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保存硬件平台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26
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应满足的需求 24.1 格式开放 24.2 不绑定软硬件 24.3 文件自包含 24.4 格式自描述 24.5 显示一致性 24.6 持续可解释 24.7 稳健 24.8 可转换 34.9 利于存储 34.10 支持技术认证机制 34.11 易于利用 35 测试与评估 3前言本标准由安徽省档案局(馆)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档案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档案局(馆)、北京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学香、黄玉明、王学武、周建武、胡华平、邓晓文、段丽琼、吴彬松、华婷、陈姗姗、朱霖露。
引言版式电子文件是一种用页面化的形式固定呈现文本、图形、图像等信息的文件。
出于交换、发布、存档目的,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被制作或转换为版式文件。
本标准基于长期保存和利用的需求确定版式电子文件应具有的格式特征,为制订版式电子文件格式标准,开发相应的制作、阅读、打印等软件提供依据。
保证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可解析、可理解。
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1 范围本标准明确了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的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遴选归档保存版式电子文件格式,也适用于版式电子文件格式标准的制订与相关软件开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964.1-1997 信息技术字型信息交换第1部分:体系结构GB/T 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ISO 14721:2003 空间数据和信息传输系统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型(Space data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Reference model)ISO 15489-1:2001 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第1部分通则(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Records management-Part 1:General)3 术语和定义GB/T 18894-2002 和ISO 15489-1:2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图书馆硬件安全操作保养规定为了保障图书馆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和风险,特制订以下硬件安全操作保养规定。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规定,通过认真实施本规定,减少硬件设备故障和损坏,提高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一、设备存放1.所有设备应放于有机房专门存放场所,设备陈列应严格分类,明确标识,并根据设备规格、类型、特点等进行精细化维护。
2.设备在存放期间应避免阳光直射、潮湿、高温、寒冷等恶劣环境。
特别是一些低电容、低温度硬件需要另行存放,严禁直接接触地面、与其它设备堆放。
3.存储设备应放在相应的架子上,安装时应安装平稳,避免设备倾斜、不能和架子面完全紧贴等问题。
二、设备使用1.使用前,应听指导人员的操作说明或使用说明,对于没有使用过的设备,应先了解一下具体操作方式,尤其注意设备的规格、厂家、型号等并指导读取使用手册及相关资料。
2.开机时,请将设备插头拔出,尤其是历史悠久、年代久远的设备,建议暂时性断电一下,便于机器缓冲内存和同步软硬件数据。
3.在使用设备时,如无特殊说明,请勿轻易拆卸设备外壳,也不要华丽升级内存或操作系统等内容,避免对设备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影响。
4.使用后,要及时关机,拔掉设备电源插头,清理设备的内部、设备表面,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
三、设备维护1.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及清洁工作,应由专门人员定期进行,如有问题应及时上报维护。
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设备的空气换气,防止灰尘穿透机身,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在日常维护中,注意设备的冷却状态,避免过度冷却、过度热却,从而影响设备性能的稳定性。
2.对于设备的特殊安装或测试,一定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对于设备某一部分的加工且无法再使用时,应及时拆卸设备,以方便回收和环保。
四、设备保修1.设备在保修期内出现故障,请及时上报,保修截止日期前进行处理。
2.设备出现自然灾害、人为损坏、任意拆卸、自行升级的情况,不予保修。
硬件设备安全使用规范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硬件设备如电脑、手机、服务器等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而随之而来的是硬件设备的安全问题,不正确的使用和管理可能导致数据泄露、信息丢失甚至被黑客攻击。
为了保障个人和企业的安全,下面将提出硬件设备安全使用的规范。
1. 密码安全对于每一个使用硬件设备的用户来说,密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确保每个账号都设置一个强密码,至少包含8个字符,且包含字母、数字以及特殊符号。
其次,不要使用相同的密码在不同的设备或账号中。
定期更换密码,并不定期地检查账号是否存在异常活动,以防止密码被盗用。
2. 系统更新定期更新硬件设备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是维护设备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操作系统和软件提供商会修复已知的漏洞和安全问题,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保护。
因此,安装更新补丁和软件更新是减少漏洞被攻击的关键。
3. 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安装并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是保护硬件设备安全的必要措施之一。
防病毒软件可以及时检测和清除病毒、恶意软件以及其他潜在的威胁。
防火墙则可以监控网络流量,并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同时,保持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的实时保护功能,并定期进行全面的病毒扫描。
4. 安全网络连接在使用硬件设备时,要确保网络连接的安全。
首先,避免使用公共无线网络,尤其是在进行敏感操作时。
其次,在家庭或办公场所设置无线网络时,确保使用强密码和加密方式来保护网络连接。
此外,谨慎访问和下载来历不明的文件和链接,以免引入恶意软件。
5. 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保护硬件设备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
定期备份重要文件和数据,并将其存储在安全的位置,例如外部硬盘或云存储。
这样,即使出现硬件损坏、数据丢失或其他突发状况,用户也能够及时恢复数据,避免重要信息的永久丢失。
6. 物理安全除了网络和软件安全,用户还应该关注硬件设备的物理安全。
确保硬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到物理损坏或被盗窃。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设备的可追踪性和防盗性,如使用安全码锁定设备、设置追踪功能或保险锁等。
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应满足的需求 24.1 格式开放 24.2 不绑定软硬件 24.3 文件自包含 24.4 格式自描述 24.5 显示一致性 24.6 持续可解释 24.7 稳健 24.8 可转换 34.9 利于存储 34.10 支持技术认证机制 34.11 易于利用 35 测试与评估 3前言本标准由安徽省档案局(馆)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档案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档案局(馆)、北京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学香、黄玉明、王学武、周建武、胡华平、邓晓文、段丽琼、吴彬松、华婷、陈姗姗、朱霖露。
引言版式电子文件是一种用页面化的形式固定呈现文本、图形、图像等信息的文件。
出于交换、发布、存档目的,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被制作或转换为版式文件。
本标准基于长期保存和利用的需求确定版式电子文件应具有的格式特征,为制订版式电子文件格式标准,开发相应的制作、阅读、打印等软件提供依据。
保证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可解析、可理解。
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1 范围本标准明确了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的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遴选归档保存版式电子文件格式,也适用于版式电子文件格式标准的制订与相关软件开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964.1-1997 信息技术字型信息交换第1部分:体系结构GB/T 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ISO 14721:2003 空间数据和信息传输系统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型(Space data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Reference model)ISO 15489-1:2001 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第1部分通则(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Records management-Part 1:General)3 术语和定义GB/T 18894-2002 和ISO 15489-1:2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硬件设备保养管理制度1. 背景介绍为了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和供应稳定的医疗服务,合理管理和维护医院的硬件设备是至关紧要的。
本《硬件设备保养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硬件设备的保养管理工作,确保硬件设备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硬件设备的保养管理工作,包含但不限于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监测设备、通信设备等。
3. 责任与义务3.1 硬件设备保养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硬件设备的保养工作;—订立具体的保养计划,并确保其执行;—定期检查设备维护记录,评估设备的维护情形;—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2 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本科室内硬件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供应所需的设备保养工具、料子和人员支持。
3.3 员工:—遵守设备保养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
4. 保养管理流程4.1 设备保养计划订立:—硬件设备保养责任人依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紧要性,订立相应的保养计划;—保养计划包含保养时间、保养方式、保养内容等信息;—保养计划应提前通知相关科室,确保科室搭配保养。
4.2 设备保养执行:—科室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保养人员应依照操作规程,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包含清洁、检查、校准等工作;—设备保养记录应认真记录保养过程、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4.3 设备故障处理:—员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刻上报给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评估设备故障的严重程度,并及时联系硬件设备保养责任人进行处理;—硬件设备保养责任人依据故障情况订立相应的维护和修理方案,并及时布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修理。
4.4 设备保养检查:—硬件设备保养责任人定期检查科室内设备的保养情况,并对设备保养记录进行审核;—发现问题或不规范操作时,及时进行整改并提出改进建议;—依据设备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评估设备的维护情形,并提出维护看法。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和适用范围为规范在公司范围内的个人PC机(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等硬件设备设施的使用,防止因违规造成的设备损坏及公司重要信息、数据的泄露或丢失,特制定本文件。
本规定主要涵盖公司范围内的所有涉及信息安全的硬件设备,主要内容为:网络服务器、客户端计算机、UPS、路由器、网络交换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可移动存储介质等。
2、职责所有员工负责所使用范围内的电脑等硬件设备的日常安全管理,总经办负责公司所有计算机的维修和维护,并负责资产管理及安全防护。
3、工作内容及方法3.1电脑的日常使用3.1.1电脑的网络接入电脑在初始化时为每台PC分配有唯一的登录账户,员工不得随意更改所使用电脑的IP地址,更不得使用他人的账户登录,只允许使用自己的账户接入公司网络。
3.1.2电脑的防病毒软件1)所有员工的电脑在接入公司网络时都必须安装网络版的防病毒软件。
2)所有员工不得随意卸载电脑上的防病毒软件,若发现防病毒软件出现问题应及时通知总经办进行解决。
3)总经办每日早上更新病毒库服务器,病毒库服务器将新的包分发到每一台电脑上。
4)各类存储介质,凡未经过系统专门进行病毒扫描程序检查的,严禁在公司的任何计算机上使用。
3.1.3电脑的USB端口均已关闭。
3.1.4电脑时钟进行同步设置。
3.1.5电脑软件安装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在电脑上安装软件,需要安装软件时,向总经办提出申请,由总经办进行软件的安装。
任何人员也不得随意升级电脑上安装的软件,只能通过总经办提供的升级包进行软件更新,在软件更新前做好备份。
3.1.6电脑用户设置所有员工的电脑管理员账号密码都由总经办设置,该账号只用做特殊情况的使用,个人不允许登录。
3.1.7电脑口令及屏保设置1)所有的电脑须设置符合规定的登录口令,所设置的口令只能由使用人知道,其他人员无权知晓。
2)所有人员的电脑口令须定期的更新(每三个月)。
3)所有电脑的屏保都由域服务器统一分配下来,并使用密码保护功能,等待时间不得长于5分钟。
硬件设备安全存储与销毁规范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硬件设备的安全存储与销毁规范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硬件设备中存储着大量的敏感数据和重要信息,如果没有正确的安全存储与销毁规范,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介绍一套具体的硬件设备安全存储与销毁规范,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敏感信息的泄漏。
1. 硬件设备安全存储规范1.1 设备分类与标识根据不同的硬件设备,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标识,以便存储管理和查找。
常见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硬盘、U盘、移动设备等。
通过设备分类与标识,可以有效管理存储设备,避免遗失和混用。
1.2 存储环境为了确保硬件设备的安全存储,需要提供适当的存储环境。
存储环境要求具备恒温、恒湿以及防尘等功能。
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硬件设备,如服务器等,还需要提供相应的防火、防水和防雷等措施,以确保设备安全存储。
1.3 存储记录与访问控制对于每个存储设备,应建立详细的存储记录,包括设备名称、序列号、存储位置等信息,并由专人进行管理。
只允许授权人员访问存储设备,并建立相应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
2. 硬件设备安全销毁规范2.1 数据擦除与清除在硬件设备需要报废或重新利用时,需要进行数据擦除与清除。
通过使用专业的数据擦除软件,对硬件设备中的数据进行完全擦除,以确保数据不被恢复。
对于一些特殊的硬件设备,如固态硬盘等,还需要进行物理销毁,以避免数据泄漏的风险。
2.2 设备报废与处置在硬件设备停用后,应将其进行报废,并进行合适的设备处置。
合规的设备处置方式包括设备回收、设备出售和设备捐赠等。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需要确保设备中的数据已经完全擦除,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备份,以免敏感信息被泄漏。
2.3 硬件设备销毁证明为了确保硬件设备销毁的合规性和有效性,需要提供相应的销毁证明。
销毁证明应包括硬件设备的相关信息、销毁时间、销毁方式等内容。
销毁证明可以作为合规性审计和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摘要:《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DA/T 47-2009)是为规范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而发布实施的档案行业重要标准。
标准首次提出长期保存概念及其功能定位,明确了弱依赖导向的长期保存工作指导思想,技术处理上注重“自力更生”,对其他门类电子文件格式管理同样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本文介绍了规范编制的背景与意义,解读了版式文件格式管理的核心要点,并归纳总结了对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Abstract:Format Requirements for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Fixed-layout Electronic Records (DA/T47-2009)is an important documentary stan⁃dard issued and implemented to regulate the for⁃mat requirements for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fixed-layout electronic records.The specification that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ther electronic re⁃cords format management,for the first time,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long-term preservation and its functional orientation,establishes the weak-de⁃pendency guidelines of long-term preservation and emphasizes the independence of technical mean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pecification,interprets the core points of format management and summarizes the inspiration on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electronic records.Keywords:Fixed-layout Electronic Records; Long-Term Preservation;Format Management2009年12月16日,国家档案局正式发布《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DA/T47-2009)(以下简称“本标准”),并自2010年6月1日开始实施。
目录1概述 (1)1.1 编写目的 (1)1.2试用范围 (1)1.3编写单位 (1)1.2 文献长期保存硬件总体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稳定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兼容性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安全性保障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文献长期保存硬件平台搭建参考标准 (2)2.硬件平台设计要求及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功能性要求和规范 (22)2.1.1 基础存储功能 (22)2.1.2 存储管理功能 (22)2.1.3 文件备份功能 (23)2.2 拓展性功能 (23)2.3 可靠性和稳定性 (23)2.4 安全功能 (24)3.存储硬件架构的介绍 (3)3.1 储存硬件架构的介绍 (3)3.1.1 CISC存储硬件架构介绍 (3)3.1.2 RISC存储硬件架构介绍 (4)3.1.3 ASIC存储硬件架构介绍 (5)3.1.4 存储硬件架构选取推荐 (6)3.2 存储硬件技术规范 (20)3.2.1 Intel 存储平台处理器 (20)3.2.2 PCI—E 2.0总线技术 (20)3.2.3 磁盘技术 (21)3.2.4 支持的存储架构中主流的操作系统 (22)附录:HP EVA系列产品简介 (25)1概述1.1编写目的文献长期保存作为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的文献独立保障措施,其中对一些具有重要参考和研究价值的电子资源需要进行长期的存储和保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数据存储技术的给电子文献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了技术路线。
为了更好的进行长期保存项目,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主流的存储平台的硬件技术规范,针对长期保存系统平台的特征,提出了长期保存硬件系统硬件平台搭建的一种参考规范。
1.2试用范围国家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体系。
1.3编写单位XXXXXXX1.4文献长期保存硬件总体要求文献长期保存系统硬件平台的规范是是文献得到长期保存的重要物理和技术保障。
硬件平台的规范根据流程可以划分为硬件平台搭建规范和管理规范。
硬件设备自身规范主要指:平台硬件设备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文献长期保存的要求;管理规范主要是保护文献长期保存系统基础设施、设备、媒介免受非法的实物访问、自然灾害和环境的危害。
通过对设备从采购到使用到维护直至最后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相关的防护和相应的规范,防止硬件设备的损坏、丢失,从而进一步保障文献长期保存系统的运行和安全。
因此制定文献长期保存平台硬件的规范的应该根据以下几个原则:1.4.1 稳定性原则文献长期保存平台的各个硬件设备的性能应趋于稳定,使用寿命较长久。
存储介质的选取遵循易保存、易管理、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强等基本原则。
1.4.2 兼容性原则文献长期保存硬件的选取应该充分考虑管理软件的支持的硬件平台:软件能实现的功能尽可能由软件实现,以简化硬件结构、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及适应性。
文献长期保存是个逐渐的递增的过程,因此硬件需要具有可拓展性。
1.4.3 安全性保障原则为了保障文献长期保存的硬件设备的长久运行,硬件平台应该具有一定的防火、防震、防水以及防静电的功能。
硬件的管理和操作手册必须具有遵循的规范,防止因不正当操作造成硬件的不正常工作甚至损坏。
1.5文献长期保存硬件平台搭建参考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次测试参照的准则。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在本次参考的范围之内,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用标准目录(一)军用计算机安全评估准则GJB2255-95国土资源部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策略分析报告_样例浅谈金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1993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GA163-1997)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部件(安全功能检测GA216-1-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操作系统技术要求(GAT388-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AT389-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GAT391-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网络技术要求(GAT387-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GAT390-2002)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站场地安全要GB9361_1988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2887-1989 field中国电信云存储技术规范2.存储设备标准及规范现状2.1 处理器架构规范目前主流的存储结构主要有三种:⏹CISC⏹RISC⏹ASIC2.1.1 CISC存储硬件架构介绍CISC存储架构主要指存储平台的控制器采用复杂指令集计算机,主要是Intel、AMD的X86处理器,其中基于Intel架构的又称IA架构。
目前主要的产品阵营有EMC VNX系列/VMAX系列、IBM V7000系列、Netapp FAS系列。
目前CISC 存储架构的产品性能较强,成本较低,并且已经有专门为存储设备而设计的处理控制器。
图2-1为CISC存储硬件架构的控制器的标准架构图。
图2- 1CISC存储硬件架构的控制器的标准架构图2.1.2 RISC存储硬件架构介绍RISC存储硬件架构控制器采用精简指令集计算机,主要的产品为FreeScale、ARM、IBM的产品,比如IBM PowerPC。
目前RISC性能好,成本较低,主要应用于低端存储领域。
图2- 2 RISC 存储硬件架构控制器结构图。
图2- 2 RISC 存储硬件架构控制器结构图2.1.3 ASIC存储硬件架构介绍AISC存储硬件采用专用集成电路,厂家为了某种特定需求(通常是RAID加速)而设计的专用电路。
这类产品由于是针对某种功能而定制的集成电路,因此往往在性能上表现较好,但是成本高。
如HP EVA系列存储产品。
结构样例如图2-3.图2- 3 ASIC控制器结构样例图2.1.4 存储硬件架构选取推荐从以上的三种存储硬件架构平台的信息可以得出,从兼容性和性价比方面考虑,长期保存硬件平台应采用CISC或者ASIC硬件架构的产品。
2.2 总线技术规范计算机总线是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各部件之间以及外部的各系统之间建立信号联系,进行数据传递和通信的信道,因此总线有以下的特点:⏹规定了各引线的信号、时序、电气和机械特性⏹为计算机系统内部各部件、各模块之间或计算机各系统之间提供了标准的公共信息通路⏹采用总线标准设计、生产的计算机模板和设备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总线按照在系统结构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三大类:片内总线,内部总线,外部总线。
常用的内部总线技术规范有以下几种:⏹ISA⏹MCA⏹EISA⏹PCI⏹PCI-Express衡量一种总线技术的性能好坏,目前的衡量的标准时通过衡量总线的技术指标来的方法,总线的技术指标有6项:⏹总线频率——总线工作时钟频率,单位为MHz,是影响总线传输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总线宽度——总线可同时传输的数据位数,单位为bit,总线宽度越大,在同一时刻就能够传输更多数据⏹总线带宽——即总线传输率,表示在总线上每秒传输字节多少,单位是MB/S,总线带宽(MB/s)= 1/8×总线宽度×总线频率⏹同步方式——分为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
同步方式下,总线上主模块与从模块进行一次数据传输的时间是固定的,严格按照系统时钟来进行模块间的传输操作;异步方式通过握手实现⏹控制方式——传输方式、仲裁方式、中断分配、设备自动配置等⏹总线复用——通常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是物理上分开的,为提高利用率,可以将总线分时复用一般的,总线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性:1)机械特性机械特性规定模板尺寸、插头、连接器的形状、尺寸等规格位置,如插头与插座使用的标准,它们的几何尺寸、形状、引脚的个数以及排列的顺序,接头处的可靠接触等。
2)电气特性电气特性规定信号的逻辑电平、最大额定负载能力、信号传递方向及电源电压等。
通常规定由CPU发出的信号叫输出信号,送入CPU的信号叫输入信号。
并规定总线中有效的电平范围。
3)功能特性功能特性规定每个引脚名称、功能、时序及适用协议,如地址总线用来指出地址;数据总线传递数据;控制总线发出控制信号等。
4)时间特性时间特性是指总线中的任一根线在什么时间内有效。
每条总线上的各种信号,互相存在着一种有效时序的关系,因此,时间特性一般可用信号时序图来描述。
2.2.1 ISA 总线技术ISA总线是由IBM从1982年后逐步确立的IBM公司工业标准体系结构,简称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也称为PC/AT,总线是8位、16位数据传输总线的工业标准, ISA总线有98只引脚。
最高传输速率8Mbps,寻址空间为16MB。
目前几乎所有的主板都保存了ISA总线的扩展槽。
如图2- 1。
图2- 1 ISA总线扩展槽2.2.2 MCA总线MCA总线强大的CPU处理能力与低性能系统总线形成瓶颈,数据、地址总线宽度32位,支持4GB的寻址能力,数据传输速率33Mbps,配有总线仲裁机构,可支持16个总线主控制器,在电气及物理上与ISA不兼容,不支持ISA外设。
MCA总线采用单总线设计,通过使用多路复用器来处理存储器和输入/输出(I/0)接口的传输。
多路复用器将总线分成多个不同的通道,每个通道可以处理不同的处理需求。
这种设计没有多总线设计快,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却可以满足中等大小网络的服务器要求。
如果在服务器上运行微处理器集中式应用程序,选择一个超级服务器也许是明智的,因为它具有超级吞吐率和多处理器能力。
2.2.3 EISA 总线1988年由Compaq等9家公司联合推出的总线标准。
它是在ISA总线的基础上使用双层插座,在原来ISA总线的98条信号线上又增加了98条信号线,也就是在两条ISA信号线之间添加一条EISA信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