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医学生物化学的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及专家阐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化学组成及其代谢以及化学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是所有医药类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
本文从课程大纲和定位、课程目标、学情分析、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六个方面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说课设计。
?说课是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其教学、教研以及教学评价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一、课程大纲和定位?1.课程大纲?本门课程以临床医学为例子,大纲要求临床医学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生化基础知识,基本能应用基础生化知识解释某些疾病发病的机理、制定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等作为教学的要求,培养的是高职高专临床型专门人才。
?2.课程定位?《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化学组成及其代谢以及化学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所有医药类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因此地位比较突出,该课程的作用表现在:阐明人体物质组成、分子结构及其功能,为临床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提高医药卫生人才理论和实践水平,为学生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本门课程现在教材存在种类繁多,版本较多,良莠不齐,教师难以选择好教材,有的教材质量差,水平低等问题,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
因此选择周爱儒主编的教材为教学用书,以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吕文华主编的临床教材《生物化学》等用书为教师参考的材料,作为总的用书。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牢固的专业素养,在学习和实践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课程内容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主要的代谢过程,相关的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够解释常见的遗传病机制。
(2)能力目标:掌握重要的临床生化指标,具有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运用生化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
《生物化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理解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分支学科2. 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2) 具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生物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创新精神二、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生物化学的定义(2)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3)生物化学与生物学、化学的关系2.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2)核酸的结构与功能(3)糖类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分支学科(1)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2)生物化学的分支学科(3)生物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化学的定义、概念和原理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大分子的实例,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的理解3. 实验演示法:展示生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书:准备生物化学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2. 课件和教案:制作课件和教案,以便于课堂教学3. 实验器材:准备生物化学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4. 网络资源:收集生物化学相关的网络资源,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生物化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掌握生物分子的检测方法和技术(2) 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3) 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2. 能力目标(1) 具备生物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3) 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创新精神二、教学内容1. 生物分子的检测方法和技术(1)光谱分析法(2)色谱分析法(3)电泳分析法2. 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1)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2)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3. 生物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1)实验室安全知识(2)实验药品和试剂的安全使用(3)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分子的检测方法、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2. 实验演示法:展示生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能力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化学实验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书:准备生物化学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2. 课件和教案:制作课件和教案,以便于课堂教学3. 实验器材:准备生物化学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4. 网络资源:收集生物化学相关的网络资源,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生物化学》教案(《生物化学》教案(六)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理解酶的本质和特性(2) 掌握酶促反应的原理和动力学(3) 了解酶的应用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2. 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和解释酶促反应的速率曲线(2) 具备设计酶实验和处理酶反应数据的能力(3) 提高对酶在工业和医学领域应用的认识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酶研究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创新精神二、教学内容1. 酶的本质和特性(1)酶的定义和分类(2)酶的结构与功能关系(3)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的温和性)2. 酶促反应的原理和动力学(1)酶促反应的机理(2)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米氏方程、速率曲线)(3)酶活性的测定方法3. 酶的应用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酶在工业中的应用(例如:洗涤剂、生物燃料)(2)酶在医学和诊断中的应用(例如:药物代谢、疾病诊断)(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抑制剂、激活剂)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酶的本质、酶促反应原理和酶的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酶应用案例,加深对酶的理解3. 实验演示法:展示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酶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生物化学》教案(七)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理解代谢途径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途径和调控(3) 了解代谢疾病和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2. 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和解释代谢途径中的关键步骤和调控机制(2) 具备设计代谢实验和处理代谢数据的能力(3) 提高对代谢途径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应用的认识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代谢研究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创新精神二、教学内容1. 代谢途径的概念和分类(1)代谢途径的定义和特点(2)代谢途径的分类(糖代谢、脂肪代谢、氨基酸代谢)(3)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2.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途径和调控(1)糖酵解途径和柠檬酸循环(2)氧化磷酸化和呼吸链(3)光合作用的途径和调控3. 代谢疾病和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1)代谢紊乱与代谢疾病(2)药物设计中的代谢考虑(3)个人化医疗与代谢组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代谢途径的概念、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途径和调控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谢疾病和药物设计的案例,加深对代谢途径的理解3. 实验演示法:展示代谢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代谢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生物化学》教案(八)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2) 掌握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机制(3) 了解基因表达调控和突变的基本原理2. 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和解释遗传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的结构与功能是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解这些概念对于后续章节的学习至关重要。
医学生物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医学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技能,了解其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1. 医学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3. 酶的结构和功能4. 医学生物化学与疾病的关系5.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三、教学过程1. 医学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简要介绍医学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医学生物化学对于医学领域至关重要。
2.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介绍生物大分子的种类和基本结构,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
- 阐述不同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和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 酶的结构和功能- 解释酶的基本结构和催化机理。
- 指导学生理解酶在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4. 医学生物化学与疾病的关系- 探讨医学生物化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 分析医学生物化学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联。
5.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介绍医学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析、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相应的结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述的方式,详细解释医学生物化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提供学生所需的基础知识。
2. 示范法:通过实验演示等方式,展示医学生物化学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实验技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加深对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小测、作业和实验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反思与改进- 针对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多媒体投影仪及相关教学课件七、教学反馈与补充-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医学生物化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标题: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一、课程介绍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体内化学反应和过程的科学,它连接了生命科学和化学两个领域。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广泛,包括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以及临床生物化学等内容。
我们的教案将涵盖这些基础领域,并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
1、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糖、脂质、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他们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2、掌握生物体内能量转换和代谢的机理,理解生物氧化的过程,了解代谢调节的基本原理。
3、理解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与表达机制,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
4、掌握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物质在生物膜中的转运过程。
5、了解临床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血液生化,肝功能,肾功能,以及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内容及活动
1、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我们将分章节讲解各个知识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能量转换和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临床生物化学等。
2、实践活动:我们将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生物化学实验,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酶促反应的速度测定,DNA的提取和纯化等。
四、评估方式
评估方式将包括作业,测验,实验报告,以及期末考试。
这些评估方式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参考资料
我们将提供一系列的参考书籍和在线资源,以帮助学生在课堂外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生物化学的相关内容。
***医学院《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案***医学院《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案***医学院《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案教研室生化检验课程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层次)医学检验(专科)教材生物化学检验章节实验四、方法学评价试验(3)——回收试验学时 3教学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回收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掌握GOD-POD 法测Glu的原理。
教学内容方法学评价试验(3)——回收试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GOD-POD 法测Glu,难点:回收试验的原理与操作;教学媒体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课堂演示为辅教学过程复习旧课重复性试验讲授新课一、原理回收是指候选方法准确测定加入常规分析标本的纯分析物的能力,用回收率表示。
将被测物标准液加入病人标本中,成为分析标本;原病人标本中加入等量的无被测物的溶剂作基础标本;然后用候选方法测定并得到各自浓度。
回收浓度=分析标本测得浓度-基础标本测得浓度。
加入浓度=()()()标准液浓度标准液量病人样品量标准液量⨯+mlmlml回收率(%)=100⨯加入浓度回收浓度二、操作(一)样品的处理(已制备)1、基础血清管= 原血清0.9ml+蒸馏水0.1ml2、回收管= 原血清0.9ml+相应的Glu标准液回1 = 原血清0.9ml+ 11.1mmol/L的Glu标准液0.1ml回2 = 原血清0.9ml+33.3mmol/L的Glu标准液0.1ml回3 = 原血清0.9ml+111mmol/L的Glu标准液0.1ml(二)操作与计算三、结果及其讨论课堂提问何谓回收试验?其目的是什么?课堂小节回收试验的原理;GOD-POD 法测Glu布置作业简述回收试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参考书目钱士匀主编.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教研室生化检验课程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层次)医学检验(专科)教材生物化学检验章节实验五方法学评价试验(4)——干扰试验学时 3教学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干扰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医学生物化学说课设计【摘要】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生物化学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医学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医学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等内容,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生化反应和代谢途径等。
教学内容涵盖了细胞代谢、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内容,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案例分析等。
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生物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医学问题的能力。
结论部分总结了医学生物化学说课设计的要点和教学展望,指出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能够更好地提升医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 说课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意义, 总结, 展望, 概述, 概念, 研究对象, 引言, 结论1. 引言1.1 医学生物化学说课设计的重要性医学生物化学说课设计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医学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通过精心设计的说课,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学习医学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医学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并了解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和意义。
说课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医学生物化学的整体认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说课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生物化学这门课程。
医学生物化学说课设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说课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基础,提升他们的医学生物化学水平,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医学生物化学概述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结构、功能以及代谢过程的学科。
它是生物化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是医学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生物化学主要研究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脂质等)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以及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调控机制。
谈谈医学生物化学的备课
【摘要】医学生物化学课程难教难学,做好教学前的备课工作尤为重要。
从“吃透”教材,搜集、丰富教学资源,结合临床实践知识进行生物化学备课,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进行医学生物化学备课。
【关键词】生物化学;医学教学;备课
中图分类号 r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
9-0146-02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学好生物化学,对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学习都大有裨益,对临床思维深度的培养也极其重要[1]。
但生物化学在医学课程中,算是最难学,也最让学生畏学的课程之一。
医学生的共同感觉是:生化太复杂,代谢途径繁杂,机理深奥,不易听懂。
而教师也感慨生化难教,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互动差。
那么,教师如何有效的改变这种状态呢?笔者的体会是,备课环节最重要。
课前应精心设计,因课施教,即根据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活动。
兵法云:谋定而后动。
要打赢一场战争,务必提前做好谋划、运筹。
其实课堂教学也如同一场战役,教师是将帅,学生是士兵,掌握教学目标就是率兵攻城掠地,备课则是运筹帷幄,准备、调配作战资源。
笔者就以下三个方面谈谈生物化学如何备课。
1 “吃透”教材,搜集、丰富教学资源
1.1 以教材为本,熟悉内容,分析重难点,理清内在联系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资源,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就须吃透教材,充分熟悉教材中的内容,并理清章节内及章节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整体一盘棋”的方式将各个知识点溶于一体,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2]。
另外,笔者还有一个体会是,备课时,教师还应以学生的心态来阅读教材,教师与学生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教师认为很简单而无需提及的知识点,可能正是学生的理解难点,忽略了这些小细节,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课前做足准备,分析好教材、学情,就有脉络清晰的思路,讲解时自然会更加清晰流畅,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精熟教材后,即使脱稿讲课,也照样能挥洒自如。
1.2 以相关学科为辅,增加学科间的联系,培养思维的广度、深度
教师备课时还应参阅生物化学相关学科,如有机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药理学和临床学科的教材。
因为生化教学内容与上述学科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局限于本门学科,而应联系相关学科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把知识点讲析透彻,也才能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入,也能为培养临床思维的深度、广度打下坚实基础。
如讲解卵磷脂时,应提及组胚胎学上学过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就是一种卵磷脂,讲解卵磷脂合成时,要列举部分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如叶酸、维生素b12、蛋氨酸、胆碱,让学生讨论指出其治疗原理。
讲解卵磷脂的分解时,又联系蛇毒的毒理、炎症的病理、抗炎药物的药理进行讲解。
通过这种跨学科联系的教学,能够大大增强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认识深度。
1.3 搜集相关史实、典故,增强教学趣味性
很多师生均认为生物化学难教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容枯燥,其实,教师只要扩大阅读面,仍然能挖掘出很多有趣有益的史实、典故,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如讲解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时,可以用“结石宝宝”事件提及不法厂家为何选取三聚氰胺制假;提到胰岛素时,引述中国人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史料;讲解核酸时,叙述其发现历史;讲解维生素c时,讲述欧洲航海时代治疗坏血病的故事。
教师只要勤于读书,用心搜集素材,讲课时及时地穿插小故事,自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 结合临床实践设计教学内容,突出中职教育的实用性
医学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应淡化学科意识,减少纯理论的阐述,多结合临床、保健知识进行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把握好方向,调整重难点的安排。
例如,蛋白质的变性是一个重要知识点,教师应联系生活实践与临床重点讲述,解释鸡蛋为何要煮熟吃;讲授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时应重在以磺胺类药物为例阐述其抑菌原理;讲解氨的代谢时,应着重将临床上降血氨的治疗措施联系起来;讲解生物转化的脱氢氧化时,以酒精的代谢为例讲解醉酒的原因、酒量为何有大小、醉酒后口服葡萄糖的作用原理。
这种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尽量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内容,突出中职教育的实用性特色。
3 结合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因课施教,增强教学效果
教育强调因材施教,笔者认为,教学也要因课施教,即结合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一是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态,语音语调要有变化,表情要丰富,态度要亲切和蔼,表达要幽默生动。
二是要确定合适的讲授方法、演示方法、启发方式,尤其是讲解抽象、晦涩的知识时,更考量教师的这种能力。
因此,备课时,这一环节也须多下工夫。
例如,在归纳三羧酸循环时,可以顺口溜形式总结:乙酰草酰成柠檬,柠檬又成α-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苹果落在草丛中;讲授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时用谐音的方式进行记忆:“路人甲携来一本亮色书”。
讲解胆汁酸代谢时,以人事档案的形式列表展示,姓名:胆汁酸;曾用名:胆固醇;籍贯:肝脏;家庭成员: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工作单位:肠道;个人简历:主要为肠肝循环。
讲解胆红素代谢时,以拟人化的“胆红素的一生”故事讲解胆红素的生成、转运、摄取、结合、肠肝循环、排出过程。
此外,在讲授过程中还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使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易记。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一直是难教难懂,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联系临床实践,采用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琳,黄春霞,刘立鹏,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备好生物化学课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0):892-893. [2]何丹,姜建辉.浅谈医学生物化学教师的备课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66-67.
(收稿日期:2012-12-13)(编辑:何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