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二《有魔力的拟声词》群文阅读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学群⽂阅读教学:童诗⾥的声⾳(教案)童诗⾥的声⾳--群⽂阅读教学设计【选⽂篇⽬】低年级学⽣课外阅读量不⼤,阅读⽔平不⾼,⽽⼉童诗意境优美、语⾔童趣、想象丰富,适合低年级学⽣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的阅读兴趣。
因此,我选择了《怕打的孩⼦》《伞》《风》《雷》这四⾸与拟声词有关的⼉童诗,有利于学⽣在课堂上阅读、体验、⾃主研读、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等群⽂课堂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乐于交流阅读体验。
【执教年级】⼆年级【议题】有魔⼒的拟声词【教学⽬标】结合⼆年级学⽣的特点,我拟定了如下教学⽬标:1、⼤体了解什么是拟声词。
2、有感情地朗读⼉童诗,体会⼉童诗中运⽤拟声词的趣味,从⽽激发阅读⼉童诗的兴趣。
3、能运⽤拟声词简单创编⼏句⼉童诗。
【教学重难点】体会⼉童诗中运⽤拟声词的趣味,激发阅读兴趣;运⽤拟声词创编⼏句⼉童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教学流程】课前准备:师⽣互动后唱⼉歌《⼩⾬沙沙沙》⼀、模仿激趣,引出课题师:孩⼦们,⽼师今天想要考考你们的⼩⽿朵,你们准备好了吗?嘘 !声⾳来了(播放⽕车声、风声、青蛙叫声、⼩狗叫声。
)师:说说你们听到了什么声⾳?⽣:我听到了风吹地声⾳.师:吹给我听听(吹得真像);⽕车是怎样鸣叫的?学它叫叫,(我也听到⽕车的叫声了)……其实,⼤⾃然中还有很多声⾳,你们还听到过什么声⾳呢?孩⼦们,你们⼀个个都是⽣活中的有⼼⼈,听得仔细,善于模仿,真能⼲!⼤⾃然⾥有许许多多这样美妙的声⾳,它们就像⼀个个淘⽓的娃娃,跑进了咱们的⼉童诗⾥。
今天,让我们⼀起去倾听《童诗⾥的声⾳》,请你们齐读两遍课题。
(板书课题)⼆、教师导学《怕打的孩⼦》看,淘⽓的娃娃来了,它已经跑进了《怕打的孩⼦》这⾸诗⾥。
怕打的孩⼦⿎是⼀个怕打的孩⼦,当你轻轻地打他,他就⼩声地叫:疼!疼!疼!当你重重地打他,他就⾼声地喊:痛!痛!痛!1.课件出⽰题⽬《怕打的孩⼦》,师:想读吗?(预设:想)2.想读,可要先做到两点:读准字⾳,读通句⼦,有信⼼吗?(预设:有)出⽰⼉童诗内容,先⾃由读两遍,抽读后齐读。
《奇妙的象声词及其使用》教学设计目标:1、复习拟声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运用拟声词。
重难点:学会运用拟声词。
学习过程:一、游戏猜声音,积累象声词1、听声音,猜一猜我是谁2、看图画,说声音3、看来,你们还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类似于“喵喵喵”“沙沙沙”这样模拟声音的词,它们有个共同的名称叫“象声词”。
出示:象声词就是模拟声音的词语,也叫拟声词。
4、老师这儿也分类列举了一些象声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读时想一想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声音的。
(出示词语)二、体会象声词的作用1、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能用上积累的一些象声词,会有怎样的效果呢?下面来比较这两句话。
这时,一只鸭子叫着,跳下水。
这时,一只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
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三、象声词的使用特点象声词这么神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象声词的使用特点。
出示两个句子,观察象声词的位置。
比较一下,象声词在句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象声词可以放在句首也可在句中。
句首有先声夺人的作用,句中则较流畅通顺。
)大家发现了吗,象声词一般都带着什么样的标点?偶尔也可以不带,出示:“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这段话中有哪几个象声词?看,这几个象声词都没有加引号。
不过,我们刚学使用象声词,最好还是加上引号。
既然象声词是表示声音的词语,使用时要加引号,我们说这些声音的词语就应该有长有短,有高有低,有时候还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呢?那怎样运用标点符号来表示象声词的这些特点呢?请看:同学们请看,这些象声词除了加上引号,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还用了不同的标点:逗号和感叹号。
你们试着读一读,看看语气有什么不同?通过朗读我们发现语气不重,表示声音平缓、轻快时用逗号,语气较重,表示声音响亮、急促时用感叹号。
弄清楚了象声词后可以加上不同的标点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请看,你能带着不同的语气读读这些句子吗?“呜卟,呜卟,呜……”(声音延长)“呜——卟,呜——卟”(声音延长,中间换气)“呜……卟……”(声音延长不换气)“呜卟!呜卟!呜卟!”(急促跳跃)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象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语,使用的时候一般要引号,恰当使用让读者能“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象声词后可以加上不同的标点表示不同的意思和语气。
奇妙的象声词教学内容:《巴喳巴喳》、《大自然的声音》、《大山是个音乐家》。
教学目标:1.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认识象声词,了解象声词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声音的特点,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2.能运用象声词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教学重点: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了解象声词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创作、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认识象声词。
1.课件出示声音,学生聆听。
2.请生模拟听到的声音读词语。
3.师总结:刚才大家读的这些表示事物声音的词,我们叫它们象声词。
二、了解象声词的特点。
过渡:今天我们要走进这样一组课文,《巴喳巴喳》、《大自然的声音》、《大山是个音乐家》,去寻找象声词的秘密。
1.请学生自由小声地读儿歌《巴喳巴喳》,看看能听到哪些声音,这些声音都是谁发出来的?2.生自由读儿歌。
3.学生汇报4.将儿歌中的象声词换成动物名称,请生对比读,并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首。
5.小结:象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声音的特点,让我们产生丰富的想象。
这就是象声词的秘密。
6.听象声词的自述。
三、象声词归类。
(一)学习课文《大自然的声音》。
1.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大自然的声音》。
一边读一边将你发现的象声词有横线勾画下来。
2.生读课文。
3.学生汇报在课文中发现的象声词。
(二)象声词拓展、归类过渡:生活中,除了大家在课文中听到的声音还有许许多多的声音。
老师考考大家,是不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1.出示声音猜事物。
2.请生想象风的声音,在《大自然的声音》一文第二自然中加上表示风的象声词。
3.请生自由说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声音。
4.引导学生看屏幕对声音进行归类。
四、用象声词创作儿童诗。
1.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读一读《大山是个音乐家》。
读的时候请勾画出儿歌中的象声词。
2.生合作读3.出示儿歌第一、二小节,师生合作读儿歌,感受儿歌的特点。
4.填空补充儿歌。
5.用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创作一节儿童诗。
6.学生展示交流创作的儿童诗。
五、推荐阅读,结束本课。
群文阅读《童诗里的声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群文阅读教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校彭德聪老师执教的《童诗里的声音》,执教年级二年级。
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阅读量不大,阅读水平也不高,理解能力还处在一个浅显的阶段,但他们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乐于模仿,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求知欲特别强。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团队经过反复的斟酌、推敲后,决定从浅显易懂的儿童诗入手进行组文来展开群文阅读。
因为儿童诗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它短小、精致,富有韵味,不乏童真,童趣,富有灵性,是低年级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儿童通过诵读童诗,不仅能丰富词汇,积累语言,还能从中获得快乐。
可是儿童诗种类繁多,有描写动物的,描写景物的,还有描写事物的,如何把几首童诗放在一节课里,确立一个议题来完成群文阅读教学,是我们团队久久思考的问题。
经过反复的比较、筛选后,我们选择了二年级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上的四首儿童诗来供孩子们阅读学习,它们分别是《怕打的孩子》《伞》《风》《雷》。
这四首儿童诗,从它们的语言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带有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种类很多,有的与自然现象有关,有的与动物有关,还有的与客观事物有关,同一个拟声词,在相同的文本中,读者的理解不同,感悟不同,读出来的味就大不一样。
在《怕打的孩子》这首诗中,有描写鼓被打时发出声音的词“疼疼疼”“痛痛痛”,在《伞》这首诗中,有描写雨点声音的词“滴答滴答滴答”“噼噼啪啪”,还有描写孩子们欢笑声的词“嘻嘻哈哈”,而“轰隆隆”“咔嚓嚓”“哗哗哗”这些拟声词又出现在了《雷》这首诗中。
如果说儿歌是珠子,这么多的拟声词,正可以成为连接这几颗珠子的线,这堂课,我们想尝试一下,引导学生通过“轻重缓急”多种语气的诵读,来体会儿童诗中运用拟声词的趣味,激发阅读兴趣。
因此,我们确定这堂课的议题为“有魔力的拟声词”。
《有画面感的拟声词》教学设计教学篇目《巴喳巴喳》《听山》《宇宙之外》《小雨小雨会唱歌》《猪八戒吃西瓜》议题解读本议题“有画面感的拟声词”生成于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要素“读句子想画面”。
想象画面(图像化)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的重要策略,拟声词就是能把听到的声音还原成画面。
通过本组群文,既让学生感受带有拟声词的童诗的趣味,又让学生在想象拟声词所带来的画面的实践活动中,逐步达成二单元的要素要求。
文本分析《巴喳巴喳》这首诗里,只有代表声音的拟声词,却没有发出声音的事物,需要学生一边读诗一边想象,还能猜一猜发出声音的是谁。
学生经历的这个阅读过程一定是趣味横生的。
《听山》这首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示范,作者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拟声词和画面做了直接的关联。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每种声音都附带一个画面,让我们用耳朵就能感受到山林的美好。
《宇宙之外》让我们感受声音带来的想象,可以如此的神奇。
这首诗中呈现的故事实际上是孩子用石头砸破了玻璃发出的声音,但在这个孩子的心目中,“咻”“哐啷”“哎哟”变成了一个愿望—站在宇宙边缘用石头去探查宇宙的宽度。
这首诗与《巴喳巴喳》《听山》《宇宙之外》《小雨小雨会唱歌》的不同在于,其他声音都是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只要思考“这些声音是谁发出的”,联系生活实际就可以想象到画面,而这里的声音带来的画面却是孩子神奇的想象,有趣的想象,是那么的出乎意料。
《小雨小雨会唱歌》这首散文诗中,雨点儿的歌声是不同的,而带来的画面自然是不同的。
虽然都是雨点,落的地方不同,声音自然也不一样,通过拟声词所想象的画面,自然也不一样。
拟声词带来的画面有的是荷叶,有的是屋檐,有的是雨伞。
这首诗与议题中的《听山》不同在于,相同的事物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猪八戒吃西瓜》向大家展示的是声音可以带来的神话故事。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亲近名著,对《西游记》产生阅读兴趣,也是作者神奇的想象。
教学目标⒈感受带有拟声词的童诗和故事带来的趣味。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有魔力的拟声词在第九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上,来自重庆市人民小学的邱XX老师以一堂热热闹闹的“拟声课”赢得满堂喝彩,获得小学群文优质课现场展示活动特等奖。
群文议题有魔力的拟声词执教年级二年级选文篇目《手影戏》《蛋》《怕打的孩子》《雷》选文分别来自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爱阅读”、《语文新课程1+X读本》二年级下册、《每日晨读》、《新编儿歌365》。
议题分析文本是静默的,因为有了拟声词,让人读起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同身受,阅读也因此变得鲜活而立体。
本次群文阅读聚焦“有魔力的拟声词”,引导二年级的孩子,借助故事和童诗去发现拟声词的艺术特征和表达效果,丰润学生的阅读史。
文本分析《手影戏》讲述宁宁和一个陌生小男孩在路灯下做手影戏的故事。
通过“噗噗、喵喵、汪汪汪”等拟声词生动地再现了手影戏较量的热闹场景。
《蛋》是一首生动有趣的儿童诗,通过“咕噜噜、啪嗒”等拟声词把鸡蛋滚动后摔破的画面生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充满童真童趣。
《怕打的孩子》利用谐音“疼疼疼、痛痛痛”模拟出敲打小鼓发出的声音,让读者读起来身临其境。
《雷》通过拟声词“咔嚓嚓、轰隆隆、哗哗哗”描摹出打雷下雨时的场景,并想象成乌云娃娃吵架、哭泣的画面,引起小读者的共鸣。
通过《手影戏》初步感知拟声词给故事带来的画面感,再群读《蛋》《怕打的孩子》《雷》三首儿童诗,通过比较、梳理、整合,发现拟声词的表达效果:有声、有色、有情感。
为学生的句子表达和尝试运用积累表达经验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模仿了解模拟声音,了解什么是拟声词。
感受表达效果群读童诗,感受拟声词表达的趣味:有声、有色、有情感。
积累表达经验创设语境,尝试运用拟声词,让句子表达更有画面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拟声词表达的趣味:有声、有色、有情感。
难点尝试运用拟声词,让句子表达更有画面感。
教学准备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二下)《手影戏》和三则群文文本的阅读材料,其他课件。
2024年【实用】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有趣的拟声词》。
内容包括认识拟声词,理解拟声词的作用,学会运用拟声词进行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拟声词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拟声词。
2. 培养幼儿运用拟声词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运用拟声词进行表达。
重点:理解拟声词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拟声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图片、卡片、录音机、磁带。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动物叫声的录音,引导幼儿关注各种声音,让幼儿尝试模仿。
2. 讲解拟声词的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讲解拟声词的定义,让幼儿了解拟声词的作用。
3. 学习基本拟声词(10分钟)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并模仿基本的拟声词。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场景,如:“小猫悄悄地走过来”,让幼儿用拟声词描述。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场景,让幼儿分小组进行练习,运用拟声词进行表达。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拟声词》2. 内容:拟声词概念基本拟声词运用拟声词进行表达七、作业设计a. 小鸟在树上唱歌b. 雨滴落在地上c. 火车轰隆隆地开过2. 答案:a. 喳喳喳b. 滴滴答答c. 咚咚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对拟声词产生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中练习运用拟声词。
b.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声音,并用拟声词进行表达。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互动性4.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合理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让幼儿理解拟声词的概念和学会运用拟声词进行表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名人故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奇妙的提示语泸州市叙永县叙师附小群文阅读课题组集体备课(陈厚萍、叶敏、胡良琼、商春、曾淑燕、陈炬)一、教学设计意图:这是为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设计的一次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单元主题是名人故事。
丰富的故事,精彩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园地二》中的一个阅读训练点就是感受提示语在对话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语言描写中的提示语能让读者感受到说话人的神态、语气、情绪,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丰满,让情节更生动。
因此,我们确定本次群文阅读的议题为:奇妙的提示语。
围绕议题,我们精心选择了四篇选文,既考虑选文中丰富的对话和提示语的呈现,又顾及三年级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做到文质皆美,给予学生良好的语言熏陶和示范。
第一篇选文是课题组陈厚萍老师自创童话小故事《想飞的小羊羔》;第二篇节选黄瑞云的《陶罐与铁罐》;第三篇选自全国“亲近母语课题组”三年级教材《会打喷嚏的帽子》;第四篇选文是对申均之的《小蝴蝶花》进行改写。
二、具体教学设计要点:(一)群文议题:奇妙的提示语(二)阅读材料:《想飞的小羊羔》是根据教学需要,由叙师附小陈厚萍老师创作;《陶罐与铁罐》片段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
《会打喷嚏的帽子》选自全国亲近母语课题组三年级教材。
申均之创作的《小蝴蝶花》选自网络,陈厚萍老师根据教学要求对选文作了改写。
(三)阅读目标1.感受有无提示语的不同表达效果,认识到提示语能让读者感受到说话者的神态、动作,感受到说话的语气,仿佛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让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2.体会提示语的位置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
要根据情境,把强调的内容放在前面、中间、后面,或者省略。
3.能根据人物对话时的情态,添加恰当的提示语。
(四)阅读重难点关注文中的阅读中的提示语,准确勾画,品味。
(五)教学准备选文,每个学生一份;练习添加提示语的题单每生一份。
议题二《有魔力的拟声词》群文阅读教案爱上阅读,让生命更加精彩。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拟声词,通过童诗、儿童文学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拟声词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拟声词的种类,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拟声词的魅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然流露出童心和童言。
教具和学具包括多媒体课件、板书、模拟拟声词等。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让学生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儿童诗歌《巴喳巴喳》,感知声音的美妙。
最后,通过细赏细读,品味声音,让学生了解拟声词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教法,通过幻灯片、板书、模拟拟声词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拟声词的特点和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童言自然地流淌,童心尽情地表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拟声词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尝试用拟声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爱上阅读,点亮生命,让我们一起感受拟声词的魅力吧!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首有趣的诗:《伞》、《小雨小雨会唱歌》和《蛋》。
首先,老师让孩子们自由阅读这些诗,并在阅读的过程中用勾号标出其中的象声词。
接着,老师让孩子们交流分享,展示他们找到的声音,如咔擦、滴答、XXX当啷、沙沙、笃笃、吱吱、蹦蹦、叽叽和XXX。
然后,老师让孩子们一起读出这些象声词,并指着板书解释它们的含义。
孩子们发现,这些象声词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字组成的,有两个相同字组成的,还有四个不同的字组成的。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词语,只要我们善于阅读,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它们。
接下来,老师让孩子们仔细阅读这些小诗,找出他们喜欢的象声词,并结合课文,解释为什么喜欢。
例如,孩子们喜欢“咔嚓”的声音,因为它听起来很好玩、有趣,特别是当他们踩在雪上的时候。
孩子们也喜欢“滴答”、“叮咚”、“丁零当啷”等声音,因为它们听起来清脆、美妙。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几首有趣的诗,《伞》《小雨小雨会唱歌》《蛋》1.请孩子们自由读边读边用~~~勾出诗中的象声词。
2.交流汇报:抽生汇报,出示大屏(大屏幕出示学生找到的声音,咔擦、滴答;丁零当啷、沙沙;笃笃、吱吱、蹦蹦、叽叽、沙沙、巴喳)3.齐读象声词。
孩子们,这些都叫,指着板书,象声词。
4.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生:第1组是两个不同的字组成的象声词。
生:第2组是四个字的象声词。
生:第3组是两个同样的字组成的象声词。
象声词真有趣,有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字组成的,有两个相同子组成的,还有四个不一样的字组成的。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有一个字组成的,有三个字组成的,等的那个。
只要你善于阅读,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的。
(二).细读细赏,品味声音的乐趣1.过渡语:许多作家都喜欢把象声词运用到文章里,再仔细读读这三首小诗,找出你喜欢的象声词,并结合课文,说说为什么喜欢想好后与同桌分享分享。
2.交流。
预设:第一首(说词点诗)1.师:你喜欢咔嚓的声音,为什么生:因为踩在雪上声音好听。
好玩。
有趣。
(为什么)2.师:树林里,不仅雪最淘,孩子们也淘气。
跑快一些,“咔嚓”,跑慢一些,“咔嚓”(引读)生2:还喜欢看到融化的雪落到地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师:你展开了想象读书,真了不起!你们知道融化的雪还会发出哪些声音吗生:叮咚,叮咚(齐读)第二首生:我读感觉声音很清脆。
师:你喜欢“丁零当啷”的声音,为什么声音好听,清脆。
请你用美妙的,清脆的声音读一读。
师:你听到过什么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呢这儿却是雨珠滴下的声音。
多么形象的小诗啊,大家一起美美读一读。
第三首你看,我们用上象声词小诗就生动有趣,活灵活现,一读就知道是谁发的声音。
你们猜猜这首诗又是谁发出的声音呢男女生一人读一句。
(读)猜,加上猜对的动物读。
(真不错,真是会读书的孩子。
猜的准,读的好)(出示句子,生读:穿上大皮靴在林子里走,发出的声音就是“巴喳——巴喳”!啄木鸟敲树干发出了“笃笃”声音。
群文阅读:《童诗里的声音》教案群文阅读:童诗里的声音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选择了四首与拟声词有关的儿童诗:《怕打的孩子》、《伞》、《风》和《雷》。
这些诗意境优美,语言童趣,想象丰富,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在课堂上,我希望通过集体建构、自主研读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诗歌中的声音,培养良好的阅读惯和乐于交流阅读体验的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拟声词。
2.体会儿童诗中运用拟声词的趣味,激发阅读兴趣。
3.能够简单创编几句儿童诗,运用拟声词。
教学重难点:1.体会儿童诗中运用拟声词的趣味,激发阅读兴趣。
2.运用拟声词创编几句儿童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阅读材料。
教学流程:一、模仿激趣,引出课题老师播放火车声、风声、青蛙叫声、小狗叫声等声音,让学生模仿这些声音。
老师介绍大自然中的声音,引出今天的课题:“童诗里的声音”。
二、教师导学《怕打的孩子》老师出示《怕打的孩子》这首诗。
先由学生自由阅读两遍,再抽读后齐读。
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拟声词的趣味,激发阅读兴趣。
同时,老师让学生尝试创作几句儿童诗,运用拟声词。
三、学生自主阅读《伞》、《风》、《雷》老师让学生自主阅读《伞》、《风》、《雷》这三首诗,自由阅读两遍后,抽读几句,再齐读全诗。
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声音,激发阅读兴趣。
同时,老师让学生尝试创作几句儿童诗,运用拟声词。
四、小结老师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儿童诗,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研究内容。
最后,老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感受、多模仿,培养感知和创造力,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儿童诗。
请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再读童诗。
现在,我们来一起品味三首儿童诗,感受声音的乐趣吧!首先是《小蚂蚁》:小蚂蚁,小蚂蚁。
爬呀爬,爬到山顶。
一只手,一只脚。
爬呀爬,爬到山顶。
孩子们,你们可以自由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勾出诗中的拟声词。
比如,“爬呀爬”就是一个拟声词,读起来像蚂蚁在爬的声音。
接下来,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再读一遍,感受一下蚂蚁爬山的乐趣吧!接着是《小鸟儿》:小鸟儿,小鸟儿。
有魔力的拟声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大石兴阳村林正君【教学目标】1、大体了解什么是拟声词。
2、有感情地朗读童谣、童诗和句段,体会儿歌和文章中运用拟声词的趣味,从而激发学生关注阅读拟声词的兴趣。
3、能运用拟声词说话和简单创编。
【教学重难点】:体会语言中运用拟声词的趣味,激发阅读兴趣;运用拟声词创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
1、谈话:你们喜欢参加婚礼吗?感觉怎么样?〔喜庆热闹、鼓乐声声、鞭炮齐鸣〕,2、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老鼠的婚礼。
播放《老鼠的婚礼》,感受热闹气氛。
二、儿歌比照,初识拟声词。
过渡:看,有趣的声音变成了文字,为我们记录一场热闹的婚礼。
1、课件出示第一首儿歌。
这是鼠弟弟为老鼠的婚礼写的儿歌,向没来参加婚礼的妈妈汇报,请你们帮他读一读。
〔齐读〕2、课件出示第二首儿歌。
〔1〕初读:这是鼠哥哥的儿歌,请你们自由读一读。
师生合作读:引号里的学生读,外面的老师读。
(2)体会拟声词。
如果你是鼠妈妈,你会喜欢哪一首?为什么?标注儿歌里表示声音的词,读一读。
板书:拟声词。
向学生说明:拟声词就是模拟声音的词,也叫象声词。
通过这些拟声词,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老鼠们快乐的心情〕“嘿哟嘿哟〞表现老鼠们抬花轿很吃力,当老猫“喵呜〞一声叫。
老鼠们心情怎么样?〔害怕〕。
〔3〕有感情地读:你们看,拟声词可有趣了,这些模拟声音的词语不仅表现出了热闹的婚礼场面,还反映出了老鼠的心情和神态。
请你们带着这些体会一起来读一读。
三、自主学习三首儿童诗,品味声音的乐趣1.你们还想读吗?那你可别着急,因为老师是有阅读要求的。
〔出示阅读要求〕(1)自由读三首儿童诗(至少两遍),注意读准字音;(2)边读边用“--------〞勾出诗中的拟声词。
〔3〕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再读童诗。
孩子们,请看屏幕,谁愿意帮老师来读读要求。
〔抽生:第一步〕2.自主学习三首儿童诗。
3.交流汇报:你喜欢哪一首诗歌?你勾划了哪些拟声词?用什么语气读?请你读一读,全班读一读预设:《伞》。
拟声词启蒙教育教案拟声词是儿童启蒙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周围的声音和情感。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和练习,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拟声词,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一、认识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仿自然界各种声音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形象地表达出各种声音和动作。
比如“咚咚”、“叽叽喳喳”、“哗哗”等。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和动作来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拟声词,让他们感受到这些词语的生动和形象。
二、学习拟声词。
1. 听音辨词。
通过播放各种不同的声音,让孩子们辨认出对应的拟声词。
比如播放雨滴声、风声、鸟叫声等,让孩子们说出对应的拟声词,帮助他们加深对拟声词的理解和记忆。
2. 拟声词绘本阅读。
选择一些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拟声词绘本,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读,感受拟声词所描述的场景和情境。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模仿书中的拟声词,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三、运用拟声词。
1. 拟声词故事创作。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创作拟声词故事,可以给他们一些情景和角色,引导他们运用拟声词来描述和表达。
比如让他们想象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调皮的小松鼠,然后让他们用拟声词来描绘小松鼠的动作和声音。
2. 拟声词游戏。
设计一些有趣的拟声词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拟声词。
比如模仿动物的叫声、模仿自然界的声音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和运用拟声词,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拓展活动。
1. 野外拟声词探索。
组织孩子们到野外进行拟声词探索活动,让他们用耳朵去感受自然界的声音,然后用口去模仿和表达这些声音,让他们在自然中感受和学习拟声词。
2. 拟声词表演比赛。
组织一场拟声词表演比赛,让孩子们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拟声词表达能力,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拟声词,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运用拟声词,丰富自己的语言世界。
精选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象声词》,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并学会运用常见的象声词,如“汪汪”、“喵喵”、“轰轰”等;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幼儿感受象声词的趣味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象声词,能够熟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培养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象声词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幼儿感受象声词的趣味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故事书、儿歌CD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动物叫声的录音,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象声词。
2. 新课内容展示:(1)展示挂图,让幼儿认识并模仿图中的动物叫声,如“汪汪”、“喵喵”等。
(2)讲述故事《有趣的象声词》,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象声词,并让他们模仿。
(3)学唱儿歌《动物叫声》,巩固象声词的学习。
3.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动物叫声模仿大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让幼儿用彩纸、画笔等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卡片,并在卡片上写上对应的象声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象声词》2. 板书内容:(1)象声词:汪汪、喵喵、轰轰等(2)故事:《有趣的象声词》(3)儿歌:《动物叫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用象声词编一个小故事,并将故事画出来。
2. 答案示例:小鸡和小鸭是好朋友。
一天,它们一起去河边玩。
小鸡“叽叽”地叫着,小鸭“嘎嘎”地回应。
突然,一只大鳄鱼“嘶嘶”地游了过来,小鸡和小鸭吓得“汪汪”直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幼儿感受象声词的趣味性,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群文阅读:奇妙的声音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不同形式的象声词,初步感受到了用象声词来描写声音的奇妙。
然而,在诗歌中,声音的描写很多样,可以使用象声词直接描写,可以使用各种感官感受,间接描写声音,赋予声音以动作、味道、颜色等。
如何让教学变得深入浅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声音描写的多样性呢?于是,我确定了一个议题——多种多样的声音描写,选取了四首描写声音的童诗——《院子里》、《巴喳巴喳》、《声音的味道》、《笑声》,构成了一组群文。
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思,思中悟,发现童诗中描写声音的不同方法,体会不同方法带来的不同感受。
确定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以“认知——实践——迁移”三个步骤支撑整堂课的教学。
整个课堂的学习给学生搭好支架,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学习、体会,学生学生会更轻松、愉快,学有所获。
【教学内容】《院子里》、《巴喳巴喳》、《声音的味道》、《笑声》【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 感受童诗中多种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声音的方法。
2、通过感情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 初步探讨运用不同方法描写声音与表达不同感受之间的联系。
3、联系生活,选择一种声音、一种描写方法创作一首童诗。
【教学重点】1、通过对比阅读, 感受童诗中多种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声音的方法。
2、通过感情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 初步探讨运用不同方法描写声音与表达不同感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选择一种声音、一种描写方法创作一首童诗。
【教学准备】课件、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一、读童诗,揭示议题1、同学们,童诗是我们童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已学过许多童诗。
PPT出示《雨铃铛》、《插秧》,这两首是我们一年级所学的,女生读《雨铃铛》,男生读《插秧》,一起走进童诗的美好之中。
2、出示《院子里》:请认真听老师朗读。
4、过渡:如果请你归类,你会把这首诗和前面读过的两首中的哪首诗归为一类?5、在我们的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读一组童诗,去发现童诗中声音的奇妙。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几首有趣的诗,《伞》《小雨小雨会唱歌》《蛋》
1.请孩子们自由读边读边用~~~勾出诗中的象声词。
2.交流汇报:抽生汇报,出示大屏
(大屏幕出示学生找到的声音,咔擦、滴答;丁零当啷、沙沙;笃笃、吱吱、蹦蹦、叽叽、沙沙、巴喳)
3.齐读象声词。
孩子们,这些都叫,指着板书,象声词。
4.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第1组是两个不同的字组成的象声词。
生:第2组是四个字的象声词。
生:第3组是两个同样的字组成的象声词。
象声词真有趣,有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字组成的,有两个相同子组成的,还有四个不一样的字组成的。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有一个字组成的,有三个字组成的,等的那个。
只要你善于阅读,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的。
(二).细读细赏,品味声音的乐趣
1.过渡语:许多作家都喜欢把象声词运用到文章里,再仔细读读这三首小诗,找出你喜欢的象声词,并结合课文,说说为什么喜欢想好后与同桌分享分享。
2.交流。
预设:
第一首(说词点诗)
1.师:你喜欢咔嚓的声音,为什么生:因为踩在雪上声音好听。
好玩。
有趣。
(为什么)
2.师:树林里,不仅雪最淘,孩子们也淘气。
跑快一些,“咔嚓”,跑慢一些,“咔嚓”(引读)
生2:还喜欢看到融化的雪落到地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师:你展开了想象读书,真了不起!你们知道融化的雪还会发出哪些声音吗
生:叮咚,叮咚
(齐读)
第二首
生:我读感觉声音很清脆。
师:你喜欢“丁零当啷”的声音,为什么声音好听,清脆。
请你用美妙的,清脆的声音读一读。
师:你听到过什么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呢这儿却是雨珠滴下的声音。
多么形象的小诗啊,大家一起美美读一读。
第三首
你看,我们用上象声词小诗就生动有趣,活灵活现,一读就知道是谁发的声音。
你们猜猜这首诗又是谁发出的声音呢男女生一人读一句。
(读)
猜,加上猜对的动物读。
(真不错,真是会读书的孩子。
猜的准,读的好)
(出示句子,生读:穿上大皮靴在林子里走,发出的声音就是“巴喳——巴喳”!啄木鸟敲树干发出了“笃笃”声音。
“吱吱”是松鼠的叫声。
小白兔蹦跑的声音“蹦蹦”。
“叽叽”是小鸟唱歌的声音。
“沙沙”是蛇在草地上发出的声音。
)原来人们穿上大皮靴,走在森林里,发出巴喳巴喳的声音,把小动物们都惊走了。
素养我们要爱护小动物,给他们一个宁静的家。
生:松鼠.小鸟.啄木鸟.蛇.壁虎…….
四、运用声音,创作童诗。
过渡:多么奇妙的象声词啊,刚才在小诗中已经感受到象声词是多么的有趣生动。
其实我们在课文中早就认识他们了,我们来读读。
1.回归课文,找出学过的象声词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