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 格式:ppt
- 大小:6.83 MB
- 文档页数:100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经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学键,即-CO-NH-。
氨基酸借肽键联结成多肽链。
是蛋白质分子中的主要氢键,性质比较稳定。
核苷酸(nucleotide):一类由嘌呤碱或嘧啶碱基、核糖或脱氧核糖以及磷酸三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
戊糖与有机碱合成核苷,核苷与磷酸合成核苷酸。
是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密码子(codon) :mRNA分子中每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由密码子决定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生物膜(biomembrane):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 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同时,生物膜上还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
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总称。
单位膜(unit membrane):组成细胞中的膜性结构或细胞器的膜具有相似的单位膜结构,即电镜下的内外两层致密的深色带和中间层的浅色带,膜厚度在8-10nm之间.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是细胞内那些在结构,功能及其发生上相互密切关联的膜性结构细胞器的总称.N–连接糖基化(N-linked glycosylation):发生在粗面内质网中的糖基化主要是寡糖与蛋白质天冬酰胺残基上氨基基团的结合,所以称之为N-连接糖基化.内体性溶酶体(Endolysosome):内体性溶酶体是由高尔基复合体芽生的转运小泡和经由细胞胞吞(饮)作用形成的内体合并而成的溶酶体.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organizing center, MTOC):微管聚合的特异性核心形成位点,主要是中心体和纤毛的基体.γ-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γ-Tubulin ring complex,γ-TuRC): 由13个γ-微管蛋白分子形成的环形结构,与微管具有相同直径,影响微管的成核作用及从中心粒上释放.分子伴侣(Chaperone):能够通过与多肽链的识别结合来帮助多肽链转运,折叠和组装的结合蛋白,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也称“伴侣”蛋白.细胞呼吸/ 细胞氧化(Cellular respiration / Cellular oxidation):在线粒体中有氧气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分解代谢所释放的能量储存于ATP中,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呼吸链/ 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 / Electron-transport chain):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相互关联的链状的传递电子的酶体系,他们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核纤层(nuclear lamina):附着于内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网,与中间纤维及核骨架相互连接,形成贯穿于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骨架体系.端粒(telomere):它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一个富含G的简单重复序列.端粒序列对于维持DNA分子两末端复制的完整性与染色体的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巴尔小体(barr body):雌性哺乳类动物体细胞核内的其中一条X染色体在间期固缩形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此即为巴氏小体。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荚膜2.细胞学说3.细胞生物学4.细胞周期二、判断题1.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②生物膜以及细胞器的研究③细胞骨架的研究④细胞增殖及其调控⑤细胞分化及其调控⑥细胞衰老与调之⑦细胞起源与进化⑧细胞工程。
〔〕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其它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3.某些病毒含有DNA,还含有RNA。
〔〕4.病毒是结构很简单的生物,就起源来看,病毒起源早于单细胞。
〔〕5.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一致。
〔〕6.细胞遵守"细胞体积守恒"定律,不论其种差异有多大,同一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其大小倾向于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
〔〕三、单项选择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的一种细胞器是A.细胞骨架B.线粒体C.高尔基体D.中心体E.核糖体2.最早发现细胞并对其命名的是A. Hook RB. Leeuwenhook AC. Brown RD. Flemming WE. Darven C3.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A .Hook B. Leeuwenhook C. Watson 和Crick D. Virchow E. Schleiden 和Schwann4.在1894年,Altmann首次发现了下列哪种细胞器A.中心体B.高尔基体C.线粒体D.内质网E.纺锤体5.Hook于1965年观察到的细胞实际上是A.植物死亡细胞的细胞壁B. 死去的动物细胞C.活的植物细胞D.细菌6.17世纪中叶Leeuwenhook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B.精子、细菌等活细胞C.细胞核D.高尔基体等细胞器7.前苏联著名科学家G. Fank曾说过:生命的奥秘可能蕴涵在nm的大分子复合物中。
A. 50~500B. 5~50C. 50~100D. 0.5~5四、多项选择1.细胞生物学的分支包括A.细胞遗传学B.细胞生理学C.细胞社会学D.细胞化学E.生物化学2.活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有A.生长发育B.分裂繁殖C.遗传变异E.细胞衰老F.细胞死亡3.现代的细胞生物学在哪些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A.分子水平B.亚细胞水平C.细胞整体水平D.组织水平E.器官水平4.当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热点集中在等方面。
1、细胞基质(cytoplasmic matrix):存在于细胞质中,填充于N.M,ER,Golgic,C等液泡系统与Mito chloroplast 等膜状结构之间的连续性结构,主要含有与中间代谢有关的糖4种酶类,与维持细胞形态和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细胞质骨架结构。
2、胞质深胶(cytosol):属细胞质的可流动部分,并且是膜结合cell器外的流动部分。
它含有多种蛋白和酶以及参与生化反应的因子,cytosol 为protein合成的重要场所,同时还参与多种生化反应。
3、cell内膜系统(cell endomembrane syslem):指细胞质内在形态结构,功能和发生上具有相互联系的膜相结构的总称,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N.M,ER,Glogic,lysosome,胞内体和分泌泡等。
4、跨膜运输(across memirane transport):cytosol中合成的protein进内到ER.Golgic,mito,chlo和过氧化物酶体通过一咱跨膜机制进行定位,需要膜上运输protein的帮助。
被运输的protein常为未折叠的状态。
5、小泡运输(transport by vecicles):protein从ER转运到Golgi,以及从Golgi转送到深酶体分泌泡CM细胞外等是由小泡介导的,这种小泡称运输小泡transport vesicles。
内膜系统的protein定位,除了ER本身之外,其它膜结合细胞器的蛋白定拉都是通过形成运输泡,将protein从一个区室转送到另一个区室。
6、微粒体(microsomes):指在cell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近球形的膜囊泡状结构。
7、内质网(ER):由封闭的膜系统及其围成的腔形成互相沟通的网状结构。
8、肌质网:心肌和骨骼肌中一种特殊ER,功能是参与肌肉收缩活动,SER在肌cell中形成的一种特异结构。
1.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原位杂交技术是将细胞或组织切片固定于载玻片上,使细胞中DNA或RNA在保持原来位置条件下,与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反应,通过放射自显影检测和显微镜观察,可以对所用材料中被杂交的核酸分子进行定位、定量分析或观察基因表达(mRNA)的水平。
通常以检测基因表达即组织细胞中mRNA含量的方法称为RNA原位杂交。
2.脂质体(liposome):(1)某些细胞质中的天然脂质小体。
(2)由连续的双层或多层复合脂质组成的人工小球囊。
借助超声处理使复合脂质在水溶液中膨胀,即可形成脂质体。
它可以作为生物膜的实验模型,或在临床上用于捕获外源性物质(如药物、酶或其他制剂)后将它们更有效地运送到靶细胞,经同细胞融合而释放。
3.脂筏(lipid rafts):一种非均一性富集固醇和鞘脂的高动态小型域。
约10~200 nm大小,能使细胞过程隔室化。
有时小型筏会借助蛋白质-蛋白质以及蛋白质-脂质的相互作用稳定地形成较大平台。
4.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一些非脂溶性(或亲水性)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不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但它们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这种方式称为易化扩散或帮助扩散。
5.协同运输(co transport):一种分子的穿膜运输依赖于另一种分子同时或先后穿膜的运输方式。
后者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可为前者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提供能量。
分为对向运输和共运输两类。
6.巴氏小体(Barr body):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此即为巴氏小体,是性染色体异固缩的结果。
又称X小体,通常位于间期核膜边缘。
在人类,男性细胞核中很少或根本没有巴氏小体,而女性则有1个。
7.细胞融合(cell fusion):两个或几个体细胞融合成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他们认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的生物工程,它是应用细胞培养、细胞分化的定向诱导、细胞融合和显微注射等技术,使细胞获得新的性状以及创造新的生物品种的现代生物技术。
朊病毒——仅由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生命有机体。
支原体——为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也是唯一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
其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类病毒——类似病毒的简单生命体,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单倍染色体中总的遗传信息。
基因组的大小随物种的复杂性而增加。
中膜体——在原核生物中,由细胞膜内陷形成,每个细胞内有一个或数个,其形态差异很大,革兰氏阳性细菌中常见,可能起DNA复制支点作用。
质粒——独立于细胞染色体外的裸露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可进行单独复制的辅助遗传单位,一般情况下,质粒对宿主的生存不是必需的,但质粒的某些编码产物,可以弥补细菌本身功能的不足,从而有利于细菌的生存。
质粒是基因工程的重要载体。
内生孢子——当细菌处于不利的环境,或营养缺乏时,细胞内的重要物质,特别是DNA,集聚在细胞的一端,形成一种含水量丰富、外被厚壁、具有很强的折光性、不易染色的致密体,保证细菌能在恶劣的条件下依然生存,是对不良环境有强抵抗力的休眠体。
古细菌——是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其形态结构、遗传装置及其基本生命活动方式虽与原核细胞相似,但16SrRNA序列同源性和其他一些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又与真核细胞接近。
细胞膜——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富有弹性的半透膜,又称质膜,它不仅是细胞结构的边界,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及信息传递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流动镶嵌模型——是生物膜的一种结构模型,认为脂质双分子层是膜的支架,蛋白质有的附着在脂双层的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有的横跨整个脂双层。
一、名词解释1.孔蛋白:又称通道形成蛋白,它的跨膜结构域常常仅有10~12个氨基酸残基,形成β折叠片结构,反向平行的β折叠片相互作用形成非特异的跨膜通道,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0 D的小分子自由通过。
2.G—蛋白耦联受体:一种与三聚体G蛋白偶联的细胞表面受体。
含有7个穿膜区,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其成员有1000多个。
与配体结合后通过激活所偶联的G蛋白,启动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并导致各种生物效应。
与细胞通信与信号转导有关。
3.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的一个过程。
4.细胞凋亡:Kerr于1965年最早发现细胞凋亡现象。
细胞凋亡是一种有序的或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细胞接受某些特定信号刺激后进行的正常生理应答反应。
该过程具有典型的形态学和生学特征,凋亡细胞最后一凋亡小体被吞噬消化。
5.Hayflick界限:关于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是有限的观点。
细胞,至少是培养的二倍体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是Hayflick界限。
二.填空题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胡克R.“细胞学说”是由《施旺》和《施莱登》共同提出的。
2.离心分离技术里常用的两类离心分离方法是《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3.根据膜蛋白在膜上的存在方式,主要是根据膜蛋白与膜脂的关系分为《外周蛋白》、《整合蛋白》和脂锚定蛋白。
4.物质的跨膜运输可分为《COPII有被小泡》、《网格蛋白有被小泡》、COPI有被小泡三种类型。
5.细胞外基质受体是《整联蛋白》。
6.完成细胞分泌的小泡运输的有被小泡可分为《COPII有被小泡》、《网格蛋白有被小泡》《COPI有被小泡》三种类型。
7.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A TP》,叶绿体的制药功能是《光合作用》。
8.染色质包装的最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它构成染色质结构的“串珠”模型。
9.细胞分化中所有细胞中都要表达的一类基因称为《持家基因》,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称为《组织特异性基因》。
名词解释1.Cell line and Cell strain:细胞系和细胞株,细胞系指原代细胞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所繁殖的细胞群体。
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物的培养物称为细胞株。
2.monoclonal antibody technique:单克隆抗体技术,一种免疫学技术,将产生抗体的单个B淋巴细胞同骨髓肿瘤细胞杂交,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种细胞,并以此生产抗体。
3.Biomembrane:生物膜,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总称。
4.passive transport and active transport: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物质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形成梯度,物质顺着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的过程叫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的过程。
5.Cotransport: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势的是钠钾泵或质子泵。
6.Cell recognition and Cell adhesion:细胞识别和细胞黏着,细胞识别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细胞黏着是指相邻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某种方式粘合在一起,组成组织或与其他组织分开,这种粘合方式比较松散。
7.Cell Junction:细胞连接是细胞间建立的长期的组织的复杂联系结构,是细胞质膜局部区域特化形成的。
8.Cell Communication:细胞通讯,是指在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之间, 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 并通过放大引起快速的细胞生理反应,或者引起基因活动,尔后发生一系列的细胞生理活动来协调各组织活动, 使之成为生命的统一整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作出综合反应。
1.简述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的发展过程,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从而探索细胞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老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的规律的科学;主要阶段:①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创立②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学研究③实验细胞学研究④亚显微结构与分子水平的细胞生物学。
2.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均有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魏尔肖后来对细胞学说作了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
3.简述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1). 结构简单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无膜包裹,形成拟核。
细胞质中无膜性细胞器,含有核糖体。
2). 体积小直径约为1到数个微米。
4.简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5.简述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① 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②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③螺旋的主链由位于外侧的间隔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内侧为碱基构成。
④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依据碱基互补原则相连螺旋内每一对碱基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垂直于螺旋纵轴,相邻碱基对之间距离为0.34nm,双螺旋螺距为3.4nm。
6.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以独特的三维构象形式存在,蛋白质三维构象的形成主要由其氨基酸的顺序决定,是氨基酸组分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差异使蛋白质折叠成不同的高级结构。
二级结构是由主链内氨基酸残基之间氢键形成,有两种主要的折叠方式a-螺旋和β-片层。
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形成三级结构,不同侧键间互相作用方式有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具有三级结构既表现出了生物活性。
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亚单位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可形成更复杂的四级结构。
7.生物膜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是什么?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膜蛋白,膜糖8.什么是双亲性分子(兼性分子)?举例说明。
细胞的基本概念分子细胞生物学: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学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的,该学说主张细胞是多细胞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对于原生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整体;多细胞生物的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活动单位,执行特定功能;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分裂而来。
明确了动植物之间的统一性。
单位膜模型:电镜下的质膜呈三层式结构,两侧为暗线(蛋白质与磷脂分子极性头),中央为明线(磷脂分子非极性尾)。
单位膜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把膜的动态结构描写成静止不变的。
重要性在于将膜的分子结构同膜的电镜图像联系起来,对膜的一些属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单位膜:指在电镜下呈现暗—明—暗三层式结构,由脂、蛋白组成的任何一层生物膜。
冷冻蚀刻/冷冻断裂技术:通过速冻和切成断裂面为电镜观察制备标本的方法。
在观察前采用物理法将暴露出来的切断面制成复膜,制备复膜前也要将断裂面进行真空升华蚀刻,故此法又称冷冻蚀刻。
用此法可制备供观察膜表面或膜内部结构的标本。
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是细胞表面和细胞器外表的通透屏障。
膜蛋白: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以不同方式与磷脂双分子层结合,或不同深度地镶嵌其中(整合蛋白),或与细胞表面结合(外周蛋白),或通过与脂锚形成共价键结合到膜上(脂锚定蛋白)。
整合蛋白/膜内在蛋白:以不同深度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膜蛋白。
外周蛋白/膜外在蛋白:附着在膜表层的膜蛋白。
成帽反应:用荧光标记的抗体,同淋巴细胞的表面抗原相互作用,开始结合时,抗原在细胞表面均匀分布,几分钟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分布由均匀状态变为簇集分布,随后又集中成帽,最后抗原抗体复合物全部集中到细胞的尾端,形成一帽状结构,这步变化成为成帽反应。
相变温度:膜脂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或处于液相,或处于固相,处于固相的膜脂随着温度的缓慢提高,脂双层可由晶态熔融为流动性较大的液态,发生相态转变的温度即为相变温度。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对细胞生物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它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还包含少量的糖类。
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包含细胞器和细胞溶胶。
细胞器种类繁多,其中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通过有氧呼吸为细胞提供能量;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与蛋白质合成、脂质代谢等有关;高尔基体主要参与细胞分泌物的加工和运输;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核膜、核仁、染色质等结构。
染色质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时会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物质跨膜运输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自由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的扩散。
协助扩散则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是指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
此外,还有胞吞和胞吐作用,用于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
三、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呼吸是细胞能量供应的重要方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如酵母菌;另一种产生乳酸,如乳酸菌。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双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是指由磷脂的磷脂酰碱基构成亲水极性头部和脂肪酸链构成疏水非极性尾部的分子,是膜脂的主体。
2、内在膜蛋白(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它贯穿膜脂双层,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层分子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内在膜蛋白不溶于水,占膜蛋白总量的70%-80%,如膜上的受体蛋白与通道蛋白。
3、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外在膜蛋白约占膜蛋白的20%~30%,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主要在内表面,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能够暂时与膜或内在膜蛋白结合的蛋白质,易分离。
4、脂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质膜外侧的蛋白质通过糖链连接到磷脂酰肌醇上,形成“蛋白质—糖—磷脂”复合物,或质膜胞质侧的蛋白质通过脂肪酸链共价结合在脂双层上,这种蛋白即称为脂锚定蛋白(GPI)。
包括:细胞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Src、Ras蛋白。
5、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方式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顺物质浓度梯度,不需消耗能量。
6、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质膜转运小分子物质时,不需膜蛋白的帮助,可以顺物质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方向进行,它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扩散。
以简单扩散方式运输的物质为:脂溶性小分子、非极性的小分子。
7、载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物质穿越膜时在膜上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将溶质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进行转运,这种运输方式称易化扩散。
部分载体蛋白; 非脂溶性物质。
属于被动运输的范畴。
8、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指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的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消耗能量的跨膜运输方式。
《细胞生物学》考点题型:①名词解释(10个/3个英文)②填空③判断(20个/40分)④论述(简答)一、(英文名词解释)1. 原代培养 primary culture2.传代培养Subculture3.染色体 chromosome4.染色质 chromatin二、填空1.微管的特异性药物:细胞松弛素,鬼笔环肽2.微丝的特异性药物:秋水仙素,诺考达挫四、论述题1 .细胞凋亡的特征,检测方法,生理意义。
2 .信号序列在蛋白质定位中的作用cytosofie proTain(no siqnal sequt:nee? ^A^ NORMAL ER prntFin with signal sequencs removeefER protein EFt signal scqircnce cytosolic protein with ERsignal sequenceSWAPPED SIGNAL SEQUENCES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统一性与多样性1.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又是最简单的生命体,请论证一下它与细胞不可分割的关系。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1)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4)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5)细胞是生命起源的归宿,是生物进化的起点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共有的基本特征中,哪一条描述是不正确的—B—。
A.都有细胞膜3都有内质网。
都有核糖体口都有两种核酸DNA,RNA3.原核细胞遗传物质集中在细胞的一个或几个区域中,密度较低,与周围的细胞质无明确的分界线,称傕__D_。
庆核质B.核孔。
核液D类核4.细胞的体积大小不同,但各种细胞核的大小常悬殊不大。
(对)5.自然界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一支原体___。
6.细胞学说创始人是_施旺__和_施莱登___。
7.细胞的基本共性(1 )相似的化学组成一一基本构成元素都是C/H/O/N/P/S等几种(2 )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3 )相同的遗传装置一一几乎所有细胞都使用同一套相同的遗传密码(4)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8.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简答或问答题1.细胞学说细胞学说包括以下四点:(1)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单位;(2)生物体的特性决定于构成它们的各个细胞;(3)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分裂而来,并保证遗传物质的连续性;(4)细胞是生命的最小单位。
2.细胞的基本共性?(1)具有生物膜结构(2)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3)具有蛋白质合成的机器(4)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增殖3.无机盐中离子的作用?①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和调节渗透压,保障细胞正常生理活动;②与蛋白质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合蛋白,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③作为酶反应的辅助因子。
4.生物小分子是如何构成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小分子生物大分子(1)糖类(2)脂类(3)氨基酸蛋白质(4)核苷酸核酸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6.细胞膜的功能?(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6).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7.钠泵的工作过程和意义?作用过程:a)首先由NA+结合到细胞质面的NA+结合位点,刺激A TP水解,使泵磷酸化,导致蛋白结构改变;b)暴露NA+结合位点面向胞外,使NA+释放至胞外;c)与此同时也将K+结合位点朝向细胞表面,结合胞外K+后刺激泵去磷酸化导致蛋白构型再次变化;d)将K+结合位点朝向胞质面,随即释放K+至胞质溶胶内;e)最后蛋白构型又恢复原状。
意义:直接效果是维持了细胞内低钠高钾的特殊离子梯度;间接效应有:①调节细胞容积;②物质吸收;③胞内高浓度的K+是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和糖酵解过程中重要酶的必要条件,此外也有利于保持胞内渗透压;④.膜电位的产生8.离子通道蛋白转运离子有哪四个主要特征?(1)物质运输的速度快(2)对离子通透具有高度选择性(3)大多数的离子通道不是持续开放的,而是有“闸门”控制的(4)介导了被动运输9.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的生物学意义?(1)胎儿摄取抗体的过程;(2)机体清除有害物质的过程;(3)特异摄取胆固醇的过程10.细胞特异性摄取胆固醇的过程?通常血中胆固醇颗粒多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存在和运输,每一个LDL颗粒由胆固醇脂、游离胆固醇、磷脂及载脂蛋白ApoB100组成,其中ApoB100是LDL的受体的配体。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也称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探讨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和行为,以及它们是如何作为基本生物的不可分割的单位运作的。
细胞生物学也考虑和研究细胞的表皮层,也称为液膜层,和单细胞的中心指挥中心(细胞核),以了解细胞的复杂的活动和特性。
2 研究内容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细胞分子机制,表面受体(细胞外液),共同因子,信号转导,细胞对激素或环境因素的感知及其反应,细胞毒理学,细胞周期和分裂,细胞增殖和凋亡,染色质和表观遗传学,发育遗传学,细胞复制和突变,抗原学,免疫学,及细胞信号学,这些都是研究细胞生物学里面的重要部分。
3 研究目的研究细胞生物学有众多目的,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了解细胞是如何产生,维持生命活动,控制生物杂交,进化,及其发展,影响细胞内动态过程,了解细胞内遗传和表观遗传,如何影响细胞内活动,以及细胞分化,所有这些都是研究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部分。
4 研究方法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电子显微镜,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蛋白质和核酸同位素定位,脂质和其他有机分子的分析,生物化学方法,细胞培养,生物信息学,以及其他多种分析研究。
5 研究应用细胞生物学在各个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能够为细胞内代谢提供信息,了解细胞复杂的结构功能,研究细胞发育,分化和功能,研究细胞免疫学和信号转导,发现药物等诸多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生物学在农业和农业科学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用于研究农作物的高产成果的机制,寻求改善植物的新方法。
细胞生物学在医药和医疗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用于研究新药物和新治疗方法,致力于找到新的疾病治疗方式,以及发现新的靶点抗生素、病毒外膜结构元件和细菌毒素。
2.prokaryotic cell(原核细胞):无核膜,DNA游离在细胞质中;染色体为环状,仅有一条;缺少发达的内膜系统;细胞小,多在0.2~10 μm之间;至今未发现细胞骨架。
3.eukaryotic cell(真核细胞):有膜结构围成的细胞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体),基因组至少有两条染色体;有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等;具有细胞骨架系统。
4.archaeobacteria(古细菌):又称原细菌、古核生物,是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最早发现的古核生物为产甲烷细菌类,后来又陆续发现盐细菌、硫氧化菌等。
plasmid(质粒):细菌内除了核区的DNA外,存在的可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
1.resolution(分辨率):是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2.fluorescence microscopy(荧光显微镜技术):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由于电子跃迁而由被激发分子发射的光称为荧光。
荧光显微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技术和荧光素直接标记技术。
荧光显微镜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
3.autoradiography(放射自显影):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定量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
6.immunofluorescence(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一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12.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差速离心):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
起始的离心速率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
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率离心悬浮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
第一章绪论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重大生命活动等过程的一门学科。
2.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重大生命活动规律)、细胞起源与进化和细胞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3.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4.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1.下列属于细胞学说的描述有(ABCD )A.有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B.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C.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D.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2.美国人J. D. Watson 和英国人F. H. C. Cric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是(B )年?A.1950B.1953C.1956D.19603.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B )。
A.Robert HookeB.Leeuwen HoekC.GrewD.Virchow4.细胞学说是由( B )提出来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B.Schleiden和SchwannC.Crick和WatsonD.Sichold和Virchow5.1665年英国学者(A )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并命名为cell。
A.Robert HookeB.Leeuwen Hoek .C.GrewD.Virchow6.在1953年首先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学者是(B )。
A.AveryB.Waston和CrickC.BratchetD.Casperson[E]Feulgen7.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A)A.正确B.错误8.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B)A.正确B.错误9.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A.正确B.错误10.细胞学说的建立构成了细胞学的经典时期(B)A.正确B.错误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答:细胞学说的内容:(1)有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3)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绪论本章要点:本章重点阐述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发展及目前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要求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或重点研究领域,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重大事件及代表人物,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二、填空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在、和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的、、、和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1、生命活动,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
2、年英国学者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并命名为cell;后来第一次真正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科学家是。
2、1665,Robert Hooke,Leeuwen Hoek。
3、1838—1839年,和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
3、Schleiden、Schwann,基本单位。
4、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和。
4、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
5、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5、细胞来自细胞。
6、人们通常将1838—1839年和确立的;1859年确立的;1866年确立的,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6、Schleiden、Schwann,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学。
7、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几个时期。
7、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
三、选择题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a、Robert Hookeb、Leeuwen Hoekc、Grewd、Virchow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b、Crick和Watsonc、Schleiden和Schwannd、Sichold和Virchow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