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数据传输系统——文件传输的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2
【摘要】在Visual Basic 6.0 环境下,利用Winsock控件实现与远程数据采集端连接和数据传输。
与传统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比较,该方法简单且易于实现,并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
介绍了Winsock控件,结合示例程序,说明了该方法实现流程。
最后通过实验,证实该方法进行远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关键词】数据传输;协议;VB6.0;Winsock控件在远程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中,传统的方法有 2 种:一是采用RS-485进行远程控制;二是通过调制解调器进入电话线来实现远程控制,然而这2 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缺点。
这样一来就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
本文介绍了在VB6.0中利用Winsock控件来实现服务器端与远程客户端建立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一、基于Winsock控件的远程数据传输(一) Winsock控件简介Microsoft提供的Winsock控件,是ActiveX控件的一种。
在VB 中可以将其添加到工具箱中以便使用。
在程序运行时,Winsock控件是不可见的,但通过对其属性、方法、事件的设置及应用可轻松地实现计算机间的远程连接,该控件为用户提供了访问TCP和UDP网络及其方便的途径,不需要了解低级Winsock API调用实现的细节。
VB 的Winsock控件内部几乎封装了所有的Internet协议,以类的形式提供了属性、方法、事件,使得程序得到了极大的简化。
Winsock控件的常用属性如表1。
(二)传输协议在使用Winsock控件时,首先要考虑使用什么通信协议。
可供选择的协议有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都是位于传输层的协议、使用端口号来识别应用程序,区别在于连接的状态。
TCP协议是一个基于连接的协议,在收发数据前必须建立连接,并且该连接可靠性强,使数据无差错地传输,适合有确认信息的、重要的、数据量大(如声音和图像)的文件。
UDP协议是不与对方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就把数据报发送过去。
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远程抄表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于提高抄表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减少数据错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1. 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远程抄表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系统应该具备远程抄表、数据传输、数据管理和报表生成等基本功能,并且需要具备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性能。
系统还需要满足现实抄表操作的实际需求,包括对各种仪表的适配能力、数据处理的灵活性等。
2. 系统架构设计远程抄表系统的架构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架构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远程抄表系统中,可以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通过客户端对各个终端进行数据的采集,然后通过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并提供远程访问和控制的功能。
为了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可以采用分布式架构,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用户接口等功能进行分离。
3. 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采集和传输是远程抄表系统的核心部分。
在设计远程抄表系统时,需要考虑数据采集的方式和数据传输的方式。
数据采集可以采用现场终端设备来进行抄表,也可以通过远程通讯的方式进行抄表。
在数据传输方面,可以采用有线传输或者无线传输,具体选择要根据实际环境来确定,以保证数据的稳定传输和安全性。
4. 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是远程抄表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设计远程抄表系统时,需要考虑如何进行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可以采用数据库来进行数据的存储,同时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对数据的整理、处理、备份、恢复和权限管理等功能,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5. 用户接口设计用户接口设计是远程抄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
在设计用户接口时,需要考虑用户的不同角色和需要,提供相应的操作界面和功能。
还需要考虑用户接口的友好性和可定制性,以提高系统的适用性和便利性。
IEC 104协议,是用于电力行业远程监控系统中的一种通讯规约。
它的设计目标是为了满足实时性要求高、系统复杂度高的电力通信系统。
在IEC 104协议中,除了实时传输监控数据之外,还包含了传输文件的功能。
传输文件功能在电力行业的远程监控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IEC 104协议中传输文件的功能展开讨论。
1. 传输文件的场景传输文件的功能通常应用于电力行业的远程监控系统中。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监控系统需要定期对各个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
这些数据可能包括历史数据、报表、配置文件等。
传输文件的功能就是用于在监控系统之间快速、可靠地进行文件传输,以满足监控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备份需求。
2. 传输文件的特点IEC 104协议中的传输文件功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实时性要求高:在电力系统监控中,文件的传输需要满足一定的实时性要求,确保监控系统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文件数据。
- 可靠性要求高:传输文件的功能需要保证文件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 支持大容量文件传输:在电力系统监控中,有时需要传输大容量的文件数据,传输文件功能需要支持大文件的高效传输。
- 支持多种文件类型:传输文件功能需要支持各种类型的文件,包括历史数据、报表、配置文件等。
3. 传输文件的协议流程在IEC 104协议中,传输文件的功能是通过ASDU(Application Service Data Unit)来实现的。
传输文件的协议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发送方发起文件传输请求: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文件传输请求,包括文件的标识、文件类型、文件大小等信息。
- 接收方确认文件传输请求:接收方收到文件传输请求后,对请求进行确认,并分配传输的通道。
- 发送方准备文件数据:发送方准备待传输的文件数据,对文件数据进行分片、压缩等处理。
- 发送方发送文件数据:发送方通过已分配的传输通道向接收方发送文件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基于北斗卫星的可靠远程通信系统设计颜晓星;车明;高小娟【摘要】To construct moderate remote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reliable remote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BeiDou short-message protocol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It adopts packet loss feedback and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proposes packet assembly and fragmentation mechanism to improve data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nd guarantee the correct datatransmission.Meanwhile,the system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s customized by expanding message content of BeiDou short-message communication protocol.Moreover,an embedded Beidou Communication Device (BCD) is developed and a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isprovided,realizing robust transmission of remote data.It uses BCDs as intermediary of data transmission for experiment.Result shows that the packet loss rate is decreased by 46.877%on average with packet loss feedback and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an no feedback,which ensures the reliability of BeiDou remote data transmission.%为构建稳健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协议的可靠远程通信系统.针对北斗短报文通信不可靠和通信容量有限的局限性,采用丢包反馈重传机制完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运用粘包机制提高小数据传输效率,根据分包机制实现大数据的正确传输.将北斗短报文通信协议的电文内容进行扩充,自定义系统通信协议,设计开发一款嵌入式通信接口机,并给出相应的管理机制.通过将北斗通信接口机作为数据传输中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丢包反馈重传机制比无反馈机制的丢包率平均降低46.877%,能保证北斗远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年(卷),期】2017(043)003【总页数】7页(P62-68)【关键词】北斗短报文通信;丢包反馈重传机制;粘包机制;分包机制;系统通信协议【作者】颜晓星;车明;高小娟【作者单位】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通信设备瘫痪通信链路中断;偏远地区存在的通信盲区对于监控管理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会议已成为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广泛应用的通信方式。
远程招标会议作为一种新型的会议形式,具有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优势,已成为我国招标投标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为满足远程招标会议的需求,本文将对远程招标会议系统进行设计。
二、系统设计目标1. 实现远程招标会议的实时、高效、安全召开;2. 提供丰富的会议功能,满足各类会议需求;3. 降低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率;4. 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远程招标会议。
三、系统架构远程招标会议系统采用分层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层次:1. 硬件层:包括会议终端设备(如PC、平板电脑、手机等)、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等;2. 网络层:负责会议数据传输,包括互联网、专用网络等;3. 应用层:包括会议管理、会议控制、会议互动、会议记录等功能模块;4. 数据库层:存储会议相关数据,如会议记录、参会人员信息等。
四、系统功能设计1. 会议管理模块(1)会议创建:用户可根据需求创建会议,设置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等信息;(2)会议预约:用户可预约会议,方便参会人员提前做好准备;(3)会议审批:会议创建者可对会议进行审批,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4)会议修改:会议创建者可对会议信息进行修改,如修改会议时间、地点等;(5)会议删除:会议创建者可删除已创建的会议。
2. 会议控制模块(1)会议加入:参会人员可通过会议链接或会议号加入会议;(2)会议签到:参会人员可在会议开始前进行签到,确保会议的准时召开;(3)会议主持:会议主持人可控制会议流程,如切换演示文稿、邀请参会人员发言等;(4)会议录制:会议可进行录制,方便参会人员会后回顾;(5)会议分享:参会人员可将会议内容分享至社交媒体等平台。
3. 会议互动模块(1)实时聊天:参会人员可在会议过程中进行实时聊天,交流意见;(2)投票表决:会议主持人可发起投票,参会人员可在线投票;(3)桌面共享:参会人员可共享桌面,展示相关资料;(4)白板协作:参会人员可在白板上进行协作,共同完成会议任务。
高可靠性远程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李治华;赵冬青;甄国涌;刘东海【摘要】针对数据在远距离高速传输系统中存在的可靠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VDS长线传输和8b/10b编码的解决方案.该设计以LVDS为数据传输接口,在硬件电路上加入均衡设计,补偿长线传输的损耗;在逻辑设计上加入8b/10编码,实现传输中的直流平衡,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经验证,该系统工作稳定,串行数据以400 Mbit/s的速率,可实现在百米双绞电缆传输线或2 km光纤传输线上的零误码传输.%Focused on the low reliable problem of data existing in high-speed and long-distance transmission system,a method based on long transmission of LVDS and 8b/10b encoding is proposed.LVDS is designed as high speed data transmission interface,the equalization circuit is adopted to compensate loss of remote transmission;8b/10b coding is realized on logic design which achieves the equilibrium of DC transmission and stability improvement in data transmission.The experiment proves that the system works stable,and realizes the rate of 400 Mbit/s of serial data transmission via 100 m shielded twisted-pair or 2 km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line.【期刊名称】《电子器件》【年(卷),期】2017(040)002【总页数】5页(P490-494)【关键词】高速传输;LVDS;可靠;低误码率;8b/10b编码【作者】李治华;赵冬青;甄国涌;刘东海【作者单位】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 030051;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 030051;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 030051;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 0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4某飞行器在研制过程中,需要使用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各种模拟信号,并将信息回传给地面进行数据处理,但由于飞行器所处环境特殊,无法近距离测试,因此需要将数据通过长线高速实时的回传给地面数据处理系统,以便实时了解飞行器设备的工作状态,但飞行器的使用的弹上电缆网或光纤所处环境恶劣,周围电磁干扰大。
SSH远程访问及控制——远程登录服务器并传输数据⼀、SSH远程管理1、SSH的概述SSH是⼀种安全通道协议,主要⽤来实现字符界⾯的远程登录、远程复制等功能;对通信双⽅的数据传输进⾏加密处理,其中包括⽤户登录时输⼊的⽤户⼝令;与早期的Telnet(远程登录)、rsh(远程执⾏命令)、rcp(远程⽂件控制)等相⽐,SSH协议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 SSH客户端: Putty、 Xshell、 CRT• SSH服务端: OpenSSH✔ OpenSSH 是实现SSH 协议的开源软件项⽬,适⽤于各种UNIX、Linux 操作系统✔ Centos 7系统默认已安装openssh相关软件包,并已将sshd 服务添加为开机⾃启动✔执⾏“systemctl start sshd" 命令即可启动sshd 服务✔ sshd服务默认使⽤的是TCP的22端⼝✔ sshd服务的默认配置⽂件是/etc/ssh/sshd_configssh_config和sshd_config都是ssh服务器的配置⽂件,⼆者区别在于前者是针对客户端的配置⽂件,后者则是针对服务端的配置⽂件⼆、OpenSSH服务器1、 SSH (Secure Shell)协议• 是⼀种安全通道协议• 对通信数据进⾏了加密处理,⽤于远程管理2、OpenSSH• 服务名称: sshd• 服务端主程序: /usr/sbin/sshd• 服务端配置⽂件: /etc/ssh/sshd_ config三、配置OpenSSH服务器1、sshd_ config配置⽂件的常⽤选项设置vim /etc/ssh/sshd_config #服务端配置⽂件#Port 22 #监端⼝为22#AddressFamily any #监听地址为任意⽹卡,也可以指定Openssh服务器的具体ip#LoginGraceTime 2m #登录验证时间为2分钟#PermitRootLogin yes #禁⽌root⽤户登录#MaxAuthTries 6 #最⼤重试次数为 6#PermitEmptyPasswords no #禁⽌空密码⽤户登录#UseDNS no #禁⽤DNS反向解析,以提⾼服务器的响应速度----------------------------------------------------------------------------------配置允许和禁⽌⽤户登录:加@表⽰限制ip,注意允许和禁⽌不要同时使⽤!!AllowUsers zhangsan #允许zhangsan登录(多个⽤户以空格间隔)AllowUsers zhangsan@192.168.80.80 #只允许zhangsan通过192.168.80.80登录DenyUsers lisi #禁⽌lisi登录2、实例操作:配置⽂件的常⽤选项2.1 更改端⼝号(默认是22),指定端⼝登录2.2 设置不允许root⽤户登录2.3 设置只允许lili、lulu⽤户登录,且其中lili⽤户仅能够从192.168.229.10的主机远程登录2、.sshd服务⽀持登录验证⽅式有:密码验证和密钥对验证,可以设置只使⽤其中⼀种,也可以都启⽤2.1 密码验证:以服务器中本地系统⽤户的登录名称、密码进⾏验证。
基于ARM/GPRS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作者:侯国成杨宏业冯家鹏曹俊琴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08年第19期摘要:随着单片机及ARM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在当前远程无线数据传输、遥测遥控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由此而开发设计的二次设备和产品得到极大的推广和应用。
论述了基于WAVECOM Q2406B无线通讯模块、ARM7 LPC2138微处理器的数据传输终端设计方案,并提供了部分硬件电路图、软件流程图及程序代码。
关键词:GPRS模块;RS 232;LPC2138;AT命令;ARM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373X(2008)1903903Design of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Engineering Based on ARM/GPRSHOU Guocheng1,YANG Hongye2,FENG Jiapeng3,CAO Junqin4(1.Dalian Meteorological Bureau,Dalian,116001,China;2.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ohhot,010051,China;3.Taiyuan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Taiyuan,030001,China;4.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Abstract:Along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computer and ARM technique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chip technique,GPRS general grouping wireless service is attached with more importance by people in the current teledata transmission,telemetering and remote control.Therefore,secondary product and quality goods developed and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techniques mentioned are obtaining enormous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The data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sign based on WAVECOM Q2406B Module and ARM7 LPC2138 are elaborated,and partial hardware electric diagram,software flowchart and program code are provided.Keywords:GPRS module;RS 232;LPC2138;AT command;ARM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依托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数据传输接口与局域网的文件传输系统设计摘要:目前部分基于x86体系结构平台的测试仪器已经采用了pci板卡设备来控制整个测试电路的运行、采集测试数据,因此在pci板卡上的本地总线与数据传输电路之间需要设计接口电路。
在网络部分,大多数文件传输功能都需要借助移动磁盘等硬件设备或internet上的服务器才能实现。
为了方便局域网内主机的资源共享,需要开发一个基于局域网的文件传输工具,在内部网络中实现文件交换。
为提高工作效率故设计分为五大模块,一、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二、介绍tcp/ip点对点协议技术,c/s 架构的delphi程序设计技术和socket网络编程技术;三、对当前局域网文件传输进行需求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四、根据解决方案对系统进行设计;五、对基于局域网的文件传输系统进行测试并得到测试结果。
在此仅简单介绍。
关键词:socket连接 pci总线数据传输 fpga加密引言近年来pci总线已经在高档测试仪器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pci接口控制器的设计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案有两种:第一种是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实现,第二种方案是采用专用接口芯片。
由于前者方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逻辑验证和时序分析工作,延长了开发周期,因此本文选择了专用接口芯片方案。
具体型号是plx公司的pci9054芯片。
使用这种专用芯片桥接pci总线和本地总线,开发者可以省去考虑很多复杂的pci总线规范,而集中精力开发硬件和驱动程序。
1数据采集接口逻辑的设计1.1本地总线控制本地总线控制器的设计目标:根据输入的控制信号lhold、ads#、blast#生成符合本地总线时序要求的控制信号lholda、ready#和fifo的读请求信号rdreq。
对于lhold信号的应答问题,采用verilog语言中的always和assign语句就能简便高效的实现。
对ready#信号的处理可以采用同步状态机。
远程实时传输测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朱学娟;葛新民;单沙沙【摘要】偏远和特殊环境下的测井作业,受地域、交通等限制无法进行资料的及时处理,如今随着数字化油田的建设,使得现场测井数据实时回传至监控中心成为可能.详细描述了远程测井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过程,利用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技术建立井场与监控中心的通信,建立测井监控、数据管理客户端和数据管理服务器三个模块,使用异步套接字和多线程网络通信进行数据传输,确保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率.实现井场测井数据实时回传至监控中心,并根据需要在监控中心同步显示测井曲线,做到边测井、边传输、边处理,保证监控中心对测井现场的实时监控和指导以及对测井资料的实时处理解释,加快勘探开发进程.【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9(019)015【总页数】7页(P70-76)【关键词】测井数据;实时传输;远程系统;套接字通信【作者】朱学娟;葛新民;单沙沙【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油气工程学院 ,东营25700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青岛266580;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油气评价中心 ,西安71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测井技术自发展以来,已经历了模拟测井、数字测井、数控测井和成像测井四个阶段,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测井技术朝着网络测井的阶段发展。
同时,随着石油勘探不断深入,测井作业向越来越偏远和深层的地域展开,测井工作量和资料数据量越来越大,解释中心派往野外的解释人员短缺,加之现场环境情况复杂,在现场做的数据分析只是一些简易工作,做不到对现场作业的充分指导[1,2]。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油气行业对数字化油田的建设,测井作业区域基本被网络覆盖,使得现场测井数据实时回传至解释中心得以实现[3,4]。
国际上各大油田服务公司都积极地融合互联网对测井行业进行技术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