会导致地基处理效果不佳,甚至引发工程事故。
造成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原因有:设计人员素质不高、设计经验不足、设计方法不科学等。
2.地基处理方法选择不当地基处理方法选择不当会导致地基处理效果不佳,甚至加剧地基病害。
造成方法选择不当的原因有:设计人员对地基处理技术了解不深、对场地条件分析不充分等。
3.地基监测不到位地基监测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监测不到位会导致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
三、解决方案1.岩土工程勘察的解决方案(1)提高勘察设备水平采用先进的勘察设备,提高勘察数据准确性。
如:多功能钻机、静力触探仪、高密度电法等。
(2)加强勘察人员培训提高勘察人员素质,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
加强勘察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3)优化勘察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勘察方法,提高勘察效率。
如:综合勘察、分阶段勘察等。
2.地基设计的解决方案(1)提高设计人员素质提高设计人员素质,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加强设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
(2)充分分析场地条件在设计前,充分分析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关于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分析摘要: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下,建筑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地质岩土勘察成果为建筑基础设计提供依据。
基于此,研究以某高程建筑工程为例,对其建筑区域内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以期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层建筑;岩土勘察;地基处理引言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岩土工程勘察是基础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施工前,承建单位必须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施工区域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从而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基础上,制订完善的施工规划。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地基施工技术与工程最终的安全性有着直接联系,而岩土工程勘察则可以为地基施工处理提供支撑。
因此,承建企业需要正确认识到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对地基施工处理技术进行持续细致的研究,在两者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地基结构建设能力的提升。
就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岩土工程勘察来说,可将其分为3个阶段:可行性研究调查、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
在收集、分析和处理一系列详细的数据后,可以确保建筑基础施工的稳定性。
1岩土工程勘察概述在建筑工程前期准备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是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在项目施工前,对于施工现场展开详尽的地质环境分析,依托工作人员在自身的专业性与相关的专业设备,对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与特征展开收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加以明确,从而确定正式施工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
2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分析2.1深层搅拌桩处理技术深层搅拌桩处理技术属于一种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适用范围相对较广,适用于杂填土、粘性土、沙土等地基的加固中。
但是,在应用此种方法时,需确保工程区域中未埋设相应的管线,或者硬度较大的物体等,并且净空距地面要满足相关安全要求。
通过分析此种方法的应用情况来看,此种技术具有无振动、不挤土、操作便捷等优势。
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土层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基处理和地基设计。
在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地基处理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深入探讨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技术的必要性建筑物的承载能力非常重要,主要靠地基来提供支撑。
如果地基不够稳定,建筑物就会出现倾斜、开裂等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地基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地基处理技术包括多种方法,如加固土体、深层挖掘、篦背加固、改良土壤等。
这些方法可以加强地基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填充土加固填充土在岩土工程中非常常见,可以通过填充不同类别的土来改善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填充土加固可以稳定地基土,增加承载能力,抵抗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
填充土加固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碾压压实、振动压实、换填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土的密度和强度,使其能够承载更大的荷载。
2. 深层挖掘深层挖掘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大堤、道路、隧道等地基工程中。
深层挖掘可以减少地基土的压实,提高地基土的弹性模量和材料刚度,增加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深层挖掘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塌方和不同层土之间的错位,同时也要考虑各种机械设备对地基的影响。
3. 篦背加固篦背加固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区域软土层和淤泥层的加固。
篦背加固的原理是在地基土中钻孔并注入水泥浆或其他浆液,形成所谓的“篦背柱”。
篦背加固可以提高地基土的稠度、剪切强度和抗压强度,降低其压缩性和压缩变形,从而增加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4. 改良土壤改良土壤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改良,提高其力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改良土壤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基土的承载性能、压缩性和抗震性能,保障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常用的改良土壤方法包括水泥土改良、灰土改良、石灰土改良、生物土壤改良等。
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地基是基础性施工内容,决定性地影响房屋建筑质量。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存在明显差异。
此种现象导致建筑施工期间可能会因地质环境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或地基沉降问题,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地基施工技术、地基本身强度等都是影响地基质量的因素。
其中,地基施工技术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地基施工技术缺陷所形成的安全隐患,严重时会导致房屋坍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引言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容易出现坍塌、沉降等各种质量问题,如果房建地基存在上述问题,则会对建筑物使用情况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会发生风险事故,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房屋建筑地基质量出现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使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没有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对此,亟须对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展开深入研究。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特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主要有以下特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有着一定复杂性。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有所不同,土质类型不同,有的是红壤土,有的是棕壤土,种类繁多。
在对土质类型进行分类时,可以从时间、经纬度两个方面来细化,这使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环境更加复杂。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具有隐蔽性。
所谓隐蔽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施工工序上较为隐蔽。
房建工程是一个系统化立体施工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都是一环扣一环,施工工序之间的连接性十分紧密,而且会出现覆盖情况,一旦上一道施工工序被下一道工序所覆盖,其质量便难以进行有效把控,十分隐蔽;另一方面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位置具有隐蔽性,属于地下工程,在完成施工作业之后并不太容易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如果质量不到位,便容易引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造成不可预估的损伤;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影响范围较大。
地基基础施工是房建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十分基础,直接关系着房建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来加以处理。
对高层建筑岩土地基处理的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现代高层建筑。
作者通过对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的实例,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岩土地基;处理;建筑工程
前言:在建筑物地基的主要受力范围内, 如遇有下卧层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石芽密布并有出露、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等情况之一者, 即属于岩土地基。
岩土地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与一般土层地基比较,有其明显的特点,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地基的不均习性。
对岩土地基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应有充分的认识,应对建筑场地作出详细的勘察,并做必要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评价,采取可靠的地基处理措施以避免事故。
1、工程概况
此高层建筑,由高层主楼15层、12层、10层及裙房2层组成,建筑面积19800–,高层主楼设地下室2层。
高层主楼平面为/ Y0型,长、宽水平距离各为40m, 高层裙房总长104m, 总宽62m。
建筑物高度, 高层为56.4m,裙房为10.6m, 高层主楼平面示意如图1。
图1平面示意图
建筑场地较平坦,场地标高71.00m~ 72. 10m, 地基土层情况是: 从地表面向下,第1层新近沉积土(Q4),厚0.40m~ 2. 70m,第2层膨胀土( Q1) ,厚 4. 70m~26.00m,第3层碎石土( Q1),厚0. 50m~ 2. 70m,第4层花斑灰岩(O2) ,岩溶发育,溶洞较多,最大直径2m,小溶洞较多。
除在膨胀土层中有滞水层外,基岩中未见地下水。
根据物探及钻探结果,基岩埋深南浅北深, 高层部位基岩面起伏最大幅度为14m左右,裙房部分尚较平缓。
裙房仅2层,无地下室,基础埋深较浅,采用十字交叉梁基础, 基底不直接接触基岩面,基底下加砂垫层适当处理地基均匀。
高层主楼箱基埋置较深, 岩土地基复杂, 本文主要介绍这部分的地基处理。
高层主要场地典型工程地质剖面见图2。
图2典型地质剖面图
为避开高层主楼西北角位置基岩深沟,建筑物整体向南移位12m后,采用箱基。
箱基底(- 7.40m) 距基岩面南端有3m~4m土层,北端有近13m的土层,
相差近10m,使箱基都落在有一定厚度的土层上。
为查清西北角基岩陡坎的走向、坡降、深度及范围,又补钻几孔,证明移位12m仍未完全避开基岩陡坎,决定建筑物向东南方位移位3m。
在按施工图纸开挖基坑,挖至5.00m时,普遍进行了钎探( 钻孔) 。
在普遍布孔间距4m,局部间距2m,个别间距1m后,发现建筑物地基下的基础起伏变化较勘察报告提供较大,这是因为勘察布孔较少难以发现。
按移位后的新位置在12层东墙轴线下的地基仍有局部基岩埋深较浅,基本与箱基底平,即基坑挖至箱基底标高后,这部分岩石即露出基坑底面。
在箱基底的其它个别部位也有距箱基底小于1. 30m的岩石,这部分岩石虽未露出基坑底面,但其距箱基底太近,对箱基均匀受力十分不利。
基坑开挖并钻孔钎探后发现了土洞,其位置深度在离箱基底近10m处,洞宽1.50m~ 2.00m,洞深5.60m,洞中底部高2.30m被泥砂充填,洞中上部3.30m 为空洞。
考虑今后建筑物使用后,地下水位改变时,土洞再次被冲刷,可能再被扩大,也有可能改道,土洞虽距箱基底较深,但因上部荷载大,箱基埋置深,仍在影响范围之内。
2、处理方法
2.1地基下卧层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处理
建筑工程地基下卧层基岩表面坡度较大,在移位后靠近陡坎处坡度仍大于10%,并在北部出现基岩石芽局部隆起出露。
由于基岩表面倾斜基底层的厚度不均匀,因此,要考虑岩面土层的变化,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压缩性使箱形出现很大不均匀的沉降,并考虑复杂的土壤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
具体方法是:对基岩与箱基底保持平整,小炮炸除1. 30m,,上做1.00m厚砂垫层,分层夯实。
对隆起的基岩与箱基底小于1.30m者,也要炸除一部分,炸至距箱基底1.30m,做砂垫层,至箱基底留出300m。
为解决箱基底沉降不均问题,把整个箱基底铺300mm 厚瓜子片状石屑垫层,使箱基底形成一个褥垫,具体做法见图3
图3箱基底地基处理图
2.2土洞的处理
岩溶土洞分活土洞及死土洞二类:一般走水的土洞为活土洞,不走水的土洞为死土洞,其处理方法亦不同。
本工程发现土洞后,复经密布钻孔,查清土洞的范围、规模,经压水测试,各钻孔水道均通畅,确定土洞为活土洞。
活土洞的处理原则是疏导地下水,使其水流通畅绝不能堵死。
如果判断不准确,活土洞按死土洞处理,则导致水流改道造成新的土洞,对建筑物更为不利。
活土洞的处理方法是:从箱基基坑底向下挖井挖至土洞洞顶,清除洞内泥砂,洞底分层铺填块石,
厚度2.30m,上铺碎石,厚度3.30m,至洞顶以上即用灰土夯填,直做至石屑褥垫层下。
2.3为确保质量采取的特殊措施
(1)鉴于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为保持基坑底膨胀土的原含水量,应将凉槽的时间压至最低限度,当基坑挖至箱基底时,即对隆起的基岩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即开始下挖基础底300mm深的膨胀土,施工中有组织的分成几片,分片流水作业,挖土、铺填石屑、打混凝土垫层,连续流水完成。
(2)浇注混凝土垫层时应注意使水灰比小一些,以防止水泥渗入褥垫层,使褥垫层材料胶结,基础滑移调整不自由,褥垫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由于膨胀土中有滞水层,为保证施工在地水位以上作业,在基坑的外围挖排水明沟适当位置设抽水井,以降低水位。
(4)在基坑放坡的四壁上,在膨胀土部分抹水泥砂浆面层,以保证顺利施工和回填土的质量。
3、对有关问题的分析
3.1岩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当处理压缩性较高的软弱地基,使其适应压缩性较低的坚硬地基。
如本工程移位后,计划采用箱基局部坐到基岩上的混凝土现浇层上,这是由于基岩顶面距箱基底较近,而大部分采用箱基底做桩基的做法,这部分基岩顶面距箱基底较深。
因造价高、工期长,且基岩溶洞分布规律未完全探清,因而未予采用;也可采用局部大开挖,换填,或用梁、扳跨越等方法,这类处理方法处理效果好, 但不经济且施工工期长; 另一类是处理压缩性低的地基,使其与压缩性高的地基相适应,做到调整岩土交界部位的相对变形, 避免由于该处应力集中而使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
褥垫法是处理岩土地基中常用的既经济、又安全可靠的方法。
本工程采用石屑褥垫法, 目的是调整南北不均匀沉降, 因为基岩面上的土层厚度不均, 悬殊较大。
根据有些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经验, 采用石屑做褥垫层, 由于其遇较硬地基后, 能自动滑动,产生较好地调整地基变形的作用。
褥垫层的厚度视所需调整的沉降量而定, 一般采用粗砂、碎石、级配卵石300mm~500mm; 采用石屑厚度300mm即可。
3.2对下卧层基岩面坡度较大的地基处理
除考虑地基承载和变形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外, 还应考虑地基土沿倾斜面滑动。
当基岩表面相对倾斜, 且离基础底较近时相当于大孤石地基, 应予炸除处理, 换成褥垫层。
当基岩相向倾斜, 形成沟道时对建筑物危害相对减少, 视沟道深度及建筑物荷载大小确定处理。
对局部隆起的地基及大块孤石地基, 当其距基础底较近时, 对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十分不利, 一般应予处理。
常用的褥垫
处理方法, 造价低、施工方便、效果较好。
3.3褥垫层材料
褥垫层所用材料有粗砂、碎石、级配卵石、石屑等。
利用粗砂、碎石作褥垫, 其调整地基的压缩性较好; 但采用级配卵石、石屑, 其适应硬软不一的地基, 利用其滑移性好, 可以更好地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3.4岩土地基的处理
不能只是孤立地处理地基, 应对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作为整体考虑, 因为它们是共同工作的, 在许多情况下是互相补偿的。
建在岩土地基上的建筑物, 除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外,对于建筑物较长、体型又较复杂,而地基硬软明显悬殊时, 应用沉降缝将建筑物分开,以减少由于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危害。
对高层建筑与低层裙房不便设沉降缝时, 可采用预留施工后浇带法,待高层主体完成后,再与裙房连在一起, 以减少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
3.5加强地质勘察, 彻底掌握岩土地基情况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建造高层建筑, 其地质勘察工作更应加强,为结构设计提供的地质报告更应详尽、准确。
工程地质勘察布孔较一般情况下为密, 深度应探至基岩面, 并深入500mm, 待开挖基坑后再进行加密钻孔补探, 遇地质构造复杂的局部部位要重点探测, 直至完全掌握情况为止。
也可先在建筑场地进行物探,即用物理的方法( 如地震波)在地面上探出地层构造情况, 据此布置工程地质勘察钻孔再进行详察。
用物探开路, 再用工程地质勘探详察, 二者结合, 较易摸清岩土地基的地质构造规律。
4、结语
总之,在我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建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追求美观的同时,质量更加得到现代社会的重视。
因此高层建筑中岩土地基的处理是最为关键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