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标准体系(1)
- 格式:ppt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44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概述★、绿色食品的定义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标志说明: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
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
绿色食品标志是指“绿色食品”,“Green 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这三者相互组合等四种形式,注册在以食品为主的共九大类食品上,并扩展到肥料等绿色食品相关类产品上。
绿色食品标志作为一种产品质量证明商标,其商标专用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
标志使用是食品通过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企业依法使用。
绿色食品标志是在经权威机构认证的绿色食品上使用、以区分此类产品与普通食品的特定标志。
该标志已作为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受法律保护。
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即依据绿色食品标志证明商标特定的法律属性,通过该标志商标的使用许可,衡量企业的生产过程及其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特定的绿色食品标准,并监督符合标准的企业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过程。
依法管理绿色食品的机构是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绿色食品分级标准1、AA级绿色食品:生产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兽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及其他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
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 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2、A级绿色食品:生产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食用等全过程中,对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无害的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保障绿色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规范。
首先,在生产环节,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应包括对土壤、水源、空气等环境的保护要求,对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用品的使用限制,以及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采摘时间等方面的规定。
其次,在加工环节,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应包括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添加剂使用、加工工艺、包装材料等方面的要求,确保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不受到污染。
再者,在流通环节,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应包括对食品运输、储存、销售环节的卫生要求和追溯体系的建立,保证食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受到二次污染。
最后,在消费环节,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应包括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和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检测,确保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和食用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立法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保证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
企业应严格遵守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要求,加强对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管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公众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和信任,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绿色食品质量和安全,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概述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系统,提高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的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为了规范绿色食品生产和消费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的意义绿色食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保护环境: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的技术和方法,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空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2.提高食品安全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者遵循食品安全的要求,监控并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3.提高产品质量: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者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并通过合理的生产过程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口感。
4.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标准鼓励生产者实施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绿色食品标准的主要内容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包括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标准生产标准是指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符合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生产者需要选择绿色无毒害的农药和化肥,并合理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土壤保护和改良:生产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例如合理耕种、轮作和覆盖等。
•水资源管理:生产者需要合理管理水资源,减少灌溉用水量,并避免对水体的污染。
•农业生态系统保护:生产者需要保护和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养殖管理:针对畜禽养殖,生产者需要合理使用饲料,控制养殖密度,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2. 加工标准加工标准是指绿色食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满足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原材料选择:加工者需要选择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原材料,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加工工艺和设备:加工者需要采用绿色环保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添加剂使用:加工者需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食用过程中,对环境友好、对人体健康有益、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食品。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食品标准体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指为了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这些标准和规定涉及到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旨在确保绿色食品的全程可追溯、无公害、无污染、高营养、高品质。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护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涉及到绿色食品的生产环节。
在生产环节,应当遵循绿色农业生产的原则,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实行农业生产全程无公害、无污染。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绿色食品的来源可追溯、生产过程可追溯、流通环节可追溯、销售终端可追溯。
其次,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涉及到绿色食品的加工环节。
在加工环节,应当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确保绿色食品的营养成分不流失、不变质。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绿色食品的加工过程安全、卫生。
再次,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涉及到绿色食品的运输和销售环节。
在运输和销售环节,应当加强对绿色食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冷链物流体系,确保绿色食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绿色食品销售终端的管理,规范绿色食品的标识和宣传,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和信任度。
总之,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高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加强对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执行,为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全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等物质,不添加任何人工色素、香精、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不含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对环境友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指为了保障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标准,包括绿色农业生产标准、绿色畜牧生产标准、绿色水产品养殖标准等。
生产标准是绿色食品的基础,它规定了绿色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应该符合的条件和要求,包括土壤、水源、种子、养殖环境、养殖方式等。
二、加工标准,包括绿色食品加工标准、绿色食品包装标准等。
加工标准是指对绿色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包括原料的选择、加工工艺、包装材料等。
三、流通标准,包括绿色食品流通标准、绿色食品贮藏标准等。
流通标准是指绿色食品在流通和贮藏过程中应该符合的条件和要求,包括运输、贮存、销售等环节。
四、消费标准,包括绿色食品消费标准、绿色食品食用标准等。
消费标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绿色食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和要求,包括选择、储存、烹饪等。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各国都在积极推动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我国,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包括了绿色有机食品、绿色无公害食品、绿色地理标志食品等一系列标准和认证体系。
这些标准和认证体系,为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然而,也应该看到,我国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标准体系不够完善,认证体系不够规范,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第一章绿色食品概述绿色食品也被称为环保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遵循一定的环保理念和标准,不使用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激素以及其他有害物质。
这样生产出来的食品不仅对身体不造成危害,也对环境没有污染,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为确保绿色食品的品质,需要建立完整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不仅能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构成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指由标准规范、监督管理、市场认证等多个环节构成的标准体系。
标准规范环节主要是指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规程,并确保相关的人员能够理解和执行这些规定和技术规程。
此外,还需要建立严格的绿色食品质量监测体系,以确保生产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对绿色食品质量和环保性构成威胁的任何问题。
监督管理环节涵盖的主要是指对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管理、监督及检查,包括标准遵守、产品质量检测、对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等方面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市场认证环节主要是指对消费者提供的绿色食品进行认证,包括产品标识、产品评价、产品标签等方面。
只有通过市场认证的绿色食品才能打上绿色食品标志,出售给消费者。
第三章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为了建立完整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一)建立绿色食品标准规范,制定绿色食品技术规范和标准规范,确保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符合环保标准,达到环保、安全、高效等方面的要求。
(二)加强监管,建立绿色食品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绿色食品质量抽检制度,并加强对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管理、监督和检查,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推动绿色食品市场认证体系的建设,建立市场认证制度,并采取切实的措施,保证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四)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绿色食品标准的认知和理解,推广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技术,使更多的农户从传统农业向安全、环保、高效的绿色农业转型。
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1)产地环境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要重点抓好对灌溉用水、土壤和空气质量的管理,控制外来污染,抑制农业的自身污染。
禁止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渔业养殖水域和可能影响农业生产基地环境的区域排放重金属、硝酸盐、油类、酸液、剧毒废液、放射性废水、未经处理的含病原体的污水、有害气体及其他有害物质,或者倾倒、填埋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严格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管理,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要制定相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全面开展农产品重点生产基地环境监测,采取切实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净化措施,保证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符合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2)农业投入品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要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许可和登记。
通过市场准入管理,引导农业投入品的结构调整与优化,逐步淘汰高残毒农业投入品,发展高效低残毒品种。
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
尽快建立农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的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要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
要加快推广先进的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品种,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复混专用肥,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和含有硝态氮的复混肥料,逐步减少施用化学肥料。
要健全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体系,加强动植物病虫害的检疫、防疫和防治工作。
加快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加大对动植物疫情的监督管理。
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办法,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标准化水平。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为了保障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确保其具备符合环保、健康
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制定的一套标准。
该标准体系综合了农业、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
领域的相关标准,以下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1. 定义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遵循环境友好原则、无
公害、健康安全的食品。
2. 农田管理: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必须遵循有机农业原则,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化肥
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倡导使用天然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措施。
3. 养殖管理:规定禁止使用生长促进剂、激素、抗生素等对动物和环境有害的物质,倡导良好的养殖环境和动物福利。
4. 食品加工:要求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得使用合成添加剂、人工色素、香精等对人体
有害的物质,倡导纯天然与便携的食品加工技术。
5. 环境保护:规定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废物处理、资源
利用、能源节约等措施。
6. 质量控制:制定绿色食品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监控、产品
抽检等环节,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
7. 信息标识:规定绿色食品必须通过明确的标志和标签进行标识,包括产品名称、
绿色认证标志、生产企业信息等。
8. 监督与评价:建立独立的绿色食品监管机构,负责对绿色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进
行监督和评价,确保其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要求。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制定旨在引导食品生产企业采取环保、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进行生产和经营,促进消费者选择绿色食品。
也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友好、对人体健康无害、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的食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建立健全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应包括从种植、养殖到加工、流通的全程监管。
在种植和养殖环节,应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和激素的使用,采取有机种植和无公害养殖技术,确保食品原料的绿色生产。
在加工和流通环节,应遵循卫生安全规范,杜绝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的使用,保证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其次,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和认证机制。
各级质量监督部门应加强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其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同时,应建立绿色食品的认证制度,对符合标准的绿色食品进行认证,提高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信任度。
另外,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还应注重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绿色食品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和了解,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饮食观念,增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和信赖。
同时,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绿色食品标准的理解和执行能力,确保绿色食品生产的全程质量控制。
最后,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应与国际接轨,提高绿色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和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之,建立健全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推动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名词解释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指一套涵盖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标准体系,用于衡量食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食品质量的安全性,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提供消费者健康可靠的食品选择。
以下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中常见的名词解释:
1. 绿色食品:指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中规定的环境友好、生产过程可追溯和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2. 绿色食品标准:指规定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的技术规范、管理要求、验收标准等方面的标准文件。
3. 可追溯性:指能够追溯食品生产过程的全过程信息,包括农作物种植方法、施肥方式、农药使用情况等,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可靠性。
4. 环境友好:指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5. 食品安全:指食品不含有有害物质,符合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6. 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中,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
和环境方面的平衡发展。
7. 验收标准:指用于检验和判定食品是否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评估指标和限值。
8.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包括土壤、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和动物、植物等生物要素。
9. 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类生物的多样性。
在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中,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是一个重要的要求。
10. 污染物:指对食品有害的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
细菌、霉菌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食用过程中,对环境友好、对人体健康无害、符合社会伦理要求的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指为了保障绿色食品质量和安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包括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
在农田阶段,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要求农民采用有机种植、生态种植等绿色种植方式,禁止使用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保证农产品的绿色生产。
在生产加工阶段,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要求食品生产企业严格遵守生产工艺流程,保证食品的原料和加工过程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在运输销售和食用阶段,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要求严格控制食品的运输环节,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同时要求食品销售企业和餐饮企业对食品进行严格管理,保证消费者食用的食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其次,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还包括了对食品安全的严格要求。
食品安全是绿色食品的基本要求,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监控,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同时,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还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对原料进行严格筛选,保证原料的质量安全,对食品进行严格检测,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最后,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还包括了对环境的保护要求。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要求食品生产企业采取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还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认识,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监管,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食品标准访问:549 次最后更新:5/9/2009 绿色食品概念一个定义: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发展绿色食品的两个根本目的一是通过开发绿色食品,保护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二是通过消费绿色食品,增进人民身体健康。
绿色食品的三个根本特征一是强调产品出自优良生态环境二是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三是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绿色食品的四个条件一是产品和原料的产地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二是农作物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食品加工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三是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四是包装储运符合绿色食品包装、储运标准。
提纲一、绿色食品标准的概念二、绿色食品标准的内容、特点三、绿色食品标准的作用一、绿色食品标准的概念(一)、绿色食品标准的定义(二)、绿色食品标准的性质(三)、产品依据标准分级管理(一)、绿色食品标准的定义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守,在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
(二)、绿色食品标准的性质绿色食品标准是由农业部发布的推荐性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对于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来说,是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三)、产品依据标准分级管理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有机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二、绿色食品标准的内容、特点(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三)、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四)、绿色食品包装、储运标准(五)、绿色食品其它相关标准(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空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总悬浮微粒;农田灌溉水:PH值、重金属(汞、镉、砷、铅、铬)、氟化物、粪大肠菌群;渔业用水:重金属、色臭味、漂浮物质、PH值、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总大肠菌群、挥发酚、石油类;畜禽养殖用水:重金属、色度、混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氟化物、氰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和分级标准》发布《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和分级标准》(1)中国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的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和运输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是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农业初级产品或食品的主要原料,其生长区域无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水域上游、上风口无污染源对该地区构成污染威胁;该区域的大气、土壤质量及灌溉用水、养殖用水质量均符合绿色食品大气标准、绿色食品上壤标准、绿色食品水质标准,并有一套具体的保证措施。
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各个环节必须具有遵守的规范程序,以及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使用原则。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参照国际、国家、部门行业标准制定,通常高于或等同于现行标准,有的还应该有检测项目。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包括质量和卫生标准两部分,其中卫生标准包括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污染和有害微生物污染。
绿色食品产品的包装、装潢应符合《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的要求。
取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资格的单位,应将绿色食品标志用于产品的内外包装.《手册》对绿色食品标志的标准图形、标准字体、图形与字体的规范组合、标准色、广告用语及用于食品系列化包装的标准国形、编号规范等要作严格规定,同时加上了应用示例。
在参照国外与绿色食品相类似的有关食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绿色食品分为两类,即AA级绿色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
(2)AA级绿色食品标准:①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大气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O95—82中所列的一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评价,采用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养殖用水评价采用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加工用水评价采用生活饮用水质标准GB5749—85;畜禽饮用水评价采用国家地面水质标准GB3838—88中所列三类标准;土壤评价采用该土壤类型背景值的算术平均值加2倍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