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型综合教学楼室内空间环境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山东省高校教学楼光热环境设计作者:张晓冬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7期摘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从设计策略、设计程序、设计观念等多个层面对山东高校校园建筑室内光热环境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总结。
提出要实现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技术一体化,不仅需要具体的技术支持,同时需要更新现有的建筑设计观念,并对现有建筑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以适应未来绿色校园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教学楼;热环境;隔热保温;节能中图分类号:S718.51+2.2文献标识码:A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景象,高校新校区的建设一方面带动了所在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难免对其所在地区的生态产生影响。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提倡的今天,高校新校区生态方面的规划和设计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大学校园建设规模加大,教育建筑作为公共建筑中建造量较大的一个类型,由于其本身功能的复杂性以及设计的多样性,使得能源消耗巨大,建筑单位面积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现阶段,在高校校园建筑新建或改造项目中,建筑方案设计与建筑节能新技术的结合还很不够,建筑设计还主要集中于建筑形式的创新和建筑空间的塑造方面。
建筑节能工作还仅限于进入扩初阶段以后通过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来保证建筑的相关性能,而很少在概念设计或方案设计阶段就加以综合考虑。
探求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反映学生心理与环境行为的学校建筑风格成为校园建筑设计的关键,建筑设计应兼顾对使用者的关怀和对建筑美学的追求。
一、山东省高校近年来校园建设现状近年来,处于华东地区中部的山东,随着国家教育产业化政策的实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校园建设高潮。
在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华东地区校园建筑创作在与世界各种建筑流派的大碰撞中保持自身鲜明特点并创造舒适的室内物理环境。
目前,山东的大学校园建设主要包括山东济南大学城、日照大学城、威海大学城和原有学校的新楼建设如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
除了大学城,山东省内很多原有高校也出现了不同规模的新建、扩建、改建的校园建筑。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一个大学校园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它的建造是百年大计,其场所精神的营造更要经过岁月的沉淀。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将深刻影响校园发展,包括其场所精神的形成、教学的质量,甚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等,因此对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很多新建的校园中,由于规模巨大,建设速度快,缺乏长远持续发展的考虑,因此影响了使用者的感受和使用需求。
本文对已建成及改造的、正在进行建设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进行归类、分析,并从规划、建筑、景观三方面提出校园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要求。
一、校园公共空间的规划模式——整体考虑、层次丰富大学园区的主体空间框架是在老校园的架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除了常见的串联式、组团式和均质式三种布局形式外,更多的是综合几种结构形式并依据用地特点而设计。
新的校园生活已走向多元化、现代化,综合、灵活的布局形式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场所。
归纳起来,大学校园主要还有开敞式布局、集约式布局及综合式布局三种。
开敞式布局的校园空间形态较为自由,并不形成强烈的围合形态,多与地形良好结合,形成自然的空间关系。
但由于缺乏建筑对空间领域的控制,容易造成尺度的不适。
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就是一个开敞式布局,虽然其中有图书馆及主体教学楼形成校园主轴,但外部空间尺度巨大,仍无法围合与限定空间,应注意空间节奏的控制,以多种手段强化。
集约式布局多在小而精的学校建设中出现。
它以建筑为主,强调空间的集约化利用,一般来说外部空间比例较小。
在我国香港这个人多地少的城市,集约式布局的校园最为常见。
香港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理工学院都是这类实例。
广州大学城广州美术学院分校区、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也属于集约式的布局,特别在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园里,除了必需的体育与活动场地,校园就是建筑,建筑也就是校园。
进入建筑也就是进入了校园,重点开发了中央教学楼的内部空间,在比较苛刻的条件下设计出了动人的空间艺术形象。
综合式布局的校园多数应用于大型的综合型新建校园。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环境,优化校园空间布局,我们特提出本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方案。
二、设计理念1.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师生的需求,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教学环境。
2. 绿色环保: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结合:注重建筑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统一,打造校园地标性建筑。
4. 智能化:引入智能化系统,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
三、建筑布局1. 整体布局:教学楼位于校园中心区域,交通便利,方便师生前往。
2. 功能分区:将教学楼分为教学区、辅助教学区、办公区、设备区等,功能明确,互不干扰。
3. 流线设计:合理规划教学楼的入口、走廊、楼梯等,确保人流、物流顺畅。
四、建筑造型1. 立面设计:采用现代简约风格,立面线条简洁流畅,体现建筑的现代感。
2. 色彩搭配:以白色为主色调,配以少量暖色调,营造温馨、舒适的教学氛围。
3. 屋顶设计:采用绿色屋顶,降低建筑能耗,美化校园环境。
五、建筑功能1. 教学区:设置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满足各类教学需求。
2. 辅助教学区:设置教师办公室、学生休息室、图书角等,为学生提供便利。
3. 办公区:设置教务处、辅导员办公室等,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4. 设备区:设置设备室、配电室等,保障教学楼正常运行。
六、智能化系统1. 安防系统:安装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保障师生安全。
2. 消防系统:设置火灾报警器、自动喷淋系统等,确保消防安全。
3. 照明系统:采用节能照明设备,降低建筑能耗。
4. 通风系统:设置新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5. 信息化系统:搭建校园网络,实现教学、办公、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
七、节能环保1. 墙体材料: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墙体材料,降低建筑能耗。
2. 窗户设计:采用双层玻璃窗户,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3. 绿化设计:在建筑周围设置绿化带,降低建筑热岛效应。
高校大型综合教学楼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探析高校大型综合教学楼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探析高校大型综合教学楼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探析【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新时期高校大型综合教学楼出现的必然性,对大型综合教学楼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因素和未来室内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现实中大型综合教学楼的设计要点,以便指导类似的室内设计工作。
【关键词】高校建筑;室内设计;多元、共生;一体化设计;绿色生态;信息智能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高校建筑因其独特的功能属性和文化属性形成了独立的一类建筑形式,从高校的校园环境、建筑形态到室内空间往往都赋予了人们浓厚的精神寄托。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原有高校的科研教学条件亟待特高,高校的规模扩大和高校数量的增加,都标志着我国高校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期。
纵观高校教学楼建筑,传统的教学楼空间模式多数为独立式教学楼,一般承载一个或者几个学院的教学使用,多数还附带学院一些其他的科研和办公的功能。
空间布局上包括普通的教室、阶梯教室、其他辅助空间,近年来凸显了使用空间布局模式不合理、能耗较高、信息智能化低、设计手法缺乏人性化等问题。
这类教学楼大多数即将面临或者已经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
在校园土地资源的紧张,高校教学资源的集约化要求的双重压力下,促使了大型的综合教学楼成为了新建高校教学楼的主力军。
大型综合教学楼包含大容量教学空间,教学科研空间种类多样,各自的功能相对独立,相互影响比较大,对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塑造多元共生的空间形态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 而是普遍教育和大众教育。
终身教育的观念也逐渐的深入人心。
高校也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独有教育的平台,更多的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也开始在这个平台上汲取养料。
同时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从单纯的教授学科知识,到培养学习的能力转变,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可以在在这个相同平台上个性化的培养自己。
南开大学商学院综合教学楼
项目名称:南开大学商学院综合教学楼
设计机构: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天津市南开区
占地面积:29 000㎡
设计时间:2002年
南开大学商学院,作为南开大学的主力院系在校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地位。
为方便对外交流使用,建筑选址位于校园西侧主入口与城市道路交汇处,用地西侧紧邻城市道路,且建设用地十分紧张。
本设计的难点在于除常规教学功能要求外,设计要求解决多个报告厅尺度的超大体验式教学空间,使本不宽裕的用地变得更为困难。
为此方案在紧凑的用地中设计了一个竖向发展的立体空间,首先按不同功能空间的类型,将功能整合为几大功能体块,在将其立体化的组合在两个巨大的方形体量中,通过不同层高与交通体系的统筹串接,共同形成一个空间高效、功能集约的新型教学场所。
另外,在对城市街道空间的塑造上,建筑沿西侧退让出一定距离作为疏散广场。
在自身形体的处理上,则以东高西低的形体策略减弱建筑体量对城市街道形成的压迫感。
由于用地的紧张,建筑首层几乎铺满用地,周边已无环境可言,仅在入口处设置一小竹院,增加学院的人文氛围,并利用两侧报告厅的屋顶设置绿化庭院,既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也为围闭的建筑体量中增添了一丝情趣。
与传统教学建筑相比,空间组合方式的不同,带来了建筑形式的不同,其简洁有力的建筑语汇,强烈的色彩对比,传递出现代高校简约大方的形象气质,在校园与城市之间形成了有机的过渡。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校园内各类教学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满足学校教学、科研、行政、学生活动等多方面的需求,提高校园综合利用率,特设计本大学综合教学楼。
二、设计理念1. 环保节能:采用绿色建筑理念,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2. 功能齐全:满足教学、科研、行政、学生活动等多方面需求。
3. 智能化: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
4. 人性化:关注师生需求,创造舒适、便捷的校园环境。
三、设计方案1. 总体布局本综合教学楼位于校园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
建筑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外观简洁大方,色彩和谐。
2. 功能分区(1)教学区:设置教室、实验室、研讨室等,满足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
(2)行政办公区:设置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等行政办公场所。
(3)科研区:设置科研实验室、创新工作室等,为师生提供科研平台。
(4)学生活动区:设置多功能厅、阅览室、健身房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3. 楼层设计(1)一层:设置接待大厅、会议室、教务处、学生处等行政办公场所。
(2)二层:设置教室、实验室、研讨室等教学区。
(3)三层:设置科研区,包括科研实验室、创新工作室等。
(4)四层:设置学生活动区,包括多功能厅、阅览室、健身房等。
4. 绿色节能设计(1)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降低能耗。
(2)采用高效节能门窗,提高保温性能。
(3)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绿化灌溉。
(4)设置节能照明系统,降低照明能耗。
5. 智能化设计(1)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校园安全、消防、门禁等智能化管理。
(2)设置智能停车场,提高停车效率。
(3)引入智能交通系统,优化校园交通流。
(4)设置智能空调系统,实现节能减排。
四、结语本大学综合教学楼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校园功能需求,注重环保节能、智能化和人性化设计,旨在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便捷的校园环境。
相信在实施过程中,该方案将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设计理念本设计方案以“人文关怀、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为设计理念,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实用、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环境。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丰富的色彩搭配和艺术装饰,营造一个具有美院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楼。
二、空间布局1.入口大厅:设置宽敞的入口大厅,配备接待台、休息区、公告栏等设施,方便学生进出,提高校园整体形象。
2.教学楼主体:教学楼主体分为地上五层,地下两层。
地上五层主要设置教室、实验室、美术展览馆等;地下两层设置储藏室、健身房、卫生间等。
3.教室:教室采用大开间设计,便于教学活动开展。
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智能黑板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求。
4.实验室:设置绘画、雕塑、摄影等不同类型的实验室,配备专业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
5.美术展览馆:设置美术展览馆,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展示美院学生的创作成果。
6.公共区域:设置公共休息区、阅读区、咖啡厅等,为学生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三、色彩搭配1.墙面:采用淡雅的米白色和浅灰色,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
2.地面:铺设防滑、耐磨的地砖,色彩以白色和灰色为主,简洁大方。
3.家具:选用环保、舒适的家具,色彩以白色、灰色、黑色为主,与墙面、地面形成和谐搭配。
四、艺术装饰1.吊顶:采用简洁的吊顶设计,线条流畅,突出空间感。
2.墙面装饰:利用壁画、油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进行墙面装饰,展现美院特色。
3.灯具:选用具有艺术气息的灯具,如吊灯、壁灯等,营造温馨、浪漫的学习氛围。
4.门窗:采用透明玻璃窗,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同时增加空间通透感。
五、环境优化1.绿化:在教学楼周围设置绿化带,种植花草树木,为学生提供清新、舒适的学习环境。
2.通风: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3.采光:利用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光线。
4.无障碍设施:设置无障碍通道、卫生间等,方便残障人士使用。
六、总结本设计方案以学生需求为核心,注重空间布局、色彩搭配、艺术装饰和环境优化,力求为学生打造一个舒适、实用、充满艺术气息的教学环境。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教学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交流等多元化需求,提高教学环境质量,本方案针对教学楼大空间进行设计,旨在打造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美观大方、绿色环保的教学空间。
二、设计原则1.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师生的需求,关注人的生理和心理舒适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 功能性:满足教学楼的基本功能,如教学、办公、交流等,确保空间利用率最大化。
3. 美观性:注重空间的美观和艺术性,提升校园文化氛围。
4. 环保性:采用绿色环保材料,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可持续性:注重空间的可持续性,方便后期改造和扩展。
三、设计方案1. 建筑布局(1)教学楼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南北向布置,便于采光和通风。
(2)一层设大厅,连接各功能区域,方便师生通行。
(3)二层以上为教室和办公室,采用开放式设计,提高空间利用率。
2. 功能分区(1)教学区:设置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满足各类教学需求。
(2)办公区:设立教师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等,为教师提供便利。
(3)交流区:设置咖啡厅、休息室、学生活动中心等,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3. 空间设计(1)大厅:采用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地面铺设耐磨、防滑材料,墙面采用环保涂料,顶部采用节能灯具。
(2)教室:采用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墙面采用隔音材料,保证教学效果。
(3)办公室:采用温馨舒适的办公环境,墙面采用环保涂料,配备齐全的办公设施。
(4)交流区:设置休闲座椅、茶几等,营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
4. 环保节能(1)采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如高性能玻璃、保温材料等,降低建筑能耗。
(2)采用节能型照明设备,如LED灯具,降低照明能耗。
(3)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降低生活热水能耗。
四、实施建议1. 加强项目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2.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工作,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3. 严格控制施工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4. 加强与使用单位的沟通,确保设计方案满足实际需求。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楼作为学校的重要场所,其室内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教学环境质量,提升师生学习、工作满意度,本方案旨在设计一个功能齐全、美观舒适的教学楼室内空间。
二、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的实际需求,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2.绿色环保:采用环保材料,降低室内污染,确保师生健康。
3.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既要满足教学需求,又要体现现代审美观念。
4.可持续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运营成本。
三、设计方案1.空间布局(1)入口大厅:设置接待台、咨询处、休息区等,方便师生交流。
(2)教学区: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合理划分教室、实验室、多功能厅等空间。
(3)办公区:设置教师办公室、教务处、会议室等,提高工作效率。
(4)辅助设施:设置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食堂等,丰富师生课余生活。
2.功能分区(1)教学区:教室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调整和布置;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2)办公区:教师办公室宽敞明亮,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教务处设置独立的空间,确保办公秩序。
(3)辅助设施:图书馆、阅览室布局合理,便于师生借阅;体育馆设施齐全,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需求。
3.室内装饰(1)色彩搭配:以简洁、明快的色调为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材质选择:采用环保、耐磨、易清洁的材质,提高室内品质。
(3)灯光设计:采用自然光与人造光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室内光线充足、柔和。
4.智能化设计(1)网络系统: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方便师生上网、教学资源共享。
(2)监控系统:设置高清摄像头,保障校园安全。
(3)智能化教学设备:引入智能黑板、电子书包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总结本方案以师生需求为核心,注重实用性、美观性和环保性,旨在为师生营造一个舒适、高效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智能化设计,使教学楼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教学楼作为学生学习、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其空间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设计方案旨在为某大学新建教学楼提供科学、合理、人性化的空间布局,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
二、设计理念1.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化发展。
2. 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划分教学区、办公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域,提高空间利用率。
3. 绿色环保:采用环保材料,注重节能减排,营造健康、舒适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设计应具有前瞻性,适应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三、空间布局1. 教学区:- 教室: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教学需求调整座位布局,提高教室灵活性。
- 实验室:设置多个功能分区,如实验操作区、演示区、讨论区等,满足不同实验需求。
- 多媒体教室: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支持互动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2. 办公区:- 教师办公室: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行政办公室:设置独立的接待区,提高工作效率。
3. 休闲区:- 自习室:提供安静、舒适的自习环境,满足学生课后学习需求。
- 休息区:设置休闲座椅和绿化植物,供学生放松身心。
4. 公共设施:- 卫生间:男女分开设置,并配备无障碍设施,方便不同需求的学生。
- 饮水区:提供便捷的饮水设施,确保学生饮水安全。
四、设计细节1. 采光与通风:采用大面积玻璃窗,确保室内充足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2. 声学设计:采用吸音材料,降低室内噪音,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3. 智能化设计: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教学资源、环境监测等智能化控制。
4. 无障碍设计:考虑轮椅通道、电梯等无障碍设施,方便残障学生使用。
五、实施与维护1. 施工阶段: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 验收阶段:组织专家对教学楼进行验收,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3. 维护阶段:建立健全维护制度,定期对教学楼进行保养,确保设施完好。
六、预期效果本设计方案旨在为大学提供一座功能完善、环境舒适的教学楼,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满意度,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环境行为学理论下的大学整体式教学楼设计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理念的不断重视,大学教学楼的设计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环境行为学理论在大学整体式教学楼设计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整体式教学楼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式,强调空间、功能、环境的整合与协调,以实现高效、舒适、环保的教学环境。
环境行为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为我们理解和改善教学楼设计与使用者的互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首先对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概述,包括其对空间使用、环境感知、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理解。
接着,分析当前大学教学楼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空间利用效率低下、环境舒适度不足、缺乏人性化设计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运用环境行为学理论指导整体式教学楼的设计,包括空间布局、材料选择、光照和通风系统设计等方面,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提升学习体验,同时实现环境可持续性。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环境行为学理论的理解,而且对于指导实际的整体式教学楼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本文旨在为建筑师、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等提供有关如何设计出既符合教育需求又环保、舒适的教学楼的有价值参考。
2. 环境行为学理论综述环境行为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起源于20世纪中叶,其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受到所处环境的直接影响。
这一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同时也关注个体行为如何反作用于环境。
在建筑设计领域,环境行为学理论为理解和改善建筑空间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视角。
(1) 人境互动:这一概念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
在大学整体式教学楼设计中,这意味着教学楼的空间布局、设施配置、环境氛围等,都应考虑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与教学环境的互动。
(2) 环境认知:环境行为学认为,个体对环境的认知会影响其行为。
在设计教学楼时,应考虑如何通过建筑元素和空间布局来影响学生对环境的认知,进而促进积极的学习行为。
岩上飞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综合楼设计周鑫;苏博洋;李钫【摘要】校园单体建筑的设计、建设与校园整体的规划格局关联紧密.本案作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一轮校区改建的首个重要建筑,设计理应向上扩展到较大范围的校区规划设计研究,从规划控制的全局出发,尊重历史和文化,为教学楼所在地块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最终为教学楼单体的设计提供规划依据.该文详述了这一单体建筑规划序列的背景、构思以及设计实现的全程,转译方案如何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解决问题,并注重层次间的衔接和统筹,以实现基于校园空间脉络的教学综合建筑的整体营造.%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ingle building is related closely to the planninglayout of the campus. As the first important building of the new 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in Wuhan, the whole campus pla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research process, start from the control of the campus plan, respect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n conclude the planning principle of the site, and finally offer the design principle for the single Building.ln this ariticle, we describe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planning order, the concept of the building design and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translate the way which architect chooses to solve the problem, from micro to macro aspects, the architect not only puts attention to the connection of different layers, but also plans them as a whole, to achieve the mix-use educational building scheme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text of the campus space.【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校园规划;空间脉络;综合;教学建筑【作者】周鑫;苏博洋;李钫【作者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武昌美丽的东湖之畔,鲁磨路南望山麓,是一所以地球科学为办学特色的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
一、设计理念本设计方案以“绿色、智能、人文”为核心,旨在打造一个舒适、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师生多元化需求。
二、功能分区1. 教学区:包括教室、阶梯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等,满足各类课程教学需求。
2. 办公区:包括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会议室等,保障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服务区:包括图书馆、自习室、休息室、茶水间等,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服务。
4. 辅助区:包括设备间、储藏室、卫生间等,保障教学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空间布局1. 教学区:采用大开间设计,确保教室采光充足、通风良好。
教室内部布局合理,满足多媒体教学需求。
实验室、实训室等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分区,确保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办公区:教师办公室设置独立空间,保障教师工作环境舒适。
行政办公室集中布置,提高管理效率。
会议室设置多功能投影设备,方便召开各类会议。
3. 服务区:图书馆采用开放式布局,方便师生查阅资料。
自习室设置充足的座位,满足学生自习需求。
休息室、茶水间等设置在主要通道附近,方便师生休息和交流。
4. 辅助区:设备间、储藏室等设置在地下或隐蔽区域,不影响教学区、办公区的正常使用。
卫生间采用无障碍设计,方便残障人士使用。
四、绿色设计1. 采光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降低能耗。
2. 通风设计:采用自然通风,降低空调使用频率,节约能源。
3. 建筑材料:选用环保、可回收的材料,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4. 智能系统: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实现能源管理、安全防范等功能。
五、智能化设计1. 网络设施: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方便师生接入互联网。
2. 多媒体教学: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支持远程教学、互动教学等功能。
3. 智能安防:设置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等,保障校园安全。
4. 智能照明:采用感应式照明,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灯光,节约能源。
六、结语本高校教学楼内部设计方案以师生需求为核心,注重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绿色设计、智能化设计等方面的优化,旨在打造一个舒适、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环境,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校园的教学设施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环境,建设一座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教学实践综合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大学教学实践综合楼的设计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高校提供有益的设计参考。
二、设计理念1. 功能性:教学实践综合楼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功能,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
2. 先进性: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 环境性:注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创造舒适、健康的教学环境。
4. 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未来校园发展的需要,确保教学实践综合楼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三、设计原则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2. 优化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功能分区,提高空间利用率。
3. 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师生心理健康,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
4. 节能减排: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
四、功能分区及设计1. 教学区(1)教室: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设置不同类型的教室,如多媒体教室、讨论室、实验室等。
(2)教师办公室:为教师提供舒适、便捷的工作环境。
(3)自习室:为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自习空间。
2. 实践区(1)实验室: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
(2)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行政办公区(1)行政办公室:为学校各部门提供办公场所。
(2)会议室:为学校举办各类会议提供场所。
4. 服务区(1)食堂:为学生提供营养、美味的饭菜。
(2)浴室:为学生提供舒适的洗浴环境。
(3)便利店:为学生提供日常生活用品。
5. 艺术与休闲区(1)艺术展厅:举办各类艺术展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休闲区:为学生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
五、建筑风格及材料1. 建筑风格:采用现代简约风格,简洁大方,体现时代感。
高校大型综合教学楼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探析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新时期高校大型综合教学楼出现的必然性,对大型综合教学楼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因素和未来室内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现实中大型综合教学楼的设计要点,以便指导类似的室内设计工作。
【关键词】高校建筑;室内设计;多元、共生;一体化设计;绿色生态;信息智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校建筑因其独特的功能属性和文化属性形成了独立的一类建
筑形式,从高校的校园环境、建筑形态到室内空间往往都赋予了人们浓厚的精神寄托。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原有高校的科研教学条件亟待特高,高校的规模扩大和高校数量的增加,都标志着我国高校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期。
纵观高校教学楼建筑,传统的教学楼空间模式多数为独立式教学楼,一般承载一个或者几个学院的教学使用,多数还附带学院一些其他的科研和办公的功能。
空间布局上包括普通的教室、阶梯教室、其他辅助空间,近年来凸显了使用空间布局模式不合理、能耗较高、信息智能化低、设计手法缺乏人性化等问题。
这类教学楼大多数即将面临或者已经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
在校园土地资源的紧张,高校教学资源的集约化要求的双重压力下,促使了大型的综合教学楼成为了新建高校教学楼的主力军。
大型综合教学楼包含大容量教学空间,教学科研空间种类多样,各自的功能相
对独立,相互影响比较大,对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塑造多元共生的空间形态
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 而是普遍教育和大众教育。
终身教育的观念也逐渐的深入人心。
高校也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独有教育的平台,更多的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也开始在这个平台上汲取养料。
同时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从单纯的教授学科知识,到培养学习的能力转变,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可以在在这个相同平台上个性化的培养自己。
高校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引发教学空间模式更新的根本动力,开放、交流、多元、共生才是当今高校教学空间发展的新方向。
1.1合理有序的功能空间
设计中需要设计师对功能空间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布局,塑造有序的空间脉络,形成便捷交通线路,同时要把握不同教学空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丰富空间层次,满足其各自独特要求,减少使用中可能会产生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1.2灵活多变的弹性空间
通过使用者灵活自主的调整空间界面、家具陈设和教学配套设备,弹性化教学功能空间可以满足不同要求的功能要求。
集约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大型综合教学楼节约资源,提高教学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弹性化的空间还原了使用者自主改变空间属性和形态的权利,在使用中会根据使用者的需
求,提供更多样性的空间形式,为未来的教学模式更新提供最有利的环境保障。
1.3 人性化的辅助空间
大型综合教学楼除了走道、楼梯、卫生间等传统的辅助空间之外,应当充分利用过渡空间和角落空间,设置宣传展示、交流讨论、文体活动甚至少量的商业和咖啡茶座等功能区块,提供师生的教学科研之外的行为空间以满足其多样化的行为需求。
而正是这些多样化的空间大大增加了大型教学楼的空间停留感,使教学楼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传达出开放、交流、多元、共生的新理念,体现了高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关怀。
2 营造空间整体感强的意境和氛围
空间整体感就是将室内空间环境组成的各个部分经过综合构思,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
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进而形成和谐统一的状态。
我们在进行教学楼空间环境设计时,要把握空间的灵魂,找准空间气质的定位,把空间界面、家具和陈设、照明各个构成因素统一构思,精心设计,谨慎选择,在色彩、材质、形式上使他们相互渗透,形成联系,才能营造空间整体感强的意境和氛围。
2.1 突出空间属性的界面处理
界面是室内空间环境意境和氛围塑造的基础。
空间的形态决定了界面出现,反过来界面反应了空间形态。
传统的教学楼的空间形式单一,所以界面的设计手法也相对比较单调和呆板。
大型综合教学
楼功能复杂,需要灵活把握界面的材料和色彩才能更好的反应空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材质和色彩的把握是界面设计的重中之重,材质和色彩应该符合对应的空间传达出的气质,教学空间的界面材质和色彩应该相对沉稳,营造平和宁静的学习氛围,交流空间的界面材质和色彩应该相对活跃,塑造热情洋溢的沟通氛围。
2.2 一体化家具、陈设与照明设计
家具和陈设是反应空间属性的主要手段,传统教学楼中主要涉及到的家具和陈设形式相对比较少,主要是服务教学活动开展的课桌椅、讲台、黑板、多媒体设备等,而大型综合教学楼还需要其他的家具和陈设,比如展示空间的展板展台、交流空间沙发座椅以及烘托空间属性的观赏性陈设等。
家具和陈设要跟空间界面相呼应,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必要时需要根据整体效果的把控定制家具和陈设品。
教学楼对照明的设计要求也比较高,主要空间和辅助空间照明要求也不尽相同。
主要教学空间照明要达到教学对光环境亮度、色温、照度等物理指标;辅助空间的照明要注重光环境在满足照明基础之上的格调处理,强化整体空间环境氛围意境的表达。
3 把握绿色生态化和信息智能化的设计理念
高校教学楼这种典型的公共建筑,因其特殊的使用属性有着众多的高层次服务对象,在全球生态环保和科技智能的大趋势下,绿色生态和信息智能化的高校教学楼也更有标志性意义。
3.1绿色生态化
绿色生态化设计是通过设计手段,把教学楼室内空间建造过程和建成后的服务过程中对资源的浪费、对自然界的污染和对使用者的伤害减少到最低的设计理念。
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其具有低耗材、低耗能、低污染、低放射、高寿命、可回收的特点。
建筑装潢材料是建筑和和室内外环境的基础和框架,在建造过程中,建筑装饰材料使用量大,一旦选择非环保材料,其负面影响潜伏性强,作用时间长,比如室内装修后残留的甲醛、苯可能会在数年内对使用者产生不可恢复的健康影响。
大型高校综合教学楼一般空间容量比较大,维护运行能耗高,虽然使用者数量比较大,但是有一定的潮汐性,日常管理难度大。
大型教学楼应积极的运用节能高新技术,如变频空调技术与传统的人为控制技术相比,不仅大大的节省了能源,同时也塑造了更稳定舒适的温度环境。
同时也应当鼓励合理利用绿色能源,如果采用太阳能收集装置,就可以分担部分日常能耗;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也会减少空调系统的工作压力。
3.2智能信息化
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型综合教学楼空间不仅要提供复杂的信息化设备运行的条件,更要运用当今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综合、高效、便捷的管理和维护。
大型综合教学楼各组成单元己经向着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单元之间要有高效的信息与通讯联系,促进学科的发展及发挥教学设施的使用率。
4 注重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涵
大型综合教学楼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要注重室内空间环境气质的表达,无论是空间的组织还是界面的处理,都是空间环境气质构成的因素,其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塑造高校独特的室内空间环境气质。
而一个大型综合教学楼的空间环境气质,是整个校园环境文化的精髓体现,更是一所高等院校的精神文化内涵的直接反映。
所以一个大型综合教学楼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作品,必须能反射出高校自身的文化积淀的精神特质,强化高校文化精神的继承和传播;同时要展现出高校面向未来的新姿态,传播新时代的育人新理念。
参考文献:
刘媛.21世纪高等院校建筑室内环境趋势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刘洋.高校教学楼建筑更新改造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
刘蛟.现代高校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