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报告-基于P89C51的多路输入测试系统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7
《微机原理》课程项目实施报告题目:基于89C51的8路抢答器二零二年六月十五日摘要现如今电视节目日益丰富其中的竞赛环节也越来越多,其中智力抢答器是不可或缺的器材。
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设计了一种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的八路抢答器,与晶振、数码管、蜂鸣器等构成八路抢答器,利用了单片机的延时电路、按键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定时/中断等电路,设计的八路抢答器具有实时显示抢答选手的号码和抢答时间的特点,还有复位电路,使其再开始新的一轮的答题和比赛,同时还利用汇编语言编程,使其实现一些基本的功能。
通过Proteus软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抢答器的设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89C51,抢答器,proteus仿真,汇编语言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3)1.1项目要求 (3)1.2 项目软件 (3)1.3 功能实现 (3)1.4 所需器件清单 (3)第二章硬件模块设计 (4)2.1 系统框图 (4)2.2 系统硬件 (4)2.2.1 A T89C51介绍 (4)2.2.2 A T89C51引脚功能说明 (5)2.2.3 电源电路 (6)2.3 时钟频率 (7)2.4 复位电路 (7)2.5 显示模块 (8)2.6 键盘扫描电路 (9)2.6.1 抢答键盘 (9)2.6.2 主持人按键 (9)2.7 报警电路 (10)第三章软件设计 (11)3.1 主程序流程 (11)3.2 抢答器的软件设计 (12)3.3程序分析总结 (12)第四章系统调试与仿真结果 (13)4.1 软件调试 (13)4.2 系统仿真结果 (13)项目分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5)附件主程序 (16)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要求(1)构建proteus 仿真平台:包含抢答输入+串口+数码管;(2)通过串口设置计时器的开始,并把抢答结果通过串口输出;(3)数码管输出抢答结果+组号;(4)比赛结束,能发出报警声。
基于89C51和FIFO的多路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89C51和FIFO的多路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对各组成电路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用C语言编写了软件程序。
标签:89C51;FIFO;高速数據采集;A/D转换;信号调理引言数据采集是将被测的各种参量通过相应的传感器转换为模拟电信号,再将模拟电信号进行处理(放大或衰减),然后经过采样、量化、编码、数据预处理和传输等步骤,最后进行存储记录的过程,完成相应功能的系统称为数据采集系统。
随着高速数字处理以及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要求的越来越高,现在的数据采集系统不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采样速率和足够宽的工作带宽,还要有较高的精度以提高其动态范围。
我们通过FIFO(First-In First-Out)实现了单片机对B-dot磁探针信号的高速采集。
为了能够完成对B-dot磁探针信号的高速采集,并对采集到的大量数字信号进行缓存处理,作者采用TLE2072、AD7899、IDT7204、IDT71256和89C51单片机一起设计了一个多路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制定和设计完成相应的硬件及接口系统。
1 系统的整体设计图1所示为一个三路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结构框图。
由图可知,该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电路(ADC)、FIFO、89C51、SRAM、485总线和上位机等部分。
图1 3路高速采集系统结构框图ADC将采集到模拟信号实时转换为数字信号,以实现数字化采样。
在基于89C51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89C51往往不能适应ADC的工作速率,因为ADC 总是在进行数据输出,如果由单片机直接读取A/D转换的数据,则系统的采样率会大大降低,所以在89C51和ADC之间增加了缓存器。
常用的缓存器有RAM、SRAM等,但是若用它们作为缓存器,采集系统必须增加地址发生电路,SRAM 还需要总线仲裁电路,因而使器件多,时序复杂,可靠性不高。
毕业设计(2016届)题目:基于单片机89C51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姓名:苏永康学院:物理电气信息学院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号:12012242012班级:自动化<2>班指导教师:汤秀芬2016年5月12号摘要数据采集技术是现代一个重要的领域,随着单片机的出现以及快速的在工业中发展,二者的结合并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所以本文设计一个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系统是以单片机AT89C51为控制核心,为了满足A/D转化精度为12位,选用A/D转换器芯片MAX187和多路模拟开关4067设计信号输入电路并完成A/D 转换,此系统能够实现采集最多16路模拟量输入信号,另外一个独立电路是单片机作为主机通过I2C总线控制数字传感器DS1621可实现多点温度采集系统,并将采集到的电压、温度的实时数据通过液晶屏显示然后再通过RS232传输到上位PC机上。
本文设计的系统有效的把A/D转换技术,I2C总线技术和86C51单片机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高速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系统能够与PC机通信,采集数据实时显示。
软件部分采用C语言编程,完成信号输入电路,显示电路,通信电路程序设计。
关键词:数据采集;89C51; MAX187; RS232;ABSTRACTData min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area, modern with the emergenc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nd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industry,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an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trend.So in this paper, A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design, system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 T89C51 as the control core,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precision of A/D conversion for 12, choose A/D converter chips MAX187 4067 design and multi-channel analog switch signal input circuit and A/D conversion, this system can realize collection up to 16 analog input signals, A separate circuit is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s the host through the I2C bus control digital sensor DS1621 multipoint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collected real-time data through the LCD display of voltage, temperature, and then through RS232 transmitted to upper PC. System designed in this paper the A/D conversion technology effectively, and 86 c51 I2C bus technology effectively combined, realize the high-speed communicat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an communicate with PC, data real-time display. Part software using C language programming, signal input circuit, display circuit, communication circuit design program.Key words: Data acquisition89C51 MAX187RS23目录1.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本文主要的工作和内容安排 (3)2.数据采集技术与数据传输 (4)2.1 数据采集技术 (4)2.1.1 数据采集系统数字化理论 (4)2.1.2 数据采集系统各部分作用 (7)2.2数据传输-串行通信 (8)2.2 1 串行通信总线(I2C) (8)2.2.2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RS232C) (9)3.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13)3.1系统硬件EMC设计 (13)3.2 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框图 (14)3.3中心控制电路—AT89C51单片机 (16)3.4信号输入电路 (20)3.4.1 模拟开关电路4067的简介 (20)3.4.2 模拟-数字(A/D)转换电路-MAX187 (22)3.5数字温度传感器输入电路 (25)3.6 上位机通信电路 (27)3.7显示电路设计 (29)4.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31)4.1 软件开发系统—Keilu Vision4 (31)4.2系统程序设计 (34)4.2.1 主程序流程图 (34)4.2.2初始化流程图 (35)4.2.3子程序流程图 (38)4.2.4 程序调试结果 (42)5.系统仿真 (44)5.1 系统仿真 (44)5.1.1单片机仿真工具protues7.8 (44)5.1.2友善串口调试助手 (45)5.2 系统调试结果与分析 (45)6. 结论和展望 (48)6.1 结论 (49)6.2 展望 (49)参考文献 (51)谢辞 (53)附录1:整体电路结构图 (55)附录2:高精度数据采样系统程序设计 (56)1.绪论1.1 研究背景近些年来,随着各个领域的兴起和发展,数据采集技术开始备受关注,在航天,武器研究,地质研究领域迅速的发展。
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设计课题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地点:设计时间: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基于89C51的计算器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课程设计地点:课程设计时间: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 概述 (4)1.1 研究背景 (4)1.2 设计思想及基本功能 (4)2 总体方案设计 (5)2.1 方案选取 (5)2.2 系统框图 (6)3 硬件电路设计 (6)3.1 电源电路设计 (6)3.2 晶振电路 (8)3.3 复位电路 (9)3.5 键盘电路 (10)3.6 显示电路 (12)3.7程序下载电路 (15)4 系统软件设计 (16)4.1 主程序软件设计 (16)4.2 键盘程序设计 (19)5 系统仿真与调试 (21)6总结 (25)参考文献 (26)附录1系统原理图 (26)附录2 源程序 (28)附录3 机器码 (36)1 概述1.1 研究背景计算器(Calculator)是微型电子计算机的一种特殊类型。
它与一般通用计算机的主要区别在于程序输入方式的不同。
计算器的程序一般都已经固定,只需按键输入数据和运算符号就会得出结果,很容易就能掌握。
而一般计算机的程序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动,或重新输入新的程序。
简易计算器主要用于加减乘除;科学计算器,又增添了初等函数运算(有的还带有数据总加、求平均值等统计运算)。
现代电子计算器首次问世是1963年。
那时的计算器是台式的,在美国波士顿的电子博览会上展出过。
与计算机相比,它小巧玲珑,计算迅捷,一般问题不必事先编写复杂的程序。
随着社会需求,计算器也从原有单一的数字加减计算演变为复杂的多种运算。
现在不在单一的在某一方面而是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器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省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为现代社会最普遍、最实用的计算工具,作为学习电子行业的我们,就更应该更贴近生活,开发制作一些具有实用意义,又具有学习意义的小产品。
基于89C51单片机检测中心控制系统设计
胡明祥;祖静;张吉堂;崔春生;胡皓南;王锐
【期刊名称】《伺服控制》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本文根据回转体工件)JaT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利用超声波为检测手段,设计以89C52单片机核心联合8253定时器和AC6684数据采集卡的检测控制系统。
系统以超声波作为检测信号源,采用探头自动更换以适合不同回转体工件的检测要求。
该检测中心实现了回转类零件进行超声自动检测,自动更换检测探头,具有检测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检测结果可以进行图形图像化显示,还可以进行数字判读。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胡明祥;祖静;张吉堂;崔春生;胡皓南;王锐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测试技术重点
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
【相关文献】
1.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J], 魏印龙;张向阳;孔令扬
2.基于AT89C51单片机控制的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设计 [J], 沙益夫
3.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音乐喷泉控制系统设计 [J], 王选诚;苏凤;孙玉梅;尹德汇
4.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J], 胡超;魏仲辉
5.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J], 胡超;魏仲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89c51的超声波测距单片机课设超声波测距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技术,它利用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特性来实现距离的测量。
在单片机领域中,基于89c51的超声波测距单片机课设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任务。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设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设目标该课设主要目标是设计一个基于89c51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实现对目标物体到传感器之间距离的准确测量,并将结果通过LCD显示出来。
二、硬件设计1. 超声波模块:超声波模块是整个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它负责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
常用的超声波模块有HC-SR04等型号,其工作原理为发射一定频率(通常为40kHz)的超声波信号,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
根据反射时间和速度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到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2. 单片机:本课设使用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它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并处理从超声波模块接收到的信号。
89c51单片机具有较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也具备较强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3. 显示模块:本课设使用LCD显示模块,将测量结果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来。
LCD显示模块通常需要与单片机通过并行或串口通信进行数据传输。
4. 电源模块:本课设需要使用5V直流电源供电,可以使用适配器或者电池等方式提供电源。
三、软件设计1. 超声波测距算法:在本课设中,超声波测距算法是最为关键的部分。
其基本思路为通过发射超声波信号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出目标物体到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现过程可以采用定时器和外部中断等方式。
2. LCD显示程序:LCD显示程序负责将计算出来的距离值以数字形式显示在LCD屏幕上。
该程序需要与LCD显示模块进行通信,并实现字符/数字的输出功能。
3. 系统控制程序:系统控制程序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控制超声波模块、LCD显示模块等硬件设备,并调用超声波测距算法和LCD显示程序实现距离测量和显示功能。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硬件:将超声波模块、LCD显示模块等硬件设备连接到89c51单片机上,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
在工业生产中,温度是最基本的检测参数之一,温度的检测和控制直接和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等重大技术指标相联系。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以单片机为主题,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组成的智能仪表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智能仪器自身带有微处理器,在结构上自成一体,能独立进行测试,使用灵活方便。
然而在实际工业生产活动中常常包含许多工业参数需要测量,如:温度、湿度、压力、水位、流量等,单独使用温度计、湿度计、压力计等分别测量温度、湿度、压力等等生产现场的工艺参数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数字式智能多路巡检仪可以测量多个传感器数据,通过巡回显示方式,在单台仪表上可以显示多个数据,因而可有效节省成本。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数据采集巡回检测已成为日益重要的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等需要同时检测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场合。
数据采集是工业控制等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普通电路已无法满足日常生活及工业的控制需求,通常采用一些功能相对独立的单片机系统来实现,作为测控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数据采集的性能特点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需要我们在这个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因而需要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
该设计正是从生产需要出发,低成本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配以不同的传感器完成各类数据的采集、显示、控制与数据汇总保存。
因此,数字式智能多路巡检仪具有十分广阔的现实市场和潜在的市场要求。
2 AT89C51单片机与传感器2.1 A T89C51单片机的主要性能参数AT89C51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片内含有4KB快闪可编程/擦除只读存储器的8位COMS微控制器,使用高密度,非易失存储技术制造,并且与80C51引脚和指令系统完全兼容。
芯片上的FPEROM允许在线编程或采用通用的非易失存储编程器对存储器重复编程[1]。
2.2 A T89C51单片机的结构及特点AT89C51采用40引脚的双列直插式封装(DIP)形式,内部由CPU,4 KB的ROM,256B的RAM,2个16位的定时/计数器T0和T1,4个8位的I/O端口和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等部分组成。
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设计课题:基于89C51的温度报警器设计学院名称: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地点:设计时间:指导教师意见:成绩:签名:年月日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基于89C51的温度报警器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课程设计地点:课程设计时间: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题目课题性质工程设计课题来源选题指导教师主要内容(参数)利用89C51设计温度报警器实现以下功能:1.实现对环境温度的测量和显示;2.温度超过设定值时,蜂鸣器报警;3.报警同时系统发出中断命令停止工作;任务要求(进度)第1-2天:熟悉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查阅技术资料,确定设计方案。
第3-4天:按照确定的方案设计单元电路。
要求画出单元电路图,元件及元件参数选择要有依据,各单元电路的设计要有详细论述。
第5-8天:软件设计,编写程序,要求内容完整、图表清晰。
第9-10天: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要求文理流畅、格式规范、方案合理、设计正确。
主要参考资料[1] 张迎新.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及接口技术(第2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2]伟福LAB6000系列单片机仿真实验系统使用说明书[3] 阎石.数字电路技术基础(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审查意见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目录1 引言 (4)2 总体方案设计 (4)2.1总体方案 (4)2.2 方案论证 (4)2.3 硬件组成 (6)3 硬件电路设计 (7)3.1 时钟电路 (7)3.2 复位电路 (7)3.3 A/D转换设计 (8)3. 4放大电路设计 (9)3.5 显示电路设计 (10)3.6 报警电路 (11)4 系统软件设计 (12)4.1 主程序设计 (12)4.2 显示子程序的设计 (13)4.3 AD转换设计 (14)5 总结 (15)附录A 总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单片机的多路输入测试系统设计摘要:介绍了一种高精度多路输入测试系统,采用P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应用12位高精度A/D转换芯片MAX197实现多路数据采集,单片机通过串口与上位机通讯,上位机终端控制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显示、曲线绘制与保存。
本系统可实现在线测量,提高了实验自动化水平,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A/D;单片机;多路数据采集;测试系统A/D;单片机;多路数据采集;测试系统Design of Multi-channel Test System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Abstract :A highly precise multi-channel test system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89C51 is used as controller, and the 12-bit A/D conversion chip-MAX197 is used to achieve multi-channel data acquisition. The control terminal on the host computer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by serial port to realize the on-line data acquisition, display, processing and save. The multi-channel test system improves the automation level of test and possesses high practical value.Key words: A /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multi-channel data acquisition; test system前言磨损率、摩擦系数、温升等是评价材料摩擦学特性的重要参数。
传统摩擦学实验中,多采用仪表直接显示测量结果,其缺点是实验数据记录困难;若采用数据采集卡处理测量信号,其缺点是存储容量有限,数据处理能力不足,不利于对数据的整体分析。
尤其当材料性能相近时,对测试系统的精度、分辨率要求苛刻,为此,设计了一套多路输入测试系统。
本系统采用P89C51单片机作控制器,应用12位A/D转换芯片实现多路数据采集,单片机通过串口与上位机通讯,上位机终端控制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显示、曲线绘制与保存。
本系统可实现在线测量,提高了实验自动化水平,具有实用价值。
1 测试系统方案图1为测试系统原理,实验时,传感器捕捉速度、温度、力等物理参数,转化为电压信号后输入至A/D 转换模块,单片机接收终端控制软件信号,控制A/D 转换模块读取,并将转换后的数据送入计算机,由终端控制软件处理。
测试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和终端控制软件三部分。
其中,数据采集电路由MAX197,P89C51单片机和MAX232组成。
传感器内置前端处理电路,其输出模拟信号接入MAX197进行模数转换,由P89C51控制A/D 转换和数据读取。
P89C51通过MAX232标准接口与PC 机进行串口通信,发送数据并接收终端控制软件命令。
终端控制软件负责数据处理及在线显示、曲线绘制、保存和打印,并设置整个系统的参数、工作方式等。
2 硬件电路设计系统精度首先取决于传感器测量精度,传感器选定后,A/D 转换精度、电路抗干扰能力决定测试结果的精确性。
本测试系统选用MAXIM 公司12位高精度转换芯片MAX197对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A/D 转换,选用PHILIP 公司P89C51单片机控制数据采集,选用MAX232负责单片机与上位机通讯,由单片机的串行口将测量数据发送到终端控制软处理。
2.1 MAX197与单片机接口设计MAX197是多路12位高速并行A/D 芯片,具有8路可独立编程的模拟输入通道,其测量范围可选,为0~5V, 0~10V,±5V, ±10V,A/D 转换时间为6µs,采样率为100ksps 。
同时,MAX197具有8位数字输出端,可输出8位或12位数字量。
此外,MAX197还可提供内部和外部时钟模式、内部参考电压(VIEF=4.096V)和外部参考电压模式、内部和外部采集模式。
作为一种通用A/D 芯片,MAX197可与多种单片机接口。
本系统中,MAX197硬件电路接线如图3所示。
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依次接入CH0, CH1, CH2,,引脚,将不使用的通道全部接地,以降低通道间信号串扰。
MAX197的D0~D7与P89C51的P0.0~P0.7与相连,用于输入MAX197的初始化控制字,也用于读取转换结果数据。
由于电路仅使用一块A/D 转换芯片,片选信号CS 引脚接地。
置SHDN 引脚为高电平,MAX197处于软件设置低功耗工作方式。
采用MAX197内部自带参考电压,将REFADJ 经0.01LF 电容接地,REF 经4.7LF 电容接地。
HBEN 脚与单片机的P1.7引脚相连,用做判读高、低位数据的选择线。
INT 脚与P89C51的P1.6口相连,以便实现中断,读取转换结果。
在电路中,AGND 和DGND 相互独立 ,各种电源与模拟地之间都用0.1LF 电容来消除电源的纹波。
通过设置MAX197的控制寄存器来选择通道和量程,选择输入电压范围为0~10V 。
2.2 单片机与上位机接口设计PHILIPS 公司的P89C51单片机是一款80C51微控制器,包含16kB Flash 和1024字节的数据RAM,可在线烧录,使用简单。
本系统选用P89C51作控制器,控制MAX197进行A/D 转换, A/D 转换结束后,MAX197向P89C51发出中断申请, P89C51读取转换得到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终端控制软件,由终端控制软件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图3 MAX197硬件接线处理,当接收到终端控制软件通过串口发来的指令时, P89C51分析指令类型并进行相应的动作。
系统与上位机的通讯利用RS-232总线标准接口和P89C51的串行口RXD,TXD 来实现。
MAX232芯片是美信(MAXIM )公司专为RS-232标准串口设计的单电源电平转换芯片,使用+5v 单电源供电。
关键特性:+3.0V 至+5.5V 、低功耗、最高1Mbps 、真正的RS-232收发器,使用4个1µF 外部电解电容。
为保证控制器与终端控制软件串行通信,同时满足控制器自身性能要求,采用11. 059 2MHz 晶振,使得单片机产生可靠的串口通信的波特率。
串行通讯采用工作方式1,通过软件设置TH1=0xFD,波特率为9 600 bit/s 。
发送数据采用查询方式,当存储的采样数据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单片机将数据以串行方式发送到上位机终端控制软件。
图4 P89C51接线图图5 MAX232原理图图6 RS232接线图3 软件设计软件系统包括单片机程序和终端控制软件两部分。
单片机程序实现A/D 转换结果的读取,并将数据传输到串行口;终端控制软件实现串行口读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显示、曲线绘制并保存。
本系统中,单片机软件采用C51语言编写,终端控制软件使用Visual C++6.0开发。
3.1单片机程序设计单片机程序采用C51编写,实现控制A/D 转换和串行通信,利用中断进行数据的转换和读取等操作。
A/D 转换的控制与读取程序流程如图7所示。
3.2 控制终端软件设计控制终端软件采用Visual C++6.0开发,包含系统参数设置,数据显示保存等功能,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作,程序流程如图8所示。
软件与采集电路的串口通信利用MSComm 控件实现,定义了CMSComm 类的对象,通过此对象进行串口操作,读取采集电路从串口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并将数据保存为TXT 文件。
图7 单片机程序流程图图8 终端控制软件流程图图9为终端控制软件界面。
控制终端软件还有参数设置、自动采集等功能,使用方便,可极大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前,设定实验时间和采样间隔,点击开始后即可自动采集,实验结束时系统自动关闭,实验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完全实现了自动化采集。
4 结论本系统采用P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应用12位高精度A/D 转换芯片MAX197实现多路数据采集,利用串口实现单片机与上位机通讯,由上位机终端控制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系统结构紧凑,与传统测试系统相比,不仅可记录多路实验数据,而且可实现数据处理、在线显示、曲线绘制等功能。
最终实验数据保存为TXT 文件,方便利用其他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实验自动化水平,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图9 控制终端软件界面参考文献(References)[1]施洪生,郭炎,等.缸套/活塞环摩擦学性能试验机的设计研究[J].润滑与密封. 2004, 05(3):76-79.[2]蒋建忠,赵永武.摩擦磨损试验机计算机辅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187-190.[3] MAXIMMAX197A/D转换芯片数据手册[Z].[4]李广弟,朱月秀,等.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 6-20, 171-191.[5] PHILIPS P89C5X单片机数据手册[Z].[6]刘艳玲.用MAX232实现MCS)51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1999, 15(2): 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