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饲养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5
饲养小鹅的技术及相关要求有很多的养殖户都会在一定的士气里饲养鹅,那么小鹅的饲养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鹅饲养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小鹅饲养的技术精心喂养小鹅最开始吃食时最好先调教喂水,随后喂青菜或者牧草、萝卜叶拌米饭之类的食物。
5至10日龄日喂3至4次,夜间2次,日粮中米饭占20%—30%,青饲料占70%—80%;11—20日龄逐渐喂配合饲料。
饲料配方:玉米50%,米糠20%,优质草粉10%,鱼粉8%,生长素1%,骨粉0.5%,抗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0.5%,豆粕10%。
30日龄后至主翼羽长出前以粗料为主,适当补充精料,使其充分运动。
冬天的鹅经过40到50天的饲养,主羽已长出,体重达2.5公斤时,即可用高能量、低蛋白的日粮进行强度育肥20至30天,鹅个体重可达5公斤。
参考饲料配方:玉米35%,粉渣30%,米糠或优质草粉20%,高粱6.5%,贝壳粉3%,食盐0.5%,沙子1%,豆粕4%。
精细管护进鹅前要用2%的福尔马林或20%的石灰水对鹅舍、用具消毒。
一定要选购免疫过的鹅苗,买回后将小鹅摊放在竹筛内注射小鹅瘟血清或小鹅瘟疫苗,每只用注射器灌服0.02%的痢特灵水液0.5毫升,用低度酒浸脚均能有效预防鹅白痢等疾病。
还要勤扫鹅舍,勤换垫草,定期对饲槽、饮水器具清洗消毒。
严禁用被农药污染的农作物秸秆、草、菜喂鹅,严防农药中毒。
早晨摘回和洗过的青菜、草料要晾干后饲喂,拌喂的米饭不要沾油盐荤腥。
当冬鹅的主翼羽长出后,选择光线较暗、环境安静、避风保暖、干燥清洁的房屋作圈舍,条件允许的话要安排隔天下水20分钟左右,以清洁鹅体。
对少数不贪食的冬鹅可进行强制育肥。
将配合饲料加适量水搓捏成粗1—1.5厘米、长约6厘米的条状饲料,进行填喂,每次每只填3—4条,以后逐渐增加到5—6条甚至更多,每天填3—5次,并供给充足的饮水。
合理分群一周龄后每平方米养小鹅20只,2周龄后减少至15只,以此递减。
使鹅群密度合理,防止出现挤压、堆叠,影响鹅的正常生长。
刚出壳小鹅的喂养方法
1、吃食前要先给小鹅水喝。
小鹅要以青菜为主,如莴苣叶等。
不要喂得太饱,以免撑坏小鹅。
2、为使雏鹅健康生长,必须保证有良好的温度环境。
雏鹅第1周龄时给予28℃--32℃,第2周龄时为24℃--28℃,第3周龄为20℃--24℃,以后改为18℃即可。
鹅张口啄食手指,并发出尖叫声,此时即可饮水开食。
在开食前先饮水,方法是先把竹蓝内垫料暂时取出,然后将竹蓝同雏鹅。
3、放到清洁的河水或水池中,水深不超过鹅的踝关节为宜,让鹅自由饮水。
雏鹅一般每日饮水2-3次。
开食是将用水浸泡过的少量碎米(浸泡1小时)放在塑料布上,然后让雏鹅任意采食,随吃随添,最后再喂切成丝状的青菜,每次喂食约20-30分钟。
4、鹅育肥前期和后期的补料雏鹅在育肥前期消化功能差,生长发育迅速,要注意补饲易消化、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喂颗粒料效果更好。
补饲时要按先精料后青料的顺序进行,防止雏鹅挑食青料。
随着鹅日龄的增长,可逐渐增喂青料,减喂精料。
雏鹅30日龄左右就可以停止补饲精料,以饲喂牧草为主。
但在鹅出栏前的20天左右要补饲精料,使其增膘,增加肉的嫩度。
5、疾病的防控工作鹅的抗病力强是相对的,在小规模饲养过程中,其疾病很少发生。
在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由于饲养密度增大,鹅群
中病原的传播几率增加,有些农户为节约成本,抱有侥幸心理,很少用药物预防,甚至不注射疫苗。
冬养雏鹅饲养管理技术
雏鹅是我国重要的家禽资源之一,是一种优质的肉禽和蛋禽。
冬季是鹅苗的生长期,饲养管理技术对鹅苗的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冬养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的一些建议:
1. 温度管理
冬季气温低,需要给鹅苗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适宜的温度为
18-28℃,建议用电暖气或燃气暖气保持稳定的室内温度。
鹅苗的健
康和生长发育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如果温度过低会导致食欲不佳,浪费饲料,生长缓慢。
2. 饲料喂养
鹅苗的饲料需要严格控制,对于冬季生长缓慢的鹅苗,可以适
当增加精料的含量,在满足鹅苗基本营养需求的同时,加速鹅苗的
生长速度。
与此同时,要保持饲料新鲜,饲料盘随时清洁卫生,避
免交叉感染。
3. 水的供应
水是鹅苗生长必需的,而且在冬季尤其重要。
要保证饮水清洁
新鲜,尤其是鹅苗的饮水器,在冬季要随时换水,避免水温过低,
保证鹅苗的健康和成长。
4. 疾病预防
鹅苗容易感染疾病,特别是在冬季,鹅苗的抵抗力较低。
因此
需要加强卫生管理,定期给鹅苗喷药杀虫,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防止疾病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避免过度饲养、过
度密度等不合理的饲养方式,保持鹅苗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冬季是雏鹅生长的关键时期,饲养管理技术对鹅苗的健康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冬养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的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雏鹅的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雏鹅是一种优质的禽类,因为其肉质鲜美,味道鲜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之一。
然而,如何进行正确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以确保良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
本文将阐述与雏鹅的饲养管理相关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饲料选用饲料的选用是饲养管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种类的饲料。
•初生期(0-2周龄):在这个阶段,我们应为雏鹅准备优质的起始饲料,以高蛋白、高能量和易消化为特征,例如米麸、豆粕、鱼粉等。
•生长期(2-6周龄):在这个阶段,我们应采用逐渐增加玉米的方法,向雏鹅添加能量增强、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的饲料。
此外,我们应加入食物级氨基酸和鸡精等营养素,以满足雏鹅的生长需求。
•增重期(6-12周龄):在此时期,我们应继续增加玉米的含量,同时增加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以使雏鹅保持健康和增重。
饮水管理饮水是雏鹅成长发育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合理的饮水管理也是饲养管理的必要环节。
在具体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饮水器的选用:应选用适宜的饮水器,例如分布式自动饮水机或单开饮水器。
它们具有节水、便于管理的特点,可以保持雏鹅饮水的干净和可靠性。
2.水质的管理:在新池或使用旧池时,首先应清洗水槽并更换新水。
随着雏鹅生长的推进,出现水池的肮脏和有害物质的增加,应定期清洗和更换新水。
3.饮水的过程:在饲养管理中,我们要保证雏鹅的饮水充足,保证其生长发育的健康和营养。
每天应该多次检查饮水面积是否足够,以确保饮水的充足性。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保证雏鹅成长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饲养环境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的管理:自出壳到生长成年,雏鹅对温度的需求不同。
在初生期,应将温度保持在30-33℃左右。
增重期后,逐渐降低温度至20℃左右,以适应日常生活环境。
2.光照的管理:光照对雏鹅的生长发育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保证雏鹅享有充足的光照。
东北小白鹅饲养技术1、温度适宜在幼鹅阶段要通过外界加温,让雏鹅顺利度过幼鹅期,一般1~7天需加温33~29度,8~14天温度要保持在28~22度,随后最好保持在15度以上,这样的温度最适合鹅的成长。
2、及时饮水饮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要保证出壳后24~36小时喝水,超过36小时雏鹅容易轻度脱水,超过48小时会严重脱水。
饮水的温度要跟棚内一致,此外避免雏鹅拉稀,3天内饮水可以添加抗肠道和抗应激的药物。
3、适时开料雏鹅先开饮后开食。
开食在开饮后半小时进行,可用半生半熟的米饭(用冷开水洗去粘性)加切细的嫩青绿饲料,撒在塑料布上或小料槽内,引诱雏鹅自由采食。
4、光照管理1周龄要24小时的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5瓦灯泡,灯泡高度距离地面在2米左右。
2周龄18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3瓦灯泡;3周龄16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2瓦灯泡;4周龄起自然光照,为便于管理夜间弱光照明(每平方米0.3瓦灯泡)。
5、做好防疫刚出壳24小时内注射完小鹅瘟疫苗,在第5~7天再加强一次,10~14天注射副黏病毒疫苗,21天时注射禽流感疫苗。
6、室外活动22-28日龄白天可以放到室外活动,天气好时在运动场上喂青饲料。
天冷时,晚上室内要注意保温,可以多加垫草。
雏鹅吃草多,粪便多,要对鹅舍进行清扫,保持室内干燥卫生。
每天喂配合饲料5-6次,用料量逐日增加,晚上至少喂1-2次。
7、调整饲养密度1周龄10-15只,2周龄8-10只,3周龄6-8只,4-6周龄4只,7周龄后3只即可。
根据雏鹅的大小、强弱进行群分饲养,一般每群80-100只,对弱群加强饲养,3周龄后可并群饲养,每群300-400只。
以上就是雏鹅在1-40天管理方面要注意的,养鹅户要注意,这样可以减少雏鹅的死亡率,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增加养鹅场的效益。
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一、幼雏期1、雏鹅由于刚出壳不久,在饲养的时候最主要的是做好保温、防湿、开食工作,温度需要尽量保持在28-30度左右,湿度控制在55%左右。
雏鹅每成长一周,对它的稳定可以下降2℃左右,最后直至脱温。
2、开食的话最好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青草和适口的饲料。
3、在幼雏期的时候不要将鹅放在水里面洗浴,待满了一周后再进行浅水洗浴。
二、育成期1、破壳后第四周开始就进入育成期了,这个时候的鹅成长最为快速,在这个时候也会开始换羽毛、长肉和长骨骼。
2、如果正遇夏季的话,不能过度放牧,还要注意疾病的防控,及时接种疫苗,同时还要在正常食量的基础上,增加2-3次的补充饲料。
3、在这一段时间需要特别注意饲料的营养和搭配,在喂养的时候需粗饲料和精饲料结合的方式。
可在日常观察鹅的粪便可以明确的知道饲料是否搭配得当,如果粪便比较小而且坚实的话,说明精饲料过多了,需要加入粗饲料;如果粪便粗大且松散的话,说明粗饲料过多了,需要加精饲料。
三、产蛋期1、这段期间除了保证受精率外还要保证鹅的营养供应。
特别是需要对鹅进行分组饲养,公鹅和母鹅的比例为:1:4。
2、在这个时期需要特别注意放牧的时间,早上需要在母鹅产蛋之后再放牧。
鹅舍内需要铺设好柔软的稻草,以此来引诱母鹅集体产蛋,还能防止蛋壳破损的情况出现。
3、产蛋期需要长时间的光照,才能增加产蛋量,这期间如果光照不够的话,需要人工补充光照,每天光照时长需要长达13小时以上。
四、修产期1、产蛋期过后就是修产期,这个时候母鹅的体力和营养都是严重缺乏的,导致羽毛杂乱不堪,这时候就需要强制对它进行人工换羽毛,在人工换羽的时候,尽量分批进行换羽。
2、进行换羽鹅会变得走路摇晃、不愿睡、不愿进食等等,这种情况出现时,无需过度关注,同时注意好鹅舍的清洁、干燥、通风等方面。
3、在喂食上加入一些富含高蛋白的精饲料能让羽毛快速长出来。
雏鹅应如何饲养管理雏鹅是很多农村饲养的首选,那么雏鹅怎么饲养与管理呢?今天店铺就来教大家雏鹅的饲养管理方法。
雏鹅的饲养管理方法雏鹅的选择要从管理正规、品种纯正又没患过传染病的种鹅场预定雏鹅。
种鹅必须进行小鹅瘟、鸭瘟、副黏病毒等疫苗防疫,使雏鹅有足够的母体抗源保护。
接雏前要了解该场的孵化率和出雏时间,一般以30~31天正常出雏为好,若孵化率低或出雏时间过早、过晚,则鹅雏的质量差。
健康强雏精神饱满、眼睛有神、活泼、反应灵敏、叫声洪亮;羽毛整洁,符合品种特点;体格匀称,大小适中,无残疾;两腿结实,手握挣扎有力,腹部柔软而有弹性;脐部吸收良好,肛门洁净无粪迹等。
剔除弱雏鹅,弱雏鹅羽毛粘有蛋壳或蛋清等污迹;不能站立、腿部干瘪,精神痴呆无神、叫声嘶哑或发出尖叫;歪嘴、瞎眼,腿瘸等畸形;肛门粘有粪便;脐部水肿或有血迹、钉脐等;腹部触之水样无弹性或有硬块;体格大小参差不齐。
育雏前的准备育雏前要对育雏室、育雏设备进行准备和检修。
育雏室要防止"贼风"(过堂风)进入,彻底灭鼠,防止兽害。
接雏前2~3天,对育雏室内外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墙壁要用20%石灰水粉刷,排水沟用2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地面、天棚用1∶200的农福、0.25%抗菌威或0.1%~0.3%过氧乙酸溶液自上而下喷洒消毒,以地面见湿为宜。
喷后关闭门窗2~3小时,然后敞卉,晾干室内。
最好进行熏蒸消毒,凡进入育雏室的垫料、饲槽、水槽、围栏、装雏筐等用具要与育雏室同步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14毫升福尔马林、7克高锰酸钾,消毒容器容量至少是消毒液的5~10倍。
容器周围不要有垫料,严防火灾。
事先要关好门窗,堵塞缝隙,室内保温25~27℃,湿度75%~80%,温湿度低消毒效果差。
封闭48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然后关闭待用。
育雏室门前设消毒池,喷洒5%来苏儿或2%~3%火碱液或撒生石灰消毒。
进雏前要备好饲料、兽药、疫苗、照明用具等,最后进行预温,在进雏前,将育雏室温度调至28~30℃,相对湿度65%~75%。
鹅雏怎么饲养?饲养雏鹅必须把握好这六个要点
鹅雏怎么饲养?对待鹅雏,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来喂养,只有等鹅苗长大,才能带来更多的收益,所以好好的喂养鹅雏是很有必要的,养雏鹅必须把握好这六个要点:
1、选好雏鹅
健壮雏鹅表现为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响亮,用手握住其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
对腹大、歪头等弱雏要淘汰。
2、温度适宜
1~5日龄雏鹅的适宜温度为25℃~28℃,6~10日龄为23℃~26℃,11~20日龄为20℃~24℃,21日龄以后为17℃~20℃。
3、精心饲喂
应定时定量饲喂,宜采用少喂勤添八成饱的喂法。
在雏鹅出壳24小时后,要先喂水后开食,喂浸泡的碎米和丝状青菜。
开食后头两天日喂4~5次;4~10日龄日喂5~7次,精料占日粮的35%,青菜占65%;11~20日龄时,以喂青料为主;21日龄后改喂谷物类饲料,日喂4~5次。
4、分开育雏
每批雏鹅都有大中小或强弱之分,因此,必须合理分群,达到全群生长均匀、发育整齐的目的。
育雏应以小群为宜,每群50~80只,要做到白天、黑夜逐群检查,
定时驱赶雏鹅运动,防止有雏鹅堆叠而造成上面冻、中间热、下面压。
5、适时放牧
雏鹅7日龄后,选择在晴朗无风天气,让其在清洁的浅水塘内戏水,初期时间要短,路要近。
6、防治疾病
雏鹅抗病力弱,圈舍要常清扫,垫草要勤换勤晒,料槽每周用碱水刷1次,育雏阶段重点防治鹅流感和小鹅瘟。
一.育雏条件1.育雏室、育雏设备的准备、检修接雏前要对育雏室进行全面检查,对有破损的墙壁和地板要及时补修,保证室内无贼风入侵,鼠洞要堵好;照明用线路、灯泡必须完好,灯泡个数及分布按每平方米3W的亮度安排;安排好取暖设备。
2.育雏室、育雏用具的消毒育雏室内外在接雏前2~3天应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墙壁可用20%的石灰浆刷新,阴沟用2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地面、天棚用10%硫酸-石碳酸溶液喷洒消毒,每平方米面积使用0.5~1L消毒液。
喷洒后,关闭门窗1h,然后敞开门窗,让空气流动,吹干室内。
育雏用具如圈栏板、巢穴、食槽、水槽等皆可用5%的热碱溶液洗涤,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腐蚀雏鹅黏膜。
圈栏铺垫或巢穴的褥草应用干燥、松软、清洁、无霉烂的稻草或其他秸秆,盖巢穴的棉絮或麻袋,使用前需用阳光暴晒1~2天.育雏室出入处应设有消毒池,进入育雏室人员随时进行消毒,严防病毒进入使雏鹅遭受病毒侵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育雏室的地面不宜用石灰乳消毒,更不宜用石灰粉消毒,其原因是随人员的走动,易扬起石灰粉末,落入到雏鹅眼中引起结膜炎或易使空气混浊,导致气管炎。
3.预温雏鹅舍的温度应达到28~30°C,才能进鹅苗。
地面或炕上育雏的,应铺上一层10cm厚的清洁干燥的垫草;然后开始供暖,温度表应悬挂在高于雏鹅生活的地方5~8cm处,并观测昼夜温度变化。
4.合适的温度及湿度早春或夜晚可适当提高1°C。
所谓育雏温度只是一种参考,还可根据雏鹅的表观来判断温度的高低。
温度适宜,雏鹅安静无声,彼此虽似靠近,但无扎堆现象,吃饱不久后就睡觉;如箱内或室内温度过低,雏鹅叫声频频而尖,并相互挤压,严重时发生堆集;如果温度过高,雏鹅向四周散开,叫声高而短,张口呼吸,背部羽毛潮湿,行动不安,放出吃料是表现口渴而大量饮水。
发现上述两种情况,应及时调整。
温度不能忽高忽地,温度过低,雏鹅受凉易感冒;温度过高,雏鹅体质会变弱。
自温育雏在保温与防湿上存在一定矛盾,如在加覆盖物时温度便上升,温度也增加,加上雏鹅日龄增大,采食与排粪量增加,湿度将更大,因此,在加覆盖物保温时不能密闭,应留一通气孔。
5.注意通风换气育雏室必须有通风设备,经常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通风换气时,不能让进入室内的风直接吹到雏鹅身上,防止受凉而引起感冒。
6.适宜的密度密度过大,鹅群拥挤,则生长发育缓慢,并出现相互啄羽,啄趾、啄肛等现象。
7.光照的时间育雏第一天可采用24h光照,以后没2天减少1h,至时采用4周龄采用自然光照。
二.雏鹅的饲养1.及早开水当雏鹅从孵化场运来后,立即安排实现准备好并消毒过的育雏室里(育雏保温设备在雏鹅到达前先预热升温),稍后休息,应随即喂水。
如果是远距离运输,则宜首先喂给5%~10%的葡萄糖水,这对提高育雏成绩很有帮助,其后就可改用普通清洁饮水。
饮水训练是将雏鹅(逐只或一部分)的嘴在饮水器里轻轻按1或2次,使之与水接触,如果批量较大,就训练一部分小鹅先学会饮水,然后通过模仿行为使其他小鹅相互学习。
但是饮水器位置要固定,切忌随便移动。
一经饮水后,决不能停止,保证随时都能饮到水。
进入育雏室的第一件事就是饮水。
如果雏鹅长时间缺水,为防止因骤然供水引起暴饮造成的损失,宜在水中按0.9%的比例加入些食盐,调制成生理盐水,这样的饮水即使暴饮也不会影响血液中的正负离子的浓度。
2.适时开食开食必须在第一次饮水之后,当雏鹅开始“起身”(站起来活动)并表现出有啄食现象时进行。
一般是在出壳后24~36h内开食。
开食的精料多为细小的谷实类,常用的是碎米和小米,经清水浸泡2小时,喂前沥干水。
开食的青料要求新鲜易消化,常用的是苦荬菜、莴苣叶、青菜等,以幼嫩多汁的为好。
青料喂前要剔除黄叶、烂叶和泥土,去除粗硬的叶脉、茎秆,并切成1~2mm宽的细丝状。
饲喂时把事先加工好的青料放在手上晃动,并切成均匀的撒在草席或塑料布上,引诱雏鹅采食。
个别反映慢的、不会采食的鹅,可将青料送到其嘴边,或将其头轻轻拉入饲料盆中。
开食可以先青后精,也可以先精后青,还可以青精混合。
开食的时间约为0.5h。
开食时的喂量一般为每1000只雏鹅5kg/天青料,2.5kg/天碎米,分6~10次(包括夜晚)饲喂。
青料在切细时不可挤压。
切碎的青料不可存放过久。
雏鹅对脂肪的利用能力很差,饲料中切忌油,不要用带油的刀切青料,更不要加喂含脂肪较多的动物性饲料。
1~3日龄内的雏鹅都要这样饲喂,但喂量逐增,到2日龄时没1000只鹅用碎米5kg/天,青料12.5/天,同时满足其饮水要求。
4~10日龄的雏鹅,食欲和消化能力有所增强,喂量要逐步增加。
7日龄,没1000只鹅用碎米15kg/天,青料37.5kg/天;10日龄时提高到碎米21kg/天,青料77.5/天左右。
青料切碎的宽度可略增加,达2~3mm。
饲喂次数适当减少,可每天喂6~8次,其中夜间2或3次。
此时可在饲料中加一些煮熟的蛋黄或含脂肪较少的植物性蛋白饲料。
实际饲喂以掌握八成饱为宜,因为这时雏鹅的消化能力还较差。
从4日龄起,雏鹅的饲料中应增加沙粒,大小以能吃下去即可。
11~20日龄雏鹅,精料可由熟喂逐步过渡为生喂,生喂的则逐渐的转为不浸泡或少浸泡,也可渐转为混合精料。
青料宽度可增加为3~5mm,并逐步增加青料的比例,使其比例增至80%~90%的水平。
每天喂给的次数,可减少为6次,其中晚上2次。
如天气晴朗,暖和。
可以开始放牧,让鹅采食青草,放牧前不喂料。
这一阶段内,青料中可包括切碎的较粗的叶柄、叶脉。
21~30日龄雏鹅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增加,消化能力也加强。
日粮中的精料可由米逐步转变为“开口谷”,即煮至外壳裂开的谷实,也可以用混合精料。
青料的切碎宽度可再增到5~10mm,日粮中的青料的比例可增加到90%~92%。
这时,也要逐步延长放牧的时间。
舍饲一般每天喂5次,其中晚上1或2次。
雏鹅生长很快,水盆、饮水器和食盆、食槽每隔10天就要更换。
食槽的规格:1~7日龄鹅为90cm(长)×7cm(宽)×5cm(高),8~20日龄为90cm(长)×18cm (宽)×7cm(高)。
雏鹅阶段如采用配合饲料进行饲养则效果更好。
雏鹅3天后料中可参些砾石,以能吞食又不致随粪便排除的粒体大小为度。
添加量应在1%左右,10日龄前沙砾直径为1~1.5mm,10日龄后该为2.5~3mm。
每周喂量4~5g。
也可设沙砾槽,雏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觅食。
放牧鹅不可喂沙砾。
注意适时脱温一般雏鹅的保温期为20~30日龄。
雏鹅在4~5日龄时,体温调节能力逐渐增强。
因此,当外界气温高时,雏鹅在3~7日龄可以结合放牧与放水的活动,逐步外出放牧,就开始逐步脱温。
但在夜间,尤其在凌晨2~3时,气温较低,应注意适时加温,以免受凉。
一般20日龄左右可以完全脱温,冬季育雏可以再30日龄脱温。
完全脱温是,要注意气温的变化,在脱温的头2~3天,若外界气温突然下降,也要适当保温,待气温回升后再完全脱温。
4.及时分群防堆在自温育雏时,尤其是要控制鹅群的密度,一般在第一周,直径35~40cm的筐或折圈中养15只左右,以后逐渐减为养10只左右。
给温育雏时,也要注意饲养密度,每平方米面积养雏鹅数为:1~5日龄25只,6~10日龄20 ~15只,11~15日龄15~12只,15日龄以后为10~8只,每群以100~150只为宜。
5.疾病的预防雏鹅的免疫力低,一定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青饲料要新鲜卫生,以水要清洁,场地要勤扫,垫料要勤换勤晒,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
饲料中要添加药物防病,一般用土霉素,每片(50万单位)拌料500g,日喂2次,可防止一般的细菌性疾病。
添加该片可防止骨软症。
发现少数雏鹅拉稀,使用硫酸庆大霉素片剂或针剂,口服或注射,每只1万~2万单位,每日2次。
如果发现鹅患禽流行性感冒及时治疗,用青霉素3万~5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3天。
华南嘧啶片首次口服1/2片(0.25),以后每隔8小时服1/4片,连服2~4天。
6.防止应激育雏室里环境应安静,严禁粗暴操作、大声喧哗引起惊群。
育雏室光线不宜亮,灯泡功率不超过40W而且悬高,只要能让雏鹅看到饮水吃料就行;夜晚电灯驱老鼠等;灯泡以有颜色的特征是以蓝色的比较好,它可减少雏鹅间啄毛癖的发生,而且对雏鹅眼睛的刺激比较为温和;30日龄后逐渐较少日照时间,直到停止照面使用自然光照为止。
如果采用红外线灯泡做保温源时,悬挂高度必须离垫料不少于30cm,否则易引起火灾。
在放牧过程中,不要让犬及其他兽类突然接近鹅群,注意避开汽车的高声鸣叫。
三.良好放牧1.掌握指挥技巧要鹅听从指挥,必须从小训练,关键在于让鹅群熟悉指挥信号和“语言信号”,选好“头鹅”。
如用小红旗或彩棒做指挥信号,在雏鹅出壳时就应该让其看见。
头鹅身上要涂上红色标志,便于寻找。
2.选好放牧场地雏鹅的放牧场地,要求“近”(离育雏室距离近)、“平“(道路平坦)、“嫩”(青草鲜嫩)、“水”(有水源,可以喝水、洗澡)、“净”(水草清洁,没有疫情和农药、废水、废渣、废气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
最好不要在公路两旁或噪声较大的地方放牧。
3.合理组织鹅群放牧的鹅群以300~500只为宜,最多不超过600只。
4.妥善安排放牧时间雏鹅放牧应该“迟放早收”。
上午第一次放牧的时间应该要晚一些,以草上的露水干了以后放牧为好,下午收鹅的时间要早一些。
初期放牧每天两次,每次约0.5h,上下午各一次,以后初见增加次数,延长时间,到20日龄后,雏鹅已开始长大毛的毛管,既可以全天放牧,只需夜晚补饲一次。
5.加强放牧管理放牧员要固定。
放牧前要仔细观察鹅群,把病、弱鹅及精神不振的饿留下,出牧时点清鹅数。
放牧雏鹅要缓赶慢性,禁止大声喧哗和紧追猛赶,防止惊鹅和跑场。
避免鹅群受烈日暴晒和风吹雨淋。
放牧时要注意观察鹅群动态,待大部分鹅吃饱后,让鹅小水活动,活动一段时间后让鹅上岸蹲地休息,休息到大部分雏鹅因饥饿而躁动时,再继续放牧,如此反复。
所谓吃饱,是指鹅采食青草后,食道膨大部逐渐增大、突出,当发胀部位到达喉头下方时,即为一个饱。
随着时间的增长,先要让鹅逐步达到放牧能吃饱,再往后争取达到1天多吃几个饱。
雏鹅蹲地休息室,要定时驱动鹅群,以免睡着受凉。
收牧时要让鹅群洗好澡,并点清鹅数,再返回育雏室。
对没有吃饱的雏鹅,要及时给予补饲。
四.育雏方式1.人工给温育雏(1)电热保温伞给温。
利用铝合金或木板、纤维板制成的保温伞,以电热丝为热源,并接上自动调控温装置。
(2)红外线灯给温伞。
用250W红外线灯悬挂在育雏床上方,距床面0.5~1m;也可隔成小区,每小区3~5m2一个红外线灯,在灯下可造成局部小气候。
(3)地下烟道式火炕给温。
(4)煤炉给温。
(5)煤气热源给温2.自温育雏一般是将鹅放在铺有干燥洁净垫草的箩筐、木桶、纸箱、草围内,加盖保温物品,通过增减覆盖物、垫草厚度或调整雏鹅密度等措施来调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