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58.00 KB
- 文档页数:7
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物理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陈良喜 林藴华 陈宇 张晓斌 吴正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
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4分,选错或不选的不得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电场强度定义式qFE =可知,E 与F 成正比,与q 成反比 B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方向 C .库仑定律适用于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D .从公式2r QKE =可知,在以点电荷Q 为圆心的圆周上,场强处处相同2.关于电阻、电压和电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由IUR =可知,电阻与电压、电流都有关 B .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由slR ρ=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有关系 3.如图所示是矿料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带静电的矿粉经漏斗落入水平匀强电场后,分落在收集板的两侧,对矿粉分离的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带负电的矿粉落在左侧B .带正电的矿粉落在左侧C .矿粉下落过程电场力对矿粉不做功D .矿粉下落过程电场力对矿粉做负功4.如图所示,A 、B 为电场中的两点,下列关于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A E 、B E 和电势A ϕ、B 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B A E E >、B A ϕϕ> B .B A E E >、B A ϕϕ<C .B A E E <、B A ϕϕ>D .B AE E <、B A ϕϕ<5.磁电式电流表(表头)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磁铁和放在磁铁两极之间的线圈,由于线圈的导线很细,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弱,所以在使用时还要扩大量程.已知某一表头G ,内阻Ω=300R g ,满偏电流mA I g 5=,要将它改装为量程为0~3 A 的电流表,所做的操作是 ( )A .串联一个200Ω的电阻B .并联一个200Ω的电阻C .串联一个约0.5Ω的电阻D .并联一个约0.5Ω的电阻6.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之间的距离d 和两板面积S 都可以调节,保持电容器两极板与电源两极相连接。
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英语试卷(总分为:150分时间:120分钟)本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2卷两局部.须知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 每一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
3. 考试完毕,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存。
第1卷〔三局部,共105分〕第一局部听力〔共两节,总分为20分〕回答听力局部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局部完毕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的答案转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一小题1分,总分为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优选项,并标在试卷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前,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o is the man?A. A boss.B. A teacher.C. A cook.2. What time does the woman's class start on Wednesday?A. At 10:00.B. At 9:00.C. At 8:00.3.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A. At the office.B. In the library.C. In the laboratory.4. What kind of vegetables are more expensive?A. Potatoes.B. Tomatoes.C. Cabbages.5. What did the man do?A. He ate all the food.B. He worked day and night.C. He cleaned the refrigerator.第二节〔共15小题,每一小题1分,总分为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优选项,并标在试卷相应位置。
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吴国雄、叶晶、周玉珍、黄先秋、施智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朱子云:“若在理上看,则是虽未有物已有物之理。
”由此可见,两人都试图A.揭示自然规律 B.论证天人关系 C.发现人性本质 D.探寻事物本原2.下列引言出自先秦法家的是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C.“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D.“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3.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出,“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下列说法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B. “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C.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 “仁政”被剔除,儒家思想沦为法家思想的附庸4.唐朝诗人窦冀在描述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时写道:“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枯藤劲铁愧三舍,骤雨寒猿惊一时。
”与这一描述风格相符的书法作品是A .B .C .D .图15.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此语意在A .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B .强调古代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C .说明古代文学不具连贯性D .论证古代文学的整体发展的趋势6.某同学拟开展“宋元时期的市民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赵卫星许声鹊王颖陈芳铃郑雪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
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②2014年10月1日晚“青春梦·中国梦”红歌大家唱活动在东侨东湖北岸公园举行③2014年10月登革热、埃博拉等重点传染病疫情研判与防控策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④第17届亚洲运动会于2014年9月19日至10月4日在韩国仁川举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这表明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发展总落后经济发展3.最近一档“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异常火爆,引起广泛关注。
它让公众更加关注和思考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
这说明文化A.对人的影响是有形、但不强制的 B.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C.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能够提升人的科学文化修养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于2014年9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回答4-5题。
4.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这告诉我们①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人们接受文化影响都是被动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5.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海峡两岸的风土人情、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小题,每小题3分,共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个基本 B.1mol中含有mol氢子和mol氧原子 C.1molH2O的质量等于N个H2O质量的总和 D.摩尔物质的量将100mL 5mol/L H2SO4 稀释成2.5mol/L 所得溶液的体积是 A500mL B.800mL C.250mL D.200mL 3.0.5mol K2SO4中所含的K+离子数为 A.3.01×1023 B.6.02×1023 C.0.5 D.1 g Na2O2中氧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6.72L CO B.6.6g CO2 C.8 g SO3 D.9.6g H2SO4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B.1mol NO和1mol N2含原子数相同 C.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 D.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下列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 B非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不可能占有22.4 L体积 C0.1 mol H2、0.2 mol O2、0.3 mol N2和0.4 mol CO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和原子数都相同下列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0.4 mol O2 B.16g CH4 C.3.01×1023个H2SO4 D.标准状况下44.8L CO2 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B.1.8g的NH4+ 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1NA C.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 NA 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4.48升,质量是14.2g,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28.4 B.28.4g·mol-1 C.71 D.71g·mol-1 13.两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一个盛有氯化氢,另一个盛有臭氧,在同温同压下,两个容器内的气体一定相同的 A. B. C. D. 14.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体积AB2(气)和1体积B2(气)化合生成2体积气态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AB3 B.AB2 C.A3B D.A2B3 15.下列物质溶于水能电离出的Cl— 数目,一定与1 mol BaCl2溶于水电离出的Cl— 数目相同的是 A.2 molKClO3 B.22.4LHCl气体 C.2 molNaCl D.1 mol AlCl3 16.下列各组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500mL 1mol/L K NO3 B.800mL 0.5mol/L Mg (NO3)2 C.250mL 1mol/LFe(NO3)3 D.200mL 1mol/L Ca(NO3)2 17.0.5L 1mol/L FeCl3溶液与0.2L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浓度之比 A.5 : 2 B.3 : 1 C.15 : 2 D.1 : 3 18.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钠的,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B.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C.钠是一种灰黑色的固体 D.钠的质地软,可用小刀切割 .6g t℃的水中,得到t℃的NaOH饱和溶液31.2g。
福建省宁德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等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节能减排符号低碳经济的要求D.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变化2.(3分)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 BaSO4 B. CH3COOH C. Na2O D. Cl23.(3分)25℃时0.1mol•L﹣1的下列溶液中,NH4+离子的浓度最小的是()A. NH4Cl B. NH4HSO4 C. CH3COONH4 D.(NH4.(3分)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CO32﹣、OH﹣,Na+,H+ B. Al3+,Na+,S2﹣,Cl ﹣C. Cl﹣,H+,SO42﹣,Cu2+ D. Ba2+,HCO3﹣,K+,SO42﹣5.(3分)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2molA﹣B健,吸收bkJ能量B.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热△H=(b﹣a)kJ•mol﹣16.(3分)对于反应2X+Y⇌2Z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则能使()A.反应速率不变,Z的产量减少B.反应速率增大,Z的产量增大C.反应速率增大,Y的转化率降低D.反应速率减小,Z的产量增大7.(3分)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 ﹣12C(s)+O2(g)=2CO(g)△H=﹣221kJ•mol1﹣则C(s)+H2O(g)=CO(g)+H2(g)△H为()A.﹣704.6 kJ•mol﹣1 B. +262.6 kJ•mol﹣1C.﹣131.3 kJ•mol﹣1 D. +131.3 kJ•mol﹣18.(3分)已知常温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X、NaY、NaZ溶液的pH分别为8、9、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中和1mol HY酸,需要的NaOH稍小于1molB. HX、HY、HZ三者均为弱酸C.在X﹣、Y﹣、Z﹣三者中,Z﹣最易发生水解D.在三种酸HX、HY、HZ中以HX酸性相对最强9.(3分)与下列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B.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Ca2++H2O+CO2↑C. Na2CO3溶液的水解:CO32﹣+2H2O⇌H2CO3+2OH﹣D.碳酸镁跟硫酸反应:MgCO3+2H+=Mg2++H2O+CO2↑10.(3分)对于反应mA(s)+nB(g)⇌eC(g)+f D(g),当其它条件不变,平衡时C的百分含量(C%)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方程式中n<e+fB.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C.达到平衡后,若升温,平衡逆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动11.(3分)关于NaHCO3溶液的表述正确的是()A. c (Na+)=c (HCO3﹣)+c (CO32﹣)+c (H2CO3)B. c (Na+)+c (H+)=c (HCO3﹣)+c (CO32﹣)+c (OH ﹣)C. HCO3﹣的电离程度大于HCO3﹣的水解程度D.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2﹣12.(3分)已知:2H2O2=O2↑+2H2O,下列各组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实验序号 H2O2溶液浓度/% H2O2溶液体积/mL 温度/℃ MnO2用量/gA 5 10 20 0.1B 15 10 20 0.1C 20 10 30 0D 20 10 30 0.1A. A B. B C. C D. D13.(3分)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蒸干AlCl3溶液可得纯净的无水氯化铝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预先要用蒸馏水湿润D.实验室配制SnCl2溶液时,需要加入少量的盐酸14.(3分)已知25℃时三种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常数分别是:K SP(FeS)=6.3×10﹣18 mol2•L﹣2、K SP(CuS)=1.3×10﹣36mol2•L﹣2、K SP(MnS)=2.5×10﹣13mol2•L﹣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25℃时,FeS的溶解度大于MnS的溶解度B. 25℃时,饱和CuS溶液中,Cu2+的浓度为1.3×10﹣36 mol•L ﹣1C.除去某溶液中的Cu2+,可以选用FeS或MnS作沉淀剂D.因为H2SO4是强酸,所以反应CuSO4+H2S=CuS↓+H2SO4不能发生15.(3分)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 ﹣1.一定条件下,现有容积相同且恒容的密闭容器甲与乙:①向甲中通入1mol N2和3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kJ;②向乙中通入0.5mol N2和1.5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 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Q1=2Q2=92.4 B. 92.4=Q1<2Q2 C. 92.4>Q l>2Q2 D. Q1=2Q2<92.416.(3分)一定量的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1.0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60mol•L﹣1.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物质B的转化率降低C. x+y<z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增大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2分)17.(13分)25℃时有甲、乙、丙三种溶液,甲为0.1mol•L﹣1NaOH溶液,乙为0.1mol•L﹣1HCl溶液,丙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1)甲溶液的pH=.(2)乙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mol•L﹣1(3)写出丙的电离方程式其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 a=(4)向丙中加入乙,会(“抑制”或“促进”)丙的电离,C(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丙的电离平衡常数K a(填“增大”、“减小”或“不变”)(5)各取25mL的乙、丙两溶液,分别用甲中和至PH=7,则消耗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乙)V(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8.(11分)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其反应为:2NO+2CO2CO2+N2.假设常温下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试解答下列问题:(1)上述条件下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H0(填写“>”、“<”、“=”).(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B.N2的浓度不再改变C.消耗CO的物质的量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NO、CO、CO2、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2:1(3)既要加快反应速率又要提高NO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D.缩小容器的体积(4)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某科学家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时间(s) 0 1 2 3 4 5c(NO)( mol•L﹣1) 1.00×10﹣3 4.50×10﹣4 2.50×10﹣4 1.50×10﹣4 1.00×10﹣4 1.00×10﹣4c(CO)( mol•L﹣1) 3.60×10﹣3 3.05×10﹣3 2.85×10﹣3 2.75×10﹣3 c 2.70×10﹣3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①c=mol•L﹣1;②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③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19.(14分)I.肼(N2H4)又称联氨,常温时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1)已知在25℃101kPa时,16g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放出312kJ的热量,则N2H4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Ⅱ.如图所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上述燃烧原理设计一个肼(N2H4)﹣─空气燃料电池(如图甲)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其中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2)甲装置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检验乙装置中石墨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4)如果电解后丙装置精铜质量增加3.2g,则理论上甲装置中肼消耗质量为 g.Ⅲ.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又以肼(N2H4)﹣空气燃料电池为电源对铝材表面进行如下处理:(5)流程⑤中以铝材为阳极,在H2SO4溶液中电解,最终可在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该电解的阳极电极反应式为.(6)取少量废电解液,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14分)氨水、胆矾都是中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试剂,它们在工农业生产上也都有广泛应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水的浓度,并用氨水作提纯胆矾时的试剂,根据所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如下:查阅资料:①甲基橙的变色范围:pH<3.1红色,pH=3.1~4.4橙色,pH>4.4黄色②酚酞的变色范围:pH<8.2无色,pH=8.2~10.0粉红色,pH>10.0红色③已知:Fe3+、Fe2+、Cu2+转化为氢氧化物时相应的pH如下表1:Fe(OH)3 Fe(OH)2 Cu(OH)2开始沉淀时的pH 2.7 7.6 5.2完全沉淀时的pH 3.7 9.6 6.4表1编号 1 2 3 4盐酸体积/mL 25.05 25.00 26.80 24.95表2实验一标定氨水的浓度取25.00mL约为0.10mol•L﹣1氨水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盐酸进行滴定,实验所得数据如上表2所示:(1)滴定产物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由此可推知选择的滴定指示剂应为.(填“甲基橙”或“酚酞”)(2)该氨水的准确浓度为.(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3)编号3中溶液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实验二提纯胆矾晶体某学习小组同学拟从含FeSO4、Fe2(SO4)3杂质的CuSO4溶液中提纯胆矾,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往混合液中加入3% H2O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氨水调节溶液pH,过滤.第二步往滤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 至1~2,提纯胆矾.(4)加入3% H2O2溶液的作用是.(5)加稀氨水调节pH应调至范围.(6)下列物质可用来替代稀氨水的是.(填字母)A.NaOH B.Cu(OH)2 C.CuO D.NaHCO3.福建省宁德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等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节能减排符号低碳经济的要求D.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变化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A、煤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C.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判断;D.物理变化过程中也可以存在能量变化.解答:解:A.煤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提高物质的燃烧效率对于节约能源十分重要,故A错误;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但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C、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判断,节能减排可以减少CO2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故C正确;D、物理变化过程中也可以存在能量变化,如灯泡发光过程中有热量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分析判断,能源利用和变化过程实质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2.(3分)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 BaSO4 B. CH3COOH C. Na2O D. Cl2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解答:解:A、硫酸钡熔化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A错误;B、醋酸溶于水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B正确;C、氧化钠是金属氧化物,熔化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C 错误;D、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把握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判断电解质强弱的依据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3分)25℃时0.1mol•L﹣1的下列溶液中,NH4+离子的浓度最小的是()A. NH4Cl B. NH4HSO4 C. CH3COONH4 D.(NH 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根据盐的浓度先判断能电离出来的铵根离子浓度的大小,再根据离子水解的影响因素来确定铵根浓度的大小.解答:解:根据各个选项中盐的浓度先判断能电离出来的铵根离子浓度的大小ABC均为0.1mol/L,只有D是0.2mol/L.由于A是单水解而且盐的水解程度很小,故D中,NH4+离子的浓度最大;在ABC三者中,A中铵根离子是正常的单水解,B中铵根离子的水解会受到盐中直接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抑制,C中铵根离子的水解会受到促进,所以NH4+离子的浓度大小顺序是:D>B>A>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盐的电离以及弱离子水解的影响因素知识,注重学生对盐的水解实质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4.(3分)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CO32﹣、OH﹣,Na+,H+ B. Al3+,Na+,S2﹣,Cl ﹣C. Cl﹣,H+,SO42﹣,Cu2+ D. Ba2+,HCO3﹣,K+,SO42﹣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CO32﹣、H+结合生成水和气体,OH﹣、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B.Al3+、S2﹣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选;D.Ba2+、SO4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2015届高考中的经典题型,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有利于学生思维严密性训练,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5.(3分)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2molA﹣B健,吸收bkJ能量B.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热△H=(b﹣a)kJ•mol﹣1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依据图象分析,结合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可知,反应物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之和,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解答:解:A、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形成2molA﹣B健放出bkJ热量,故A错误;B、每生成2分子AB吸收(a﹣b)kJ热量,故B错误;C、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可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正确;D、该反应焓变=断裂化学键吸收热量﹣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热量,所以焓变为△H=+(a﹣b)kJ/mo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量变化的分析判断,图象分析,反应前后的能量守恒应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能量的关系,计算焓变的依据,题目较简单.6.(3分)对于反应2X+Y⇌2Z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则能使()A.反应速率不变,Z的产量减少B.反应速率增大,Z的产量增大C.反应速率增大,Y的转化率降低D.反应速率减小,Z的产量增大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正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则A、D错误;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Z的产量减少,Y的转化率降低,则B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根据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解答该类题目,注意把握反应类型,难点不大.7.(3分)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 ﹣12C(s)+O2(g)=2CO(g)△H=﹣221kJ•mol1﹣则C(s)+H2O(g)=CO(g)+H2(g)△H为()A.﹣704.6 kJ•mol﹣1 B. +262.6 kJ•mol﹣1C.﹣131.3 kJ•mol﹣1 D. +131.3 kJ•mol﹣1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焓变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与变化过程无关.解答:解:①2H2(g)+O2(g)═2H2O;△H=﹣483.6KJ/mol②2C(s)+O2(g)═2CO(g);△H=﹣221.0KJ/mol依据盖斯定律得到 C(s)+H2O(g)═CO(g)+H2(g)△H=+131.3KJ/mo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8.(3分)已知常温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X、NaY、NaZ溶液的pH分别为8、9、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中和1mol HY酸,需要的NaOH稍小于1molB. HX、HY、HZ三者均为弱酸C.在X﹣、Y﹣、Z﹣三者中,Z﹣最易发生水解D.在三种酸HX、HY、HZ中以HX酸性相对最强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钠盐溶液,溶液的pH越大,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其相应的酸的酸性越弱,据此解答.解答:解:A.这三种酸都是一元酸,一元酸中和氢氧化钠时,酸碱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中和1molHY酸,需要的NaOH等于1mol,故A错误;B.NaX、NaY、NaZ水溶液都大于7,说明这三种盐都是强碱弱酸盐,所以这三种酸都是弱酸,故B正确;C.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钠盐溶液,溶液的pH越大,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所以Z﹣水解程度最大,故C正确;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钠盐溶液,溶液的pH越大,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其相应的酸的酸性越弱,根据题意知,在三种酸HX、HY、HZ中以HX酸性相对最强,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盐类水解,明确酸的强弱与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9.(3分)与下列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B.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Ca2++H2O+CO2↑C. Na2CO3溶液的水解:CO32﹣+2H2O⇌H2CO3+2OH﹣D.碳酸镁跟硫酸反应:MgCO3+2H+=Mg2++H2O+CO2↑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 A.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醋酸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C.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D.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二氧化碳,碳酸镁、水、二氧化碳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解答:解:A.铁跟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A错误;B.碳酸钙溶于醋酸的离子反应为CaCO3+2CH3COOH=Ca2++H2O+CO2↑+2CH3COO﹣,故B错误;C.Na2CO3溶液的水解的离子反应为CO32﹣+H2O⇌HCO3﹣+OH ﹣,故C错误;D.碳酸镁跟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MgCO3+2H+=Mg2++H2O+CO2↑,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0.(3分)对于反应mA(s)+nB(g)⇌eC(g)+f D(g),当其它条件不变,平衡时C的百分含量(C%)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方程式中n<e+fB.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C.达到平衡后,若升温,平衡逆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动考点: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分析:根据图象知,升高温度,C的含量减小,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增大压强,C的含量增大,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据此回答.解答:解:A.压强增大,C%含量增大,说明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n>e+f,故A错误;B.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C的百分含量不变,故B错误;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故C正确;D.达到平衡后,A是固体,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增加A的量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图象分析方法,注意催化剂的作用,固体改变量平衡不动,题目难度中等.11.(3分)关于NaHCO3溶液的表述正确的是()A. c (Na+)=c (HCO3﹣)+c (CO32﹣)+c (H2CO3)B. c (Na+)+c (H+)=c (HCO3﹣)+c (CO32﹣)+c (OH ﹣)C. HCO3﹣的电离程度大于HCO3﹣的水解程度D.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2﹣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分析: A、根据物料守恒分析解答;B、电荷守恒分析解答;C、NaHCO3溶液水溶液呈碱性,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D、碳酸氢钠是盐强电解质,完全电离.解答:解:A、根据物料守恒,钠离子的浓度等于碳元素所有存在形式之和相等,所以c (Na+)=c (HCO3﹣)+c (CO32﹣)+c(H2CO3),故A正确;B、电荷守恒,可知:c (Na+)+c (H+)=c (HCO3﹣)+2c (CO32﹣)+c (OH﹣),故B错误;C、NaHCO3溶液水溶液呈碱性,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C错误;D、碳酸氢钠是盐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所以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碳酸氢钠的性质,结合离子浓度的比较,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应用,比较容易.12.(3分)已知:2H2O2=O2↑+2H2O,下列各组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实验序号 H2O2溶液浓度/% H2O2溶液体积/mL 温度/℃ MnO2用量/gA 5 10 20 0.1B 15 10 20 0.1C 20 10 30 0D 20 10 30 0.1A. A B. B C. C D. D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题中涉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混和催化剂,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浓度越大且加入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与B相比较,B浓度较大,则反应速率B>A,C与B、D 相比较,D加入催化剂,且温度最高,则D反应速率最大.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素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13.(3分)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蒸干AlCl3溶液可得纯净的无水氯化铝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预先要用蒸馏水湿润D.实验室配制SnCl2溶液时,需要加入少量的盐酸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测定溶液pH的方法;盐类水解的应用;不能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分析: A.AlCl3加热水解生成Al(OH)3;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腐蚀碱式滴定管的胶管;C.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会使溶液被稀释;D.酸能抑制SnCl2水解.解答:解:A.AlCl3溶液加热水解生成Al(OH)3,不能得到AlCl3固体,故A错误;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腐蚀碱式滴定管的胶管,所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故B错误;C.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会使溶液被稀释,所以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用蒸馏水湿润,故C错误;D.酸能抑制SnCl2水解,所以实验室配制SnCl2溶液时,需要加入少量的盐酸,防止SnCl2水解,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实验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物质的性质.14.(3分)已知25℃时三种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常数分别是:K SP(FeS)=6.3×10﹣18 mol2•L﹣2、K SP(CuS)=1.3×10﹣36mol2•L﹣2、K SP(MnS)=2.5×10﹣13mol2•L﹣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25℃时,FeS的溶解度大于MnS的溶解度B. 25℃时,饱和CuS溶液中,Cu2+的浓度为1.3×10﹣36 mol•L ﹣1C.除去某溶液中的Cu2+,可以选用FeS或MnS作沉淀剂D.因为H2SO4是强酸,所以反应CuSO4+H2S=CuS↓+H2SO4不能发生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分析: A、化学式类似K sp越大溶解度越大,FeS的溶解度小于MnS的溶解度;B、在饱和CuS溶液中,Cu2+的浓度等于S2﹣的浓度,即Cu2+的浓度为×10﹣18;C、利用沉淀的转化规律该反应可以发生,将FeS或MnS转化为更难溶的CuS沉淀;D、CuS是难溶于水又难溶于强酸的固体,该反应可以发生.解答:解:A.当化学组成相似时,K sp与溶解度成正比,FeS的K sp=6.3×10﹣18,MnS的K sp=2.5×10﹣13,所以FeS的溶解度小于MnS的溶解度,故A错误;B.CuS的K sp=c(Cu2+)×c(S 2﹣)求得c(Cu2+)=×10﹣18mol/L.故B错误;C.因为FeS的K sp=6.3×10﹣18,CuS的K sp=1.3×10﹣36所以加入FeS 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CuS沉淀,同理,可以利用加入MnS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CuS沉淀,故C正确;D.CuS是难溶于水又难溶于强酸的固体,所以可以发生,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溶度积K sp的相关知识,K sp与溶解度的关系、利用K sp的计算,反应的发生问题、除杂利用沉淀的转化问题(难溶电解质转化为更难容的物质).15.(3分)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 ﹣1.一定条件下,现有容积相同且恒容的密闭容器甲与乙:①向甲中通入1mol N2和3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kJ;②向乙中通入0.5mol N2和1.5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 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Q1=2Q2=92.4 B. 92.4=Q1<2Q2 C. 92.4>Q l>2Q2 D. Q1=2Q2<92.4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反应为可逆反应,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1molN2和3molH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 Q1<Q,甲与乙相比较,甲相当于在乙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甲转化率大于乙,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反应为可逆反应,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1molN2和3molH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 Q1<92.4,甲与乙相比较,甲相当于在乙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甲转化率大于乙,如转化率相等,则Q1=2Q2,而转化率越大,则反应的热量越多,则Q1>2Q2,所以2Q2<Q1<92.4;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平衡移动问题,为2015届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可从压强对平衡移动影响的角度分析,难度中等.16.(3分)一定量的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1.0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60mol•L﹣1.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物质B的转化率降低C. x+y<z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增大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根据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若不考虑平衡移动,只考虑体积变化,A的浓度应变化为0.5mol/L,题干中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60mol/L,说明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逆向进行,依据平衡移动方向分析判断选项中的问题.解答:解:一定量的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1.0mol•L﹣1,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若不考虑平衡移动,只考虑体积变化,A的浓度应变化为0.5mol/L,题干中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60mol/L.,说明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逆向进行;A、平衡逆向进行,故A错误;B、平衡逆向进行,B的转化率减小,故B正确;C、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化学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x+y>z,故以错误;D、平衡逆向进行,C的体积分数减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及化学平衡移动,明确体积变化引起A 的浓度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动态变化与静态变化相结合得出平衡正向移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2分)17.(13分)25℃时有甲、乙、丙三种溶液,甲为0.1mol•L﹣1NaOH溶液,乙为0.1mol•L﹣1HCl溶液,丙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1)甲溶液的pH=13.(2)乙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3)写出丙的电离方程式CH3COOH⇌CH3COO﹣+H+其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 a=(4)向丙中加入乙,会抑制(“抑制”或“促进”)丙的电离,C(H+)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丙的电离平衡常数K a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5)各取25mL的乙、丙两溶液,分别用甲中和至PH=7,则消耗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乙)大于V(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考点: pH的简单计算;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1)0.1mol•L﹣1的NaOH溶液中c(OH﹣)=0.1mol/L,根据Kw=c(H+)•c(OH﹣)计算溶液中c(H+),再根据pH=﹣lgc(H+)计算溶液的pH值;(2)0.1mol/LHCl溶液中c(H+)=0.1mol/L,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只能由水电离,所以由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c(OH﹣),根据Kw 计算溶液中c(OH﹣);(3)CH3COOH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电离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商;(4)同浓度的酸,弱酸中加入强酸,完全电离出的相同氢离子,抑制弱酸电离,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赵卫星 许声鹊 王颖 陈芳铃 郑雪玲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
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2014年3月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十二届全国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②2014年10月日③2014年10月登革热、埃博拉等重点传染病疫情研判与防控策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④第17届亚洲运动会于2014年9月19日10月4日在韩国仁川举行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2...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们接受文化影响都是被动的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13亿加2300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两岸人民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
上述材料表明 A.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 B.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C.儒家思想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D.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6..民文化素养不断提升。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A.经济、政治生活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人生的经历D.科学文化素质 ..第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剪纸、、等在现场欢迎这说明A.文化是民族的是世界的B.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 C.民族文化要通过表现出来D.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促进文化创新 观赏自然风光和领略“异国风情”领略“异国风情”实际上是在感受和体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文化的趋同性 ③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④中华文化的性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12...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央视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基于汉字A.B.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C.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D..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只要继承了传统就能实现发展..,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文化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 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阅读漫画《取之不尽》,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A.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B.批判继承,发展创新 C.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0.我国诞生了昆、京、川、豫、越等剧种。
1.14C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高层大气中由宇宙射线产生的中子或核爆炸产生的中子轰击14N可使它转变为14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N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B.14C的核外电子数为8C.14C和14N互为同位素D.14C和12C的所有性质都相同2.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A.Mg2+B.C.D.3.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其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1s22s22p63s23p63d64s2B.1s22s22p63s23p64s1C.1s22s22p63s23p63d54s1D.1s22s22p63s23p63d104s14.某微粒的核外电子的数目分别为:K层2个,L层8个,M层8个,该微粒一定是A.氩原子B.钾离子C.氯离子D.无法确定C.电负性:O>C>Si D.半径:K+ > Cl->F-9.某元素的原子具有三个电子层,关于其外围电子排布的正确说法是A.只有s电子B.只有p电子C.有s、p电子D.只有s电子或有s、p电子10.下列元素中,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不正确的是A.As4s24p3B.Cr3d44s2 C.Ar3s23p6D.Fe 3d64s211.第3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A.单晶硅B.金刚石C.金刚砂D.二氧化碳12.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能形成A2B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1s22s22p2和1s22s22p4 B.1s22s22p63s23p4和1s22s22p4C.1s22s22p63s2和1s22s22p5 D.1s22s22p63s1和1s22s22p63s23p413.下列晶体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A.晶体硅B.食盐C.干冰D.金属钾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H4比CH4稳定B.O2-半径比F-的小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15.下列现象不能用“相似相溶规则”原理解释的是A.氯化氢易溶于水B.氯气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D.碘难溶于水16.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则晶体的熔点越高C.冰融化时水分子中H—O键未发生断裂D.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与水分子间的氢键有关17.下列各组分子中,只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是A.CH4B.O3C.NH3 D.Cl218.有下列物质:①白磷;②金刚石;③石墨;④二氧化硅;⑤甲烷;⑥四氯化碳;⑦单质硅;⑧铵根离子。
2014-2015学年福建省宁德二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广泛利用着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变化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C.用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研究反应热的化学称为热化学D.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2.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A.B.C.D.3.节能减排关系人类的生存环境,请从我做起.下列措施不属于“节能减排”的是( ) A.及时关灯、关空调、关水龙头,节水、节电B.使用天然气热水器取代电热水器C.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4.298K时,0.5molN2(g)与适量H2(g)转化成NH3(g)放出46.1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2(g)+3H2(g)═2NH3(g)△H(298K)=+92.2kJ•mol﹣1B.N2(g)+3H2(g)═2NH3(g)△H(298K)=﹣92.2kJ•mol﹣1C.N2(g)+3H2(g)═2NH3(g)△H(298K)=+46.1kJ•mol﹣1D.N2(g)+3H2(g)═2NH3(g)△H(298K)=﹣46.1kJ•mol﹣15.下列过程需通电后才能进行的是( )A.电离 B.电解C.电化学腐蚀D.金属的化学腐蚀6.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OH﹣﹣2e﹣=ZnO+H2O;碳棒:O2+H2O+2e﹣=2OH﹣,据此判断锌片是( )A.正极,被还原 B.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负极,被还原 D.负极,发生氧化反应7.下列组合中在任何温度下反应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8.下列有关反应:4NH3(g)+5O2(g)═4NO(g)+6H2O(g)△H (298K)=﹣905kJ•mol ﹣1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该反应中每4 mol NH3(g)被氧化,放出905 kJ热量9.四个电解装置都以Pt作电极,它们分别装着如下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电解一段时间后,10.对于可逆反应M(g)+N(g)⇌Q(g)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C.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D.反应已经停止11.已知:(1)Zn(s)+O2(g)=ZnO(s)△△H=﹣348.3kJ/mol(2)2Ag(s)+O2(g)=Ag2O(s)△H=﹣31.0kJ/mol则Zn(s)+Ag2O(s)=ZnO(s)+2Ag(s)的△△H等于( )A.﹣317.3 kJ/mol B.﹣379.3 kJ/molC.﹣332.8 kJ/mol D.+317.3 kJ/mol12.已知某温度时,反应X2(g)+Y2(g)⇌2XY(g)的平衡常数K=20,由此推测在该温度时,反应2XY(g)⇌X2(g)+Y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20 B.50 C.0.05 D.无法确定13.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X,在一定温度下4X(g)⇌3Y(g)+Z(g),达到平衡时,有30%的X发生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是( )A.3.4 mol B.4 mol C.2.8 mol D.1.2 mol14.在2SO2(g)+O2(g)⇌2SO3(g)的反应中,工业生产上为了充分利用SO2所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O2的浓度B.增加SO2的浓度C.使用催化剂D.增加SO3的量15.在密闭容器中于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2SO2+O2⇌2SO3当到达平衡时通入18O2,再次平衡时,18O存在于( )A.SO2、O2B.SO2、SO3C.O2、SO3D.SO2、O2、SO3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通过电解的原理实现C.电镀时,电镀池里的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得到,NaOH溶液和氢气17.某原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铁棒为正极B.铜棒发生还原反应C.电流从铜棒经外电路流向铁棒D.铁棒质量减轻18.铁在下列四种情况中腐蚀速率判断正确的是( )A.a>b>c>d B.b>a>d>c C.d>c>b>a D.b>d>a>c19.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20.化学平衡主要研究下列哪一类反应的规律( )A.可逆反应 B.化合反应 C.离子反应 D.气体反应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可逆反应NO2(g)+SO2(g)⇌SO3(g)+NO(g)△H>0.在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时NO2与SO2的体积比为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2)其平衡常数K值是__________.22.在557℃时,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g)+H2O(g)⇌CO2(g)+H2(g).若CO 起始浓度为2mol•L﹣1,水蒸气浓度为3mol•L﹣1,达到平衡时,测得CO2的浓度为1.2mol•L ﹣1.则该反应中CO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水蒸气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23.(13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c;A、B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A、B都是惰性电极,c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U形管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①B是__________ 极(填“阴”或“阳”)B极逸出__________(填:黄绿或无色)气体,同时B极附近溶液呈__________色.②电解池中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2)如要进行粗铜(含Al、Zn、Ag、Pt、Au等杂质)的电解精炼,电解液c选用CuSO4溶液,则:①A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②B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24.(16分)在密闭容器中,将NO2加热到某温度时,可进行如下反应:2NO2(g)⇌2NO (g)+O2(g),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NO2]=0.06mol•L﹣1,[NO]=0.24mol•L﹣1,[O2]=0.12mol•L﹣1.试求:(1)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2)开始时NO2的浓度.(3)NO2的转化率.2014-2015学年福建省宁德二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广泛利用着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变化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C.用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研究反应热的化学称为热化学D.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考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分析】A.物质的三态变化有能量变化;B.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C.研究反应热的化学称为热化学;D.能量变化有热能、光能、电能等.【解答】解:A.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有能量变化,故A错误;B.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断键成键都有能量变化,所以说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故B错误;C.研究反应热的化学称为热化学,故C正确;D.能量变化有热能、光能、电能等,不全为热量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能量变化的原因、形式等,题目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2.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A.B.C.D.【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来解答.【解答】解:吸热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吸热反应的图示,题目难度中等,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3.节能减排关系人类的生存环境,请从我做起.下列措施不属于“节能减排”的是( ) A.及时关灯、关空调、关水龙头,节水、节电B.使用天然气热水器取代电热水器C.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考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专题】热点问题.【分析】节能减排指的是节约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解答】解:A、及时关灯、关空调、关水龙头,节水、节电,节电节水,故A不选;B、使用天然气热水器取代电热水器,不能节能,故B选;C、塑料产品难于降解,任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所以推行“限塑令”有利用改善环境,故C不选;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属于节能减排,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几种措施,考查了节能减排的含义.4.298K时,0.5molN2(g)与适量H2(g)转化成NH3(g)放出46.1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2(g)+3H2(g)═2NH3(g)△H(298K)=+92.2kJ•mol﹣1B.N2(g)+3H2(g)═2NH3(g)△H(298K)=﹣92.2kJ•mol﹣1C.N2(g)+3H2(g)═2NH3(g)△H(298K)=+46.1kJ•mol﹣1D.N2(g)+3H2(g)═2NH3(g)△H(298K)=﹣46.1kJ•mol﹣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298K时,0.5molN2(g)与适量H2(g)转化成NH3(g)放出46.1kJ的热量,计算1molN2(g)与适量H2(g)转化成NH3(g)放出92.2kJ的热量,结合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的焓变.【解答】解:298K时,0.5molN2(g)与适量H2(g)转化成NH3(g)放出46.1kJ的热量,1molN2(g)与适量H2(g)转化成NH3(g)放出92.2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2kJ•mol﹣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和计算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5.下列过程需通电后才能进行的是( )A.电离 B.电解C.电化学腐蚀D.金属的化学腐蚀【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电离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解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B、电解池是外加电源强迫下的氧化还原反应;C、电化学腐蚀原理是原电池原理;D、化学腐蚀是金属直接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解答】解:A、电离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解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不需要通电,故A 错误;B、电解池是外加电源强迫下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加外加电源,故B正确;C、电化学腐蚀原理是原电池原理,原电池中不含电源,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故C 错误;D、金属的化学腐蚀原理是金属直接和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和是否接通电源无关,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对电化学的电解池、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的考查,要注意过程的发生需要的条件,难度不大.6.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OH﹣﹣2e﹣=ZnO+H2O;碳棒:O2+H2O+2e﹣=2OH﹣,据此判断锌片是( )A.正极,被还原 B.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负极,被还原 D.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由锌片反应可知,组成原电池时锌失去电子,被氧化,应为负极.【解答】解:由锌片:Zn+2OH﹣﹣2e﹣=ZnO+H2O反应可知,组成原电池时锌失去电子,被氧化,应为负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电极方程式判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以及发生的反应,注意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7.下列组合中在任何温度下反应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考点】焓变和熵变.【分析】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分析选项是否符合要求.【解答】解:A、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B、反应是放热反应△H<0,△S<0,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C、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不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D、反应是放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应用,注意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由焓变、熵变、温度共同决定,题目较简单.8.下列有关反应:4NH3(g)+5O2(g)═4NO(g)+6H2O(g)△H (298K)=﹣905kJ•mol ﹣1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该反应中每4 mol NH3(g)被氧化,放出905 kJ热量【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H<0,正反应放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每有4 mol NH3(g)被氧化,放出905KJ的热量,据此解答.【解答】解:A、△H<0,正反应放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A正确;B、△H<0,正反应放热,故B错误;C、△H<0,正反应放热,故C正确;D、每有4 mol NH3(g)被氧化,放出905KJ的热量,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反应焓变的分析判断,题目较简单.9.四个电解装置都以Pt作电极,它们分别装着如下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电解一段时间后,【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电解盐酸溶液,溶质HCl的量会减小,溶剂量不变;B、电解硝酸银溶液生成硝酸、金属银和氧气;C、电解氢氧化钾的实质是电解水,溶质的量不变,溶剂减少;D、电解氯化钡溶液得到的是氢氧化钡、氢气和氯气.【解答】解:A、电解盐酸溶液,溶质HCl的量会减小,溶剂量不变,所以酸性减弱,pH 增大,故A错误;B、电解硝酸银溶液生成硝酸、金属银和氧气,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故B错误;C、电解氢氧化钾的实质是电解水,溶质的量不变,溶剂减少,碱性增强,pH增大,故C 正确;D、电解氯化钡溶液得到的是氢氧化钡、氢气和氯气,溶液碱性增强,pH增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应用,注意电解的实质是判断酸碱性变化的根本,难道中等.10.对于可逆反应M(g)+N(g)⇌Q(g)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C.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D.反应已经停止【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不停止,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可逆反应,所以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存在反应限度.【解答】解:A、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否相等取决于起始时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和转化的程度,所以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故A错误;B、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存在反应限度,故B错误;C、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是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故C正确;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不停止,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抓住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不停止,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11.已知:(1)Zn(s)+O2(g)=ZnO(s)△△H=﹣348.3kJ/mol(2)2Ag(s)+O2(g)=Ag2O(s)△H=﹣31.0kJ/mol则Zn(s)+Ag2O(s)=ZnO(s)+2Ag(s)的△△H等于( )A.﹣317.3 kJ/mol B.﹣379.3 kJ/molC.﹣332.8 kJ/mol D.+317.3 kJ/mol【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已知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目标反应,利用盖斯定律来计算目标反应的反应热,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1)Zn(s)+O2(g)=ZnO(s)△△H=﹣348.3kJ/mol,(2)2Ag(s)+O2(g)=Ag2O(s)△H=﹣31.0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1)﹣(2)可得Zn(s)+Ag2O(s)═ZnO(s)+2Ag(s),则△H=(﹣348.3kJ•mol﹣1)﹣(﹣31.0kJ•mol﹣1)=﹣317.3kJ•mol﹣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反应热,明确已知反应和目标反应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2.已知某温度时,反应X2(g)+Y2(g)⇌2XY(g)的平衡常数K=20,由此推测在该温度时,反应2XY(g)⇌X2(g)+Y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20 B.50 C.0.05 D.无法确定【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之积除以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之积,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公式,比较两个反应的关系可计算化学平衡常数.【解答】解:在一定温度下,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之积除以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之积,在反应X2(g)+Y2(g)⇌2XY(g)的平衡常数K=,所以在反应2XY(g)⇌X2(g)+Y2(g)中,K1====0.0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知识,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定义进行计算,难度不大,注意两个反应之间的关系.13.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X,在一定温度下4X(g)⇌3Y(g)+Z(g),达到平衡时,有30%的X发生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是( )A.3.4 mol B.4 mol C.2.8 mol D.1.2 mol【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观察反应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为4mo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计算时注意气体体积前后不变的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14.在2SO2(g)+O2(g)⇌2SO3(g)的反应中,工业生产上为了充分利用SO2所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O2的浓度B.增加SO2的浓度C.使用催化剂D.增加SO3的量【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工业生产上为了充分利用SO2即要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据此分析.【解答】解:A.增加O2的浓度,应反应没有停止,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故A正确;B.增加SO2的浓度,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降低,故B错误;C.加入催化剂,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D.增加SO3的量,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原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15.在密闭容器中于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2SO2+O2⇌2SO3当到达平衡时通入18O2,再次平衡时,18O存在于( )A.SO2、O2B.SO2、SO3C.O2、SO3D.SO2、O2、SO3【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生成物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反应物方向进行的反应;可逆反应2SO2+O2⇌2SO3中,通入由18O组成的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体系中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都会含有18O,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向平衡体系2SO2+O2⇌2SO3中通入由18O组成的氧气,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18O会进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所以反应体系中,SO2、O2、中都会含有18O,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可逆反应的特点,难度不大.注意可逆反应的概念及特点.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通过电解的原理实现C.电镀时,电镀池里的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得到,NaOH溶液和氢气【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A、电解池中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如铜和稀硫酸的反应;C、电镀是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极饱和食盐水,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生成氢氧化钠.【解答】解:A、电解池中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B、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如铜和稀硫酸的反应,铜为阳极被氧化,可生成硫酸铜,故B正确;C、电镀是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镀池里的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D、电极饱和食盐水,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生成氢氧化钠;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气,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电解池、原电池原理的分析应用,属于基础题,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7.某原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铁棒为正极B.铜棒发生还原反应C.电流从铜棒经外电路流向铁棒D.铁棒质量减轻【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该装置中,铁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解答】解:该装置中,铁易失电子而作负极,故A错误;B.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铁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负极铁沿导线流向正极铜,则电流从铜棒经外电路流向铁棒,故C正确;D.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导致铁逐渐溶解,则质量逐渐减轻,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根据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确定正负极,再结合电子移动方向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8.铁在下列四种情况中腐蚀速率判断正确的是( )A.a>b>c>d B.b>a>d>c C.d>c>b>a D.b>d>a>c【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先判断装置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再根据原电池正负极腐蚀的快慢比较,从而确定腐蚀快慢顺序.A、装置为原电池,铁做负极发生吸氧腐蚀;B、装置为原电池,铁做负极发生原电池反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C、装置为电解池,铁做电解池的阴极;D、装置为原电池锌做负极,铁做正极被保护.【解答】解:根据图知abd装置是原电池,c装置是电解池;a、装置中铁作负极,氯化钠溶液中,铁发生吸氧腐蚀,失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促进铁腐蚀的速度b、装置中铁作负极,硫酸溶液中铁很容易失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促进铁腐蚀的速度最快;c、装置中铁作电解池的阴极,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发生电解反应,铁被保护腐蚀速度最慢;d、装置铁作正极,锌易失电子而使铁受到保护,抑制铁腐蚀的速度;腐蚀速率为b>a>d>c;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腐蚀与防护,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的应用,明确不同条件下金属腐蚀的快慢: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护腐蚀措施的腐蚀,题目难度中等.19.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A.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B.电解池是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装置;C.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D.白炽灯在工作时会发光、放热.【解答】解:A.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故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故A正确;B.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故B正确;C.电解池是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装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正确;D.白炽灯在工作时会发光、放热,故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20.化学平衡主要研究下列哪一类反应的规律( )A.可逆反应 B.化合反应 C.离子反应 D.气体反应【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平衡概念可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解答】解: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故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题目比较基础.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可逆反应NO2(g)+SO2(g)⇌SO3(g)+NO(g)△H>0.在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时NO2与SO2的体积比为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2)其平衡常数K值是.【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利用三段法计算平衡时的浓度来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可逆反应NO2(g)+SO2(g)⇌SO3(g)+NO(g)△H>0.设加入的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a,则二氧化硫的为2a,NO2(g)+SO2(g)⇌SO3(g)+NO(g)起始物质的量1a 2a 0 0转化物质的量x x x x平衡物质的量a﹣x 2a﹣x x x则(a﹣x):(2a﹣x)=1:6,x=(1)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2)依据计算得到的平衡状态下物质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解答】解:(1)可逆反应NO2(g)+SO2(g)⇌SO3(g)+NO(g)△H>0,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2)可逆反应NO2(g)+SO2(g)⇌SO3(g)+NO(g)△H>0.设加入的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a,则二氧化硫的为2a,NO2(g)+SO2(g)⇌SO3(g)+NO(g)起始物质的量1a 2a 0 0转化物质的量x x x x平衡物质的量a﹣x 2a﹣x x x则(a﹣x):(2a﹣x)=1:6,x=,则平衡时,C(NO2)=mol/L=,C(SO2)==C(SO3)=C(NO)=,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明确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浓度计算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22.在557℃时,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g)+H2O(g)⇌CO2(g)+H2(g).若CO 起始浓度为2mol•L﹣1,水蒸气浓度为3mol•L﹣1,达到平衡时,测得CO2的浓度为1.2mol•L ﹣1.则该反应中CO的转化率是60%,水蒸气的转化率是40%.【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平衡浓度,CO起始浓度为2mol•L﹣1,水蒸气的起始浓度为3mol•L﹣1,达到平衡后,CO2平衡浓度为1.2mol•L﹣1,则:CO(g)+H2O(g)⇌H2(g)+CO2(g)开始(mol/L):2 3 0 0变化(mol/L):1.2 1.2 1.2 1.2平衡(mol/L):0.8 1.8 1.2 1.2根据转化率=×100%计算.【解答】解:CO起始浓度为2mol•L﹣1,水蒸气的起始浓度为3mol•L﹣1,达到平衡后,CO2平衡浓度为1.2mol•L﹣1,则:CO(g)+H2O(g)⇌H2(g)+CO2(g)开始(mol/L):2 3 0 0变化(mol/L):1.2 1.2 1.2 1.2平衡(mol/L):0.8 1.8 1.2 1.2。
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是①研制开发新型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②开发推广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能源 ③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④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 2污染A .①②④B .①②C .①②③④D .③④ 2.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2A(g)+B(g)2C(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2B AC B .改变条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一定不变 C .改变压强并加入催化剂,平衡常数会随之变化D .平衡时增大A 和B 的浓度,平衡常数会减小 3.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铁门上焊接铜块能防腐蚀B .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后,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 .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D .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4.已知:Fe(s)+12O 2(g)===FeO(s) ΔH 1=-272 kJ/mol2Al(s)+32O 2(g)===Al 2O 3(s) ΔH 2=-1 675 kJ/mol则2Al(s)+3FeO(s)===Al 2O 3(s)+3Fe(s)的ΔH 是A .859 kJ/molB .-859 kJ/molC .-1403 kJ/molD .-2491 kJ/mol5.已知:H 2(g)+F 2(g)===2HF(g)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D.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F—F 键放出的能量大于形成2 mol H—F键放出的能量6.下列关于电化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AlCl3溶液,在阴极上析出金属AlB.氢氧燃料电池中,氧气是正极反应物C.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溶液酸性不变D.铅蓄电池在充电时,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反应为:PbSO4+2e-=== Pb+SO2-47.电子表所用的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式是: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n为正极,Ag2O为负极B.Ag2O发生还原反应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区溶液pH值减小D.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值增大8.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命题人:冯福良 王念泵 林晓岚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是①研制开发新型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②开发推广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能源 ③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④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 2污染A .①②④B .①②C .①②③④D .③④2.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2A(g)+B(g) 2C(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2B AC B .改变条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一定不变C .改变压强并加入催化剂,平衡常数会随之变化D .平衡时增大A 和B 的浓度,平衡常数会减小3.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铁门上焊接铜块能防腐蚀B .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后,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 .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D .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4.已知:Fe(s)+12O 2(g)===FeO(s) ΔH 1=-272 kJ/mol 2Al(s)+32O 2(g)===Al 2O 3(s) ΔH 2=-1 675 kJ/mol 则2Al(s)+3FeO(s)===Al 2O 3(s)+3Fe(s)的ΔH 是A .859 kJ/molB .-859 kJ/molC .-1403 kJ/molD .-2491 kJ/mol5.已知:H 2(g)+F 2(g)===2HF(g)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D.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F—F 键放出的能量大于形成2 mol H—F键放出的能量6.下列关于电化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AlCl3溶液,在阴极上析出金属AlB.氢氧燃料电池中,氧气是正极反应物C.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溶液酸性不变D.铅蓄电池在充电时,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反应为:PbSO4+2e-=== Pb+SO2-4 7.电子表所用的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式是: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n为正极,Ag2O为负极B.Ag2O发生还原反应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区溶液pH值减小D.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值增大8.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B>C>D B.A>C>D>B C.C>A>B>D D.B>D>C>A 9.右图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具支试管内盛有pH=4久置的雨水和生铁片。
实验观察到:开始时导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液面回升,略高于小试管内液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始终发生析氢腐蚀C.墨水回升时,碳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具支试管中溶液酸性增强10.反应2H2S(g) 2H2(g)+S2(g)ΔH >0,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反应路径将发生改变,ΔH也将随之改变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H2S分解率也增大C.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体系温度降低D.恒容体系,充入H2重新达到平衡后,H2浓度将减小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图①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B.图②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靠近碳电极管口,试纸变蓝C.用装置③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D.用装置④可进行铁片镀锌12.下图所示为800 ℃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分析图形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A是反应物B.前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0.1 mol·L-1·min-1C.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反应的方程式为:2A(g) +C(g)1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 2NO+O2,下列所述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在10 L密闭容器中,1 mol A和3 mol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x B(g) 2C(g),2 min后达到平衡,生成0.4 mol C,测得混合气体共3.4 mol,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平衡时,物质的量之比n(A)∶n(B)∶n(C)=2∶11∶4B.x值等于3C.A的转化率为20%图ⅠD .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L·min)15.某小组为了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X 和Y 不连接时,铜棒上会有金属银析出B .X 和Y 用导线连接时,银棒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 .若X 接直流电源的正极,Y 接负极,Ag +向铜电极移动D .无论X 和Y 是否用导线连接,铜棒均会溶解,溶液都从无色逐渐变成蓝色16.某学生根据反应2HCl +2Ag === 2AgCl +H 2↑的原理,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12分)I .在温度为T 时,向2.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A 和1.0 mol B ,发生反应A(g)+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前5 s 的平均反应速率v (A) =____________(2)温度为T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3)升高温度,平衡时c (A)=0.41 mol·L -1,则反应的ΔH (填 “>0” 或 “<0”) (4)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 mol A 、0.2 mol B 和1.0 mol C ,反应达到平衡前,反应速率v 正 v 逆(填“>” 或 “<”)(5)下列措施能增大反应速率,且平衡往正反应方向移动是 。
a .及时分离出A 气体b .适当升高温度c .增大B 的浓度d .选择高效催化剂II .NO 、NO 2是常见的氧化物。
用H 2或CO 催化还原NO 可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已知:2NO(g) = N 2(g) + O 2(g) △H = -180.5kJ·mol -12H 2O(l) = 2H 2(g) + O 2(g) △H = +571.6kJ·mol -1则用H 2催化还原NO 消除污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18.(14分)金属铜不溶于稀硫酸,可溶于铁盐溶液生成铜盐与亚铁盐。
现将一定量的铜片加入到100 mL 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铜片完全溶解。
(1)写出铜溶于上述混合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
铜片图II (2)若在如图Ⅰ所示的装置中发生(1)中的反应,则X 极是(“正极”或“负极”),电极反应式是(3)铜完全溶解时,所得溶液中Fe 3+、Cu 2+、H +三种阳离子的浓 度均为0.2 mol/L (假设溶液体积不变),若用电解方法回收铜,装置如图Ⅱ所示。
①电解开始阶段,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判断溶液中的Cu 2+已完全析出的现象是 。
当Cu 2+恰好完全析出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
19.(12分)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原理】2KMnO 4 + 5H 2C 2O 4 + 3H 2SO 4 === K 2SO 4 + 2MnSO 4 + 10CO 2↑ + 8H 2O【实验内容及记录】(1)已知:实验1、2、3的目的是探究KMnO 4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则实验2中m= ,n= 。
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需利用实验4和 。
(2)通过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 (Mn 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右图所示。
为进行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通过讨论提出假设:Mn 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①请你填写表中空白....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
②能说明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的实验事实是 。
(3)有人将酸性KMnO 4 溶液和H 2C 2O 4 溶液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
20.(14分)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 2转化为SO 3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关键步骤.(1)T1℃时,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0.6molSO3,图1表示SO3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平衡时,SO3的转化率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T1℃时,反应2SO2(g)+O2(g) 2SO3(g) 的平衡常数为;其他条件不变,在8min时压缩容器体积至0.5L,则n(SO3)的变化曲线为(填字母)。
②下表为不同温度(T)下,反应2SO2(g)+O2(g) 2SO3(g) (△H<0)的化学平衡常数(K由此推知,温度最低的是(填“T1”、“T2”或“T3”)。
③在温度为T1℃时,向该1L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加入0.2molSO2、xmolO2、0.2molSO3三种气体,在达到平衡前若要使SO3的浓度减小,则x的取值范围是。
(2)科学家研究出用电化学原理生产硫酸的新工艺,装置如图2所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图2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说明:1.考生若写出其他正确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2.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要全扣3.书写方程式不配平不得分,漏条件扣1分,其他缺陷不扣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