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各民系性格特点之欧阳学文创作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摘要】民系,是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先生创立的描述亚文化群体的概念。
人们习惯于把广东汉族居民分为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
本文对三大民系的概念逐一作出界定,并指出广府、客家、潮汕都不是种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三大民系作为特定族群存在和繁衍的缘由,并不在于自然意义上的血统的纯洁性,而是植根于方言、民俗等方面的文化基础,除此之外,还从方言特征和民性特征两方面着手分别分析了三大民系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民系广府客家潮汕广东,背靠巍峨南岭,南临浩瀚南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横亘北部的南岭山地,不仅是一条自然地带分界线,也是一条文化类型分界线。
孕育、发生、成长于这条界线以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广东文化或岭南文化,经过两千余年的开发,在土著南越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博采其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之精华,经过长期的整合、融合、创新、升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区域文化体系。
广东独特的文化体系塑造的其独特文化个性,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研究成果也不少,例如《说是说非广东人》(叶曙明、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人是天下的眼》(王国梁、团结出版社)、《其实你不懂广东人》(雷铎、广东经济出版社)等等,都从不同角度探讨广东岭南文化或广东人的民性。
不过人们所谈论或理解的“广东人”指的往往只是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府人,而且人们一般观念上的广东文化标签—粤语、粤剧、茶楼文化、年宵花市等等,其实也是意指广府文化。
熟知广东的人都知道,广东人又分为三支,在粤东还分布着与“正宗广东人”的广府人泾渭分明客家人和潮汕人。
广府、客家、潮汕就是所谓的广东三大民系。
广东的民系文化是全国最具特色的民系文化。
全国八大民系,广东独占其三,分别是广府、客家和潮汕(闽南民系的分支)三大民系。
广府语言例如:客车-巴士;出租车-的士;球-波;衬衣-T 恤衫;聚会-派对;胶卷-菲林;小商店-士多;小费-贴士;票-飞等等这种现象其他方言中也有,但都远不如粤语突出。
广府与客家一段不堪回首的恩怨情仇同为一族,同在一省,比邻而居,但语言和习俗却差异甚大,以致彼此间颇多嫌隙,互有龃龉,说的就是广东的广府人、客家人和潮汕人。
上个月在广东自驾旅行,我们的行程从客家文化始,中经潮汕文化区,至广府文化终,算是初步接触了广东的三大民系,也有了点皮毛认识。
沙湾镇,始建于宋,一座广府文化的博物馆。
从沙湾古镇看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异同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广东人≠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
广东是地理概念,而广府人、客家人和潮汕人是民系概念,广东人应该是指包括上述三大民系,加之雷州、疍家以及各少数民族在内所有广东境内的居民。
三街六市的沙湾,曾经的商贾凑集之地。
自驾行程的最后一站,我们拜访了广府文化的典型代表,位于番禺的沙湾古镇。
所谓广府,即广州府,明清的行政区域之名,其称呼一直沿用至民初,方去“府”字而改称广州。
广州府自明清设立以来,经贸繁荣、文教昌盛,不但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其政治经济状况,在广东全省也处于领先地位。
而沙湾古镇距广州市中心只有三十公里,荟萃了几乎所有广府文化的精髓。
沙湾的标志性建筑:何氏祖祠留耕堂。
其实,从根上说,广府人和客家人同祖同宗,都是中原移民,只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别(本篇不谈潮汕文化)。
广府人最早的根是秦朝遗民,到了唐末和宋末的社会动荡时期,中原氏族纷纷避乱南下,经江西大余,再翻越梅岭关到达南雄珠玑巷。
他们不熟悉岭南的情况,不敢贸然再南下,便在珠玑巷安顿下来并重新创业。
无论土客,均重诗书育人,。
若干年后,这些中原人逐渐适应了岭南的气候和生活习惯,又顺北江来到了珠三角,首先在这片富饶的土地扎根繁衍。
在广府文化中,就有贡生罗贵,带领珠玑巷97户33姓,伐竹木而结筏,南逃珠三角的故事。
故,广府人多称自己是来自珠玑巷,并把珠玑巷称为“七百年前桑梓地”。
留耕堂,被誉为“岭南古建筑综合艺术之宫”。
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在汉民族的集体信仰崇拜和传统的岁时年节上,并无根本的不同。
学校:国家开放大学广东
[课程号]51909-地域文化(本)-2019秋形成性考核任务一
试卷满分:100分得分:100
1.秦代时,秦皇在岭南设置了桂林、象、南海三个郡,如今的广东大部分地区属于()。
A. 象郡
B. 桂林郡
C. 南海郡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南海郡
2.
客家文化中最富盛名的是()。
A. 围龙屋
B. 盐焗鸡
C. 娘酒
D. 酿豆腐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围龙屋
3.号称祖先曾是"中原望族”的是()。
A. 潮汕人
B. 客家人
C. 雷州人
D. 广府人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客家人
4."百越”是秦汉以后对()。
A. 现今广东、广西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
B. 南越族的泛称
C. 中国南方所有民族的泛称
D. 现今广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中国南方所有民族的泛称
5.岭南地区以()为主。
广东三大民系简述――中国民主促进会深圳大学支部课题组(民进深大支部作者:潘喜良,李联春,丁蜀还,张岩鑫.邮编:518060)论文摘要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阵地, 广东省居民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他们为广东省的经济建设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文根据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再加上撰写者对一些历史史料和实物材料的分析,重点对广东省主要居民三大民系的历史发展和三大民系自身的民俗礼仪文化和人文精神特点作出一些探索,以求得对三大民系人民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助于给政府部门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本文主要是一篇资料性,知识性的文章。
主要是对前人现有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和阐述。
这篇文章有助于在全省政府部门工作的干部和广大在校学生及社会群众对广东省的居民情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从而在现实生活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产生. 为创建和实现“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健词:广府民系,潮汕民系,客家民系;历史文化特征;民俗礼仪;民居建筑;饮食风俗;音乐戏剧;工艺美术;客家妇女;论文全文:广东省的居民主要由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的人民,外加黎、苗、瑶、壮、回、满、畲、京等多个世居于广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组成。
其中三大民系的人民是广东居民的主体。
故此,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根据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再加上自己对一些历史文献和实物材料的分析,重点只对三大民系的历史发展和民系自身的文化精神特点作出一些探索,以求得更科学的,便全面的结论。
由于时间仓促,文章难免有失误,错讹之处。
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
广府民系: 主要分布在广州,番禺,南海,佛山,东莞及以南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中山,江门,珠海,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等地区)潮汕民系: 主要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普宁,汕尾等地区客家民系: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清远,深圳龙岗等地区。
广府人主要由中原地区自秦以来的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
其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人民的表现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的遗传,又受中原汉文化的哺育,更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因此具有多元化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广府人前凤凰卫视主持人梁冬(南海人)说:广州人太现实,什么都讲‘着数’,只有有‘着数’的事广府人才会去做。
广州人对空头理论不感兴趣,也没有工夫空谈哲理、人生,对政治也不感兴趣。
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心世界发展。
只顾及自己所属的小圈子,只关心自己的房价和股票。
人人都为了钱忙忙碌碌,整日东奔西跑。
看重的是效益和价值,不注重形式和外表。
表现出更多的功利主义(或工具化)倾向。
“叹”这个词在人们的意识中一般有感叹、叹息之意。
而在广州,叹茶,叹花,叹粥,叹色,叹补,叹歌,叹生猛,叹温泉,叹风水,叹世界。
这里的“叹”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而“叹世界”可以说是广州人心态的一个最好的表现,反映出广州人享受生活、积极向上、务实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态度。
广州某一酒楼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尽甘甜,拿壶酒来。
有外省人说,广州人从早到晚都在喝茶。
早上有早茶,中午有中午茶,下午有下午茶,晚上有晚茶。
确实,广州的茶楼永远都是那样一种熙熙攘攘、人声喧嚣的景象。
“广州人吃在嘴里,上海人穿在身上”不仅仅只是会吃,讲究吃,更主要的是敢吃,无论是海滩上的沙虫、水田中的禾虫、龙虱、还是缫丝后的蚕蛹、扑灯自投罗网的桂花蝉,或是害虫地老虎和竹虫,以及蛰人野蜂的幼虫等,均是广州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林语堂先生认为不仅广州人的饮食嗜好,而且其“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费,图进取的性格都源出“在表面的中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这显然是古代南方粤人血统的强烈混合物”。
广州人反映在饮食上是崇尚清淡,原汁原味;在衣着、卧室器物上则素朴从简,广州人衣着随意,自由,个性化强,重在舒适,年轻人求新奇但并不求华饰。
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木棉树高大挺拔,质朴、苍劲的枝杆上火红的大花争相怒放,花谢过后才是绿叶的勃勃新发,实用主义显露无疑。
从建筑上看,代表广府文化风格的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广州陈家祠等建筑,汇集了石雕、砖雕、木雕、门画等大量的装饰艺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这种精细、浓艳、密实的特点反映了广府人精明、会享受的个性。
论文题目广东三大民系概念的界定与文化特征学院政法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年级2008级学号 200824021127 学生姓名区航宇指导教师韩月香完成时间 2011年 6 月肇庆学院教务处制广东三大民系概念的界定与文化特征区航宇指导教师:韩月香【摘要】民系,是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先生创立的描述亚文化群体的概念。
人们习惯于把广东汉族居民分为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
本文对三大民系的概念逐一作出界定,并指出广府、客家、潮汕都不是种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三大民系作为特定族群存在和繁衍的缘由,并不在于自然意义上的血统的纯洁性,而是植根于方言、民俗等方面的文化基础,除此之外,还从方言特征和民性特征两方面着手分别分析了三大民系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民系广府客家潮汕广东,背靠巍峨南岭,南临浩瀚南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横亘北部的南岭山地,不仅是一条自然地带分界线,也是一条文化类型分界线。
孕育、发生、成长于这条界线以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广东文化或岭南文化,经过两千余年的开发,在土著南越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博采其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之精华,经过长期的整合、融合、创新、升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区域文化体系。
广东独特的文化体系塑造的其独特文化个性,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研究成果也不少,例如《说是说非广东人》(叶曙明、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人是天下的眼》(王国梁、团结出版社)、《其实你不懂广东人》(雷铎、广东经济出版社)等等,都从不同角度探讨广东岭南文化或广东人的民性。
不过人们所谈论或理解的“广东人”指的往往只是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府人,而且人们一般观念上的广东文化标签—粤语、粤剧、茶楼文化、年宵花市等等,其实也是意指广府文化。
熟知广东的人都知道,广东人又分为三支,在粤东还分布着与“正宗广东人”的广府人泾渭分明客家人和潮汕人。
广府、客家、潮汕就是所谓的广东三大民系。
广东的民系文化是全国最具特色的民系文化。
全国八大民系,广东独占其三,分别是广府、客家和潮汕(闽南民系的分支)三大民系。
广东是一个移民省份。
古代为瘴疠之地,而如今却是繁华之域,如果没有几千年几百年来前赴后继的外来移民、南渡衣冠,是不可能有今日的。
而移民多自北来,尤以河南,陕西,山西等中原一带为多。
几经转折,几经融合,终入粤地。
而据入粤之先后、与土著融合之程度,又形成汉之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或福佬)。
三大民系各有特色,合为广东之三夺奇葩。
语言:广府说粤语(又称广州话、广东话、白话),客家说客家话(又称新民话、艾话),潮汕说潮州话。
聚居地:广府居珠三角、粤西、粤北;客家居粤东、粤东北、粤北,散居珠三角及粤西;潮汕居粤东四市。
入粤先后:广府》潮汕》客家与土著融合程度:广府》客家》潮汕人口:广府》客家潮汕广府的代表城市为广州;客家代表城市为梅州;潮汕代表城市为潮州。
客家居山,潮汕靠水,广府山水兼居。
广府人善经商,客家多从政,潮汕两者兼之。
广府人会花钱,潮汕人会赚钱,客家人会省钱。
普通话水平:客家》潮汕》广府饮食口味:广府潮汕好清淡,客家口味浓厚。
戏剧方面:广府有粤剧,潮汕为潮剧,客家为广东汉剧。
重学程度:客家》潮汕》广府重商程度:潮汕》广府》客家富裕程度:广府(珠三角)》潮汕》广府(非珠三角)》客家团结程度:潮汕》客家》广府男子身高:潮汕》客家》广府女子相貌:潮汕》客家》广府女子优秀程度:客家》潮汕》广府重男轻女程度:潮汕≈客家》广府大男子主义:客家≈潮汕》广府超生现象:潮汕》客家》广府体育:广府潮汕好篮球,客家好足球海外侨民分布:广府多在欧美,客家潮汕多在东南亚■开放务实的广府人广府文化分布于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是其重要聚居地。
广府人是三大民系中最先形成,也最早受到近代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最具开放性。
广府人易于接受外来事物,敢于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
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第一个工程师詹天佑、第一个飞行员冯如即为杰出代表。
广府人具有冒险、创新精神,在近代史上极具反抗性和斗争性,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欧阳修写作风格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散文家、诗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堪称独步一时。
欧阳修的作品以豪放洒脱、豪情万丈为特点,同时又兼具细腻婉约之美。
他的作品涉及政治、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充满了思想性和艺术性。
欧阳修的散文作品以豪放洒脱见长。
他的散文充满了豪情壮志,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在《醉翁亭记》中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真实情感的追求。
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痛心和对人性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他对人生的热情和对世界的关怀。
欧阳修的诗歌作品以细腻婉约著称。
他的诗歌充满了情感和意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精心构思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他的诗作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环境和情感的交融,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他在《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写道:“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是他对逝去的时光和对宝贵生命的思考,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欧阳修的文学批评作品也是他写作风格的重要体现。
他以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对当时的文学作品进行了精准的点评和分析。
他在《醉翁亭评传》中对前人的作品进行了批评,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他的文学批评作品往往富有洞察力和思辨性,对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欧阳修的写作风格独特多样,既有豪放洒脱的豪情壮志,又有细腻婉约的情感表达。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精心构思的形象,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他的文学批评作品准确犀利,对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欧阳修的写作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更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的独特魅力。
岭南民间文化--作业1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年初一“行大运”是B、阳江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黎族人的节日。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古越族语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中原文化的特质。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 D、牛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7、畲族同胞自认是A、盘瓠的后代。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9、B、客家民系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变异。
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耍歌堂活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地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的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三、问答题1、简述广府民系的特点。
(10分)答: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
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
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2、简述客家民系特点。
(15分)答:客家民系的特点: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
喜爱唱山歌。
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
广府人前凤凰卫视主持人梁冬(南海人)说:广州人太现实,什么都讲‘着数’,只有有‘着数’的事广府人才会去做。
广州人对空头理论不感兴趣,也没有工夫空谈哲理、人生,对政治也不感兴趣。
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心世界发展。
只顾及自己所属的小圈子,只关心自己的房价和股票。
人人都为了钱忙忙碌碌,整日东奔西跑。
看重的是效益和价值,不注重形式和外表。
表现出更多的功利主义(或工具化)倾向。
“叹”这个词在人们的意识中一般有感叹、叹息之意。
而在广州,叹茶,叹花,叹粥,叹色,叹补,叹歌,叹生猛,叹温泉,叹风水,叹世界。
这里的“叹”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而“叹世界”可以说是广州人心态的一个最好的表现,反映出广州人享受生活、积极向上、务实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态度。
广州某一酒楼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尽甘甜,拿壶酒来。
有外省人说,广州人从早到晚都在喝茶。
早上有早茶,中午有中午茶,下午有下午茶,晚上有晚茶。
确实,广州的茶楼永远都是那样一种熙熙攘攘、人声喧嚣的景象。
“广州人吃在嘴里,上海人穿在身上”不仅仅只是会吃,讲究吃,更主要的是敢吃,无论是海滩上的沙虫、水田中的禾虫、龙虱、还是缫丝后的蚕蛹、扑灯自投罗网的桂花蝉,或是害虫地老虎和竹虫,以及蛰人野蜂的幼虫等,均是广州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林语堂先生认为不仅广州人的饮食嗜好,而且其“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费,图进取的性格都源出“在表面的中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着居民的传统,这显然是古代南方粤人血统的强烈混合物”。
广州人反映在饮食上是崇尚清淡,原汁原味;在衣着、卧室器物上则素朴从简,广州人衣着随意,自由,个性化强,重在舒适,年轻人求新奇但并不求华饰。
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木棉树高大挺拔,质朴、苍劲的枝杆上火红的大花争相怒放,花谢过后才是绿叶的勃勃新发,实用主义显露无疑。
从建筑上看,代表广府文化风格的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广州陈家祠等建筑,汇集了石雕、砖雕、木雕、门画等大量的装饰艺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这种精细、浓艳、密实的特点反映了广府人精明、会享受的个性。
作2023-11-08•欧阳修的生平与背景•欧阳修的日常生活•欧阳修的文学创作目录•欧阳修的影响与评价•欧阳修的创作风格与技巧01欧阳修的生平与背景欧阳修的生平简介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1030年(天圣二年)进士及第,先后在洛阳、扬州等地担任地方官。
后来重回朝廷,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1058年(嘉祐三年)上书请免役法,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欧阳修的文学背景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之一,与梅尧臣、王安石等人并称“宋诗四大家”。
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散文、赋等多种体裁,尤其以诗歌创作最为出色。
欧阳修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同时,他的散文也以简洁流畅、严谨高雅而著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代表之一。
欧阳修的创作特点欧阳修的文学创作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此外,他的散文创作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语言简练流畅,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同时,他的诗歌也多涉及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02欧阳修的日常生活欧阳修注重饮食,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及新鲜水果和蔬菜。
他提倡节制饮食,认为饮食不当会影响身体健康。
饮食欧阳修日常生活很有规律,注重起居有节。
他喜欢早起,进行晨练,然后读书、写作。
晚上则以散步、读书、弹琴等休闲活动为主。
起居欧阳修的饮食起居交友欧阳修性格豪爽,喜欢结交朋友。
他的朋友既有文人雅士,也有普通百姓。
他通过与朋友的交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社交在社交场合,欧阳修表现得大方得体,善于与人沟通。
他通过诗词歌赋与朋友酬唱应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欧阳修的交友与社交欧阳修的旅游与考察旅游欧阳修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感受自然风光。
试题1国开电大广东《地域文化》51718形考任务一参考答案广府民系使用的是()。
选择一项:A.南越方言B.广州方言C.粤方言D.闽南方言正确答案是:粤方言试题2广东的河源有“客家古邑”之称,广东的梅州有“世界客都”之说。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3平民意识是广府人与其他地方人非常明显不同的一个特征,这与其务实性也是相联系的。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4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
选择一项:A.湖南B.江苏C.江西D.福建正确答案是:福建试题5试题1国开电大广东《地域文化》51718形考任务二参考答案目前,全球大约有5000座大小不一的妈祖庙(天后庙),都是从福建()的妈祖庙”分灵”出去的。
选择一项:A.渴洲B.漳州C.泉州D.福州正确答案是:谒洲试题2广府生菜会的主要内容是()和吃生菜包。
选择一项:A. 拜土地公B. 拜观音C. 拜佛D. 拜祖先正确答案是:拜观音试题3注重甜菜的烹调是()的特点之一。
选择一项:A.ABC都不是B.客家菜C.湖川菜D.广府菜正确答案是:潮州菜试题4“纳茶”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
选择一项:A.第三步试题1国开电大广东《地域文化》51718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被授予“中国砚都”称号的是()。
选择一项:A.石湾B.广州C.北京D.肇庆正确答案是:石湾试题2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岭南四大画家指的是()。
选择一项:A. 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和林风眠B.林风眠、黎雄才、关山月和杨善深C. 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和杨善深D. 赵少昂、林风眠、关山月和杨善深正确答案是: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和杨善深试题3明朝首推的书家是陈献章,广东新会白沙乡人,世称陈白沙。
他长于草书,尤其出名的是,他以"()"为书写工具,书法自成一家。
选择一项:A.牛毛笔B.猪毛笔C. 茅龙笔D.羊毛笔正确答案是:茅龙笔试题4到了()代,广绣已发展成为民间重要的手工业之一。
广东分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你认为哪一个民系的影响力最大?粤先生家里住着广府,客家,潮汕,这汉民族'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家里和谐相处,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文化隋隆民系隋隆民系,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分布于广东、香港、澳门、广西、海南及国外北美洲、英国、北欧、澳洲、新西兰、东南亚等地区,以粤语为母语隋隆人根源于秦朝遗民秦末,中原战乱四起,河北人赵佗宣布独立,建立南越国,后亡于汉武帝。
广府人的祖先远不止这些秦朝官兵,之后漫长的两千多年,每一次中原燃起烽火,都有大批汉人南徙,其中一部分越过江西大余梅关,来到粤北南雄的珠矶巷,休整之后顺北江南下来到珠江三角洲。
广府人大都声称自己来自南雄珠矶巷,缘由正在于此,广府人中有不少是来自江西的主要分为广府民系、高裔民系、潭溪民系、岽岸民系和粘米民系广府民系包括围头,地域东起花都番禺、北抵清新怀集、西洎罗定封开、南达香港澳门高裔民系涉及阳江、茂名、湛江三市,属于粤语系统,与广府方言可以沟通,但因地域文化有异所以单列潭溪民系包括江门市、珠海市,又称四邑民系,四邑话具有闽粤客和少数南越语特点,在海外粤语中仅次于广府话岽岸民系包括从化增城东莞等区市,方言基本无法与广州音进行沟通粘米民系祖先来自东莞,分布在惠汕,粘米话是粤方言一支演变出来的,兼具粤闽客特点又自成一系的混合型方言循衡民系循衡民系是客家人在广东的分支,客家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南迁汉族移民群体中的一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北方中原地区的人民,因为战争和政治原因,曾经有过几次大规模的南迁行动,尤其是南宋,因为金的军事打击,而退守到淮河大散关以南地区,大批中原世族和民众,带着对昔日荣耀的无比眷恋,纷纷离开家园,从中原向南大举迁移,南迁到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这些客居异乡的人群,保持原来的方言,生活习惯与礼俗,还保留着中原地区的生活传统,因此被称为客家人客家人是一个跨省民系,除官话外省份最多,而且有客家话的省份几乎都有官话。
潮汕人还是客家人厉害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两个重要民系。
他们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那么,谁更厉害,潮汕人还是客家人呢?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因为两者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潮汕人的优势。
潮汕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潮汕地区,包括汕头、潮州和揭阳等市。
潮汕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潮汕人因此有着丰富的海商文化和经济实力。
潮汕人善商,勤劳勇敢,他们对海洋有着深厚的了解和独特的技能。
他们在经济方面的成功主要来自他们的商业头脑和海外贸易。
世界各地的华人商会中,潮汕人的比例很高,这充分展示了他们在国际商业圈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潮汕人对美食的追求也是有名的,潮汕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技艺而闻名于世。
然而,客家人也有着自己的优势。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福建、广东和江西等省份。
客家人是一个勤劳、谦虚和敬业的民系,他们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奋斗精神而闻名。
客家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在经济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客家人注重教育,他们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很多客家人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知识储备。
客家人也非常注重家族和社区的联系,他们保持着紧密的群体和族群意识。
在文化方面,客家人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客家歌谣、客家戏剧和客家建筑等,这些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经济和社会影响力上来看,潮汕人与客家人都有令人钦佩的成就。
潮汕人以其商业智慧和海外贸易的能力在国际商业领域中名声显赫,而客家人则融入了社会各个层面,通过劳动和教育取得了成功。
他们各自都在不同的领域有着重要贡献,无法简单地拿出来比较谁更厉害。
总之,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两个重要民系,他们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无论是商业智慧还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潮汕人和客家人各自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因此,在潮汕人还是客家人更厉害这个问题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潮汕、广府、客家三大民系发展历程之间的渊源由于历史的不同发展历程造就了潮汕人抱团经商,不问政事;广府人注重生活品质,与世无争;客家人读书从军从政。
今天就来说说潮汕、广府、客家三大民系发展历程。
潮汕民系,即潮汕人,即传统上的潮州人,隋宋两次南迁最终定居潮州府形成潮汕文化。
他们起源于中原、繁衍于潮汕、成名于海外。
当代多数潮汕人以潮州话(也称“潮汕话”,简称潮语,近似秦汉魏晋时期的古汉语)为母语,现集聚于海内外近60个国家和地区。
潮汕人敢于闯荡、善于经商,以“爱拼才会赢”为座右铭,他们在各大领域尤其是商界成就显著。
故早在上世纪初便被誉为“东方犹太人”。
潮汕人所在的潮汕地区在古时称为潮州府,如今潮汕地区则主要指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以及原潮州府丰顺县。
广义上加上了汕尾和海陆丰地区,但是和粤东三市人合不来。
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划向珠三角。
广府民系(广义的广府民系又称为粤海民系,为广东本地三大民系之一;狭义的广府民系则来自广州府的历代地名,即广州一带的人群,古称番禺旧裔),即为广府人,是以南越族原住民为主体,经过汉文化两千多年不断同化而成的一个民系。
狭义的广府民系只包括以广州文化为核心和以广州话为母语的人,主要分布于今天的广州、佛山一带;广义的广府人则包括九大分支,包括大量语言、风俗相距较远,不少甚至很难沟通的人群,这些民系包括粤海民系、莞宝民系、罗广民系、四邑民系、高凉民系、邕浔民系、勾漏民系、钦廉民系以及吴化民系。
在明朝海禁后,大量进入珠三角的人群以及后来的香港人都被粤语同化。
根据谱牒记载,现在分布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多数广府人都是原珠玑巷居民的后裔。
因此,珠玑巷成为了广府民系的民系认同物。
客家民系,即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现在在广东主要分布于梅州和惠州一带,客家语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人是秦朝末至宋朝初,黄河流域汉族居民数次从中原南迁,抵达粤、闽、赣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
潮汕人与广府、客家人母系遗传背景差异的分析李晓昀;苏敏;黄海花;李辉;田东萍;高玉霞【摘要】目的广东汉族3大民系即潮汕、广府和客家人都是内陆中原汉族移民的后裔,本研究利用反映母系遗传的线粒体DNA(mtDNA)证据分析3大民系的遗传背景差异.方法收集89份潮汕人血样和48份内陆中原河南太行山食管癌高发区人群血样,构建每个个体的mtDNA单倍群;广府和客家人的单倍群数据来自文献.将这3大民系人群的单倍群分布情况与河南太行山人群和南方原住民族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河南太行山人主要由北方汉族主要单倍群构成,广府和客家人则以南方原住民族主要单倍群为主,潮汕人表现为北方汉族主要单倍群稍高于南方原住民族主要单倍群.基于单倍群频率的主成分分析显示,河南太行山和潮汕人聚在一起,客家和广府人则与南方原住民族群体聚在一起.结论 3大民系中,只有潮汕人的中原汉族血统更纯正,与河南太行山人群的关系最近,这可能也是其为南方沿海食管癌高危人群的原因之一;而客家和广府人则与南方原住民族在母系血统上有更多的交融.【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0(031)006【总页数】5页(P664-668)【关键词】潮汕;广府;客家;mtDNA;遗传背景【作者】李晓昀;苏敏;黄海花;李辉;田东萍;高玉霞【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教学研究室,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免疫病理实验室,汕头广东,515031;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教学研究室,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免疫病理实验室,汕头广东,515031;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教学研究室,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免疫病理实验室,汕头广东,515031;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上海,200433;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教学研究室,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免疫病理实验室,汕头广东,515031;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教学研究室,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免疫病理实验室,汕头广东,515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87广东汉族3大民系,分别是操潮汕、白话和客家方言的潮汕、广府和客家人。
广府人
欧阳学文
前凤凰卫视主持人梁冬(南海人)说:广州人太现实,什么都讲‘着数’,只有有‘着数’的事广府人才会去做。
广州人对空头理论不感兴趣,也没有工夫空谈哲理、人生,对政治也不感兴趣。
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心世界发展。
只顾及自己所属的小圈子,只关心自己的房价和股票。
人人都为了钱忙忙碌碌,整日东奔西跑。
看重的是效益和价值,不注重形式和外表。
表现出更多的功利主义(或工具化)倾向。
“叹”这个词在人们的意识中一般有感叹、叹息之意。
而在广州,叹茶,叹花,叹粥,叹色,叹补,叹歌,叹生猛,叹温泉,叹风水,叹世界。
这里的“叹”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而“叹世界”可以说是广州人心态的一个最好的表现,反映出广州人享受生活、积极向上、务实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态度。
广州某一酒楼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尽甘甜,拿壶酒来。
有外省人说,广州人从早到晚都在喝茶。
早上有早茶,中午有中午茶,下午有下午茶,晚上有晚茶。
确实,
广州的茶楼永远都是那样一种熙熙攘攘、人声喧嚣的景象。
“广州人吃在嘴里,上海人穿在身上”不仅仅只是会吃,讲究吃,更主要的是敢吃,无论是海滩上的沙虫、水田中的禾虫、龙虱、还是缫丝后的蚕蛹、扑灯自投罗网的桂花蝉,或是害虫地老虎和竹虫,以及蛰人野蜂的幼虫等,均是广州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林语堂先生认为不仅广州人的饮食嗜好,而且其“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费,图进取的性格都源出“在表面的中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这显然是古代南方粤人血统的强烈混合物”。
广州人反映在饮食上是崇尚清淡,原汁原味;在衣着、卧室器物上则素朴从简,广州人衣着随意,自由,个性化强,重在舒适,年轻人求新奇但并不求华饰。
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木棉树高大挺拔,质朴、苍劲的枝杆上火红的大花争相怒放,花谢过后才是绿叶的勃勃新发,实用主义显露无疑。
从建筑上看,代表广府文化风格的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广州陈家祠等建筑,汇集了石雕、砖雕、木雕、门画等大量的装饰艺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这种精细、浓艳、密实的特点反映了广府人精明、会享受的
个性。
客家人
客家人具有浓重的传统观念思想,崇文轻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客家人有这样一首童谣说:“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无老婆”,把发愤读书与结婚成家视为一种因果关系,这种寓于儿歌中的择业意识从小便融入客家人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之中。
如古代的斗诗民俗在客家地区较好的保留下来。
客家人更留恋华夏故土的情结。
以梅州丘姓为例,本为河南郡望族,后因避战乱而南迁,虽曾远涉福建宁化、上杭和广东梅州蕉岭,其后因人多地少,又有不少丘姓后裔再次迁徙,但他们多选择国内其它地广人稀的山区,如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地区等,甚至向北回迁至陕西等地区,故土依恋情结由此可见一斑。
客家有谚云:“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尽管原因有许多,但客家依山为居的历史已经沉积为群体的一种社区意识。
客家乡村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主要有方楼、圆楼、府第式的三堂屋和五凤楼、围龙屋等。
其特点是:祖堂在上,上下厅堂、主次分明,左右对称,规模宏大,坚固
经久,防卫性高,生土建筑,古朴稚拙,少有雕刻,雄浑天然。
围内“家累世义居”,“合门百口”,同姓视之为骨肉,透射出魏晋南北朝时中原衣冠士族大家族庄园建筑及其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的传统。
客家建筑外墙开窗少,开窗小,窗台高于人头,其独特风格是客家人经历了与土著对峙和自我封闭阶段的记录,是客家人维系家族宗法制度,增进族内团结和在异乡获得生存安全的心理需要的表现。
有学者认为,客家围龙屋前有半圆形的“龙池”,后有半圆形台丘,前者象阴,后者象阳,从外俯瞰围笼屋就如天地环抱于人的“天地浑沌如鸡子,古盘生其中”的意境,表现了丰富深邃的古老的文化哲学精神。
客家地区的村落中各姓各宗支宗祠建筑遍布,是客家人散居以后增强族亲凝聚心理的强烈反映,也是客家人门第观念,以郡望自矜,光宗耀祖心理的坦露。
客家民居门上的对联常见有:“儒士家风,振奇人品”,“河南世泽,洛水家声”之类,流露出客家人客居他乡,却念念不忘精神家园,自贵与失落感交织的复杂情感。
客家人的中原正统的传统儒家思想让客家人在历次朝代更迭地抗争最为激烈,如对蒙古、满清的合法性斗争从未停止过。
梅花是客家故都梅州市的市花,赣南、粤北边界的“梅岭”也因梅多而得名,梅花与冰雪抗争,不随波逐流,傲霜怒放,独立不羁的气质正是客家人性格的象征;“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过程正是客家人千年迁徙,万般磨难的写照。
潮汕人
潮汕人是海洋文化的族群,充满朝气与活力,头脑灵活,富于冒险性、开创性,敢于拼搏,民风剽悍,抱团排外,典型的海洋性格。
潮汕人崇商重利深入骨髓,饿死不打工的商人思维。
潮汕地区有一俗语:“平安当大赚”,本意是指若家中平安,不用破财即等于赚大钱了。
可是这一俗语也折射出潮汕人把赚钱当作衡量其它事物价值的尺子的价值观。
崇尚金钱魔力的观念较为浓厚。
潮州人是以其商人本色为外人所认知。
而惟利是图精明过头的商人,总归招人嫉妒痛恨,这也是历史上血迹斑斑的排犹运动的导火线,东南亚的“排华运动”也有相似的原因。
潮汕人崇拜强者有较高的权威主义倾向,也许韩愈治潮的历史可以对此作一个注脚。
韩愈被逐任潮州刺史仅八个月,就成为潮州人心中的神。
韩愈走后,潮州的山山水水改称为韩
江、韩山和韩木等,潮人对权威的顶礼膜拜由此可见一斑。
香港电影中那些黑帮里的“潮州怒汉”。
这种怒汉性格更多时候表现为不畏强权,敢于拼搏,另外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信条。
也就是常说的“潮州大男人”。
不过这种大男人更多时候表现为对家庭的负责以致独断而带来悲情。
潮州人有一种强烈的好战精神。
“爱拼才会赢”这首歌不是瞎唱的哦。
而且潮州人在一定程度上认可暴力。
这些也可以看作是潮州人战斗性格的副作用。
潮汕的潮瓷、木雕、潮绣等著名工艺品以细腻为共同特点,木雕以细腻的刀路著称,潮绣也以精工驰名,潮人种田一年三造,精耕细作犹如绣花,潮汕人性格承吴越人之纤细可见犹存。
这也是解放后各地争相向潮州老农学习耕作方法的缘由。
他们的这种精细也外延到其文化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