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部件认知实验(1)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21
机械零件认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机械零件认识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测量、分析等方法,认识各种机械零件,并了解其特点和用途。
实验器材:卡尺、游标卡尺、显微镜、万能角度尺、量规、外径测微仪。
实验步骤:
1. 游标卡尺的使用:首先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一下样品的厚度,并记录下来。
然后,用游标卡尺来测量样品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 量规的使用:使用量规先测量样品的外径,记录下来。
然后,再测量样品的内径,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最后,用量规来测量样品的深度,并记录下来。
3. 外径测微仪的使用:将样品放在外径测微仪上,用显微镜观察读数,然后记录下来。
4. 万能角度尺的使用:用万能角度尺来测量样品的角度,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实验结果:
从实验中可以发现,不同的机械零件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例如,测量平行板时使用游标卡尺可见其厚度和长度。
测量孔的内径时,可以使用量规,测量角度时,可以使用万能角度尺来进行测量。
使用外径测微仪可精确测量直径。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机械零件的特点和用途,以及使用不同的工具来进行测量的方法。
这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和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实验一机构及机械零件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典型机构运动的演示,初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
3、初步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用。
4.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5.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6.增强对各种零部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方法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及各种零件,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对常用机构的及基本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对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的兴趣。
三、实验内容1.机构认知(一) 机器的认识机器是由一个机构或几个机构按照一定运动要求组合而成的。
(二) 平面四杆机构分成三大类: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三) 凸轮机构把主动件的连续转动,变为从动件严格按照预定规律的运动。
只要适当设计凸轮廓线,便可以使从动件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
凸轮机构有三部分:凸轮、从动件、机架。
(四) 齿轮机构根据轮齿的形状齿轮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及蜗轮、蜗杆。
根据主、从动轮的两轴线相对位置,齿轮传动分为:平行轴传动、相交轴传动、交错轴传动三大类。
(五) 周转轮系根据自由度不同,周转轮系又分为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
差动轮系能将一个运动分解为两个运动或将两个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
(六) 其他常用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常见的有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
2.机械零件认知(一)螺纹联接螺纹联接主要用作紧固零件。
常用的有普通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螺纹。
前三种主要用于联接,后三种主要用于传动。
基本类型有普通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及紧定螺钉联接。
还有一些特殊结构联接,地脚螺栓联接,吊环螺钉等。
(二)键、花键及销联接1.键联接:键是标准零件,用来实现轴与轮毂之间的周向固定以传递转矩,有的还能实现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或轴向滑动的导向。
第一篇、机械零件认知实验报告对机械零件的认识心得总结实验一机械零件认知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3、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了解各种常用的润滑剂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二、实验内容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增加对常用机构和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的理解,培养对课程理论学习和专业方向的兴趣。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机构陈列室机构展柜和各种机构和常用机械零件模型四、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1、记录不少于三个所参观的零件,并谈谈对其认识。
五、思考题1、从机械零件(设计)陈列柜中选择三种不同的零件填入上表。
(并画出其结构示意图)2、机械连接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常用的机械静连接有那些?3、常用机械传动有那些?4、常用轴系零部件有那些?第二篇、机械零件认知实验报告对机械零件的认识心得总结实验一机械零件认知实验报告姓名***** 学号 2 0 0 98**** 班级0 9 车工实验日期201024 成绩第三篇、机械加工心得对机械零件的认识心得总结自己若干年心得,加上在论坛探讨的若干体会加上转载一些,大杂脍一锅请大家过年分享机械设计谈(自己若干年心得,加上在论坛探讨的若干体会加上转载一些,大杂脍一锅请大家过年分享)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呵呵。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
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
实验一机械零件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2.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3.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4.了解各种常用的润滑剂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5.增强对各种零部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一、实验方法
1.注意观察各种零件的种类、材料、用途、结构形式及加工方法。
2.应特别注意观察各种零件的失效形式,分析零件的失效原因。
3.观察各种机械是由哪些基本传动机构组成的;这些基本机构在机械中起什么作用。
4.注意观察各种零构件在机械中的安装情况及相互关系,注意零构件的定位与固定。
5.注意观察轴的支承方式;注意观察轴的安装位置是如何调整的、轴承是如何预紧的。
6.注意机械的润滑和密封方式。
7.注意观察机械的箱体结构及与其内部各零构件的关系。
8.了解各种减速器的用途及结构形式,观察减速器内部零构件的传动情况。
三、写出参观体会作为实验报告。
1机械零件部件认知实验实验预习(1)机械连接件的分类,螺纹连接,键,花键及销连接的连接特点。
(2)常见机械传动的类型有哪些?各自的传动特点如何?(3)轴系零,部件有哪些,它们的功用和特点如何?(4)有哪些常用的润滑剂,润滑方法,润滑装置?(5)有哪些密封方法,其应用场合为何?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下内容。
(1)了解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2)了解各种典型机械的工作原理,特点,功能及应用。
(3)了解机器的组成,增强对各种零部件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4) 培养学生对机械装置的运动特点,结构分析的能力。
实验内容(1)参观机械零件陈列柜,认识机器中常用的基本零部件的类型,结构,特点。
(2)参观机械认知室,观察展示的各种机械设备,机械模型等,使同学们清楚知道机器的基本组成和运动特点。
(3)观察,分析各机械的运动情况和功能,分析运动特点和结构组成。
(4)观察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其特征。
实验用软、硬件(1)机械零件陈列柜各种装置和零部件,主要有:1,带传动,2,齿轮传动,3,蜗杆传动,螺旋传动,5,链传动,6,轴,7,轴承,8,连接件,9,密封,10,联轴器,11,离合器,等等。
(2)各种机械设备,机械模型,主要有:车床,缝纫机,包装机,插齿机模型,工业机器人,汽车传动装置,教具类的各种机器模型。
(3)测量,绘图工具(学生自备)。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参观机械零件陈列柜,认识机器中常用的基本零部件的类型,结构,特点。
(2)参观机械认知室,观察展示的各种机械设备,机械模型,了解它们的功能和结构。
(3)选定一个和一组机械进行深入分析,弄清该机械是由哪些零部件组成的,各零部件的作用,各零件可组成哪些结构,各机构如何运动,分析机器的运动传递路线,绘制其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了解该机械的工作原理。
(4)观察和思考常见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其特征。
2螺栓连接综合实验实验预习(1)单个螺栓连接有哪几种典型受载情况?(2)仅承受预紧力的紧螺栓连接的受力特点为何?(3)受轴向外载荷的紧螺栓连接的受力特点为何?其力与变形的关系如何?(4) 什么是螺栓的刚度和螺栓的相对刚度?它们对螺栓的强度有何影响?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下内容。
第1篇一、实习目的本次机械认知实习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动手操作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机械原理、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
通过本次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实习地点: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三、实习内容1. 机械制造基本流程认知(1)参观生产线:实地参观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了解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2)了解生产工艺:学习各种机械加工工艺,如车削、铣削、磨削、刨削等,以及相应的加工设备。
2. 机械原理认知(1)学习机械原理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应用。
(2)参观机械设备:实地观察各种机械设备,如车床、铣床、磨床、刨床等,了解其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
3.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认知(1)学习机械零件加工工艺:了解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本流程、加工方法及质量要求。
(2)参观机械加工车间:实地观察机械加工车间,了解各种加工设备的操作方法及加工过程。
4. 实践操作(1)车削实验: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车削实验,掌握车削的基本操作技能。
(2)铣削实验: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铣削实验,掌握铣削的基本操作技能。
四、实习收获1. 对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机械制造行业的复杂性和严谨性。
2. 掌握了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各种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
3. 学习了机械零件加工工艺,了解了各种加工方法及质量要求。
4. 提高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实习体会1. 实习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掌握机械制造技术。
2.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机械制造行业的艰辛与挑战,更加珍惜所学的专业知识,激发了我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实验一机构及机械零件认知实验实验一机构及机械零件认知实验实验一机械零件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典型机构运动的演示,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在机械原理课程中学习的各种常见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和应用实例。
2、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
3、初步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用。
4.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5.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6.提高对各部件和机器结构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方法展厅展示了各种常见机构的模型和零件。
实验老师只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通过观察,使学生对常见机构和基本零件的结构、类型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的兴趣。
三、实验内容1.机构认知(一)对机器的理解机器是由一个机构或几个机构按照一定运动要求组合而成的。
(二)平面四杆机构它分为三类: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子机构;双移动辅助机构。
(3)凸轮机构把主动件的连续转动,变为从动件严格按照预定规律的运动。
只要适当设计凸轮廓线,便可以使从动件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
凸轮机构有三部分:凸轮、从动件、机架。
(四)齿轮机构根据齿轮齿形,齿轮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伞齿轮、蜗轮和蜗杆。
根据主动轮和从动轮两轴的相对位置,齿轮传动分为三类:平行轴传动、相交轴传动和相交轴传动。
(5)周转轮系根据自由度不同,周转轮系又分为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
差动轮系能将一个运动分解两个动作或两个动作合并成一个动作。
(6)其他共同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常见的有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
2.对机械零件的认知(一)螺纹联接螺纹连接主要用作紧固件。
常用的有普通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螺纹。
前三种主要用于联接,后三种主要用于传动。
基本类型包括普通螺栓连接、双螺柱连接、螺钉连接和固定螺钉连接。
还有一些特殊的结构连接、地脚螺栓连接、吊环螺栓连接等。
一、前言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机械零件作为机械设备的组成单元,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的结构、原理和加工方法,我们进行了机械零件认知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提高我们对机械零件的认知水平,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实训目的(1)熟悉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性能和分类;(2)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检测方法;(3)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4)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 实训内容(1)机械零件基本知识机械零件是指构成机械设备的各个部分,包括基础件、传动件、执行件、控制件等。
本次实训主要介绍了以下几种常见机械零件:①轴类零件:如传动轴、曲轴、主轴等;②齿轮类零件:如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③轴承类零件:如滚动轴承、滑动轴承等;④联接件:如螺栓、螺母、销等;⑤弹簧类零件:如压缩弹簧、拉伸弹簧等。
(2)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切削加工:如车削、铣削、磨削等;②铸造加工:如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等;③焊接加工:如气焊、电弧焊、激光焊等;④热处理: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3)机械零件检测方法机械零件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尺寸检测:如卡尺、千分尺、游标卡尺等;②形状和位置误差检测:如水平仪、垂直仪、角度仪等;③表面粗糙度检测:如表面粗糙度仪、触针式粗糙度仪等。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2)熟悉实训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分组讨论,明确各自分工和任务。
2. 实训实施(1)轴类零件加工:通过车削、铣削等加工方法,加工出所需尺寸和形状的轴类零件;(2)齿轮类零件加工:根据齿轮的类型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如磨削、铣削等;(3)轴承类零件加工:了解轴承的加工工艺,掌握轴承装配和检测方法;(4)联接件加工:熟悉螺栓、螺母、销等联接件的加工工艺,掌握其装配和检测方法;(5)弹簧类零件加工:了解弹簧的加工工艺,掌握弹簧的装配和检测方法。
机械零件认识实验报告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机械零件,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儿复杂?其实没那么难哦!机械零件就像是机器的“身体”,每一个零件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有点像我们身边的小伙伴,各自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
想象一下,机器就像一场盛大的演出,每个零件都在舞台上大展身手,缺了哪个,整场戏就得停下来。
你看那齿轮,就像是乐队里的鼓手,节奏感超强;而那螺丝,就像是演出中的幕后英雄,虽然看不见,但没有它们,演出可就没法顺利进行啦。
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几个特别的零件,首先得说说这个“齿轮”,它可真是个小明星。
齿轮在机器里转来转去,就像是小孩子在游乐场玩旋转木马一样开心。
它们能够把动力传递到其他地方,帮助机器完成各种工作。
比如,汽车的发动机里就有一大堆齿轮,它们合作得可好了,简直就是一场舞蹈。
你想啊,没有它们,汽车的轮子就转不起来,司机大叔也只能在路边干着急。
再说这个“轴承”,真的是个“隐形的冠军”,默默无闻地支持着整个机器的运转。
轴承就像是小朋友的滑板,帮助轮子转得更顺畅,不然你想想,轮子转起来会多费劲啊!再聊聊“螺丝”,这个家伙可是极其重要。
螺丝就像是个小“保镖”,把零件牢牢固定在一起,防止它们东倒西歪。
想象一下,没了螺丝,机器就像是失去主心骨的小船,随时可能翻船。
尤其是在高速运转的机器里,螺丝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
大家知道吗?有些高端的设备上,还用到了一些特制的螺丝,真是花样百出。
说到这里,螺母也得提一提,它就是螺丝的好搭档,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家”,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还有一个小家伙叫“皮带”,这东西可真有意思!它就像是一条神奇的桥,连接着不同的机械部分,让它们能够齐心协力。
想象一下,一台洗衣机里转动的那个皮带,它让电机的动力传递到洗衣桶。
没有它,洗衣机就成了个“空壳”,你洗衣服也只能用手搓了。
皮带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就像是机器在轻声细语,偶尔还会有些“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在告诉你:“嘿,我在努力工作呢!”此外,咱们还得说说“链条”,它和皮带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
实验一 典型机械零件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和观看机械零、部件的类型和结构,掌握其特点和应用。
2、了解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为深入理解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打好基础。
3、通过观察机械零、部件的形式,掌握机械零、部件的运动特征和受力分析。
二、实验设备NF A3-30型电脑控制机械综合陈列室设备三、实验内容(一)、联接现场课螺纹的形式和牙型的类型;螺纹联接和螺纹联接件的类型及其选用原则。
螺纹联接的防松原理及防松装置。
键和花键联接的种类、结构特点和失效形式。
螺旋传动的结构形式。
(二)传动现场教学1、带传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2、V带的主要类型、截面结构和基本型号以及V带的基准长度。
3、带轮的结构形式。
4、带传动弹性滑动和打滑。
5、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张紧装置。
6、齿轮传动的类型(直齿、斜齿、人字齿圆柱齿轮、直齿、曲齿锥齿轮)。
7、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
8、作用在斜齿圆柱齿轮和直齿锥齿轮上的作用力的方向。
9、齿轮的接触应力和齿根弯曲应力。
10、齿轮的材料和结构11、蜗杆的类型。
12、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
13、蜗杆的转向、螺旋线方向与蜗轮的转向、螺旋线方向的关系。
14、蜗轮的材料和结构。
15、链条的种类及其结构组成。
16、链传动的工作原理及运动不均匀性。
17、链轮的材料和结构。
18、链传动的失效形式。
19、链传动的布置。
(三)支承现场课1、轴的分类。
2、轴的失效形式。
3、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周向固定方式。
4、轴的结构:轴肩、键槽、退刀槽、例角和圆角等的作用。
5、向心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和结构。
6、轴瓦的材料、结构和失效形式。
7、滑动轴承的润滑装置。
8、滚动轴承的基本构造;滚动体的形状对轴承的承载能力和极限转速的影响。
9、滚动轴承的分类(按承载方向、滚动体的形状和结构分类)。
10、滚动轴承常用的基本类型的特点和应用。
11、滚动轴承的代号(主要是基本代号)。
12、滚动轴承的失效。
13、滚动轴承组件的轴向固定方式和密封方式。
实验一机械零件认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3、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了解各种常用的润滑剂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二、实验内容
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增加对常用机构和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的理解,培养对课程理论学习和专业方向的兴趣。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机构陈列室机构展柜和各种机构和常用机械零件模型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1、记录不少于三个所参观的零件,并谈谈对其认识。
五、思考题:
1、从机械零件(设计)陈列柜中选择三种不同的零件填入上表。
(并画出其结构示意图)
2、机械连接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常用的机械静连接有那些?
3、常用机械传动有那些?
4、常用轴系零部件有那些?。
机械零件认知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机械零件的认知实验,了解参与者对机械零件的认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2.实验过程2.1实验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一套机械零件样本、计时器、问卷调查表。
2.2实验步骤2.2.1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人数10人。
2.2.2给参与者5分钟的时间观察机械零件样本,并记住其特征。
2.2.3对第一组参与者,测量其完成识别零件的时间。
2.2.4对第二组参与者,进行知识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对机械零件名称的认知及其功能的描述。
2.2.5记录参与者的测试结果。
3.实验结果分析3.1对第一组参与者,平均完成识别零件时间为3分钟。
3.2对第二组参与者,平均正确率为80%。
4.结果讨论4.1通过对机械零件样本的观察,参与者能够较快速地识别出零件。
这表明参与者对机械零件的视觉记忆较为敏感。
4.2第二组参与者在对机械零件知识的测试中表现出较高的正确率,说明参与者对机械零件的知识掌握较为扎实。
4.3实验结果应用于工程设计中,能够提高对机械零件的认知程度,有助于减少错误使用零件的可能性。
5.影响因素探讨5.1视觉记忆能力:不同人的视觉记忆能力不同,从而影响了识别零件的效率。
5.2知识水平:对机械零件知识的学习程度和掌握程度,对认知零件的正确性有重要影响。
6.实验改进建议6.1增加实验参与者的样本量,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6.2在实验中加入时间因素的考量,观察不同时间因素对认知效果的影响。
6.3设计更丰富的问卷调查表,以深入了解参与者对机械零件的认知情况。
7.结论通过本次机械零件认知实验,我们了解到参与者对机械零件的认知程度较高。
视觉记忆和知识水平是影响机械零件认知的重要因素。
实验结果可以为工程设计中对机械零件的认知提供参考,并通过改进实验的方式,进一步探索机械零件认知的原因和机制。
实验1机械设计的认知实验(推荐)第一篇:实验1机械设计的认知实验(推荐)实验1机械设计的认知实验时间:1班:2013.9.15;2班:2013.9.22,地点:机械设计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应用及实际失效形式;2.了解各种标准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3.了解各种传动及相关零部件的特点及应用;4.增强对各种零部件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设备机械设计陈列柜,共10柜。
三、实验内容具体列写出10个陈列柜的内容。
例如:第7柜轴及轴系零部件轴是组成机器的主要零件之一。
一切作回转运动的传动零件(如齿轮、蜗轮等),都必须安装在轴上才能进行运动及动力的传递。
轴的主要功用是支承回转零件及传递运动和动力。
按承受载荷的不同,可分为转轴、心轴和传动轴三类;按轴线形状不同,可分为曲轴和直轴两大类,直轴又可分为光轴和阶梯轴。
光轴形状简单,加工容易,应力集中源少,但轴上的零件不易装配及定位;阶梯轴正好与光轴相反。
所以光轴主要用于心轴和传动轴,阶梯轴则常用于转轴;此外,还有一种钢丝软轴(挠性轴),它可以把回转运动灵活地传到不开敞的空间位置。
轴看似简单,但轴的知识,内容都比较丰富,完全掌握是很不容易。
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及实践知识的积累(多看、多观察)逐步掌握。
陈列了多种轴系结构组成实物(剖开),并配有相关的结构特点说明。
四、实验步骤1.按照机械设计陈列柜所展示的零部件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参观认知,听取讲解员的简要讲解;2.边听取讲解,边仔细观察和讨论各种机械零部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范围。
第二篇:机械设计实验机械设计实验:实验一:机械组成及典型机械认知(开放实验2学时)实验二:减速器拆装与测量 16-17周开放 11#3050实验三:发动机结构分析(必做实验4学时)李金明老师***实验四:典型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必做实验4学时)3楼12月初姚峰 *** 姚峰老师滑动轴承王进礼老师11#3083号楼 26第三篇:机械设计实验心得机械设计实验心得(精选多篇)作为高频电子的老师,高频基础实验可以说算得上是让学生一次崭新的实验尝试。
机械零件认知试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3、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了解各种常用的润滑剂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二、实验内容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增加对常用机构和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的理解,培养对课程理论学习和专业方向的兴趣。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机构陈列室机构展柜和各种机构和常用机械零件模型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1、记录不少于三个所参观的零件,并谈谈对其认识。
零件名称直齿圆柱齿轮零件结构示意图简述该零件在机器中所起的作用于平轴间传用两行之的动料-)c、.Fl出合金调质钢1如40r)铸铁是否标准件施耀求1.传递运动碳和转素矩钢2.(支承如回转45零件钢)(如、合否齿轮)金X(如40Cr)连接和固碳定两钢、是个带合有通金孔的钢部件
五、思考题:
1、从机械零件(设计)陈列柜中选择三种不同的零件填入上表。
(并画出其结构示意图)
2、机械连接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常用的机械静连接有那些?
3、常用机械传动有那些?
4、常用轴系零部件有那些?。
一、前言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械零件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性能和寿命。
为了更好地掌握机械零件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本次机械零件基础认识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机械零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1. 了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检测方法;3. 提高对机械零件的识别和选用能力;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实训内容1. 机械零件基本概念机械零件是组成机械产品的基本单元,具有特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功能。
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1)轴类零件:传递运动和扭矩,如轴、齿轮轴等;(2)齿轮类零件:传递运动和扭矩,如齿轮、蜗轮等;(3)轴承类零件:支撑旋转零件,如滚动轴承、滑动轴承等;(4)弹簧类零件:吸收能量、缓冲和减振,如弹簧、螺旋弹簧等;(5)其他零件:如连接件、紧固件、密封件等。
2.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切削加工:如车削、铣削、刨削、磨削等;(2)成型加工:如铸造、锻造、焊接、冲压等;(3)表面处理:如热处理、电镀、涂装等。
3. 机械零件检测方法机械零件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尺寸检测:如测量长度、直径、角度等;(2)形状检测:如检测平面度、圆度、直线度等;(3)表面粗糙度检测:如测量表面粗糙度值;(4)硬度检测:如测量零件硬度。
4. 机械零件的识别和选用在选用机械零件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零件的功能和性能;(2)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材料;(3)零件的成本和寿命;(4)零件的供应和配套。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学习了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了解了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检测方法和选用原则。
2. 实训实施(1)参观机械加工车间,了解各种机械加工设备及其工作原理;(2)观察和识别各种机械零件,掌握其特点和应用;(3)参与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如车削、铣削等;(4)对加工完成的零件进行检测,了解检测方法;(5)讨论和总结实训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