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汽车工程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186.50 KB
- 文档页数:15
汽车工程材料复习工程材料的定义分类:工程材料是指具有一定性能的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承担某种功能被用来制取零件和元件的材料。
按材料的化学组成分类(1)金属材料(2)无机非金属材料(3)高分子材料(4)复合材料1.汽车运转材料的定义?包含哪些?汽车运行材料是指汽车运行过程中使用的燃料,润滑材料,轮胎,冷却液,制动液等2.汽油的主要性能指标包含?(p1)蒸发性,抗爆性,安定性,防腐性和清洁性等3.我国汽油划分的标准及种类(p3)汽油的牌号就是以汽油的抗爆性(辛烷值)分割的。
牌号越大,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不好、。
目前存有90,93,95,97等几个牌号。
4.汽油选用原则及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p3)汽油采用的原则:汽油的采用必须根据汽车采用表明所推荐的牌号,并融合汽车采用的条件,以发动机不产生爆裂为前提。
在通常情况下,发动机的压缩比就是挑选汽油牌号的主要依据。
压缩比越大,所选牌号越高。
在发动机不产生爆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低牌号的汽油。
若辛烷值过高,就可以并使发动机产生爆裂;如果辛烷值过低,不仅可以导致经济上的浪费,还可以因为低辛烷值汽油起火快,冷却时间短,而使热切换功率不充份,同时还可以因排放量废气温度过低而损坏气门或排气门座。
5.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p4)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低温流动性,黏度,燃烧性能,蒸发性,防腐性和清洁性等。
5.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主要区别?压缩比:柴油机压缩比比较大熄灭方式:柴油机就是压燃,汽油机就是熄灭用途:柴油机主要用于卡车以及大型客车等需要大动力的车型,而汽油机主要用于轿车等以速度为主的车型。
所用燃料:柴油机用柴油,汽油机用汽油6.有发展前景的汽车替代燃料主要包括:醇类、天然气、电能、液化石油气、氢气等7.汽车润滑材料包括哪几类?(p12)包括机油,车辆齿轮油,润滑脂8.汽车轮胎的分类(p41)轮胎的分类按照内胎充气压力大小分成:高压轮胎,扰动轮胎,超低压轮胎。
按用途分类:轻型乘用汽车轮胎(轿车),载重及公共汽车轮胎,矿山及工程机械用轮胎,特种车辆用轮胎。
教案一、课题:第一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二、教材分析:本章是《汽车材料》第一次课,是属于基础性知识,在教材的安排上是符合认知的过程三、(1)基础知识:掌握强度与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及金属疲劳概念(2)能力培养:通过本次学习,培养学生在生产和生活中树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教学难点:屈服强度和金属疲劳概念五、课型:综合型六、教学方法:讨论+讲授七、教具:铁钉、铁片、铝片等,多媒体幻灯片八、课时:2九、教学过程:第一节课:第一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板书)一)、组织教学:安定课堂教学秩序二)、请同学们回顾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你所知道的汽车材料有哪些?2)汽车材料的选用与环境有关吗?三)引入新课:(一)、汽车材料分类:1、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合金2、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复合材料3、汽车运行材料---燃料、润滑剂、工作液(板书)(二)、金属材料性能:(分组讨论每组给出答案,老师点拨)1、使用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其他性能2、工艺性能----压力加工性能、铸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热处理(板书)(三)、1、力学性能定义: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又称机械能。
2、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抗疲劳性(板书)(四)、两个概念:(板书)1、强度---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2、塑性---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五)、同学分组讨论你们所知的外力(载荷)指的是哪些?并指出实例(六)强度有关知识:(请同学描述你所知的强度)(板书)(1)强度的大小用应力表示,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在材料内部产生与外力相等的抵抗力,即内力。
(2)单位截面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3)用符号σ表示,σ=F/S(4)单位:Pa(5)通过拉伸试验得到的指标有;弹性极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汽车工程材料分类汽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汽车工程材料则是构成汽车的基础。
汽车工程材料的分类对于汽车制造和维护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工程材料的分类。
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汽车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它具有强度高、稳定性能好、寿命长等优点。
其中,钢铁、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普遍应用于汽车工程中。
1. 钢铁:汽车制造中广泛使用的钢材包括冷轧、热轧、镀锌、电镀等种类。
不同种类的钢材特点不同,其耐腐蚀性、塑性、强度等性能也各有差异。
2. 铝合金: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
在汽车车身、发动机舱盖、底盘等部件中广泛应用。
3. 镁合金:镁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刚性好的材料,但其耐腐蚀性低。
在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等部件中常用。
4. 钛合金:钛合金具有高强度、低密度、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在汽车轮毂、发动机等部件中应用广泛。
二、塑料材料塑料材料是近年来在汽车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的材料。
它们具有重量轻、成本低、成型性能好等优点。
在汽车车身、内饰、仪表板等方面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塑料材料。
1. 聚丙烯:聚丙烯是一种质轻、耐腐蚀的塑料材料,常用于汽车引擎盖、车门板、底盘等部件制造。
2. 防水夹克:防水夹克是一种具有隔热性和耐磨性的塑料材料,常用于汽车密封材料、汽车座椅、地毯等部件制造。
3. 聚苯乙烯:聚苯乙烯是一种低密度、高强度的塑料材料,常用于汽车座椅、中央扶手、防护杆等部件制造。
三、橡胶材料橡胶材料是一种流行的汽车工程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弹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常用于汽车轮胎、悬架、密封垫等部件制造。
1. 丁苯橡胶:丁苯橡胶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合成橡胶,常用于汽车轮胎和其他橡胶制品的制造。
2. 氟橡胶:氟橡胶是一种耐腐蚀的橡胶,常用于汽车发动机、水泵和其他需要抗腐蚀性能的部件制造。
3. 氟硅橡胶:氟硅橡胶是一种高温、耐腐蚀的橡胶,常用于汽车高温环境下的密封材料。
总而言之,上述几种汽车工程材料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汽车制造厂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
第一章汽车材料基础知识第一节汽车材料概述一、填空题1.汽车零部件材料、汽车运行材料2.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3.行驶、燃料、润滑材料、工作液4. 汽油、柴油5. 发动机润滑油、齿轮油、润滑脂6. 磨损、使用寿命二、选择题1.C2.C3.C4.B三、判断题1.×2. ×3. ×4.√5. √四、问答题1.2.答:汽车零部件材料以金属材料为主,占整车质量的80%左右,其中钢铁材料约占70%,非铁金属材料约占10%。
非金属材料占整车质量的20%左右,其中塑料约占7%,橡胶占3%-7%。
为适应安全、节能的要求,在汽车中特别是轿车中开始大量应用非金属材料,所以在汽车制造中钢铁的用量有所下降,而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用量正在上升。
3.答:目前已应用的石油替代燃料主要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醇类燃料(甲醇汽油、乙醇汽油)和电池等汽车新能源。
第二节金属材料的性能一、填空题1.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和磁性2.单位体积、重金属、轻金属3.各种化学腐蚀、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4.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5.布氏硬度试验、洛氏硬度试验6.各种加工工艺方法、铸造性能、压力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和热处理性能二、选择题1.C2.C3.A三、判断题1. ×2.√3.√4.√5.√6.√四、名词解释1.强度是指在外力(载荷)作用下,金属材料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强度通常用应力表示。
2.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从变形到实际断裂所承受的最大应力。
3.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4.热处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是否适应各种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五、问答题1.答: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称为塑性。
金属材料的塑性也可通过拉伸试验测定,常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来表示。
塑性好的金属材料易于通过压力加工制成形状复杂的零件,如汽车车身覆盖件大多是采用有良好塑性的冷轧钢板冲压而成。
汽车工程材料总结3000字汽车工程是涉及汽车设计和制造的学科,其中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是影响汽车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了解汽车工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对于设计和开发新型汽车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汽车工程材料的分类、应用、优缺点等内容。
一、汽车工程材料的分类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汽车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金属材料,如钢铁、铝合金、铜合金、不锈钢等。
其中,钢铁是汽车制造企业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因其良好的强度和韧性而备受欢迎。
铝合金和铜合金则因其轻量化和耐腐蚀性能而受到关注。
2.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组合而成。
在汽车工程中,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高强度、轻量化和耐腐蚀等需求。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芳纶增强复合材料等。
3. 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材料之一。
聚合物材料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弹性,能够满足汽车设计中的各种要求。
常见的聚合物材料包括聚苯乙烯、聚醚酮、聚偏氟乙烯等。
二、汽车工程材料的应用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汽车轻量化方面,金属材料的使用可以帮助减少汽车的重量,从而提高其安全性和燃油效率。
在汽车安全性方面,金属材料可以用于车身框架和结构件的设计,提高汽车的强度和刚度。
在汽车耐久性方面,金属材料可以用于零部件的表面处理和涂层设计,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2.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汽车轻量化方面,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帮助减少汽车的重量,从而提高其安全性和燃油效率。
在汽车安全性方面,复合材料可以用于车身框架和结构件的设计,提高汽车的强度和刚度。
在汽车耐久性方面,复合材料可以用于零部件的表面处理和涂层设计,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3. 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汽车材料教案(5篇)第一篇:汽车材料教案第一章铸造复习课§1-1概述1、铸造的概念:将经过熔化的液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形状、尺寸相适应的铸型中,冷却凝固后获得毛坯或零件的一种工艺方法。
(铸造)2、铸造的方法:砂型铸造、特种铸造3、铸造的特点:(1)成型方便,适应性强:利用液态成形,适应各种形状、尺寸,不同材料的铸件。
(2)生产成本低,较为经济:节省金属,材料来源广泛,设备简单。
(3)铸件组织性能差:铸件晶粒粗大,力学性能差。
§1-2砂型铸造砂型铸造是以砂为主要造型材料制备铸型的一种铸造方法。
目前90%以上的铸件是用砂型铸造方法生产的。
一、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二、造型材料制造铸型用的材料称为造型材料,砂型铸造使用主要是型砂和芯砂,它们是由砂、粘结剂和附加物组成。
型砂:按一定比例配合的造型材料,经过混制,符合造型要求的混合料称为型砂。
芯砂:按一定比例配合的造型材料,经过混制,符合造芯要求的混合料称为芯砂。
砂型在浇注和凝固过程中要承受熔融金属的冲刷、静压力和高温的作用,并要排出大量气体,型芯要承受凝固时的收缩压力,因此造型材料应具备以下性能:1、可塑性:型砂和芯砂在外力作用下要易于成形。
2、足够的强度:型砂和芯砂在外力作用下要不易破坏。
3、耐火性:型砂和芯砂在高温下要不易软化、烧结、粘附。
4、透气性:型砂和芯砂紧实后要易于通气。
5、退让性:型砂和芯砂在冷却时其体积可以被压缩。
三、模样与芯盒1、模样与芯盒是制造铸型和型芯的工具。
2、模样形成铸件的外形,其外形相当于铸件的外部形状;型芯形成铸件的内腔形状。
芯盒是制造型芯的工具。
3、砂型铸造多用木材制造模样和芯盒。
4、特种铸造用金属模、塑料模和其它模样。
5、制造模样和芯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选择分型面:分型面是铸型组元间的接合面。
选择分型面就具有最大水平投影尺寸;尽量满足浇注位置的要求;起模方便,简化造型工艺。
①分型面尽量为平面,不用或少用曲面,使造型简化并确保铸件质量。
汽车工程手册基础篇第一章汽车概述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深刻影响了整个社会结构。
本章将介绍汽车的起源、发展与分类,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1.1 汽车的起源与发展汽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的汽车是由蒸汽机驱动的。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内燃机的发明成为汽车发展的关键。
20世纪初期,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逐渐普及到世界各地。
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汽车经历了从手工制造到大规模生产的转变,从简单的工具到高科技产品的演变。
1.2 汽车的分类按照用途和功能的不同,汽车可以分为轿车、卡车、客车、越野车等不同类型。
按照动力来源的不同,汽车可以分为汽油车、柴油车、混合动力车等。
在后续章节中,我们将对各种类型的汽车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章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由各种零部件组成。
本章将介绍汽车的结构组成和各部件的原理作用。
2.1 汽车的结构组成汽车的结构可以分为车身、底盘和动力系统三大部分。
车身是汽车的外壳,提供乘员和货物的空间。
底盘是汽车的支撑结构,包括底盘框架、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动力系统是汽车的心脏,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等。
2.2 各部件的原理作用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来源,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动力传动到车轮上。
传动系统包括离合器、变速箱、差速器等部件,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
底盘系统包括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保证车辆平稳行驶和安全制动。
第三章汽车电子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工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章将介绍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范围。
3.1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汽车电子系统主要是简单的点火系统和灯光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车载娱乐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
3.2 汽车电子系统的应用汽车电子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车载导航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
教案-汽车材料教案第一章:汽车材料概述1.1 汽车材料的重要性讨论汽车材料在汽车行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强调汽车材料对汽车性能、安全和环保的影响。
1.2 汽车材料的分类介绍金属材料、塑料材料、橡胶材料、复合材料等汽车常用材料。
分析每种材料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1.3 汽车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评价介绍汽车材料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标准。
讨论如何评价不同材料的性能,包括强度、韧性、耐磨性等。
第二章:金属材料2.1 金属材料的类型介绍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等常用金属材料。
分析每种材料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2.2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介绍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金属材料加工工艺。
讨论各种加工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3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分析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蚀性能等。
举例说明金属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第三章:塑料材料3.1 塑料材料的类型介绍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等常用塑料材料。
分析每种材料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3.2 塑料材料的加工工艺介绍挤出、注塑、吹塑等塑料材料加工工艺。
讨论各种加工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3 塑料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分析塑料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腐蚀性等。
举例说明塑料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第四章:橡胶材料4.1 橡胶材料的类型介绍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常用橡胶材料。
分析每种材料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4.2 橡胶材料的性能讨论橡胶材料的弹性、耐磨性、耐老化性等性能。
分析橡胶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4.3 橡胶材料的硫化工艺介绍橡胶硫化的目的、原理和常用硫化方法。
讨论硫化工艺对橡胶材料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复合材料5.1 复合材料的类型介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复合材料等常用复合材料。
分析每种材料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5.2 复合材料的性能讨论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耐热性等性能。
分析复合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5.3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介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树脂传递模塑法、真空复合法等。
课题一:汽车工程材料概述1.填空题(1)固体中的结合键有四种: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分子键。
相应地,固体可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和分子晶体。
(2)工程材料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一般根据材料的本性或其结合键的性质进行分类,可分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
(3)汽车工程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使用来分,可分为汽车结构材料和汽车功能材料;根据材料的用途来分,可分为汽车制造材料和汽车运行材料。
(4)其中以碳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钢称为碳素钢,其价格低廉,工艺性能好。
为了提高或改善钢的性能,向钢中加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得到合金钢,用于制造性能要求更高的重要零件。
(5)陶瓷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包括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
(6)汽车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车用橡胶和工程塑料。
2.选择题:(1)熔点和硬度最高,耐磨性最好的材料是(A)。
A.陶瓷材料 B. 金属材料 C.高分子材料 D.玻璃钢(2)小轿车的轮毂一般由(C)制作。
A.合金钢 B.镁合金 C.铝合金 D.碳纤维增强金属(3)汽车的( A)一般由工业铸铁制造而成。
A.发动机缸体 B.发动机曲轴 C.车门 D.减振弹簧(4)下列不属于汽车运行材料的是(B)。
A.制动液 B.挡风玻璃 C.机油 D.轮胎(5)下列不属于汽车轻量化发展方向的选材是(C)。
A.工程塑料 B.铝合金 C.镁合金 D. 铜合金3.判断题:(1)金属材料比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的强度、硬度都高。
(×)(2)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是因为结合键中有自由电子。
(√)(3)因为有色金属及合金性能优良,是汽车工业中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4)玻璃钢就是钢化玻璃。
(×)(5)为了保证使用寿命,汽车发动机汽缸体一般由高强度合金钢制作。
(×)4.简答题(1)工程材料按组成特点和性质分为哪几类?主要性能有何区别?答:工程材料按其组成特点和性质可分为金属材料(如钢铁、铝合金)、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水泥、玻璃)及复合材料(由前三种材料中的两种或以上的材料复合而成,如钢筋混泥土、碳纤维增强塑料)四大类。
汽车工程材料分类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代表,其工程材料如何选择和应用,是影响汽车质量、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汽车工程材料的分类和选择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汽车工程材料的分类。
一、金属材料汽车工程材料最为常用的是金属材料。
该类材料具有机械性能好、可加工性强、热传导能力强等优点。
汽车中所使用金属材料主要为铁、铝、镁、钢、铜、铅、锌等。
1. 铁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零部件等方面。
高强度铁材料提高了车身强度,增加了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高强度钢、铸铁及铝材料等也被应用于汽车上。
2. 铝铝材料被视为一个对环境友好的金属。
其在优良的的强度和刚性的同时,铝材料可以显著减轻汽车的重量,提高油耗经济性。
在汽车制造中广泛应用于发动机外罩、车身、行李架等元件。
3. 镁镁与铝材料相似,具有特殊的强度和刚度的特性,使其非常适合消耗品部分和车身的元件。
如发动机油底壳和传动齿轮在现代汽车生产中的应用中已经非常常见。
4. 钢钢材料是汽车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
因其强度、挺度和韧性具有的固有优势,这使其非常适用于车身和底盘等重要组件。
二、非金属材料汽车工程材料还包括非金属材料,例如高分子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材料。
1. 高分子塑料高分子塑料是一种可塑性和韧性都很强的材料。
该类材料的使用增加了车辆的更多功能,如车内组件、车身板、工具柄、座椅外壳等。
它还可以降低车身重量、减少交通噪音,增加车辆燃油经济性。
2. 橡胶在车辆零部件的制造中,橡胶是很重要的一种工程材料,例如轮胎、密封件等。
其在汽车制造和维修中的应用范围很广。
3. 玻璃玻璃在汽车工程材料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主要应用于车窗、后视镜及其他车身外饰件等其他元件。
玻璃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防晒效果,光泽度高,表面质量好,而且耐腐蚀。
4. 陶瓷陶瓷材料具有超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由于其特性,已经被应用到制动灯、氧化催化器、氧传感器等重要汽车部件上。
第一章汽车工程材料理论教学内容和过程:1.金属材料的性能1.1 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请同学们回顾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你所知道的汽车材料有哪些?2)汽车材料的选用与环境有关吗?(一)汽车材料分类:1、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合金2、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复合材料3、汽车运行材料---燃料、润滑剂、工作液(二)金属材料性能:(分组讨论每组给出答案,老师点拨)1.使用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2.工艺性能----压力加工性能、铸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热处理(三)1、力学性能定义: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又称机械能。
2、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抗疲劳性(板书)(五)力学性能指标:1.强度---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1)强度的大小用应力表示,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在材料内部产生与外力相等的抵抗力,即内力。
(2)单位截面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3)用符号σ表示,σ=F/S(4)单位:Pa(5)通过拉伸试验得到的指标有;弹性极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2.塑性---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1)定义:指材料受力时在断裂前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2)指标: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δ=(L-L0)/L0×100﹪ψ=(S0-S)/S0×100﹪(3)伸长率、断面收缩率与塑性的关系:δ、ψ值越大,塑性越好。
3.硬度——指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
汽车零件根据工作条件的不同,要求具有一定的硬度以保证零件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和使用寿命等。
常用硬度试验法;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C、维氏硬度HV布氏硬度的测试原理:采用直径为D的球体,以一定的压力F将其压入被测金属表面,并留下压痕。
压痕的表面积越大,则材料的布氏硬度值越低。
在实际测定中,只需量出压痕直径d的大小,然后查表即可得布氏硬度值。
主要用于测定各种不太硬的钢及灰铸铁和有色金属的硬度。
洛氏硬度的测试原理:是以试样被测点的压痕深度为依据。
压痕越深,硬度越低,以锥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为压头。
测量洛氏硬度时,根据压头和加载的不同,在洛氏硬度试验机上有A、B、C 三种标尺代表三种载荷值,测得的硬度分别用HRA、HRB、HRC表示。
硬度与耐磨性的关系:硬度越大,耐磨性也越好。
4.冲击韧性(1)定义: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2)指标:冲击韧度αk=Ak/S5.疲劳强度(1)交变应力:许多零件,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受到大小或大小及方向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的应力作用,此应力称为交变应力。
(2)金属的疲劳:金属材料在交变应力的长期作用下,虽然应力远小于材料的抗拉强度,甚至低于屈服点,也会发生突然断裂,这种现象叫金属疲劳。
(3)举例变速箱上齿轮1.2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工艺性能是指材料在成形过程中,对某种加工工艺的适应能力,它是决定材料能否进行加工或如何进行加工的重要因素,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机械零件的工艺方法、加工质量、制造成本等。
材料的工艺性能主要包括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等。
1、铸造性能指材料易于铸造成型并获得优质铸件的能力,衡量材料铸造性能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性、收缩性等。
流动性是指熔融材料的流动能力,主要受化学成分和浇注温度的影响,流动性好的材料容易充满铸型型腔,从而获得外形完整、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铸件;收缩性是指铸件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其体积和尺寸减少的现象,铸件收缩不仅影响其尺寸,还会使铸件产生缩孔、疏松、内应力、变形和开裂等缺陷。
2、锻造性能是指材料是否容易进行压力加工的性能。
它取决于材料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大小,材料的塑性越好,变形抗力越小,材料的锻造性能越好。
如纯铜在室温下有良好的锻造性能;碳钢的锻造性能优于合金钢;铸铁则不能锻造。
3、焊接性能是指材料是否易于焊接并能获得优质焊缝的能力。
碳钢的焊接性能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特别是钢的碳含量影响最大。
低碳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而高碳钢、铸铁等材料的焊接性能较差。
4、热处理性能是指材料进行热处理的难易程度。
热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
5、切削加工性能是指材料接受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主要包括切削速度、表面粗糙度、刀具的使用寿命等。
一般来说,材料的硬度适中(180~220HBS)其切削加工性能良好,所以灰铸铁的切削加工性比钢好,碳钢的切削加工性比合金钢好。
改变钢的成分和显微组织可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2.铁碳合金状态图多数金属在固态下只有一种晶格类型。
但Fe、Ti、Co、Mn等晶态固体并不只有一种晶体结构,而是随着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的变化而有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
即在固态下会发生晶格类型的转变,这种转变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其中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尤为重要,它是钢能够进行热处理改变其组织与结构,从而改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根本原因。
高温下的液态纯铁在冷却至1538℃时开始结晶,得到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δ-Fe;继续冷却到1394℃时,则转变为面心立方晶格的γ-Fe;再冷却到912℃时,又转变成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中,八个原子处于立方体的角上,一个原子处于立方体的中心,角上八个原子与中心原子紧靠。
面心立方晶胞,金属原子分布在立方体的八个角上和六个面的中心。
面中心的原子与该面四个角上的原子紧靠。
)2.1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在铁碳合金中,铁和碳互相结合的方式是:在液态时,铁和碳可以无限互溶;在固态时,碳可溶于铁中形成固溶体;当含碳量超过固态溶解度时,出现化合物(Fe3C),此外还可以形成由固溶体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铁素体碳溶解在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成为铁素体,用符号F(或α表示)。
由于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的晶格间隙很小,所以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很低,在727℃时的最大溶碳量为0.0218%,随着温度的降低,溶碳量逐渐下降。
铁素体的性能接近于α-Fe,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而强度和刚度都较低。
(2)奥氏体碳溶解在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成为奥氏体,用符号A(或γ)表示。
由于面心立方晶格的γ-Fe晶格的间隙较大,故溶碳能力较强,在1148℃时,溶碳量可达2.11%,随着温度的降低,溶碳量逐渐下降,到727℃时为0.77%。
奥氏体的强度和硬度都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因此绝大多数钢在高温时(处于奥氏体状态)具有良好的锻造和轧制工艺性能。
(3)渗碳体渗碳体Cm是铁和碳的金属化合物,他的分子式为Fe3C,其碳的质量分数为6.69%,具有很高的硬度,但塑性很差,是一种脆而硬的组织。
(4)珠光体P它是奥氏体从高温缓慢冷却至727℃以下时,发生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
用P表示(5)莱氏体Ld是碳的质量分数为4.3%的熔体,在1148℃发生共晶反应所形成的奥氏体和渗碳体所组成的共晶体,用Ld表示。
继续冷却至727℃时,莱氏体内的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转变后的莱氏体用Ld’表示。
莱氏体的力学性能与渗碳体相似,硬度很高,塑性很差。
2.2 铁碳合金状态图分析横坐标上的任何一点,均代表了一种成分的铁碳合金。
图中的任何一点,表明了某一成分的铁碳合金在一定温度下所具有的状态或组织。
图中温度为纵坐标,碳的质量分数为横坐标,其左端点是纯铁(Wc=0);右端点是Fe3C(Wc=6.69%)。
从图中可以看出,含碳量越高,铁素体的量越少而渗碳体的量越多。
因而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强度、硬度相应增加,而塑性、韧性则下降。
2.3 铁碳合金的分类3.钢钢,一般是指碳质量分数<2.11%的铁碳合金。
钢中除了铁和碳两种元素以外,还有由炼钢原料带入炼钢过程中并残留下来的其他常存元素,称为杂质。
这些元素对钢的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常存元素有硅、锰、硫、磷。
(1)、锰的影响炼钢时加入锰,能使FeO还原成铁,从而提高钢的质量。
脱氧后残留在钢中的锰可溶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中,使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
锰还可以和硫形成MnS,减轻硫对钢的有害作用。
在钢中的含锰量一般为0.25-0.8%,锰属于有益元素。
(2)、硅的影响硅也是作为脱氧剂而加入钢中的,硅的脱氧作用比锰还要强。
硅大部分溶于铁素体中,它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所以硅也是钢中的有益元素,硅作为杂质而存在于钢中时,其含量一般不应超过0.4%。
(3)、硫的影响硫是钢中的有害杂质元素。
它常以FeS的形式存在于钢中,FeS与铁形成易熔共晶体,其熔点为985℃,分布于晶界。
当钢在1000-1200 ℃进行锻造时,由于共晶体溶化而导致钢材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
为避免热脆,钢中含硫量必须严格控制,应小于0.05%。
硫对钢的焊接也有不利影响,会导致焊缝热裂现象,同时,硫易氧化形成SO2气体,使得焊缝中产生气孔。
(4)、磷的影响磷也是钢中的有害元素,磷在钢中能溶于铁素体,使铁素体的强度、硬度显著提高,却使塑性、韧性急剧下降,在低温时,这种情况更加严重,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因此,应严格控制钢中的含磷量,一般情况含磷量应小于0.045%。
(5)、非金属夹杂物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有氧化物(FeO、 Fe3O4、MnO、SiO2)、硫化物(MnS、FeS)、硅酸盐等。
这些夹杂物是炼钢时产生的而未能完全排除在钢液之上,或是从炉渣、炉体、铸锭设备等耐火材料中带入的。
非金属夹杂物降低钢的强度、塑性,因而夹杂物越少,钢的质量越好。
3.1碳素钢碳素钢又称碳钢,在工业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是由于碳钢不仅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良好的工艺性能,而且价格低廉、品种多样,能够满足各种场合的使用要求,所以约占钢总产量的90%以上。
例如汽车的外壳、车架、车桥等,其中的零部件材料很多采用的是碳素钢。
碳素钢的分类碳素钢的分类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1)按钢中的含碳量分低碳钢(ωc<0.25%);中碳钢(ωc=0.25-0.6%);高碳钢(ωc>0.6%)(2)按钢的质量分普通钢、高级优质钢和特种钢(3)按用途分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一、碳素结构钢(1)普通碳素结构钢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由代表钢材屈服点的字母(Q)、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符号和脱氧方法符号等四部分按顺序组成。
规定牌号有Q195、Q215、Q235和Q275四种。
这类钢的碳的质量分数较低,加上硫、磷等有害元素和其他杂质含量较多,故强度不够高。
但塑性、韧性好,焊接性能优良,冶炼方便成本低,适合工程用钢批量大的特点。
(2)优质碳素结构钢含碳量0.05-0.9%,有害杂质含量很少,通常经过热处理后可提高机械性能。
牌号用两位数字表示,数字代表钢平均碳的质量万分数,如牌号45表示其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