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图文稿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图文稿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图文稿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图文稿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设计【扫描高考】

本节知识点主要有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是常用的命题素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一些和内环境与稳态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特性,理解稳态意义。

2、能力目标: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3、a)以自己为例,认识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b)通过对内环境与新陈代谢关系的分析,逐步树立科学保健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落实方案:

1、以人体为例,首先阐明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组成及其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精讲典型实例——缓仲物质对pH的调节过程,说明pH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3、结合新陈代谢的过程与实例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突破策略:

1、理解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人体内血液的PH调节过程,使学生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本原理。

3、配合典型题例加深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预习。列出预习提纲,寻找相关疑点。

2.指导学生思考。根据预习情况对提出的疑点寻找思考线索。

3.指导学生归纳。通过运用实例分析,图解说明、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最终引导学生归纳出核心内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本节学习内容。

2、学生预习并思考:

A、内环境:体液的概念及组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并用图形描述。

B、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概念: ---------------------------------- 。

血液PH维持正常值: ----------

维持因素:血液中存在许多多对酸碱度起: -----------。

C、稳态机制:在 -------------共同调节下,各系统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

意义: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 ----------------------------- -----。

破坏:将引起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如血液中Ca、P 含量降低时,会导致 ---- 病(成年)和 -----------

--------病(儿童);血钙过高导致 --------。

六、课时演练:

1、在人体内,何处的水分不属于体液()

A、血液中的水分

B、组织间隙中的水分

C、线粒体基质中的水分

D、消化道中的水分

2、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B、淋巴和组织液、血浆

C、血浆、淋巴

D、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3、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原因是

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

D.血浆中的K+减少了

4、下列哪些疾病与体内营养与内环境稳态无关()

○1糖尿病○2坏血病○3抽搐○4色盲○5性腺发育不全

A、1、2、3

B、3、4

C、2、5

D、4、5

5、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答案:

稳态:

课时演练1、D 2、D 3、B 4、D 5、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